西方宗教文化
西方文化宗教

‘西方文化1.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西方表现出了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以人为本In the attitude towards religion, the West showed a longing for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the value of people-oriented2.源头The source of culture: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古希伯来文明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ancient Hebrew civilization3.古希腊:奠定理性认识基础Lay the foundation for rational knowledge 古希伯来:提供宗教尺度Provide religious scale4.基督教是主流Christianity is the mainstream发展5.希腊哲学融入基督教奠定思想基础,影响发展方向Greek philosophy into Christianity, to complete the ideological history of knowledge, behavior and faith of the integration, laid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nd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e6.基督教从犹太教继承了一神论,古希伯来律法观,契约观,古罗马法律思想西方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Christianity inherited the monotheism from Judaism, the ancient Hebrew law view, the view of contract, the ancient Roman legal thought Western legal system laid the foundation基督教7.人的存在有限和有罪The existence of man is limited and guilty8.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灵魂属于上帝,肉体属于自己Man is the combination of soul and body, the soul belongs to God, the body belongs to oneself宗教理念Religious philosophy1.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是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巨大的作用The idea of God is the foundation and pillar of Western cultural values and has a great effect on Western society2.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是由上帝预先安排和决定的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the world is pre-arranged and decided by God3.上帝是人的尺度God is the scale of man以爱拯救罪感Save the sins with loveA罪感Guilt原罪sin B爱感Love feeling上帝通过基督来显示对众人的爱God shows the love of the people through Christ,上帝之爱是精神之爱的最高形式,爱是基督教最大的律法,爱感使人们从罪感中解脱God's love is the highest form of spiritual love, love is the greatest law of Christianity, love so that people from the sense of relief,'爱的宗教,知罪会改的宗教‘Christianity is a monotheistic(一神论的)religion based on 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Jesus Christ, who serves as the focal point for the religion.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religion, with over 2.4 billion followers, or 33%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known as Christians. Christians believe that Jesus is the Son of God and the savior of humanity whose coming as the Messiah (the Christ)弥撒was prophesied in the Old Testament。
欧洲的传统祭祀与宗教仪式

欧洲的传统祭祀与宗教仪式欧洲是一个文化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大陆,传统祭祀与宗教仪式是欧洲各国深植民心且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这些祭祀和仪式不仅是人们宗教信仰的一种载体,也是人们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重要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欧洲传统祭祀和宗教仪式,带您领略欧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古希腊神殿仪式古希腊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文明之一,其丰富多彩的神祗与祭祀仪式在欧洲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希腊人崇拜的众神包括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每位神祗都有相应的神殿供奉。
神殿仪式一般在特定日期举行,人们会穿着盛装,携带祭品前往神殿,进行祭祀和祈祷。
这些仪式通常伴随着音乐、舞蹈和诗歌,人们向神祗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求。
二、罗马大竞技场的角斗士比赛古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帝国之一,而角斗士比赛是古罗马文化中备受推崇的一项活动。
这种残酷的竞技活动起初是为了向神灵献祭,后来成为娱乐观众的一项盛会。
比赛通常在大竞技场举行,角斗士们会进行激烈的战斗,以取得胜利并得到观众的喝彩。
这种形式的传统祭祀和宗教仪式,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存在,但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
三、复活节的宗教仪式复活节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欧洲许多国家中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日子。
这个节日纪念基督耶稣的复活,象征着重生与希望。
在复活节期间,教堂会举行特殊的弥撒仪式,神职人员会向信徒讲述耶稣受难、死亡和复活的故事。
此外,人们还会制作复活节彩蛋,进行家庭聚餐和庆祝活动,以此表达对重生和新生活的祝福。
四、巴伐利亚啤酒节巴伐利亚啤酒节是德国慕尼黑最著名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俗节庆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九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开始,持续两周时间。
人们会身着传统的巴伐利亚传统服装,聚集在啤酒节会场上,享受美食和啤酒,欢庆节日。
节日期间,还有大型的游行、音乐表演和游乐设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结:欧洲的传统祭祀与宗教仪式多样而丰富,从古希腊神殿仪式到复活节宗教仪式,再到罗马大竞技场的角斗士比赛和巴伐利亚啤酒节,每个仪式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意义。
西方宗教建筑及其文化

西方宗教建筑及其文化建筑是有灵魂的,精神依附于物质之上。
当今很多的建筑忽略了建筑和其思想与精神的关系,研究建筑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西方宗教建筑角度探讨建筑所体现的文化,诠释建筑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西方文明起源于希腊。
希腊的文明渗透着人本主义精神,即神是最完美的人的体现。
“ 希腊是泛神论的国土。
它所有的风景都嵌入……和谐的框架里……每个地方都要求在它美丽的环境里有自己的神。
”古希腊人崇拜神灵,他们认为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受一位神灵支配。
希腊人祀奉各神灵并为之大力兴建神庙,为神灵提供栖息圣地,因而大大小小的神庙遍布古希腊各地。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全盛时期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腊国宝”之称,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 Parth enon ”转写,意为“处女”,是古希腊文明重要见证之一。
希腊人神同位,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把人置放在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改造和征服。
帕提农神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人本精神:把建筑本身看作是人向自然进军,从而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坐落于郊野,高耸壁立而又傲然独有。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利克柱式庙宇,代表着古希腊多利克柱式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全球公认的多力克柱式的代表。
它集中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融汇古希腊多利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风格,多利克柱式给人一种刚毅雄伟、坚强有力的男性气质,而爱奥尼亚柱式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性气质。
这种外围多利亚柱式,内殿爱奥尼亚柱式的形制,内柔外坚,反映出对人的美,对人的气质和品格的理解和尊重,以人为本,尊崇人体为最美的人本主义精神。
神殿的尺寸其整体结构每个角落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如:台基的宽比长,柱子的底径比柱中线距,正面水平檐口的高比正面的宽……基本都是4:9,从而使它的构图有条不紊,繁而不乱。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东最早的宗教是犹太教,而西方的最早宗教是古希腊的多神教。
古希腊人认为各个区域有相应的守护神,并且经常给这些神祭祀。
犹太教则是唯一的神,没有其他神可以崇拜,并且在圣经中明确规定了每年要遵循的节日。
后来,基督教在西方逐渐兴起,并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教徒们必须信仰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遵循圣经中规定的道德准则。
基督教根据教义进行礼拜,其中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仪式。
而天主教与基督教分离,强调圣职人员的权威地位,并且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然而,在中国有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强调修持,提倡“解脱”和追求人的内在平静。
道教注重个体内观与自修,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伊斯兰教则是中国最年轻的宗教,强调对真主的信仰和对先知穆罕默德的顺从。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戒律。
在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宗教信仰:西方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西方人注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宗教仪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礼拜有固定的仪式,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
而中国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内在的祷告。
3.教义和教义解释:基督教强调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在几个教义上有固定的规定。
天主教则更注重圣职人员的权威,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而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注重个人体验和理解教义。
4.圣地和圣物:基督教有耶路撒冷和梵蒂冈等重要的圣地,信徒会去朝拜。
天主教强调圣物的重要性,认为圣物具有神圣的能力。
而佛教和道教则没有特定的圣地和圣物,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5.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基于基督教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建立的。
宗教在西方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法律中得到相应的保护。
中西方信仰文化差异ppt课件

三·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模式的影响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宗教文化就会对交际模式产生影响。许 多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崇尚自我和自身利益当先等,这些行为决定了他 们的语言交际模式。而中国人一直以来深受儒教的影响,重视集体主义, 讲究仁、义、礼、智,并在交际过程中考虑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尊老爱幼、朋友彼此忠诚这些基本道德条例。这些法则也都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的语言交际模式,也决定了两种语言中许多表 达方式的差异。
神与人的关系是任何宗教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 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和 对神人关系的思考。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创造自然万物、时间空间,他存 在于自然之外而不是自然之中,为自然立法,制定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上帝也是人类的创造者,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而且还创造了人 类的历史,进入到人类的历史之中,为人生和人类历史确定目的。人类的最大 幸福就是修复与上帝的父子般的关系,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人类修复与上帝 的关系,靠他自己单方面的力量是万万不能的,要靠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赎, 还要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他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一·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比较
西方人大多数都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是相当显著的,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信仰的对象和信仰方式上,还体现在宗教对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影响上。
本文将从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信仰对象上。
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其核心信仰是对耶稣基督的崇拜。
而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主要的宗教体系,分别代表着修行、信仰和道德伦理的不同方面。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西方注重个人的救赎和灵魂的拯救,而东方强调修身养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理念上。
在西方,宗教被认为是个人信仰的私事,个人有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
而在中国,宗教往往与家庭、社区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是一种集体意识和社会认同的体现。
中国人更倾向于将宗教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西方人更关注个体的信仰体验。
此外,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宗教组织方面。
在西方,教会在基督教社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宗教组织有明确的等级结构以及行使宗教权威的方式。
而中国的宗教组织更为灵活,有时会与传统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等融为一体,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在西方,宗教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而中国的宗教组织通常与国家密切相关,受政府管理。
最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还可从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上得以体现。
在西方,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信仰者的人数不断减少,宗教已不再是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
相反,中国宗教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还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
尽管国家对宗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信仰对象、宗教理念、宗教组织和宗教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之间的不同,也反映了中西方国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差异。
西方宗教文化读后感

西方宗教文化读后感说起西方宗教文化,这可真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领域。
之前我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在我深入了解西方宗教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宗教对于西方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支柱。
它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出生时的洗礼,到结婚时在教堂许下的誓言,再到离世时的葬礼,宗教的影子无处不在。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基督教中的圣诞节。
每年的 12 月,整个西方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大街小巷都装饰着璀璨的彩灯和漂亮的圣诞树,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礼物。
人们忙碌地采购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得有一年圣诞节前夕,我正好在国外旅游。
那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西方的圣诞节,那种热闹和温馨的场面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我走在街头,道路两旁的店铺门窗上都喷绘着雪花和圣诞老人的图案。
每个店铺里都播放着欢快的圣诞歌曲,那旋律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轻轻摇摆。
路上的行人大多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帽子和围巾,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
孩子们则兴奋地在雪地里奔跑嬉戏,时不时停下来好奇地张望着街边的橱窗,眼睛里满是对礼物的期待。
我走进一家小咖啡馆,想进去暖和一下身子。
一推开门,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和烤蛋糕的香气扑面而来。
店里的顾客们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脸上带着满足的神情。
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热咖啡。
这时,我注意到旁边的一桌坐着一家四口。
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孩子们正兴奋地向父母讲述着自己在学校里为圣诞节准备的节目。
爸爸微笑着倾听,不时点点头,妈妈则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眼神里充满了爱意。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刚刚买的礼物,包装精美,系着漂亮的蝴蝶结。
从咖啡馆出来后,我继续在街上漫步。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一个教堂前。
教堂的门口站着一位穿着红色长袍的牧师,他微笑着向每一个路过的人送上祝福。
我走进教堂,里面坐满了人。
大家安静地坐在长椅上,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宗教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风貌。
世界各国因历史、地理、民族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探讨宗教和文化在世界各国中的表现与影响。
一、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和文化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这里孕育了诸多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每一种宗教都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印度教与印度文化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它崇拜多神,注重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
印度教影响下的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宗教节日和仪式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印度教徒信仰的修行方式也对印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佛教与东亚文化佛教源自印度,后传入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佛教倡导的“舍利子”、“禅宗”等思想观念对东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文化在东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体现在建筑、绘画、文学、哲学等方面。
3. 伊斯兰教与中东文化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中东地区的文化与伊斯兰教紧密结合。
中东地区的饮食习惯、服饰风格、建筑风格等都受到伊斯兰教规范的制约和影响。
同时,伊斯兰教的文化价值观也对中东地区的社会风俗、道德准则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传统地区之一,基督教文化催生了众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
1.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基督教对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基督教对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教堂建筑、宗教音乐、绘画等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基督教信仰的普及也推动了欧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 犹太教与犹太文化犹太教是犹太人的主要宗教,犹太文化是犹太民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太文化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均有显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宗教文化》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宗教文化的学术专著。
它从希腊神话的源流谱系入手,历史地和逻辑地展示了从希腊罗马宗教到基督教、直至西方近现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联系,揭示了西方不同时期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并从纷繁芜杂的历史现象背后梳理出西方宗教文化演进的基本脉络。
本书具有思路贯通、气度恢弘、史料丰富、文字优美等特点,熔学术性与知识性于一炉。
内容摘录:
以罗马教会为中心的西欧基督教正统教派,在蛮族大迁徙的狂风暴雨中同罗马帝国一样面临着灭顶之灾。
大多数日耳曼王国在接触到基督教之后,都尊奉或皈依了非正统的阿里乌斯教派,对罗马派基督教持敌视排斥态度。
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率3000亲兵在兰斯大教堂接受罗马派基督教洗礼,成为征服罗马帝国的蛮族中最早的正统基督徒。
这一事件,对罗马基督教来说是一个关乎命运的重大转折。
511年,克洛维支持召开的宗教会议通过宗教法规,规定:凡居住在法兰克王国境内的各族居民,必须到附近的罗马派教堂做弥撒,皈依基督,使罗马派基督教在全法兰克迅速普及开来。
查理大帝时代(768-814)是西欧基督教化深入发展的时期。
查理大帝每征服一地,都颁布法令,强迫被征服居民信仰基督教,缴纳什一税。
帝国大军推进到何处,基督教便紧随其后。
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成为基督教传播的前导,十字架也成为法兰克封建统治的重要标志。
查理帝国解体时,西法兰克和意大利等广大地区已基本基督教化了。
又东法兰克王国演变而成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承担起向中欧传播基督教的重任。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地王,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张,把基督教传给匈牙利人、斯拉夫人和丹麦人。
同时,伴随着大批德国基督徒移居东方和北方,基督教的传播范围也愈发广泛。
大约在10-11世纪,中欧和北欧地区相继完成了基督教化的过程。
早在3世纪,基督教就传入与西欧大陆一海之望的不列颠群岛。
597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派遣教士圣奥古斯丁率领布教团前往英格兰,以坎特伯雷为中心向各地传教。
7世纪中叶,在当时封建王公的支持下,罗马派基督教在英格兰确立了正统地位。
此外,伴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不断推动,罗马派基督教对西班牙半岛的“再征服运动”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取代了以往的阿里乌斯派基督教。
基督教化对于西欧中古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它使处于严重分裂状态下的西欧各地区、国家、阶级、人群,拥有了一个统一的信仰体系,使西欧封建文明在文化和精神生活中具有了整体一致性。
正是在基督教化过程中,西欧才成为人类中古文明区域。
从宏观上看,基督教与古典文化同为中古以后西欧文明发展的两大源泉。
内容评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广义上讲,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宗教文化的学术专著。
它从希腊神话的源流谱系入手,历史地和逻辑地展示了从希腊罗马宗教到基督教、直至西方近现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联系,揭示了西方不同时期宗教文化的基本特点,并从纷繁芜杂的历史现象背后梳理出西方宗教文化演进的基本脉络。
本书具有思路贯通、气度恢弘、史料丰富、文字优美等特点,熔学术性与知识性于一炉
在这本西方宗教文化中,对于各时期的宗教文化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很好地体现出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赵林老师是一位黑格尔主义者,其论述的特点非常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而易于阅读也与这一点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这只是通过一种哲学视角写出来的宗教文化史。
我发现赵林老师的历史哲学受黑格尔的影响颇深,整个西方宗教文化蓝图的展开非常具有逻辑性。
文字奔腾激越,论述古希腊时能产生诗意的美,讲解古罗马时能产生悲壮的力,到了基督教时则能展现出那种阴森忧郁而诡谲的魅力。
从这部书里我不仅看到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更看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那就是人身上的神性和动物性的持续不断的斗争史。
自从历史打破了希腊人身上那种原始质朴的和谐之后,人类就不断在动物性和神性之间徘回,在灵与肉之间挣扎,再也不能达到希腊时期那种的完美的平衡状态,这种完美的平衡就像我们质朴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而这种二元分裂的痛苦和灵与肉的撕裂感我在自己的身上就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而这个国家,现在则彻底的放逐了灵魂而单方面的满足着空虚的肉体,不知道等待着这个国家的历史性的报复又会是怎样一种精神力量呢?我充满了深切的期待~
西欧社会由古典奴隶时代向中古封建时代的转变过程,也是由希腊罗马文化向基督教文化演变的过程。
基督教文化逐渐成为西欧文化的核心、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罗马天主教也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组织和方式影响着西欧中古社会的历史发展。
基督教使西方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宗教改革为中世纪后期腐化的社会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使欧洲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世界的视野。
许多人认为,文艺复兴为欧洲带来了世俗化的思潮,然后才有了欧洲后来的发展。
正是宗教改革带来了一个全民宗教热情的高涨时期,而不是一个世俗化的疲软时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欧洲进入了历史的转折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世界。
小结:
在看这本书之前,都只在一些影视剧里面接触过有关西方宗教的内容。
那时候就觉得非常神秘和向往。
所以一开始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看完后发现收获很多,有很多触动人心的东西,我觉得这和作者的文笔、语言也有很大的关系。
也使我对西方的宗教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