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通论思考题(复旦吴以义)

世界文明史通论思考题(复旦吴以义)
世界文明史通论思考题(复旦吴以义)

思考题

第三讲 四大文明

1、现代人类学家如何定义远古时代的“人”,或者“人如何是人”?

2、J. M. R oberts在他的A S hort H istory o f t he W orld, p.10中说,The g reatest o f t he t echnical and cultural advances of Homo erectus was to learn to manage fire,他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

3、为什么埋葬现象引起了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特别的注意?

第四讲 前六到二世纪的印度文明和佛教的起来

1、诸神在吉尔家伽美什史诗对洪水的描述占什么样的地位?

2、从汉谟拉比法典可以看出古代巴比伦社会的哪些特点?

3、金字塔的建造如何反映了古代埃及人关于生命、死亡以及永生的信念?

4、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第五讲 古代中土文化

1、从中土闻名的角度考察西洋文化历史的发展,较之西方人自己的考察在着眼点上有何异同?

2、以大禹和两河文明中的洪水故事为例,讨论中西文明的异同。

3、孔子认为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孔子认为怎样才是理想世界?

4、比较古代中土文明和埃及文明对死亡的理解。

第六讲 中东和犹太教

1、讨论巴比伦/犹太和中土文明中洪水故事的异同,以此为基础讨论这两种文明的一个特质。

2、什么是十诫?讨论它的宗教和非宗教意义。

3、讨论约伯故事,分析它所要传达的关键信息。

4、根据犹太文化,什么是“人”的特质和定位?

第七讲 希腊

1、比较希腊文明和前述大河文明的地理特征。讨论这两种地理特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

2、比较希腊神祗和犹太上帝的形象。

3、为什么说希腊民主是“有限的”和“直接的”?讨论“希腊民主”和现代民主观念的异同。

4、描述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

第八讲 罗马

1、讨论“种族中心论”的产生背景和特点。

2、讨论希塞罗对罗马法的原则的论述。

3、比较汉谟拉比和罗马法对于“公正”的诠释。

4、分析罗马兴起和衰落的原因,讨论那些貌似相同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导致的几乎相反的后果。

第九讲 基督教的起来

1、比较基督教和犹太教教义的异同。

2、分析基督教产生和兴盛的历史环境。

3、比较《新约》和《旧约》中的上帝形象。

4、”It c an b e a rgued t hat P aul w as t he r eal m aker o f C hristianity” (p.138 o f J. M. R oberts) 讨论保罗对基督教兴起的贡献。

第十讲 中世纪基督教欧洲

1、解释公元四世纪基督教在欧洲迅速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2、比较四世纪基督教和保罗时代的基督教的异同。

3、描述庄园中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

第十一讲 阿拉伯和伊斯兰教

1、描述伊斯兰教的产生。

2、解释伊斯兰教迅速崛起的原因。

3、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第十二讲 贸易 城市 中世纪社会

1、讨论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关系。

2、论中世纪后期促成市镇复苏的主要因素。

3、过去十多年中,市镇化进程在我国明显加快。结合本课所教授内容,考虑这一进程和历史上的市镇化在原因、过程、影响方面的异同。

第十三讲 中世纪晚期:十字军和黑死病

1、列宁曾引用亚·谢·格里鲍耶陀夫的《聪明误》第一幕第四场中的一句台词,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进这间屋子,结果却跑进了那间屋子。”试以这一观点讨论十字军运动。

2、十四世纪的黑死病在传播速度和范围上,从而在对人类健康的伤害上,比它以前的瘟疫大得多,以后也鲜有类似规模和伤害的传染病大流行,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第十四讲 文艺复兴

1、讨论促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半岛,尤其是佛罗伦萨的主要因素。

2、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既非仅仅是“文艺”又非仅仅是“复兴”,对此你有何评论?你认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

3、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认为什么是人的本质特征?

第十五讲 新航路

1、哥伦布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发现”美洲大陆?

2、这堂课为什么不讨论诸如“中国人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之类现在社会上热议的话题?

3、如何理解历史上,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的“殖民主义”?

第十六讲 宗教改革

1、讨论马丁·路德的教义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2、培根关于技术发展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没有普遍适用的意义?以电脑、网络和其他电子媒体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了现今社会的模式和运作?

期终考试:

开卷,一共三道论述题。考卷上标有各题所占分值。

评分以

1、立论清晰。

2、论说切中主题。

3、有说服力。

4、论据事例完整具体。

5、语言规范流畅者

得满分,不足者依此递减。

思修论文-复旦投毒案的反思

题目:人际交往也是门课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当我们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决定我们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原则地调节冲突和改善相互间的情感关系,以实现其心里平衡,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把握人际关系原则,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能。掌握了这项技能,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道路上走的更远。 关键字:人际交往、大学生、复旦投毒案 正文:复旦投毒案是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该案件发生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作为一个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去下此毒手呢?是教育的问题吗?还是心理的问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寝室关系的危机呢?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表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大头”,极端个案只是极少数,但过度竞争、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缺乏包容等却导致学生之间矛盾不断。因此,有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成为最微妙、最难以调和的关

第一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中学不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带来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行为、价值观。由于学生的寝室不是自己挑选而是由学校安排,一些学生互相之间缺乏包容别人生活习惯的大度,互相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外地学生曾找心理老师倾诉,感觉有一堵无形的墙,阻挡自己和本地学生的融合。 第二是不分城镇还是农村,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学生们都感觉到个人的独立空间变小甚至没有了。到了高校寝室,他们原本享有的个人生活环境就发生了改变。人均享有的空间面积缩小,需要分享,寝室的卫生、电力、热水问题的都有一个适应和分享的过程。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家庭里没有接受相关的训练,也没有经验和意识,于是分工打扫卫生要么不愿意,要么很勉强,这些看似细小的生活琐事,却很容易积累成矛盾。 第三,学业压力。直研直博的名额竞争激烈,而成绩的等第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所以“无学”的大学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在关键时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现在一些学生来咨询时说起导致寝室关系恶化的原因,往往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在很多年长的人看来这些问题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一些年轻的学生却会非常在意。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同学说话做事是特别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惯于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有的学生则习惯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缺乏

投毒案分析

司法与舆论在复旦投毒案上应良性互动 https://www.360docs.net/doc/8e9072661.html,2014年05月10日作者:刘武俊来源:中国青年报复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之后,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受害者黄洋的父亲表示并不接受请求信的内容。复旦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写联名信表达诉求是学生作为公民的正当权利,林森浩的量刑还是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由法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京华时报》5月8日) 复旦投毒案即将进入二审,被告人林森浩的命运也备受社会关注。笔者认为,作为一起受社会舆论瞩目的重大案件,二审法院必须处理好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保持独立审判与倾听民意之间的平衡,依法作出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的公正裁决。 复旦177名学生签署并向法院递交请求信,是群众表达诉求的一种正当权利,属于受宪法保护的公民表达自由。既然一审法院接受受害人黄洋的同学要求判处林森浩死刑的书面材料,二审法院也不必拒绝接受复旦177名学生为林森浩求情的联名信。无论是之前要求判林森浩死刑的控诉书,还是如今请求不处死林森浩的联名求情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民意。至于这种民意因素是否会影响判决,是否被法院采纳,主动权在掌握甄别和判断权力的法院。 独立审判和表达自由其实都是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性原则,二者是不可偏废的并存关系。司法机关在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好独立审判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既要保持审判活动的开放性,避免对舆论监督的不当限制,也要防止舆论的不当干预对独立审判和公正审判的负面影响。 妥善处理司法与舆论的关系,是涉及观念更新、制度建构、心态调整乃至技巧运用等的复杂问题,关键在于从制度上建构一套协调独立审判和舆论监督的平衡机制,实现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实效的双重目的。舆论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可发挥独特作用。然而,舆论舆情也是一柄“双刃剑”,缺乏制约或不当的监督也可能给司法公正造成负面的影响,有可能妨碍或破坏司法公正。 司法活动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判断和推理过程,要求法官尽可能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要求审判活动尽可能排除情感因素以及外界非法律因素的干扰和介入。独立审判强调法官的自主审判,允许并且要求法官依法自主地作出裁判,任何外界的力量都无权替代或者指挥法官进行裁判。在对法律负责的前提下法官可以凭自己的理性独立裁决。公正的审判活动,应力求在适度开放性与有节制自主性之间达成均衡。 司法公正需要善意而非恶意的舆论环境,需要建设性而非破坏性的舆论监督。司法机关要积极回应舆论舆情,公众也要尊重、理解和支持法院的独立审判。期望法院、媒体以及网民、复旦师生等在复旦投毒案中都保持基本理性,既尊重

复旦投毒案(整理精校版)

复旦投毒案 素材汇编 0320 1856 是指2015年4月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遭他人投毒后的。该案件发生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1]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15年2月18日上午在一审,人林森浩犯故意罪被判,剥夺权利终身。[2] 社会评论 媒体评论 新华视点评论: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警方基本认定其室友嫌疑。这实在令人扼腕。对法律没有应有的敬畏,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惜,缺乏足够的理性才会有如此行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任何理由在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人也应有底线。有外在知识无内在约束,教育应反思。评论:培养人才,有知识更要有德性;大学教育,重学术更要重人格。让学生懂得去爱,去尊重,去包容,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中国青年报评论:对于复旦大学生投毒的个案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和解读,并把板子都打到大学屁股上的评论,并不一定妥当。首先,中国大学的学生这么多,发生一两件投毒案,从概率上来看很小。其次,这些个案的主因,往往都是施害者的一时冲动或长期的心理扭曲所致,而非大学的教育和管理。如把它当做一个典型案例,没完没了地报道、评论,搞得大家紧张兮兮,使得同学之间都要互相提防,就得不偿失了。[18] 专家评论 对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评论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表示,一些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是连日来高校死伤事件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相关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此外,郑晓边建议,设置相应的服务机构,对大学生提供危机干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19]

复旦大学新闻、广电、传播、广告硕士培养方案-推荐下载

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0) 2011年03月07日 13:17 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技能、宽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的新闻传播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熟悉中外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二 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3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含教学实习6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4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三 课程设置:(143学分)(一) 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 修读要求:I 类核心课程,修满24学分;II 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8学分;III 类通 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8学分。(二) 文理基础课程(28学分) 学生应在文理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基础课程中的I 组中修满12学分(其中必须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II 组中修满10学分(其中必须选修“新闻学概论”和“传播学概论”),并在法政类基础课和经管类基础课程III 组中共选修6学分。(三) 专业教育课程(61学分) 1. 专业必修课程(43学分)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学分周学时开课学期备注 新闻摄影JOUR130007333 中国新闻传播史JOUR130011223 新闻采访与写作JOUR130019333 媒介融合概论JOUR130101223 新闻编辑与评论JOUR130004334 深度报道JOUR130005224 外国新闻传播史JOUR130008224 对外报道JOUR130013224 广播电视新闻 JOUR130015 2 2 4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

复旦投毒案死者同学

复旦投毒案死者同学:嫌犯已供述杀人动机 2013-04-18 00:34:14来源: 中国青年网(北京)有15074人参和 分享到 核心提示: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投毒身亡案有新进展,4月12日,消息称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沐(化名)存在下毒嫌疑。官方尚未披露林沐涉嫌毒害黄洋的原因。一位接受过警方调查笔录的黄洋同学称,林沐已对警方供述了毒害黄洋的动机,但警方对动机的核实尚在进行中。 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 缺席者是黄洋。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到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在将近一个月前,黄洋参加了初试并顺利通过。 顺利几乎来得没有任何意外。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同学认可,导师更对黄洋赞誉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 数月以来,被师友均笃定认为将稳进博士研修的黄洋,尚需为完成一篇漂亮的硕士毕业论文而继续努力。4月1日,按照黄洋的日程表,他会前往学校图书馆,为他的论文润色。 “时间不够,”勤奋的黄洋此前对身边同学说,“我的研究实验还没做完,论文也没写完。” 那个中毒的早晨 那是个阴霾的清晨。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径直被咽了下去。 毒物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直到黄洋来到图书馆,最开始的呕吐方才出现。中午,黄洋独自步行前往距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中山医院就诊。当日,他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为他开出了抗感染及解痉的处方。 黄洋的同校学弟莫慈(化名)在当天中午接到了黄的电话。“他说感觉不舒服,要打针,希望我过去看他。”莫慈回忆。

(完整版)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分析——以复旦大学投毒案为例(成品)

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分析——以复旦大学投毒案为例

摘要 网络舆论,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用来批判、评价时事等等的一种方式。在网络上实施的公众舆论,整个社会已经对它的现状和冲击力开始进行了强烈的关注和讨论。需要指出的是,其舆论具有的影响力有它积极影响的同时,当然又有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充分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然而,对于负面的效应,我们就要采取对应的措施,让其舆论的危害性降到最小。在当前的新兴媒体下,出现了大量公众议题,这些公众议题就变成了用来召集公众意愿、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平台。因为有网络媒体从业者的价值观取向、传媒行业市场的竞争、社会特殊的政治环境、个人或群体的认知偏见以及国际舆论斗争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于网络舆论的作用机制现在还并不够完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网络舆论影响力积极影响的发挥。通过分析“复旦投毒”案发展进程中的中的网络舆论,剖析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舆论影响力分析复旦投毒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s used as a criticism, a method of evaluation of current affairs and so on.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the whole society to i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mpact to the strong concern and discussion.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public opinion has the influence has its positive influence at the same time, of course, had a negative effect.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its positive side, give full play to its supposed to function;However, for the negative effect, and we will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minimize the dangers of public opinion.Under the current new media,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public issues, the public issues becomes used to summon the public will, important platform of expressing personal opinions.Because of the values orientation of network media practitioners, media industry market competition, social spe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 individual or a group of cognitive biases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international opinion struggle, and now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的反思

复旦大学投毒案事件的反思 3月31日中午,林某将其做试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 4月1日晨,黄某引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治疗无效与16日下午去世。 4月11日,上海警方文保分局接到复旦大学保卫处报案,该校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正在医院抢救。警方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某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警方透露,已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有重大嫌疑。 上海黄浦区检察院也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看完此事件后,不禁扼腕长叹,不论投毒者杀人动机如何,是“故意”还是“误伤”抑或其他,是对被害人的优秀羡慕嫉妒恨也好,或是心理扭曲导致的极端行为也罢,单是其对寝室内饮水机投毒这一行为,就令人唏嘘不已,究竟是什么样的怨恨,使得投毒者的内心燃烧起如此仇恨的火焰,猛烈到必须以毁灭他人的生命来平复?痛定思痛,在思考:扭曲的人心其实比毒药更可怕!毒药明晃晃的告诉我们,我是毒,不要碰我!它再可怕,也不会自动跑到人的嘴巴里,而那颗扭曲的,外表却看不出来的有什么异样的人心,却在暗处透着阴森的冷气,让人不寒而栗,让人防不胜防。 关于此事件,众说纷纭。某观点:认为此人心理有问题,认为大学应该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一些社会人的观点,中国的大学教育失败,人格教育缺失。某观点:某些教授又搬出几千年说死人都不会变的真理,什么XX的心态,什么自我修养,什么儒家伦理道家辩证 等等不一而足。

世界文化史第七章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及其问题(精)

世界文化史第七章近代西方文化的發展及其問題 一、單選題(20題每題2分共40分) ( ) 1. 俄國彼得大帝在位時,曾定下「鬍鬚稅」,規定留鬍鬚的男子繳納。由時代的特色,我們可推知他此舉的主要用意為何?(A)希望俄人脫擺以往被蒙古人所統治時的形象,積極向西方學習(B)國家財政的困窘 (C)他本人喜歡留鬍,因而不希望其他人跟他有類似的外型(D)留鬍鬚與希臘正教的教義不合。 ( ) 2. 維也納會議後,歐陸的政治局勢大致是如何?(A)大多已實行民主政治(B)大多已進入工業革命時期(C)保守主義成為大多數國家政府思想的主流(D)「改革國會」成為各國在野黨的主要訴求之一。 ( ) 3. 以下史事的發生「並未」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的有:(A)拿破崙帝國建立(B)啟蒙思想的備受質疑(C)保守主義的勢力高漲(D)浪漫主義運動的失敗。 ( ) 4. 「人生而自由,然而在人類社會中,人卻處處受到束縛……人應該追求深刻的內心經驗……」關於這段話,較貼近以下哪種主張?(A)自由主義(B)浪漫主義(C)馬克斯主義(D)保守主義。 ( ) 5. 以下對話發生於18世紀:A:「這本小說真是感人,在這種情形下仍如此愛著對方,真令人讚嘆……」; B:「真是苦戀呢!女主角最後選擇了別人,所以他竟然犧牲性命來展現他對感情的態度……」,依此推 測,此本小說的風格所展現的時代精神趨向於何種思潮?(A)自由主義(B)保守主義(C)浪漫主義(D) 寫實主義。 ( ) 6. 影片《一曲難忘》描述一位波蘭鋼琴家,強烈地期待波蘭能重新得到自由,他不為沙皇的屠夫(按:波蘭總督)演奏,離開祖國到巴黎去時,帶了一把波蘭的泥土。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為了籌錢資助祖國 爭取獨立自由,一場場的演奏會,終於使他的生命燃燒至盡頭。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揉合斯拉夫民 族的熱情憂鬱和法國人的華麗纖細。他應是哪一風格的作曲家?(A)古典主義(B)印象主義(C)浪漫主 義(D)現代樂派。 ( ) 7.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領導人之一的拉法葉將革命爆發的「第一現場」——巴士底獄的鑰匙寄給何國政府,以表達他對此國之前表現的肯定?(A)英國(B)美國(C)俄國(D)中國。 ( ) 8. 「遠洋航行者大多是海員,商人或亡命之徒」;「享樂主義什麼都不管,製造出一批遊手好閒的人」。兩句話各有何的特色或彼此的關聯?(A)前者造就了後來的美國,後者則為20世紀初西方世界的亂象之一 (B)前者指「大西洋時代」來臨的背景,後者意味著海權時代的到來(C)前者促進了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後者則為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D)前者為浪漫主義時期的特色,後者則為受啟蒙時期影響而產生的 社會現象。 ( ) 9. 三位學者對於社會的看法,甲主張「齊頭式的平等」,乙主張「競爭起點的平等」,丙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以上三者,何者可謂是社會主義者?(A)甲(B)乙(C)丙(D)以上皆是。 ( )10. 「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位領袖」,這樣的口號,顯示出怎樣的思想內涵?(A)極右的法西斯主義(B)右派的自由主義(C)極左的共產主義(D)右派的保守主義。 ( )11. 與達爾文同時期的學者,有些不相信他們的祖先是猿猴中的一支,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主要原因為何?(A)他們都是人文學者,對生物學有所排斥(B)他們都是虔誠的猶太教徒(C) 他們利用「生存競爭」的說法將帝國主義的侵略合理化(D)他們利用「物競天擇」的說法將破壞自然環 境的舉動合理化。 ( )12. 印象派的畫家,如何因應照相機的問世?(A)以抽家的手法構圖(B)畫家每一年只創作一幅作品,以量的限制提升本身的價值(C)以寫生入手,但從光線、色彩變化的律動中創出新意(D)向中國的水墨畫取 經,強調意境而不重形似。

自卑与超越的煎熬——复旦投毒案林某的性格分析

自卑与超越的煎熬——复旦投毒案林某的性格分析 阿德勒认为人一切行为动力均源于超越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动了人的进步。而在复旦投毒案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作案者深藏的自卑,残忍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心冲突和煎熬?来看看陈老师的分析。 看南周“与自己的战争”为题复旦投毒案林某的成长与性格分析,在为黄洋惋惜的同时,也深深同情林。 林出生在潮汕社会底层,父亲为服装厂打工工人,而母亲收破烂,林天生就有某种挥着不去的自卑感。潮汕人虽然善于经商,但受潮剧中“学而优则士”的传统观念影响。广为人知的《彩楼记》、《珍

珠塔》,都是渲染通过学而优来超越家庭背景的自卑。因此,通过 学习而平步青云,还是深深扎根于潮汕人的灵魂中。与弗洛伊德把 性作为动机的驱力理论不同,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克服自卑,超越 自卑才是人人格发展的动力。于是,深深认同着文化传统的林,必 然选择以优异的成绩来克服其自卑感。在拼爹的时代,这也是许多 人现实飞黄腾达的唯一之路。要怪,只能是未能生于多元价值的社会! 在超越自卑的强大驱力下,林考上中山医的本科,复旦的研究生, 让他成为老师、同学、乡亲的骄傲。这本来可以缓解他深深的自卑感。 那为何还与黄洋过不去?从报道上可见,平摊饮水机的事件,再一 次深深刺痛了林脆弱的自卑心。一个人,无论再辉煌腾达,童年时 期低人一等的创伤,将是伴随着他一生,挥着不去,除非大彻大悟。于是,林“被迫”到隔壁“借”水,并与黄洋互删QQ好友。可以说,这 成为林杀人黄洋导火索之一。 可能有人说,林与黄洋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林为何不能对黄惺惺 相惜,而是痛下毒手?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 的家庭背景,相同的性别,相同的学习经历,同一个宿舍,都要考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摘要: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发布官方微博,2010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 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并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的嫌疑。 2013年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 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与黄洋同宿舍)依法批准逮捕。 关键词:大学生死亡,同学作案,琐事引发案件,近年类似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 正文: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4月1日,因生体不适住院,后来警方在其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经警方调查,锁定作案嫌疑人为黄洋同宿舍同学林某,并于4月25日将林某依法逮捕。 两位风华正茂的学子,本是前途无量,却一个离我们而去,一个进入高墙!着实令人悲哀,愤怒与无奈,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随着嫌疑人林某被捕,他所交代的杀人动机为“和死者黄某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不满”。动机一经曝出,引发公众惊愕,包括林某家人在内很多人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理解”和“不相信”复旦大学的一名校高材生会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毒杀舍友。因为林某不但成绩优异,并且在网络上发布过不少类似“医学是神圣的!”和“医乃仁术,爱心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的微博。一方面在立志救人,一方面却谋划实施投毒的“双面性格”也让公众无所适从,不少人感性上很难接受林某就是杀人嫌疑人。 呜呼哀哉,一位应该救人于生死的高学历医务人员,本应认真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却因为一些琐事将同宿舍同学投毒杀害,着实让我无法理解,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高学历人才却心理不健康,甚至有些是多面人格! 毒杀案因“特殊”引关注,但我们更应重视背后的普遍问题,因为近年来在学校中因琐事引发的血案有些数不胜数! 1994年,清华大学才女朱令,生了怪病,后经确诊为铊中毒,造成100%伤残,至今该案因缺少证据不能直接断定是其室友投毒,成为悬案。 2004年在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他人看不起自己,在宿舍连杀四位同学,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12年12月20日早上8时许,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6楼,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胡某将09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谈某砍死。事因只是争风吃醋。 2013年,4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市龙子湖校区5号教学楼东北角洗手间发现女尸,后经警方确定是其前男友将其杀害。 2013年4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在宿舍内因为玩游戏发生口角,并大动干戈,终导致一名学生抢救无效而死亡。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很多,我已不敢再写下去。我只想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学是我们上学期间除了家人之外接触最多的人,甚至与同学的相处时间已远远超过了与家人的相处时间,为什么这些人还下得去手?去杀害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 学者宋石男在微博中这样评论“复旦投毒案”:“每出一个轰动的案子,不少人就会呼吁反思,但这种反思毫无意义。未来的杀人犯没有一个会因为看到这种呼吁而从现在就开始立地成佛。”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仅仅依靠这些不痛不痒的反思是无法改变现状的,我们应

复旦大学投毒案评

复旦投毒案应反思教育本质 作者:贾也 导语:罪恶其有来自,只因埋藏得太深 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惨遭室友投毒,于3月16日下午,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不幸去世。面对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医学准博士,不是死在学校实验室里,也不是死于医院手术台上,而是死于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之手,悲愤填膺,却深感吐槽无力。人的嫉妒心真是可怕,原来,毒药的毒不是最毒,最毒是贪婪找不到底线;罪恶的恶不是最恶,而在于人性失去最后的防线。 逝者已逝,逝者安息;生者余悲,生者珍重。特别是黄洋之父母,白发送黑发,情又何以堪? 一、层出不穷的校园投毒案 如今复旦投毒案的调查进入公安机关调查取证阶段,话说黄洋中毒的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由课题组购买,使用者非常专业。如此一来,可以锁定罪犯嫌疑,目前黄洋的室友林某已被刑拘。我们现在等待的是真相,望公安机关及早破案,尊重事实,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凶手,千万不要重演94年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无真相、无结果的流局。我们拭目以待,真相不仅是我们需要的,而且是也是对死者黄洋最大的安慰。对于我们,需要积极面对黄洋案这个悲剧:反思我们的大学,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这个社会。 如今我们的大学生怎么啦?大学——人们心目中纯洁的象牙塔——已然不是学术之地,被我们不良的社会空气所污浊,成为是非之地,甚至杀人场了!校园投毒案时有发生: 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被用铊盐投毒;1997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王小龙用铊盐向同学投毒;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常某用铊盐向三同学投毒;2012年,凤冈一学生将高效氟氯氰菊酯农药投放到桶装水内……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黄洋被投毒。 综上几个案例,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仇恨,投毒去危害自己的同学,这无疑是社会的责任,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笔者总是以最大的善意进入人们的内心,试图去分析他们的内心。平常人想来,要去谋人性命,那得要有多大的仇恨、多扭曲的内心,才能下此毒手?黄洋与犯罪嫌疑犯林某共为同窗,同为室友,一起求知,更何况,校方称两人并非同一专业,已否认室友因妒忌其读博投毒,那还有多大的利益冲突?林某再自我为中心,也不至于因为一点利益或者一丝不快,便草率地谋杀室友。对于案件的真相,我们必须去关注。 现在是黄洋同学是被毒死了,在全社会的关注下,相信作恶者终将被绳之以法。但是,我们想想也后怕:若是这等心有歹念的投毒者走向社会,按照他这种不健全的人格,一定会做出更恶劣的反人类的事来。因此,这这个意义上讲,黄洋是牺牲的了,以烈士的形式! 二、教育的缺陷:重功利轻人格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中国作为曾经的一个文明之邦,也曾有过这样的见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将传道放在了教育的首位。 中国目前之教育,为人垢病久矣,暴露出来种种问题,深刻地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视为简

复旦投毒案死者同学

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 缺席者是黄洋。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到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在将近一个月前,黄洋参加了初试并顺利通过。 顺利几乎来得没有任何意外。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同学认可,导师更对黄洋赞誉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 数月以来,被师友均笃定认为将稳进博士研修的黄洋,尚需为完成一篇漂亮的硕士毕业论文而继续努力。4月1日,按照黄洋的日程表,他会前往学校图书馆,为他的论文润色。 “时间不够,”勤奋的黄洋此前对身边同学说,“我的研究实验还没做完,论文也没写完。” 那个中毒的早晨 那是个阴霾的清晨。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径直被咽了下去。 毒物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直到黄洋来到图书馆,最开始的呕吐方才出现。中午,黄洋独自步行前往距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中山医院就诊。当日,他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为他开出了抗感染及解痉的处方。 黄洋的同校学弟莫慈(化名)在当天中午接到了黄的电话。“他说感觉不舒服,要打针,希望我过去看他。”莫慈回忆。

大约下午两点,莫慈赶到点滴室。彼时,黄洋正在接受头孢滴注,手呈惨白色。在有暖气的注射室里,黄洋持续向莫慈抱怨身体很冷,因为体感难受,黄洋一度还像个负气的小孩子,对莫慈说,不想再打针了,要回学校。 迅速爬升的体温摧毁了黄洋坚持回校的念头。下午4点,黄洋的体温攀升至39.3度,坚持不愿打退烧针、吃退烧药的他终于松口,对医生表示愿意接受打退烧针。 对于突如其来的病痛,黄洋在当日就已对莫慈说,他怀疑清晨喝下的那杯怪味的水,可能就是突发急病的原因。莫慈说,在当日黄洋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时,医生即已由黄洋的主诉推测,寝室饮水机内的桶装水可能因置放日久,细菌滋生而引发食物中毒。 当日,N-二甲基亚硝胺远未进入任何人的视线。黄洋、莫慈和医生均推断,导致黄出现病症的原因是饮用水内可能滋生的细菌。在众多被考虑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当时嫌疑较大。 这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由其引发的感染会导致患者剧烈呕吐。 但看似对症下药的处方并没有缓解病情。黄洋的病历显示,在4月1日完成所有注射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 第二天早晨,黄洋仍呕吐、发热,并感到腹部隐痛。当日,黄洋第一次接受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这两大项内的数个重要指标均不在正常值内。黄洋开始接受保肝及输血治疗。 病情随后急剧恶化。3日,黄洋的血小板开始减少,被送入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7日,鼻孔出血;8日,陷入昏迷。在此期间,治疗团队不断尝试确定引发黄洋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毒素来源,直至9日,黄洋的一位师兄收到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经过院方及师生努力,最后发现引发黄洋中毒的是N-二甲基亚硝胺。 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方明对媒体说,学校和中山医院曾组织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试图寻找黄洋的病因,但一直未能完全确诊,最后想到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11日,在饮水机弯管的残余饮用水中,警方确认找到了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的室友进入警方排查视线。 一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

2019复旦大学广告学考研经验

2020复旦广告学考研er暑假前需要做的事 一、专业课部分: 1.查招生简章了解考试科目和招生人数 【查找方法】复旦大学研招网-硕士招生-简章目录 2.查找考试科目对应的考试大纲 【查找方法】 (1)百度“复旦大学研招网” (2)找到搜索入口 (3)搜科目的数字代码 比如715营销学,直接输入715就会跳出来考试大纲 3.买齐参考书 《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等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 《当代广告学》(第八版)[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广告管理》[美]巴茨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公共关系学》居延安,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 (以上是2012年官网放出的参考书目,以下是我推荐的) 《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格鲁尼格 《危机传播管理》胡百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广告案例教程》何佳讯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李良荣 《现代公共关系学》陈先红,高等教育出版社 《营销革命4.0》菲利普科特勒,机械工业出版社 《整合营销传播》唐·舒尔茨 4.暑假前主要就是看书了,官网推荐的参考书至少要看一遍,第一遍看不要做笔记,不然会很像抄书,第一遍看完什么都记不住也很正常,不要有太大压力。 二、公共课部分(英语&政治): 英语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突击是绝不可能考高分的,必须要把战线拉长,所以尽早开始准备。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背单词,单词量对考研阅读很有帮助,推荐的学习助手:新祥旭,我当时报了60课时的一对一,老师讲的很详细,会根据我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做一套学习方案,跟外面那些机构的班课不一样。政治现在准备太早了,因为政治是注重时效性的科目,背的太早也会忘,所以多数考研人是暑假开始的,7月开始足够了,推荐大家可以去网上买一些视频课程辅助学习,那些大咖老师会帮助我们划出重难点,帮助记忆。 三、给大家看一下我的每日安排 从5月中旬到7月中旬,大致每天: ●上午8点-11:30 ●吃完午饭再看一个小时后,回宿舍午睡20分钟

专题16测试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

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C 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了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 C.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 D.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答案】C 【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确立,不是现代物理学,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与材料中的宇宙运行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说明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客观,故C项正确;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属于现代科技的范畴,与材料中“中世纪以来”的时间不符,故D 项错误。 3.“小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随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 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 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答案】A 4.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机械化”,是指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取代,不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故B 项正确;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个性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C 项错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分别采用了煤、石油和新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以高科技为特征,没有使用新能源,故D项错误。 5.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中说:“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 ) A.《安娜·卡列尼娜》 B.《格尔尼卡》 C.《等待戈多》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复旦投毒案原因分析

篇一:《关于复旦投毒案的几点思考》 关于复旦投毒案的几点思考 ---- 浅谈大学生心理教育 《摘要》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对国人的教育更为重要,教育是一件极为重要又严肃的问题。在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竞争力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我们在注重教育成才的同时,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增强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增强国家竞争性人才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提高竞争力不可缺失的。 《关键词》教育的缺失,心理教育,人才的培养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现如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繁华的都市生活迷乱的人们的眼睛,我们在注重物质生活的时候却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教育,近年来多次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杀人案件一次次让人警醒,比如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药家鑫开车撞人又将伤者刺八刀致其死亡;复旦大学黄洋中毒案本文将从复旦投毒案简析教育的缺失。 一、复旦大学投毒案事态发展 (1)复旦大学投毒案发生的过程 2013年4月1日,早上黄洋喝下寝室内饮水机内的水,发现水的味道不对,认为水过期了,特意将过期的水倒掉,把桶刷干净。到十点多,黄洋开始有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被导师和同学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初步诊断认为是吃坏了东西,按照胃肠炎给予输液治疗。最终在医院治疗无效死亡。嫌疑人林森浩在法庭上透露,他就是想趁“愚人节”整黄洋一下,未预料到后果。林森浩说,他看到黄洋在宿舍说,愚人节要到了,他要整人。“他拍着别人的肩膀,得意洋洋的,我觉得那我就整你一下。以前,听说过有人用这个毒物搞同学的事情,没有想到有这个后果。”林森浩还说他看过报纸上刊登过类似的事件,“好像是清华大学。那件事情没有被查获,所以我就做了。”林森浩说3月30号晚上,他看到饮水桶是空的,于是将毒物投入饮水桶,“黄洋的水杯是白色的。黄色液体放进去很明显。所以投入饮水桶里。”案发后,林森浩说,他查过毒物的性状,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是个病程,黄洋不会死。“4月5号,跟我的同学去看过他。当时他在我们重症监护病房。从玻璃窗看到的表情很自然,我当时不敢跟他说话。同去的同学都跟他说话了。在路上,我说这是个病程,以后会好转,这也是我的一个自我安慰。6号,我一个人去了医院,碰到了他的父亲和会诊的医生。8号我又去了。想去看他好转没有。”林森浩说,案件发生后,他认为黄洋喝的很少,而且他用来做实验用的大鼠都没有死,所以一直存有侥幸心理,认为黄洋会好转,因害怕影响到自己,一直都没有公开向水桶投毒的事情。【1】(2)投毒案的处理 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森浩批准逮捕。11月27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林森浩称自己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出于愚人节整人想法。2014年2月18日上

世界文化史期末复习题

简答题 1.简述世界文化体系是如何划分的: 在研究世界文化时,要按照不同的文化区域对国家民族进行划分,这种划分以地域文化或行政区域等方面为标准。季羡林将世界文化归为四个体系: 1、xx文化体系; 2、xx文化体系; 3、xx、xxxx文化体系; 4、欧类文化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 (2000)》中就将世界国家分为8个地区: 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41个国家、阿拉伯14个国家、南亚和中亚16个国家、东亚6个国家与地区、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12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2国,北美2个国家,欧洲37个国家,一共150个国家地区。 依据世界文化的历史形态进行不同体系的划分,更有利于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握文化特征。把区域与文化传统结合,我们可以将世界文化划分为以下8个大的体系 1、xxxx文化体系 2、xx文化体系 3、xxxx文化体系 4、xxxx文化体系 5、xxxx文化体系 6、xx文化体系

7、xx文化体系 8、犹太文化体系 2.简述基督教兴起的宗教与社会背景: 宗教背景: 在共和国出现之前主要是崇尚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罗马宗教为主,共和国时期,受到希腊宗教思想影响,罗马宗教以多神思想和偶像崇拜为主,宗教基本特征大体与希腊宗教特征同。罗马宗教的世俗性和神碦的人性化使之很难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一种信仰上的需要,在这种宗教背景下,基督教兴起了。 社会背景: 基督教最初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故土——巴勒斯坦,很可能是从犹太教中的“虔诚派”艾赛尼派发展而来。在思想上,犹太教启示派的末世论和深入的希腊化运动也在客观上为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简述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骑士制度源于西欧的采邑制和封军封臣制,最早出现在法兰克王国时代,12世纪前后,发展到鼎盛期。骑士制度在中世纪造就了一种所谓“骑士精神”,以效忠主人、勇敢顽强、注重荣誉、保护弱者、护卫基督教、尊崇女性等为特征。 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从后冷兵器时代起,骑士精神逐渐转化成了绅士风度,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侠义精神,使现代欧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武人品格。这种由骑士精神转变而来的绅士风度,已经成了现代文明生活中男人的基本人格准则,甚至某种意义上成了男人素质的象征,并推而广之蔓延到了全世界。 4.简论述xxxx消失的原因: 大约1000年前世界上最发达灿烂的文明玛雅文明在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原因有一下几种猜测:

用犯罪心理学分析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复旦大学林某投毒案 【基本案情】 2010年,被告人林某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见习。2010年8月起,林某入住复旦大学某宿舍楼421室。一年后,被害人黄某调入该寝室。之后,林某因琐事对黄某不满,逐渐怀恨在心。2013年3月29日,林某在大学宿舍听黄某和其他同学调侃说愚人节将到,想做节目整人。2013年3月31日中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某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2013年4月1日早上,与林某同寝室的黄某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不适入院。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对黄某中毒事件报案,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某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2013年4月16日下午,黄某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某医院去世。2013年4月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2013年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林某投毒案二审维持原判。2015年12月9日,最高法核准了林某的死刑判决,并下发了核准林某死刑的裁定书。2015年12月11日罪犯林某被依法执行死刑。 【案情分析】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 林某(1986年-2015年)广东汕头人。2010年,林某因成绩优异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因此他对于N-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比一般人有着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于投毒肯定是蓄意而为而非疏忽过失。专业知识丰富的林某守不住基本的道德和人性底线,让人警醒。 ——因琐事对黄某不满,逐渐怀恨在心 从披露的信息看,林某与被害人并无很深的矛盾,彼此也无利益冲突,在被愚人节的玩笑刺激之后,蓄意毒害亲密室友黄某。因此他可能是在日常琐事上对黄某的不满逐步加深,同时又得不到合理的化解,日益严重,出现了多疑,以致于黄某关于愚人节的无心谈论,他却非常在意以为黄某要拿自己开刀,于是产生了一个冲动的念头,决定在愚人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