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中国文学之怪现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2)》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0)2.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3.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4.赵盼儿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的女主角,剧本通过她解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妓女的精明与情义。
5.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6.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7.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8.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9.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0.近代诗人龚自珍的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沉闷压抑的不满,对变革的期待。
11.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12.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第四折借诗歌传统中的大雁意象强化了元帝的孤独和思念。
13.《婴宁》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娇憨爱笑的少女形象。
14.王国维称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15.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6.“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传奇的合称,其中《邯郸记》据“黄粱一梦”的故事改编而来。
17.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灵魂脱体的形式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18.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写窦娥因恶汉张驴儿的诬陷而被问成死罪斩首的故事。
19.明代作家凌潆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为“二拍”。
20.《登泰山记》是清代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作家姚鼐的名作。
21.宋初“白体”诗人最重要的代表是王禹俩,他的名作《村行》学习白居易,但又避免了白体诗内容浅薄、语言浅俗的毛病。
近代文学专题(121302)

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
A、《呐喊》B、《朝花夕拾》C、《野草》D、《坟》答案: C2.《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A、鲁迅B、周作人C、胡适D、沈雁冰答案: B3.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
西谛即()。
A、郑振铎B、恽代英C、邓中夏D、瞿秋白答案: A4.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
A、《隔膜》B、《潘先生在难中》C、《火灾》D、《倪焕之》答案: D5.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
A、王统照B、庐隐C、许地山D、许杰答案: C6.确立冯沅君新文学史地位的主要是小说集()。
A、《卷葹》B、《旅行》C、《隔绝》D、《隔绝之后》答案: A7.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
A、《绣枕》B、《女儿身世太凄凉》C、《酒后》D、《资本家之圣诞》答案: C8.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
A、阿Q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答案: D9.有一位女作家虽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但她作品的艺术气质却接近创造社,强调主观与个性。
这位女作家是()。
A、冰心B、冯沅君C、庐隐D、陈衡哲答案: C10.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答案: B11.废名的第一部长篇是()。
A、《竹林的故事》B、《莫须有先生传》C、《桥》D、《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答案: C12.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同光体—--由宋诗派在清末民初演化而来,其活动年代主要在光绪中期以后,一直延续至民国。
同光体诗人崇尚宋诗,强调学古而不呆板摹古,要有开拓创造,他们师法“力破余地”的精神。
同光体分为以陈衍、郑孝胥为代表的闽派,以沈曾植为代表的浙派,以陈三立代表的赣派。
谴责小说-----指清末出现的大量抨击时政、揭露官场黑暗的作品。
它们对现实肆意夸大,言过其实;暴露有余,批判不足;情绪渲染强烈,理性和冷静的立场不彰。
鲁迅认为这样的作品称不上讽刺文学,为之另立名目,称其为“谴责小说”。
代表作品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
鸳鸯蝴蝶派----是产生于清末民初的一个小说流派,这一派小说表现的是知识分子失望于政治革命,沉溺于个人的趣味世界,由此而痛苦、迷茫以致颓废堕落的心路历程。
以上海为大本营,主要阵地是《礼拜六》,故此又称“礼拜六派”,主要成员有周瘦鹃、徐枕亚、包天笑、王纯银、刘半农等。
梅村体――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创作的把李商隐诗色泽农丽的特色,元白长篇叙事诗善于铺排、流丽婉转的风格和“初唐四杰”抒情歌行的结构方式结合起来的以人物命运为中心,注重情节,腾挪跳跃,挟以沧桑浮沉之感,极尽俯仰变幻之能事的诗作被称作“梅村体”。
《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神韵说――清代诗人王士禛本司空图、严羽之说提出。
“神”是指表现到恰到好处的诗味,“韵”是把诗引向一种余意不尽、悠闲淡清的境界。
合起来讲,所谓“神韵”,就是要使诗歌所表现的对象具有一种远景美。
艺术上,神韵说要求诗人将情感进行加工。
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格调说-----清代诗人沈德潜为匡正王士禛“神韵说”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
沈氏认为诗歌创作要本于诗教,“原本性情,关乎人伦日用及古今成败兴坏之故者”;要求蕴籍,他推尊唐诗,偏袒七子派,尤重诗歌声音的美。
桐城派-----在清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其同乡刘大魁、姚鼐等继承发展,使桐城派成为清代最大的散文派别。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作业1234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作业1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V 1. “唐朝尚兴,本朝尚理”,“唐诗主情,宋诗主理”的经典论断出自___b_。
A. 《瓯北诗话》B. 《沧浪诗话》C. 《二十四诗品》D. 《诗品》满分:5 分2.“放翁”是下列哪位文人的号___b_。
A. 欧阳修B. 陆游C. 柳永D. 辛弃疾满分:5 分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能将息”出自__a__。
A. 李清照B. 秦观C. 柳永D. 姜夔满分:5 分4.下列哪一位不是南宋的“中兴四大诗人”?bA. 杨万里B. 张孝祥C. 范成大D. 陆游。
满分:5 分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作者是__c__。
A. 苏轼B. 陆游C. 辛弃疾D. 李清照满分:5 分6.北宋时期有著名的四大书院,下面哪一个不是四大书院中的书院?dA. 白鹿洞书院B. 石鼓书院C. 岳麓书院D. 鹅湖书院满分:5 分7.南宋时期创立“雅正派”,其词被张炎评价为“清空”、“骚雅”的词人是。
aA. 姜夔B. 张孝祥C. 周邦彦D. 吴文英满分:5 分8.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__d__。
A. 苏轼B. 陆游D. 李清照满分:5 分9. 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是说的哪个诗派?cA. 西昆体B. 晚唐体C. 江西诗派D. 四灵诗派满分:5 分10. 李清照的词集名为_c_ _。
A. 《珠玉词》B. 《乐章集》C. 《漱玉词》D. 《稼轩长短句》满分:5 分11. 西昆派的得名是源于下列的哪部书?dA. 《六一诗话》B. 《沧浪诗话》C. 《河岳英灵集》D. 《西昆酬唱集》满分:5 分12. 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_a___。
A. 晏殊B. 张先C. 范仲淹D. 辛弃疾满分:5 分13. 关于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活动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dA. 他提倡诗文革新运动,反对西昆派B. 他的诗文革新运动理论和韩愈是一脉相承的C. 他的一些政论性散文是为政治服务的D. 在思想上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目睹中国文学之怪现象(20200623175403)

记得在晚清的时候,当时有这样的一位非主流作家,我几乎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了,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通过他二十余年来九死一生的见闻和遭遇,揭露出晚清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
我想,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来说,当然不是这样,我们现在中国的文学就要进入一个蓬勃生辉,兴盛而灿烂的时代了,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个叫做网络文学的名词已经登上了主流舞台了,我们的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民文学时代,这何其不是一件幸事,何其不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难道还不应该为此欢呼雀跃,万众欢腾吗?而我,也就借用一下上面那位非主流作家的书名,来开始今天我的这篇文章。
引子我并非是中国文学这条道上的人,我已不在这个江湖里混好多年,我现在掐指一算,我整整的隐匿在这个喧嚣而浮华的社会里已经有四年多,我在一个美丽而清幽的大学里,每天清晨起来,在公园里跑跑步,读读书,跑累的时候坐在石凳上泡一壶清茶,偶尔作上一首小诗,倒也自得其乐,只是,当我站在这偌大的校园里,望着悠悠之天地间,人间却依旧满是沧桑,我心里纵有感慨万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冬天里寒风凛冽,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充满经济危机的冬天里第一次感受到经济寒冬的冷酷。
而我,如同中国千千万万个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马上就将面临着失业的问题,我被中国教育按照它的模式硬生生的培养出来了,他们告诉我,我是个人才,可是我们的社会却告诉我,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一项工作需要我。
甚为可笑的是,我们的教育家,我们伟大的改革者,我们忧国忧民的热心网友们,他们在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即将要饿死的时候,却在激烈争论着中学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文理分科。
于是,我不得重新拿起了我的笔,我不得靠写文章来挣些稿费以维持我的生活,偶尔,我也会发发牢骚,以我独有的观点来评论评论我们的这个社会,这就是我现在的待业生活,简单而又无聊。
这不,我昨天在网上因为写了一篇带有点批判性的文章,结果引来网友们的痛骂,新浪也将我的文章推到首页上,供人们来玩味和评判。
《中国古代文学(B)(2)》历年考题填空

填空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村行》一诗中的句子。
2.北宋时期险怪晦涩的“太学体”文风是在担任国子监直讲的古文家石介的影响下形成的。
3.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4.登临咏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即是这一类代表作。
5.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元计”是宋代作家范仲淹《渔家傲》词中的句子。
7.王国维称元代作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8.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9.元代散曲作家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透过庄稼汉的眼睛对金末元初的勾栏表演进行了描述。
10.所谓“荆、刘、拜、杀”是四部商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的合称。
11.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2.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是在明代沈琼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13.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狂鼓史》、《女状元》、《雌木兰》、《翠乡梦》合称为《四声猿》。
14.明代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作为文学理论核心。
15.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6.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17.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8.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19.《少年中国说》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文学怪相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要和大家探讨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主题——文学怪相。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
然而,在这看似光鲜亮丽的文学殿堂中,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怪相。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文学怪相之一——题材怪异。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中不乏题材怪异之作。
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到《聊斋志异》中的狐妖、鬼怪,再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这些角色无一不充满诡异色彩。
它们为何会如此怪异?其实,这正是作者们为了传达某种寓意,或是揭示社会现实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手法。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学是战斗的武器,也是逃避现实的手段。
”正是这种怪异,让文学更具魅力。
其次,文学怪相之二——情节离奇。
在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情节离奇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比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108将,一个个从天而降,拥有超凡的本领;再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是极具戏剧性的情节。
这些离奇的情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感受到无尽的乐趣。
第三,文学怪相之三——人物形象怪诞。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怪诞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如《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心地善良,却屡遭磨难;再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一个勤劳、善良的青年,却因命运的捉弄而走向堕落。
这些怪诞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感受到人性的复杂的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第四,文学怪相之四——主题怪异。
有些文学作品的主题非常怪异,让人难以捉摸。
比如《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家族,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相同的命运,最终走向毁灭。
这种怪异的主题,正是作者马尔克斯想要表达的历史、现实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最后,文学怪相之五——艺术手法怪异。
在文学创作中,一些作者为了追求独特的艺术效果,采用了各种怪异的艺术手法。
如意识流、象征、荒诞等,这些手法让文学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总之,文学怪相是文学世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十四年怪现象赏析

《二十四年目睹之怪现象》赏析《20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著,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
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闻的遭遇和见闻。
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我觉得还是吴研人的《二十四年目睹之怪现象》更好地表现出了晚清社会黑暗。
它是以主人公的行迹为线,将主人公亲身体验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个个小故事记录下来。
看完之后,我是感叹不已,我想只有在那时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人心叵测”,什么叫“无奇不有”,什么叫“怪现状”!书的题目是“怪现状”,“怪现状”由人而起,所以此书大致写的就是晚清形形色色的各路人及他们的经历、命运。
第一种是怪人,或坏人,或愚人。
他们中有人为恶,有人不辨善恶为虎作伥,有人昏昏碌碌,有人靠小聪明图一时之利……总之大约脱不了“贪嗔痴”三个字。
书中在描写此种人及其所行之事时,不遗余力,或有夸张,却生动又典型,让人玩味。
比如再穷也摆架子的旗人、满口仁义行苟且的“孝子”、怕老婆的好色徒……以至读者合上书,总觉得能在自己身边或身上看到书中的影子,感叹世事变迁,人之劣性却总有相似,不断轮回。
虽大致是些不怎么光彩的人和不怎么光彩的事,但读起来感受到的不只是丑,还有趣。
第二种是不恶的人,有刚正不阿却未得赏识之人,有处事老练却不失本心之人,有明理智慧的女子……还有一个性善而聪慧、不断成长的“我”。
文章里虽恶人恶事较多,在“我”身边最亲密的却很多明理可靠之人,每每回到这样与“我”有关的段落,总能让人舒心,仿佛浊世的一股清流。
虽然在大环境里,世事险恶,国家忧患,总有一个落脚的安心之所。
文中有许多场景让人读后便不能再忘,比如旗人蘸口水装写字沾芝麻,悍妇开快船阻纳妾……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书中人名也取得有趣,比如苟才、夏作人……总之是用柔笔写恶,平铺的去叙述,而非一味抨击说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得在晚清的时候,当时有这样的一位非主流作家,我几乎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了,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通过他二十余年来九死一生的见闻和遭遇,揭露出晚清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
我想,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来说,当然不是这样,我们现在中国的文学就要进入一个蓬勃生辉,兴盛而灿烂的时代了,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个叫做网络文学的名词已经登上了主流舞台了,我们的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民文学时代,这何其不是一件幸事,何其不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难道还不应该为此欢呼雀跃,万众欢腾吗?而我,也就借用一下上面那位非主流作家的书名,来开始今天我的这篇文章。
——引子
(一)
我并非是中国文学这条道上的人,我已不在这个江湖里混好多年,我现在掐指一算,我整整的隐匿在这个喧嚣而浮华的社会里已经有四年多,我在一个美丽而清幽的大学里,每天清晨起来,在公园里跑跑步,读读书,跑累的时候坐在石凳上泡一壶清茶,偶尔作上一首小诗,倒也自得其乐,只是,当我站在这偌大的校园里,望着悠悠之天地间,人间却依旧满是沧桑,我心里纵有感慨万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冬天里寒风凛冽,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充满经济危机的冬天里第一次感受到经济寒冬的冷酷。
而我,如同中国千千万万个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马上就将面临着失业的问题,我被中国教育按照它的模式硬生生的培养出来了,他们告诉我,我是个人才,可是我们的社会却告诉我,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一项工作需要我。
甚为可笑的是,我们的教育家,我们伟大的改革者,我们忧国忧民的热心网友们,他们在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即将要饿死的时候,却在激烈争论着中学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文理分科。
于是,我不得重新拿起了我的笔,我不得靠写文章来挣些稿费以维持我的生活,偶尔,我也会发发牢骚,以我独有的观点来评论评论我们的这个社会,这就是我现在的待业生活,简单而又无聊。
这不,我昨天在网上因为写了一篇带有点批判性的文章,结果引来网友们的痛骂,新浪也将我的文章推到首页上,供人们来玩味和评判。
我其实不想引起争论,我更不想炒作自己,我不过是个性格有点拗的社会主义文学青年,我敢说些真话,能比别人看的更深刻一点,看来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坛如此的衰败和混乱,我本想投身中国的文学事业,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奉献给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想到,我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我被他们所排斥在外,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一事无成,原因就是我与现在所谓的主流文学格格不入。
(二)目睹中国文学之怪现象
有人说纯文学从古至今根本就是个伪概念,它根本就不符合历史潮流,是到了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因为文学自古以来,只有流行与不流行,并没有纯与不纯的这一说。
他说到这,话锋一转,那么现在,什么是最流行的呢,当然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文学了,把网络文学扶正,坐上主流文学的宝座,当然是名至实归,民心所向了。
在这,我先不跟大家谈网络文学与纯文学,大家注意到没有,说这些话的这位先生是什么身份,他可不是一般人啊,他是盛大文学公司的CEO,也就是现在网络小说类点击率第一的起点中文网的大当家。
我先声明一点,我从来没有在起点中文网发表过一篇文章,不过最近,我倒有在起点中文网发表我的连载小说的打算,因为起点实在是太火爆了,我何尝不乐意让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呢,我又不是自命清高的文人雅士,名利双收的事情,我何乐而不为呢?希望您不要因为我上面所说的话而封杀我,想必您也是公私分明的人,我们仅就学术问题讨论讨论,让我们能带动我们的文坛来一场大讨论,每个人都来参与参与,辩一辩,这样,才能明辨出什么是真知,什么是灼见,让我们的中国文学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向着理性而又蓬勃的方向发展下去。
言归正传,您在IT方面是高手,但您因为在中国最大的文学网当了个一把手,看了几本网络小说,也想众人面前耍一耍大刀,来文学这条河里搅一搅浑水,就未免显得太自不量力了。
为什么呢,大家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您说纯文学根本就是个伪概念,只有流行的才是主流的,那么我问你,既然纯文学是伪概念,那么什么是真概念呢,网络文学么?按您的意思,文学本身就是个伪概念,只要码上的一堆字,不管是呈什么排列组合的,它是人们想看的,并且大部分人看过它,它就是主流的。
那么照这说法,我家的大慈大悲咒更具备这种资格,中国上了一点年纪的人们,哪个人没看过,哪个人没有一本,他们哪个人又没有向观音菩萨祷告过。
再者说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纯文学这一流派,文学从来就是万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没有哪个人把文学写的纯得跟初恋似的,即使他写了,也从来没有举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纯、纯、纯文学派”,所以我想,您批判的时候选错了对象,因为这个对象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您批判就批判吧,却非得要摇旗呐喊,把网络文学扶上老大的位置,一幅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样子,这我们就有点看不过眼去了。
你口口声声网络文学,我们从来没有排斥和反对过网络文学,文学从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我们欢迎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
但是我想问你一句,在现在的中国,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我想,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其实早已变质变味,根本就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
网络文学其实从其定义上来,它根本就与传统文学没有任何冲突,它只是一种文学实现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文学的表现形式,我们用笔写文章和用键盘打文字没有任何区别,而且,随着现在网络的发达程度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学青年的创作和发表途径更为简便易寻,这应该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是现在,网络文学根本演变成了魔幻和玄幻小说的代表词,像当年痞子蔡那样给我们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那是何等的让我们欢欣鼓舞,让我们值得期待。
可是,现在,我们的网络文学却仿佛成了混乱和低俗的代名词,我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网络写手如此的
曲意逢迎,疯狂追求商业利益,刻意的去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您最为起点文学网的一把手,我想,这其中,难道没有你们文学网站的推波助澜吗?你们的身上是不是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负一点责任?
进一步说,你说只要是流行的就是主流的,只要是人们喜欢看它就是代表我们中国文学的,换而言之,我想,是不是说只要是点击率高的就是主流的,它就能统治我们整个文坛,或者说,在中国,只要是点击率高的,它就一定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平?如此而来,我们还争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每年参赛的时候,在百度上搜一下,把点击率最高的作品送去瑞士就行了,包管手到擒来。
有人问我,玄幻小说怎么了,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啊。
我并没有全盘否定玄幻小说,这些小说是很好的剧本,起码能为我们现在乏味而又缺乏的创新的电影提供一些新鲜的灵感。
但是问题是玄幻小说现在已经是过度泛滥了,我为我们的青少年每天沉迷于这类的小说中,而担忧不已,在当前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空前空虚的时候,他们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容易沉浸在玄幻小说编织的各种幻境中而不能自拔。
我们的文学需要负起责任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迎合大众口味。
有人拿《红楼梦》、和《西游记》来对比现在的玄幻小说,说古代也有玄幻小说啊,你怎么不去批判红楼梦?对此,我只能说一句,我真是服了YOU。
你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来对比现在的网络魔幻、玄幻小说,也亏你想的出来,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学必然代表那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而好的文学作品是人民集体文化智慧的结晶,它闪耀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深刻,
最具理性的光芒,好的文学作品不是吹捧和炒作出来的,历史最能检验出一部作品的真正水平,因为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它不论经过多少争辩和批判,它总能闪现出它最耀眼的光芒,我们说越磨砺,越光芒,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我真的想象不到,在几百年之后,一帮子后人们指着我们几万本的玄幻小说说,看,我们的先人,原来那时他们每天想的就是这个。
依我现在看来,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是个不折不扣的怪胎,我真不知道它是怎么长成这样的,它的脑袋大,脖子粗,一只胳膊长一只胳膊短,下半身还小儿麻痹,最为奇怪的是他的内心,因为他现在已经毫无责任感可言,它对现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毫不关心,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叫做关我屁事。
他现在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依据人们的需求,向人们摆出各种各样扭捏的姿态,供人们玩笑,然后完事收钱。
我真的不希望他这样,我希望他能慢慢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能像以前,用美妙而又蕴含哲理的文字去激励人们不断前进,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文化氛围,不断的一起拼搏和奋斗,永不放弃。
好了,这就是我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