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变色龙》优秀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

Megan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由变色龙这种动物导入本课的学习。

2.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作者资料。

提示:学生说到的内容可能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了解要点,教师对涉及本课的重要内容要加以强调。

3. 初步感知,学习字词。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提示:本文以人物语言为主,在朗读时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2)同桌之间交流词语学习情况。教师强调多音字“拧”“吓”等的读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瞒—满”“娇—骄—侨—桥”“采—彩”,同音字“缘—原”“异—易”。

(3)学生选一个或几个词语仿照课文里的句子说话。

4. 理清故事,把握主要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思考:本文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出大意。

(2)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1. 复习听写上节课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纠错、订正。

2.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注意模仿朗读录音,读出语气、语调。

(2)结合这部分有关词语,弄清楚案件发生的地点、情况、当事人身份。

(3)第1段的环境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气氛?作者描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4)找出第1段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句子并做分析。

3.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语气、语调。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的过程中,前后发生了几次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他每次变化时对待小猎狗和赫留金不同的态度。

(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征。

(3)自然界中的变色龙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第三课时

1. 学习第三部分。

(1)点名朗读。

(2)赫留金明明是受害者,为什么人群对着他“哈哈大笑”?你认为他们在笑什么?这反映了俄国当时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奥楚蔑洛夫此时的语言和动作,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2. 你认为赫留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

3. 文中多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的“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作用是什么?

4. 续写课文。如果完不成,可以课后完成。

第四课时

1. 分角色朗读全文,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

2. 体会小说写作手法。

(1)这篇小说主要以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的例子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

(2)除了对话描写之外,作者还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请举例分析。并选择一段对话,发挥想象,为其补上动作、神态的描写。

(3)这是一篇讽刺小说,请结合文章分析它的讽刺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里?

3.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1)你认为作者写这篇讽刺小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2)文中多次提到“法律”有何作用?

4. 反思升华。

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也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变化无常、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人吗?你认为应该何如面对权贵?

5. 课堂交流续写,进行点评。

6. 课外推荐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大班美术变色龙教案

大班美术变色龙教案

大班美术变色龙教案 【篇一:美术特色课计划方案】 2016年第二学期小班美术特色课教学计划 2016年第二学期中大班美术特色课教学计划 【篇二:绘本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美妙邂逅】 绘本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美妙邂逅——浅谈如何运用绘本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丰富多彩的媒材中,儿童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入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他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也给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带来鲜活的生机。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像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的协调性等特点。将绘本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能生成出怎样的风景呢?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个动态的生长过程,以绘本为载体的美术教学活动让这一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更让孩子们带给我们难以预料的精彩。 一、精心解读,选择适宜的绘本 经过实践运用,我们感觉运用于幼儿园美术创造活动的绘本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 能吸引与打动人的绘本。如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所用的绘本图案简单,文字不多,简洁明了,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快乐的情绪。正如作者西卷茅子自己说的那样:这是一本真正画给幼儿们看的图画书。作者先画完,然后再填上文字,她认为:图画书的画要足以带给孩子快乐,只要孩子觉得画好玩就行。绘本要能打动孩子、打动老师,运用在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 富于想象的绘本。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的绘本应该是富于想象的。又如大班绘本美术活动“小脚丫”,绘本简单的画面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描绘的故事新鲜有趣,平和亲切,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以一双小朋友的小脚丫为原型变成了拱形桥、树林、房子??绘本图画中出色的创意和联想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绘画出一幅幅有趣的作品。 3 能挖掘出美术元素的绘本。从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角度考虑,绘本要具有美术教育价值。绘本中多元的美术信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利用,但也要注意取舍。“我的连衣裙”中兔子的形象简单可爱,线条明快,更像是一个不断变幻图案的万花筒,情节在不断变化,变化中有重复,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也很期盼这样的重复。这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在中班,教学活动重点就锁定在其中的一个美术元素“重复”上:小兔子走进花园,连 衣裙就变成了花朵的不断重复;走进雨里,连衣裙就变成了雨滴和线条的不断重复等等,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绘画的方式为小兔子设计有一种或几种重复图案的花布。 二、巧妙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这样的模式:根据绘本所隐含的美术元素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注意取舍(完整运用绘本,还是根据需要节选)——幼儿阅读,理解绘本(初步了解绘本内容)→师幼共同分析绘本中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绘本中所蕴含的美术元素)→提升理解(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幼儿对绘本中的美术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与感知)→创造与表现(以美术特有的表现形式表达与创造)。以下通过三个案例来具体介绍开展绘本美术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视觉要素的重复——中班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或超过两次,它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的相同,还有

《变色龙》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发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 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 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3.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分析:“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既表明了奥楚蔑洛夫借此为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又揭示了他看风使舵的狡猾的内心。 4.作者怎样用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对老百姓的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大耍威风、欺下凌弱的性格特点。如: “我绝不轻易放过……”“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我要拿点颜色出来”“混蛋”“猪崽子” (2对上司说的话,表现他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如: “这是他老人家的……”“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娇贵”“伶俐”

部编版七上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 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ò) 黄晕.(yùn) 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部编教材 九上 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案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 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沁园春?雪 二、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读这首词两遍,要读得正确,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部编版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诗歌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朗读 师范读,生齐读. 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 (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川”句可读得恬淡自然。) 三.师生探究 A、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它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生4我喜欢“白云千载空悠悠”句。给人一种悠闲适意的感觉。 生5不。这句我感觉到的不是悠闲,而好像是孤独寂寞。因为“空悠悠”显得空空荡荡,使人顿时心生惆怅。 生6我喜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江上烟雾迷朦,真仿佛人间仙境。 生7我读来烟波浩渺,却又联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诗人也因此而生离愁别绪吧。 师(赞赏地)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析了诗的韵味,意境。它确实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这从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刚才同学们争论“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理解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点头)千年已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在这种清廖孤寂中诗人自然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生点头)。 (品味与争论使同学们觉得自已是课堂的主人。) B.那么,你对这首诗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生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句,写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给人清新可人的感觉,为何下句却突然转写“愁”? 生9头三句每句中都有“黄鹤”二字,好像显得重复罗嗦? 生10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 生分组讨论,力求每人都能谈出自己的见解。每组推举一个作中心发言。 生11连用“黄鹤”三字,我们组认为是在强调黄鹤楼的得名,还可引人想象鹤的翩然身姿,仔细品去,回味无穷呢 生12仙人骑鹤西去的传说让人神往,三个“黄鹤”不仅读来不觉累赘,反而不断强化了传说给人带来的飘逸之感,当然更有仙人骑鹤而去的无限怅惘 生1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有同学认为宁静,舒畅,是没有将全诗统一起来读,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看“白云千载空悠悠”,心中就有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之感,那么再研究“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我们认为应看作是一种凄美。 生14我们在研究这一句时,揣测作者是不是一种反衬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师(感叹)是啊,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生15刚才有同学提出“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诗人写作此诗并不是为了表现黄鹤楼的美景,而是表现诗人的怅惘,思乡之情。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讨论的结果并不在于对错,同学们只要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品味,解读,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脱离诗意去信马由缰,而应在了解诗人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尽情去想象,去发挥。 (求异思维,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 四、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每一句都可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请同学们也模仿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充分发挥想象,缀珠成文。 师示范“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登临此楼,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

《变色龙》的教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阮文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朗读课文,理清情节 1、积累词语 2、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3、根据本文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

——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目标导学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

变色龙优秀教案

变色龙优秀教案 【篇一:2012.3.15《变色龙》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变色龙》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2.3.15授课班级:九(2)授课老师:傅环叶 一、教学目标授课班级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 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第二部分(6~27段)是 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 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 的丑态。(发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 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 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三次 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做 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 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 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 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 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 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 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3.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6 变色龙(教案)

6 变色龙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1.理解文本的主题,解释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人物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作用。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勇敢机智,那谁能告诉老师他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般变化。)是的,他善于变化,因而每次都能巧妙运用,从而战胜妖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善于变化”,也就是善变,就像蜥蜴一样,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这种人,那就不叫人喜欢了,甚至还会惹人讨厌,进而会令人憎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小说《变色龙》。 二、走近作者,介绍背景 1.走近作者 学生展示搜集的契诃夫的相关资料。 2.介绍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是历史上最反动的、最黑暗的时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就是为嘲弄、讽刺、鞭挞沙皇的这种警察统治而写的,文本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变色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变色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导语:契诃夫的少年时代饱尝了人生的忧患和穷苦的滋味。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深切的感受和认识,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变色龙》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变色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变色龙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发展

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 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 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

(完整版)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学设计 寿县三义初中郑书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抓住人物在狗咬人事件中的态度,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4、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理解作者对主人公的批判态度 二、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 演读法 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大家都不喜欢他们,认为他们太势力了。19世纪俄国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契诃夫为这样的人起了一个十分奇怪的名字----变色龙(板书) 1、检查预习------走进作者 2、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年出生在俄国,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他20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赞扬他说:“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3、写作背景 《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仅没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过渡: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本文也是一部小说,那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小说三要素?明确:人物、环境、情节 追问: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分别是什么? 明确:人物:奥楚蔑洛夫 情节:变 环境:沙皇统治社会 问一:本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过渡:这场诉讼案件中,法官、被告、原告分别是谁? 明确:法官:奥楚蔑洛夫;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2 3 4 【篇二: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 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 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 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 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 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 做到兼顾全体,合 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 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 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 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变色龙 优秀教案

变色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作用。 3.通过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然界的许多生物善于改变自己的体色:枯叶蝴蝶隐藏了它的美丽,变成了如死灰般枯槁的树叶,为的是不被人发现,保护自己;蜥蜴能在不同的环境下,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为的也是保护自己。自然界中尚且有如此的生物,我们人类有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最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说他们太势利。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还给他们取了一个怪好听的名字,是什么名字呢?对,是“变色龙”。 二、简介作者相关情况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因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追求的座右铭。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代表作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一)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二)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讨论、明确 (一)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二)根据本文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3.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此外,细节描写也很生动传神。 五、说话训练,概述课文 指名学生概括课文情节,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要求: 1.简要概括。 2.注意情节的连贯,300字左右。 六、小结 本文塑造奥楚蔑洛夫时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及细节刻画的方法。塑造了这一阿谀奉承、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人物。 【第二课时】 一、研讨问题 (一)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千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勾画了一个萧条凄凉,恐怖压抑的社会环境。它暗示了沙皇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二)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态度有几次变化?是因为什么变化的? 明确: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处理,态度有六次变化。 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对赫留金:肯定其被狗咬伤。 对小狗:弄死好了。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

第七课变色龙 第二课时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怎样用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设计】 (一)简介作者。(引导学生看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二)时代背景。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中的一种应该被诅咒的现实。 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眼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三)自读指导。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2.自读课文,提示阅读要求:(出示小黑板)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2)文章可分几部分?那几段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四)教师范读课文。(五)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1段(或听录音),思考:(1)小说开端是怎样描写出场人物的?(2)小说又是怎样描写当时的环境的? 学生回答:明确:(1)出场人物有两个。警官奥楚蔑洛夫,外貌:“穿着新的军大衣”;行动:“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后面跟的是巡警,外貌:“火红色头发”,行动:“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注意:“盛满”“没收”,这意味着沙皇政府的这两个小爪牙刚刚对人民进行了敲诈勒索。这一笔初步勾画出这两个家伙欺压人民的形象。(2)“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有的,在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下同。)本来商店和饭馆是很热闹的地方。可是这儿的商店和饭馆怎样呢“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拟人句)……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比喻句)”用这样的词句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店门开着也跟没开一个样,所以说“无精打采”。)在这种情况下连乞丐也不上门。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所以整个社会死气沉沉的。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默读课文2~5段(或听录音)。这里写了一个场面,除了警官巡视外,还写了哪些人? 学生回答:还写了首饰匠赫留金和围观的群众。教师讲述这些围观的群众,都是俄国社会的小市民,是来看热闹的。因为这儿发生了狗咬人的事件——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了。 奥楚蔑洛夫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他的脸上现出怎样的神气? 学生齐答:“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教师问:这个案子的“罪犯”——那条狗又是怎样的神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