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7月刊43水 土 工 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2.20.024矿、乐东县抱伦金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以及其他各类矿区、矿产地189个。
完成了5个1:25万图幅和51个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海南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三沙市遥感地质综合调查、海南省第一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海南岛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等多个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海南地区环境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积温8200℃。
充裕的阳光和热量,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为海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了“天然的大温室”。
2、作物资源优势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4000多种植物中可入药的多达2000余种,占全国的40%。
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具有作物种类多、生长繁殖快、具有较强稀缺性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海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所在。
3、土地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现有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岛屿,全省土地总面积3.4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
海南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约5.32亩,远高于全国1.5亩的平均水平,而且地处热带,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4、水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有154条,其中38条集水面积超过100 km 2。
地表水水质优良,71.2%的河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11.9%河段达Ⅲ类标准,16.9%为Ⅳ类标准,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未发现。
三、海南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土壤破坏严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失,需使用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或不按照规定方式方法施用,则会造成土壤和作物污染,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地贫瘠、与水土流失。
海南农业调查报告[1]
![海南农业调查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be5469aa0029bd64783e2c8b.png)
海南农业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分化的深化,农业成了弱势产业,农民成了弱势群体,农村成了弱势地区。
"当前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到了该采取战略性决策去解决的时候了"①。
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海南省,其6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80%的土地在农村,近40%的GDP来源于农业,"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海南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到海南跨越式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
一、海南农产品的市场特点以及营销状况分析(一)海南农业概况和农产品的市场特点1.海南农业概况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绿,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
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的三大河,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
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作用潜力高。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是我国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热带农业基地。
农业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蔬菜有120多个品种。
海南省“绿色崛起”研究综述

海南省“绿色崛起”研究综述作者:马腾飞来源:《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文章认真梳理了自2012年4月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海南“绿色崛起”战略的研究状况。
大体包括:“绿色崛起”提出的依据,“绿色崛起”概念的理解;“绿色崛起”的实现途径;及对“绿色崛起”的思考与反思。
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绿色崛起;海南省;综述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12-02继海南省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2012年4月,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又提出了“绿色崛起”的概念。
这是对国际旅游岛未来走向的思考,也是对如何实施生态强省的探索。
很快,这一课题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各种刊物上刊载了大量文章,阐释、解读海南“绿色崛起”。
笔者不揣鄙陋,对当前研究情况进行一番梳理,希望能为诸位前辈今后的研究提供参照。
一、六次党代会前的探索“绿色经济”,作为一个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兴经济学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世纪之交,中国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施政纲领之中。
海南省也是较早重视“绿色经济”内地省份,1998年底海南提出了生态建省的战略决策,1999年初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拉开了“绿色崛起”的序幕。
早期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对“绿色经济”的理解比较单纯,“绿色”着重指向“生态环境”,较少涉及人文社会。
如,黄帮升《绿色实践》,书中对“绿色”的理解仅仅着眼于环境保护,对于“绿色实践”的领域也仅在于海南农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1]2008年周洪晋主编的《海南经济特区20年》一书,全面回顾了海南建设绿色经济的过程,梳理了海南省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生态文明村建设、林业生态化建设、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海洋生态产业等内容。
浅析海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前景

浅析海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前景
倪斌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6(000)030
【摘要】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尤其在蔬菜和水果供应上,海南省的农业生产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海南省的农业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在当前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受到海南省的高度重视.海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仅是人们农产品需求的结果,也是海南省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生态循环农业受到海南省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海南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海南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途径,并深入探索了海南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前景,以促进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倪斌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村环保能源站,海南海口 570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以屯昌全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例
2.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思路--以《海南省保亭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为例
3.生态循环
农业发展规划思路——以《海南省保亭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为例4.乡村振兴背雀下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研究5.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背景下海南屯昌黑猪产业发展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
收 稿 日期 :2 1 0 2—5—1 0
作者 简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黄朝 阳 (9 5一) 16 ,男,海南临高人 ,海 南省社科联协会学术部 副调研 员。
第 3期
海南 省农业 可持 续发 展浅 析
2 1
的发展。到 2 0 0 9年 4月 ,全省 总计 沼气用户 2 . 74万户 ,集 中供 气 的有 1 . 户 ,而 利 用 沼 气 的 发 电工 程 也 有 2 2万 8处 之 多 ,总装机 的容量 高达 2 0 k 10 w,服务 点 6 5处 。海南 全省 6 因此而节约的林 木约 1 . 90 7万 h 2 m ,相当于增 收 3亿多元 。 二是 海南还在可再 生能源 的 回收利用上 下了功夫 ,将 椰 子作为 再生能 源 回收 利用 和产业 废 物综 合利 用 的重 头 , 欲将 椰果 肉制成椰蓉椰 干 、将椰 果 汁制成饮 料 、将椰 果油 加工 成人造奶油 、将椰 果壳加 工成餐 具 、将椰 果纤维 加工 成床 垫等等建成一条生 态绿 色生产产 业链 ,充分 的利 用本 地 的 自然条件 和资 源 ,扩大椰 子在各 个领域 中 “ 循环 型经 济 ”的典型性 ,以使 得环境 、企业 、社会达 到 “ 三赢 ”的 良好 局面 。 二 、 海南 省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制 约 因 素 ( ) 自然 灾 害频 发 ,抗 灾 能 力 不 强 。海 南 地 处 于 热 带 一 海洋 季风带 ,常年都 有热带 风暴侵袭 ,使得 岛 内农业 生产 经常 遭受严 重的 损失 。如 2 0 0 7年 ,海南 岛先 后 受到 “ 桃 芝” “ 、 帕布” “ 、 范斯 高” “ 、 利奇 马”肆虐 ,全省农作物 受 灾 面积达到 1 . h 1 2万 m ,造 成直 接经 济损 失 57 亿 元 。 .9 另外 ,2 0 年 的 “ 05 达维 ”和 2 0 年 的 “ 08 浣熊 ”台风 ,分别 给海南农业造成 了 8 .6亿元 、25 O2 . 2亿元 的直接经济损失 。 可以说 ,海南农业抗灾害的能力还 比较低 。 ( 二) 水资 源分布 不均 ,浪 费严 重 。海 南省 虽地 处 岛 屿 ,水资源也 相对 丰富 ,但却呈现 出时 空不均 。首先 ,岛 上降水时间不均 ,干湿季节非 常明显 。每年 的 5 l ,降 ~ 0月 水量 占了全年 降水量 7 ~ 0 0 9 %,而其 他时 间降水 较少 。其 次 ,岛上 降水也 随地域 变化而有较 大差异 ,降水量 多集 中 在偏东山区 ,而东部 的平均 降水 量也较之西南部 高出很 多 , 这边造成 了海 南岛空 间降水 量东 多西少 的现状 。这 样的不 均分布 ,便造成 了冬春 干旱的发生 ,也使 得 岛内西 南部乐 东等地长年干旱缺水 。 此外 ,海 南省的水利 工程多 已年久失 修 ,许 多坝体 出 现断裂 、渗漏 、堵 塞 、闸门不灵 等老化 现象 ,使得 水资源 利用 率非常低 。 目前 ,农业 用水 占海 南全 省 用水 的 8 %, 1 而实际农 业生产 的水资 源利用率 只有 4 %,加之 工业 浪费 , 0 节水设备落后 ,重复利用低 ,水资源浪费 十分严重 。 ( 三) 耕地 资源 的短缺 。耕 地是农 业生 产 的最基 本元 素。近年来 ,由于人 口的大幅度 增长 ,二 、三次产 业的快 速发展 ,以及 城镇 化进程 不断加快 ,大量耕 地被 占用 ,而 后备耕地 资源 开发不足且 分布不均 ,全省耕 地总量无 法保 持动 态平衡 。据省统 计局公 布 的全 省耕地 统计 数据 表 明 ,
海南中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中部山区出干 历史台 艨田. 昧期以来受各 种条件 的制 勺 约.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技术禽愀低,这种落后的生产 力武往往是广种薄收, ’ 在生产的过程 中破坏 夫馓的植教 然 而,由 经济效j较低,为 r ; : l 稍足生活 上的需蝣.当地腊 得不加 夫土地的开发 力度. 从而给 {5 f 山区的森林植破一 搿 l 带 米极大的破坏.寐林 槭拨的破坏使 的生态== I境恶化 . ; = f 环境恕 化进 而使农_q产受到 搬夫的影响, k三 使得 ・ 山区的经济发 t 部 展进入 r 一个恶性循环, 中部 山区的唯态环境地到破坏进而 会影响怪个海 I经济的 发腮 为 了政变这 种斗利局面 . = 轲 ‘ 巾1 f l j 山区农 帆发】必须 走 惑农 业的道路 。『 畏 H婴做驯 发展经济和 J 保护环境中许 瞩 因此,r酃 山区I展叫怂农 业的 日标和任 日 } 1 发 务是保 护和改善 巾部 【 的生态环境,恢复 l l I 区的生态系 统. 在保护 志环境的 的提 F 加快山区农业经济舯垃腱. 增 n l肖地膳 腿的收 入. ¨ 消除贫困. 巾部 ¨ 的生怂环境 ・ 使 | 可 经 济敖展步人良悱 艟耶 .促进海 南省的环境 I护 和经济 发艘. } I } 取得较好的经济 k 恋和北台效益=
区气候冬暖夏凉和不同海拔高度有 不同小气候类型的特点, 引种北方名优水果, 如毛 阳镇引种草莓生长期仅4 天并且一 O
25科学规划与示范渐进发 . 展原则。 生态农 业的发 展要 事先 进行科 学规划, 必须用科学的规划 统领全程, 总揽全盘。
2 中郝 山区发展 生态农业的原则
海南 r部 山区他1海南岛 中南部, } ・ 由约 占潍南岛陆地坷 秘2 东两宽 10 10公里,饼北 长g — I0 6 2— 4 o O 公里 、海 拔 20 5 . 米以 j各种类型地貌组成的 域。作为海南 上蟠}流 二 I l 『 垃 『源地 和海南 五火热带林 区的r部 山区、人地矛晤突出 蹙 f I 传统 粗放 型掠 夺武 开发方式彬响, 生态环境脆弱 , 水土流失 严霞. 生态服 务功能 F . 降 因晰是海南生态建设的重点地 发展生态农 是改甚中郎生态环境质量、 姗怏q部山呸经济 t 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发展海南省循环农业的思考

l 海南省发展循 环农业的 自然资源条件
11土地 资源 .
海南 岛地 处热 带 北缘 ,属 热 带季 风气 候 区域 , 气 候 资 源优 越 ,是 我 国农 业 生 产 与研 究 的 “ 然 大温 天 室 ” 是我 国南 繁育 种 的理想 基 地 。海南 岛 长 夏无 冬 , ,
海 南 省是 中 国最 大 的 “ 带 宝地 ” 热 ,土地 总 面积
335 5.4万 h 占全 国 热 带 和 亚 热 带 土 地 面 积 的 m,
4 .%。2 0 年 全省 耕地 面积 为 4 .4万 h 占全省 2 5 08 38 m,
年太 阳总辐射 量 约 4 02 ~ 8.6k・m ,年平 均气 6 . 5 5 Jc 4 7
温 2 ~ 6 , 0q 的积 温 为 82 0o , 2 2 ≥1 C 0 最冷的 12 C 、 月
土地 总面积 的 1. 24 %;其 中水 田面 积为 l. 81 0万 h m,
旱 田面 积为 5O . 7万 h m ,旱 地 面积 为 2 .7万 h i 06 m I i 。 由于 光 、 、 等 条 件 优 越 , 田终 年 可 以种 植 , 少 热 水 农 不 作 物年 收获 2 3 。目前海 南省 已开 发利 用 的土地 约 ~次 3 52万 h 未被 开 发利 用 的 土地 约 2 1. m, 6万 h 其 中 m,
域 面积达 1 k 万 m。全 省水 库 面积 56万 h 其 中较 . m, 大 型 的水 库 有松 涛水 库 、 大广 坝水 库 、 牛路 岭 水库 、 万 宁水 库 、 长茅 水库 、 碌水 库等 , 中松涛 水 库总 库存 石 其 容量 3 . 1 ,为海 南 省最 大水 库 ,设 计灌 溉 面积 3 4亿 T I 。 l . h 下水 资源储 量约 7 45万 m 。地 5亿 m 占总水 资源 , 的 2%左右 , 中理论 可开 发利 用 2 -亿 m f 0 其 53 _ 3 。
海南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成效与路径

海南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成效与路径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南海之滨,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这使得海南省在农作物种植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海南农作物种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海南农作物种业的发展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
首先,海南农作物种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海南省政府的扶持政策。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减税减费、提供补贴和优惠贷款等。
这些政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海南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成效还归功于科技创新的推动。
海南省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建立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了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例如,海南省大力推广农作物改良技术,培育出了适应海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为海南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基础。
第三,海南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是生态农业的发展。
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政府积极推动生态种植模式,重视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海南省积极打造绿色农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生态种植模式的应用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可持续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高的收益。
最后,海南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成效还得益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海南省加大了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例如,海南的热带水果种植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了海南农业的一大亮点。
此外,海南还加大了对优质稻米、蔬果、水产等农产品的种植和推广力度,提高了农作物的附加值,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海南农作物种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科技创新的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未来,海南农作物种业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载体 。因此 ,结合海南省环境保护探讨研究海南生态 农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
一
( ) 五 生物资源优势 森 林面 积广 阔 ,2 0 年高达 1 28 公 顷 ,森林 07 9 .万
覆盖 率 达到 5 . % ,是 全 国平 均水 平 ( 0 5 公 布 71 20 年 1 .1 )的3 82 % 倍多_ 2 _ 。海南省植 物种类繁多 ,是中国热
一
2 0 年 1 月3 日,国务院通过 了 《 于推进海南 09 2 1 关
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开启 了海南国际旅 游 岛建设 的热潮 。海南 省处于热带地 区 ,具有得 天独 厚 的生 态环境 ,丰富的光 、热 、水 、土资源 ,为发展 热带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 ,明显的区位优势是海
屏障 ,是鱼 、虾 、蟹 、贝等生物繁衍 的场所和鸟类 的乐
园 ,是食蟹猴 的栖息地 ,这些形成了海南独特的红树林
院关 于促进 热带作物产 业发展等 国家政策 ,以科 学发
展 观为指导 ,围绕发展 现代热带农 业 、建设热 区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重大任务 ,围绕确保 热带农产 品有效供 给 、热带农 业稳定发展 和热 区农 民持续增 收的重 大需
升 ,呈现生产上的比较优 势。但其 出口量仅 占产量的 小部分 ,鲜龙眼 、龙眼干贸易表现
为明显的净进 口。 出口市场主要 为香港 、美国、澳 门,进 口过分依 赖泰 国 、越 南,抗风
险 能 力弱 。
关键 词 :龙眼 ;生产;进 出口贸易
一
、
生产发展特征
面积的4 .6 1 %,广东 占3 . %,福建 占1 . %,海南 3 07 6 94 4
“ 退耕还林 ” 、 “ 退塘还林 ”的政策 ,但盗伐原生林 、
强砍海防林 的现象时有发生 。 ( ) 三 热带海洋污染严重
的需求 ;要充分考虑到土地过度开发可能会带来的一系 列问题 ;要高度重视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敏感和脆弱 区 域 ,切实发展好 、保护好 ;同时还要加强水源地生态林 保护、江河湖边林地林木保护 ,以及东寨港等生态 自然
林地保护 、物种多样性保护 。 ( ) 二 科学制定海南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要 紧紧抓住 国家重视农 业发展 、农 村进步 、农 民 富裕 的基本 国策 ,特 别是海南 国际旅游 岛建设 和 国务
珊 瑚 礁 是 由造 礁 珊 瑚 的 大量 繁 殖 形 成 的各 种 礁 体 ,海 南是 我 国珊瑚礁 最 丰富的地方 。新 中国成立 以
协调的观念 ,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
大量砍伐 ,到 15 年海南天然林 总面积为8 .万公 顷 、 96 63
覆盖率为2 .% ,17 年 天然林 总面积为3 公顷 、覆盖 57 99 8
在发展 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特别是 国际旅游岛建设
时期 ,一定要处理好 当前与长远 、局部与整体 、单项与
摘 要 :本文基 于海 南国际旅 游 岛建设的大背景 ,通过对 海南省环境与 资源优势 、
环境保护存 在 问题 的分析 ,从提 高意识 、科 学规 划 、技 术保 障等 方面对海 南省 环境保 护和生态农 业发展提 出建议 。
一
囊
。
关 键 词 : 海 南 省 ;生 态农 业 ;发 展 研 究
的12 %f,主要集 中在海 口鸭程溪 、文昌宝陵河 、澄 .9
迈黄龙岭及儋 州蚂蝗岭一带。
( ) 带 雨 林破 坏 严 重 二 热
( ) 一 提高公众生态农业和环境保 护意识
发展生态农业 ,公众的意识很重要 。要加强生态环 境与生态农业宣传力度 ,努力提高公众对农业及农业生 态环境 的认知程度和紧迫感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
2 0
中 圈热带农然 2 1 1 总第4 期 02 4
、
、
, 、
, ~、
Chi T r na opi a A grculur c l i t e
、) , ( 父 、 \ 论)
一 、
壤中养分 的迁移 ,并 因此影响作 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
畜禽动物 的大量 排泄物 ,如果不及 时转化 处理 ,也会 对空气 和水 源造成 污染 ;而且畜禽会 大量 啃噬植 被 , 造成牧 区土地沙化 和水土流失。海南省水利局提供的数 据显示 ,2 0 年第三次 全 国土壤 侵蚀遥感 调查 ,海南 01 省水土流失 面积 为4 77 3. 平方 公里 ,占全省 土地总面积
2 1
2 1 .1 总第4 期 哪圉热帛 业 0 2 4
Chi T r na opi a gr c t e c lA i ulur
中 国龙 眼生产 和 贸易格局 特征
杨 玉映 庄 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 东广州 5 04 ) 162
摘 要 : 中国龙眼种植 面积 占世界12R ,且随着单产的提 高,龙 眼产量不断上 /v上
生态系统 ,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但 因多年
的乱砍滥伐 ,现在海南红树林面积只有3 3 公顷 ,是上 90 世纪5 年代初 的1 。海水养殖业对红树林 、青皮林等 0 /E 31 5 防护林砍伐和破坏也很大 ;同时高位池养殖投放在池 中 的饲料及鱼虾排泄物对周边 的地表水 、地下水及周 围的 耕地造成较大污染 ,严重影响居 民用水和农业耕作 ;渔 民使用 的炸鱼 、毒鱼等非法捕捞方式 ,也严重威胁海洋 生物 的多样性 ,对海水造成严重 的污染 。 三、环境保护 与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
环境资源优 势
( ) 一 气候资源优势
海 南 地 处 热带 北 缘 ,属 热 带 季风 气 候 ,长夏 无
冬 ,年平均气温2 ~2 ℃,≥1 ℃的积温为80  ̄ 。充 2 6 0 20C 裕的阳光和热量 ,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 ,为海南发展生 态高效农业提供 了 “ 天然 的大温室”。 ( ) 二 作物资源优势 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 ,有 “ 天然药库”之称。4 0 00 多种植 物中可入药的多达2 0余 种 ,占全国的4 %。药 00 0
布局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配套技术 、综合效益分析 、 市场前 景预测 、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服务体系 、产业化 模式 、区域协调以及生态农业制度创新等 内容 ,这是全
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 ) 成 先 进技 术 支 撑 生态 农 业发 展 三 集
一
是加 强 生 态 农业 基 础 技 术研 究 。加强 科 研单
求 ,着 眼海南经 济建设长远需要 ,立足资源优 势和发
展 实 际 ,在 海 南 生 态 省建 设 规划 的基 础上 ,结合 国际 旅
游 岛建设新需求 ,充分发挥科研 院所和高校 的力量 ,在 各市县的具体生产实践 中开展热带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研
究 。按照 “ 统筹规划 、突 出重点 ”, “ 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的原则 ,细化海南生态农业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 海南生态农业发展指明方 向。具体应包括生态农业总体
自19 年海南 生态省建设 以来 ,各级农业部 门紧紧 99 围绕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以农业增效 、农 民增收 为 目的 ,突出抓好 生态农业 发展重 点 ,促进 了生 态农 业持 续快 速健康发 展 。主要 表现在 生态农业 立法不 断 完 善 ,农产 品质量 标准 和质量安全 体系逐 步建立 ,无 公 害生产基 地逐 步建立 ,沼气带 动作用不 断显现 ,畜
来 ,海 南省 珊瑚礁 面积和长度 都不 同程度地减 少 了 , 其 中面积减少 了5 .%、长度 降低 了5 .%。致使海水 55 91
不断入侵 ,逐渐吞没沿海 的一些村庄 和树木 ,土地沙化
变得更 加严重 。海南是我 国红树林分布 面积最大 、种类 最多 、生态条件最好的地 区 ,它是阻止海水侵蚀的天然
结构的变动 ,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均有着密不可分 的
( ) 四 水资Biblioteka 优势 海南本岛独流人海 的河流共有 14 ,其 中集水 面 5条
联 系…,海南特殊 的地理位置和独立 的地理单元 ,又使
海南的生态 系统具有 明显的脆弱性。海南的环境一旦遭
积超过 10 0 平方公里 的有3 条 。地表水水质优 良,根据 8
率下降到 1.%。海南原始林 覆盖率从 18 年 的7 %, 1 2 97 . 2
到现在仅有4 %。近年来 ,海南 省制订并 出台了一 系列
综合的关系 ,防止急功近利的 “ 短期行为”、 “ 任期行 为”。在弄清整个生态环境允许情况下 ,掌握能够开发
的农业 土地现有 面积 、所 占的 比例 以及生态农 业发展
海南本 岛现有 面积约34 万 平方公里 ,加上 其他 .0
岛屿 ,全省土地总面积34 万平方公里 ,约 占全 国热带 .2 土地面积的4 .%。海南人均可利用土地 面积约为53 2 5 .2 亩 ,远高于全 国1 亩 的平均水平 ,而且地处热带 ,开 . 5 发利用价值更高 。
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的生命线 。而海南经济增长及产业
留 ,从而严重影响土壤 的通气透水等物理性质 ,阻碍土
基金项 目: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院本级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 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 30 2 10 1 No1 0 10 10 )、农 6 业部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 院所基本科研业务 费项 目 ( NO. 1hs 08 2 zl 0 、NO. 1hs 0 0 0l J 2 z J 1 )。 01 l
典收载的有5 0 ,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 17 ,南药 0种 3种 3 多种。作物种类 多 、生长繁殖快 、具有较强 的稀缺性 0 是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的优势和特色 ,也是海南省发展 生态农业的优势所在 。
( ) 三 土地资源优势
响土壤中的微生物 ,而土壤生物在分解过程 中的相互作 用会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成土地更加贫 瘠 、耕地大量流失 。使用农膜对作物早熟具有较好的促 进作用 ,但 因过量使用且 回收率低 ,会在土壤 中大量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