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法革命异同——基于保守性与彻底性的分析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2_学术观点:关于17世纪英国革命的保守性问题

学术观点:关于17世纪英国革命的保守性问题17世纪英国革命,是中国英国史学者研究较多、观点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内基本上沿用苏联的观点,认为英国革命具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1)衡量一个革命彻底与否就是要看完成这一任务的程度,而实现农民的土地要求以及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它的重要表现,由于英国革命未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因而革命就不够彻底。
(2)由于英国封建制度发展之不完备,由于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无经验可以借鉴,而且由于新贵族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作用,造成这次革命的不彻底,具体表现为对封建制度的废除是有限度和保守的。
(3)英国革命由于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保守,君主立宪制表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让步,而且革命后在地主和资产阶级联盟中贵族占主导地位。
(4)在革命的各个发展阶段,各个阶级集团都想按自身的利益去对待土地问题,但革命最终未能按资产阶级民主方式完成废除农民封建义务和实现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的任务,同法国革命相比不彻底。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史学界对17世纪英国革命保守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主要观点有:(1)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在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时,只能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而不应另立别的标准。
如果以农民是否分到土地为衡量尺度,而不是以是否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所有制为解决土地问题的标准,实际上忽视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任务。
(2)把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的立论根据是站不住脚的,不能认为君主立宪制就一定比共和制保守。
用历史主义分析,君主立宪最符合当时英国历史的发展,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发展,在英国才开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发展与改造。
(3)马克思在“评基佐《英国革命为什么会成功? 英国革命史讨论》”一文中并不是说英国革命是保守的,也没有用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的“长期联盟”的存在来划分是“彻底革命”或是“保守革命”的意思。
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异同

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摘要: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它们对人类近代历史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作用,揭开了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序幕.正因如此,对这两场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一直是中外历史学家关心和感兴趣的课题.在此,我们也来具体探讨一下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关键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不同点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是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将两次革命相比较,不难发现它们有很多本质上的相同之处,也有许多相异之处,但都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异同:(一)相同之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作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其基本的共同点。
例如:第一,革命的性质相同,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第二,主要的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革命的动力相同,尽管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地位不同,但对革命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旧的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五,根本目的相同,都是要推翻封建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以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代替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第六,革命的结果相同,都是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旧的封建剥削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除了上述最基本的共同点之外,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也有一些突出的、重要的共同点,下面我们具体分析:首先,作为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决定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都具有欧洲的规模和世界的意义。
对此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作了科学的总结,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1648年的革命是十七世纪对十六世纪的革命,1789年的革命是十八世纪对十七世纪的胜利。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比较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比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法国彻底。
原因:⑴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局稳定下来,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更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
⑵法国尽管在大革命时期铲除了君主专制,创立了民主共和政治体制,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小农经济被保留下来,小农经济是封建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大量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法国工业革命的推进。
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争夺上,还导致了法国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国内市场变得极其狭小。
⑶法国大革命后政局长期动荡不已,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
这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革命后的法国这种政局不符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⑷综上所述,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稳定的角度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
作者:芦溪外国语学校
肖扬。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辨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辨析沈志华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浓厚的保守性,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十多年来,我国史学界一直持有这种传统看法。
这种观点大概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
1938年8月9日,在斯大林、基洛夫和日丹诺夫联名提出的“关于近代史教科书纲要的意见”中建议,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世界近代史应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为开端,而把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详细论述放在中世纪的教科书中。
当时,苏联史学工作者根据这个意见编写了世界史大、中学教本,其中根本没有专述英国革命的章节。
二次大战后,世界近代史的上限虽然划到了1640年开始的英国革命,但仍认为这是一次具有保守性质的革命。
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世界史教学与研究基本上承袭了当时苏联的体系,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自然也照搬过来,至今未变。
然而,这是很值得商榷的间题。
用唯物史观来研究英国革命史以及有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就会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保守性这一传统观点产生颇大疑问。
本文试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对资产阶级革命及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等问题的讨论。
证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的主要论据之一是围绕土地问题提出来的。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的结果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而没有满足积极参加革命并成为主力军的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这就从社会经济基础方面说明了这一革命的保守性。
就土地问题而言,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当然是要改造现存的土地制度,保证其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
那么英国革命是否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其标志是什么呢?试先分析革命时期英国土地所有权的演化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直接的经济后果是造成了土地集中。
当然,大土地所有制本身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问题在业已集中的大地产掌握在什么人手中,他们是怎样经营的,换句话说,掌握大地产的那些人的阶级属性及土地经营方式决定问题的性质。
从十六世纪开始的英国土地大规模集中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圈地运动及对王室、封建贵族和教会土地的没收和出卖。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比较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比较教师教育学院思政师范22110321 张李摘要: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并巩固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革,成为了英国世界近代化的开端。
历时更为长久的法国大革命则是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冲击了整个欧洲大陆。
这样两场重要的、带来历史飞跃的革命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着的。
关键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比较革命曲折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
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一、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第一,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
两者都是因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显著发展,而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却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革命性质相同。
两者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三,领导阶级与根本任务相同。
两者都是资产阶级先以议会为阵地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进攻,目的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第四,两者都通过了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或独立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如英国在1689年也就是威廉即王位后一个月,国会就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法国在八月法令通过之后,由制宪议会于1789年8月通过了《人权宣言》成为制宪议会的第二个重大贡献。
第五,革命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
英国经历了查理二世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逝世之后则由詹姆斯二世继位,后被废黜,由议会迎接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回国,至此复辟失败。
法国则于1814年路易十八建立复辟王朝,后1815年拿破仑回归巴黎,重登帝位,于第七次反法联盟中败于滑铁卢战役,后路易十八再次复辟,前后共两次复辟,争斗激烈。
第六,革命期间都经历过军事独裁统治。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比较17、18世纪发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1、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资产阶级要当权,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
2、革命动力相同:都是人民群众起推动作用。
3、领导阶级相同: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4、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都加速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革命过程相同:都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反复的斗争过程。
6、革命手段相同:都是通过暴力(即:战争)的方式来完成的。
7、文献:在战争的过程中都通过了重要的文献。
8、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点: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法: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对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极为不满。
美:英国的殖民统治障碍了北美的统一,也压制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
2、爆发的途径不同:英: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法:借助人民的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美:以大陆会议组织人民开展武装斗争3、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法:资产阶级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4、结果不完全相同: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美:建立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5、革命过程的特点不完全相同:英: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交织在一起,是革命具有长期性、曲折性、不彻底性。
法:革命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革命最彻底美:具有双重性和一致性,即: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6、意义不完全相同:英: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法:扫清了国内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封建基础。
美: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7、革命过程中通过的文献不同:英:通过的是《权利法案》法:通过的是《人权宣言》美:通过的是《独立宣言》8、革命结束的标志不同:英:《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确立。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比较

革命结果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阶级统治
建立起联邦政府,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最后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革命影响(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史的进程。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
《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成为独立国家,美国诞生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的思想;也体现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或答革命的阶级性)
相同点: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而爆发。
2、革命的任务(或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建立或完善资产阶级统治,)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3、领导阶级和革命主力大致相同:都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阶级,人民群众是主力。
4、革命的进和程和结果大致相同:革命过程都经历了反复曲折,结果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比较
国别
类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背景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北美经济的发展,对英国依赖减少。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独立性。根本原因: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或答: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或答:南北两种经济制度间的矛盾。或答: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上三答法其实是同一意思的三种不同说法,叙述角度略有不同而已>
论英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与彻底性

论英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与彻底性论英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和”彻底性”历史上不断有人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与彻底进行讨论分辨,出于不同的历史考量,出现了许多不一致的看法。
大多不一致都是由于衡量资产阶级的标准不一样。
在我看来衡量资产阶级革命保守彻底与否的标准是:是否彻底推翻封建主义以及后续资本主义发展的如何。
我认为,英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是比较彻底的革命,但也都还有保守的地方。
英国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征服,革命后是君主立宪政体,虽然保留了君主,但君主只是国家的代表象征,并没有实质权利,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保守的是尽管君主立宪制是适合于当时英国国情的,但是无论怎样说,君主立宪政体确立都是资产阶级向土地贵族妥协的结果,表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不成熟,共和制才是革命的终极目的,共和制会更以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却没有建立起来。
掌权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由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组成的反对封建专制国王的联盟。
主要掌权者是新贵族,既然称之为“新”贵族必然与封建贵族有所不同。
在他们从事的行业上来看,“有的办起了农牧场,有的自由地经营冶金、玻璃、采煤等工业,更多的是兼营金融和商业,纯粹经营土地的新贵族已很少”。
①由于他们采用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可见新贵族的经济活动已和资产阶级融为一体了。
并且新贵族的形成本身就意味着贵族分裂,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必然会减少革命的阻力,使英国革命没有像法国革命一样碰到旧贵族的顽强抵抗,这是与新贵族联盟有利的一面。
尽管主要掌权者是新贵族,但是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谁掌权并无所谓,更重要的是目的是什么。
但是也因为新贵族的存在,确实有不彻底的地方。
“新贵族在资产阶级联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新贵族由于它的家族传统、社会地位和社会联系,又不可能同旧制度做彻底的决裂,以致革命后的英国,旧制度旧习惯几乎大部分被保存下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法革命异同——基于保守性与彻底性的分析
内容摘要: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分别爆发了推翻封建主义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两次革命对于整个世界近代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两次革命的异同分析,在对比中突出英国革命的保守性和法国革命的彻底性,并试图从各方面为其显著差异找寻原因。
关键词:英法革命保守性彻底性对比研究
1640年,英国爆发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的革命,不仅开启了英国长达48年资产阶级革命,更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此后经过149年,在1789年7月14日,随着民众攻陷了象征着“压迫”的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英法革命的相同点
横向比较来看,两次著名的革命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1)两国爆发革命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资产阶级为掌握政权,而发动的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2)革命的主力军都是人民群众,都是建立在新兴资产阶级的阶级基础上;(3)革命的结果都是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旧的封建剥削制度,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通过《权利法案》剥夺了君权,法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法国,颁布了对后世民主人权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人权宣言》。
二、英法革命的不同点
另一方面,由于这两次革命发生时间间隔一个多世纪,并且革命前两国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状况也有所不同,导致了这两次革命又各有特点:
(1)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
(2)斗争形式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外衣掩盖下进行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而采取了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
(3)革命成果及建立政权的性质有差异: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执政的
君主立宪制度,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型和革命的不彻底性;法国革命
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完全由
资产阶级统治的民主共和制。
(4)两次革命的意义和作用不同:17世纪爆发的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8世纪的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
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三、英法革命的显著区别——保守性与彻底性
从两次革命的异同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保守性与彻底性体现的较为明显:
第一,在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是与新贵族结成联盟,这就决定了革命必然保守;法国革命中资产阶级是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革命当然会彻底。
第二,英国革命的舆论准备是清教运动,从而使革命披上宗教的外衣,也是保守性的表现;法国革命的舆论准备则是富有批判精神的启蒙运动,直截了当地批判
封建制度,不仅不披宗教外衣,而且还提出了无神论,表现了彻底性。
第三,英国革命在解决土地问题上只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给农民带来了灾难;
法国革命的土地政策,特别是雅各宾派的土地立法,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
是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民主道路。
第四,英国革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法国革命建起了共和国,废除了君主制,自然更为彻底。
四、寄语保守性与彻底性的原因分析
那么,造成以上分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两场革命爆发时间相隔一个多世纪,各自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自然有很大差距。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还很低。
革命前的法国,虽然仍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但自十八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法国已成为欧洲大陆上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手工工场的末期,并已开始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代。
经济基础上的明显差距,直接导致了革命力量、思想武器、斗争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可以说是英法两国革命保守性与彻底性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其次,两国封建势力的力量悬殊,根据“作用反作用原理”,其应对方式自然也有区别。
从历史上看,英国到14世纪已经形成了由贵族和大地主阶级组成的上院及由骑士和城市市民为主体组成的下院,两院制议会基本成型。
16世纪初国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建没收大量天主教会的财产加以出卖,当时的商人和官僚、贵族借此机会实行圈地,成为新贵族,致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更加壮大,在国会下院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在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
相反,法国的专制君主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加强。
1661年亲政的国王路易十四更将专制王权推向了顶点。
法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议会,国家大事全由朝廷决定。
同时,自从1685年路易十四废除了《南特敕令》之后,天主教更成为唯一的国教。
独尊的国王,单一的天主教,威福自用,至高无上,再加上大一统的江山以及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使法国成为十分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
从以上的对比不难看出,英国的封建专制传统远比法国的要薄弱得多。
因此,当两国面临革命爆发的情景时,英国革命的阻力也就比不上法国革命的阻力那样大。
我们用“作用与反作用规律”来解释,亦即是说,在推翻封建主义的革命中,英国资产阶级不必经过彻底的革命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法国的彻底颠覆,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得而为之”。
第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对革命方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英国革命时,中世纪的宗教阴影和习俗影响相当浓重。
恩格斯也曾指出:“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说来,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
”而法国早在17、18世纪接受过启蒙运动的精神洗礼,使得民主思想成为真正的思想武器,自然不必宗教外衣的掩饰,从而显得彻底割裂于封建主义。
此外,英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早就形成了保守、刻板、内敛、认真的性格特征,而法国人向来以激荡的浪漫情怀著称,面对变革时也更容易采取激进的革命方式。
最后,客观外部环境也是其不同革命方式的原因。
英国革命爆发时,欧洲大陆上正在进行一场国际战争,即30年战争(1618~1648年)。
英国得以处于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内部自下而上的变革实现了政体转变。
法国革命进行时,遭到了大批君主国的武装干涉。
从1793年到1815年,先后纠集的反法同盟就有七次之多。
法国革命者为拯救革命,保卫祖国,只能联合群众,彻底推翻封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