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材39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明确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排水的方法计算出它的体

积,并渗透转化的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把直尺、一个实心正方体教具、若干个量杯和土豆。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乌鸦喝水》的漫画组图。

师:“同学们,《乌鸦喝水》的故事,相信你们早有耳闻。请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呢?”

生:“乌鸦将许多的小石头投入瓶子里,水面上升,这样它就喝到水了。”

师:“这可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呀!现在,李老师效仿乌鸦喝水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设计意图: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做导入,富有趣味性,同时简单明了地暗示了本节课新知的数学原理。)

(二)问题探究

(1)师:这是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正方体)

生:这是一个正方体。

师:我这里有一把尺子,你能帮我测量出它的棱长大约是多少吗?

通过一名学生对正方体棱长的测量,发现这是一个棱长大约为4cm的正方体。如图:

(2)复习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计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4×4=64(立方厘米)

(3)通过对长方体棱长的测量,运用公式,我们很容易计算出正方体的体积。师:如果没有尺子,你将如何设法求出它的体积?

(三)教授新知

1、探究排水法原理。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量杯,分别盛了100ml的水,将正方体投入其中一个量杯。观察并对比,此时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水面上升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正方体占了量杯中水的体积,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你能替我观察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吗?”

生:“大约是164ml。”

师:“那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大约是64立方厘米。”

师:“请你观察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有什么联系?”

生:“物体的体积就等于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

(板书原理:物体的体积=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

(全班齐读)

2、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师:“这个正方体,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方式算出它的体积的呢?”

生:“1、通过用尺子测量。2、把它放入水里测量。”

师:“老师这儿有个土豆,我想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宽、高,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是一个不规则物体。”

(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小组实验

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你手中土豆的体积。”

我对你们提出了实验要求。

(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设计“实验要求”是学生动手实验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与保障。)附图:

师:“请小组长来汇报你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生1:“放入物体前,水的容积为150ml,放入物体后水的容积为173ml,相差23ml,所以土豆体积为23立方厘米。”

生2:“放入物体前,水的容积为150ml,放入物体后水的容积为195ml,相差45ml,所以土豆体积为45立方厘米。”

生3:“放入无提前,水的容积为150ml,放入物体后水的容积为187ml,相差45ml,所以土豆体积为37立方厘米。”

此时,师用动画演示该生的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当学生边叙述实验过程,教师边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既直观感受了实验的全过程,又再次强化了排水法的原理即: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我们把这种利用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求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新知掌握了的情况下,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学生印象深刻。)

(五)生活中的数学

师:“请问同学们,是不是大自然中的所有物体都能用排水法测量它们的体积?”生:“不全是。”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1:“乒乓球。因为它浮于水面。”

生2:“冰块。因为它可溶于水。”

生3:“海绵。因为它吸水。”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此环节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六)巩固练习

1、爸爸在一个底面积为51dm 的长方体鱼缸里放了一个假山石,放入后,假山石被完全浸没,水面上升了3cm。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dm,宽1.5dm,里面装有水,水深1dm。放入一个西红柿后,水面升高了0.2dm,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

3、将一个正方体铁块,浸没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的水中。取出铁块后,水面下降了0.5cm。长方体容器的长是5cm,宽是2cm。这块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4、珊瑚石的体积有多大?(课件出示图片及计算数据。)

5、在一个装满水的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水缸里有一块长为16cm,宽为10cm的长方体铁块,当把铁块取出后,水缸里的水下降了2cm。这时铁块的高是多少?(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强化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

七、板书设计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水面上升(或下降)部分的体积

八、课后练习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5dm,宽2.5dm,里面装有水,水深1dm。放入一个

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把一个铁球沉没在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面由4.5

分米上升到6分米,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

3、在一只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体水缸中,放入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

方体铁块后,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

4、小刚家有一个正方体的鱼缸,从里面量棱长是12厘米,取出两条同样大

的金鱼后,水面下降了0.4厘米。一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5、在一个玻璃缸中倒入200毫升的水,再放入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

方体铁块,铁块和水的总体积是320立方厘米,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亮点在于运用实验操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教学重点,并提升学生自己总结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在于通过实验推导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这个教学重点之后,学生能在接下来的变式练习中自主归纳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水面下降部分的体积”,从而完整地小结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水面上升(或下降)部分的体积”。让学生通过实验——习题——自我发现问题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但在本节课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重点的讲解太少,导致练习部分的解题速度有所延误;习题的设计太多,分层练习不突出;数学语言的讲授不够规范。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做到更好。

新部编版八年级教材历史上册《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017-2018学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 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 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 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 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 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

?板书设计? 标志: 兴起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2、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6、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7、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 A.《新青年》 B.《申报》 C.《中外纪闻》 D.《民报》 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1. 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 领导“百日维新” 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C. 发起新文化运动 D. 建立中国同盟会 2.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3.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以下是小张同学为“救治行动”寻找相关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4.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5.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民主”与“科学” B. “自强”与“求富” C. “民主”与“共和” D. “扶清灭洋” 6.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 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

B. 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D.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8. 历史学家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他”指的是() A. 李大钊 B. 胡适 C. 陈独秀 D. 鲁迅 9.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0.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 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 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材料题 1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向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意识、旧政治猛烈的开火,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孙风《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还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延伸: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开始时间及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口号:民主和科学 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 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 (3)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延伸理解: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中清王朝被推翻民国的建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的分裂和混战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感到迷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引进新思想为主要目标,从民主、科学、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几大领域,展开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这场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执着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师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一度复辟帝制;国内军阀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国家形式越来越乱!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和复辟分子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浪潮。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的背景 (1)袁世凯独裁,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破坏共和; (2)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3)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 (二)新文化的兴起(课件展示) 目标: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 时间:1915年9月 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