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里耶秦简研究综述

里耶秦简研究综述

里耶秦简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2014021107 林东梅)摘要: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发掘出3.7万枚秦简,这些简犊主要是当时县级政府的文书,对研究秦代历史,尤其是基层政府管理运行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学界对里耶秦简职官、行政、法律、户籍、历史地理、祭祀、邮驿等文书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里耶秦简;学术活动;研究动态;综述2002 年6月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即1号井,简称 J1)中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约20余万字),为历次秦简出土之最。

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载甚是单薄,故里耶秦简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被誉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惊世发现”,亦有学者认为其价值“堪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相媲美”。

同年7月底,在长沙举办了里耶简牍论证会,即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多位专家与会,其中李学勤、朱凤瀚、张忠培、吴荣曾等先生对里耶秦简的的主体性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总体估价,这对里耶秦简的研究起到了前导性作用。

由于所公布的资料不多,研究受到很大局限,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达50余篇,成果亦卓然可观。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界关于里耶秦简的研究力度在进一步加大,有两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成立了“里耶秦简研读小组”,日本山明教授领导成立了“里耶秦简讲读会”,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里耶秦简研究的深入开展。

笔者这里拟以所能搜罗到的材料为据,对里耶秦简的研究现状稍作归纳。

一关于里耶简文的释读里耶秦简出土后从龙山县运抵长沙市,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清洗整理工作。

自治州文物处等所公布的《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简报》由张春龙、龙京沙两位先生执笔,首次公布了里耶秦简彩色图版25幅,并刊载了释文(该释文没有标点);两位先生后来又从已公布的里耶秦简中选出37枚进行了初步的考证、标点和注释,撰成《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以下简称《选释》)一文,刊登于《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此外,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发表了《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

里耶秦简内容

里耶秦简内容

里耶秦简内容《里耶秦简》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中国古文献的重要著作。

它来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02年),记录了当时著名的历史人物,里耶秦和里诺特天王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里耶秦简》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文献,其中记录了里耶秦和里诺特天王的战争历史、传说和进化等历史名人的家谱、宗教历史、国家组织和实务等内容,并将其中的大量信息和新观点传递给了後世。

里耶秦简的创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写作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项古代文献的写作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时期,由不同的历史学家、史学家及文学家进行撰写,他们受到了楚国政府的鼓励,在古老的楚国文献上加以记录,以便日后的学习和研究。

里耶秦简撰写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里耶秦本人的战争历史、里诺特天王的历史和传说内容、以及里耶秦本人和里诺特天王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记载。

从内容而言,里耶秦简以受国土划分、国家组织、宗教礼义与实务、楚国的影响为主要的记录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各种实务、礼仪、文化等。

楚国时期的实务主要有礼仪礼法、政府法律、民法通则等,而楚国的礼仪则有棺椁礼、婚礼礼、祭祀礼等。

同时,《里耶秦简》也提供了我们去了解当时里耶秦和里诺特天王的历史、传说和政治运动,他们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和普遍声誉,也给当时楚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从构思上而言,《里耶秦简》记录的里耶秦和里诺特天王的历史、传说和文化事件被分成许多册,内容构思清晰,相互衔接,充分体现了古代文献写作的注意力细节和文学结构,使人们能够了解到当时里耶秦和里诺特天王发生的事件。

从时代性来看,《里耶秦简》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中国古文献之一,它精确地反映出了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人文现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大事。

该文献提供了宏观的考古数据,帮助了解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社会发展及国家历史,极具研究价值。

总之,《里耶秦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献,其极具研究价值。

它不仅记录了里耶秦和里诺特天王的历史事件,还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发展及国家历史,令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春秋时期的文化及历史发展。

中国已发现最早古医方:里耶秦简之医方简略考

中国已发现最早古医方:里耶秦简之医方简略考

中国已发现最早古医方:里耶秦简之医方简略考张朝阳【摘要】新发表的里耶秦简第8层简牍中有多枚散落的医方简,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医方.医方简所用的药材大都著录于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记录的药物炮制、剂量控制、用药方法、禁忌等在著名的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类似内容,甚至有个别方子完全一致,但残存的病名则不见于该帛书.医方简一方面极大丰富了我们对早期中医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我们研究秦的县一级机构对专业技术资料的搜集、归档,殊为可贵.【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里耶;秦;医方简;中医史;档案制度【作者】张朝阳【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7.5【历史文化研究】学界企盼的里耶秦简及时出版了第一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的《里耶秦简》(壹),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里耶共发掘近四万枚简牍,包括里耶古城一号井的三万八千多枚和北护城壕11号坑的51枚简。

简牍的断代为秦始皇二十五年—秦二世二年(前222—前208)。

第一辑发表了第5、6、8层的简牍,共2627枚。

其第8层简牍有11枚*由于技术原因,笔者此处存在疏漏,留待以后进一步研究时再弥补。

散落的残简(简876、1221、1243、1290、1363、1397、1476、1620、1718、1772、1766)是医方,本文称之为医方简。

这11枚医方简无疑是中医史上极其珍贵的资料,可以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医方——早于此前被认为最早的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约抄成于前3世纪末,以下简称《病方》)[1]25-130。

通过与其他早期医学文献比勘,可以看到:医方简所用的药材可见于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战国,以下简称《本经》)[2],所记录的药物炮制、剂量控制、用药方法、禁忌、甚至个别方子在马王堆帛书《病方》中都有类似内容,但残存的病名则不见于《病方》。

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行政若干问题之研究

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行政若干问题之研究

其目的大多在于发展经济,与政治乃至监察风马 ② 《简报》图 12 :左 2 及《中国历史文物》2003 年第 1 期图版
牛不相及,但若牵涉到国有财物,那便涉及国有
一 :左 1。
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出钱,
综上所述,秦代中央至地方所设监察制度,由里耶
献封丞、令。”
秦简与传世文献所见,实是一种以秦律为衡量核心,以
“县、都官坐效、计以负赏 ( 偿 ) 者,已论, 中央下派“监御史”为此监察制度的主体执行者,配以
啬夫即以其直 ( 值 ) 钱分负其官长及冗吏,而人与 流通货币、校券等国有财物方面的管控。秦律在其中起
从上述两点可以得出,对于秦代地方行政人 员而言,秦律在行政运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不 可逾越。
(二)秦律是秦朝地方监察的直接凭据 秦代在中央政府层面建立了以丞相、御史大 夫、太尉为核心的权力制衡机构,分别掌行政、 监察、军政三权,而在地方上设郡守、郡监、郡 尉与之对应,三者相互制衡,成为地方行政体系 运转的齿轮。 关于秦代御史监,各类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比 较简略。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前贤对此官职的研 究开始增多。严耕望先生较早提出:“郡县行政 全任官僚主之,而统于中央之丞相。又承战国之 制,以御史监郡,是皇帝仍惧地方行政权之旁落,
故以亲信监督,俾能直接控制也。”[3] 此论既指出了“御史监郡”的制度渊源,又
对其重要意义做了准确评价。安作璋、熊铁基先 生又在此基础上对御史监在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地 位以及其权力进行了详细讨论 。 [4](P15-18) 以上所 列诸前贤的研究,可谓不刊之论。但由于资料有限, 均未能详细揭示御史监的行政依据、具体职权等。 而里耶秦简中的某些记载或可解决部分问题。
收稿日期:2019-07-06 作者简介:徐瑞佑(1998—),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专业 2016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杨鑫钰(1997—),女,山东德州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专业 2016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地不爱宝:出土文献的法律史研究

地不爱宝:出土文献的法律史研究

地不爱宝:出土文献的法律史研究作者:牛静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12期摘要:由中国法律史学会法律古籍整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甘肃政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和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我校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甘肃政法学院、河西学院、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检察院、上海人民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东京外国语大学等我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日本及德国2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实务部门的近5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现将本次研讨会情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先秦;唐律;出土文献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5-0244-01作者简介:牛静(1990-),女,山东滨州人,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2013级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法律史。

一、先秦时期法律文献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博士后詹今慧《对“两周金文法律文献”商榷》一文指出,关于两周金文是否可以归为“法律文献”极具争议性。

文章旨在探索“两周金文法律文献”合适的研究范围,进而探索各家选件标准的变化,最后提出的观点是:对于“两周金文法律文献”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可统整理为“法律文件类文献”、“法制史料类文献”、“法理思想类文献”、“其他”四大类。

二、秦汉时期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一)“里耶秦简”的法律史研究吉林大学朱红林教授《里耶秦简视事简研究》一文指出,在已公布的里耶秦简中有一部分记载官吏视事的简牍称之“视事简”。

这批简记录了秦朝官吏的任命、待遇、以及与视事相关的问题,同时,这些史料传世文献中的史料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相互印证,对于探讨秦朝吏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洞庭郡、南郡屬縣考

《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洞庭郡、南郡屬縣考

《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洞庭郡、南郡屬縣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莊小霞内容提要根據對《里耶秦簡〔壹〕》的初步統計,其中出現的縣名以洞庭郡和南郡屬縣最多。

本文收集《里耶秦簡〔壹〕》出現的秦代洞庭郡、南郡屬縣,結合史籍、其他出土秦漢考古資料,分别進行考辨,并對門淺、上衍、孱陵、醴陽等縣的歸屬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再作進一步分析判斷。

本文同意秦代洞庭郡的屬縣可能還包括了史籍未載的門淺、上衍縣,并認為孱陵、醴陽屬於南郡。

關鍵詞里耶秦簡秦縣洞庭郡南郡2002年6月湖南里耶出土大批秦代簡牘,内容極其豐富,自公布以來,研究者對里耶秦簡展開了包括政令文書、户口、祭祀等各方面的研究,其中,對里耶秦簡中記載的秦代郡縣的地理研究也是里耶秦簡研究的一個熱點,特别是圍繞秦代洞庭郡等郡縣的考察。

①2012年1月《里耶秦簡〔壹〕》②正式出版,公布了大批簡文,僅《里耶秦簡〔壹〕》中出現的秦縣據筆者初步統計就將近百數,其中尤以秦的洞庭郡、南郡屬縣出現次數最多。

本文試圖收集羅列《里耶秦簡〔壹〕》所見洞庭郡、南郡屬縣,并結合出土秦漢考古資料,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其進行考辨,或有疏漏,敬請方家指正。

①詳參見伍成泉《近年来湘西里耶秦简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第6期)。

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51洞庭郡隨着里耶秦簡和嶽麓秦簡的陸續公布,秦代洞庭郡的存在已是不爭之事實,一般都認爲漢代武陵郡是漢高祖五年(前202)從秦洞庭郡分置,《漢書・地理志》所載漢代武陵郡屬縣從歷史沿革上來講,大部份即秦洞庭郡屬縣。

①筆者不揣簡陋,將主要依據《里耶秦簡〔壹〕》,并參考《漢書•地理志》,在前人研究基礎上考辨洞庭郡的屬縣。

1.遷陵和酉阳,均見於《漢書•地理志》,屬武陵郡。

此前根據已公布的里耶秦簡②,被明確判定爲洞庭郡屬縣者如下:遷陵、酉陽。

③本文不再贅述,而且研究者還指出:據《漢志》記載,遷陵、酉陽并屬武陵郡,同屬武陵郡的還有:零陽、孱陵、臨沅、索,這4縣均爲里耶秦簡所見;不見簡文的有:沅陵,鐔成,無陽,辰陽,義陵,很山,充縣,其中有些縣淵源甚早,相信隨里耶秦簡的陸續公布,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秦縣,可能與洞庭郡、武陵郡有關。

秦系简牍文字研究综述

秦系简牍文字研究综述

秦系简牍文字研究综述[ 录入者:章草 | 时间:2010-02-04 10:14:59 | 作者:赵立伟 | 来源: | 浏览:0次 ]一、秦系简牍的出土与著录1. 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 年12 月, 湖北云梦睡虎地11 号墓出土竹简1, 155 枚, 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及甲、乙种《日书》, 多为法律文献。

竹简书写于战国末年到秦代初年, 用秦隶写成。

目前可资利用的最好版本当属文物出版社1990 年版《睡虎地秦墓竹简》。

同时在4 号墓中发现秦隶书写的木牍2 件, 内容均为家信, 文字清晰可识者520 余字。

木牍的图版和释文均收录于发掘报告专集《云梦睡虎地秦墓》中。

2. 青川木牍1979 年2 月出土于四川青川县郝家坪50 号秦墓, 内容是田律, 据考木牍书写于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 年。

图版及相关材料公布于《文物》1982 年第1 期。

3. 天水放马滩秦简1986 年4 月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1 号秦墓,共出土秦简460 枚。

包括甲、乙种《日书》和《墓主记》, 竹简书写于战国末年, 字体为秦隶。

放马滩秦简出土后,《文物》1989 年第2 期曾附载《墓主记》和部分甲、乙种《日书》共58 枚竹简的照片;《书法》1990 年第4 期公布了部分图版, 为甲、乙种《日书》的片断。

两次公布的材料仅为放马滩秦简的一小部分, 这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竹简经过10 多年之久仍没有全部公布, 实为简牍研究界的一大憾事。

4. 江陵岳山秦牍1986 年初, 江陵岳山岗地以北44 号墓出土木牍2 方, 均两面墨书, 内容为日书, 其年代大致与睡虎地秦简同时。

相关材料见《考古学报》2000 年第4期:《江陵岳山秦墓》。

5. 云梦龙岗秦简1989 年10212 月, 湖北云梦县龙岗6 号秦墓出土, 计有竹简150 余枚及木牍1 方。

竹简写于战国末年, 为法律文书。

论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

论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

论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历史上,秦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而秦代主要的治理方式就是推行中央集权,对下属州县的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管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徭使制度。

本文将会对里耶秦简中所见的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进行描述、分析和讨论。

一、徭使制度的基本概念徭使,指的是担任征收各种徭役和税赋、监督地方行政和司法的官员。

在秦代,徭使是一个特殊的职务,相当于现代的税务官员或者公安干部。

征收徭役和税赋,是标准的封建王朝治理方式,它不仅能够让国家充实国库,还能够加强封建王朝对百姓的掌控力度。

在秦代,徭使的职能不仅仅局限于征收税赋,还包括监管地方的行政和司法。

二、里耶秦简中所见的地方官吏的徭使里耶秦简是一组被发现于陕西省泾阳县里耶村的秦代竹简,总计471枚,内容主要涉及到秦代的地方行政、财政、农业和科技等方面。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关于地方官吏的徭使的记录。

在里耶秦简中,地方官吏的徭使被记录下来,有的是记录官吏的日常工作,有的是记录徭使的差旅,还有的是记录地方百姓逃避徭役的情况和征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某桓侯在差遣徭使征收滨州的时候,因为对徭使的工作不满意,将其解除了职务。

又如,在某县征收田税的时候,徭使发现有些百姓逃避交税,于是进行了抓捕和惩罚等措施。

这些记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制度,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对秦代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三、对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的分析和探讨从里耶秦简中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主要包括征收徭役、监管差旅、维护地方治安、监督司法和征收税赋等方面。

其中,征收税赋和徭役是最为重要的。

在秦代,中央集权极度强化,地方官吏被授予了相当大的权力。

这无疑为秦朝提供了一个顺畅的税赋征收机制和可靠的地方管理机制。

对于当时的政府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官员的地位和官员的权力并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耶秦简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2014021107 林东梅)摘要: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发掘出3.7万枚秦简,这些简犊主要是当时县级政府的文书,对研究秦代历史,尤其是基层政府管理运行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学界对里耶秦简职官、行政、法律、户籍、历史地理、祭祀、邮驿等文书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里耶秦简;学术活动;研究动态;综述2002 年6月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即1号井,简称 J1)中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约20余万字),为历次秦简出土之最。

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载甚是单薄,故里耶秦简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被誉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惊世发现”,亦有学者认为其价值“堪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相媲美”。

同年7月底,在长沙举办了里耶简牍论证会,即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多位专家与会,其中李学勤、朱凤瀚、张忠培、吴荣曾等先生对里耶秦简的的主体性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总体估价,这对里耶秦简的研究起到了前导性作用。

由于所公布的资料不多,研究受到很大局限,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达50余篇,成果亦卓然可观。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界关于里耶秦简的研究力度在进一步加大,有两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成立了“里耶秦简研读小组”,日本山明教授领导成立了“里耶秦简讲读会”,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里耶秦简研究的深入开展。

笔者这里拟以所能搜罗到的材料为据,对里耶秦简的研究现状稍作归纳。

一关于里耶简文的释读里耶秦简出土后从龙山县运抵长沙市,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清洗整理工作。

自治州文物处等所公布的《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简报》由张春龙、龙京沙两位先生执笔,首次公布了里耶秦简彩色图版25幅,并刊载了释文(该释文没有标点);两位先生后来又从已公布的里耶秦简中选出37枚进行了初步的考证、标点和注释,撰成《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以下简称《选释》)一文,刊登于《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此外,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发表了《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

以上材料,特别是《简报》和《选释》的及时发表,为我们了解里耶秦简提供了最新的第一手资料,对释读、考证其内容等大有裨益,同时也利于我们对里耶秦简继续深入研究。

当然,《简报》和《选释》对里耶简文的释读确实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下列论文能使我们对此有所了解:一是胡平生先生的《读里耶秦简札记》(下称为《札记》);二是日安先生的《里耶识小》(下称为《识小》);三是杨宗兵先生《里耶秦简释义商榷》(下称《商榷》);四是马怡先生的《里耶秦简选校》;五是王焕林先生的《里耶秦简丛考》(下简称《丛考》)、《里耶秦简校诂》、《里耶秦简考释(二)》(下称《考释》)。

另外,据邢义田先生说,日本山明教授领导的“里耶秦简讲读会”,有《里耶秦简译注》面世,载《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8号。

这些有待商榷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时要严谨审慎。

二关于里耶简所见秦代文书和行书制度的探究里耶简属秦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

《简报》已经指出,里耶简文书的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含罚没财产)登记和转运、里程书。

涉及秦的内史、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

其中洞庭郡等资料从未见诸文献记载,可补史籍之缺。

综合考古发掘中其他资料的时代特征,以及简文中的纪年——纪年有廿五年至卅七年和二世元年、二年——这批简牍当是秦王政(秦始皇)及二世时的遗物。

《简报》说,以前根据文献,我们一般认为中原政权对湖南地区,特别是武陵山地区的有效管理自西汉初年始,由里耶简文记载的迁陵、酉阳、沅陵、阳陵、益阳、零阳、临沅等可知秦朝就已对这一带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众多的特别是县乡等基层政权职官的记载,使我们可以了解秦王朝行政的具体运作。

简文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的时刻构成简洁完整的公文,可知秦政权严格而高效的管理制度。

里耶简文书的出土和整理为研究秦时的历史地理、历法,以及探讨其兴起、强大进而统一全国的缘由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李学勤先生发表的《初读里耶秦简》一文(下面简称《初读》),可以说是最早利用《简报》所公布之资料对里耶秦简进行研究的文章,具有先导性作用。

该文分从历朔、行文与文书格式、洞庭与迁陵、事例、与汉初文书对比等五方面对里耶秦简进行了探讨。

文章通过对里耶秦简历朔的分析对比,可知秦历的统一细密,然与张家山汉简、周家台秦简所载的秦历相较尚有差别。

在里耶简出现以前,我们对秦的行政文书所知不多。

与睡虎地南郡守腾文书相比,里耶简的这些行政文书更加细致全面;与过去所见秦法律文书一样,它有固定成熟的格式,语言也很精练,多用习语“敢言之”,(类似的还有“敢告“,用于平级),两个“敢言之”之间是文书主体,其作用是标示文书主体的起讫,防止有人赘改。

由睡虎地南郡守腾文书可知秦文书有“以次传”、“以邮行”两种传递方式,“以邮行”是由专门设立的邮人送达,里耶秦简中的“以邮行”即属此类。

由于邮人少,除一些紧急必须交邮人专办的文书外,多数文书是由下级吏员、一般民众甚至隶臣妾送的。

文书的送出或接收到常有准确记录,不仅记日,还记录时刻。

里耶简文书还有一特点,即多“某手”字样,前一字为人名,“手”训为“亲”,“某手”即某人签署。

不但文书收到要作签收记录,发送亦必抄副本以留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不仅有文书的原件,亦多抄件甚至抄件之抄件。

可见当时文书制度的严密而又繁重。

不少文书内容涉及徒隶和赀债,反映出秦法密如秋荼、人民动辄触禁,多困于赀债,明了于此,我们于秦末起义的背景也就更加了解了。

里耶简文书可与秦简《行书律》及汉初文书相对照。

三关于里耶简所见迁陵、洞庭等地望的考证令学界备感兴趣的是,里耶秦简中明确出现有“洞庭郡”之名,而这在传世文献中十分罕见。

李学勤先生引《秦集史》追述关于秦郡建置的研究指出,无论是《汉志》“三十六郡”说、《史记》集解“三十六郡”说,还是《晋志》“四十郡”说,以及后来王国维“四十八郡”说、谭其骧“四十六郡”说,均未见洞庭郡之名。

迁陵一带本属楚黔中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楚世家》、《水经·沅水注》可知秦曾两次攻取黔中,终以为郡;《沅水注》称汉高祖五年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然对黔中郡于秦代有无变化并未提及。

李先生说:“里耶简发现后,‘洞庭郡’问题曾引起不少讨论和推测。

我对此郡名的存在也有过怀疑,及至看到J1(9)1 - 12简明云‘某某戍洞庭郡不智(知)何县署’始觉释然。

”涉及这一问题的还有王焕林先生的《里耶秦简释地》、徐少华与李海勇合著的《从出土文献析楚、秦洞庭、黔中、苍梧诸郡县的建置与地望》、钟炜先生的《秦洞庭、苍梧两郡源流及地望新探》等。

王氏认为,秦洞庭郡与楚黔中郡名称虽异,而所辖境域并无多大出入,并考证洞庭郡郡治为临沅(今常德),此与徐说有异,徐氏认为楚秦洞庭郡治可能在今沅陵县西约20里处。

据《汉书·地理志》颜注,苍梧郡为武帝元鼎六年开。

汉时苍梧郡治所在广信,今广西省梧州。

但里耶秦简J1(16)6正面有“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之语,《选释》说,苍梧与巴、南郡、内史和洞庭郡并称,则苍梧秦时已为郡无疑。

不少学者赞同此说,并进而对秦苍梧郡之境域进行了探讨,多认为秦苍梧郡之境域与汉苍梧异。

汉苍梧郡位于岭南的今梧州一带,这一地区在楚秦更代之际既非楚亡国之君负刍所有,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前亦未入秦版图;而据里耶简可知,秦苍梧郡之建置至迟不晚于秦始皇廿七年(前220年),显然不可能越过南岭去拥有秦桂林、汉苍梧郡地。

他们认为,楚之苍梧郡即舜帝所葬之古苍梧之野即今湘南九嶷山一带,秦苍梧郡亦当在今湖南境内。

据陈伟及周振鹤前揭文,秦苍梧郡实即是后世史家所持之“长沙郡”,则其辖域并非仅限于湘南,整个湘资流域及周边地区皆在范围之内。

四其他相关研究国家机构。

朱红林先生考察了里耶秦简中“金布”一词,认为这是秦代的一级国家机构,同时又是职官名,其职责之一是为国家及私人追讨欠债。

张俊民先生细绎里耶简文,认为秦代并无“卒署”官吏之名,《选释》句读有误;而杨宗兵先生则提出了里耶秦简县“守”、“丞”、“守丞”同义说。

政治法律关系。

钟炜先生以里耶简为据考察了迁陵的乡里结构;张俊民先生《龙山里耶秦简二题》一文,考察了秦代的移民方式和徭役方式,张先生还撰有《秦代的讨债方式——读〈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一文。

此外,曹旅宁先生所撰《从里耶秦简看秦的法律制度——读里耶秦简札记》和蔡万进先生所撰《里耶秦简秦令三则探析》两文,对秦代律令制度进行了探讨。

其他方面。

刘金华先生有《秦汉简牍“九九残表”述论》一文,对包括里耶秦简在内的四批秦汉简牍七处“九九表”作了归纳;饶宗颐先生的《由明代“二酉山房”谈秦人藏书处与里耶秦简》一文探讨了“秦人藏书处”(“酉阳逸典”)的传闻与里耶秦简的关系。

另外,还有王焕林先生《里耶秦简文字书法论略》、湘斌《里耶秦简》等从书法的角度对里耶简进行了探讨。

前面我们回顾了近年来里耶秦简的研究状况,诚如沈颂金先生所说,里耶秦简尽管目前只公布了极少的一部分,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已经引起很多学者的极大关。

由于资料尚未全部公诸于世,故上揭诸文可以说多带有讨论的性质,特别是有关地望的考证更多臆测之成分,不能称之为定谳,相信待到里耶简全部公布,会提供更多的证据。

参考文献:①《继兵马俑之后又一惊世发现: 2万简牍“复活”秦史》,新华社《西安晚报》2002年7月15日。

②张春龙、龙京沙:《湘西里耶秦简复活秦国历史》,《中国国家地理》2002 年第9期。

③其详细内容参见李政、曹砚农报道《关注里耶——“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扫描》,《中国文物报》2005年。

④一为2004年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春龙先生主持的“湘西里耶秦简整理研究”,一为2005年度湖南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焕林主持的“里耶秦简校诂———探寻湘西失落的文明”。

⑤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龙山县里耶战国秦汉城址及秦代简牍》, 《考古》2003年第7期。

⑥胡平生:《读里耶秦简札记》,《中国文物报》2003 年9月12日、19日。

⑦ 20日安:《里耶识小》,《简帛研究》网上首发, http:www . bamboosilk. org,2003年11月2日。

⑧杨宗兵:《里耶秦简释义商榷》,《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