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及药物治疗现状分析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及药物治疗现状分析摘要:心衰是老龄人群中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在大于65岁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
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和社会问题。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特点;药物治疗;现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以下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一旦形成,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1]。
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可以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
心衰是老龄人群中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在大于65 岁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2-3]。
统计显示,65~74 岁的男性人群中,每年心力衰竭发病率为9.2‰,女性人群为4.7‰;85 岁以上人群,其分别增加到41.9‰和32.7‰。
AHA 新近发布的数据表明 2030 年心衰的患病率预计将会进一步升高 46% [4]。
目前的研究证实:年龄是预测慢性心衰病人长期和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5-6]。
故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和社会问题。
一、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一)病理生理学特点:慢性心衰会加快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进程。
本文笔者主要总结老年慢性心衰对肝肾功能以及消化功能的影响,以便分析药物治疗现状。
(1)对肝功能的损害:一方面心衰可以引起肝脏血流灌注不足,另一方面体循环静脉淤血也可以导致肝功能受损。
(2)对肾功能的损害:由于慢性心衰时肾脏血流量灌注不足导致,也与患者肾脏自身疾病以及应用治疗心衰的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关。
近期的相关研究表明,心衰病人的肾功能损害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相关[7]。
老年人心衰的表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典型表现主要有九大类。
(1) 咳嗽、气喘,类似气管炎。
患者以间断性或阵发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咳白色泡沬状痰,夜间卧床休息时或清晨起床时比较明显,坐位与站立时有所减轻,心率偏快,容易误诊为气管炎或哮喘,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果。
(2) 全身乏力。
患者不明原因地出现全身乏力、气短、精神不振等症状,稍微活动或劳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3) 夜间常出现胸闷,尤其是后半夜最容易发生。
患者表现为睡眠中被憋醒,需要垫高枕头或者坐起来才能缓解,胸闷时间比较短,因此容易误诊为心绞痛发作。
(4 ) 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恶心、呕吐。
严重者还会出现腹痛、腹泻,容易误诊为消化道疾患。
(5) 夜尿增多。
患者没有肾功能不全的病史,也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但出现了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较平时增多的现象,白天尿量没有出现异常,但下午偶有踝关节水肿。
(6) 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
比如,不明原因的心情烦躁、焦虑或有恐惧感,失眠,思维较以前迟缓,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好转或加重交替出现,容易误诊为脑动脉硬化。
(7) 右心力衰竭时,颈部血管明显充盈,下肢或全身浮肿。
(8) 脉搏快或不规则,患者感觉心慌,脉搏每分钟在80次以上,稍微活动就会超过100次,并且有强弱不同的交替脉,或是间歇脉。
(9) 胸透或CT发现有胸腔积液。
当老年心脏病患者出现以上几类症状时,要提高警惕,考虑心力衰竭的发生,及早就诊治疗。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老年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本人都有重要意义。
1. 疾病发病年龄较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通常在65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上升。
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10%患有心力衰竭。
2. 基础疾病较多: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增加预后的不良事件的风险。
3. 症状表现多样:老年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多样化,既有典型的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也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有些患者可能还伴有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症状。
4. 心功能受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通常存在受限,表现为心功能分级较高,如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比例相对较高。
老年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5. 预后不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会加重病情,导致预后恶化。
二、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1. 随访资料显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总生存率较低,5年生存率不到50%。
2. 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复杂,除了直接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外,还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感染、肾功能损害、肺部疾病等。
3. 年龄是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预后逐渐恶化。
4. 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对于有明显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
需要指出的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虽然整体较差,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预后仍有改善的空间。
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 ] C s .TO C iv smiencrnch at a ue R sl fh 2 oi J n RI ee d ho i er fi r : eut o e n i l s t T ORI td J.E r at al20 ,( ) 5 7— 1. C su yL] u He r F i,0 24 4 : 0 5 3 J E 3 李 一 石 , 潞 , 君 柱 , .托拉 塞 米 、 塞 米 治 疗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水 3 华 陈 等 呋 肿 的疗 效 和 安 全 性 比较 研 究 [ ] 中 国 循 环 杂 志 ,2 0 , 1 ( ) J. 04 11 7 :
会 产 生 蓄 积 , 长 期 连 续 使 用 , 利 尿 抵 抗 也 极 少 发 生 ¨ 。用 药 可 其 3 ]
后 未 出现 恶 心 等 不 良反 应 , 压 、 吸 、 率 等 未 出 现 显 著 改 变 , 血 呼 心
紊乱 , 酸碱 平 衡 失 调 , 效 血 容 量 减 少 , 功 能 不 全 等 , 可严 重 有 肾 且 影 响 患 者 的 预 后 。临 床 静 脉 给 予 呋 塞 米 最 为 广 泛 , 塞 米 作 用 呋
5 3 — 5 0 1 2 .
托 拉 塞 米 静 脉 注 射 1 n以 内 即 可 起 效 , 0mi 1h内血 药 浓 度 达 到 高 峰 , 的排 泄 在 2 5mg 2. 钠 . ~ 0 0mg范 围 内 呈 线 性 关 系 , 持 可 续作 用 5h 8h 托 拉 塞 米 作 用 于 髓 袢 升 支 粗 段 , 尿 时 对 钠 排 ~ , 利
强 烈 , 常 常 出现 电解 质 紊 乱 、 钾 血 症 、 发 心 律 失 常 、 力 、 但 低 诱 乏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受影响的主要是65岁及以上的人群。
老年人患心
力衰竭的发病率约为2%~6%,而且其预后通常较差。
因此,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发的疾病
老年人患多种疾病的概率更高,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这些疾病对心脏的
损伤会引起心脏收缩力和舒张力的下降,加速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展。
二、常见的症状
老年人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常常不典型。
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促、胸闷、乏力、腹胀等。
这些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导致诊断困难。
三、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老年人的心脏有明显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心脏肌肉变薄、硬化和弹性降低,导致心脏
的舒张能力下降。
同时,心脏的收缩能力也会减弱。
四、心律失常
老年人患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
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导致心功能受损。
老年心力衰竭的预后还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
一、病因和症状
病因和症状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例如,病因是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等的患者,预
后较差。
二、治疗
治疗充分的患者预后较好。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
三、营养和体力活动
良好的营养和适量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四、合并症
总之,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都与许多因素相关,需要综合考虑。
同时,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和预防也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老心力衰竭特点和诊治进展[精品ppt课件]
![老心力衰竭特点和诊治进展[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2ae8b884868762caaed581.png)
LVEF小于或等于35%、NYHA分级II或III级
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后至少40天的冠 心病 已经开始长期优化药物治疗,预期能够保持较好心功 能状态并存活至少1年 CRT LVEF小于等于35% NYHA分级III级或IV级 窦性心律
B
A A 采用优化药物治疗而有心脏不同步的表现:QRS间 期超过120ms
老年用药
老年病人如果没有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 例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阻塞性 肺病,则对于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很好。 目前在心力衰竭时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是 通过肝脏排泄的,在肾功能降低时不需要 减少剂量。但在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 当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 一般不需要随年龄的增加而调整剂量。
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流程
初始治疗
一般处理:体位、四肢轮流绑扎等 吸氧(鼻导管或面罩) 药物:呋塞米或者其他襻利尿剂、吗啡、 毛花甙C和氨茶碱或其他支气管解痉剂
根据收缩压、肺淤血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监 测,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 正性肌力药物、缩血管药物等
进一步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非药物治疗: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无创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 通气和血液净化等
2008年ESC对急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快速出现或变化,需要紧急治疗 可以是新发心力衰竭,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恶化 可以是症状或体征的迅速恶化,或需要紧急治疗,例如 急性肺水肿 急性心力衰竭可以引发多种心血管或非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是相对的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出现急性失代偿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分型
收缩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 • 护理与康复 • 预防与预后
01
慢性心力衰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病 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血浆利钠肽水平等。
VS
心脏同步治疗适用于心力衰竭伴有心 脏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心脏再同 步治疗除颤器,可以改善心脏的同步 收缩,提高泵血功能,缓解症状,降 低死亡风险。
机械通气治 疗
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是一种通过过滤或吸附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式。
血液净化治疗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等方式,可以清除体内的多余水 分和毒素,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症状。
02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患病率
病因
03 地域与种族差异
临床特点
症状不典型
病程长
并发症多
诊断与评估
心功能评估
病因诊断 综合评估
03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利尿 剂 01 02
ACE抑制剂/ARBs
ACE抑制剂/ARBs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咳嗽、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需密 切监测。
感谢观看
05
护理与康复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家庭支持
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 持和疏导,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护理,给予老年人 情感支持和陪伴,增强其生活信心。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

21 0 0年 2 月 第 8卷
第 4期
C I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C H N S N O E G D C LR S AR H
临 床 探 讨
老 年 人 心 力 衰 竭 的 特 、 , 占 l t
刘 友 杰
包头市铁路 医院社 区管理部 ( 内蒙古 包头 04 4 ) 100
【 收稿 日 】 20 — 9 2 期 09 0 — 1
32 本组 资料表 明 , . 宫颈 病变 主要 南宫 颈炎所 引起 , 性 交 、 受 分
娩 及 宫 腔 操 作 的损 伤 , 宫 颈 管 单 层 柱 状 上 皮 抗 感 染 能 力 较 差 , 且
3 5 宫颈湿疣 .
2例 。
是 指人乳 头瘤病 毒感 染所 致 的宫颈病 变 , 具有
诊断 ( j 刈 标 小 边 缘 圯
的评 价) 的优点 , 在 床 巾柯 r替代的地f 虽然近 来锥切新 , j ‘ , 技术 如环 形电刀 E 除术 ( E P 有逐 步取 代传 统 冷刀 锥 切 的趋 U LE ) 势, LE 但 E P术 标 本 进 行 病 理 诊 断 时 可 能 因 热 效 应 影 响病 理
诊 断 。
[] 4 贾英 , 冬梅 . 徐 宫颈环 形电切术 治疗 宫颈上 皮 内瘤 变的价值 .
中 国 实 用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0 9,( )6 6— 0 . 2 0 5 8 :0 6 9
【 收稿 日期 】 20 — 2 7 09 1 —1
A C S时 阴道 镜 卜 织 病 理 活 检 结 果 相 差 大 , 以 是 正 常 , SU 可 也 可 以 是 期 浸 润 癌 。本 患 者 1 例 , 巾 1例 为 浸 润 癌 。 1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