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 成就美术特色教育论文
乡土美术六篇

乡土美术六篇乡土美术范文1[关健词] 乡土资源人文景观民间美术乡土美术教学随着时代的进展,美术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讨论成为目前国际教育讨论的重点课题之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事业快速进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因应实际状况补充了乡土教材。
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
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进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进展的要求。
我们闽南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闽南的民间美术融会了民间、民俗、工艺制作、宗教艺术于一炉,以其鲜亮的地方特色而称著于世。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从当地人文自然景观中,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探究。
一、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人文景观资源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制造和遗留下来的可欣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隐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
泉州地区宝贵文化史迹林立,拥有特别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和各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以及大量尚未列入文物爱护单位、至今仍旧保留的古朴的民俗风情的古厝、小巷、祠堂、宫庙等。
我们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搜寻泉州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在其人文自然景观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三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
1.传统名胜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其中包括:祠堂、庙宇、文塔、园林庭院,以及古墓。
泉州地区是一个文化古城,从古自今人文景观特别丰富,通过这些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同学熟悉本地的民间美术,熟悉先辈们制造的宝贵美术文化,领会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才智,启发同学学会珍惜珍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

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乡土资源是指围绕着一个地域内某个特定的地方性质重心而展开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乡土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乡土风情的感悟和传统文化的认知。
本论文将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素材的创作美术作品是表现美的艺术形式,作品创作的素材取材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资源,可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物质和意象进行创作。
比如,在教学中教授中国画,可以鼓励学生以附近的山水和植物为题材进行创作。
2. 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进行文化的认知作为中国人,了解并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将乡土资源应用进去,让学生了解对本地区有着显著特点的传统文化,比如本地流传的神话故事、民间技艺等等。
3.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手工艺制作手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关活动是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点。
同时,利用乡土资源,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地区的手工艺文化,比如染布、织绣等等。
4.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艺术展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策划和组织艺术展览的形式,向校内外观众展示本地区的乡土艺术,比如在双十一或者其他重要节日举办“乡土创意玩具展览”,让学生的手工艺作品得到展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更多的认知。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以下从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提取了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地理环境的特征为主线,以地方特色为题材,引导、调动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富有想象力的思维。
例如,孕育和创造粤江文明的广东广州,人文景观、异色美食、丰富的民族文化、美妙的音乐舞蹈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具备了一定的美育价值,利用这些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贴近生活、可感可知的艺术素材。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篇: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青州市杨集为例摘要:在社会迅速发展,人类快速进步的今天,中国出现了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返璞归真,开始关注身边的艺术文化。
乡土美术这一“最熟悉的陌生人”开始接近我们的生活.走入学校的课堂。
本文试图从青州市杨集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古村落等为主体的景观来阐述如何利用乡土艺术来进行农村美术教育。
新课标提出:“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 关键词:乡土风光;乡土人情;美术教学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稳步深人人心,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正逐步被重视起来。
其中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探索美术课程(活动)实践逐渐成为潮流。
本文把乡土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加工转化‘为美术文化教育课程,让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
在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领域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农作物作为创作的素材,结合农村学生特点,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续和补充。
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广裹的齐鲁大地上, 有一座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的名城重镇, 这就是素有海岱明珠之称的“ 东方古州” 一青州。
青州是一个风光无限、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那儿,有个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区,那就是杨集。
一、对杨集乡土美术文化的探寻1.1.以山水为主的自然景观杨集有众多自然资源,人文景观。
以唐赛儿山寨为中心,延绵80平方公里的杨集山区,处处风光迷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镇境内还有闻名全国的“牛角岭”盘山公路,巧夺天工百米跨度无支架的张庄桥渡槽、铁佛寺、文殊寺等名胜古迹30多处。
杨集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兼具,内中泉、溪、瀑、林、峰、雾、桥、洞、谷等相映成趣,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称。
唐赛儿、黄巢、撵军等起义大军的遗迹尚存,古村落古栈道古树木保存完好,同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庙子人民英勇奋战,形成了像长秋等数个战斗堡垒村,是红色旅游的圣地。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乡土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农村乡土景观的艺术特色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创作视角。
农村乡土物质文化的审美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具体应用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将农村乡土资源融入作品中。
通过展示农村乡土主题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并培养对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农村乡土资源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更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农村乡土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对美术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乡土资源,美术教学,农村乡土文化,农村乡土景观,审美价值,具体应用,主题作品,创作与展示,重要性,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保护与传承,意义。
1. 引言1.1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乡土文化、景观、物质文化等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的发展。
农村乡土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通过对农村乡土资源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加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提高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农村乡土资源的挖掘和传承也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传统,推动美术教育在认同、创新和传承中持续发展。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农村乡土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农村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性与独特性。
农村乡土文化是经历了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在农村生活中,人们遵循着传统的习俗和风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如农事节庆、乡村祭祀、民间艺术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于农村的生产生活之中,体现着农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论乡土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论乡土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摘要】乡土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创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展乡土资源的调研与收集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探讨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与学生一起体验乡土资源带来的美学感受,可以增强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总结乡土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展望未来美术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发展前景,强调乡土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将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美术课堂、应用、文化元素、创作、艺术实践活动、调研、收集、教学方法、美学感受、应用价值、发展前景、综合素质培养。
1. 引言1.1 探讨乡土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在高中美术课堂中,乡土资源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探讨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民俗、手工艺品、建筑风格等,这些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探讨和表现,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乡土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启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创新和表现。
通过深入挖掘乡土资源中的文化元素,学生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乡土资源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探讨乡土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美术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乡土资源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创作空间。
1.2 介绍乡土资源的概念乡土资源是指生长在本地土壤中的各种自然植物、矿产和动植物等资源。
乡土资源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各个地区,每一片土地上都孕育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乡土美术资源对农村美术教学的拓展

乡土美术资源对农村美术教学的拓展【摘要】本文探讨了乡土美术资源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乡土美术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农村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深入了解。
通过挖掘乡土美术资源,可以丰富农村美术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乡土美术资源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乡土美术资源对农村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验证,未来农村美术教学应进一步挖掘乡土美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土美术资源, 农村美术教学, 应用, 深入了解, 丰富内容, 提升质量, 学生影响, 验证, 挖掘1. 引言1.1 乡土美术资源对农村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乡土美术资源对农村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乡土美术资源是农村特有的文化和历史积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题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乡土美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人文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乡土美术资源的应用也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农村美术教学注入更加丰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内涵。
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对于农村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农村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乡土美术资源在农村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可以使农村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土美术资源对农村美术教学的丰富化和多样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农村美术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和简单的绘画技巧,而乡土美术资源则可以为教学内容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素材和主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
乡土美术资源对提升农村美术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价值。
利用优化乡土资源--提升幼儿美术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利用优化乡土资源提升幼儿美术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论文1G613.61A 12095-308908-0194-01美术教育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现代教育所公认。
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学活动, 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警告说:“2岁-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 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所以我园在“优化乡土资源提升幼儿美术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
以下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挖掘乡土资源, 活化美术活动内容《指南》指出“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 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 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 进行艺术表现。
”它启发我们在选择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时, 要考虑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而乡土资源对于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与形式具有很大的优势, 是挖掘具有园本特色美术活动的基础。
(一)利用传统节日资源陶冶个性在我们生活的晋江地区, 有着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例如, “元宵节”的提灯笼、逛灯市、吃元宵;“清明节”的扫墓、祭拜祖先、踏青等;“端午节”特色的划龙舟、包粽子、煎堆;“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等。
每个节日都是一场历史的再现,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动下, 一起利用竹子、线筒等制作花灯;用制衣厂的布料辅料制作小吃店的各种玩具“润饼”、“肉粽”、“元宵丸”。
除了手工制作外, 还通过观看视频, 了解春节民俗, 绘画“火鼎公火鼎婆”、“跳火群”、“家乡高甲戏”等, 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本土文化的艺术情感, 是幼儿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为美术活动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海文化资源为素材我们幼儿园地处晋江著名区侨乡金井镇, 西面环绕着美丽的海岸线, 有着丰富的海产品海边景色, 是天然的海滨小镇。
由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收集大量的贝壳、海漂浮木、渔网、打渔工具等, 来进行手工制作、绘画、大型创意活动。
乡土文化助力艺术作文800字

乡土文化助力艺术作文800字乡土文化蕴藏着一个地方最纯粹的文化基因,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滋养源泉。
将乡土文化与艺术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赋予艺术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还能让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
艺术往往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而乡土文化正是艺术生生不息的沃土。
不同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信仰习惯等,都凝结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例如陶瓷艺术,就与一方水土分不开关系。
不同地域的陶土质地、制陶工艺形成了不同的陶瓷风格。
景德镇的精雕细琢、柔和含蓄;德化的彩绘鲜艳夺目,无不体现了当地乡土文化的特色。
乡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审美观念,也是艺术不可或缺的养分。
中国传统建筑就深受乡土文化的熏陶。
徽派建筑以白墙黑砖为主,体现了徽商崇尚质朴的生活理念;北方合院四合院的设计,凝聚了北方人宁折不弯、团结一致的气节。
这些建于乡土文化之上的艺术,自然更富有民族特色。
借鉴和解读乡土文化,有利于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
陕北民歌《骆驼祥子》以民间说书的形式,将陕北老乡对骆驼的"亲骨肉"情谊娓娓道来,极富艺术感染力。
当代时装也开始向乡土文化"取经",将苗族蓝印花纹、侗族绣花等民族元素融入设计。
乡土文化赋予艺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名家之作,无不扎根于家乡文化这片沃土。
徐悲鸿一生笔耕不辍,笔下屡屡呈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壮阔气象。
许鄂在西安出生长大,他的绘画作品常常映射出古都的雄浑气魄和厚重人文。
这些藉乡土文化"补"资的艺术瑰宝,直击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乡村的面目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些乡土文化的生存环境正受到挑战和冲击。
我们更应重视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光大。
一方面,要注重留存乡土文化形态的原真性,防止被怀旧情怀过度商业化。
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潮流,让乡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会贯通。
让乡土文化有出口、有传承,在不断变化中持续生生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文化资源成就美术特色教育
摘要:农村美术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利用乡土文化素材和一支钢笔、一张纸为农村儿童开启美术创作的大门。
如何让简简单单的线条既可表形,又能传情是线描画的内涵。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线描画教学,以挖掘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民居等内容为题材,形成美术教学特色。
关键词:乡土文化;美术教育特色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对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十分重要作用。
多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复兴中心校对美术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改革,通过以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为主线,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儿童线描画特色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学校由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逐渐成为当地、乃至重庆有一定影响的美术特色小学。
一、乡土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曙光
复兴中心校是重庆市北碚区内规模不大的一所乡镇小学,座落于巍巍华莹山脚下,黑水滩河旁,地处北碚区和渝北区之交界。
学校现有12个班,600余学生、40余名教职工的办学规模,与区内外的一些名校、示范校相比没有可供回顾的学校文化底蕴,也没有令人炫目的名人校友;与一些新建的学校相比,没有完善优越的教学设施,也没有引领潮流的办学形式。
但我们发现具有100多年历史渊源的复兴农村线描颇具特色,其简便实用的创作媒材和表现方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表现内容,在民间盛传。
我们将其渗入学校
的美术教学,占有一定的优势:近20年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线描作品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几百人次,数十次参加全国性特色展示活动。
线描画成为学校的亮点和特色,引起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2006年,由北碚区教委、文广新局联合授予“北碚区农村儿童线描画复兴创作基地”;201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复兴农村线描画公布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鉴于此,学校确立了以培养“全面+特色”的高素质人才为学校办学目标,把农村儿童线描画作为特色教育突破口。
二、新课标诠释下的乡土文化教育
传统的美术教材把学习领域分成绘画、工艺和欣赏三部分内容。
现行《美术课标》指导下的试用教材虽较传统教材有很大进步,但从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仍然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表现为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内外部环境、教学设施、学生构成等方面因素各不相同,造成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而传统的乡土文化——农村儿童线描画是在立足于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教育主体作用,反映农村孩子密切相关的生活与时代特色,我们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对农村孩子们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
1.审美性农村儿童线描画属于地方传统乡土文化,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创造性地渗入学校,可培养和提高农村学校孩子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端正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净化情感,使农村孩子们更加热爱美,增强对地方传统
文化的传承责任感,从而更加地热爱生活,长大后才会创造更美的生活。
2.创造性农村学校在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等方面和城市学校相比较,显得薄弱,农村孩子的创新性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更何况广大农村更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审美教育在此作用巨大。
农村儿童线描画为农村孩子们开启艺术创作的大门,利用一支签字笔和一张打印纸等简便的创作媒材进行艺术创造,其动手,动脑能力得以提升,创造力得以提高,使农村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艺术教育。
3.多元性我们挖掘地方传统乡土文化,编写校本课程,以农村儿童的认识发展和年龄特征为基础,设计符合农村儿童身心发展的目标、方案,尊重农村儿童的个性发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模式,让每个儿童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农村儿童的自信心。
让农村儿童主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和创造生活。
三、乡土文化美育策略
整合农村的山山水水、平淡朴素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节日文化等有利教育资源,把简单实用的线描画作为农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路径,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年段、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活动。
1.线描画渗入美术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
美术活动中选择使用材料简单、易于操作的线描来表现,达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受到美术教育,将线描渗入课堂,弥补课堂美术活动的不足。
适时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采风,去
亲近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以家乡的山、水、房屋、梯田、大树等为线描的表现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
2.打破常规的线描农村学校美术课不能因为没有颜色、现笔和手工材料而导致学生不能上美术课,选择简便实惠的线描画来表现学习内容,以此鼓舞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的挑战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传统的中国白描讲究用笔、用线,儿童画线描可打破传统线描的规定,用线不求固定法则,靠线条的组织与排列来表现明暗、虚实变化,易于学生接受。
3.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出不同层次的目标:低年级线描不需刻画太仔细、比例可不准确,只要能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即可;而中、高年级则要深入精细描绘,使作品有鲜名的主题,技巧上有明暗、虚实、空间的变化。
总之,农村儿童线描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入到美术教育中是一项双赢的决策,既传承了地方传统文化,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传统文化的加入增加新的活力,只有让乡土美术与美术课本有机的结合,才能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实效性,形成美术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