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

合集下载

外语学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总结与技巧分享

外语学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总结与技巧分享

外语学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总结与技巧分享口译是外语学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的沟通方式。

在进行口译实践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准备工作1. 文化准备在进行口译实践前,了解被翻译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电影或与来自该国家的人交流等方式来增加对该国文化的理解。

2. 专业术语准备不同领域有各自的专业术语,熟悉和掌握这些术语对于进行专业口译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制作专业词汇表、查阅相关资料或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来不断积累和学习。

3. 实践演练口译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演练,这有助于提高口译的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参加模拟口译考试、录制自己的口译练习并进行评估,或者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口译专家进行指导等方式来进行实践演练。

二、技巧分享1. 忠实于原意口译的目标是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因此应该尽量保持忠实于原意。

在口译过程中,要注意捕捉并理解原文中的细微差别和语气,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表达方式。

2. 进行实时概括在实时口译中,时间非常紧迫。

因此,学会进行实时概括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可以通过提取主要内容、去除冗余信息,并将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出来,以确保口译的准确与高效。

3. 注意语速和语调口译需要与演讲者保持一致的语速和语调。

过快或过慢的语速以及不准确的语调都可能导致信息传达不清或误导听众。

因此,要学会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调。

4. 善用记笔记和符号在口译过程中,善用记笔记和符号可以帮助记忆和组织信息。

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词类、语气或者句式结构等,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追随原文并尽快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5. 不断学习和改进口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要保持对各种领域的知识更新和学习,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等方式,学习新的技能和术语,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英语口译教程》口译技能总结.doc

《英语口译教程》口译技能总结.doc

口译技能一、即席演讲(Impromptu Speech)口译是口头地将信息从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交际活动。

译员服务的对象是发言人和听众,自己既是听众又是讲话者,所以从发声、英汉语言篇章、灵活应变的角度熟悉并应用公共演讲的技能应该在口译培训的初始阶段就得以强化。

首先让学生观摩典型的汉、英语演讲,了解口译工作的现场,然后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颜色”和“我省/市的自然资源”为题分别做英、汉语即席讲话,让其他同学练习接续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练习时应注意:1、发言时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悦耳,音量适中,可参照腹部呼吸法发声训练。

2、无需慷慨陈词,但是听起来一定要态度亲切、自然真诚,保持与听众的目光交流。

3、口译时一般用第一人称,但是在同时兼任会谈双方的译员时需每次指明发言者身份。

4、确保听众能听懂自己的讲话,速度在每分钟90~160词之间,听众鼓掌或哄笑时适当停顿,说到专有名词和头衔时应稍稍放慢速度,力求准确;察言观色,根据听众反应判断译语是否准确。

5、作口译时少用或不用手势,即兴发言时难免有口误甚至被人纠正错误,这时应表现出良好素养,不做鬼脸,不皱眉头,虚心接受批评,立即改正。

二、传递意义(Interpreting the Meaning of the Utterance)口译与笔译除了形式上的差别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口译的即时性(real-time),发言人话音一落,译员就必须把刚听到的长达3~5分钟的讲话(100~120个词/分钟)完整地在相应时间内(通常为3/4时间)转述出来。

很多人能完整地复述一、两个小时的电影内容,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300~600个词。

口译不是逐字口头翻译,而是把“意义”(sense)从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

这时应鼓励学生主要用大脑记忆意义而不是用笔来记忆,否则就会陷入只注意记字眼而不是意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影响后面记笔记的学习和训练。

外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翻译技巧心得体会

外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翻译技巧心得体会

外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翻译技巧心得体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专业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作为外语专业学生中的一员,我认识到口译实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我不断总结和提高口译的技巧,现在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外语专业学生而言,熟练掌握目标语和源语是至关重要的。

在口译实践中,我们通常要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

因此,我们必须熟悉并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为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技能,积极阅读和广泛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语速和语调的掌握也是口译的关键。

当我们进行交传或同声传译时,我们需要进行实时翻译。

因此,快速反应和准确的语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语调的把握对于传达语言的意思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注意说话者的语调和语气,以充分理解他们的意图,并用准确的语调传达给听众。

另外,上下文的理解与把握对于准确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词或短语的意思往往依赖于它在特定上下文中的使用。

因此,除了理解单词本身的含义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整个句子和段落的背景,以准确地翻译出发言者的意图。

此外,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成功的口译者必备的技巧。

在进行口译之前,我们可以预先了解一下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包括专业术语、行业动态等。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另外,在口译实践中,注意力和专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当进行同声传译时,我们要同时倾听原文,并进行实时翻译。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

可以通过一些专注力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专注水平。

最后,反思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每次口译实践后,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可以回顾自己的笔记或录音,寻找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提高。

此外,与其他口译者交流经验和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总结起来,外语专业学生在口译实践中的翻译技巧需要掌握语言本身、语速与语调、上下文理解、准备工作、注意力和专注力等方面。

口译技巧总结

口译技巧总结

口译技巧总结口译技巧总结口译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掌握一定的口译技巧对于从事口译工作的人来说非常必要。

下面分步骤阐述一些口译技巧,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随时准备在进行口译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做好随时准备的工作。

这包括预先了解所要翻译的话题、阅读有关的材料、收集相关的词汇、短语和慣用語等。

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第二步做好笔记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笔记。

可以在纸上、电子设备上进行记录。

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的主要内容、发言人的姓名、表达方式、语速、情感等等。

同时,在对话进行中,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做好笔记,可以更好地记住重要信息,并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

第三步注重细节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

因为细节往往关乎整个会议的效果和影响。

要关注发言人的语气、节奏、强调的问题或主题等等。

同样的,也要关注听众的反应,比如他们的表情、动作等。

这有助于自己更准确的理解并且传递信息。

第四步要灵活应变在进行口译工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应变。

因为会议的场合不会像课堂上那样十分规矩,而且发言人不一定像老师那样认真地讲述每个知识点。

有些语言问题或文化隐喻需要特别注意,这需要口译员灵活的应对这些问题,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之,掌握好口译技巧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

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口译员,需要多加练习,并不断积攒经验。

同时,了解所涉及的行业和学科知识,可以更加自如地遵循上述的口译技巧,更好的完成口译任务。

翻译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笔译与口译技巧

翻译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笔译与口译技巧

翻译实训课程学习总结笔译与口译技巧在翻译实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有关笔译与口译的宝贵经验和技巧。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认为在笔译和口译方面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将针对笔译和口译两方面技巧进行总结与分享。

笔译技巧一、全面理解原文在翻译过程中,全面理解原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仔细研读原文,理解其主题、结构和语言风格。

其次,要注意抓住原文的隐含意思,尤其是涉及文化背景的部分,例如习惯用语、比喻等。

最后,要留意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避免歧义和理解错误。

二、有效运用工具在笔译过程中,合理利用翻译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翻译准确性。

例如,使用在线词典、术语库和语料库等工具来解决词汇和表达上的困惑。

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来保持一致性和提高翻译速度。

三、准确传达意思在翻译时,要力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包括从语言层面到文化层面的传达。

在语言层面上,要注意词义和句法结构的准确翻译,避免歧义和误解。

在文化层面上,要注意翻译文化特定的内容,尤其是对于习惯用语、谚语等。

此外,还要注意到翻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对于适当的地方进行调整。

口译技巧一、聆听与记忆力作为一名口译员,聆听和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要注意全神贯注地聆听原文,尤其是掌握对话过程中的交际意图和信息重点。

同时,要运用有效的记忆技巧,例如采用关键词和笔记等方式,帮助记忆和准确转述原文。

二、口译的流畅性口译的流畅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要尽量保持语速、语调和语气的一致性,并注意清晰而自然地表达。

此外,还要注意掌握适当的停顿和连贯词,以使口译更具流畅感。

三、应变能力在实际的口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和挑战。

因此,灵活的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能够随时调整翻译策略和技巧,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如意外的发言、技术故障等,以确保口译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总结通过学习翻译实训课程,我逐渐领悟到在笔译和口译方面的技巧和要求。

专业学习总结口译与翻译技巧与实践

专业学习总结口译与翻译技巧与实践

专业学习总结口译与翻译技巧与实践在专业学习中,我通过学习口译与翻译技巧与实践,对口译和翻译这两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下面是我对口译与翻译技巧与实践的总结。

一、口译技巧与实践1. 语言功底的培养口译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包括词汇量的积累、语法的熟练掌握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口译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2. 大量的听力训练口译过程中,准确的听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可以提高对各种语音和口音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转述能力。

3. 注重背景知识的积累口译人员在进行口译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内容,因此需要注重对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

只有了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口译。

4. 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口译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可以提高口译的效率和质量。

二、翻译技巧与实践1.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翻译的核心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熟练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方式,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 不拘泥于词语的翻译翻译不是简单地将词语逐个替换,而是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翻译时,需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准确的表达,避免产生歧义。

3. 精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

只有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工作。

因此,需要注重对原文的仔细分析和理解。

4. 涉猎广泛的知识面翻译人员需要对各个领域的内容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通过广泛的知识学习,可以提高对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的掌握。

总结:通过口译与翻译技巧与实践的学习,我了解到口译和翻译是一项需要不断精进的专业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口译和翻译的工作。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为口译和翻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口译技巧知识点总结

口译技巧知识点总结

口译技巧知识点总结一、语言能力1. 语言能力是进行口译的基础,口译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纠错能力。

2. 口译员需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务必达到一定的语言水平,同时需要对所要翻译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并传达所翻译的内容。

3. 口译员需要丰富的词汇量,以应对各种专业领域的口译需求,同时还需要注重对词语的精准使用,避免翻译中出现偏差。

4. 在进行口译时要保持层次清晰,语速适中,尽可能使翻译听起来自然流畅。

二、文化背景1. 口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礼仪习惯,以便在口译过程中更准确地传达意思。

2. 口译员要对所要翻译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3. 在进行口译时,要尽量避免使用不当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以免引起对方的误解或不适。

4. 在进行跨文化口译时,要有意识地对文化背景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传达意思。

三、专业知识1. 口译员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并翻译所需内容。

2. 口译员需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尤其是在特定领域的口译需求,比如医学、法律、商业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口译。

3. 在口译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避免因专业术语的错误而导致对方的误解。

4. 口译员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沟通技巧1. 口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双方的信息。

2. 在进行口译时,要注重适当的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对方的态度、语气等细微表达的观察与解读,以便更好地传达对方的意思。

3. 在进行口译时,要注重文字与语音的配合,注重口型和声音的配合,以便更好地传达意思。

4. 口译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转换,即根据对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相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转换,以便更好地与对方相互沟通。

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技巧的总结与反思

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技巧的总结与反思

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技巧的总结与反思口译作为外语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承载着沟通交流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实际学习口译技巧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对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技巧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译人员,首先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了解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是进行准确口译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日常语言的积累,多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献和新闻报道,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与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高听力技能在口译工作中,准确听懂源语言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高度的听力敏感性和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可以通过多听各类口语对话、进行听力训练以及参加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此外,积极参与语言交流,培养对各种口语变体、语速和语调的适应能力也是必要的。

三、注重记忆力和反应能力的培养口译过程中,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是关键的技能要求。

在面对长句和复杂语法结构时,需要我们具备快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听力训练及时提高这些方面的技能。

四、熟悉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口译的对象常常是与各行各业相关的会议和活动。

因此,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杂志,了解行业的当前热点和专业术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五、注重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口译工作中,面对不同的场合和语境,我们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灵活度。

不仅需要准确表达信息,还应具备恰当运用口语表达和措辞的能力。

可以通过模拟口译环境,和同学或老师进行对话练习,熟悉不同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六、加强实践锻炼和反思总结将所学的口译技巧应用于实践中至关重要。

可以积极参与口译比赛、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口译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七、积极利用相关资源和工具现代科技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们来提高口译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MAX口译技巧经验总结(一)口译中的逻辑分析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即找出逻辑的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

逻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彻地理解原语讲话的内容,对信息的点(具体的信息内容)、线(各点之间的联系)和面(即整体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记忆和表达。

信息经过分析加工,便能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逻辑分析练习可分为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练习。

纵向分析的训练方法和概述练习有些类似,但侧重点不一样。

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讲话的中心内容,这是逻辑的最上层;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讲话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二层关系;而每个方面又具体谈了些什么,这是逻辑的下一个层次。

将信息一层一层地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原语讲话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拘泥于原语的顺序和结构。

横向分析的练习则要求我们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的信息结构都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式,如:概括(generaliz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因果(cause-effect)、对比对照(compare & contrast)、按照时间、空间、步骤、重要性的顺序排列(sequencing)、列举(simple listing)、提出问题-解决问题(problem-solution)等。

找逻辑关系可以根据线索词汇,如英文里表示概括关系的线索词汇有:to sum up,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 in brief, in short, on the whole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有:first, second, furthermore, before, preceding, during, when, finally, meanwhile等;表示对比的词汇有:likewise, as well as, in common with, both, similarly,compared to等;表示对照的有: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 instead, still, yet, whereas, differently等;表示因果的则有:so, since, becaus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lead to等等。

逻辑分析要求在听取信息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收听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口译情境和讲话人背景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讲话人的思路,缓解“听”的压力,使口译理解更轻松更准确。

口译的三项基本功—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乍一看这个标题,可能有的同学感到好笑,这是什么意思啊?口译的基本功不是听、想、说吗?怎么会叫“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呢”?呵呵,其实同学们说的没错,口译的基本功确实是听、想和说这三项。

而我这里要说的基本功主要是从口译的职业从业角度来说的,这也是我本人从事二十几年的口译和同声传译所得出来的一个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就分别解释一下这三项基本功是什么意思。

首先是“铁嘴”。

这个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是什么意思。

口译中听力是基础,在听懂说话者所说的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想”是关键,那么在听懂了、想明白了之后,把说话人的意思清楚的转换成目标语言,也就是“译”,这是口译的最后的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既然听懂了,也记住了,想明白了,说出来是很简单的,没什么难的。

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的,我们做口译的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听懂了,记得了,但就是说不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不是译员本身的水平的问题,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

比如说英译中,有时候我们明明能听懂外国人说话的意思,可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明明每一个英文单词都是最常见的,没有不认识的,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表达。

比如说:The world fears time and time fears pyramid. 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时间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不了金字塔。

(唯金字塔是永恒的),这句话我在课上问同学们,几乎都不知道。

第二,说话者出现口误。

只要是说话就难免会出现口误,口误也有两种,一种是很明显的,比如把说把某个领导的职务说错了,“某市长”说成“某省长”,比如说把中国的首都说成是“上海”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遇到这些口误,我们一般都能够马上意识到是口误,进而在翻译的时候会改过来,避免出现笑话。

但是还有一种口误就属于隐藏很深的了,比如:把“It's a great pleasure to have met you”说成“It's a great pressure to have met you”,虽一字之差,但要表达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翻译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够谨慎的话,照字翻译,那就要出大问题的。

第三,疲劳过度。

做过口译的人都知道,其实口译是很辛苦的,注意力长时间的高度集中,不断的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不停的说话。

尤其是同声传译的时候,连续做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已经讲不出来了,即使当时头脑很清醒,也听懂说话人说的话,但是嘴就是张不开,达到人体的极限了。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原因,我就不一一说了。

总之,练就一张铁嘴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的。

下面说说这个“橡皮肚子”。

我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讲到宴会的时候,同学们都笑问我说:“陶老师,你参加过那么多次的政府接待的宴会,一定品尝过不少美味佳肴吧?”同学们有这个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做过宴会口译的同仁一定会跟我有同感:哪里有时间吃啊?!这边菜一上来,服务员解说这个菜的名称,怎么做的,口味特点等,这个时候,领导们在陪外宾一起品尝这道菜,但外宾听不懂啊,我们做口译的就要翻译啊,翻译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吃菜的。

好不容易等到领导和外宾品尝完这道菜,我们翻译刚要吃,那边领导就讲话了:“这次来北京对北京有什么印象啊?今天爬长城有什么感受啊?住的还习惯吧?”(吃饭的场合一般不是很正式,气氛也比较轻松,所以话题也比较多),领导讲话外宾又听不懂,你翻译总不能说:“等一会,我先吃一口”吧,这时就要立刻放下筷子开始翻译。

然后是外宾说话,又要翻译。

几句话聊完了,下一道菜就上来了,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翻译。

基本上一顿饭下来,吃不到几口。

我跟学生讲:“人民大会堂的国宴我现场看过很多回,但就是没有机会吃,不是不想吃,确实没有时间吃。

”学生就问:“那怎么办啊?不吃饭不饿啊?”我就回答说:“饿啊,没办法啊,就只能忍着,等宴会散了回到宾馆吃泡面,我们早就练成了一副橡皮肚子了,哈哈。

”话虽是这么说,但长期下来也是吃不消,所以我们做口译的得胃病比较多。

最后一项是叫“飞毛腿”。

这个一般是做陪同翻译的译员要具备的素质。

我们做翻译的最怕的就是陪领导出国访问,很多同学都说出国多好啊,多好玩啊。

领导出国是好玩啊,我们翻译就遭罪了啊。

一下了飞机,领导就问:“小陶,我的行李在哪里啊?”“请领导放心,我保证10分钟后行李出现在领导的面前。

”说完就撒开腿去取领导的行李(领导出国的行李都很多的。

)如果要是转机的话,就更麻烦了,那些行李简直要人命。

前面我说到了我们做翻译的一个职业病就是胃病,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这都是提行李提出来的。

到了国外,领导又不懂外语,做什么都需要翻译,甚至连买牙膏都要翻译去买,如果要是没有一双“飞毛腿”的话,还真不一定能胜任这个工作。

口译中的临场应变技巧在口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心理准备和相关主题知识的准备。

可是无论准备多么充分,在口译现场都难免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

一般说来,口译现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 没听清、听漏了或者没听懂由于口译现场环境、讲话人语速、语音等因素,或者由于译者译前准备有疏漏、在现场一时疲惫分神等原因,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要分清这部分内容是否重要、是否影响对其他部分的理解,如果是次要内容,并不影响大局,可以省略不译或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

如果是关乎全文的关键性内容,就必须认真对待。

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方便得体,最好立刻询问讲话人,或者请教现场的相关专家,不能硬着头皮往下译,造成误解,影响会谈和交流;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或者大会发言,只能先用比较中性或模糊的话过渡,然后集中注意力,恃机调整补救。

2. 错译最优秀的译员在现场口译中也难免出错。

认识到自己译错了以后,不要惊慌,也不要说“对不起,我译错了”或者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 这样不仅会让听众产生理解混乱,还会损害译员和译文的可信度。

这时可以重译,并且对正确的译文采取重音重复的办法,就象平时说话要强调某事一样。

或者以解释的语气和方式,用I mean, …或“就是说”、“确切地说”引出正确的译文。

3. 不会译不会译是由于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没听懂,此时可以按本文的第一种情况处理;二是听懂了,却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此时可先直译,再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虽然译文难免生涩,原文韵味丧失殆尽,但不会造成误解,也不会影响交流的进程。

口译中遇到习语、典故、诗词、幽默或专有名词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或事前不了解讲话内容,一时就很难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表达。

此时要力争译出原文的大意,传达出讲话人的主旨,并且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下去,哪怕译文欠妥也无伤大雅。

译专有名词时,如果拿不准,还可以在译文后重复原文,听众中的专业人士很可能立刻就清楚了。

4. 讲话人说错口译中也可能遇到讲话人说错的情况,如果有违事实、史实或常识的错误,或者是讲话人口误,译员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且能改正,应该在译文中予以纠正。

如果译员怀疑讲话人说错,却又不能肯定,在方便的情况下,应向讲话人确认;在大型会议场合中,应按原文翻译。

5. 讲话人逻辑混乱口译常常译的是即席讲话或发言,而人们在即席口头表达中,由于思维和语言水平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拖沓、语言模糊,或者断句、层次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等现象,这给译员造成了很大困难。

译员要善于对原文进行梳理,分清逻辑层次,迅速抓住主次,对于罗嗦重复的部分,应删繁就简、同义合并;对于逻辑不清的部分,要尽量理出层次和头绪,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对于断句或语意不完整的部分,应首先进行句法转换,并加以补充,力求完整,另外,如果下文接着说或继续相关内容,则应该在下文的翻译中,做到与此句相呼应,体现上下文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