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口译基础知识与技巧6

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此处的“合”指关系。一句话当中可能有若干小句,小句之间的关系可隐可显,如果关系是隐性的,称之为“意合”;如果关系是显性的,称之为“形合”。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方梦之2004)。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合和意合的区别,译员需注意句子内部的连接,这种连接多半是语法或句法的要求。既然英语以显性连接为主,汉语以隐性连接为主,那么汉译英时多使用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并列连接词、从属连接词等实现句内连接。

(1)我深信,香港市民一定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抓住机遇,善用机遇,实

现自己的抱负,建设香港的未来,共同追求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

译文:I am confident that Hong Kong people will take up the role of master and capitalize on every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ir visions, to work for a better Hong Kong and to pursue the glorious goal of national revival.

(2)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剧了自然资源长期再生和

生态系统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

译文: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intensifie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long-term regene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limited 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

分析:句(1)中有多个并列成份,但并未使用并列连词,而译文中需要使用并列连词and起到连接作用。句(2)的译文使用关系代词which连接句内的两个小句。这些连接基本都是英语语法或句法的要求。

我们作为听众有时发现口译译员的译文不好理解,上下句似乎句意不相关,可能与议员的语篇翻译能力有关。词汇和句法层面的技巧固然重要,还要注意语篇技巧,主要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口译不同与笔译,听者与读者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同,听者理解信息的时间短且没有机会重复处理信息。因此,口头表达特别要求译员的译文思路清晰流畅,便于听者接收。为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译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译员要敢于不拘泥于原文语篇组织结构,而在忠实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再创造出便于听者理解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语篇。其次,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员都要实现语篇的显性连接,明示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再次,译员要善于利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衔接与连贯手段。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衔接与连贯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重复、连接成分等。照应、替代、省略这些手段是语言使用中经济原则的结果,而在口译活动中为了照顾听众,而要多采用重复、连接成分等手段。

重复某一个语言单位既可实现句内衔接,又可实现跨句衔接。以上我们将主要举例说明后者在口译中的衔接作用。

(3)The standards and reputation of this university are known around the world.

And I know what an achievement it is to be here.

译文:这所大学的水准和声誉是世人皆知的。我知道,要就读这所大学需要考出很高的成绩。

分析:原文使用指示性副词here与this university形成指示照应,而译文中采取重复“这所大学”的手段来实现衔接。

(4)中美之间发展富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译文(1):China and USA are developing a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on, which is not only i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people in both countries but also conductive to the world’s peac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译文(2):China and USA are developing a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on. This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i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people in both countries but also conductive to the world’s peac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分析:译文(1)使用关系代词which实现句内连接,但由于从句过长,可能会给听众造成理解负担,而且需要译员反应迅速。译文(2)重复关键词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on实现跨句衔接,这种重复为译员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处理后续信息。

连接成分(conjunction)是口译中语篇衔接最常用的手段。译员要保留原文中的连接成分,还要基于句间关系添加连接成分,使得逻辑关系更加清晰。Halliday 以逻辑语义关系为切入点将连接成分分为三大类:详述(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和增强(enhancement)(朱永生2001:77-91)。以下简要举例说明这三大类连接成分。

详述类连接成分

换言连接关系:in other words / 换句话说

举例连接关系:for example / 例如

总结连接关系:in short / 总之

确认连接关系:as a matter of fact / 事实上

矫正连接关系:be more precise / 严格地讲

延伸类连接成分

增补的肯定连接关系:in addition / 况且

增补的否定连接关系:neither … nor / 既不……也不

转折连接关系:however / 然而

对立连接关系:on the contrary / 恰恰相反

除外连接关系:apart from that / 除此之外

增强类连接成分

时空连接关系:at the same time / 与此同时;next / 接下来;in the end / 最后因果连接关系:consequently / 因此;for that reason / 正因为如此

条件连接关系:in that case / 在那种情况下;despite this / 尽管如此

话题连接关系:in other respects / 在其他方面

(5)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

越令人瞩目,②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译文: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China is now increasingly remarkabl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Meanwhile / Consequently, the outside world is increasingly desiring to learn about china.

分析:原文句①和②之间并未使用连接成分,译员可判断句②为句①补充必要的信息,两句之间的关系既可为因果关系和时空关系中的同时发生关系。因此,添加meanwhile,consequently来连接这两句。

(6)①深圳先后被评为“国家花园城市”和“环境保护的典范城市”。②2001

年11月,深圳在美国华盛顿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

译文:Shenzhen has been elected as “Garden City of State” and “Model Cit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ddition, in Nov. 2001, it was elected as “International Garden City” in Washington DC, USA.

分析:原文句①和②之间并未使用连接成分,口译时找出两句之间的关系为句②从正面增补句①所表达的信息。因此,添加in addition来连接这两句。

(7)①我对全国广大教师提点希望。②希望我们的老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

③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④希望我们的老师严谨笃学、与时

俱进。

译文:I would like to express the following hopes to our teachers. Firstly, we hope to see a large contingent of high-minded, patriotic and devoted teachers.

Secondly, we hope that our teachers can impart knowledge, guide people and act as paragons of virtue and learning. Thirdly, we hope that our teachers can remain scrupulous and diligent in their scholarly pursuit and keep progressing with the times.

分析:原文中句①为概括句,与随后三句为总分关系,且句②、③、④为并列关系。为了表达的清晰,尽管原文并未使用连接成分,可添加the following来指示总分关系,添加firstly,secondly,thirdly来表明并列顺序关系。

(8)①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with gestures and body language. ②Giving the

thumbs up in Saudi Arabia is very much offensive. ③Pointing used to be thought of as rude in Britain, especially with the index finger.

译文:手势和身体语言也各不相同。例如,大拇指朝上在沙特阿拉伯非常惹人讨厌。再如,在英国用手指人,尤其是用食指指别人是很不礼貌的。

分析:原文中句①与句②、③为总分关系,且句②、③用于举例说明句①中的观点。口译时可添加举例连接关系成分“例如”、“再如”。

(9)①Bellona has been a vocal critic of Norwegian energy policy, ②both for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without dealing with the resulting rise in emissions of the greenhouse gas carbon dioxide, ③and for doing little to encourage reductions in domestic energy demand.

译文:贝鲁那一直强烈地批评挪威的能源政策。一方面批评挪威政府增加石油生产却不对付随之而来的增加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批评挪威政府没有做很多事情来鼓励减少国内能源需求。

分析:原文虽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但实际表达的信息量大,口译时要采取根据原文的顺序拆句的方法,两个for短语和with短语都宜译成相应的小句。句内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总分关系(①与②、③)与肯定延伸关系(②与③)。此句有明显的连接成分both … and …,但在口译时不宜译为“既…又…”,为了表达习惯译为“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还重复增补一些关键词“批评挪威政府”来实现连贯。

浅谈口译学习

很早就想写关于翻译的一点东西,就象自己喜欢的某种东西偶尔会忍不住想发个它的PP.可很早之后总是罢笔, 因为不敢拿自己的一点见识出来晾晒,见过一些一线的人类, 他们的风度,从容,流畅和应变,在我眼里象小女孩观看童话里的王子公主,仰之弥高,也恐自己驾御不住这个美丽的水晶球了. 直到今天,在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的询问下,想在这里一次分享一点自己的东西.可能有点新意,可能是个小卒的老套或是絮叨,若能有点点启发,当欣然而笑了,同道中人,有译共享吧. 先说词汇吧,昨天有朋友问我,词汇要什么样的,六级的? GRE的? 对于词汇方面,口译涉及到的大多数是常用词汇,在特殊的场合是专业术语.后者是要临时用功"DO HOMEWORK"的.而对于前者,我觉得英语专业八级的词汇量就可以应付了,而且大家如果熟悉人事部二级口译实务的那本教材,会发现上面的演讲的词汇都比较简单,主要难的是所用的特别的句式和短语搭配,比如说,一个词组或句子里每个词都认识,却当场译不出来或是错译(口译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恶于漏译)或是译不好(我们很多人都感觉自己会遇到的情况),这也属于词汇量的问题,解决和提升方式就是通过平时有心的积累.想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今天看到的一个用法,明天口译练习或是工作中就遇到了,刚好派上用场,心里偷偷乐了。 所以对于词汇,这个必须要保证的DD,是个积累,巩固和常用常新的任务.我以前考试记过专四词汇,后来做笔译往脑子里输过红宝书,估计一万左右的词汇是做口译要基本保证的,红宝记下来的话估计二万左右,不过用的比忘的快,剩下残存的还是平时用的上的. 关于词汇的记忆,我比较喜欢分解记忆,看词根,别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做法就不登大雅之堂了. 再说听力, 我觉得上海高口和人事部二口(综合92,实务70)能一次顺利通过,听力占了很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听力是英语学习者的瓶颈, 而对做口译的人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在某个阶段会感觉英译汉比汉译英难搞定的原因. 而解决方式就是多听.而且要用心听,据个人经验,耳机里面放英语做背景声音,然后一边干别的事情好象是灭什么提高听力的效果的(MS只能隔个音什么的).对于这两个考试的准备,高口(三天),二口(四个星期), 我就象个配给不足的小兵,把主要火力全放在了听力上.材料是梅德明的<高级听力教程>,<汉英口译实践>和<英汉口译实践>, 第一本是两遍吧记不清了,后两本不下三遍. 听不懂就再放一遍(不过一般不超过3遍,一是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要听3遍以上都译不出来的缎子我还是做阅读好了.). 后两本书的MP3有个好处就是,在放完一个英文段子后紧接着就是它的汉语翻译,所以可以在中间按个暂停自己先翻一遍,然后对照看遗漏了那些重要信息点.建议抓大放小,因为小鱼开始游泳的时候,象那些"MOSTLY","TO A LARGE EXTENT"..这样的词挺容易就被忽略了呵呵. 记得以前某个高翻译员说,要想提高听力,用一年的时间,把十盘磁带听坏, 每天三个小时. 这个听起来有点象是某些世外高人和有鸿图之志者所为,我怕要是那样对健康会不会有点损伤? 不过也明确了提高听力

口译记录材料速记符号归总及其记录材料技巧窍门

主要内容 1 Note-taking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2缩略词 3字母、图像 4箭头 5数学符号 6标点 技巧 一. Note-taking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for your reference: Abbreviations in Note taking Use only the abbreviations that fit your needs and that you will remember easily. A good idea is to introduce only a few abbreviations into your note taking at a time. Symbols helpful in math ——these are commonly used in texts and references. S = sum f = frequency Leave out periods in standard abbreviations. cf = compare e.g. = example dept = department

Use only the first syllable of a word. pol = politics dem = democracy lib = liberal cap = capitalism Use entire first syllable and only 1st letter of 2nd syllable. pres = presentation subj = subject ind = individual cons = conservative Eliminate final letters. Use just enough of the word to form a recognizable abbreviation. assoc = associate biol = biology info = information ach = achievement chem = chemistry max = maximum intro = introduction conc = concentration min = minimum rep = repetition

TRANSMAX口译技巧讲义1

TRANSMAX口译技巧讲义1 资料目录: ·口译中最常见的单词或词组的缩写 ·口译影子训练法 ·口译记忆训练技巧 口译中最常见的单词或词组的缩写 一、缩略词 英语当中缩略词使用的频率很高,如IMP: important,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很显然,如果能熟练掌握缩略词,会对考试大有裨益。 缩略词的写法一般为四种方式: 1. 拿掉所有元音 MKT: market MGR: manager MSG: message STD: standard RCV: receive 2. 保留前几个字母 INFO information INS insurance EXCH exchange IOU I owe you

I/O In stead of 3. 保留开头和结尾的发音字母 WK week RM room PL people 4. 根据发音 R are THO though THRU through 高级口译听力常用英语缩略词表 缩略词原词 APT Apartment ACC Accountant ACDG According ACPT Accept AD Advertisement ADS Address ADV Advice AMAP As much/many as possible

APV Approve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 BAL Balance BLDG Building CERT Certificate CFM Conform CNCL Cancel CNF Conference CMI Commission CMP Complete CMPE Compete/competitive CMU Communication CONC Concern/concerning/concerned COND Condition CO. Company DEPT Department DISC Discount DPT Departure EXCH Exchange EXPLN Explain EXT Extent

浅谈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_包欣欣

2013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35期) Total No .335 收稿日期:2013—06—12 作者简介:包欣欣(1972—),女,黑龙江肇源人,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美文学)。 浅谈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 包欣欣 (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由于中英文数字具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数字口译让翻译人员感觉到十分困难,也成了中英文口译活动中一个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字口译,这对口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就英语口语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为口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口译;数字口译;口译方法;口译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62—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使口译的需求增加,对于口译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商务谈判、各种陪同访谈以及研讨会上,数字经常出现,并不可避免的被运用,但由于中英双方数字计量方法不同, 给翻译人员造成了困难,且数字口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数字不容易记忆,要让翻译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翻译一些繁琐的数字,给他们带来了很大挑战。在经贸以及外事谈判的过程中,如果漏译或错译一些数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使谈判失败,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因此,对于英语数字口译,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避免数字口译的失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英语与汉语在数字表达上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由于计量方法的不同,在表达方式上也产生了诸多差别,要想掌握英语口译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了解英语和汉语在数字表达上的区别。 (一)数字位数表达不同 中文与英文对于数字的位数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 在中文中,每一位数字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法,这是我们都了解的。中文数字从小到大的排列次序依次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中国的计量单位简洁、易记。英语中的数字表达却与中国存在着很大差异, 英语中是以三位数作为一个计量单位,按照次序,其计量单位依次是百(hundred ),千(thousand ),百万(million ),十亿(billion ),对于其他一些数位,要按照这四个基本单位进行计数,例如,一万,中文有“万”这一计数单位, 但是英语中没有这一计数单位,就要根据基本的计数单位进行推算,“一万”用英语计数即ten thou-sands 。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数字表达,它们在表达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其重要的差异是在“十亿”这个数位上,下面通过例子说明。例如60亿,这一翻译,美式的英语翻译为six billion ,但是英式英语要翻译为six thousand million ;再比如800亿,美式英语可以翻译为eighty billions ,但是,英式英语要翻译为eighty thousand million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式英语中对于billion 的表达方式,要通过thousand million 来实现。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掌握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别,减少口译过程中的失误率。 (二)数字单位的不同 中国与国外的数字单位有很大不同,汉语表达中,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常见单位,比如亩、尺、斤,但是英语的表达中却没有这些单位,在英语数字单位的表达中,主要有gram ,kilometer ,inch ,mile 等。由于这些数字与中国的表达不同,给翻译人员带来了一定困难, 翻译人员不仅要掌握这些单位的表达,而2 6DOI:10.16083/https://www.360docs.net/doc/2b15976690.html,ki.jeijp.2013.11.013

会议口译解析 1

会议口译解析 1 会议口译解析 前言 (1) 1.介绍 (3) 什么是口译? (3) 什么是会议口译? (4) 会议口译的工作环境 (6) 本书中所用的定义并举例 (8) 2.交替传译的基本原则 (11) 理解 (11) 分析 (14) 分析发言的类型 (14) 识别主要观点 (21) 分析发言中的联系 (28) 记忆 (29) 重新表述 (33) 3.交替传译中的笔记 (39) 笔记中应用的符号 (40) 记什么 (41) 怎么记 (44) 缩写与符号 (49)

用什么语言记录 (60) 何时记 (61) 如何阅读后续的笔记 (64) 4.同声传译 (66) 同声传译的听觉困难 (67) 同声传译技能 (72) 何时开始说话? (72) 重新组织 (80) 萨拉米香肠技术 (91) 重新组织的效率 (95) 简化 (98) 概括 (101) (被迫的)遗漏和说话快的发言人 (102) 总结和概括 (104) 解释 (104) 预判 (105) 如果我犯了明显错误该怎么办? (107) 如果讲话者犯了错? (108) 避免由自己承担错误 (110) 隐喻和谚语 (112) 使用...固定词组? (114) 语调,强调和停顿...................................................... (115)

数字........................................................................ (117) ...重游? (120) 接替........................................................................ (122) 对同传技能的结论意见 (124) 5.做翻译的快乐 (128) 专业词汇编 (131) 扩展阅读 (134) 索引 (139) 前言 当我接到写这本书的约稿邀请时,我就在想这本书应当能填补现有文献在于口译方面的 空白,应当写成一本关于会议口译的基础技能的入门和实用的书。我作为一个口译的实践者, 一个对我在口译时所做的事感兴趣和已经从事口译训练十来年的人,接受这个约稿真是乐意 之极。同时,我写这本书时,仅作为一个译员,而非学者或理论家或是翻译研究领域的研究 者。 于是乎这本书的目的就在谦逊之中又有雄心。谦逊是因为这本是不论如何也不能与那些 口译的现代理论著作相提并论,那些引用如神经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记号语言学和语言哲 学等各种学科的书。再就是也不能把这本书完全当成教学指南来读,因为它并没有告诉读者

浅析口译特点及技巧(英语口译论文)

英语口译期末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口译特点及技巧 班级:1009班 姓名:叶鹏 2014年1月2日

论文摘要 本文从口译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口译特点, 包括即席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口译的基本技巧及训练内容。文章首先提出了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趋广泛,英汉口译变的越来越重要,对口译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接着,文章简单论述了口译的特点。最后分别论述了汉英口译的标准和口译技巧。 关键词:口译特点口译标准口译技巧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国际交流中来,亲身感受到掌握一门外语的必要。英语之所以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外语,是因为目前全世界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以英语为母语(Native Language)或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还有更多的国家是把英语作为外语(Foreign Language)来使用的。就翻译而言,虽然口、笔译有所不同,笔译训练有助于口译。因此我们要求口译者具有一定的笔译基础,并能够用英语口头表达一般思想。除了语言因素外,直接影响到口译质量和效果的还有其他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比如生理、心理的状况等等。 一、口译的特点 1、即席性 即席性即在场性, “是各种口译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 它是由口语的即席性特点决定的。”口译和口语是密切相关的,口语是口译的基础, 口语的即席性决定了口译的即席性。在此过程中边听边分析整理、边组织、边表达。口译的即席性要求翻译员在此过程中精力集中, 思维敏捷, 仔细观察。 2、准确性 准确性是口译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对数字, 人名, 地名等的翻译尤其需要准确性, 一个小小的失误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口译的准确性还体现为译员的口头表达必须准确、清晰、流畅。译员的工作工具是口语, 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谈话的顺利进行, 即使全面复述双方所要传达的意思, 用词不准确,显然非常不好。 3、复杂性 一个优秀的译员不仅要熟悉业务,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包括知识水平, 心

英语口译技巧

尽管每个人的对记录符号的使用可能是多样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符号,同一符号在不同的人意识中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但是通行的原则还是存在的,活用这些原则,那会让你在口译的过程中如虎添翼…… 在听力活动中,笔记是一个辅助我们记忆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对于专业的口译译员来说,口译笔记的作用是帮助他们还原刚刚听到的内容。而对于同学们来说其最大的作用则是在我们做题的时候帮助我们记录并最终理清语言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细节。 在听力练习当中,题目经常是在一大段语言材料播放完毕之后才出现,由于人记忆能力的局限这个时候很多本来已经听懂的内容已经无法被我们回忆起来,造成了信息模糊、信息丢失,以至于无法完成题目。而笔记可以有效地弥补人短时记忆的缺陷,掌握一点英语口译者们常用的笔记法,你会发现这些“专业人士”所谓的“高端技能”,对于普通的学习者来说同样有很大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一般的听力考试中游刃有余。 英语笔记法的适用前提——听力过关(五大支柱),听懂是做笔记的前提条件,如果听都没有听懂,又怎么可能去记?再好地记录能力都不可能创造信息本身。 下面举例说明听力笔记的一些技巧: 1、不要大量记录文字(汉字、单词) ——而要使用符号来表示意思(缩写、图形) Eg:“powerful country”记作“强口”, “我同意”记作“I√ ”; “观点,看法一致”记作“⊙ same”, “economic development”记作“经↑” ↑表示“上升、快速上升、快速发展、快速上涨等” ↓表示“下降、减少、急剧下降、急速下跌等”; ↗表示“缓慢上升,缓慢发展、缓慢上涨等”; ←表示“返回,倒退等”; →表示“达到,至,导致,前进等”; +表示“加,增加,此外,另外,又加之”; —表示“减少,减”; >表示“多于,大于,强于”; <表示“少于,小于,不如”; ∵表示“因为,由于”; ∴表示“所以,因此”; =表示“等于,相同,与……相同”。 t表示thousand; m表示million; b表示 billion; 1st表示first。 2、不要横着写:

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口译基础知识与技巧6 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此处的“合”指关系。一句话当中可能有若干小句,小句之间的关系可隐可显,如果关系是隐性的,称之为“意合”;如果关系是显性的,称之为“形合”。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方梦之2004)。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合和意合的区别,译员需注意句子内部的连接,这种连接多半是语法或句法的要求。既然英语以显性连接为主,汉语以隐性连接为主,那么汉译英时多使用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并列连接词、从属连接词等实现句内连接。 (1)我深信,香港市民一定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抓住机遇,善用机遇,实 现自己的抱负,建设香港的未来,共同追求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 译文:I am confident that Hong Kong people will take up the role of master and capitalize on every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ir visions, to work for a better Hong Kong and to pursue the glorious goal of national revival. (2)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剧了自然资源长期再生和 生态系统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 译文: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intensifie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long-term regene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limited 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 分析:句(1)中有多个并列成份,但并未使用并列连词,而译文中需要使用并列连词and起到连接作用。句(2)的译文使用关系代词which连接句内的两个小句。这些连接基本都是英语语法或句法的要求。

口译案例分析

Interculture Aware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Interculture awareness, a basic talent of an interpreter, is very important. I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translation’s quality and it can be a measure of a wonderful interpreter. An interpreter with a sensitive interculture awareness can interpret more correctly and be understood more easily.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held on the March 14, 2010, the Prime Minister Wen quoted the classic Chinese poetries which are in short form but in deep meaning more than ten times in answer to foreign journalists’questions. It was rather hard to interpret those poetries, but Wen’s interpreter, Zhang Lu, translated them into English calmly, quickly and fluently, which reflected her wonderful interculture awareness. Zhang’s translation will be discussed as follows: Case: the Premier Wen said in a opening remark: “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And then he expressed that he wanted to do his best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with words quoted from《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Translation by Zhang: The road ahead is not a smooth one, it maybe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But 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is important thing: that is 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the one hundred miles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this means we must not slacken our efforts in the slightest, and we must not waive r in our resolve … For the ideal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woul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With this strong commitment, I will continue to devote my-self to my work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quoted by the Premier from 《离骚》, is familiar to most Chinese. The “九死”was translated into “a thousand times to die”is very idiomatic because Chinese always use the “三”or “九”to express “a lot of times”and Zhang translated it into a form that is familiar to foreigners. The translation of “行百里者半九十”, by contrast, is not so exact. The phrase quoted from 《战国策·秦策五》means that if one has finished 90 km in 100km-road, it is considered as that one has finished half of the road because the last 10 km is more harder than the former 90km, that is to say, one should work harder or one will fail. That phrase is often used to urge people to start well and end well. The Chinese interpreter can not translate the Chinese poetry into English very exactly in a hurry but if the interculture awareness is made most of in the translation, the interpreter will perform better. For example, the phrase can be translated into “Ninety miles is only half of a hundred miles journey”. In conclusion, interculture aware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It can help the translator to understand the speaker better and interpret more exactly. Therefore, the interpreters should cultivate sensitive intervculture awareness to improve translation quality.

浅谈口译教材

浅谈口译教材 口译的飞速发展客观上对从事口译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这一喜人现象的背后有诸多的条件支撑,比如国家方针政策支持、先进口译配套硬件设施的配备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但又攸关全局的因素还得继续加以重视,比如探讨激烈的口译教材问题,现今市场上纷繁的口译教程、资格证考试教辅让学习者在购买时莫衷一是,也让口译教学人员在选择时有些许顾虑。笔者在此想就市面上已有的教材,对比浅谈其优缺点以及对其的粗浅建议。 标签:口译;教材;发展 一、引言 最近,在各大高校设置翻译专业、笔译口译考试就是目前第四次“翻译高潮”的最好例证。近年来,由于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加强和发展,对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希望从事这一职业。因此,对译员培训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2000年,国家教委将口译定为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选用不同的口译教材,影响到口译学习者的收获还关系到口译教学的未来发展,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口译教材现状 目前国内的应口译和口译研究教材很多, 这是一喜人的现象。口译研究不断深入,让具有我国特色的口译理论不断完善。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辑出版了“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50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进版原著“国外翻译研究丛书”29种,湖北教育出版社先后推出了“中华翻译研究丛书”13种,另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机构近些年也分别编辑出版了若干部有关理论和教学研究的专注、论文集或教材。(刘和平,2005)据不完全统计,杨自俭教授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出版的翻译教材和翻译论著已经达到268种(鲍刚,2005)在我校图书馆搜索,9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应用型口译教材就有: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考试《口译教程》(梅德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1996 年第1 版、2000年第2版) ;《商务英语口译教程》(夏天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实用英汉口译技巧》(朱佩芬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实用英语高级口译教程》(邬姝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等。近年来针对翻译资格证考试的教材和辅导练习更是很多,如由江晓梅、杨元刚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翻译教材系列,《英汉(汉英)交替传译教程》;由卢敏主编,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辅导丛书《英语三级(二级)口译考试真题精选》;仲伟合、刘绍龙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导教程《英语口译实务》《英语口译综合能力》(二级、三级)等。这些口译教材既是口译研究的成果,又对培养和训练口译人员起

口译笔记技巧

笔记技巧 人脑的记忆由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组成。顾名思义,短时记忆是一种操作性的暂时记忆,长时记忆属于一种储存性的永久记忆。影响一个人短时记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记忆内容的意义性。即便是当感知的信息有意义时,人的短时记忆只可容纳由二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或者一组十位数的数字。 口译的过程中,译者会遭遇许多讯息负荷上的困难,例如:讯息过多、讯息密集(好几项并列的讯息)、讯息杂乱、或是讯息陌生(如数字或专有名词)。既使能够完全理解讯息的內容,也有可能无法完整地将讯息传达出来。因此,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完全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是危险的,记笔记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的协助,这就是口译笔记。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前对感知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能力。记录分为“脑记”和“笔记”两种。 口译笔记的功能是:第一、具有辅助短时记忆的作用,避免遗忘漏失。第二、透过图像、版面与符号的交错运用,笔记具有语段逻辑分析与保存的功能,能将语篇的段落整理清楚并保存一段时间。 笔记是口译讯息整理与保存的工具,运用这项工具时必须先了解到底笔记的內容是什么。建立新架构的必要讯息是5W1H「六何」(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物、如何)。再加上,数字与专有名词就是了。 在讯息內容之外,还要进一步掌握的就是讯息內容之间的关系,例如: A. 笔记的的结构(指将讯息置于笔记纸上的组织方法) 1. 纵向分页—要将版面分割以充分利用纸面,可以纵向画一条中线区隔。 2. 橫向分段--在每一语意完整的段落之后画一稍长之横线,每一口译段落之后则画 一条贯穿版面之横线。 3. 阶梯式排列—适用于表示讯息的先后顺序。 4. 条列式记法—适用于表达并列的的讯息或是联手、对立等语意內涵。 B. 笔记的语言(运用图像、符号、简称、字母、文字或加以組合,以表达口语讯息的内容与结构。) “怎样记”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理论上以目标语加符号为宜,如“powerful country”记作“强□”,“我同意”记作“I√”,“观点,看法一致”记作“⊙same”,“economic development”记作“经↑”等等。用目标语记录能够帮助译者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使笔记成为表达的雏形,为表达提供便利。不过理论归理论,遇到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处理,译者完全可以采用自己认为最迅速,最简短的方法记录。比如汉译英时,汉语是母语,用汉语记,自然反应更快,记得更准,所以何乐而不为。相反,只要英文记录相对容易,就不必拘泥于上述的理论,锁住自己的手脚。还有英汉双语混用,也都是口译笔记个性化的体现。值得注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即找出逻辑的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逻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彻地理解原语讲话的内容,对信息的点(具体的信息内容)、线(各点之间的联系)和面(即整体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记忆和表达。信息经过分析加工,便能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逻辑分析练习可分为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练习。纵向分析的训练方法和概述练习有些类似,但侧重点不一样。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讲话的中心内容,这是逻辑的最上层;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讲话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二层关系;而每个方面又具体谈了些什么,这是逻辑的下一个层次。将信息一层一层地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原语讲话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拘泥于原语的顺序和结构。 横向分析的练习则要求我们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的信息结构都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式,如:概括(generaliz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因果(cause-effect)、对比对照(compare & contrast)、按照时间、空间、步骤、重要性的顺序排列(sequencing)、列举(simple listing)、提出问题-解决问题(problem-solution)等。找逻辑关系可以根据线索词汇,如英文里表示概括关系的线索词汇有:to sum up,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 in brief, in short, on the whole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有:first, second, furthermore, before, preceding, during, when, finally, meanwhile 等;表示对比的词汇有:likewise, as well as, in common with, both, similarly,compared to等;表示对照的有: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 instead, still, yet, whereas, differently等;表示因果的则有:so, since, becaus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lead to等等。 逻辑分析要求在听取信息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收听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口译情境和讲话人背景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讲话人的思路,缓解“听”的压力,使口译理解更轻松更准确。

口译论文:浅析口译的特点与技巧

口译论文:浅析口译的特点与技巧 摘要:本文浅析口译的基本特点,介绍提高口译的技巧,希望对口译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口译;基本特点;技巧 一、口译的基本特点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它是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同时,它又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活动。译员除了应具备过硬的双语能力和"杂学"知识之外,还应具备短时间内处理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速记或强记能力。当然,掌握一定口译技法也至关重要。 口译主要涉及两个步骤--理解和表达。然而,与笔译不同的是口译涉及的是两种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单项技能一听 和说。口译过程中,"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才能谈得上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口译有其自身的技巧和方法,涉及到如何记忆、记笔记、数字转换、成语翻译、释义、概括、猜测、信息分流、延时、思考,等等。 二、口译常用技巧 1.词类转换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多呈静态(stative),介词

相当活跃;而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多呈动态(dynamic)。因此,在英汉口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动词去译英文句中的名词、介词或形容词,并不一定要照搬原文的句式;而在汉英口译中,也应尽量采用名词、介词或其他非谓语形式去译汉语句中的连动式。例如: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china's economy,overproduction,the migration of surplus rural labor to the c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ing use of new technologies,all this may be thecauses of growing unemployment and lay-offs. 重新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生产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村迁移,建立非农企业,以及不断使用新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失业或下岗。 2.断句与分句 所谓"断句"主要指的是口译中将英语句子,按适当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汉语。口译时,尤其同声传译时,信息源源不断涌来,译员一般只能顺句驱动,把听到的信息及时处理完,才能处理接踵而至的新信息。这样译员可以减轻记忆负担,适当断句可以大大提高口译的质量和速度。例如: (1)i came to china/at an important time.

口译应对策略

第八单元 Unit Eight 口译应对策略 Coping Tactics in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应对策略 ?Coping Tactic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是要求很高的脑力活动,译员在发言人讲话不停的情况一边听一边“同步”地把讲话口译为另一种语言。即使译员的双语功底很扎实、口译技巧很熟练,在同传现场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 同传现场困境的处理 ?(1)遇到听不懂的词的处理 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办法是译员应培养自己的猜测和预测能力,另外还要了解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知识,这样就能心中有数,知道讲话人要谈到什么方面的内容。译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翻译,即使遇到个别不会的词,根据上下文以及对整个讲话精神的体会,也可将全句同容猜测出来。同传过程的原则是,不能被一个词卡住而不能将口译任务继续下去。 ?(2)长句的处理 在遇到长句时,有意识地对长句进行切分(segmentation),注意运用“顺句驱动”原则。只有把听到的信息及时译出来减轻记忆的压力,才能有效地处理接下来的新信息。对源语中的长句按照一定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分,就可以达到目的。 ?从同传服务的对象来说,也要求译员对长句进行必要的切

分。在任何一个会议中,听众更倾向于接受语句较短的语篇,这样更容易理解。如果译语表达不简洁,听众就不容易听明白,同传就不易成功。 ?在处理长句时,可以使用“Salami Technique”. Salami是一种意大利香肠,其成品既长又大,外表丑陋无比,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咱种难以下咽的食物,但是在切成薄薄的一片片放在装饰美丽的盘子里后,其形状与色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吊起人们的食欲。“Salami Technique”经常被用来比喻在复杂事物后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同传中的Salami Technique主要指一化繁为简,切分句子的技巧。 ?如: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 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 ?译:人们发现南大西洋的鲸鱼行为怪异。这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行为。但该理论在阿根廷却引起了争议。 ?处理长句还要会使用“ 润滑剂”。在同传中,为了赶时间,往往尽可能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即“顺句驱动”,避免做大的改动。当把长句切为短句时,会造成一种断断续续互不关联的感觉。因此,在短句之间,要灵活地添加一些连接词,使译出的句子听起来不艰涩、生硬。 ?如: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E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 indu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forward looking and ca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 ?在同传中,在不打乱其完整结构情况下,首先将其切割为短句,在必要的地方,重复使用一些字词,同时在断句之间,添加一些虚词,使句与句之间有机联结起来。此句可译为: 欧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欧洲的电影、电视工业有所贡献,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它有能力发挥欧洲文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欧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会议口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迎来了融入全球化的新时代,各行各业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广泛。优秀的会议口译员在其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前,许多大专院校都已为外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口译课。口译培训也在外语培训市场上办得如火如荼。许多接受过口译培训的人员,虽然具备良好的双语语言能力,却没有机会从事会议口译工作,只能纸上谈兵。部分译员从事过一些会议口译工作,但由于这样的机会也不多,刚开始做时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会议口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值得探讨。 一、会议口译的种类 口译方式主要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大类。这两大类都惯用于各种会议中。 交替传译又称接续口译或即席口译(consecutivein- terpretation),简称交传,指的是译员等讲话人用原语 (sourcelanguage)讲完一部分或全部讲完以后,再用译语把讲话人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口头的形式,重新表述给听众的一种翻译实践。这种会议口译形式多用于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外事会见、商务谈判及培训研讨会等,如一年一度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国家领导接见外宾的会议使用的都是交替传译。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简称同传,指的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翻译实践。同声传译一般用于国际会议,译员通常坐在同传箱(booth)内,通过耳机,听到说话人的发言 (sourcelanguage)后马上口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通过话筒,把目标语(targetlanguage)传送出去,听众使用耳机接收译员的译语。 此外,还有两种不太常见的同传形式,即耳语传译和视译。 耳语传译(whisperinginterpretation),指当绝大部分听众和发言人使用的都是同样的语言,只有少数听众使用另外一种语言时,口译员只需在这些听众身边轻声把会议内容同步传译给他们听就可以了。笔者曾参加过一次研讨会,在100名与会代表中,除了4名外方专家外,其余全是中方代表,在场项目翻译人员共计15名。因此,会议在外方专家做大会发言时采用了交替传译。中方人员发言时,在场翻译们为外方专家进行耳语传译。 视译(sightinterpretation),指译员在事先得到讲稿的情况下,对照着书面讲稿,边看边同步翻译。发言人实际上很少完全照稿宣读,译员通常仍以听为主,边听边参照讲稿,随时按听到的内容调整翻译。 二、会议口译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名会议口译员,只有过硬的双语语言能力和口译技能还远远不够。从事会议口译工作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怎样才能做好会议口译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聆听和观察其他译员从事会议口译以及自己在一些会议中做交传和耳语传译的经历,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做好会议口译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口译是一种在两种语言间进行的意义转述活动,具 收稿日期:2006-03-05作者简介:柳 莉(1978—),女,助教,重庆工学院国际处,研究方向:国际合作与交流、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文 波(1975—), 女,在读硕士,重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状况;黄旭(1980—),男,在读硕士 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法。 会议口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柳莉,文波,黄旭 (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因此,更需要优秀的会议口译员。本文介绍了会议口译 的几种主要形式并通过作者的实践和观察,从口译准备、译员素质、口译笔记、译员礼仪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会议口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会议口译;种类;体会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67(2006)03-0110-03 第15卷第3期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5月Vol.15No.3JournalofChongqingVocational&TechnicalInstitute May.2006 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