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口译解析 1

合集下载

会议口译中技巧的应用1.doc

会议口译中技巧的应用1.doc

会议口译中技巧的应用1会议口译中技巧的应用摘要:针对翻译工作者和口译人员来说,会议中所涉及的翻译工作具有较强的挑战性。

会议口译中口译人员该具备何种能力,已不停留于中英语知识或者口译技能上。

会议中,由于不少内容均为现场发挥,为达到理想的气氛,口译工作者往往还需掌握非语言知识、应变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等。

换而言之,口译人员在会议中应学会巧妙使用翻译技巧,不断融入会议氛围,从而保证整个会议、翻译的优质完成。

关键词:会议口译;技巧;应用会议口译,属于跨语言、涉及多种文化的交流职业,位于口译领域的高端。

通常,会议口译表现为交替、同声传译两种基本模式。

口译听解过程中,译员有必要集中注意力去听取,用自己的思维对源语予以加工,强调意义并抓住信息的着手点,从而有序完成记忆、表达等各项任务。

倾听时,还应积极调用个人的百科、情景以及专业等“非语言知识”。

对非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口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一名合格的口译员需要具有优秀的语言能力和相当的专业知识背景。

一、顺句驱动和同声传译相比,会议交替传译的要求相对较低。

尽管译者无需立即翻译出源语言,但时间上也相对较为紧迫。

区别于笔译工作者,会议交替传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分析原材料,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予以翻译。

基于此,会议交替传译并不需要译者对原文进行100%的翻译,而是涉及大概内容、传达出正确的信息便可。

也正因为这样,口译工作中往往使用顺句驱动法,这也是口译人员有必要掌握的一项技巧。

很显然,顺句驱动也就是根据源语言中不同语句所出现的顺序,对原文依次进行翻译。

中英文在语言上存在不少差异,口译人员通过该种翻译法很难对原文进行全面把握。

不过,鉴于口译工作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该方法能为译员节省更多的时间,减轻工作强度,改善翻译效率。

以赖斯演讲为例,我们这里对顺句驱动做初步分析。

例句:Different nations will find ways to express democratic values that reflect their own cultures and their own ways of life.通过上面提及的顺句驱动法,我们可做出如下翻译:“在不同的国家,人们的民主意识、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均会存在差异。

会议口译技巧分析

会议口译技巧分析

会议口译技巧分析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际会议越来越多,会议口译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会议口译质量对口译人员而言极为重要。

中外学者已经对会议口译进行了不少的研究。

本文作者将在爱丁堡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合作项目会议口译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对会议口译技巧进行探讨。

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次口译任务,包括其背景、特点和要求。

第二章分别以译前准备,紧急情况处理以及质量控制为重点,介绍了本次口译任务的实施过程。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运用案例研究法重点研究和总结了作者在爱丁堡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合作项目两次会议中所运用的四种英中会议口译技巧。

通过具体的实例,作者详细说明了如何运用该四种口译技巧。

在第四章中,作者反思了本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归纳了对今后学习工作的启发及展望。

作者希望本文可为会议口译译员提供一些实际的指导并对会议口译技巧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会议口译表达用语(1)

会议口译表达用语(1)

开幕词、欢迎词及祝贺词01尊称来宾Excellencies, Ladies and Gentlemen,Mr. President/Chairman, ladies and gentlemen,Your Excellency, honorable guests, delegates and attendees to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02宣布开幕I now declare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 open.I hereby declare open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It is a pleasure/privilege (for me) to open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I have the pleasure and privilege of declaring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open.03开场白的寒暄It is a real pleasure and privilege for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 As Mayor of Guangzhou, I am proud to be here on this important occasion.I consider it an honor and a privilege to extend the greetings of the citizens ofGuangzhou to this distinguished audience of the 3rd World Congress.It is truly a pleasure and privilege to be afforded the opportunity to give the opening address at this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 held here in the charming Mexico City.04主办单位向参加者表示欢迎On behalf of Mexico City, I am delighted to welcome all of you to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I am honore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welcome you all to Mexico City and joinin this opening ceremony.It is my pleasant duty to extend to you a cordial/hearty/warm welcome on behalf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Mexico.On behalf of Mexico City and in my own name, I bid a warm welcome to all gathered here to participate in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05主办单位向参加者表示感谢和关怀We deeply appreciate your coming here to share with us your unique experience.My special thanks go to those who have travelled a great distance to be here.Our gratitude to each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attendees, many of whom have come a long way to contribute to this Congress.We are fortunate to have with us today so many mayors and local government lead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We wish you a pleasant stay in Mexico City and a safe return to your countries.I wish all participants of the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 a pleasant stay in ourcountry and an enriching experience, both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06对会议表示期待May this 3rd World Congress of UCLG become a milestone toward the great goal 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among cities world over.It is my wish that this Congress will strengthen the bond of friendship between all of us, and that we will all leave this Congress much informed.May your discussions be fruitful and be productive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among cities.07对观众提出注意事项For those of you standing in the rear/back, there are some seats available here in front. Please come forward and be seated.The closing ceremony will be held here immediately. Will all participants please remain in their seats.All participants will take their seats, please. We’ll now proceed with Session No.2. Mr. A has the floor now.I have a house-keeping announcement to make.If you have a question, please get a microphone and make sure that is switched on. Before you raise your question, please identify yourself, your affiliation, and the speaker to whom you’d like to direct your question.We are running a bit behind the time, but I think we have time for just a few very brief questions.詹成整理2010年11月28日。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会议口译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会议口译

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会议口译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强与深化,信息时代决定了发展的主流,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扩大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中国也是如此。

在发展交流过程中,国际会议是十分重要的沟通方式,而口译员在国际会议中的角色也举足轻重,在会议上,口译员不仅要准确传达源语意思,还要充分体现说话者意图,因此对于会议口译的探究也就变得十分重要。

释意理论主要是在口译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从翻译过程考察翻译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通过语言符号和自己对源语的理解而重新对原文做出的解释. 在口译过程中的释意理论指的是要强调要脱离语言外壳重新包装,追求对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通过对前人所做研究进行分析与调查发现,在相应的翻译策略中,巴黎释意学派理论,尤其是该理论中的“源语理解”和“脱离源语外壳”在会议口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旨在于分析释意理论下的会议口译。

一、会议口译的定义与特点目前,会议口译是处于口译专业最前沿的一种专门职业,在国家间,企业间的沟通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议口译做到了不同国家之间语言以及文化的转换,是在外事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活动。

(一)会议口译的定义会议口译包含两种模式: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但不管是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会议口译的目的旨在于在准确表达思想的同时,也能够完美的展示出会议人的讲话风格及讲话意图,总体来说,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都是会议口译常用的两种表现形式,其实质上并没有高低难易的区别,两种表现形式目的统一,相辅相成。

(二)会议口译的特点现如今,随着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会议口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在国际会议上频繁可见,其他方面也广泛应用,比如外交外事活动,商务沟通活动及电视广播,新闻传媒等等。

会议口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 会议口译要求言辞官方正式,表达严谨流畅。

2. 会议口译涉及面广,口译人员要万事通,了解双语文化,对各领域,如金融,经济,制造,市政,环保等领域有所了解。

会议口译中技巧的应用

会议口译中技巧的应用

会议口译中技巧的应用会议口译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工作。

在会议口译中,口译员需要准确地传达发言人的意思,同时还需要处理好一系列涉及到语言、文化和沟通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会议口译中的技巧应用。

首先,口译员需要具备优秀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会议现场通常嘈杂且信息量大,所以口译员需要通过掌握快速听取信息的技巧,如能够识别关键词和短语,以便能够准确的理解发言人的意图。

其次,口译员需要具备出色的口译技巧。

口译员在将发言人的讲话内容译给听众时,需要保持语言流畅和准确。

为了做到这一点,口译员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如使用同义词、额外解释、概括等,以确保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准确无误,而且易于理解。

此外,口译员需要具备文化敏感度。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方式表达和理解事物。

口译员需要了解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口译过程中予以考虑。

例如,一些概念在中文中可能没有一个直接的翻译,口译员需要找到一个相似的,但能够准确传达其意思的词语或短语。

另外一个技巧是主动与发言人沟通。

口译员应该随时和发言人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其意图、补充他信息或询问一些疑问。

这样能够帮助口译员更好地理解发言人的意思,传达准确的信息。

在会议现场,时间非常关键,因此口译员需要善于处理压力,并能够快速思维和决策。

他们需要迅速地根据语境、发言人的语速和节奏等进行决策,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并确保及时传达信息。

此外,口译员还需要具备记忆和笔记记录的能力。

有时,发言人可能会提供一些数据、细节或概念等,这些信息需要口译员能够将其准确地记忆下来或者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的翻译过程中使用。

最后,口译员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新的词汇、概念和知识不断涌现,口译员需要保持对各种领域的更新和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

总之,会议口译是一项需要掌握多种技巧的工作。

通过善于倾听、运用口译技巧、具备文化敏感度、主动沟通、处理压力、记忆和记录以及不断学习等技巧的应用,口译员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会议口译解析

会议口译解析

《会议口译解析》读后感这是一本较为实用的专门针对会议口译的指南书。

作者写书的出发点是自己二十多年来在欧盟口译总司的经验,书中的就各个口译技巧所提供的例子使其更加形象化而简单易懂,因而读者读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听经验丰富的过来人传授自己的翻译技巧。

这本书的脉络的很清晰。

第一章介绍口译和会议口译的概念以及会议口译相关的工作状况。

第二、三章主要介绍接续传译,是我阅读本书的重点,第四章是同声传译。

这也许是大部分学英语的同学可望而不可及的层次。

目前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深奥,所以仅作大致的了解。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纠正我的两个大的误区。

第一,我过去认为口译很自由。

只要把大致的意思掌握,然后可以用目标语言任意的翻译出来。

但是其实会议口译虽然不是逐个逐个的单词翻译,但它也不仅仅是大意的转达。

1、译者还需要根据内容把握说话者的态度,是消极、积极还是讽刺等等。

2、有时,需翻译的讲话内容层次并不清晰,作为翻译人员,还应该理清内容的层次,甚至一一标上序号在进行翻译,以便听众的理解。

3、说话者可能会有口误,常识性错误或者其他明显的错误,翻译人员也是有义务对其进行更正的。

第二,我之前以为会议翻译的时候,在任何情况下,翻译人员因错过或不理解某些内容而向发言人提问都是不专业的表现。

但这本书告诉我,口译人员并不是神人,不能要求他什么内容都能了如指掌,完美地翻译,这种情况下不能隐瞒自己的无知,而应该向发言人确认自己的疑问。

但是译员一定要权衡轻重,是否这个问题值得提,并且应该简明扼要。

会议口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理解、分析、重述。

理解不是词的理解而是大意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难免会遇到生词。

如果是无关紧要的词,可以省略;如果是关键词,决定着整段话的意思,可以通过整个会议的内容来推断单词的意思;如果实在没办法推断,则可以像上文提到的那样,跟发言人确认。

分析,首先必须要搞清楚会议内容的类型,是描述性的还是叙述性的,逻辑性的等等,因为这会对译员听,译的方式,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

roderick jones会议口译解析

roderick jones会议口译解析

文章题目:解析Roderick Jones的会议口译理论与实践序一、引言1. Roderick Jones2. 会议口译的重要性与挑战二、会议口译的基本原则1. 直译与意译2. 信息完整性与精确性3. 语言表达与文化适应三、Roderick Jones的会议口译理论1. “顺其自然”的口译哲学2. 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合3. 会议口译的心态与态度四、Roderick Jones的会议口译实践1. 实时口译的挑战与突破2. 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3. 多元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五、总结与回顾1. 从Roderick Jones的理论到现实应用2. 口译的无止境探索与学习3. 个人对会议口译的理解与展望引言会议口译作为一项高度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在这个领域中,Roderick Jones作为一位知名的会议口译专家,其理论与实践经验备受学界和从业者的推崇。

本文将从Roderick Jones的会议口译理论与实践出发,深入探讨会议口译的基本原则、Roderick Jones的理论贡献以及其实践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并阐述个人对这一领域的观点和展望。

会议口译的基本原则在深入探讨Roderick Jones的会议口译理论之前,有必要了解会议口译的基本原则。

会议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口译形式,其核心原则包括直译与意译、信息完整性与精确性、以及语言表达与文化适应。

这些原则贯穿于会议口译的整个过程中,对口译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

只有在遵循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口译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标准。

这些基本原则也是Roderick Jones的会议口译理论的重要基础。

Roderick Jones的会议口译理论Roderick Jones在会议口译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他强调了“顺其自然”的口译哲学。

这一理论强调了口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过度的干预和修饰,而是要尽可能贴近源语言的表达方式,保持语言的自然流畅。

英语会议口译技巧

英语会议口译技巧

英语会议口‎译技巧-凯乐迪课程‎笔录1)动宾连接原‎则考生在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

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

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

比如在以下‎例子中―希望‖的选择面很‎大,既可以用h‎o pe连接‎句子,也可以用h‎o pe for,look forwa‎r d to等连接‎名词词组,那么考生就‎得考虑宾语‎更容易翻译‎成词组或句‎子。

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The Chine‎s e peopl‎e are alway‎s looki‎n g forwa‎r d to globa‎p eace‎and frien‎d ship‎among‎alnat‎i ons.The Chine‎s e peopl‎e are alway‎s hopin‎g that the world‎is at peace‎and peopl‎e of alnat‎i ons wilco‎e xist‎frien‎d lily‎.2)时态原则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翻译出了这‎句话的―精、气、神‖,最后一个例‎子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 ive的‎口吻,所以我们发‎现这句话十‎有八九是美‎国人自己写‎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 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 hing‎freed‎o m and peace‎.The Chine‎s e peopl‎e alway‎s cheri‎s h freed‎o m and peace‎.The Chine‎s 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 hing‎freed‎o m and peace‎.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China‎was and remai‎n s‎to‎be‎…‎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口译解析 1会议口译解析前言 (1)1.介绍 (3)什么是口译? (3)什么是会议口译? (4)会议口译的工作环境 (6)本书中所用的定义并举例 (8)2.交替传译的基本原则 (11)理解 (11)分析 (14)分析发言的类型 (14)识别主要观点 (21)分析发言中的联系 (28)记忆 (29)重新表述 (33)3.交替传译中的笔记 (39)笔记中应用的符号 (40)记什么 (41)怎么记 (44)缩写与符号 (49)用什么语言记录 (60)何时记 (61)如何阅读后续的笔记 (64)4.同声传译 (66)同声传译的听觉困难 (67)同声传译技能 (72)何时开始说话? (72)重新组织 (80)萨拉米香肠技术 (91)重新组织的效率 (95)简化 (98)概括 (101)(被迫的)遗漏和说话快的发言人 (102)总结和概括 (104)解释 (104)预判 (105)如果我犯了明显错误该怎么办? (107)如果讲话者犯了错? (108)避免由自己承担错误 (110)隐喻和谚语 (112)使用...固定词组? (114)语调,强调和停顿...................................................... (115)数字........................................................................ (117)...重游? (120)接替........................................................................ (122)对同传技能的结论意见 (124)5.做翻译的快乐 (128)专业词汇编 (131)扩展阅读 (134)索引 (139)前言当我接到写这本书的约稿邀请时,我就在想这本书应当能填补现有文献在于口译方面的空白,应当写成一本关于会议口译的基础技能的入门和实用的书。

我作为一个口译的实践者,一个对我在口译时所做的事感兴趣和已经从事口译训练十来年的人,接受这个约稿真是乐意之极。

同时,我写这本书时,仅作为一个译员,而非学者或理论家或是翻译研究领域的研究者。

于是乎这本书的目的就在谦逊之中又有雄心。

谦逊是因为这本是不论如何也不能与那些口译的现代理论著作相提并论,那些引用如神经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记号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等各种学科的书。

再就是也不能把这本书完全当成教学指南来读,因为它并没有告诉读者如何去获取这些会议口译的技能,它仅仅是对这些技能加以描述而已。

然而,这就正好可以被为有雄心的一面。

做口译时,实再有着太多的事,听、想、写、读-会议文件、析、讲同一时间内进行着。

而所有的这些没完没了的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至少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每件事都像一闪而过,很难退回去审视译员在翻译中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这本书是一个实践者对于会议口译过程解构的尝试,试图将其以一种整体的,摘要式的方式进行阐述。

我希望这本书会吸引以下四种人,一是学习口译的学生或是口译新手;二是教口译的教师,能在书中找到一些帮助学生习得的技巧的汇编;三是给像我一样问着自己同样问题的口译同行,即使我已在一定场合对这些问题做过明白的表述;最后给那些一直困惑于口译是如何进行的普通人。

近十九来我一直是欧盟组织的译员。

对于服务于国际组织的译员或是个人市场的自由译员,或是居住与工作不同地区的译员来说,口译的基本技巧是相同的。

所以我将这本书有意写成对于所有的会议口译都一般适用的书。

当然,书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而非欧盟组织、机构和部门。

在第二、三、四章末尾,读者可以找到一些翻译训练实践活动的建议,提出这些建议决非自夸。

大部分是非常简单的交传或同传口译练习。

这些练习是否实用、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的能力,选择正确的发言类型,在发言的难点和类型学中取得进展,发展目标技能,以及最重要的向学生提供有用的、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因此书中的建议算不上是一个完整的提供给培训者的指导。

口译训练中的关键时刻常是那些新阶段开展的时候,如开始交传、做笔记、同传。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选择在这些时刻给出我建议的原因,并称它们为“开始...”希望师生们能从中受益。

1.介绍什么是口译?想像有两个人坐在房间里,可能是政客、商人、工会成员或科学家。

他们想讨论工作,却使用不同的语言,并且都不能使用对方的语言进行有效的讨论。

于是他们找来一个这两种语言都能说的人,来解释双方相互的问答。

这个人就是译员。

相比给出一个现成的定义:如…即刻口头翻译?,这个场景更好的表达了口译究竟是什么.口译就是沟通。

前面举出的例子用了漫画手法,虽然简单却代表了口译工作的本质:人们想与别人交流,却因为存在障碍而做不到,不管他们是在一间房间里面对两个人两种语言,还是在一个大会议厅里面对几百个与会者和多种语言。

最主要的无疑是语言障碍,因此有了…即刻口头翻译?的定义。

之所以有口译就是因为语言障碍的存在。

很明显,如果译员想正确翻译,必须有足够的语言知识。

但其他的沟通障碍的存在,使得译员必须发挥更多的作用。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可能不止使用的语言不同,他们的知识体系、教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他们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事实上,这些差异必定要与独立的语言障碍一起处理,在一个假定的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英国人的谈话中,这样的事实显而易见。

如果英国人在他的解释中因为使用了板球做隐喻而使得美国人理解不了的话,那么美国人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用棒球和橄榄球的隐喻来回敬对方。

这样一来,交流困难就不只是单纯的翻译困难了。

上文提及的文化障碍既可以是显性的,又可也是隐性的。

显性是指,发言人可能会提及政治、经济、社会、学术机构和体系、思想概念或是电视广告词(等等),而这些词对听众来说并没有直接对等的词语或听众根本就不知道这词--因此对他们来说也就毫无意义。

译员所要做的就是将意思灌输于文字中,把发言人想要说的意思清晰准确的传达给目标听众,在必要时(如果可能的话)进行解释,甚至改变发言人的援引。

隐性的文化障碍,更不易察觉,对于一些特定问题的思维方式--及由此产生的发言人对其思想的表达方式--将取决于发言人的文化背景。

某些表达方式--或轻描淡写或夸张、反讽等等,在特定情况下,会很难或不能用别的语言重现而完全忠于原意。

例如,形容词…有趣的?,在谈判中用于一个代表团对于另一个代表团的提议时,一位外交官口中所说…有趣的?,出于其轻描淡写的习惯(以英国人为代表),意思是…终于,这是我们六个月来,所听到的最棒的意见?;和另一种情况下,从另一位外交官所说的…有趣的?,若是配上恰当的腔调,就蛮可以变成反讽-- …真荒唐,怎么会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译员必须选择正确的同义词,改变句子的措辞,或至少使用恰当的语调来使听众明白发言人真正的意思。

作为选择,用字面翻译的方式,有可能语义上保存原有的表达形式和原意,但结果听上去会很可笑,甚至粗鲁。

一方面,直白的表达方式和某些北欧成员代表的表达方式假定换成法语或意大利语会显得失礼;另一方面,造作华丽的,借用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会让一个瑞典译员的翻译听着滑稽。

在上述情况中,译员必须为那些在会议中被文化和观念差异阻碍沟通的人们,起到桥梁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开篇就特意强调,口译的作用就是解释与会人员想说的回应。

口译工作是一种不间断的解释和说明,因而译员应当有某种教学特质。

虽然不像老师那样表达自己的思想,但相似之处是,他们的使命是确保听众接收到忠实的信息。

什么是会议口译?上述评论对于口译的解释,并不是说译员可以将发言人的讲话进行随意的解释,用上所有译员认为合适的婉转说法和解释,想说多久就说多久。

会议口译必须有能力对原话进行准确和忠实的再现。

只要是能让听众更好的理解发言者的意图,即使用词偏差也是可以的。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为消除上述提及的那些文化差异,译员才提供额外信息;而决不能将译员自已的观点加入到发言者的观点中。

会议口译,某种程度上,就是代表本身。

当代表以第一人称发言时,译员也要用第一人称,而不能像台词似的翻译成…他说他认为这是是个有用的意见...?会议口译必须心领神会、换位思考、拥护其观点.男译员要能用非常自然和有说服力的口吻说…作为一个已怀过四次孕的女人,我要说...?译员必须能适应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工作模式,在交替传译时,译员听了发言人整体的评论,或者至少是重要的段落,用听发言时所作的记录对发言进行重组,由译员在发言人说完后开始讲,交替之名由此得来。

有些发言人喜欢说上几句之后再让译员来翻译,这时译员只有凭借自己的记忆而非笔记来重现整个发言。

不管怎样,会议口译应当培养包括记笔记在内的技能,使自己有能力应对任何长度的发言。

实践表明若一个译员能做5分钟的令人满意的发言,他们就应该能应付任何长度的发言。

时间对于会议组织方非常重要,所以交替传译工作必须是高效的。

无论面临何种情况,都不能比发言人的原话时间长,一般来说,应该控制在原话3/4的时间长度以内。

第二种工作模式是同声传译,译员听到发言者开始发言时就开始翻译,在发言同时进行从头到尾持续的翻译,并与原话几乎同步结束。

译员是与发言同步讲话,同声之名亦是由此而来。

(也有人认为这种翻译不是真正的同声,因为按照定义译员在整个过程中,总是稍许落后于发言,主张应将这种模式称为…准同声?然而这样的吹毛求疵并没什么意义,所以还是就用…同声?这个词好了)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用合适的设备进行同传,代表通过麦克风将讲话传给坐在隔音的同传间里的译员,译员通过耳机了解会议进程。

译员们轮流对着话筒进行翻译,这翻译将通过专用频道传输给那些戴着耳机想听翻译的听众。

但是,有时候没有这样的设备,同传就要低声(又称耳语翻译)在与会者说话同时译员同步最多二人提供耳语翻译。

同传无疑比交传节省时间,此外,同传还可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多语言翻译--联合国6种语言,联合国11语言。

因为有这样的优势和国际组织中成员的增长和扩张,同传被更多的采用。

但会议口译员应当能同时胜任这两种翻译模式,同传也会有需要做交传的时候。

从上面简介中可以明白,同传也好,交传也罢,译员首先要听发言人的讲话,在理解分析讲话内容的基础上,将其整合成有着恰当形式的另一种语言,(同传的不同之处在于,译员在能听到需要进行分析的整体的讲话之前,就开始整合发言了--我们还会再回到这问题上来)这种连续的分析与整合,通过不断的积极思考对于发言和其意义的理解,使得会议口译像在走钢索,在照字面直译的牵强附会和有悖原话意译的过分随意中,寻找平衡。

从上面简介中还可以明白,会议口译是…实时?工作的。

根据同传的定义,他们只能比原话慢几秒钟;即使是交传也应该在发言人讲完后迅速作出反应,进行快速、高效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