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高翻会议口译经验

合集下载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IPS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IPS

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TPS编辑点评:张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以高分考入上外高翻学员会议口译专业。

她同时报考了北外高翻和上外高翻——口译学习者心中的圣地啊!看完她的这篇经验总结+感想之后,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上外高翻VS 北外高翻首先,北外高翻除了英汉同声传译专业外还有复语同传专业,即三种语言的同传。

这些专业毕业后都是硕士研究生学位,因此入学考试就是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上外高翻除了有硕士学位的口译笔译专业外,最有特色的就是2003年设立的会议口译专业,也就是我即将入读的专业。

这是上外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合作的项目,专门培养国际会议口译人才。

特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精英教学,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今年全国招了8个人);淘汰制,第一年有个淘汰考试,不合格者将不予升入第二年;无学位,最后考出来的是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海外实习,第二年有机会去联合国总部实习。

很多人问我:你两个高翻都考,难道不冲突吗?现在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吧!北外高翻英汉同传专业我是10月中报的名,参加1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而上外会口是在3月笔试前几天报的名。

可见二者考试并不冲突。

至于上哪个还应该综合考虑:北外依托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毕业后进个国家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做翻译应该不难,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传说中北外整体学习氛围更好,老师和学生关系更紧密。

上外会议口译专业呢,高强度,高风险,高学费,时刻面临淘汰危险,最后还不一定能考出那个证书。

想稳妥就选北外,想挑战就选上外。

这就要看个人性格和实力了。

我最后选择读上外,的确是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中到底能释放出多大的潜力。

2009年10月14号报名,2010年1月9日考试,三个月的时间坚守图书馆,结果: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40分由于准备工作开始的晚,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政治几本书要背,法语三本教材要自学,压力可想而知;保研的同学轻松自在,出国的同学offer陆续拿到,无形中又增添了紧迫感……现在回想起来,考研这段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为一个目标而坚持奋斗的感觉真好。

比较好的高级口译备考经验

比较好的高级口译备考经验

【原创】高口经验谈和资料分享(超长)一直想写写关于我的高口经历的事情,一方面为了纪念自己这一段不算太成功经历,另一方面也希望给所有备战高口的同学一点点经验。

在我自己备战的时候,我几乎寻遍了网络上所有的高口经验谈,这类资料实在不算太多,有的早已过时,因此我希望自己的这些东西能够为后来人提供一点点帮助吧。

(我会提供网上比较少的从2000年到2008年二阶段口试的真题和录音材料以及其他一些复习资料)2009年12月9日,我在上海市口译网上查到了高口口试通过的结果,实话说,在点击“查询”按钮到成绩出来的几秒钟,我是忐忑不安的,正如我前一次查询那样,我不想看到历史重演,幸运的是,历史并没有重演,我通过了。

后来才得知,口试结果在一个星期前已经公布了,而我在12月初登陆的时候,公布的时间还明明是12月9日,在这九天中,我没有登录那个网站,只是在默默等待着,我感觉这一切太戏剧化了,当我按下查询按钮的时候,其实我已经通过了,而我还在那里忐忑不安,sigh……我考高口完全是因为兴趣,并不是因为我的专业或者是为以后的前途着想,作为一个理科生,又拿到了直研的资格,其实完全不需要为这样的考试而卖力,但这毕竟是我两年前的一个梦想,我想把它完成。

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对口译感兴趣,完全没有理由,只是觉得能把奇妙的中文翻成更加奇妙的英文很有趣,特别是很多人反感的中国特色词汇,我觉得能把它们翻成英文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尽管很多翻译往往不太到位。

抱着这样的兴趣我大二两学期连续选修了康志峰的中级口译和丁小龙的高级口译两门课,而那时我还没决定要报名高口。

相比起来丁小龙老师的课更加有趣,期末考的形式和高口口试一致,而我那时候连笔试什么样都没见过,最后当然只拿了B+,但我觉得这门课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于是那年夏天去昂立报了个班,顺便也报了那年9月份的高口笔试。

为了让大家有个了解,我先大体说说我的英语水平。

我高中时英语还行,当了三年的英语课代表。

口译笔译经验秋季上海中高级口译过关经验总汇 备考资料

口译笔译经验秋季上海中高级口译过关经验总汇 备考资料

口译笔译经验秋季上海中高级口译过关经验总汇备考资料心得:A、备考背书配合实际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我是早上7:30那场的,第一段e2c就是书上的----偏偏那篇文章我没看;后面的c2e 和书上会议讲话的套路如出一辙,轻松拿下,B、应试因为要7:15就进场,所以我在上外旁边找了个小招待所住了一晚,前一晚好好睡觉,不给自己太多压力。

考试当天早早起来吃个早饭然后去便利店买了瓶vc饮料,进场时我把它喝掉好维持大脑兴奋。

首先大家都是在待考室里等,我带了mp3进去的,放教材录音的e2c内容调整耳朵。

这时候看书没必要的,还不如把精力用在适应听力上面。

我是第三个被叫进去的,备考室先发口语题目,我们的题目是新鲜水果与vc药片哪个更好。

自己想好说什么后就在口试证反面简单记录一下,考官不关心考生阐述的观点只关心考生表现出来的语言水平,所以啥观点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说的方便。

口语很快,大约2分钟就会进入口译局部。

开头的e2c是讲澳大利亚教育的,课本我没看到的局部......当时我就有被人一枪爆头的感觉:这都什么跟什么,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我怎么会知道。

但是不管听的懂不懂,自己说的时候一定要说,笔记记过得一定要说出来,前后编也要编圆滑点。

开头2段很可能被X,我自己也知道不妙。

不过不能放弃,后面还有6段,我还最喜欢玩翻盘战。

第二段说非洲人权问题,感觉比前面一段好一些。

同样坚持“笔记记过得一定要说出来,前后编也要编圆滑点”的原那么做完。

然后2段c2e,一个介绍新加坡一个是杭州纺织论坛开幕讲话,都是会议官话,我听到后开始得意:翻盘的时机来了。

这个时机一定要牢牢抓住好好表现,语言组织和流利程度都要给考官好的映象。

当中有一个“杭州纺织论坛”,纺织二字卡壳了一小会,你知道大脑太兴奋有时候会有副作用;然后我决定用fangzhi 拼音应付过去好给后面句子留下时间----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一个词上面。

考完之后我才开始担忧,因为开始e2c表现有可能不通过。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复习经验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复习经验分享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口译复习经验分享一、个人情况介绍我是二战的考生,第一年马虎大意,备考策略出现了无可挽回的差错。

对于英译汉没有一点的准备,觉得英语翻汉语是信手拈来的很自然的事,没想来翻译时全用初中的大白话,一个四字成语都没有,再就是综合英语考过了之后直接打击了我的信心。

所以考翻译时也是三心二意,没有集中精力。

没想到成绩下来综合英语是105,翻译104.出来成绩让我大跌眼镜。

综合100分以上的翻译却如此之低的实属罕见,说不出的滋味。

第二年备战本以为还有悔改,可惜还没是忽视了EC。

二、初试复习:1、综合英语:综合英语我没有做任何的复习,觉得那是十几年学英语的积累,无法短期内有所提高,所以就一心准备翻译了。

很多考生完形填空坐了一大堆,各种题型都做了大量练习。

最后也未必有效果。

不过可能要看个人的情况,不提倡有所为就是有所不为。

最后自己的综合考了108,本以为会高点,毕竟第一年那么难就考了105,虽然第一年传言说老师放水。

2、翻译:翻译就是张培基的两本,看多了就是没用,千万别去视译,要有耐心,思考了一个句子如何翻译再和原文对照,有时一个句子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琢磨,总之翻译就是思维的练习,词汇的积累,看上去简单的翻译翻译起来未必那么得心应手。

另外,翻译时我喜欢做笔记,好的表达都记下来,没事时翻一下。

翻译练习量一天一篇为好,太多了没效果,不要因为翻了一篇被打击了就急着翻译下一篇以拯救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要点就是,不要忽视任何的句子,即使再简单或者再难,都要琢磨最好的翻译方法。

句型要多样,至于用不用大词,还是用浅显的词汇因人而异,很多人用大词也能得高分,用小词也可以,只要拿捏的好,都是可以的,以前认识一位用小词的高手,词汇量不是很大,但基础很扎实,基本不用生僻的词汇,最后翻译考了140多,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而用大词的人也就最多130.低点就只有120了。

用大词还是小词一直是考生争论的话题。

很多考生综合英语考的不到90,但翻译考的很好,120多,140的都有,说明翻译不要过于仰仗大词。

大神级学长传授宝贵经验 备考上外俄语口译的正确姿势

大神级学长传授宝贵经验 备考上外俄语口译的正确姿势

大神级学长传授宝贵经验!备考上外俄语口译的正确姿势大家好,我是你们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俄语口译专业的学长,今天起我会给大家介绍和教授上外MTI俄语口译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

众所周知,上外MTI俄语口译一向以录取比例之低而著称,按照2018年的报考数据,保研共有5人参与,计划录取四人,最终录取两人。

考研初试报考人数为四人,进入复试为两人,最终录取一人。

2018年总报名9人,总录取3人,计划招生5人。

纵观2017年的数据,保研共有5人参与,计划录取5人,最终录取一人,考研初试报考人数5人,进入复试1人,最终录取0人。

也就是说,2017年总报名人数10人,总录取1人。

2016年的报录比为10比2,其中,推免生录取一人,统考生录取一人。

分析三年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上外MTI高级翻译学院俄语口译方向几乎从未招满过学生,也就是说,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招生。

三年的报录比分别为9比3,10比1,10比2。

综合录取率在百分之10—百分之30之间。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作为亚洲第一翻译学院,世界八大翻译学院之一,为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输送了一批批的优秀译员,他们活跃于国际舞台,彰显着上外高翻的品质,眼界与格局。

而俄语MTI口译作为上外高翻学院的优势专业,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底蕴和数一数二的市场竞争力,在全国高翻学院俄语专业排名中稳居第一。

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完历届的报录情况和专业情况之后,我来给大家着重讲解一下俄语MTI初试备考的难点。

初试主要分为俄语翻译基础(150分),汉语百科与写作(150分)和基础俄语部分(100分)其中我们将重点讲解专业课部分,也就是总分占250分的俄语翻译基础部分和基础俄语部分。

首先是俄汉繁育基础部分,这一部分分值为150分,主要分为俄译汉,汉译俄两个题型。

2018年这一题型的分值分配如下;俄译汉部分70分,主题为俄领导人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汉译俄部分80分,主题为杭州峰会中方代表发言。

根据考生反映,汉俄互译的最大难点就是时间不足,长短句翻译不恰当,考生容易顾此失彼。

上海高翻经验谈

上海高翻经验谈

原文地址:转来的上外高翻经验谈。

作者:Jason上外高翻的题型:A. 综合考试:(8:30-)1. Essay writing(三选一)(600-800字)(1)面对贫穷问题,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做更多还是更少?(2)80后的时代青年是墨守成规的终结者吗?(3)不详2. Cloze (无选项)陈冯富珍在追忆已故的李博士并接手其工作任务的讲话3. Vocal (词语匹配)比GRE还复杂B. 语音测试(12:00-13:30)C. 翻译(14:00-16:30)Us and them: thepower of enduring in nationalism民族/种族问题;美国怎么处理的;以色列为啥不承认自己是犹太国家;新移民怎么向影响边界一样影响国内的方方面面文化题:Ex: Yang liwei : China first man in space; China capital: Beijing(中英文答都可以)OEMWIKI茅于轼贾庆林黄道婆龙应台同义句改写:要求尽量接近原文的内容,可以保留划线的中心词,句型要改变,OF,AND等词可以用。

(1)什么什么问题将牵涉到我们生活的各各方面。

(2)和谐的家庭需要成员间共同学习,运动,娱乐,而不要直接给钱。

中心词family(3)虽然人类在科技和医疗方面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发展,但是面对资源枯竭,疾病的扩散和经济的萧条还是比较棘手的。

中心词technology, medicine.(4)我们等下还有事情,这个新的题目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新问题,请大家注意,尽量简明扼要。

中心词meeting(5)由于非洲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时间观念,很多外国客商都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这就导致了非洲公司想要在出口方面获得利润就比较困难。

中心词African----------------------------------------------------------------------------------------------------------------------------- 考试分上午,下午两场。

上外考研高翻学院口译翻译硕士英语备考建议

上外考研高翻学院口译翻译硕士英语备考建议

上外高翻学院MTI口译翻译硕士英语备考建议
其实就是基础英语/综合英语。

翻硕英语题型比较固定,一般是无选项完型+阅读理解+作文。

上外往年都是给篇文章,完形填空挖去几个空让你直接填,没有选项,接着回答几个关于文章的问题,无选项完型真的很难,最后一篇作文。

但是17年没有考完形了,但是阅读难度猛增!是一篇有关黑格尔的哲学以及一个女研究者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

黑格尔那部分语言类似莎士比亚和狄更斯作品(没有简化过的、相当于英语的文言文)那种,没有一定功底是不太好懂的。

简答题围绕文章展开,记得有一个是问作者对这个女研究家的观点到底什么态度。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文章里写的比较隐晦一点,而且很绕。

今年的作文让结合古希腊政治思想对当今西方政界的影响写篇文章。

这要求我们不仅写作好,还要知道古希腊到底哪些,当今世界又是什么形势。

复习百科时千万不要偷懒,觉得上外只考中国的知识就不看这些!
那怎么复习呢?上外偏爱考时政和经济,建议要平时坚持看Financial Times 或者Economist的文章,看看里面的固定搭配,动词,连词等的使用,多揣摩。

买堆经济学人来,好好读!难度肯定会大一点,但是每天坚持啃,哪怕只是半页!到考试时应该至少彻彻底底消化了5本。

阅读理解和作文可以直接拿专八的材料来练习。

作文是议论文,定期要练一篇,考前3个月建议每周一篇。

可以推荐一个网站“批改网”,写完之后放到上面自测看有多少分,然后它会给出扣分点什么的,自己以后就可针对性改正。

但只供参考,毕竟机器批改。

1。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上外高翻ci会议口译专业
摘要:
1.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简介
2.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
3.会议口译专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4.会议口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优秀毕业生案例
正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CI)是我国知名的会议口译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知识的高级会议口译人才。

【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
会议口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口译理论与技巧、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译、口译专题讲座等。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国内外会议口译专家和学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实践机会。

【会议口译专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学院与会议口译相关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与实践机会。

学生可在各类大型国际会议、商务活动、政府高层次会晤等场合锻炼口译技能,积累实战经验。

【会议口译专业的就业前景与优秀毕业生案例】
会议口译专业毕业生在我国会议口译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就业前景广阔。

优秀毕业生可在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外企等领域担任会议口译工作,如
联合国、外交部、世界银行等。

此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口译教育与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年上外高翻会议口译专业入学考试经验谈(2007-06-08 21:47:51)转载其实4月22号就接到了上外高翻院的电话通知说我被录取了,到现在10天过去了,总算是清醒下来了。

忽然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bbw转悠了1年多,从大家的诸多贡献中也学到了不少,所以想借此机会谈一谈今年的考试情况,也算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对各位的回报。

我想从3个方面谈谈今年的入学考试,即报考、笔试、面试。

1. 报考今年报考上外高翻会口专业的人数将近300。

从地域上看,真是五湖四海的都有,虽说大陆考生占了绝大多数,但一些港胞台胞还有国际友人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专业。

从报考人员的背景来看,也称得上是“丰富多彩”,有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老师、记者、专职翻译等等。

并且据官方消息称不少人都纷纷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来报考,这份坚定实在是值得钦佩。

另外,有一点需要澄清,社会上传闻报考上外高翻会口专业需要专业八级或上海高口证,这纯属空穴来风。

确切的报考条件是,只需要有学士学位就能报考。

那些正在读本科最后一年的同学也可以报考。

2. 笔试今年的笔试安排在3月27号,笔试分为3部分:综合能力、视译、笔译。

综合能力8:30-11:00,视译12:00-13:30,笔译14:00-16:30。

大家可以看到,笔试要考一天,对体力也是个挑战。

下面说说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综合能力第一部分考查外语写作(中国考生写英文,外国考生写中文),2个题目选1个,一个是谈是否应该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个是谈empowerment of women。

字数不少于850词。

第二部分考查名词解释,这些大多都是名人、缩略语、国家首都。

我记得的有IPR、PLO、MDGs、IAEA、IATA、capital of Kenya、capital of Iran、capital of Australia、Hugo Chavez、Tsang Yam Kuen。

这部分大约有40条需要解释的名词。

最后一部分是完形填空,这不是大家通常所做的选择题,而是自己根据上下文填,每个空所填的词数不限制。

这次考的是一篇科菲安南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讲话,英文的。

视译看起来持续1个半小时,但实际上是分批次进行测试的。

每批学生进入语音室后会被发给一盘磁带,待试音结束后,考生会被发给一篇文章(中文的),考生会有5分钟来通读文章,文章不算太长,大概300字。

然后就开始正式录音,大家要把文章用英文口头翻译出来,并且有时间限制。

这次的文章是关于对经济学家的炒作现象,里面基本没什么专业术语,还是挺照顾考生的。

但是时间给得太短,后来才知道只给了3分钟多一点。

好多考生都反映没有译完,有的甚至还差3、4句。

可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主要还是强调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畅性。

下午就是考笔译了,2个半小时其实还挺紧张,确实有人没有做完的。

这次的笔译部分一共2篇文章,一篇英文译成汉语,一篇汉语译成英文。

每篇的长度是A4的纸一面再多几行,小四号字。

英文那篇主题是Democracy stirs in the Middle East,是国外杂志Economist3月份的一篇。

怎么说呢,这篇文章的句子理解也不算太难,就是生词有一些,并且还都是关键词。

但是我个人感觉先读一遍了解个大意会缓解一下心理压力,并且有助于把握基调。

汉语那篇是温总理出席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的讲话,其实在考试之前bbw论坛就已经提供了中英双语的版本,请看/bbs/index.php?showtopic=1668所以我要感谢本论坛。

这篇讲话整体都不算很难,就是翻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表达的准确性,如救灾、减免债务。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争取在有限时间内做完。

3. 面试大约在笔试结束2、3天过后就接到了高翻电话,确定了面试时间,所有27名入围面试的考生分别被安排在4月15、16两天(有人会问那不是会先考的会透露试题吗,其实大家考的内容都不一样,但难度和形式是一样的,所以很公平)。

如果没有接到电话通知,那就说明不幸落榜了,就要等书面的成绩单,看看问题处在哪里,好对下一年针对改进。

面试是考生一个一个的进到一间小会议室和考官面对面,今年的考官与去年稍稍不同,一共5个:欧盟翻译司老大爷(我估计刚入花甲之年),戴教授,杜教授,上海外办翻译jj,高翻的柴明院长。

换句话说,就是5个考官每次考1个学生。

面试的形式是做复述、问答和即兴演讲,大体分为4个部分:英文讲话用中文复述,中文讲话用英文复述,英文讲话用英文复述,英文即兴演讲。

复述的那3个部分都是考官现场给你讲述一篇文章,然后你再做复述,文章的长度基本上在3到5分钟,考生在听的时候不能做任何笔记只能用大脑记,所以一定要专注。

做复述的时候要镇定,语速要均匀,声音不能弱。

每篇复述完毕后,考官都会问你问题,都是关于文章内容的。

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层次清楚,逻辑清晰。

做复述的时候要把大意、结构、逻辑放在第一位。

现在我都有了个后遗症,一听到层次清楚的文章就有做复述的冲动。

3个部分的复述完毕后,其中1个考官会拿3个题目,考生随便选一个准备1分钟就开始讲。

总的说来,这次面试复述的文章和即兴演讲题目都是大家了解的话题。

面试过后一个星期接到了高翻的电话录取通知,没有接到通知的考生会在迟些时候接到考官的电话给分析面试失利的原因。

我认为上外高翻会口的工作真的做的十分周到和人性化。

以上就是这次考试的一些情况,就我自己的准备过程来说,我在准备面试方面也是借鉴了去年考入的lwcy姐姐的经验,训练了一些discovery的碟子,还有就是网上一些关于讲话的听力材料也还挺好。

对于笔试,我还有时看看Economist、Latimes这样的权威网站,熟悉一下发生的一些大事和英文表达。

我个人觉得新浪的国际专题也值得一看,虽然是中文,但很全面,看的效率也挺高。

自己平时也试着翻译一些文章,有条件还可以和权威的译文参照一下,以提高笔译能力。

准备那些名词解释的时候我看了看缩略语归纳。

写作平时也练练笔,基本上都写议论文,写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主题鲜明、结构清楚、逻辑清晰。

对于视译,找些中文段子练,训练自己的反应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

对于即兴演讲,我也是多练,但也一定要注意主题、结构、逻辑,以及说话的语速均匀、吐字清晰。

这些就是这次考试以及我的准备的概况,回顾这1年来,自己真是经历了从去年的面试淘汰之悲,到今年面试过后之忧,再到接到电话通知之喜。

虽然自己被录取,但这还只是第一步,1年后有中期考核,通过不了还要淘汰,通过了还有2年毕业考核,过不了还是要被淘汰,所以自己进去了还要更加努力。

正如中山先生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P.S. Findjia网友说的没错,bbw论坛有3位朋友这次都被录取了,大家也都认识。

希望和大家继续交流。

没办法,被findjia卖了,我也来发几句。

关于报考、笔试和面试,情况大体和s-practicer说的一样,稍微补充一点。

笔试第二部分名词解释中我记得的还有UNICEF、Dafur、HK新特首的英文名等,其它的实在记不住了。

视译的时候我所在的语音室只给了3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而且是不允许在纸上做任何记录的。

关于笔译,英文那篇是Economist上当月的一篇,考前刚刚出版的,不可能有人提前看过;中文那篇考前我也没有看过。

大家平时还是以提高能力为主,不要寄希望于运气。

进入面试的二七个人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英语系硕士生为主,还有全职译员、电视台主持人、新东方老师,甚至还有上外的副教授和来自香港台湾及国外的考生,本科生也有但不多。

我在面试的时候有6名考官,除了s-practicer说的5位之外还有一位年纪稍大的上海外办jj。

每位考生面试时间1小时左右,可以说水平潜力在1小时之内都得到了充分测试。

我认为面对一堆考官保持沉着冷静不紧张也是测试内容之一,因为这也是译员必不可少的素质。

至于考试准备,我没有花多少时间,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个考试做太多练习,只是平时一直坚持做些口笔译的练习。

但是我要特别感谢s-practicer在考前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考试形式和注意事项!我还要特别感谢Donna,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这里是上外高翻的杜蕴德老师(AIIC会员)为布什清华演讲做的一段同传,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他的中文。

(前面一半是杜蕴德做的,后一半是一个中国译员,个人以为他在用词、节奏和现场把握能力上稍逊于杜蕴德)/course/czwyjx/av/speeches/real/bush222.rmPS.上外高翻的院长是柴明颎(jiong三声,火光的意思)很高兴能成为这个论坛又一个进入高翻学习的人。

一直很感谢论坛给我提供了很多关于口译的讯息,以及训练口译的方法。

口译的圈子的确很小,因此能有这样exclusive的渠道和前辈们交流想法,让我感到很荣幸。

今年上外的笔译考试十分出人意料,并没有像去年一样选几篇领导人的文章作为翻译试题,而是选择了十道中文段落翻译,十道英文段落翻译以及一篇英译汉。

现在还记得其中有要求翻译"依葫芦画瓢"这样的短语。

可见平时积累中文成语的重要性。

翻译总体来说题量很大,几乎来不及完全翻译完整,而且颇具难度。

我想可以提醒大家不要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把精力完全放在政治题材的文章。

出题的老师十分聪明,会避开所谓的"重点"和"热点"。

大家千万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押题上面。

推荐大家购买"英语文摘",上面的文章全部取自美国各大报刊,并且有相对应的译文,平时训练的话也可以有标准参照。

上午的综合能力考试作文好像是三选一,有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害的,几乎全部是和重大国际问题相联系。

字数在八百字左右。

这么多格子要一一填满,就不能信手涂鸦,论据一定要solid。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我就在一直读economist,每一期都不会漏掉。

由于economist是时效性很强的新闻周刊,所以我一般不读过刊。

当时我在淘宝网站中买了电子版的economist,然后用打印机把文章一篇篇打印下来,虽然这样做有点费事,但是完全值得。

打印的文章可以用荧光笔勾画,学习其中的短语词汇一目了然。

这要比买脏兮兮的过刊要好很多。

综合能力另一部分是填空,是一篇关于联合国作用和历史的文章。

以前几位网友都有介绍,就不再重复。

只是今年在填空后面加了中文续写,要求大家在侧重英语的同时,兼顾中文写作。

最后一部分的题目出得最绝,给出二十个词,让你选择其中的十个进行英文解释,然后造句。

很多人考完以后,都觉得败在这道貌似最简单的题目上了。

其实,这里面大部分词汇都是出自economist,大家完全不用花精力去背GRE词汇,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中午还进行了一项视译考试,文章是讲大家对于英语学习急功近利,过于狂热的事情,给的时间十分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