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摘要】古典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探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本文首先探讨了古典诗歌教学的意义,指出其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字表达能力。

然后分析了古典诗歌教学的方法,包括韵律、意象等方面的讲解与实践。

接着讨论了古典诗歌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最后探究了古典诗歌教学的效果,强调了在学生诗歌鉴赏、情感体验和文学写作方面的提升。

结语再次强调了古典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更多教师和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重视和研究。

通过对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深入探讨,可以有效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意义、实施、策略、效果、重要性、结论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探析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标准。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

古典诗歌的语言优美、表达精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的传承,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典诗歌的内涵,感受其中的美学意蕴,从而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古典诗歌教学的意义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古典诗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一)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求思索,促进学习成功。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1.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2.诵读激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感性的方法。

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诵读等形式,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

3.竞争激趣。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

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重要举措。

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

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词诵读比赛,爱国爱家乡诗词诵读比赛,咏月诗词竞赛,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4.想象激趣。

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

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词,积累古诗词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论文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论文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论文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有其存在和实施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内容、方式上都要进行革新,这样才能发挥古典诗歌教学的教育价值,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长期历史积淀下来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古典诗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但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古典诗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加以重视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1.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不高在初中的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多以考纲为目标,以考试为目的,注重古典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这就导致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对诗歌进行疏通讲解后,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背诵,然后老师对背诵情况进行检查,并没有对诗歌进行深入剖析,将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解释给学生,而且有的教师认为,初中生的人生阅历水平还不高,在古典诗歌的理解上会有很大的困难,就算进行审美赏析也是做无用功。

这就使得许多初中生在学习古典诗歌时只是被动的去学习,为了应付教师的考核,为了在考试时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大多数都不是因为喜欢去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且对由于教师对诗歌赏析的忽视,使得学生对学习诗歌的益处知之甚少,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些都使得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2.教学方法缺乏新意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师的讲授中度过,有的老师认为课堂短短45分钟,所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量非常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思考,学习诗歌只要让学生大概上理解,然后背一背就可以,不需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有的老师虽然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但是仍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按照教参去理解,这不仅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仍以教师口授为主,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诗歌的兴趣,也会制约诗歌教学的发展,使诗歌教学应有的教育价值得不到真正发挥。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笔者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很复杂的感情,有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有对历史风云更改的慨叹,有对当朝统治者愤懑,有为国献身的豪情,有壮志难酬的苦闷,这些感情学生都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区别、体味。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诵读,教师要想法设法让诵读成为诗词课堂的一个亮点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

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

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古典诗歌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鉴赏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进行浅谈。

1.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将古典诗歌的背景知识、意境和表达手法等内容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进行被动接受。

这种模式适用于初次接触诗歌鉴赏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快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元素。

但是,直接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对古典诗歌产生抵触情绪。

2. 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古典诗歌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同时,启发式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仅依靠启发式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辅导。

3. 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学习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古典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诗歌鉴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文化古迹参观,结合古代诗歌阅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情境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典诗歌。

然而,情境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成本较高、难以在课堂上实施等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可以采用直接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精心选择诗歌教材,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古典诗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古典诗歌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古典诗歌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析,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古文化背景的介绍。

古典诗歌往往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对古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知之甚少。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讲故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代的文学环境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筛选。

古典诗歌数量众多,内容千差万别。

在教学中应尽量选择那些脍炙人口、易于理解的经典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典型的范例供学生仿写。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注重对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形式的解读,还应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之美、形象之美和意境之美,通过欣赏、讨论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诗卡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诗卡是将古典诗歌的内容印制到卡片上,供学生选择、讨论和朗读。

教师可以编制一些精美的诗卡,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通过互动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通过创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古典诗歌,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形式和技巧进行创作。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析311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析3114

LOGO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析摘要: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语文教学Abstract: The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content to occupy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learning enabl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e to enrich the rich, to enable students to absorb the wisdom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he curriculum goals that:"reading ancient poems, consciou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insights and the use and increase their appreciation of taste and aesthetictaste." Classical poetry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 a shining chapter of classical poetry the wisdom of the emotional aesthetic brilliance of nourishing the soul of students,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as Mr. Li Yuanluo said:"Little Light, can support head; sage of poetry, can support the heart." Key words:classical poetry; teaching methods; language teaching前言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摘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表达着诗人的情感。

本文主要从诗歌教学方法上进行论述,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诗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我国是诗的海洋,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赋,至唐诗宋词元曲,连绵不断两千多年,创造出无数的传世精品,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

为了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弘扬悠久的中华文明,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品读中华文化的瑰宝——古典诗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这说明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特别是古典诗歌,往往抓不住其灵魂,作泛泛讲读,先是讲述诗歌产生背景和作者经历,再是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届届如此,课课如是。

这种诗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到诗歌的魅力,体验不到诗歌的美,“层次清晰”的分析反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逐渐丧失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最终就会出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尴尬局面。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知道,诗歌是人类语言艺术和诗人情感魅力的融合,是最
有感情、最有韵味的文体。

黑格尔曾言:“诗是作者灵魂的一次痛苦的经历”。

在课堂上,我们作为诗人灵魂的诠释者和学生灵魂的引导者,如何用语言带领学生去体验诗人那样一次灵魂的痛苦经历,让学生感受诗的魅力,陶冶情操,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在诗歌教学中采用的几点方法。

一、教会学生读。

诗歌的学习最重要的当是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

诗歌通过节奏、韵律来表达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体味诗人的情感。

“读”,要做到情读、意读和泛读。

1、情读: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学习诗歌就要体味此情、此景、此人和此感,不带感情不读诗歌。

尽管古典诗歌历时久远,传承至今,语言的发音、含义、表达方式变化较大,今人阅读起来不易理解。

但初读古典诗歌我们还是能领会其中的韵律与情感。

比如在教授曹操的《观沧海》时,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我提醒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咏诵诗句,让学生在读时逐渐与诗人产生共鸣。

我再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诵读诗歌,让学生更为亲切、真实地体会到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由此达到“入境”的状态。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少齐读,尽量让学生浅吟低唱,细细涵咏。

这样才能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

更为有益的尝试是
师生选择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如有空闲组织诗歌朗诵会更易激发学生走近古诗的兴趣。

2、意读:初读把握诗人情感,我们依然处在表面肤浅的状态,尚需深入诗中细品诗意诗境,“涵咏工夫兴味长”。

每个人在中学时代学过一些古诗,但令人尴尬的是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其含义的,没有几首。

因为古典诗歌的凝练性强,跳跃性大,而今人又习惯用现代汉语去思维来诠释古代诗歌,在理解时就会产生出入甚至差错。

所以得读古诗时读得深、站得高,字斟句酌,看出诗句背后的文字,方能充分感受字里行间丰富厚重的内容情感。

比如《观沧海》,要能够触摸到曹操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3、泛读:因古典诗歌的难于理解,导致“阳春一曲和皆难”,很多人怯于或懒于阅读,对古典诗或望而却步或束之高阁或浅尝辄止,这无助于我们赏析古诗。

我们应该热爱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阅读古典文学应成为一种习惯,博览群诗,深入品析,这样方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产生顿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产生与世人的共鸣。

二、教会学生想象。

古典诗歌常常借助景物形象来传情达意,所以说诗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的语言是片段式,中间充满着许许多多的空白,使欣赏者一时难以把握其真正的思想内涵。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还原彼时彼景,去感受诗人无我之境的超然或有我之境的浓烈,正是“物微意不浅,
感动一沉吟”。

试想,如果不能充分调动想象力,学生怎样去理解“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的妙处?又怎样去体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了。

三、强调古诗词的背诵。

新课标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中国古语有云:“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正说明了诗歌记忆积累的重要性。

理解运用是学习的目标之一,而强迫性的记忆是不是真的就毫无用处呢?中国古文学所达到的高度,让近现代人只能望其项脊。

而古文人的学习方式其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死记硬背”,遇到经典文章或者一时不能理解的佳词妙句,硬把其记住,然后慢慢琢磨理解,甚至有时候是突然开窍。

这其实也同样适用于现代课堂教学的。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课堂上可能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认识,但是如果不在课后加强记忆复习的话所学习的东西就会慢慢忘却,遑论为文化素养的提高作积累了。

理解之后对诗词进行记忆,记忆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诗词的过程。

知识最终会潜移默化为己所用。

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

新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而语言表达很依赖于语感,多记诵朗读,不就是语感培养的一个有效方法吗?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强调记诵。

参考文献:
[1]柳春华.意达·巧问·精写——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
中学生阅读(初中教研版),2008,(4):13-14.
[2]芦春雷.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1):116.
[3]王秀娥.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4):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