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点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点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点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4.货币形式阶段

2.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计价单位)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三、支付手段四、贮藏手段五、世界货币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4.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想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6.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

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二是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是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8.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

9.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

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如何理解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2.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非金融企业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部门通常也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

国外部门既可能是货币资金的提供者,也可能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金融机构是对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进行资金调剂的部门。

②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③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④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

缺点: ①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

②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

:①灵活便利;②分散投资、安全性高;③具有规模经济。

①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②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

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

4.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有哪些?

积极作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消极作用:易导致信用风险的出现并聚集,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5.

1

(2)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商品,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

(3)商业信用的期限比较短,而银行信用的期限可长可短。

(4

从经济范畴上来讲都属于以支付本金和偿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银行信用的出现推动了商业信用的发展。

7.消费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

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站在国家层面上讲)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站在消费者层面上讲)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站在企业层面上讲)

消极作用: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

8.说说次贷危机和消费信用的联系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的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比较差,由此造成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比较大。次贷危机便与信贷消费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消费信用是指以消费者个人为债务方的信用消费方式,包括零售分期付款信用,信用卡,汽车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住房产权抵押贷款。低利率环境和房产价格的持续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美国的次贷危机证实消费信用不可过度扩张,这也警示我们提醒我们,一定要建立整套的监管和预警机制,控制信用消费的风险。

1.利息为什么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有什么作用?

1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与此相对应,生产者总是把自己经营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的高低,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要投资。

2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2.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与联系: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大致写成:r=i+p式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

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

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3.经济学家为什么将到期收益率作为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

债券到期收益率是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其计算是基于最基本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对利率进行了最精确的描述。

5.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哪些属于市场利率?哪些属于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包括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

在我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6.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提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率的下限应该是大于零的正数,因为如果利率为零,那么有资本而未营运的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一般来说,如果资本的供给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较低,反之,利率会较高。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传统利率决定理论;

(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7.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

1.风险因素:在资金借贷行为当中,风险越高货币资金的提供者向货币资金的需求者收取的利息率越高,反之,就是越低。

2.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越严重,本金的贬值程度越深,资金贷出者的损失就越大,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中的本金损失,

资金贷出者通常要求名义利率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相应上升。

3.利率管制因素:利率管制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规定利率水平或利率变动的界限。在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

利率管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8.在经济运行中,利率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1)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

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

3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

(2)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利率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以整个国民经济发挥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9.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

第二,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

第三,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

10.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

1.

1

2)浮动汇率制降低了国际游资对一国汇率冲击的风险。

3)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自主性。

1

2)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行为一般不具有稳定性。投机者在非理性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的投机行为会加大汇率的波动

3)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可能会滥用货币政策,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恰好相反。

2.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通货膨胀.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量下降——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减少——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二)经济增长.短期内一国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升值。

长期内,该国货币通常会有对外长期升值的趋势。

(三)国际收支.收小于支,逆差——本币汇率下跌,外国货币汇率上升。收大于支,顺差——外国货币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四)利率.一国的高利率水平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该国,从而增加该国外汇的供给,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下跌;

反之,一国的低利率水平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出该国,从而减少该国外汇的供给,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上升。

(五)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因素主要影响短期汇率的变动,当预期某国家货币在未来将会升值,则外汇市场上投资者会大量买进该国货币,造成市场上外汇供给的增加,本币需求的上升,助推本币升值。反之,则助推本币贬值。

(六)政府干预

3.汇率的作用:

1、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反之,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对出口产生抑制,促进进口。

2、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的变动主要会对短期资本流动造成影响,若市场上普遍预期一国货币将会贬值,为了防止货币贬值带来的

损失,投资者不愿意持有以该国货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而将其转兑成外汇,引起资本外逃。

3、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可以从进出口两个方面来分析)进口:

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引起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国内价格的上涨,进口消费品的价格的上升直接带来物价上涨,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产成品价格的上升。

反之,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出口: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促进商品出口,出口增加会加剧国内商品的供需矛盾,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4、汇率对资产选择的影响:

一国货币趋向升值,人们越愿意持有该国货币和货币计值的资产;

相反,一国货币越趋向贬值,人们越倾向于减少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

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2)货币局制度

3)其他传统的固定盯住制。 4)平行盯住的汇率安排

5)爬行盯住汇率安排 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安排

7)不事先公布汇率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 8)浮动汇率制

6.汇率制度的选择:一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也不是毫无前提的,事实上是需要考虑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的:

1)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适合选择浮动汇率制;

2)通货膨胀较低的国家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3)一国放松了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本国的限制,

而且货币当局手中没有掌握足以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储备数量时比较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7.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

从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单一——双轨制——单一制的演变历程。

1.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至今)..

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汇率制度改革中坚持的原则是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

1.金融市场有哪些构成要素?:市场参与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交易的组织方式。

2.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

3.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因素有偿还期限、发行人的资信程度和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水平

4.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区别是什么?: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区别主要是股东权利的不同。

普通股的股东可以出席股东大会,具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其股息、红利收益与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有关。

普通股的股东还具有优先认购权。

优先股股东具有两种优先权:

一是优先分配权,即公司分配股息时,优先股股东分配在先;

二是优先求偿权,即公司破产清算,分配剩余资产时,优先股的股东清偿在先。但优先股的股东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债券和股票的区别包括哪几个方面?

首先,股票一般无偿还期,而债券都是有偿还期限的。

其次,股东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分享的股息和红利的多少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而债券持有者从公司税前利润中得到的是固定利息收入。第三,当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时,债券持有者优先取得公司财产,其次是优先股股东,最后是普通股股东。

第四,普通股股东具有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而债券持有者通常没有此权利。

第五,股票的风险比债券的风险要高。第六,在选择权方面,债券持有者的选择权要比股票持有者的选择权多。

7.如何理解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关系?

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发行市场中金融工具的发行,就不会有流通市场中金融工具的转让;

同时,流通市场的出现与发展会进一步促进发行市场的发展。

8.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解决股权分置条件下制约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些障碍:

一是扭曲证券市场定价机制,影响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是股价涨跌形不成对非流通股股东的市场约束,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

三是国有资产不能在顺畅流转中实现保值增值的动态评价和市场化考核,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四是股票定价环境存在不确定预期,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

其次,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将引导货币资金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部门和企业,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收益偏好将自己的盈余资金投资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进行投资组合,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

二是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资金需求者面对众多的投资者发行自己的金融工具,

一是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实施离不开金融市场;

二是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市场。

1。货币市场的特点:1.交易期限短2.流动性强3.安全性高4.交易额大

2。货币市场的功能:

1.它是政府、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

2.它是商业银行等商业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

3.它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

4.它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

3.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

1)同业拆借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准备金管理的场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2)同业拆借市场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了场所。

5.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利率,由同业拆借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对货币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

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机制是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影响工具是货币政策工具。

6.什么是回购协议?什么是逆回购协议?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

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

逆回购协议:是指证券的买入方在获得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卖方签订协议,

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买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购入的证券如数返还。

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议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项交易,

从证券提供者(资金需求者)的角度看是回购,

从资金提供者的角度看,是逆回购

7:中央银行是如何利用回购市场的?中央银行可以使用回购协议暂时性地买入政府债券来实现刺激经济,达到货币政策操作的目的。

8.政府及政府授权的财政部门发行国库券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了融通短期资金,调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弥补年度财政赤字;

二是为了调控宏观经济。

9.国库券的流通市场:

国库券的流通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国库券的流通市场非常发达,市场参与主体十分广泛,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及国外投资者等都广泛地参与到国库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中。

在这个市场上,中央银行仅与市场的一级交易商进行国库券的现券买卖和回购交易,用以影响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数量,可见,国库券的流通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地参与国库券市场的交易活动。它们投资国库券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相统一的投资组合管理。非金融企业和居民个人参与国库券市场的交易活动大都通过金融中介机构。

10.我国的国库券市场:我国的国库券市场不发达,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库券期限短、收益低,投资者面对多种投资工具在选择时,往往并不选择国库券。

11.国库券的发行方式:国库券通常采用贴现发行方式,即政府以低于国库券面值的价格向投资者发售国库券,

国库券到期后按面值支付,面值与购买价之间的差额即为投资者的利息收益。

12.贴现市场和再贴现市场的功能:

票据的贴现直接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

转贴现满足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相互融资的需要;

再贴现则成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13.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中央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不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为了减少商业银行可以贷放的资金量,进而减少市场中的货币量

14.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不良影响?

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将会对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经营产生冲击,会使得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渐萎缩。银行为了应对这一不良影响开发了一种新产品-----贷款承诺,即银行承诺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以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提供一定数额的借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贷款承诺降低了票据的利率水平,可以保住银行短期贷款业务的市场份额。

15.为什么我国的再贴现规模持续萎缩?

我国的再贴现规模持续萎缩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再贴现只是针对于银行承兑汇票来进行了,再贴现品种的单一,限制了再贴现规模的增长。

二是,我国目前整个社会信用基础十分薄弱,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再贴现规模的增长。

16.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以主动、灵活地以较低成本吸收数额庞大、期限稳定的资金。

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因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而改变。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讲,其功能表现在: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存在极好地满足了大宗短期闲置资金拥有者对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双重要求,成为其闲置资金重要运用的场所。

1.债券的发行价格的三种类型:其一是按票面值发行,即平价发行。我国目前发行的债券大多数是这种形式;

其二是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即折价发行;

其三是按高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

2.债券发行方式:

其一,公募发行(公开发行):是由承销商组织承销团将债券销售给不特定的投资者的发行方式。

(1)优点:a.发行面广,筹集资金量大。b.债权分散,不易被少数大债权人控制。c.流动性强。

(2)缺点:要求高,手续复杂。需要承销商参与,发行时间长,费用较私募发行高。

其二,私募发行(定向发行、私下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债券的发行方式。

(1)优点:发行手续简便,发行时间短,效率高。

(2)缺点:流动性较差。

3.企业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主要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为了及时、低成本地筹集大规模的短期资金。

二是为了使得暂时闲置的流动资金实现收益。

4.债券交易价格的决定因素:从理论上讲,能够影响债券交易价格的因素有债券的票面额、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偿还期限。

5.债券投资风险:

(1)利率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而带来的债券收益的不确定性就是债券的利率风险。

(2)价格变动风险。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化与投资者的预测一致时,会给投资者带来资本的增值;

如果不一致,投资者的资本必将遭到损失。

(3)通货膨胀风险。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

(4)违约风险,是指债券的发行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可能性。

(5)流动性风险。债券的流动性是指其变现能力。

(6)汇率风险。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风险称为汇率风险。

6.债券信用评级的原因或作用:

一是方便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决策。

二是可以减少信誉高的发行人的筹资成本。

7.我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

1.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这一市场的参与者是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大宗交易市场,实行双边谈判成交,逐笔结算。

2.交易所市场是债券市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区别在于:交易所市场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

即交易规模小,主要面对的是中小投资者。

3.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

8.公开发行股票的运作程序:1)选择承销商 2)准备招股说明书 3)发行定价(关键环节) 4)认购与销售股票

9.做市商交易制度和竞价交易制度:

做市商交易制度(报价驱动制度):是指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均由做市商给出,证券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成交,而是向做市商买进或卖出证券。做市商的利润主要来自买卖差价。做市商要根据买卖双方的需求状况、自己的存货水平以及其他做市商的竞争程度来不断调整买卖报价,直接决定了价格的涨跌。

竞价交易制度(委托驱动制度):是指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或将委托通过各自的经纪商送到交易中心,由交易中心进行撮合成交。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竞价交易制度。

10.股票的交易方式:主要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信用交易。

a.现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成交后,交易双方在1---3个交易日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

特点:第一,成交和交割基本上同时进行。

第二,是实物交易,即卖方必须实实在在地向买方转移证券,没有对冲。

第三,在交割时,购买者必须支付现款。第四,交易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便于管理。

b.期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双方就买卖股票的数量、成交的价格及交割时间达成协议,但双方并不马上进行交割,

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履行交割,买方交付款项,卖方交付股票。

c.期权交易: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权交易,即规定期权的买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

其有权在一定期限内按交易双方所商定的协议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股票。

期权交易的特点:

第一,交易的对象是一种权利,一种关于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权利,而不是实物。

第二,交易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一样。

d.信用交易:是指股票的买方或卖方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股票买卖。

信用交易分为保证金买长交易和保证金卖短交易两种。

11.股票投资分析:

1基本面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三个方面。

2.技术分析:

1)股票价格指数

2)股票交易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方法一般包括:K线图、形态分析、趋势分析、指标分析等。

12.简述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与特点?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证券投资基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2)集中管理、专业理财

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14.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

1.价值受制于基础性金融工具

2.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

3.构造复杂,设计灵活

15.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

1.价格发现功能

2.套期保值功能(又可称为风险管理功能)

3.投机获利手段

16.金融远期合约的含义与特点:

1.金融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2.金融远期合约的特点(1)远期合约是由交易双方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准化合约。

(2)远期合约一般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是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

(3)远期合约的流动性较差。

17.金融期货合约的含义与特点:

1.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

2.金融期货合约的特点:

(1)金融期货合约都是在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各自跟交易所的清算部或专设清算公司结算。

(2)金融期货合约还克服了远期合约流动性差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3)金融期货交易采取盯市原则,每天进行结算。

18.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

一是交易品种为规范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

二是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

三是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即盯市制度。四是交易实行价格限制制度。五是交易实行强行平仓制度。

19.金融期权合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期权合约买方与卖方

2.期权费

3.合约中标的资产的数量

4.执行价格

5.到期日

20.金融期权的风险管理功能:

一方面可以使期权的买方将风险锁定在一定的限度内;

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期权卖方在买方不行使期权时获得期权费,也可以利用期权合约规避现货市场存在的风险

21.金融互换市场的原理是比较优势理论。

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可以进行互换:第一,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

第二,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金融互换包括两种类型,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22.试述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哪些?主要特点如何?:

目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最为普遍运用的衍生工具有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互换。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主要包括:

(1)价值受制于基础性金融工具。

(2)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

(3)构造复杂,设计灵活。

1.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及特殊性: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表现在: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基本要素相同。

金融机构相比较于一般经济组织而言其特殊性表现在:

(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的特殊性。

(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的特殊性

(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的特殊性

2.金融机构的功能:

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2.促进资金融通

3.降低交易成本。

4.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5.改善信息不对称。

6.转移与管理风险。

3.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8年----1953年:初步形成阶段

2.1953年----1978年:“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3.1979年---1983年8月: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

4.1983年9月----1993年: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初具规模

5.1994年至今: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金融机构体系的阶段

4.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它代表国家垄断货币的发行权,向社会提供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并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运行,

维护币值稳定。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部门,由政府授权对金融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

5.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目的:

第一,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其国内外资信,同时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不良贷款剥离后的银行实行严格的考核,不允许不良贷款率继续上升,从而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

第二,运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通过建立资产回收责任制和专业化经营,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

第三,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支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共同研讨和协商国际货币问题,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稳定和成员国有条件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大的外汇管制;协助成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7.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与局限性:

1.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1)维持汇率稳定

(2)对金融业的国际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监督与协调

(3)提供长短期贷款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

(4)积极防范并解救国际金融危机

(5)就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磋商

(6)提供多种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藉此加强各国经济与金融的往来,推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

2.国际金融机构的局限性:

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权被主要的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

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时往往附加限制条件,而这些条件往往削弱了国际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的效果

8.区域性的金融机构:

1.亚洲开发银行是西方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的金融机构。

其经营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和提供技术援助,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2.非洲开发银行是由非洲范围的国家政府和区域范围以外的国家政府合办的互助性国际金融机构。

其宗旨:为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帮助非洲大陆制定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各国的发展计划。

3.泛美开发银行是由美洲及美洲以外的国家联合建立、主要向拉丁美洲国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

其宗旨是:集中美洲各国财力,对中、南美洲发展中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1商业银行的特性:1.企业性。2.金融性。3.银行性

2商业银行的银行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公众存款、尤其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同时能够办理贷款和转账结算业务,从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第二,贷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形式,同时也是各类经济活动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主要外部融资形式。

第三,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办理各种支付结算业务,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中心。

第四,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全面。

3单一制商业银行、总分行制商业银行和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特点与区别:

单一制商业银行:也称独家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总分行制商业银行: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也称集团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份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

4.证券投资业务的特点和种类:主动性强、流动性强、收益的波动性大和易于分散管理。

目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所从事的证券投资对象主要有债券和股权两种。

5.表外业务包括哪些内容?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

不会形成银行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

目前,国内银行开办的表外业务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

1)支付结算业务 2)银行卡业务 3)代理业务 4)信托业务

5)租赁业务 6)投资银行业务 7)担保与承诺业务 8)金融衍生交易业务

6信托业务与代理业务的区别:

(1)信托的当事人至少有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而代理的当事人仅有委托人和受托人(即代理人)两方。

(2)设立信托必须有确定的、合法的信托财产,而代理则不一定以存在财产为前提,没有确定的财产,委托代理关系也可以成立。

(3)信托受托人依据信托合同规定管理运用信托财产,享有广泛的权限和充分的自由,委托人不干预;

而在代理业务中,受托人权限较狭小,仅以委托人的授权为限。

7三种资本概念的比较:

(1)账面资本和经济资本、监管资本的差别:

①账面资本反映的是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都是虚拟概念,它们是商业银行应该拥有但不一定是实际拥有的资本。

②范围不同。账面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而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范围则大得多。

(2)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区别:

①前者是由银行管理者从内部来认定和安排对风险的缓冲,后者是监管当局从外部来认定这种缓冲。

②计量方法不同。经济资本的计量是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自主地选择,而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往往由监管当局统一确定,

银行只能遵照执行。

8银行监管资本的构成:

(1)一级资本又称为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2)二级资本也称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

9.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一是增加资本;

二是降低风险资产总量。具体内容包括:增加资本总量;收缩业务,压缩资产总规模;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占比;

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的风险含量。

10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因素,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框架:

1)风险管理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运行的基础和平台。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的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监测与风险报告等。

12绩效评估管理:

1.银行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是用来反映商业银行在报告期实际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其构成情况、资金来源及其结构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从总体上可以反映出银行的资金实力和清偿能力等情况。

2)利润表是用来反映商业银行在报告期间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可以反映出银行盈亏原因、经营效率、管理水平等情况。

3)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商业银行在一个经营期间内的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出银行的偿债能力、股息分配能力和未来的增长性等情况。

2.银行绩效评价指标。

(1)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不应该仅依靠财务指标(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和净利息收益率),

非财务指标(企业竞争能力、银行与顾客的关系)同样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2)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经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价方法,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RAROC(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和EVA(经济增加值)。

2.投资银行的作用:

第一,投资银行通过咨询、承销、分销、代销等方式帮助构建证券发行市场。

第二,投资银行以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的身份参与证券交易市场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3投资银行的业务:1.证券承销业务 2.证券交易与经纪业务 3.并购业务

4.资产管理业务

5.财务顾问与咨询业务

6.风险投资业务

4简述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

1)媒介资金供需,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职能

2)构建发达的证券市场的职能

3)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

4)促进产业集中的职能

5简述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分别是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损失补偿原则和近因原则。

①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投保标的之间的利害关系。保险利益原则规定,

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要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否则不能签订保险合同,即使签订了,保险合同也无效。

②最大诚信原则要求保险活动的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不得隐瞒任何重要的有关保险活动的事实,尤其是被保险人必须主动向保险人

陈述有关保险标的风险情况的“重要事实”,不得以欺骗手段诱致保险人与之签订保险合同,否则所签合同无效。

③损失补偿原则是指在财产保险中投保人通过购买保险,将其自身原来承担的特定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来承担,当保险事故发生时,

保险人给予被保险人的经济赔偿恰好填补被保险人因遭受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④保险中的近因是指引发保险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在保险事故发生过程中起着主导或者支配作用的因素。

近因原则规定,只有当承保风险是损失发生的近因时,保险人才会承担赔偿责任。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些问题?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功能相对完善、分工比较合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保险市场体系。

尽管我国保险公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保险公司自身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化解风险能力不强,例如定价风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内控不严格的风险等;

(2)是呈现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具体表现为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特点;

(3)保险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意识,这导致没有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保险需求;

(4)许多保险公司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理赔难、销售误导等,“承保容易理赔难”、诱导投资者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7.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认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求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M=PQ/V公式中:M代表货币必要量;P代表商品价格;Q代表待售商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2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货币需求的含义传递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二是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提出了一种权衡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就是公众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和收入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入手,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4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两个方程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

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

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

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三类因素的影响:总财富水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例如,弗里德曼用收入来代表财富总额,这个收入是长期收入,即“永恒收入”。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与永恒性收入呈正比关系,由总财富决定的永恒性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大。

弗里德曼进一步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大类。这两种财富都能带来收入。

非人力财富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

6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

1.收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分析,收入都是决定我国货币需求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收入增长,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随之而增长,

进而带动货币需求总量的增长。

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的变化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资产性货币需求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物价水平和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

关系,和资产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就我国目前状况来说,物价水平的上升更容易引起货币需求总量的增加。

3.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利率)。非货币性金融资产收益率越高,资产性货币需求相应会减少,进而使货币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

4.其他因素(1)信用发展状况(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3)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7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国外资产、对政府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

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储备货币、发行债券与票据和政府存款。

8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

a.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

b.对政府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央行买入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卖出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减少。

c.对金融机构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时,基础货币减少。

由此可见,当三项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增加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增加了;

反之,当三项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减少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减少。

d.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不仅受央行资产业务的影响,也受央行负债业务结构变化的影响。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个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在央行负债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基础货币。

9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1,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广泛使用3,市场中始终存在贷款需求

10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

1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统计的。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目前,各国央行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都是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高低。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即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手段的能力,实质上反映了货币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能力大小。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意义在于: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统计货币数量、客观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12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

首先,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其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第三,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第四,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

2.简述国际收支的特点与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内容:

1)国际收支是个流量概念,记载的是一个国家某一时间段内的对外经济交易状况,具有期限性特点。

2)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

3)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四类:价值交换、单方面转移、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

3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1)固定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存量的净增长意味着商业银行向市场中投放的本国货币增加,也即货币供给量的净增加。所以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

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

(2)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浮动汇率制度下,因汇率变动的自发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不会长期呈现顺差或逆差的状况,也就不会由此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

4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国际收支差额特别是贸易账户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最为主要。

若贸易账户顺差,则会增加一国市场总需求,在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会拉动本国产出,增加就业。

相反,若贸易账户逆差,则会减少一国市场总需求,会对本国产出、就业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5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一)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是通过扩大或缩小政府财政支出、提高或降低税率等措施。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会降低本国各类经济主体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

(二)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调整汇率或利率等金融变量,用以影响进出口和资本流动。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采取提高利率的对策,吸引资本流入本国,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也可以采取让本币汇率贬值的对策,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

(三)外贸政策。运用外贸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主要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行贸易管制。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对出口商品采取出口退税、免税,

达到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

6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说。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社会总需求。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导致了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说。成本推动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该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所谓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

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1.经济部门结构 2.供需结构】

7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可以引起收入的再分配。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必然导致某些社会成员受害,某些成员受益。

通货膨胀时期,利息、租金收入者遭受损失的同时,它们的支出者则因为以贬值的货币支付利息或房租而实际上增加了收入,所以,利息与房租等的支出者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促进论。该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该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

3.中性论。该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质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8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具体来说就是,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等政策操作来减少货币供给量,使得通货膨胀得以缓解。

(二)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特别是针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来讲,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即:缩减政府支出,减少政府购买与投资,进而减少社会总需求,使得通货膨胀得以缓解。

(三)实施适当的收入政策

1.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

2.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

3.强制性限制

(四)指数化政策。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经济变量的名义价格,而使其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持实际值不变。

1.利率指数化

2.工资指数化

3.税收指数化

9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其一,“体制转轨说”。

其二,“结构说”。

其三,“人口说”。这种理论认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用较少,尤以土地资源更为稀缺,资源的缺乏导致价格上升形成通货膨胀。

10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1从表面上看,通货紧缩中的物价水平的下跌似乎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效用,给其带来一定好处,

但从长远来看,持续的物价下跌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从投资看,实际利率的提高使企业减少投资,投资减少后,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应会缩减,雇佣工人的数量将减少,

整个社会表现为产出下降,经济萧条,失业增加。

3从消费看,物价还会下跌的预期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消费不足,经济运行陷入衰退。

12促进论原因在于:

第一,通货膨胀中,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滞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因此,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资方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企业利润的提高刺激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通货膨胀中,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伴随着通货膨胀的上升而相应的增加,在实行累进所得税制的情况下,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使人们按照更高的税率等级缴纳个人所得税,政府税收收入增加,从而有条件增加货币供给量,形成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有效刺激需求,使投资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13促退论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管理,从而削弱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的瘫痪。

第二,较长时间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迫使资金流向生产部门的比重下降,

流向非生产部门的比重增加,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三,通货膨胀持续一段时间后,市场价格机制将遭到破坏,扰乱价格体系,使价格信号失真,资源配置失调,削弱经济的活力。1货币政策的特点: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和控制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

进而达到某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一)稳定物价

(二)充分就业

(三)经济增长

(四)国际收支平衡

3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关系:

(一)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有矛盾的一面)。中央银行只能以牺牲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为代价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反则反之。(二)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二者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间具有一致性。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变动关系。

作为失业率的对立面,充分就业就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的变动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有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

其基本原理是: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利率水平降低,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张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的扩大伴随就业的增加,进而带来产出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

(三)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有矛盾的一面)。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间具有矛盾性。

物价上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则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反向变动,存在矛盾性。

经济的增长必然要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要求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导致物价水平一定程度的上涨。(四)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二者具有一致性)。稳定物价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五)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矛盾的一面)。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之间也存在矛盾,难以同时兼得。

正是由于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所以货币政策几乎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些目标,于是就出现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

4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确定该项货币政策目标的意义在于:(一)它克服了“稳定货币”单一目标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它防止了“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双重目标的相互冲突

(三)它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

第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影响货币乘数作用于货币供给,作用迅速、有力,见效快。

局限性:

第一,缺乏弹性,有固定化倾向。

第二,为了体现公平性,各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各类存款机构基本一样,这样会使某些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难以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

第三,调整法定存款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干扰较大,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当对法定准备金存款不付息时,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削弱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6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理。

(1)调整再贴现利率的作用机理。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利率,会使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上升,这会产生两方面的效果:第一,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第二,反映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意向,产生一种告示效果,商业银行会相应提高对客户的贴现利率和放款利率,减少企业的资金需求(2)规定与调整再贴现资格的作用机理。中央银行规定与调整再贴现的资格是指中央银行规定或调整何种票据及哪些金融机构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作为一般性的政策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

第二,影响力有限。

7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

1.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理。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给时,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增强其贷放能力;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时,它会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回笼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降低其贷放能力。

2.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第一,中央银行必须拥有一定数量、不同品种的有价证券,拥有调控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务。第二,必须建有一个统一、规范、交易品种齐全的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第三,必须具有一个规范、发达的信用制度,流通领域广泛使用票据,存款准备金政策准确、适度。

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给量,因此,可以不计证券交易的价格,自主性很强,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较为被动。

第二,灵活机动,准确性强。

第三,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有一定的抵消作用。

第二,政策效果较为滞缓。

第三,因操作较为细微,公开市场业务对公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较弱。

第四,公开市场操作的随时发生和持续不断,使其告示性效果较弱。

8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银行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的各种措施。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用以影响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在通货膨胀时期,消费信贷旺盛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消费者信用控制,可以起到抑制消费需求、控制物价上涨的作用。(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四)优惠利率。

(五)预缴进口保证金。

9直接信用控制的手段: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1.信用配额

2.直接干预

3.流动性比率

4.利率最高限额

10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公开市场业务(三)再贴现与再贷款政策

(四)利率政策(五)信贷政策(六)汇率政策

11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4.抗干扰性

12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是反映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力度和效果,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

中间性指标包括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两个层次。

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13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两个,分别是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有一个,即基础货币。从1994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定期向社会公布货币供给量统计,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中介指标。除了货币供给量之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关注贷款规模变量。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基础货币。

14货币传导机制理论:这种理论以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为代表,突出货币供给量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弗里德曼对其传导机制的说明是,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后,将直接增加公众的手持货币量。由于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其数量的多少不受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因此,增加后的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出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此时他们会增加货币支出(E),将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或者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者用于购买实物资产,使得资产价格普遍上升。对实物资产需求的增加和实物资产价格的上涨必然刺激生产增加各种实物资产的生产,从而提高了名义收入水平。名义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们的名义货币需求,使货币供求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均衡。用公式表示的弗里德曼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下:M↑=>E↑=>Y↑

15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

(一)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

(三)从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15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统一性。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工具、调控机制、调控功能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政策工具与调控机制不同

2.调控的主要功能不同

3.调控的时滞和效果不同

(三)共同的调控目标和相异的调控特点需要二者协调配合

16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

(一)双松模式。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配合。这一配合模式适用于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萧条时期。(二)双紧模式。即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配合。这一配合模式适用于需求膨胀、供给短缺、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高涨时期。若采取单一松动的货币政策或单一松动的财政政策,都将导致时滞较长、推动力不足。(三)松紧模式。

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配合。这一配合模式适用于经济结构基本平衡,但社会闲置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经济时期。

2.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配合。这一配合模式适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社会闲置资源已被最大限度利用,

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时期。

(四)中性模式。当社会供求大体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区间时,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增长就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目标。

17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果把当时执行计划所采取的一些货币与财政手段称之为政策的话,货币政策也知识财政政策的辅助和补充。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和资金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在总需求的扩张和收缩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货币政策取代财政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改革和转轨的重要阶段,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上,具有政策调控取向频繁多变的特点且更多着眼于影响总供给,并且以“松”为主的扩张性政策搭配出现更多。该阶段政府缺乏市场经济调控机制应有的经验。

2008年,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年末,中央政府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有利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包括在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2009年、2010年增加4万亿元的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加大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其实质是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伴随着2009年经济的逐步企稳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适时退出与调整。

18试述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现贴现和再贷款政策、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等。(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即建立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2007年以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繁,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公开市场业务。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两部分。

(3)再贴现与现贷款政策。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再贷款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998年以后,中央银行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和作用都在渐弱化。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6年正式开展对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业务。

2002年以来,由于再贴现利率的确定存在一定问题,再贴现业务日益萎缩,难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4)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利率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在我国,利率政策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

(5)信贷政策。信贷政策不同于货币政策中的其他总量政策工具,主要着眼于解决结构问题,通过窗口指导,引导信贷投向,

促进地区、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6)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调节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 1.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 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 支行为。 说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 2.国际收支平衡表: 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 市场价格原则 单一货币原则 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 (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不同): 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 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 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

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 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 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 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 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 4.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⑴原因:①季节性、偶然性原因 ②周期性因素: 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顺差 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逆差 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 ④货币因素: 货币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 ⑤收入因素:C、S→X、M↑ I↑→X、M,资本流动 ⑥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动 ⑵影响: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C+I+G+X-M 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一重点简答题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一重点简答题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重点简答题 一、贸易术语的作 用? 答a 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行为准则,明确彼此在货物交接方面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这就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b 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C 有利于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二、班轮运输的特 点? 答:1、船舶行驶的航线、停靠的港口都骨 固定的; 2、船舶按船期表航行,船舶开航、到港 时间都较为固定; 3、船公司按照预先公 布的班轮运价表收取 运费,运费率相对固 定; 4、在班轮运费中包括 装卸费用,由船方负 担; 5、班轮承运货物比较 灵活,不论货物多少, 只要有舱位都能接受 装运(少量、件杂货)。 三、提单的性质和作 用? 答:1、是承运人或其 代理人出据的货物收 据,证实其以按提单 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 货物; 2、是代表货物所有权 的凭证; 3、是承运人和托运人 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 的证明。 四、多式联运单据和 联运提单的区别? 区别使用范围签发 人风险、责任 多式联运单据各种 运输多式联运经营 人全程 联运提单由海运和 其它方式组成的联合 运输承运人、船长、 船东第一程运输 五、中国基本险别除 外责任的重要内容? 答:1、被保险人的故 意行为、过失所造成 的损失; 2、属于发货人的责任 所引起的损失;

3、在保险责任开始承担之前,被保险货物 已经存在品质不良或 者数量短少; 4、被保险货物的自然 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市价跌落、运输 延迟所引起损失费用; 5、战争险条款和罢工 险条款所规定的责任以及除外责任。 六、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 答:1、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2、运输距离; 3、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4、季节性需要的变化; 5、成交数量; 6、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7、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 8、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消费者的爱好。 七、实际全损的情况有哪些? 1、 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 2、 保险标的丧失(控制权——海盗劫走); 3、 保险标的物发生质变,失去原有使用 价值; 4、 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 八、托收结算方式的利弊? 答:1、利——有利于调动买方订购货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卖方扩大出口。 2、弊——由于托收属于商业信用,存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特别是托收方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故卖方对此方式的采用应持慎重态度。 3、注意事项: A.要切实了解买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成交金额不宜超过其信用程度; B.了解进口 国家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条例,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一)重点简答题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重点简答题 一、贸易术语的作用? 答a 成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行为准则,明确彼此在货物交接方面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这就大大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b 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C 有利于妥 善解决贸易争端。 二、班轮运输的特点? 答:1、船舶行驶的航线、停靠的港口 都骨固定的; 2、船舶按船期表航行,船舶开航、到 港时间都较为固定; 3、船公司按照预先公布的班轮运价表 收取运费,运费率相对固定;4、在班轮运费中包括装卸费用,由船 方负担; 5、班轮承运货物比较灵活,不论货物多少,只要有舱位都能接受装运(少 量、件杂货)。 三、提单的性质和作用? 答:1、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据的货物收据,证实其以按提单的记载收到 托运人的货物; 2、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 3、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 契约的证明。 四、多式联运单据和联运提单的区 别? 区别使用范围签发人风险、责任 多式联运单据各种运输多式联运经 营人全程 联运提单由海运和其他方式组成的 联合运输承运人、船长、船东第一 程运输 五、我国基本险别除外责任的重要内 容? 答:1、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过失所 造成的损失; 2、属于发货人的责任所引起的损失; 3、在保险责任开始承担之前,被保险 货物已经存在品质不良或者数量短 少; 4、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 特性、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损 失费用; 5、战争险条款和罢工险条款所规定的 责任以及除外责任。 六、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 答:1、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2、运输距离; 3、交货地点和交货条件; 4、季节性需要的变化; 5、成交数量; 6、支付条件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7、国际市场价格的走势; 8、交货期的远近、市场销售习惯、消 费者的爱好。 七、实际全损的情况有哪些? 1、保险标的物完全灭失; 2、保险标的丧失(控制权——海盗 劫走); 3、保险标的物发生质变,失去原有 使用价值; 4、船舶失踪达到一定时期。 八、托收结算方式的利弊? 答:1、利——有利于调动买方订购货 物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卖方扩大出 口。 2、弊——由于托收属于商业信用,存 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尤其是托收方 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故卖方对 此方式的采用应持慎重态度。 3、注意事项: A.要切实了解买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成交金额不 宜超过其信用程度; B.了解进口国家的贸易管 制和外汇管制条例,以免货到 时由于不准进口或收不到外汇 造成的不应有损失; C.了解进口国家的商业惯

4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

2017年4月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金属货币制度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选项】 A.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银本位制、金本位制 【答案】A 【解析】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其有效范围一般仅限于一国之内。较为规范、完善的国家货币制度是在16世纪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沿着历史的脉络看,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 【考点】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2.【题干】下列关于商业信用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用于解决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 B.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C.融资方向无局限性 D.融资规模无局限性 【答案】B 【解析】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为: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着局限性;商业信用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因而规模受到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其次,商业信用存在着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通常是上游企业提供给下游企业,一般很难逆向提供。再次,商业信用存在着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会受到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 【考点】信用——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 3.【题干】消费者在专卖店以分期付款方式买入计算机的信用形式属于()。 【选项】 A.消费信贷 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答案】D 【解析】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 【考点】信用——现代信用形式——消费信用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

高纲1569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009 国际金融市场 财经大学编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分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及其组成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环境,掌握外汇市场及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等各个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并结合具体案例,使得应考者能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及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与阐述,包括:外汇市场概述,外汇与汇率,主要外汇交易形式,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第三部分为国际货币市场;第四部分为国际资本市场;第五部分为国际黄金市场。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 2.理解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组成成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国际金融市场》是以金融学为基础,结合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学科容法的综合性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国际投资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功能和分析法。 Ⅱ课程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课程容 本章首先定义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概括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容和作用,然后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最后介绍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二、学习要求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贸易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9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绝大多数采取 A. 海洋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管道运输 2. 在我国进口业务中,成交时经常采用的价格条件是 A. CIF B. CFR C. FOB D. EXW 3. 在法律上称为承诺的是 A. 询盘 B. 发盘 C. 还盘 D. 接受 4.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合同的名称、合同号码位于 A. 合同的主体部分 B. 合同的尾部 C. 合同的约首 D. 合同的附件 5. 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国际贸易术语惯例是 A. 《华沙-牛津规则》 B. 《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C.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6. 《2010 年通则》规定,CIF 条件下,办理保险并支付保险费属于 A. 卖方责任 B. 买方责任 C. 船方责任 D. 保险公司责任 7. 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货的贸易术语是 A. CPT B. DAP C. DDP D. DAT 8. 在价格调整条款的公式中,P 代表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 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 法定支付能力。 3、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 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 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 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 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自由铸造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 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 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 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 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 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 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 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 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 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 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6、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 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7、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8、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 9、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内容: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二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一双挂钩使美元处于两难的状况,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 比价和可可以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 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 国家需要大量美元这两者是矛盾的。二为了满足各 国经济发展需要,美元供应不断增加,这使美元同黄 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难题被成为特里芬难题。20 世纪60年代德国、日本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美 国对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大量逆 差,黄金储备外流。市场出现用美元向美国挤兑黄金 的现象,美元危机不断。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 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 溃。 11、牙买加体系核心内容:一、将已形成的浮动汇率 和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二、黄金非货币化;三、国 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 12、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 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一家主要银行来发 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第二章信用 13、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 条件的借贷行为。 14、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道 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 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15、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个人部门(是货币资 金的主要贷出者)、非金融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 需求者)、政府部门(净需求者)、金融部门、国外部 门。 16、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 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即直接融资。 17、间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实 现货币资金互通有无即间接融资。 1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优缺点:直接融资优点: 1、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 2、 加强资金提供者对需求者的关注,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3、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可长期 使用的资金;4、没有金融机构从中获利,因此 成本较低。缺点:1、便利度及成本受金融市场 发达程度影响;2、风险要高于简介融资。 19、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便利;2、分散投资,安 全性高;3、具有规模经济。缺点:1、减少了资金供 给这对资金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增加了资金 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收益。 20、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 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 资金,推动经济增长。 21、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 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2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 局限性,其次在信用存在的方向上存在局限性,再商 业性用存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23、商业票据:是指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面 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 包括: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 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 票证;4、可以流通转让。 24、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 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 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 25、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 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 26、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 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 责。 2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 提供的间接信用。 28、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 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资金,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发挥中介的只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 的,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提供的信用贷 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 29、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 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 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 一步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 30、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 务人的信用。 31、国家信用工具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 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 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也被称为 市政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是指由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 他主体发行的债券。信用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自学考试国际贸易实务00090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自学考试国际贸易实务00090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惯例 国际贸易特点: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贸易术语的作用:1)每种贸易术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简化了交易手续,缩短了洽商时间,从而节约了费用开支2)由于贸易术语能够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因素,这就有利于交易双方进行比价和加强成本核算3)有利于妥善解决贸易争端。3种国际惯例:《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通则缩写为INCOTERMS。《通则》将贸易术语归纳为13种,分为E、F、C、D四组。1)E组,启运。EXW,工厂交货。2)F组,主要运费未付。FCA货交承运人,FAS装运港船边交货,FOB装运港船上交货3)C组,主要运费已付。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PT运费付至,CIP运费保险费付至4)D组,到达合同。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DDP 完税后交货。国际惯例在下列情况下有约束力:

1)国家法律有明确规定的2)买卖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第二章《通则》中的主要贸易术语 贸易术语交货 地点 风险 转移 出口 清关 进口 清关 运输 方式 运 输 保 险 EXW 商品 产地货交 买方 买方买方任何 方式 买 方 买 方 FCA 出口 国内货交 承运 人 卖方买方任何 方式 买 方 买 方 FAS 装运 港口货交 船边 后 卖方买方水上 运输 买 方 买 方 FOB 装运 港口货越 过船 舷 卖方买方水上 运输 买 方 买 方 CFR 装运 港口货越 过船 舷 卖方买方水上 运输 卖 方 买 方 CIF 装运 港口货越 过船 舷 卖方买方水上 运输 卖 方 卖 方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西方学者: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价值的贮藏。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6 规定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56 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57 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59 11、金块本位制:这是市场上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智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了解)59。 1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黄金(了解)59。 1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60 14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内容: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二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61 17、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18、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 1 纸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单选)2 银行券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3 存款货币 4 电子货币 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19、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 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一)计价单位 (二)交易媒介 (三)支付手段 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偿还赊销款项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二、财富贮藏职能 20、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改名为欧盟;1995年12月,欧洲货币局正式确定欧元为统一货币;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第二章信用 18、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67 19、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20、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盈余者,是主要贷出者)、非金融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政府部门(净需求者)、金融部门(信用媒介)、国外部门。69 21、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即直接融资。简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实现货币资金互通有无即间接融资。二者区别:(1)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而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只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不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信用关系。 2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优缺点:直接融资优点:1、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2、加强资金提供者对需求者的关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 4、没有金融机构从中获利,因此成本较低。缺点:1、便利度及成本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影响;2、风险要高于简介融资。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便利;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3、具有规模经济。缺点:1、减少了资金供给这对资金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收益。70 24、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71 25、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71 26、按信用参与主体可将信用分为: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间以赊销、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信用)、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间接信用)、国家信用(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付的一种信用形式)。72 27、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局限性,其次在信用存在的方向上存在局限性,再商业性用存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28、商业票据:是指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面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命令式票据,而后期是一种承诺式票据。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包括: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流通转让。 29、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74 30、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74 31、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74 3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资金,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中介的只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76 3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76 35、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国家信用工具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也被称为市政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是指由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信用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78 37、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只需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和利息。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38、消费信用的作用:1、有利于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2、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3、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但也有不利影响: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2、过度负债,会使消费者负担过重,影响经济生活的安全。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真意义上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39、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85 40、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89 41、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89 42、市场利率:有货币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90 43、官定利率:是指由有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90 44、行业利率:是指由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90 1 / 5

自考00076国际金融串讲笔记

《国际金融》常考知识点串讲 1、外汇是国际汇兑(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外汇是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的外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是各国外汇管理法令所称的外汇:⑴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⑵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⑶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⑷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⑸其他外汇资产。 狭义的外汇是通常所说的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基本特征:⑴国际性;⑵可兑换性,即表示这些支付手段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Freely Convertible currency)。⑶可偿性,即在国外能直接作为支付手段无条件的使用,对方也无条件的接受并承认其所代表的价值。 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和黄金不能视为外汇,因为他们不能用于国际结算,而只有把他们变为在国外的银行存款才能用于国际结算。外币现钞,严格说来也不能算作狭义外汇。 只有在国外的银行存款,以及索取这些存款的外币票据与外币凭证,才能是狭义外汇。 国外银行存款才是狭义外汇的主体。 2、 1918年以后,国际收支被解释为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外汇收支。凡在这一定时期涉及有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畴。是建立在收支基础(现金基础Cash Basis)上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 3、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所制定的概念:在一定时期,一国居民(Resident)与非居民(Ninresident)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必须领会: ⑴它强调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经济交易是经济价值从当事的一方向另一方的转移。实际上也就是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在两个当时这间的转移。. .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 1.贸易条件改善的程度取决于征税国和出口国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以及出口国是否对进口国征收进口税进行报复一般情况下( ) A.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大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小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大 B.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小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大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大 C.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大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小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小 D.征税国的影响力越小出口国的影响力越大则征税国征收进口关税对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就越小 2.CPT和CFR相同的是( ) A.属装运合同 B.交货地点 C.费用划分界限 D.提交的单据 3.不同商品贸易自由化程度也不同表现在( ) A.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 B.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 C.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D.机械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 4.对生丝、棉花和羊毛等商品的计重方法可采用( ) A.公量 B.毛量 C.理论重量 D.法定重量 5.滞期费是( ) A.买方向卖方收取的因卖方延期交货而造成损失的补偿费 B.卖方向买方收取的因买方延期交货而造成损失的补偿费 C.租船人未按约定日期完成装卸定额延误了船期而付给船方的罚款 D.船方装卸太慢而向货方支付的赔偿费 6.一般说来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有些国家在国境设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这时候关境小于国境。有些国家之间缔结关税同盟因而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的领土即成为统一的关境这时候关境( )国境。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其他 7.海运提单和航空运单( ) A.均为物权凭证 B.均为承运人出具的承运货物的收据 C.均可背书转让 D.均为提货凭证 8.无论是采用托收方式还是信用证方式除个别来证另有规定外汇票的受款人均应填写( ) A.开证行与通知行 B.开证行与保兑行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 一、课程概要 《金融理论与实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和基本制度规定。既研究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金融经济运行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又着力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 其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策略性、适用性的特点。故本课程既是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动规律和运行规律、规则、经营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学习《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金融工作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弄清金融的基本范畴;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熟悉金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货币 一、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 $ 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 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 二、考核知识 1.识记: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 — 2.领会:

a. 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b. 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 c. 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 d. 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e. 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三、辅导材料:(理解) ) 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 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 一、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 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 3.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4.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 2.领会: |

国际金融考试重点

1、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总和。 2、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 3、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为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4、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如经常项目中的各项交易和长期资本项目中的交易 5、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为另一国货币,用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 6、静态的外汇:由动态的外汇而形成的相关的金融凭证,或称金融资产。 7、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率、比价,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8、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如1或1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量的的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9、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如l或100等)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量的外国货币。 10、固定汇率制: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本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水平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11、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汇率平价和上下波动的界限,也不承担任何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听任两国货币的比价完全按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波动。 15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16、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也称广义国际储备) 17、在岸金融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国内金融市场是本国居民之间发生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交易的对象一般是本国货币,空间范围也仅限于本国境内。当金融资产交易的主体扩大到非居民,交易范围超越国境之外,成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即在岸金融市场。18、离岸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以市场所在国以外国家的货币即境外货币为交易对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业务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和税收的管辖。 19、欧洲货币市场:是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概括和总称。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20、外国债券: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为了筹集外币资金,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通常把外国债券称为传统的国际债券。 22、外汇风险:即汇率风险或汇兑风险,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23、交易风险:是指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中,由于外币和本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使交易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又分为外汇买卖风险和交易结算风险。 24、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将必须转换成本币的各种外币计价项目加以折算时所产生的风险。也就是将外币债权、债务折算成本币时,由于使用的汇率与当初入账时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账面上损益的差异。 25、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26、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27、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贸易信贷,是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 29、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30、国际金本位制:即各国货币均以黄金为本位(基础)建立联系,彼此可兑换,由此构成的世界性货币制度。 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一个从事国际间金融业务,致力于推动全球货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便利国际贸易、促进高度就业与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国际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