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技术参数和要求

合集下载

胃肠动力治疗仪技术参数

胃肠动力治疗仪技术参数

胃肠动力治疗系统BE-6000型技术参数1、工作环境1.1环境温度范围:5℃-45℃1.2相对湿度范围:≤80%1.3大气压力范围:700hpa--1060hpa1.4电源:交流电压220V±10% 频率:50Hz±1Hz1.5 额定输入功率:75VA2、安全类别2.1治疗仪为Ⅱ类、BF型医疗器械设备3、主要技术参数3.1 产品名称:智能数码多功能治疗仪3.2 产品型号:BE-6000型3.3 显示方式:15.6寸一体机显示,分辨率1024X768,能同时显示输出的时间,部位,档位,档案,通道数等相关信息。

3.4 操作方式:触屏操作3.5 治疗仪热疗输出电压(空载)温度:≤32V间断输出3.6 治疗仪工作20min后,热疗温度最低不低于37°C3.7 载波:载波频率为1000Hz、频率误差不大于±10%3.8 单个脉冲最大输出的能量不超过300mJ3.9 在基准负载下输出脉冲幅度连续可调,最大输出有效值不大于20V3.10 输出开路时,输出电压峰值不大于500V3.11 治疗仪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4h3.12 治疗仪功率消耗不大于75W3.13 定时功能:5min—60min可调,步进5min、自动定时、倒计时3.14 输出:2路红外热疗输出/2路脉冲电输出(共享通道),2组音频播放,1组档案建立。

3.15 输出通道设置:每路输出可单独控制时间,处方,强度。

可同时治疗多个病人,也可以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治疗。

3.16 倒计时:显示屏上会显示治疗的剩余时间.3.17 语音提示功能:在操作过程中同时伴有语音提示功能,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暂停或继续,治疗结束后语音提示。

3.18 定期检查、维护本产品。

本产品如有异常或损坏时严禁使用,特别是电源线和治疗线损坏时。

河南兢仁医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简介--赵继亭

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简介--赵继亭

独有的固态环绕测压电极
• 运用SSI研发的的Tactile Pressure Sensing (环绕触知微压力测量技术) 的固态电极 • 36通道, 直径4.2mm • 可进行UES测压等优势
• 环绕测压 • 符合人体生物学 • 12个环绕压力感应点 (12 x 36)
• 电容式压力感应 • 对于细微的,快速的压力变化相 对其他技术优越许多 • 传感器相比其他测压传感器更加 耐用
蠕动差? 非蠕动形态?
不能推送食团
28
1、UES松弛障碍测压图
UES松弛正常
UES松弛 障碍
患者可能表现为咽部梗阻感
2、体部动力减弱
完整、收 缩力度正 常蠕动
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梗阻感
蠕动消失
2、体部动力异常
完整、收
缩力度正 常蠕动
远端节段 性收缩
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梗阻感
3、贲门失弛缓
完整、收
高分辨率测压技术
(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赵继亭
一、消化道测压发展史
测量LES全长压力,消除位移的影响
水灌注式测压时代 • 1960 3-4通道灌注式测压 • 1970 DentSleeve LES测压“袖套技术” • 1977 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 • 1980 电脑数据采集 • 1980 6-8通道灌注式测压标准化
22通道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 管
36通道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
20世纪末、21世纪初,HRM系统 的问世在测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
传统测压与高分辨率测压系统比较
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36通道X12= 432个测压点
压力感受灵敏,精准

胃肠动力芝加哥标准

胃肠动力芝加哥标准

胃肠动力芝加哥标准
胃肠动力芝加哥标准是一项用于评估胃肠功能的专业标准,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该标准采用先进的测压技术,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来评估患者的胃肠动力状况。

在胃肠动力芝加哥标准的测试中,患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吞咽和激发测试,包括单次湿吞咽、多次快速吞咽和快速饮水挑战等。

这些测试旨在评估患者的胃肠蠕动和排空能力,以及是否存在与餐中和餐后相关的运动障碍。

除了常规的测压测试外,胃肠动力芝加哥标准还包括固体推注吞咽测试、固体试验餐测试以及药物激发测试等。

这些测试旨在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胃肠健康状况,并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总体而言,胃肠动力芝加哥标准是一个全面、严谨的评估体系,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采用该标准,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胃肠健康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多功能动态平板胃肠系统

多功能动态平板胃肠系统
4.1.5
最短曝光时间范围:≤1ms,
*4.1.6
最大曝光时间范围:≥10s
4.1.7
最大管电流范围:≥500mA
4.1.8
采用高频逆变处理技术
4.1.9
具有ABC、AEC功能
4.2
X线管球:
*4.2.1
小焦点≤0.6mm
*4.2.2
大焦点≤1.2mm
4.2.3
阳极热容量≥250KHU
4.3
摄影床部分:
4.3.7
床板至影像增强器输入窗中心距离,≤5cm
4.3.8
滤线栅,栅比≥13:1,栅密度≥60lp/cm
4.3.9
具有钡杯架,肩托,手柄,脚踏板附件
4.3.10
采用床上球管方式
4.3.11
压迫带
4.3.12
近台操作系统一套(带脚闸)
4.4
成像系统:
4.4.1
影像增强器输入屏有效尺寸:≥12英寸
4.4.2
4.7.2
透视末帧图象定格功能
4.7.3
提供针对影像进行滤过补偿的软件,标注软件名称
4.8
工作站配置
4.8.1
提供操作室桌椅及LED观片灯
4.8.2
电脑主机:CPU双核奔腾,内存≥4G,内存≥500GB
4.8.3
主监视器:≥19英寸医用液晶监视器(1台)
4.9
售后服务
*4.9.1
产品制造商通过GSM实时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对设备软件故障可进行远程诊断及远程维护(提供制造商官方网站截图证明加盖制造商公章)
4.6
数字图象处理系统
4.6.1
医用监视器≥19英寸LCD
4.6.2
监视器像素分辨率:≥1200 X 1600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消化道动力性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有日渐上升趋势。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约有近50%患者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就诊,其中30% -40%最终确诊为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疾病几乎占胃肠道疾病的半数以上。

人体消化道疾病与消化道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研究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都直接依赖于消化道生理参数的检测。

如前所述,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整个胃肠道多项参数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和分析。

胃肠道动力检测是消化道腔内压力测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用于研究和诊断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胃肠疾病其它检查方法的补充和综合应用,显示了较高的临床意义。

本文根据实际的医用要求,探讨胃肠动力诊查方法。

一、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概念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体系与胃肠动力疾病(DGIM)新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例如最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

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暖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嘈杂、胸骨后痛、反胃等症状,且经胃镜等多种检查无特殊异常,病程超过12周以上而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现已获悉:新发消化不良患者中,能从组织结构方面作出解释的只是少数,多数病人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很高,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病不能工作而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显著,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于检查和评估这类疾病的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与提高。

胃肠动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理、病理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_01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_01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胃肠动力检查手册》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胃肠道疾病的研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内科医师而言,消化道一直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盲区。

自从有了纤维内窥镜的应用,胃肠病学家才有幸能看到消化道,并知道有否病变。

但凭此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某些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尤其是动力异常性疾病,依据视力所见是不能确定诊断的。

近年来,由于对胃肠道生理学的大量研究,从而建立了很多新的技术,如 pH 监测、胃肠测压及最近的胃电图,这些新技术已在世界各地成为胃肠道疾病研究的常规方法。

这些技术需要临床医师和临床研究者的掌握和使用。

本书作为实用手册,目的就是使任何胃肠中心都能针对疑有的功能性疾病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并告诉他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进行检查。

书中所述及的种种检查方法需要一定的胃肠道解剖学基础知识,故本书第一章复习了相关的解剖学内容,并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论述。

随后的四章是消化道各主要部位功能性疾病的检查方法。

为便于参考,每一种疾病均按相同的标题进行编写,并将最佳的诊断方法作为重点加以阐述。

1/ 3第八章叙述操作方法。

在此部分内容,我采用相同的标题(适应症、禁忌症、仪器、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检查步骤、术后注意事项、资料分析、注意事项);读者可将此书作为手册,从中迅速查阅。

本书有两章对小儿胃肠道疾病的内容,可能会使读者感到惊奇。

因为儿科疾病的诊断较为特殊,坚于无法确切叙述病情的儿童来说,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定量分析非常有用。

儿科疾病胃肠道定量检查,有时可与成人完全一样,有时则需较大的修正。

本书是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许多十分繁忙又大力鼓励我的临床研究者对本书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完成此书。

十分感谢本书的所有编写者,特别感谢 Eamonn Quigley 博士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全部内容并为本书作序。

并感谢 ManfredRitter 博士撰写动态计数检测章节、 Jonas Zaar 先生提供原始插图。

胃动力检查要求

胃动力检查要求

胃动力检查要求
胃动力检查包括胃运动功能和排空功能检查,以及胃充盈和胃电图等相关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明确患者自身的胃动力是否处在正常水平。

其中,餐后胃窦收缩频率>50次/小时,平均波幅>30mmHg/2小时内,常表明胃动力降低。

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CCK)测量胆囊的排空指数,正常可达70%。

此外,酸返流试验中正确时胃内pH值为1-4,高压区食管内pH值为5-7。

如果检查存在胃动力不足,需要配合医生使用相对药物治疗,有利于胃部消化功能提高。

平时要避免过多摄入油腻煎炸和生冷性食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胃肠动力质控标准

胃肠动力质控标准

胃肠动力质控标准?
答:胃肠动力质控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胃排空时间:正常情况下,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为4~6小时。

胃排空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提示胃肠动力异常。

因此,胃排空时间是评估胃肠动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肠传输时间:肠传输时间是指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到被完全排出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小肠传输时间为4~6小时,大肠传输时间为12~72小时。

肠传输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便秘等问题,而肠传输时间过短则可能引起腹泻等症状。

因此,肠传输时间是评估肠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肛门直肠动力:肛门直肠动力是指肛门括约肌和直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能力。

这些肌肉的协调工作对于正常排便非常重要。

肛门直肠动力的异常可能导致便秘、便失禁等问题。

因此,肛门直肠动力是评估胃肠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4. 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也是评估胃肠动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胃肠动力异常或疾病的存在。

5. 胃肠道影像学检查:胃肠道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检查、CT、MRI等可以用于观察胃肠道的形态、蠕动情况等,对于评估胃肠动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 胃肠道生理学检查:胃肠道生理学检查如胃酸分泌测定、胃电图、肠电图等可以用于评估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和动力状态,对于诊断和治疗胃肠动力障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总之,胃肠动力质控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对胃肠动力的全面了解和准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技术参数和要求
一、硬件系统
1. 测压电极:高分辨率固态环绕电极、表面光滑无隆起,舒适度高
2. 测压通道采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每个压力传感器均可独自显示所获得的数据,保证压力数据采
集的快速和精准
3. 高分辨率食道测压电极:36组压力传感器通道,每组通道有12个环绕测压点,共432个测压点,
直径4.2mm,压力传感器间距1cm
4. 高清晰肛门直肠测压电极(3D):256个测压通道,直径10mm
5. 电极导管防护套:食道、3D肛门直肠专用
6.数据采集频率:100Hz(100次/秒)
7. 数据采集量:固态高分辨:216000/分钟 3D高清晰:1536000/分钟
8. 压力测量范围:0至800mmHg
9. 压力校准范围:0至300mmHg
10. 压力测量精度:0.1mmHg(0mmHg至50mmHg)
2mmHg(51mmHg至300mmHg)
11. 数据采集器:采用即插即用接口,自动压力校准接口
12. 显示器:21英寸液晶屏显示器
13. 打印机:彩色扫描复印一体喷墨打印机
14. 专用台车:配压力校准装置及安全隔离电源
二、软件系统
1.食管压力采集软件:静态食管测压,动态食管测压,精确UES测压,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上括约肌(UES),食管体动力学评估,pH电极定位
2.食管压力分析软件:LES生理结构,PIP定位,静态LES/UES压力,裂孔疝评估,LES/UES残余压力,芝加哥分类数据(DCI,CFV,IBP,IRP)
3. 肛门直肠压力采集软件:直肠运动模式,量化评估肛门、直肠的维持自制和排便的运动功能,分析肛门内括约肌功能、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直肠顺应性,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可实时动态显示肛门括约肌的三维彩色立体图形
4. 肛门直肠压力分析软件:收缩分析,模拟排便分析,感觉分析,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分析,可实时动态显示肛门括约肌的三维彩色立体图形
三、系统功能
1.显示模式:压力彩色轮廓图, 压力传统线性图, 混合显示模式
2.电子袖套(eSleeve):任意设定电子袖套的位置和长度
3.生理解剖图:实时动态压力显示图
4.等压线图:可任意设定压力
5.具有记录回放分析
6.具有压力反转点定位
7.具有智能鼠标
8.具有操作向导
9.具有同一病人数据跟踪
10.温度自动校准功能:有
11.压力自动校准功能:有
12.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有
13.压力自动补偿功能: 有
14.网络功能: 有
15.个性化报告: 提供UES、LES 60个测量值,可根据医生要求自行设定
16.自动数据分析: 有
17.国际高分辨率测压正常值: 有
18.中国高分辨率测压正常值: 有
四、便携式pH监测仪
1.硬件系统
1.1 监测仪外观
1.1.1 LCD显示屏** 4cm2背光显示屏
1.1.2 物理事件按键: 4(进食,用药,睡眠,症状)
1.1.3 功能按键: 4(返回,确认,上移,下移)
1.1.4 数据传输端口:Micro USB,3.3数据外接端口
1.1.5 电极接口: RJ45-8 pH电极接口,RJ45-10 pH-Z电极接口
1.1.6 校准系统:Bravo/ Digitrapper校准架
1.1.7 校准液:pH4.0 pH7.0校准液
1.2 监测仪内置参数
1.2.1 误操作保护系统: Intelli Combo组合保护系统
1.2.2电池: 2 x AAA 1.5V
1.2.3储存容量: 256Mb
1.2.4备用闪存: 高速Flash闪存
1.2.5记录时间: 24小时– 48小时
1.2.6内置监测程序: 内置程序,监测过程中无需连接电脑
1.2.7采样频率: pH = 1秒,Z = 1KHz – 2KHz
1.2.8采样精度: pH = 0.1, Z = ±5%
1.2.9采样范围: pH = 0-14, Z = 100Ω - 10KΩ
1.3 pH电极
1.3.1 pH电极规格: 1pH电极, 2pH(5cm, 10cm, 15cm, 21cm)电极, ENT电极, Bifurcate二合一电极, 大直径6.4Fr电极
1.3.2 pH传感器类型: 锑电极
1.3.3 pH电极直径:
2.0mm / 6Fr
1.4 pH-Z电极
1.4.1 pH-Z电极规格: 1pH6Z电极, 2pH6Z(5cm,10cm.15cm,21cm)电极,
儿童电极pH-Z
1.4.2传感器类型: 锑电极+阻抗
1.4.3pH-Z电极直径:
2.0mm / 6Fr
1.4.4阻抗采样电流: 6µArms
2. 软件系统
2.1 软件功能
2.1.1硬件:可兼容24小时pH反流监测仪,24小时pH-Z反流监测仪,
96小时无线pH反流监测仪
2.1.2显示模式:BlueZ阻抗轮廓图,pH曲线图,阻抗曲线图,叠加图等多种显示模式
2.1.3 解剖图: 解剖图显示当前食管内pH阻抗情况
2.1.4回放模式: 0.1X,0.2X,0.5X,1.0X,2.0X,4.0X,8.0X,16.0X回放速度,循环回放模式
2.1.5患者追踪模式: 可自动追踪患者测压数据,自动调节生理信息
2.1.6 日志传输/输入: 全自动日记传输,自动同步,EZDiary日志输入向导
2.1.7个性化报告制定: 具有多个可选的报告模块,可根据医生要求自行设定个性化报告。

2.1.8报告格式选择: PDF, .Doc格式
2.1.9 HIS网络兼容: 软件兼容HIS系统
2.2 运算功能
2.2.1 胃食管反流病评估: DeMeester评分, Boix Ochoa评分
2.2.2症状相关性评估: SI评分, SSI评分, SAP评分
2.2.3反流性质评估: 固态,液态,气态,混合反流分析统计
2.2.4反流体位评估: 卧位,直立反流评估
2.2.5酸暴露时间计算: 酸性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暴露时间运算
2.2.6 Generic综合评分** 自由设置Generic评分选项,软件自动计算
3 代理商资质: 销售商拥有ISO9001服务体系认证,ISO13485专项认证
生物刺激反馈仪参数
1、主机:原装进口,包括主机(含嵌入式软件)、上位机软件、电源适配器、USB数据传输线、阴
道电极、直肠电极、贴片电极等。

2、产品适用范围:对患者的体表肌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和反馈训练,可对患者的肌肉施加电刺
激来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障碍。

同时必须有阴道电极的独立注册证,要求是生物反馈类仪器。

3、硬件要求
3.1专用的信号采集及刺激器,既可采集盆底表面肌电(SEMG),也可同时电刺激
(Stim),还可进行肌电触发电刺激(EMG Trigger Stim);
3.2具有动态存储功能,表面肌电采集及刺激器内置CF卡,支持数据的动态存储;
3.3刺激器内置嵌入式软件,采用触摸屏操作方便快捷,并可直接在刺激器中编辑治疗方案;
3.4电极接触不良时有自动断电的保护功能;
3.5该系统具有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模式(EMG Trigger Stim),来帮助患者提高主动运动的表现,
在盆底肌肉障碍中帮助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治疗,重建中枢对盆底肌肉的控制;
3.6单机也可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对人体的不同部位的肌肉预置了标准的监测参数和工作流程,用户
可以根据需要在列表中选择监测和电刺激部位,并且可以修改训练方案。

4、硬件参数要求
4.1 内置放大器带宽:30-450 Hz
4.2 表面肌电灵敏度:0.2uV
4.3 输出电流:0-100 mA
4.4 刺激频率:≤100Hz 2-100Hz 可调整
4.5 刺激波宽:≤400μs 50-400μs 可调整
4.6 具有产妇专用放松训练的SEMG电极,SEMG头带实时采集肌肉紧张及放松度,进行放松训练,
采集灵敏度小于0.2uV。

4.7 刺激上升和下降时间:0-10s
4.8 波形为平衡生理波,相同的刺激电流强度疼痛感更小。

5、软件配置
5.1 专用嵌入式的软件系统,具有开放式训练模式,标准化训练模式,数据库管理模式,
单机可以直接进行数据采集,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训练;
5.2 具有专用的盆底表面肌电采集,分析,评估功能;
5.3具备多媒体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进行音乐反馈和动画反馈,包括肌肉放松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肌肉协调性训练,肌肉精准性训练、肌肉耐力训练;
5.4统计表面肌电图的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平均值等,进行肌肉的功能状态的评估,
记录原始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