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和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水质的优劣程度。

水质检测方法的选择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工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

一、物理检测方法。

1. 温度检测,水温对水质有一定影响,高温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低温则可能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

因此,检测水温对于水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2. pH值检测,水体的酸碱度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pH值在7以下为酸性,7以上为碱性。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3.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于评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学检测方法。

1. 总氮检测,总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它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检测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可以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总磷检测,总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总磷含量对于保护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3. 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水体中的一种常见污染物,它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检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对于评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物学检测方法。

1. 浮游生物检测,浮游生物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生物群落,它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因此,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2. 水生态系统检测,水生态系统对水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净化作用,对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估水质的优劣程度。

在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检测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是环境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科学中,有多种水质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质监测方法。

1. 目视观察法目视观察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水质监测方法,通过人眼观察水体的色泽、浑浊度、气味和悬浮物等指标,初步判断水质是否良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只能提供主观判断,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

2. 野外实时监测法野外实时监测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野外直接对水体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可以获取连续的水质数据,方便科学家和环保部门及时掌控水质状况。

3. 采样分析法采样分析法是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水样,在实验室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和检测。

这种方法涉及水样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等多个环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采样分析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水质数据,对于研究水体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非常有帮助。

4. 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通过观察和研究水体中的生物指标,来评估水质状况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水中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数量的观察,来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例如,通过研究水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推测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

生物监测法对于评估水体的整体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5. 快速检测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现场迅速获得水质数据。

比如,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器可以通过测量光谱、电导率、pH值等指标来快速评估水质状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速度快,适用于野外监测和应急情况下的水质检测。

通过上述几种水质监测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水体的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水体和不同的研究目的可能需要选择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常常需要相互配合和综合运用,以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对于保障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地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环境的变化趋势,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水质改善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和解读要点,并提供相关的实用建议。

一、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1. 收集和整理数据在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水质监测站、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试等渠道。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后续的分析非常重要。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填充缺失值、修正异常值、归一化处理等。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更加规范和可靠,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绘制图表、制作统计图像等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等。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特征。

4. 统计分析在进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时,统计分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总体分布、相关性、差异性等方面的分析。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相关系数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

二、水质监测数据的解读要点1. 核心指标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中常见的核心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水温、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等。

对于这些指标,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读。

比如,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低溶解氧水平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2. 趋势分析水质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水环境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判断水质是否有改善或恶化的趋势,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趋势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法等。

3. 阈值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中的某些指标有相关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和限值,通过与这些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判断水体的健康状况。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资源,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农业等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需要对水和废水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让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一、水质监测分析方法1.物理监测法物理监测法是通过测量水样的物理性质来判断水质的好坏,主要包括温度、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浑浊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反映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对于监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2.化学监测法化学监测法是通过测量水样中各类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含量来评价水质的好坏。

常见的指标包括氨氮、总磷、总氮、COD、BOD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水中化学性质的变化,对于评价水的寿命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通过测量水中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来评价水质的好坏。

生物群落是自然水体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群落之一,对于监测水体是否受到污染、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有很大的参考性。

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是对产生于生产、生活、农业等活动中的废水进行处理、检测和分析,确保其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监测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对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处理、降解或转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酸碱调节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2.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生物降解、转化和吸附,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膜反应器法等。

3.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污染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法、膜分离法、过滤法等。

废水监测是确保废水得到合理处理的重要手段,在废水处理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分析,以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水质分析方法介绍

水质分析方法介绍

水质分析方法介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于水质的保护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分析是通过对水样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价水质的好坏和适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学分析方法。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量水样中的物理性质,如温度、浊度、颜色和电导率等。

其中,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直接测量,浊度可以通过浊度计进行测量,颜色可以通过比色板或光谱分析仪测定,电导率可以通过电导仪进行测量。

这些物理性质可以反映水样的透明度、颗粒物含量和溶解物质的电离程度,对于判断水质的好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检测水样中的化学成分,如溶解态氧、硝酸盐、氨氮等。

其中,溶解态氧可以通过溶解氧仪测量,硝酸盐可以通过萘酮-橙Ⅱ法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氨氮可以通过氨选择性电极法或蒸馏-滴定法测定。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提供水样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信息,进一步评价水质的好坏。

生物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水样中的生物指标,如细菌、藻类和浮游动物等。

其中,细菌可以通过培养方法进行计数,藻类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和计数,浮游动物可以通过集水器或缆绳网进行捕捉并计数。

生物学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水样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可间接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除了上述的常规水质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可以用于分析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则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测定微量金属元素;核磁共振技术(NMR)可以提供水样中有机物的结构信息等。

这些新型的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分析更多的指标,还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总之,水质分析方法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样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水质的好坏和适用性。

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学分析方法是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水样的性质和污染情况。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物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是通过对水样的物理性质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评估水质。

常用的物理学方法包括:浊度分析、颜色分析和温度测量等。

1.浊度分析浊度是指水样中悬浮颗粒物质对光的散射能力。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硬度计测量水样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总体积。

高浊度值表明水样中有较多的悬浮颗粒,反之亦然。

浊度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水的外观质量和悬浮物的含量。

2.颜色分析颜色是水样中溶解有机物或无机物对可见光的吸收反射能力。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测量水样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颜色分析可以帮助评估水的外观和污染程度。

3.温度测量温度是水样的物理性质之一,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常用的测温方法有玻璃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等。

温度测量可以用于评估水的适用性和理化性质。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对水样中化学成分的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水质的成分和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pH值测定、溶解氧测定和电导率测定等。

1.pH值测定pH值反映了水样的酸碱性。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pH计测量水样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值测定可以评估水样的酸碱度,为水质评估和相关反应提供基础。

2.溶解氧测定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常用来检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和生态健康。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溶解氧电极和溶氧分析仪等。

溶解氧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水中的氧气溶解能力和抗菌能力。

3.电导率测定电导率是指水样中电流通过的能力,可以反映水样中的离子含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电导率计测量水样中单位距离内的电导率。

电导率测定可以评估水的溶解性和电解质能力。

三、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通过对水样中的生物组织和生物活性的分析,来评估水质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常用的生物学方法包括:浮游生物监测、鱼类监测和微生物监测等。

1.浮游生物监测浮游生物是水体中游动自在的微小生物体,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拉网捕捞和流式细胞仪等。

看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看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看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为了进行有效的水质监测和保护环境,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一、水质监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开始分析和解读水质监测数据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的水质参数和采样点位,并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般来说,水质监测包括常规监测和定点监测两种方式。

常规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定期的监测,以获取水质的长期变化趋势。

而定点监测则是选择特定的水体点位进行监测,以评估该区域的水质状况。

无论是常规监测还是定点监测,收集的数据都需要进行整理,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工作。

二、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评估与筛选在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之前,需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连续性等。

对于数据的完整性评估,需要检查数据是否存在缺失值或异常值。

对于缺失值,可以采用合理插值或删除缺失数据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异常值可以通过比较监测数据与周围点位或历史数据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三、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最基本的统计描述,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有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水质监测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研究水质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

常用的趋势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

通过趋势分析,可以判断水质指标是否呈现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水质监测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相关系数来评估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常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了解水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并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检测方法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性质和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常用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物理检测方法。

1. 温度检测。

温度是水体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因此在水质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水体的温度变化。

2. pH值检测。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通常使用酸碱度计进行测量。

水体的pH值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水体的pH值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3. 浊度检测。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质的多少,通常使用浊度计进行测量。

水体的浊度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需要对水体的浊度进行定期监测。

二、化学检测方法。

1. 溶解氧检测。

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通常使用溶解氧仪进行测量。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关系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因此对溶解氧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2. 氨氮检测。

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质,通常使用氨氮测试仪进行测量。

水体中氨氮的含量会直接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的存活状况,因此需要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定期监测。

3. 水质污染物检测。

水质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通常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水质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关系到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水质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

三、生物学检测方法。

1. 水生生物监测。

水生生物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具有敏感性,通过对水体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2. 生物毒性检测。

生物毒性是衡量水体中有毒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水体中生物毒性的检测,可以评估水体的毒性程度和对生物的危害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量:595.6亿m3 地表水593.5 亿m3 地下水2.1亿m3 3 可利用118.8亿m
全球平均 我国
上海2000年需水量为158.5亿m3
(一)水质污染分类
化学型污染——由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造成的污染;
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悬浮固体、热污染、放射

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
(二)水体自净和水体环境容量
二、高锰酸盐指数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称高 锰酸盐指数,以氧的mg/L表示。 该指数常被作为反映地表水受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 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是采用不同 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无明显的相 关关系。一般来说,重铬酸钾法的氧化率可达90%, 而高锰酸钾法的氧化率为50%左右,两者均未完全 氧化,因而都只是一个相对参考数据。


2. 赤潮

2002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赤潮发生面积累计 超过1万km2 ; 部分海域及养殖区多次检测出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和裸甲藻(Gymnodrium)等有毒赤 潮藻类,并在小范围内监测到有毒赤潮,在某些贝类 中检测出赤潮毒素;


11月福建连江海域发生的裸甲藻赤潮对当地的水产养
(2) 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 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 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 供依据。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 故原因、危害及制订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 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 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将水中还原性物质氧化, 剩余的KMnO4用加入过量的草酸钠予以还原,过量草酸 钠再以溶液回滴。
100.0ml水样+5mlH2SO4 (1+3)+10.00ml KMnO4
沸水浴 30min
趁热+10.00ml草酸钠(Na2C2O4,过量) 微红色+10.00 Na2C2O4
一、化学需氧量(COD)
(一)定义及意义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 L水样中还原 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它是表征水中还原性物质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有机 污染物的综合指标。
消耗溶解氧
(二)分 类 COD测定方法主要以氧化剂的类型来分类: CODCr 重铬酸钾法 欧美国家采用,我国也采用,氧化率达 90%左右,对大多数类型的工业废水测定有效。 CODMn 以前称锰法,88年称高锰酸盐指数, 日本采用,氧化 率达50%左右,ISO建议仅限于地表水,饮用水及生活污 水的测定。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 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称为自净。 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 承载的最大污染物量。 水解酶 生活污水(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好氧菌 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低分子糖
CO2、H2O、无机盐
KMnO4 V2
KMnO4 V1
微红色
3.碱性高锰酸盐指数(CODOH )
碱性条件下KMnO4氧化能力比酸性条件下弱,所以不能 氧化Clˉ,此法可测高浓度Clˉ水样。
(当[Clˉ] 〉300mg/L) 在碱性溶液中,过量的KMnO4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 氧化作用完成后,将溶液酸化,再加Na2C2O4还原,过量 的Na2C2O4以KMnO4标液回滴。 此法仅是用于测定海水或含氯离子较多的水样。
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一)选择监测分析方法的原则
1. 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分析方法(A类) 其成熟性和准确度好,是评价其他监测分析方法的 基准方法,也是环境污染纠纷法定的仲裁方法; 《水和 废水标准分析方法》(第四版) 2. 统一分析方法(B类) 是经研究和多个单位的实验验证表明是成熟的方法。 3. 试用方法(C类) 是在国内少数单位研究和应用过,或直接从发达国 家引进,供监测科研人员试用的方法。 标准分析方法和统一分析方法均可在环境监测与执 法中使用。
Hale Waihona Puke 三、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
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加以测定,只能是对那些优先监测 污染物加以监测。 优先监测污染物:
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 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 出现频率高 有可靠检测方法。
三、监测项目
(一)地表水监测项目 基本项目:
水温、pH值、溶解氧、氟化物、氰化物、硫化 物、氨氮、总氮(湖、库)、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铜、锌、硒、砷、汞、镉、铅、 铬(六价)、粪大肠菌群。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硫酸盐、氯化 物、硝酸盐、铁、锰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三氯甲烷、四 氯化碳等




渤海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图
营口市


秦皇岛市

北京市

天津市

大连市
图例
清海 洁域

烟台市
较洁域 清海 轻污海 度染域 中污海 度染域 严污海 重染域
渤海 污染程度 仍然较重,未达 到清洁海域的面 积约3.2万km2 , 占渤海总面积的 比例由上年的 24.6%增加到 41.3%,主要是 受铅污染的海域 面积明显增加。 主要污染物是无 机氮、磷酸盐、 铅和汞。
气相色谱法(G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其他方法:有机污染物类别测定、耗氧有机物测定
第二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 CODCr 2、高锰酸盐指数 3、氨氮 4、总氮 5、 总磷 6 、总有机碳 7 、铜
8、 铬 9、 汞 10、 pH值 11、 溶解氧 12、 浊度 13 、电导率
三、监测项目 (二)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 常规检验项目 肉眼可见物、色、嗅和味、浑浊度、pH、 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类、阴 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 固体、耗氧量、砷、镉、铬(六价)、氰化物、 氟化物、铅、汞、硒、硝酸盐、氯仿、四氯化 碳、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游 离余氯、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一节 水质监测概述
一、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
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江 河、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 全球水资源 淡水资源
海水, 97.30% 淡水, 2.70%
可利用 1%
不可利 用 99%
按人均拥有水量计,我 国仅有2200m3/人,约占世 界平均水平的1/4。 据上海2000年的统计, 上海淡水资源:












沙 群









上 市 海


马 来 西 亚
印 度 尼 西 亚

杭 市 州 宁 市 波
温 市 州
福 市 州

台 市 北
西 江
汕 市 头 广 市 州
厦 市 门 台 湾
珠 江
澳 门 北 市 海 阳 市 江 湛 市 江 香 港


海 市 口
海 清 海 洁 域
(三)污染状况
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 对13万公里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
况是:Ⅰ类水河长占6.3%,Ⅱ类水河长占27.2%,Ⅲ
类水河长占25.9%,Ⅳ类水河长占12.8%,Ⅴ类水河 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8%。全年符合和优于 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9.4%,比2003年减少 了3个百分点。(2004年数据)
CODOH 碱性高锰酸盐指数法(不能氧化Clˉ)避免 Cl ˉ干扰,适 合测海水及含氯量高的水
重铬酸钾法:氧化率90% 吡啶不被氧化 芳香烃不易氧化
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及苯存在于蒸汽相,不与氧化剂
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子:能被氧化,但与硫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干
扰测定
(三) 测定方法
1.重铬酸钾法
CODCr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 的方法 滴定过程
HLN
三、氨氮
(一)含氮化合物的分类
氨氮(NH3-N) 亚硝酸盐氮( NO2--N )
硝酸盐氮( NO3--N )
凯氏氮 总氮(TN)
水中各种氮素化合物组合的环境意义
NH3-N 清洁水或未污染水 新近受到污染 污染不久,正在分解 NO2--N NO3--N
— + +
— — +
— — —
受到污染正在分解自净 所受污染已基本分解完毕

北 市 京
营 市 口



秦 岛 皇 市

丹 市 东
鸭 江绿


湾 海 峡


台 湾
天 市 津

大 市 连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
东 群 沙 岛
河 黄
青 市 岛 威 市 海

海 岛 南


西 群 沙 岛






中 群 沙 岛

连 港 云 市
海 南 南



三 市 亚
较 洁 域 清 海

轻 污 海 度 染 域 中 污 海 度 染 域 严 污 海 重 染 域
布在长江口(杭州 湾)、珠江口、辽河 口等海域和少数人口 集中、工业发达的大 中城市沿海近岸海域 ; 2002年,全海域海水 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 机氮、磷酸盐和铅; 油类的污染程度明显 减轻; 全海域海水中铅的污 染范围显著扩大,污 染程度有所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