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合集下载

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j e c t s s e r v e d a s a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i n t h i s s t u d y . Th e p a t i e n t s i n g r o u p s A— C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i n s u l i n
康体检者 3 O例 为对 照组 。糖 尿 病 患者 给 予胰 岛 素 治 疗 1 2周 , 检测干预前后血压 、 空腹 血 糖 ( F P G) 、 空 腹胰 岛 素 、 胰
岛素 抵 抗 指 数 ( HOMA - I R ) 、 血脂 、 糖化 血 红蛋 白 ( Hh A l c ) 、 平 均血糖 波动幅度 ( MAG E) 、 超氧化 物歧化酶 ( S O D)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 0 1 4 年2 月 第1 6 卷 第2 期
C h i n J G e r i a t r H e a r t B r a i nV e s s e l D i s , F e b 2 0 1 4 , V o l 1 6 , N o . 2
・ 1 4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 床 研 究
血 糖 波 动 与 氧化 应 激 对 2型糖 尿病 微 血 管病 变 的影 响
龙艳, 苏珂 , 彭鹰 , 黄 漓莉 , 莫如 芬 , 荀靖 琼 , 刘晓玲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血 糖 波 动 与 氧 化 应 激 对 2型 糖 尿 病 微 血 管病 变 的 关 系 。方 法 选 择 2型糖 尿 病 患者 1 O g例 , 根 据 尿 白蛋 白排 泄 率 ( UA E R) 分 为 3组 : 正 常 白蛋 白尿 组 ( A组) 、 微 量 白蛋 白尿 组 ( B组 ) 和 大 量 白蛋 白尿 组 ( C组 ) 。健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分析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分析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分析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它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氧化应激有关。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生理活动中产生氧化分子,引起生物分子的氧化作用,从而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在糖尿病的情况下,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情况,这都会加速氧化应激的过程。

本文将阐述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分析。

一、氧化应激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氧化应激是导致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由于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因素,导致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而在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下,机体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以保持血糖的正常范围。

这种情况下,机体会增加血糖利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导致过程中产生较多的自由基。

如果机体缺乏足够的抗氧化物,那么就会引起氧化应激的过程,加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除了因为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因素引起的氧化应激,身体的一些病理生理情况同样会造成氧化应激的发生和发展。

比如,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睡眠不良、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无法有效抵御自由基的损害。

二、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除了加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氧化应激同样会影响到糖尿病的并发症。

在糖尿病的情况下,机体中的炎症活动持续增加。

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等。

那么,氧化应激在这些并发症中的影响是怎样的呢?首先,氧化应激是导致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氧化应激可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

同时,氧化应激还可影响微血管周围的血管收缩和血管壁通透性的增加,从而促进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其次,氧化应激还可加速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一方面,氧化应激可影响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和炎症的加剧,从而引起肾小球硬化等。

高糖环境下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发生机制

高糖环境下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发生机制

高糖环境下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发生机制作者:张娜曾凯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第03期[摘要] 伴随着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糖尿病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文中主要就高糖诱发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展开分析,以期可以为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 糖尿病;高糖环境;血管内皮;并发症;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a)-0197-02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便已存在3.82亿的糖尿病患者,2015年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则增加达4.15亿,同时每两秒就有新的患者确诊为糖尿病,而由于其严重并发症,每6 s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

其中,心血管系统相关并发症作为2型糖尿病高致死率及致残率的主要原因,阐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对降低糖尿病的致死率至关重要。

研究证据表明,高糖诱发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

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作为体内氧化应激的始发因素,其动态平衡对于维持血管内皮的功能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不仅能够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坏死,还可以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激活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因子释放、血管形态结构改变及通透性增大等损伤反应的发生。

1 高糖环境下ROS的生成增加线粒体作为体内ROS来源的主要细胞器,呼吸链中产生超氧化物如O2-和 H2O2构成生物体内ROS的90%以上。

在糖尿病的高血糖环境下,机体的糖代谢转换为脂质代谢增加,使体内游离脂肪酸升高,可引起线粒体的分裂及融合,使线粒体内膜电位超极化,从而导致线粒体电子转移链解耦联引起超氧化物的生成增加。

而持续暴露于高糖环境中促使线粒体ROS的过度生成,可进一步加重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除了线粒体损伤引起的ROS生成增加外,高糖诱导的内皮损伤能通过激动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催化精氨酸促使NO的合成增加,导致亚硝基-氧化还原反应失衡,使ROS和过氧硝酸盐生成增加。

急性血糖波动加剧氧化应激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研究

急性血糖波动加剧氧化应激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研究

A MD A值 、 0 h MD A及 2 h MD A 水平 分别 较 D M 组增 加 ,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DA2 组 较 DA1组 高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表 3 3组 氧 化 应 激 指 标 比较 ( ± ) n mo l / ml
1 . 2 分 组 及 诊 断 标 准 根 据 是 否 合 并 微 血 管 病 变 分 为 3组 。 D M组: 无糖尿病微血管病 变组 ; DA1 组: 合 并 单 一 糖 尿 病 微 血 管病变组 ( 包括 糖尿病 肾病 或糖尿 病视 网膜病 变) ; DA 2组 : 同 时 合 并 糖 尿 病 肾病 与 糖 尿 病 视 网 膜 病 变组 。其 中糖 尿病 肾病 的 诊断标准 : 按 Mo g e n s e n分 期 将 Ⅲ期 及 其 以 上 的糖 尿 病 。 肾脏 2 )P< 0 . 0 5
水 平 的增 高 与 糖 尿 病 及 其 病 变 的 发 生 发 展 有 关 , 这 可 能 与 高 糖 状 态 下 糖 代谢 、 脂 代 谢 紊 乱 导 致 自由 基 生 成 增 加 而 清 除 自由 基 系统 明显 受 损 有 关 。机 体 在 氧化 应 激 状 态 下脂 质 发 生 过 氧 化 产 生 MD A, MDA是 测 定脂 质过 氧化 产 物 方便 而 敏 感 的 指 标 。 本 研 究 观 察 到 合并 糖 尿 病 微 血 管 病 变 者 空 腹 及 餐后 2 h血 清 MDA 均 较 无 微 血 管 病 变 者 高 。提 示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氧 化 应
患 者 经 知 情 同意 后 , 受试 者 均 隔夜 禁食 1 O h ~1 2 h , 于 清 晨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分类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可分为动脉 粥样硬化性病变和非动脉粥样硬 化性病变两类。
发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高血糖
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内皮 细胞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脂代谢异常 ,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和 甘油三酯水平,加速动脉粥样 硬化的进程。
炎症反应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可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 展。
足部溃疡和坏疽
长期糖尿病导致下肢血管 病变,足部溃疡和坏疽的 发生率增加,严重时可导 致截肢。
05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管超声等, 以便早期发现大血管病变。
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
保持血糖、血脂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01
02
03
冠心病
糖尿病导致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
心力衰竭
长期糖尿病引起心脏扩大 和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 竭。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自主神 经病变可导致无痛性心肌 梗死、心律失常等。
脑血管并发症
脑梗死
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变可导致 脑梗死,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症
状。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糖尿病知识,提高 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认 识,促进自我管理和控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 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采用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 生。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以及减肥药奥利司他等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采用高血压最佳 治疗试验(HOT)以及其他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进行血压控制,采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进行血脂控制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年龄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心血管 危险因素者,应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对于阿司匹林过敏者或合并有溃疡者,可用氯吡格雷进行糖尿 病大血管病变的预并发症
01 高危人群
03 发病机理
目录
02 病变特点及累及部位 04 预防
基本信息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diabetic macrovascular disease)为糖 尿病长期并发症之一,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约占糖尿病 患者死亡的三分之二。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糖尿病大血管疾病的病因是复杂和多因素的,它是由一系列代谢危险因素,如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氧 化应激、基因表达等相互作用所致,其潜在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高血糖导致血糖过度氧化和晚期糖基化 终产物的积累而产生胰岛素抵抗;脂质的过氧化导致动脉壁内形成泡沫细胞;胰岛素抵抗为内皮功能障碍的先兆, 其与炎症蛋白(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和生长因子(对平滑肌增殖和血小板聚集有刺激作用)的释放增加有关, 最终导致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
预防
预防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风险因素。在糖尿病确诊后,应每年进行心脑血 管病变风险因素的筛查,如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腹型肥胖、早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静息心电图等。 临床证据显示,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发生的危险。因此,对糖 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需要全面评估和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并适当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关系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关系

综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与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关系段淑芳1叶真2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础,而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进而激活NF KB、PKC等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重要作用。

针对抗氧化的病因学治疗是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笔者对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氧化应激;内皮细胞;血管病变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6094403R e lationship betwee n Diabe tic Vasc ular Complic ations and Endodermis C ell Oxidation S tr ess Duan Shufang,Ye Zhen Zhe j iang Chi nese Medic a l Unive r sity,H a ngz hou(310053)Abstra c t:Endodermis cell injury is the base of diabetic vascular le sion,and high gluc ose can cause oxidation str ess and st imulate signal path of NF KB,PKC,which can injure vasc ular e ndoder mis cell The tr eatment pointing to the etiology is the key to diabetic complica t ion Thereof t he author expounds itKe y wor ds:diabetes;oxidation stress;endodermis cell;vasc ular le sion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血管病变一直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首要原因,30%~40%的患者在发病10年后至少会发生一种血管并发症。

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

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

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血管系统出现病变,导致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将从氧化应激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氧化应激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氧化应激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细胞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导致细胞氧化损伤的现象。

细胞氧化损伤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心血管疾病。

氧化应激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伤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是心血管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之一,其作用包括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液流动、调节炎症反应等。

氧化应激会导致内皮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和DNA氧化损伤,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

2. 损伤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是心脏的构成单位,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氧化应激会导致心肌细胞氧化损伤,从而引发心肌细胞死亡和心肌重构,最终导致心肌功能的下降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促进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其过程包括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胆固醇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等。

氧化应激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二、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心血管疾病是多种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1.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血流量减少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氧化应激可以促进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等过程,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2.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的范围。

氧化应激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血管紧张素、内皮素-1等,从而引发血管收缩、炎症反应等过程,加重高血压的病情。

3.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冠脉发生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糖 细胞膜 丙酮酸↑ 线粒体跨 膜电位↑
葡萄糖
胞浆 中间 产物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多元醇
线粒体
能量代谢 底物
6-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二酰基 甘油 甲基乙二醛
氨基己糖 PKC AGE
ROS生成系统 寿命延长 超氧阴离子 O2-
GAPDH
1,3-二磷酸甘油酸 激活PARP
DNA
1. 2. 3.
甲基乙二醛
交叉连接
158.4±44.2 vs. 189.3±38.7nmol/L 甲基乙二醛 16% (P=0.03)
AGE 形成
AGE
血管病变
Beisswanger PJ. Diabetes 1999; 48: 198-202
格华止抑制PKCβ2通路活化
高糖 (25 mM) H2O2 (500 mM)
心肌梗死
20 18
因心梗死亡
10 8.3 8
p=0.01
NS
14.4 11
p=0.02
每1000患者年发病率
15
39%
每1000患者年发病率
50%
6 4.3 4 2 0
10
5
0
常规治疗
胰岛素 或磺脲类
格华止
常规治疗
格华止
UKPDS Group. The Lancet. 1998;352:854-65.
• 2004年EASD报道: – 在高糖(30 mM)、棕榈酸(100~250 μM)和AGEs作用下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成ROS↑ (DCF方法 ,1hr) ,并呈剂量依赖性; – 格华止(1mM,预处理48小时) 可显著降低高糖、棕 榈酸和AGEs 诱导的ROS↑。
2004 EASD abstract 1254.
UKPDS: 在超重患者中 格华止惟一被证实可降低大血管事件
格华止 强化治疗 危险性改变 * P 值
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 糖尿病相关死亡 全因死亡 心肌梗死
* 与常规治疗相比较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54-865
磺脲类/胰岛素 强化治疗 危险性改变 *
7%
表中数值: 均值±标准差; TBARS: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果糖喂养4周, 格华止在3-4周时给药。 Srividhya S, et al.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2 : 11(4);319-322
格华止提高抗氧化活性(二)
Atalay M, Laaksonen D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2002) 1, 1-14 Inoguchi T et al. Diabetes 2000; 49:1939-1945.
糖脂毒性通过PKC通路生成ROS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2-↑与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升高相关
60
50±33*
40 30 20 10 0
15±6
信号衰减率(/min)
50
r=0.78
XO(μU/ml)
对照
STZ鼠
血浆黄嘌呤氧化酶活性(μU/ml)
*P <0.01, 较对照升高3.3倍。
以ESR/自旋探针技术测定信号衰减率显示 O2-生成情况。
Matsumoto S et al. Free Radical Research 2003;37:767-772.
p=0.011
发生率(每1000人的死亡)
12
发生率(每1000人的死亡)
12.7
20 20.6
NS
p=0.021
42%
9 10.3
36%
18.9 15 13.5 10
6
7.5
3
0
常规治疗
胰岛素 格华止 或磺脲类
UKPDS Group. The Lancet. 1998;352:854-65.
Hayden MR, Tyagi SC.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02, 1:3
高糖毒性与氧化应激
高糖血症诱导氧化应激的多条途径: • 高糖使线粒体呼吸链产生过多ROS,超出SOD的清除能力; • 高糖诱导eNOS 解偶联(uncoupling);
• 葡萄糖自氧化。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与药物选择标准
• 治疗目标
– 控制血糖、保护胰岛、延 缓胰岛功能衰退; – 控制并发症(大血管并发 症、微血管并发症)。
• 药物选择标准:循证医学 证据最重要!
– 降糖效果佳; – 纠正代谢紊乱。 – 有效预防并发症。
UKPDS研究: 格华止降低心肌梗死和心梗死亡危险性
参数(nmol/mg 组织)
TBARS 脂质过氧化氢
对照
0.13±0.01 1.11±0.03
P<0.05
果糖
0.19±0.01 1.22±0.04
果糖+格华止 (50mg/kg)
0.12±0.01 1.14±0.04
P<0.05 P=NS
对照+格华止 (50mg/kg)
0.14±0.01 1.06±0.01
20004 EASD abstract 1254
格华止抗氧化应激的间接作用
——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 介导其对糖脂代谢的作用
格华止对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
SERBP:固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 ACC:乙酰辅酶A羧化酶;
格华止
FAS:脂肪酸合成酶;
L-PK:L-丙酮酸激酶。
AMPK激活/磷酸化 AMPK依赖性
UKPDS研究: 格华止降低超重患者的卒中发生率
60 40
p=0.032
危险性减少%
20 0 -20
+14%
-40
- 41%
-60
UKPDS Group. The Lancet. 1998;352:854-65.
UKPDS:格华止改善2型DM患者生存率
15
糖尿病相关死亡
p=0.017 NS
25
全因死亡
↓ SERBP-1 表达 ↓ SERBP-1 活性 ↓ ACC活性
格华止
格列本脲
饮食治疗
健康个体
Gargiulo P. 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 2002;18(2):156 – 159. Hammes H-P. J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2003;17:16-19.
格华止抑制人内皮细胞生成ROS
DNA链断裂 核
Reusch Jane EB. J. Clin. Invest.112:986-988. 2. Leverve XM et al. Diabete Metab 2003;29:6S88-6S94. 3. Hammes H-P. J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2003;17:16-19
内皮细胞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Spin清除率(1×10-2)
对照 100mg/dl
高糖 400mg/dl
棕榈酸 5×10-7mmol/L
Spin清除率(1×10-2)
与对照相比 P<0.01
与对照相比 P<0.01
对照 100mg/dl
高糖 棕榈酸 400mg/dl 5×10-7mmol/L
P值
NS NS NS NS
32% 42% 36% 39%
0.0023 0.017 0.011 0.01
20% 8% 21%
隐藏在糖尿病背后的危险
中心性 肥胖
高血压
2型 糖尿病
血脂 紊乱
其他
炎症反应
胰岛素抵抗
内皮 功能障碍
CVD
氧化应激
氧化还原稳态(redox homeostasis)
Hayden MR, Tyagi SC.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02, 1:3
ROS
内皮功能障碍
炎症介质生成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大 血 管 并 发 症
格华止抗氧化应激的直接作用
格华止:抗氧化应激的首选
格华止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 直接抑制ROS的生成(不同与其他降糖药物独特之处) • 抑制AGE前体的生成 • 抑制高糖诱导的PKCβ2通路活化 • 提高血浆/组织的抗氧化活性
1O 2
O2-
OH H2O2 · LO· LOO· LOOH
GPx SOD GSH
H2O2酶 Vit A Vit E
Wiernsperger NF. Diabetes Metab 2003,29,579-85 Robertson RP, et al. Diabetes 2004;53:S119-S124
2004年EASD报道:
– 链脲菌素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大鼠:血浆脂质 过氧化物水平显著升高(2.3±1.3 vs. 5.3 ±0.8/ 4.6±0.2 vs.20.9 ±5.3 )。 – 格华止治疗8周使血浆抗氧化活性增加4倍(2.3±1.3 vs. 1.3 ±0.6, P<0.05 )。
临床研究显示,ROS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增强,并可使炎症因子如PAI-1的释放增加,由此促进 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动脉粥样硬化反应。而格华止可抑制血小板生成ROS。 O2-(nmol / 3×108 plts / min) 2.94±079 3.25±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