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汇报材料(修改定稿)
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旅游等方式,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
作为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者,我们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我所在团队的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调研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贫困状况,制定了针对性的扶贫计划。
我们发现,该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民俗文化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旅游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较低。
因此,我们决定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当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我们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民宿体验、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制作等。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这些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网络、旅游展会等方式,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
另外,我们也注重培训当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班,包括导游、服务员、厨师等相关岗位的培训,帮助当地居民掌握相关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当地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工作。
我们投入资金,修建了道路、景区设施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的旅游环境。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保护了自然环境。
总的来说,我们的旅游扶贫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地的旅游业得到了发展,居民的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交通不便、宣传推广困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合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贫困地区,加大对旅游扶贫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水平,推动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将会有所改善。
XX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XX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原创,可修改)
20XX年度
XX旅游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指导思想,围绕实现创建XX省旅游强县的目标,依托丹霞山旅游品牌优势,创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打造高坪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之精品, 全力推进旅游资源大整合、品牌大推介、景区大建设、产业大提升,初步形成“百业扶旅游,旅游兴百业”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
在20XX年2月的XX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我县获得了“20XX年度XX省旅游特色县”荣誉称号。
一、旅游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1、资金使用情况。
旅游扶贫重点项目的资金到位以后,县专门成立领导和管理机构,严格按照与省旅游局签订的《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要求执行,做到专款专用,管理到位,认真负责地使用好旅游扶贫资金,切实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奔康,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旅游扶贫工作的期望。
2007年我县旅游扶贫项目实施与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景区接待中心征地。
已征地30亩,投入资金38.5万元;(2)、景区接待中心三通一平。
已推土方1.5万立方,投入资金22。
旅游扶贫 情况汇报

旅游扶贫情况汇报近年来,旅游扶贫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扶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效果。
以下是我对旅游扶贫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和旅游潜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同时,我们也充分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现状,为制定合理的旅游扶贫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社会投入和产业带动等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展旅游业。
我们帮助当地修建了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了交通、住宿和餐饮条件,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还组织培训当地居民,提高他们的旅游接待和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再次,我们加强了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多种媒介和渠道,向社会公众传播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旅游展会、宣传片等方式,扩大了贫困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注重了旅游扶贫项目的效果评估和整改工作,及时了解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对旅游扶贫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旅游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旅游扶贫开展情况汇报

旅游扶贫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许多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旅游项目,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其次,我们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我们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条件。
特别是在交通方面,我们修建了一批道路和停车场,方便游客的出行,提升了旅游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再次,我们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发展旅游业,我们带动了当地的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我们还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家庭旅馆、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最后,我们在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利用各类媒体和平台,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了当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还加强了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总的来说,我们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拓宽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更多的贫困地区走上旅游扶贫之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发展旅游扶贫情况汇报

发展旅游扶贫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下面我将对我所在地区的旅游扶贫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对当地的自然风光、
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我们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体验到不一样的乡村生活,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我们修建了一批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旅游环境的整体品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再者,我们在宣传推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利用互联网和各类媒体平台,开展了精准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各类旅游展会和交流活动,扩大了我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我们也注重了对当地居民的培训和引导。
我们组织了一些旅游从业者的
培训班和技能培训活动,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让他们成为旅游业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总的来说,我们在发展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
识到,旅游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还不够充分,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宣传推广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工作,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旅游扶贫情况汇报

乡旅游扶贫情况汇报近年来,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汇报乡村旅游扶贫情况,本文将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进行全面的汇报和分析。
一、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
自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投入、修建基础设施、培训人才等措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成效。
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机会增加。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2.农产品销售增加。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各种农副产品得到了更好的市场流通,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3.乡村环境改善。
为了吸引游客,各地政府加大了对乡村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工作,乡村的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4.宣传当地文化。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的传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增加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力。
三、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虽然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不便,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人才培训不足。
乡村旅游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才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3.宣传推广不足。
一些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宣传推广,游客流量相对较少,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未来展望。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村旅游扶贫情况汇报

村旅游扶贫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积极推动村旅游发展,将旅游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下将对村旅游扶贫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扶贫模式,已经在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例如,一些地处偏远山区的村庄,通过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其次,村旅游扶贫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通过旅游活
动向游客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产品,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也为当地手工艺人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此外,村旅游扶贫还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
为了满足游客的
需求,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村庄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也加强了对当地旅游服务设施和环境的管理,提升了当地的旅游品质和形象。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
政策和措施,促进村旅游与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同时,也将加强对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确保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村旅游扶贫工作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
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村旅游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旅游扶贫开展情况汇报

旅游扶贫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在我国各地得到了积极开展和推动。
通过将旅游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丰富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下面就我所在地区旅游扶贫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贫困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开发工作。
通过对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我们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线路。
这些景点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了旅游业与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我们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将闲置资源变现,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同时,我们还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当地居民提高农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的技术水平,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讲习会,我们帮助当地居民提升了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了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和推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发展,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融入到旅游中,提升了当地旅游业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旅游扶贫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等方式,我们成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参与贫困地区的旅游项目。
同时,我们还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扩大了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创新和多样化程度还不够,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文化传承的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旅游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旅游业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旅游局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县扶贫办: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结合,以“生态旅游的田园县城,秀美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民俗风情,农家体验为特色,努力实现群众脱贫致富。
仅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7600万元。
今年1至7月来黄游客已达2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694万元。
同比增长40.2%和117.3%。
全县人均从旅游扶贫中获得收入已超1600元,占纯收入的33%,有65%的贫困户靠旅游开始走上致富之路。
随着来黄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立足资源,因地制宜,确定旅游扶贫重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旅游业蓬勃兴起,为扶贫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我局结合全县旅游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产品挖掘开发,我们认为**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只有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深刻认识到:这片地处黄河沿岸的绿色屏障,是我们的地理优势;寒冷的冬季,凉爽的夏季,是我们的气候优势;丰富的土特产品,是我们的资源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间文化,是我们的人文优势。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景区带动,优先“输血”,夯实旅游扶贫基础。
利用旅游景区开发,整合全县项目资源,着力改善贫困区域发展环境,带动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一城两县五景区”的总体布局,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为主要产品,做美、做好、做精**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居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0XX 年县旅游局先后为圪台乡常村争取资金50万元,为白马滩镇张峰村争取资金3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通过改扩建神道岭、无量山、城区公园景观安置公益岗环卫工人解决一批贫困家庭的生活收入,投资3715万元改扩建了神道岭景区道路43公里。
通过景区服务设施和旅游线路的建设,使乡镇通畅、村社通达,为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及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如:三岔镇曹家塬村是县旅游局精准扶贫村之一,也是旅游农业观光区域之一,困扰该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路和水的问题,由于该村建设资金不足,省道至九科塬近3公里的通村公路,每到雨季道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村里核桃、苹果销售和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县旅游局协调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等方式为该村铺上了水泥路,同时也解决了农业观光旅游景区道路和该村人口的饮水难题。
精准扶贫对象五保户老人卜来贵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我老汉在有生之年还能喝上自来水,农村还能通上水泥路,你们为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而今党和政府的政策真好,我赶上了好时候,感谢党!”。
三是整合高山移民、农房风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源,打造了柏峪、王庄、五角树、张峰等一批生态移民新村,既美化了村容环境,又解决了移民生产生活与稳定增收的问题。
四是广泛宣传动员。
使全县上下形成旅游兴百业兴,“无旅不富、无旅不兴”的共识,形成上至党员干部,下至普通农民都参与旅游建设、保护旅游资源、支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争取政策,多轮驱动,确保旅游扶贫效果第一,制订和出台了旅游扶贫政策:一是创新了投资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我们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外商、单位和个人投资,形成多主体投入格局。
先后吸引外商投资开发了桥榆沟“树顶漫步”、白马滩石门峡漂流和柏峪王庄水上乐园项目;鼓励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家庭式公寓、饭店旅游接待中心以及旅游商品开发,走借梯上楼、借水行舟之路,有效解决发展旅游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出台了优惠政策。
采取土地零租金、服务零收费等优惠政策,吸引山西老板开发石门峡漂流和王庄敬老乐园项目;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做大做强贫困乡村旅游产业。
我们把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编制《柏峪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向国家申请旅游开发、旅游扶贫项目,先后对柏峪王庄、五角树、白马滩张峰、三岔四条梁、石堡镇吉家河等村进行集中维修整治,按照“修旧如新”的工程建设方针开办旅游服务设施,建起了农家旅馆50户。
全县开办中蜂、土鸡、大闸蟹养殖大户282家、旅游商品加工户64户,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批“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的典型示范户层出不穷。
第二,加大旅游扶贫措施。
目标思路明确后,我们加大了旅游产业建设力度,在“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上狠下功夫。
一是抓交通建设,力求“行”得畅通。
先后扩宽改建了神道岭、神峪川以及无量山景区公路。
20XX年在提升县城景观工程的同时,实施了城区步道硬化、美化工程。
通过近几年的大规模交通建设,打破了景区景点之间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的局面,构筑了石堡河内外循环服务队伍网络;二是抓好硬件建设,力求“住”得舒适。
在城区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完善了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使国宾酒店早日正式对外营业,安置从业人员达80余人。
其次重点在县城和白马滩镇开设家庭式公寓230套,可日接待能力超过1000人、户均年收入10000余元;三是抓好饮食开发,力求“吃“得满意。
我们在三岔、圪台、瓦子街、白马滩、柏峪等乡镇游览观光区域的20余个村庄挂牌办起了地道山野土菜小吃农家乐83户,安置从业人员达249人;四是抓好景点开发,力求”游“得开心。
自2000年开始由柏峪农家乐起步,逐步带动了周边客源市场。
20XX年开始积极创造“迎客”条件,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全力打造神道岭景区,投资850万元,主要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卫生间、观景亭、游步道、景区西入口大门等服务设施,安置公益岗服务人员15人。
特别是20XX年,县政府按照打造“生态旅游的田园县城,秀美宜居的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投资近8000万元,主要建设城市景观提升工程、无量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河滨景观工程、神道岭景区道路工程。
这些工程的实施,为高端游客、长线游客的快速进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做好景区管理和游客服务工作,景区先后安置公益岗就业人员24人。
五是抓好旅游文化宣传推介活动,力求“娱”得高雅。
在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中,我们建立与旅行社、企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促销机制,形成联合促销,互利共赢的宣传格局。
在宣传促销方式上,采取面向社会招聘演员及业余文艺团体,开展以“办节、办会、办展”为主的资源展示型宣传,同时也为业余文艺骨干提供了展示才华平台,为他们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收入。
充分宣传**旅游品牌,开展资源展示、品牌促销。
一是通过与延安旅游百事通旅行社有限公司联合组织“五•一”二日游篝火晚会;二是5月30日组织举办了白马滩石门峡“漂流节”篝火晚会;三是6月至7月组织延安人千人“清凉之夏.爽游**”活动,截止目前共举办篝火晚会及文艺演出6场次,参演人均收入2000余元。
营造了**旅游的浓厚的舆论氛围,激起了人们来黄观光旅游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是抓好产品开发,力求“购”得丰富。
先后在城区筛选定点旅游商品销售门市部5家,有**地方特色的根艺、纹玩核桃、优质核桃、土蜂蜜、野鸡蛋、大闸蟹和大红袍花椒、山木耳等系列旅游商品。
截止7月底就游客食、宿、购三项收入达7600余万元,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发展旅游业,**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旅游宾馆数量由原来的10家,增加到目前的17家;宾馆床位数由原来的329张,增加到目前的956张;乡村农家乐由最初的5家,发展到目前的83家;农家乐收入由原来的每户2-3万元,增加到目前7-8万元。
最多的一户年收入达30余万元。
据统计,5月份至今各景区(点)及涉旅游服务行业在原就业1243人基础上,新增旅游就业人数233人,其中新增贫困户就业人员152名,农民进城务工者62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93.6%。
直接增加收入69.9万元,有效的解决了一批贫困家庭的经济来源。
三、健全机制,落实保障,强化旅游扶贫领导抓好旅游产业扶贫,加强领导是关键。
为此,我们举全县之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健全了组织机制。
县上成立了“**县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配合抓、部门领导合力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制订了长期战略。
将发展生态旅游列入全县经济社会的头等大事,树立了一年接一年、一任接一任干的长期思想;三是强化了责任机制。
先后制订了重点旅游项目领导带班负责制,定期检查督办制和旅游目标责任考核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确保了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加强了旅市场管理。
对全县农家乐、旅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客源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定期组织工商、卫生、文化、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检查,使旅游市场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今后旅游扶贫工作重点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我局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尽快启动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策划一批优秀乡村旅游项目,对外推介进行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专业知识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导农民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措施,带动农民科学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经营,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