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发展简史
美国军事情报系统机构概略

美国军事情报系统机构概略一、国防情报局DIA1978年,国防情报局有4300—5500名雇员(包括1000名武官),预算在2亿—3亿美元之间。
国防情报局的成立体现了始于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盛行于肯尼迪执政时期的集权制。
50年代末期,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有必要加强机构中的整体情报活动(如所有的非信号情报、非空中、非机构的情报活动)。
一位分析家认为,这种思想是50年代末期导弹差距争论的副产品。
面对各部队关于苏联导弹力量的不同估计,并将其转化为所谓的“自我服务”的国防武器预算要求,美国情报委员会于1957年成立了一个联合调查组,对各情报生产单位进行调查。
1960年该调查组提出了各种建议,其中建议,国防部门的情报机构应是情报委员会的执行者,而不是其成员,要求成立一个协调性国防情报局,它可以代表各军种作为美国情报委员会的成员。
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同意这种形式。
他们关心的是保持这些机构为军事战术情报要求工作的敏感性。
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隶属于他们的联合军事情报局,既保持了各军事分支机构的独立性,也保持了他们对上级机构需求的敏感性。
肯尼迪政府的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期望有一个更加巩创的联合体——它能更好地利用情报机构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政策制定者和部队机构规划者,以及达到管理经济的目的。
此后成立的国防情报局是各种反对意见相互妥协的产物,它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防部长汇报工作。
结果,联合参谋情报主任(J—2)办公室被取消。
它当时叫特别行动办公室,是国防部长的一支小型情报队伍。
国防情报局是根据1961年8月1日的国防部命令(国防部发5105.21号)成立的。
该命令要求国防情报局负责以下工作:国防情报局的主要职责1.收集整理保管军事情报对配属或包括在国防情报局内的国防部情报资源进行组织、指导、管理和控制。
对保留或委托给军事部门的国防部情报任务进行检查和协调,对这些任务的执行和管理加以指导。
这些任务由国防情报局局长提出并经国防部长审查、批准和颁布。
从C4ISR到GIG再到C4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标准化联接,实现了战场的一体化指挥 息系统集成为一个陆海空军共用的被称
控制。这种一体化的联合指挥控制能力 为“诸网之网”的全球网,以实时方式和
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 真实图像向指战员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
力,使美军的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效能大 能力,使信息得以通畅、及时地流向任何
大提高。
11 F o r e i g n T a n k
《国外坦克》2007 年第 9 期
综合述评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息系统的规模和内涵,在 C3I 系统的基础 上增加了另一个 C(计算机),使 C3I 系统 演变为 C4I 系统。C4I 系统为美军打赢海湾 战争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了各军兵种 C4I 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的“烟囱”问 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世界任何地方 的美军部队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综合电子 信息系统都能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美 军于 1992 年提出了“武士”C4I 计划,并 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 C C S )建设 计划。1995 年,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普遍采用 2.0 版 GCCS 软件后,各军种的 C4I 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1997 年, 美军决定将监视(S )和侦察(R )纳入 到综合 C4I 系统中,从而启动了 C4ISR 系 统的建设。同年,GCCS 因采用了联合作 战规划与实施系统(JOPES)软件而具备 了支持联合作战的能力,2002 年,GCCS 软件升级到 5.0 版后又具备了情报分析 能力及与盟国的互操作能力。2 0 0 3 年, GCCS 软件又升级到 6.2 版,从而使 C4I 系统和监视与侦察实现了综合集成,初 步建成了一体化 C4ISR 系统。C4ISR 系统 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美军数据实时共享 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例如美军在“沙漠 风暴”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只能了解 1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约 15% 的重大事件,而 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的指挥员可了 解战场 90% 以上的重大事件。再如,在伊 拉克战争中,陆军的“爱国者”防空反导 系统可以接收海军的 DDG-75“宙斯盾” 驱逐舰为其提供的预警信息,从而实现 了陆军防空反导力量和海军防空反导力 量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
互联网发展简史

互联网发展简史互联网(Internet)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是一项革命性的科技创新,引领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起初的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了一项名为“阿帕网”(ARPANET)的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可靠的通信网络,使各大高校和军事机构之间可以共享信息。
1969年,第一条连接了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数据链路建立起来,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大学加入了ARPANET,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结构。
1972年,电子邮件(e-mail)的概念被引入ARPANET,这使得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
此外,还出现了新的通信协议,如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为互联网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2. 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开始向商业应用发展。
1983年,ARPANET转变为使用TCP/IP协议的国际互联网,连接了全球各个大学、研究机构和军事机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意识到其商业潜力。
1990年代初,互联网成为了商业化的平台。
许多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在线销售和宣传。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万维网(WorldWide Web)的兴起,由英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信息浏览系统。
这使得互联网的使用变得更加简单,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
3. 互联网的全球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人们可以跨越时区和地域,在网上分享和获取信息。
这也使得互联网开始对全球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的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能够更便捷地进行国际业务。
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工具实现远程工作和远程教育。
此外,互联网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其他人交流、分享照片和视频,扩大社交圈子。
C4KISR系统

C4KISR系统统已经建立,但是它仍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
此系统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实质美军军事信息处理系统研制者美国国防部组织提出2001年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文名C4KISR系统目录C4KISR系统是美军军事信息处理系统,由美国国防部组织研制。
是发展之前的C4IS 信息化系统的产物。
其研制实际上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1年才提出。
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建立,但是它仍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之中。
此系统体现21世纪初期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就是起“融合”作用的武器系统,它能将所有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汇集起来,达到信息共享、共用、共调,从而确保各军兵种与指挥部之间交换信息和数据,大大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C4是(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s、计算机computer、)K是杀伤kill、I是情报intelligence、R是侦察reconnaissance;S是监视surveillance)其功能有:搜索并发现目标、跟踪与监视目标、识别目标、决策、持续识别、打击目标、战斗损伤评估,这些功能形成一条强有力的“杀伤链”。
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C4KISR系统是现代战争的神经中枢和“兵力倍增器”,是夺取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的最有力手段。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军事技术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延伸的。
2C4KISR系统的基本内容C4KISR系统的发展历程C4KISR的概念,是美国国防部2001年提出的。
C4KISR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突破了人们对传统C3I系统的认识观点,它代表着信息平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趋势,支撑和决定着未来网络中心战的成效。
C4KISR体系结构1991年以前,美国军事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各军种独立开发的“烟囱式”,海湾战争中,美军发现其军事信息系统存在严重缺陷,表现如下:(1)各军种独立建设的“烟囱式”信息系统不能互通和互操作;(2)系统处理情报不及时,贻误战机;(3)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识别敌我,造成多起误伤。
美国网络安全和发展历程

美国网络安全和发展历程美国的网络安全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那时,冷战期间美国政府非常关注和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
在这个时期,美国国防部建立了一个名为“先进研究计划局(ARPA)”的机构,以推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ARPA的目标是确保美国在大规模报复和国防能力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在7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也开始出现。
然而,当时对于网络安全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重要的法律,即《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
这是美国第一次正式对计算机犯罪进行了规范,标志着网络安全开始引起重视。
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网络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组织和个人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同时网络犯罪事件也日益增多。
1997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家信息保护中心(National InfraGard and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Center)的机构,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督和保护。
进入21世纪,网络威胁和攻击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2001年的“911”事件以及2003年的“大停电”事件引起了对网络安全的更大关注和重视。
美国政府加强了网络安全的法规和政策,并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家网络安全局(National Cyber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Integration Center)的机构,以提供对威胁和攻击的实时响应和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网络安全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网络安全的发展。
其中包括成立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ational Cybersecurity Alliance)、改革网络安全法律和政策以及加强合作与国际交流等。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
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
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
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
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
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
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
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
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外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研究

美俄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简要历程1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军开始建设战略级、战区级和战术级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在从C2 到C3 的起步期内,由于系统建设基木上是由各部门、各军种各自负责、分散进行,且采用的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70 年代的水平等多种原因,系统存在许多缺陷。
为此,于1977年首次把情报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C3 系统,形成了C3I 系统。
此举创立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不可分割的概念,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①从1989 年开始,美军着手对其“烟囱”式的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革,重点发展一体化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国防部于1991 年将原来的C3I 系统扩展为C4I 系统,确立了计算机在作战指挥过程中的地位。
而后,于1995 财年提出了更广泛的一体化C4I 系统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简写为IC4I 它把传统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的范围扩展到反情报、联合信息管理和信息战领域。
1993 年1 月14 日. 美国防部批准实施国防信愈基础设施(DII) 计划。
DII 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的组成部分,是用于满足美国在各军事作战范围内对信息处理和传输需求的网络,集通讯网、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应用程序、武器系统接口、数据安全服务及其他服务于一体②。
1997财年,将监视和侦察与C4I 系统合并,并改写为C4ISR,2001 年,美军又在C4ISR 系统中增加了K( 火力打击),并计划2010 年建成一体化的C4IKSR 系统。
③2 俄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俄罗斯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起步于防空指挥控制系统20 世纪50 年代末成功研制了“天空一号”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60 年代初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套弹道导弹防御指挥自动化系统。
总的来看,俄罗斯军队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学习任何一项理论,我认为最好的入门方式就是探究其历史根源以及发展进程,借此阐明该理论产生的真实原因,避免读者一开始陷入各种理论所共有的晦涩之漩涡而不能自拔,最终连为什么而学都理不清楚。
学习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亦然。
企业架构是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衍生出很多种不同的企业架构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很多国际大型企业和政府已经在反复摸索中创建了符合各自特点的企业架构,并且关于如何建立企业架构的方法论,暨企业架构框架,以及相应的企业架构工具也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普及。
企业架构的主要发展脉络可以被表现如下:与很多技术一样,首先对这种关于信息化的整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资源的节约方面的技术发生兴趣,并且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进行研究的组织总是军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启动了C4ISR计划(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这一计划的目标并不是要建立什么企业架构或企业架构框架理论,而是要建立一个大而全的系统,能够将美国军事指挥当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战略部队的指挥员对其所属部队实施指挥控制、进行管理时所用的设备、器材、程序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美国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
经过多场战争的磨砺与数度起伏,该系统日臻成熟,而构建如此一个跨越众多领域的庞杂系统的方法理论也渐为体系,终于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这一美国军方的“企业架构框架”也由最初专门服务于C4ISR系统的C4ISR AF(C4ISR Architecture Framework)发展成为更加成熟的DoDAF,即美国国防部信息化总体架构框架理论。
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波折,期间很多部门涉及其中,早在1986年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US Defense Information Systems Agency/Center )开始开发TAFIM (这也是TOGAF在1995年初版的基础),到1991年TAFIM的第一版草稿完成,该参考模型目的是指导使用开放系统和商业市场的新技术开发美国国防部范围内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个用户,在海底电缆系统之上建立了 高可信度的用于传递紧急行动信息的系统。
干线。它在东南亚和夏威夷设有交换机。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络继续为国家指挥当
到 1969 年, 国 防 通 讯 局 已 经 使 用 TALK 局和战略核力量之间提供安全、高保真、
QUICK,把在越南南方的 216 个用户连接到 抗干扰和具备生存能力的通信链路。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是一家独立的战略和防务研究机构。研究所立足于防务动态和学术热 点的追踪分析,着眼于长远性、战略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并为国家有关机构及决策者提供独立、 客观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研究所自创立以来,本着“独立、客观、慎思、明辨” 的宗旨,致力于战略与防务研究, 通过学术研讨会、学术刊物等多种形式,为国内外防务 / 安全专家和机构提供一个国际性交流的 平台,目前,研究所已同国内外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业务联系。
1987 年 1 月,国防部长批准整合国防
1980 年代,国家安全电信系统迅速加 通讯局和联合战术指挥、控制和通信局。
快完善。里根政府时期,前所未有的和平 一年后,国防通讯局吸纳了三军战术通信
时期军事建设伴随着政府拥有的和政府租 联 合 测 试 机 构(Tri-Service Tactical
用的网络扩散,同时也强调军种之间的互 Communications Joint Test Element )
1970 年,国防通信局吸收了最小基本应急通信网络和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办公室。 它还成为 WWCCS 的工程和作战责任单位。1980 年代,国防通信局吸收了联合战术 指挥、控制和通讯局,提升了在指挥、控制、通讯系统的管理和系统之间互操作能 力。联合交互测试司令部因此成立,来提供交互兼容性的测试和认证。
在国防通讯局的职责中,重要的责任 行使有效的指挥和控制。各军种建立全球
是建立三种服务于通用用户的国防部网络, 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需要技术和资金,以
将被称为自动语音网络(AUTOVON)、自动 满足独特需求,因此,没有产生真正的集
数字网络(AUTODIN)和自动安全语音通信 成系统。
网络(AUTOVOSECOM)。对于每一种网络,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定期出版包括《知远防务评论》、《网络空间学术》、《独联体东欧 防务评论》、《亚太防务季刊》、《中外国防教育》、《外军网络空间作战简报》等在内的多种 战略与防务研究期刊;不定期编译出版《知远防务研究系列丛书》和《知远防务研究报告》;连 续多年围绕当时的学术热点组织了学术研讨会,在防务学术研究领域享有一定的声誉。
在二战后初期,虽然各军种部希望保 持独立,但是也认识到需要一个集中的指 挥体系。1947 年《国家安全法》正式改组 了国防机构。该法案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空 军部,以国防部长(SECDEF)取代了战争 部长(Secretary of War)。国防部长对 三个军种部行使指导、授权和控制,并担 任总统在国家安全事务方面的首席助理。 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二战期间建立的最高军 事机构,以指挥盟军战争行动,也获得了 法定依据,并被指定为国防部长和总统的 首席军事顾问。这些新机构的建立是从战 争中吸取经验教训的结果——这些经验教 训中最重要的是,新的武器使“地面、海 上和空中作战分离”的老概念过时了。未 来战争将是联合部队的作战行动,而不是 独立部队的作战行动。
——创建国防通信局 国防通讯局成立于 1960 年 5 月 12 日,
2
防务报告
首要任务是国防通信系统的运维、控制和
1962 年 10 月的古巴导弹危机表明,需
管理。国防通讯局的最初核心成员有 34 人。 要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之间建
7 月,威廉 D·欧文海军少将(Navy Rear 立直接的、及时的私人通讯。1963 年 6 月,
这是三军远距离独立通信系统。上世纪 60 年代,国防通信局搬迁到阿灵顿,吸收 了几个主要的组织机构:空军商业通信管理局,即现在的国防信息技术合约组织 (DITCO);白宫信号局,即现在的白宫通信局;国防部损毁评估中心,即现在的 联合参谋部支援中心。这些机构都成为国防通信局的一部分。国防通信局还建立了 六个地区性的通信控制中心、两个区域性作战控制中心。
1
防务报告
打破优先顺序。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成 为首屈一指的世界大国,各军种开始承担 全球责任。虽然需要全球性的通信系统, 但是各个军种基于二战的经验怀疑通用用 户系统。出于这个原因,各军种开始开发 专用通信网络,以满足自己的特定任务需 求。因此,通用用户通讯系统和专用用户 通信系统和技术并行发展。
(内部资料)报告号:KFDR201518
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发展简史
2015
外军防务报告
FOREIGN DEFENCE REPORT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Knowfar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 Defence Studies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简介 Knowfar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 Defence Studies
受时间与翻译水平限制,难免出错,请用户自行甄别把握,仅做参考。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公众微信平台的两种方式进行关注: 1、搜索微信公众平台号“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2、扫描下方的微信二维码
防务报告
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发展简史
[ 知远导读 ] 1960 年 5 月 12 日成立了国防通信局(DCA)。其任务是管理国防通信系统,
二战后初期 集中军事通信的努力可以追溯到第二 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为通用用户开发军事 通信系统。二战时期的军事通信主要依靠 三个重要技术:有线、射频(无线)、和 雷达。系统在本质上用于通用用途,服务 分散在多个地理位置的数量众多的用户, 而且这些系统能够发送所有类型的和任何 优先级的信息。二战期间作战行动的全球 规模和迅速发展需要美军内部以及美军和
划,以把该地区的通信系统集成到一个单 的未来网络。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网络是日
一的现代网络。该系统通过卫星和电缆将 常通信系统叠加形成的专用网络。它使用
商业通信扩展到战场。
了指挥、控制和通信中继飞机、导弹超高
国防通讯局开发了一个手动交换通信 频广播系统、专业卫星和地面广播系统。
网络,被称为 TALK QUICK,到 1966 年有 这是一个特殊用途的、专用的、得到硬化的、
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这些新的国防部
机构有相当多的独特通信需求,也让国家 军事防御架构变得更复杂了。同时,各军 种都有全球性思维,至少从自己的角度进 行全球思考,但是他们仍然开发了自己的 专用通讯系统,从而无法获得一个真正的 全球能力。虽然努力现代化和自动化相关 的流程和技术,然而经常受到那些获得既 得利益的人的阻挠。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 军种部是更有效的、集中的国防管理的主 要障碍。这种信念成为他领导的政府长期 推动国防部改革的动力。
国防通讯系统构成要素和制定一个实施和 该系统目前仍然运作良好,与 40 多个外国
管理计划。国防通讯系统基本上是由军种 领导人直接链接。
部移交的大量通信系统的集合 ,受到相当
古巴导弹危机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建
的限制。然而,国防通讯局的责任是很重 立了全球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WWMCCS),
要的。
以使国家指挥机构对广泛分散的武装力量
定为负责若干个卫星通信倡议的空间和地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这些不同的子系
面组件的开发、集成和运维的主要机构。 统所造成的问题是指挥和控制方面发生了
最重要的一个是国防通讯局管理的国防卫 一些众所周知的失败。比如涉及“自由”
星通信系统(DSCS)。
号( USS Liberty)、“普韦布洛”号航
3
方和泰国设立了协调中心。
(MILSATCOM)系统办公室,以履行新角色。
作为系统架构师,国防通讯局协调所有的
20 世纪 70 年代
国防卫星通信的规划和项目设计,以避免
1971 年 12 月国防通讯局承担了最低 重复和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互操作性,
限 度 应 急 通 信 网 络(Minimum Essential 以服务于整体国防需求。第一个综合性军
更大的全球安全网络——自动安全语音通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一份美国国防
信(AUTOSEVOCOM)系统。国防通讯局的权 部指令任命国防通讯局作为所有国防卫星
力扩展到包括所有远程系统,国防通讯局 通信的系统架构师。国防通讯局设立了一
在战区的存在规模增加了,包括在越南南 个重要的新总部参谋部——军事卫星通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防务报告
空母舰(the USS Pueblo)以及 EC-121 侦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Network) 的
察机的国际事件。这三次失败促使把全球 责任,这个网络是全球军事指挥和控制系
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建成为一个更加协调 统的一个子系统。开发最低限度应急通信
一致的系统。
Admiral William D. Irvin)成为了第一 美国和苏联签署了协议,在两国首都之间
任局长。
建立一个双芯电缆通讯线路(后来得到了
卫星连接的增强)。这个线路被称为“热
20 世纪 60 年代
线”,1963 年 8 月 30 日开始运作。“热线”
国防通讯局的第一个主要任务是确定 的计划管理和工程被分配给国防通讯局。
1957 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下令他的国 防部长查尔斯·E·威尔逊调查军事通信并 报告“消除这些设施的任何重复的可能性”。 美国国防部最初的回应是达成一个协议, 并颁布了一个电信政策方面的指令:“国 防部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综合电信系统,这 些系统具备兼容组件,将经济、高效、有 效地满足国防需求”。次年美国国会通过 了 1958 年《国防重组法案》。1959 年参 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国防部长批准一个概念: 整合军种部的通讯设施,建立一个联合军 事通信网络。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国防通信 局的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