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脂肪增多症中应用CT诊断的特点分析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

20 年和 2O 年 , 03 O6 我们分别收治 2 , 回顾分析 例 现 其临床资料 , 并复习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 旨在提高对
本病 的认识 。 1 病 例报告
2 讨 论
盆 腔脂 肪增 多症 主要 表现 为大 量脂 肪组 织增 生 堆积 于盆腔 , 压局 部脏 器 , 器官 变形 、 位 , 产 挤 使 移 并 生 以泌尿 系及下 消化 道症 状 为主 的 良性 疾病 。由于
盆 腔 脂 肪 增 多症 的诊 断与 治 疗
刘 伟 ,陈照彦,赵亚昆,金承洛,仇 宇,祝清 国
( 哈尔滨 医科大学第二 临床 医学院 泌尿 外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0 8 ) 50 1
[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 的临床 特征。方 法 报道 我院 2O O3年和 2O 0 6年收治 的 2例盆 腔脂肪增 多症 患者的临床资料 , 结合文献就其诊疗 问题予 以讨论 。结果 1 并 例因双肾重度积水行盆腔脂肪清除 、 输尿管 黏连松
例 1男 患 ,4岁 , , 5 因体 检 发 现 双 肾积 水 于 20 03
年3 月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 , 无尿频 、 尿痛 , 大便
正 常 。查 体 : 平 坦 , 腹稍 韧 , 腹 下 双肾 未扪及 , 肾区无
叩痛 。直肠指诊 : 前列腺位置升高 , 仅能触及前列腺
尖部 。实 验室 检查 正常 。 B超 : 肾 重度 积 水 , 双 双侧
本病罕见且较分散 , 使病因研究受到限制 , 国外有文 献 推测 病 因可能 为 盆腔炎 症 、 巴管 阻塞 、 天性 静 淋 先 脉血 管 的异常 或 为 系统 性 疾 病 的一部 分 l, J 并有 报 ]
道认 为可 能与 I I - . 因异 常有关 _。 I C基 MG 2 ]
盆腔CT诊断

子宫内膜癌
• 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多,约占75%~80%,
预后较好。其他少见类型有浆液性腺癌、 粘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 未分化癌等。 • 组织学分化级别是根据肿瘤的结构(病变 内实性部分的比例)和细胞核异型性的程 度分为G1、G2 、G3三级。组织学类型和 分化级别与预后有关。
[评 述]
膀胱三角消失是膀胱癌侵犯精囊腺的重要征 象,肿瘤侵犯前列腺表现为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并 与肿块相连;累及阴道旁或子宫旁组织,使子宫旁 间质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膀胱癌的转移途径以 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盆腔内淋巴结大于1.5cm应 怀疑有淋巴转移,但有20%—40%假阴性,主要是 不能判断正常大小淋巴结是否己被肿瘤侵犯。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复发
卵巢恶性肿瘤
分类 • 按组织学分类,上皮源性肿瘤占绝大多数, 其中以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癌最常见,子 宫内膜癌和透明细胞癌少见。 • 另一类为胚胎性肿瘤,如恶性畸胎瘤、无 性细胞瘤和绒癌等,少见,发生年龄较轻。
卵巢恶性肿瘤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压迫尿道, 早期即可引起排尿困难。正常前列腺随年龄增长 逐渐增大,30岁前超过3.0cm,60岁后超过5.0cm、 CT矢状位显示前列腺上界超过耻骨联合上方2.03.0cm,才能确诊前列腺增大。增大的前列腺压 迫并突入膀胱,表现为膀胱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肿块。
• CT 平扫前列腺体积增大。正常前列腺的上
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断与治疗PPT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避免久坐不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 动,如散步、慢 跑等
控制体重,避免 肥胖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日常护理建议
坚持适当的运动,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 物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盆腔脂肪增多症严重,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方式:腹腔镜下盆腔脂肪切除术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较小,但可能存在术后并发症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物理治疗:使用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等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改善症 状
特殊检查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CT、 MRI等影像学 检查,观察盆 腔脂肪增多的
情况
病理学检查: 进行活检,观 察脂肪细胞增
生的情况
诊断标准:根 据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影 像学检查和病 理学检查的结 果,综合判断 是否为盆腔脂
肪增多症。
鉴别诊断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肥胖症的区 别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脂肪肝的区 别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糖尿病的区 别
盆腔脂肪增多症与心血管疾病 的区别
并发症诊断
盆腔疼痛:下腹部或腰部疼痛,可能伴有月经不调 盆腔肿块:腹部可触及肿块,可能伴有月经不调 盆腔积液:腹部可触及积液,可能伴有月经不调 盆腔感染:可能伴有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治疗
03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疗程: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药物疗程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盆腔脂肪增多症

下尿路症状 下尿路症状与脂肪组织在膀胱周围增生导致的膀 胱出口梗阻合并增生性膀胱炎相关。
早期无明显症状 随病情进展,约50%的患者出现: 血尿,膀胱刺激症 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不尽感等。
诊断
PL诊断主要依靠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PL病理学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影像学改变,因此,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造影
膀胱受到盆腔脂肪挤压变 形,呈“倒梨型”。 膀胱颈部拉长
CT
膀胱周围大量脂肪增生 膀胱壁均匀增厚
CT诊断盆腔脂肪增多症明显优于普 x线检查,其密度分辨率高,可区 分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做出定性 诊断。
CT
增强CT
膀胱壁增厚 血管增多扩张 输尿管扩张
MRI
盆腔T1期MRI示膀胱和 直肠周围被大量脂肪组织 包绕 膀胱压缩变形
随访-国内 程继义等报道4例其中1例行开放手术剔除膀胱周 围过多的脂肪组织,松解两侧盆部输尿管至入膀 胱处,随访8个月疗效较好。 周祥福等 采用腹腔镜下清除盆腔及输尿管周同脂 肪组织,松解输尿管下段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曹军等 采用盆腔及输尿管周围脂肪组织清除,输 尿管膀胱再植,疗效满意。
PL临床分类
PL临床分类
体型矮胖的 年轻男性: 明显的下尿 路刺激症、 盆腔不适、 高血压。更 易出现进行 性加重的输 尿管梗阻。
偶然发现的老 年男性:症状 不明显、病情 进展缓慢。
临床表现 PL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表现的临床症状不同。 1 2 3 50%的PL患者有下尿路症状 25%的患者以便秘为主的肠道症状 1/3的患者合并高血压
病理
膀胱周围大量脂肪增生 膀胱壁增厚
病理
脾功能亢进ct诊断标准

脾功能亢进ct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脾功能亢进(splenic hyperfunction)是指脾脏在正常状况下增大并出现异常的功能活动。
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起着滤波、贮存和清除血液中病原体、老化细胞和代谢产物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脾脏可能会发生亢进,导致其功能异常增强。
脾功能亢进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等。
这些病因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脾脏的免疫反应和造血功能,使其发生亢进现象。
临床上,脾功能亢进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乏力、食欲差、消化不良等症状。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可通过获取多层次的断层图像,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解剖和病变信息。
针对脾功能亢进,CT扫描可以用于评估脾脏的大小、形态和密度等指标,进而判断脾脏是否存在亢进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脾功能亢进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重点关注脾功能亢进的CT诊断标准。
通过对已有的临床和科研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CT诊断脾功能亢进的关键指标和标准。
这对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估患者脾功能是否亢进、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脾功能亢进的CT诊断标准。
通过对脾功能亢进的深入研究和有效的诊断手段,有望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在论文或文章中对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方式和顺序。
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介绍脾功能亢进和其对人体的影响,引发读者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提供对整篇文章的预期。
1.3 目的:明确表达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确保读者了解研究的动机和重要性。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对比(附3例报告)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学对比(附3例报告)李晓芬;李博雅;徐荣春【摘要】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PL)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对其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 PL 患者的静脉尿路造影(IVP)、CT 和 MRI 表现。
结果3例患者的IVP、CT 表现多为双肾盂、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膀胱形态异常,呈“倒葫芦状”改变,直肠、乙状结肠受压推移向外上移位。
MRI 表现盆腔内见大量脂肪组织堆积,呈短 T1长 T2不均匀信号,膀胱受压变形。
结论IVP、CT 和MRI 基于各自优势可提示盆腔内脂肪成分的特征,综合这些表现能减少对 PL 的误诊。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盆腔脂肪增多症;静脉尿路造影;CT;MRI【作者】李晓芬;李博雅;徐荣春【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盆腔脂肪增多症(PL)由Eagels等在195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原因未明、较为少见的疾病,多以泌尿系统症状就诊,如排尿困难、血尿等[1-3]。
江西省人民医院2009年7月、2011年3月和2013年5月分别收治3例PL患者,将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1.1 病例资料本组3例P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4、37和46岁。
2例患者有腰部疼痛不适、排尿困难、尿频等;1例仅以血尿就诊。
直肠指诊:前列腺形态大小无明显改变,无压痛,位置略高,肛门括约肌无异常。
1例患者诊断明确后拒绝手术出院,2例患者行盆腔脂肪清除术,术中可见盆腔内大量增生脂肪,切开见膀胱及直肠被脂肪组织包绕。
1.2 检查方法3例患者均行腹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检查。
CT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扫描参数:螺距0.6 mm,矩阵512 mm× 512 mm,层厚0.75 mm。
盆腔CT诊断

膀胱癌侵犯右侧精囊
老年男性,血尿,B超提示 膀胱占位
取俯卧位扫描,膀胱内 病灶位于膀胱前壁,考 虑膀胱内血凝块
膀胱憩室
• 多为后天性,病因:下尿路梗阻,如BPH、
尿道狭窄等
• 先天性膀胱憩室多单发,好发于输尿管入口
附近,有“二次排尿”现象
• 后天性膀胱憩室常多发,表现为排尿困难,
常伴感染、结石
[CT征象]
膀胱右侧壁及后壁局限性增厚,内壁 表面光滑;膀胱外壁光滑,子宫直肠陷凹 以及子宫膀胱陷凹清晰,盆腔内末见肿大 的淋巴洁(图6—2—1A、B、C、D)。
[CT诊断] ①膀胱癌? ②膀胱炎?
膀胱炎CT表现
•膀胱壁增厚,厚度均匀 •增强扫描膀胱内侧壁呈环状强化,环状强化为膀
胱黏膜的充血所致。
延受侵,所见于子宫颈癌相仿。
• 6、腹腔内播散表现为腹水、腹膜、肠系膜
或网膜不均质肿块,大者可将临近肠管包 绕其中。
子宫内膜癌CT表现:
①平扫子宫体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子宫中央为不规 则低密度区。
②增强扫描肿瘤强化轻微或不强化;子宫肌层受侵犯 时,表现为强化子宫肌内的局限性低密度区。
③肿瘤向下侵犯宫颈可引起子宫腔积水、积血、积脓, 子宫腔扩大。
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坏死
宫颈癌坏死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浸润
宫颈癌膀胱瘘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复发
宫颈癌复发
宫颈癌复发侵袭左侧盆腔壁
子宫内膜癌
病因
• 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
前列腺疾病
2021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总结(全文)

2021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治分析总结(全文)案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因"双侧腰腹部疼痛伴发热[月余"入院。
伴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3°C ,畏寒;无肉眼血尿,大便次数不规律,无便血。
饮食、睡眠尚可。
曾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双肾积水,泌尿系感染,发热待查",给予抗炎治疗,病情改善,但症状反复,期间多次就诊,肌酊在80-1 OOumol/l ,均未查明原因,以对症治疗为主。
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5年10月份至北京某医院,考虑盆腔脂肪增多症。
2015年11月份在经充分术前准备后行盆腔脂肪清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见盆腔脂肪明显增多,膀胱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膀胱被推挤变形固定,双侧输尿管盆段可见大量脂肪组织包裹,中上段可见扩张输尿管,充分游离、清除膀胱周围、双侧输尿管下段脂肪组织,离断输尿管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切除脂肪组织送常规病理。
术后病理示纤维脂肪组织,患者发热症状缓解,肾积水减轻,肾功能变化不大,在100umol/l左右。
术后半年左右,再次因"双侧腰部疼痛伴发热"入院,复查双肾积水较前加重,肌酉干在145umol/l o完善泌尿系CTU示符合盆腔脂肪增多症表现, 双侧肾盂、输尿管迂曲、扩张、排空延迟,膀胱壁增厚(如下图)。
由于患者病情罕见,症状反复,年龄较轻。
为给患者制定周密诊疗方案, 联系我院肾内科、麻醉科、介入科及外院远程会诊,综合上述会诊意见示完善围手术期准备,手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心肺功能可,能耐受手术, 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补液速度。
根据病人条件建议行双肾造痿术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决定给患者施行双肾造痿术。
完善术前准备,于手术室局麻下行彩超引导下双侧经皮肾穿刺造痿术。
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病情稳定,肾积水明显改善,无发热、畏寒。
目前随访6年,2021年1月份来院复查,泌尿系CT示双肾积水明显改善(如下图),肌酊在107umol/l ,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饮食、睡眠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脂肪增多症中应用CT诊断的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10T13:57:32.25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作者:袁建路
[导读] 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c lipomatosis)于1959年由Engels最早提出。
湖南省怀化市妇幼保健院 418000
摘要:目的: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应用CT诊断,分析其临床特点。
方法:对15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皆采取CT检查,分析其CT诊断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
结果:CT显示所有患者皆显示膀胱与直肠周围出现大量的脂肪密度影,分布均匀,膀胱与直肠有受压变形症状,2例患者合并有腺性膀胱炎。
病理诊断15例患者皆为盆腔脂肪增多症,CT诊断14例患者为盆腔脂肪增多症,两种诊断方法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CT检查及其临床特点分析,可正确判断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临床表
现,为后期诊疗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盆腔脂肪增多症;CT诊断;临床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to diagnose pelvic lipomatosis by CT 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5 cases with pelvic lipomatosi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CT diagno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were analyzed by CT,and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CT show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fat density images we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bladder and rectum,and the bladder and rectum had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symptoms. 2 patients had cystitis glandularis.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15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pelvic lipomatosis,pelvic lipomatosis CT 14 patien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P > 0.05)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T examination can correctly identify pelvic lipomato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lat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words pelvic lipomatosis;CT diagnosi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c lipomatosis)于1959年由Engels最早提出,描述为膀胱与乙状结肠周围脂肪增多而引发膀胱和乙状结肠的固定变形,在1968年由Foggl与Smith正式命名,定义为直肠与膀胱周围盆腔空间正常组织的过度生长[1]。
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没有确切致病因的少见病,该病的病理学特点是盆腔脏器的周围有大量成熟脂肪组织的增生,且引起不同程度压迫,患者首发症状多为泌尿系统疾病,常容易误诊成膀胱炎或者肿瘤,给临床后期治疗带来极大不便。
为此,本文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应用CT诊断,分析其临床特点,旨在证明CT诊断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作用和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收集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5例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后,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在38岁~6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9.34±2.67)岁;患者入院就诊原因中,7例因尿频、血尿、排尿困难、便秘及膀胱病变等就诊;5例因腰痛、下腹痛及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等就诊;3例为无明显症状表现的健康体检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皆保留有腹部平片、腹部CT。
B超及膀胱镜等检查资料。
应用CE公司生产的16排CT扫描仪实施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等处理,CT扫描的参数设置中,视野参数为240mm,层厚为5mm,层距为5mm,电流为180mA,电压为180kV;增强扫描用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扫描或延迟扫描,对比剂为30mg/mL,优维显100mL,流率为2.5mL/s,注射对比剂2~3min后再次扫描。
CT观察内容主要有膀胱、双侧肾、前列腺、输尿管下端、直肠及乙状结肠的形态、位置及盆腔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资料采用%表示,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患者的CT表现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膀胱与直肠周围出现大量的脂肪密度影,分布均匀,呈弥漫性分布,未见明显薄膜,和膀胱周围的正常脂肪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②膀胱与直肠有受压、变形症状,膀胱的外形呈现倒梨形;③盆腔段输尿管受压,而中上段输尿管则有不同程度的扩张;④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肠腔狭小。
其中,所有患者皆经手术后证实为盆腔脂肪增多症,术后症状皆显著改善,其中2例患者合并有腺性膀胱炎。
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CT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度对比研究见下表:
表1 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符度对比
诊断方法诊断例数确诊率
病理诊断 15 100.00%
CT诊断 14 93.33%
注: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发病年龄在9~80岁间,20~60岁患者占78%。
该病的病因尚无法明确,有学者认为和慢性泌尿系统的感染所引发的盆腔炎、激素代谢紊乱及先天性静脉血管异常等相关;而有学者则认为,该病是肥胖的一种表现,调查指出,患者中有65%有不同程度肥胖,29%无肥胖,6%瘦弱,但尚无明确定论[2]。
盆腔脂肪增多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在病情的发展中,约有50%患者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血尿、尿不尽、尿失禁、尿前等待及排尿不畅等,约有22%患者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反应,如便血、便秘、下腹部包块等,在病情逐渐发展中,还可波及到双侧肾和输尿管积水、水肿、恶心呕吐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3]。
传统的X线平片诊断分辨率较低,难以直接将盆腔内低密度脂肪显示出来,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中,CT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T 诊断技术的密度与分辨率皆较高,能明显区分出脂肪组织和其他的组织,并作出定性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手术病理探查及其他的
影像学检查[4]。
临床对盆腔脂肪增多症进行CT诊断中,发现其表现出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盆腔内可见有大量的低密度影,且分布均匀,CT值约为-100Hu,提示为脂肪组织,在分布上以膀胱及直肠周围脂肪居多,这是盆腔脂肪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②患者的直肠、膀胱、前列腺及乙状结肠等皆受压变形和移位,其中以直肠及膀胱最为明显。
本组研究中CT显示所有患者皆显示膀胱与直肠周围出现大量的脂肪密度影,分布均匀,膀胱与直肠有受压变形症状,符合本病的基本特征。
除了对盆腔脂肪增多症加以CT诊断外,对其加以鉴别诊断也至关重要,主要鉴别的症状包括:①脂肪肉瘤:该症状的病情进展较快,为早恶病质,其早期可血行转移,且症状出现的时间较早,经CT诊断可见病变的范围广泛,边界不清晰,且边界不清晰的区域CT值比脂肪组织高,内部常出现软组织密度灶,在局部可出现钙化灶,对周围脏器有直接侵犯的征象,排除单纯压迫。
②脂肪瘤:该症状的病灶具有局限性,边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周围脏器有局限性受压和移位迹象[5]。
③盆腔畸胎瘤:该症状较为局限,虽然能见脂肪征象呈团块装,但边界清晰,有完整的包膜,无膀胱形态变化,病灶的密度不均,常伴钙化情况。
④腹膜后纤维化:这是一种腹膜后的广泛病变,于腹膜后大血管的间隙周围可见弥漫性的软组织影,通常可见下肢静脉、腹主动脉及输尿管等结构,常引发肾盂输尿管积水等症状,病变组织没有明显的脂肪特征。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盆腔脂肪增多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至今为止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保守治疗与药物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其症状,但却难以有效根治。
若因脂肪组织的长期堆积和压迫引发尿路梗阻或者严重的肾积水时,应该考虑采取外科手术干预方法解除梗阻。
而经CT检查不但可以明确诊断疾病,还能对病情发展的程度加以评估,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指导临床作出正确的治疗与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CT可作为盆腔脂肪增多症的首选诊断方法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喆,欧阳骏.盆腔脂肪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28(01):13-15+18.
[2]周家合,浦金贤,平季根. 盆腔脂肪增多症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07):590-593.
[3]齐力.盆腔脂肪增多症的CT诊断[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8):154-156.
[4]翁海仁,彭剑,蒋维.盆腔脂肪增多症CT诊断与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240.
[5]郝娟娟,田丽,霍嘉文,贾晓英,张云娜.盆腔脂肪增多症的MSCT影像学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