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合集下载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对比研究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对比研究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对比研究作者:李嘉文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英语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提高。

英语在中国发展成为两种变体,即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本文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探究了二者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从多方面举例说明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并对该如何对待中国英语,如何避免中式英语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文化差异在国际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在西方文明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产生多种英语形态,如美国英语,日本英语,新加坡英语等。

这些英语形态扩充了英语内涵容量,并加强了各国人民文化交流。

同样的,中国在对英语的学习发展中也形成了两种英语变体,即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认知,丰富了英语的内涵;而中式英语则成为一种不规范的英语形态。

了解这两种变体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规范使用英语,以更好的面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定义中式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最初的发展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畸形的病态语言形态,在英语中称为“Chinglish”。

它是早期人们在母语的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将英语语义与汉语语法杂糅,按照字面意思生搬硬套而形成的错误表达。

中式英语的产生不符合英语的规范,也不能被英语母语者所接受。

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于1980年由英语泰斗葛传槼老先生首次提出,他表示“China English”虽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但表达了我国特有的东西,例如“双百方针(Two hundred policies),“四个现代化(Four mordernlization)”等,应当称作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

此后汪榕培、李文中先生等也都系统阐释了中国英语的概念。

简单来说,中国英语就是承载了汉语文化特征的英语变体,它能够通过音译意译等方式体现中国特色,以其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促进文化的交流。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 中国英语"与 “ 中式英语”
张 楠
( 华 大 学 师 范 分 院 ,吉林 吉林 12 1 ) 北 0 5 5
摘 要: “ 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 色的英语 变体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 “ 中国英语”和 “ 中式英语”从
概 念 、特 点 、关 系等 方 面作 出对 比和 分析 , 旨在理 清 “ 中国英 语 ”这一 概 念 ,帮助 传
l 中国英语 和中式英语
( 转 第6 页) 下 5
71
错 误实 际是学 习过程 中不可避 免 的、积极 的一部 分 ,对 于 语 言实践 中所犯 的错误 要有 正确的 认识 ,因为不 知道才犯 错 误 ,而 在知道 了错误 以后如 果能及 时改 正错误 ,那就等 于从错误 中学到了 自己不知道 的知识 。 ( )课 堂 互动 有利 于提 高 学生 英语 技 能 自主建 构 能 2 力 。P c 等 研究者 证实 ( 9 7 ia 18 ),互动 性输 入 比简 化输入 更 有助 于理解 ;杨雪燕 对西 方外语课 堂研 究总结 出 :课 堂 互 动是教 学大 纲、教材 和教 学法 的实施 过程 ,是 语言交 际 的过程 ,为学生练习使用语言提供机会 ,而语言实践对于 掌 握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 “ 课堂互动 ”在外语 教学中有着非 常 重要 的作用 。 “ 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 过程 才能进行 ’ ’。 他 指 出 要 获 得 外 语 教 学 成 功 就 必 需 成 功 地 管 理 课 堂 互 动—— 由师生共 同来管 理 ;学生可通 过参与 管理 课堂互动 来 管理 自己的学习过程 。至 于课堂 互动与 “ ”的关系 , 学 A 1r g t&B i e 是这样概 括的,如图所示: 1w i h aly
准 备过程 是学 生 自助建构 英语技 能的一个 良好机会 。在课 堂 上 ,学 生在展示 自己英 语任务 的过 程 中,如果学生 能养 成 记笔记 的习惯 ,将教师 的一些评价 、建议及 补充知识及 时记下来 ,课后进 行及 时整 理 、总结 ,在下 一次 的活动 中 有 意识取 长补短 ,那么英语 技能建 构的过程 就会进入 到一 个 良性 的循 环过程 ,这种 学习 习惯有 助于提 高学生 的英语 知识 自主建 构能力。 4 结语 语言 的主要功 能在于交 际 ,语言 知识只有 在不断 的使 用和 交 际过 程 中才 会被消化 吸收并 内化为活 的语言机制 。 随着 外语水 平 、互 联 网及现 代信 息技 术应用水 平的提 高, 学 生可 以接 触到 更加逼真 的外语环境 ,从而拥 有与教师 同 等 丰富 的信 息资源 。因此 ,在外语课 堂上 ,教师要充 分发 挥 课堂 的主导作 用 ,为此 教师除 了不断提 高 自己的业 务水 平之 外 ,还 要不 断反思 自己的教学 ,进行大量 的课堂 实践 和科 研实 践 ,在研 究教学 内容、课堂 策略 、课 堂行为 的同 时,更要研 究教 学的对象学 生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 ,他们 学 习语言 的 目的不仅是为 了学习语 言知识 ,更 重要 的是运 用 所学 的知识进行 语言交流 ,所 以教师应 引导学生在 学中 用 、在用 中学 ,这样才 能帮助学 生不断提 高他 们 的英语 技 能 自主 建构 能 力 ,从 而提 高 学生 的英 语 语 言综合 运 用 能 力 ,为他们今后 的发展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这两个词不同,但往往被混淆使用。

前者是指一种被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而后者则是指为了避免使用标准英语而使用的一种过于中式化的英语。

下面将具体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提出学习策略。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有什么不同?“中国英语”是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用以进行工作或者生活交流。

由于各种因素如村庄教育,学校的语文教育,语音等等,中国人使用的英语与标准英语有所不同。

这种英语通常被他们看作是一种交际工具,并且认为这种英语是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的。

“中式英语”,相反地,是指过于中国化或者不太标准的英语示例。

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various reasons 而不想使用一种真正的英语,这种英语语言过度强调中方文化的影响,并且无法正确地发音。

由于文化的原因,有些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世界可能会得到不当的评价。

学习“中国英语”的策略1. 提高发音技能 - 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你的口音。

多听一些正常发音的音乐,训练自己的舌头和喉咙。

也可以询问一些外国老师和外国朋友们是否可以帮助你训练口音。

2. 提高词汇量 - 学习适合自己语言背景和英语口音的词汇,了解自己说的‘错话’是什么,如何用in conclusion 或however等关联词使文章深入而且合理,这些都是词汇量之内的事儿。

3. 沉浸式学习 - 通过使用英文电影、电视、书籍或其他资源,让自己沉浸到英文环境中。

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技巧。

4. 理解语法 - 理解语法的不同之处可以帮助你使用正确的方法表达想法。

在掌握了基本语法规则之后,应该开始学习高级语法。

5. 多看原版英文材料 - 读英文原版电影评价、英文报纸材料会帮助你较好地了解英文技巧和表达。

你应该学习选择相关的英文材料来提高你的英文水平,比如BBC、CNN 等。

学习“中式英语”的策略1. 参加英语角 - 参加英语角活动可以让你与母语为英语的友人交流。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作者:索微微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8期【摘要】随着英语在中国的广泛学习和使用,出现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两个概念。

中国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英语,而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错误使用。

这是两个不同又极易混淆的概念。

文章将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成因、特征、所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两者的区别。

【关键词】英语;中式英语英语已成为全球性的语言。

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和传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英语本土化的问题,形成带有地域特色的各种新英语。

中国英语产生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接触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标准英语的规范形式,又汲取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汉语的养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自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后,国内先后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是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对比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并非是规范的语言文字。

李文中将它定义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介语现象。

一、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成因区别中西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

当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表达时,我们往往采取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方法按照已有的汉语格局创造一些英语新词,也就产生了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是中国特有文化和英语相结合的一种英语变体,它以规范英语为基础,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而中式英语的主要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对目标语言的驾驭能力不强,受母语思维和文化的影响,在用英语表达时生搬硬套母语的语言规则、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的结果。

中式英语有悖于英语语言规则和英语国家文化习惯,因而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层面。

论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论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

东西需要 表 达。 ”如 “ 举 (m eilea nt n ” 五 四 运 动 (M y 例 如 : 科 ip r xmiao ) 、“ a i a
ztm) 这些 不属 于讲 英语 民族 的人 所惯 用的 词语 , a( ” i 应当 称作 C ia hn
T ce rt tepc f cn mcrom.加快经济 改革步伐 。 oacl ae h aeo oo i e r e e f 在英语中 , t acltt” “o cee e 本身含有加快步伐 的意 思 , a 所以“h ae tepc 国英语 ” 存在的必要性 : 跨文化 交际是双向的交际 , 不是单方面的学 而 习。 李文中认 为“ 中国英语是 以规 范英语为 核心 , 表达 中国社会文化 o ” 多 余 的 。 f是 诸领域特有事物 , 不受母 语干扰和 影响 , 通过音 译、 译借 及语义 再生诸 Ii esni t n te eb i igo ai a dtnt 须 加 强 ts set loseghnt ul n f tnl eeS.必 at r h d n o 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 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 句式和语篇 。 三、中国英语” “ 的特 点 大多数学者认 为 ,中国英语 ” “ 足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 用来 表达中国 特有的事物与现象 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 英语国家使用 的英语 跟中国 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 因此具有具 自身鲜明 的特点 : l 汇数 量 大 、 意 准 确 并 且 有 相 当一 部 分 词 汇 或 短 语 是根 据 中 、词 表
语、 巴基斯坦英语等 , 并越来越受 到研究者的 重视 , 也逐 步得到 英语 国 家人士的认 同。而“ 中国英语 ” 就是在这 大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并 且还会分成受不同方言影响的各种英语 。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摘要: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它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

而“中式英语”属不规范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际、写作和翻译中,受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成,是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尽力避免的现象。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文化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中英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国内出现了大量“直译”式英语表达法,如“Four Books”(四书)”、“You don’t bird me,I don’t bird you”(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等。

这些具有鲜明的中国时代特征的语言事实叫做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其实包含了2种性质不同的语言变体,一种是Chinese English,可称为中式英语;一种是China English,即中国英语。

其中Chinese English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是汉语和英语的混合体,属于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会造成交际上的困惑与笑话。

China English则指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表达法,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可以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不可或缺。

本文拟从定义、成因、词汇特征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定义与内涵“中国英语”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葛传椝[1]指出,每个国家都各有各的情况,有些本国家、本民族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使用英语交流时就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英语表现形式。

如中国特有的“气功”、“饺子”、“八股文”等分别翻译成qigong,jiaozi,eight legged essay。

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可以称作“中国英语”。

后又有学者陆续阐述“中国英语”的内涵[2-4]。

尽管目前语言学界对究竟什么是“中国英语”依然众说纷纭,但有3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1)标准英语是其核心和参照点;(2)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用来表达汉语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现象;(3)它属于当今世界众多的Englishes中的一种,通过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丰富当代英语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结构对比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结构对比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结构对比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结构对比如下:
中国英语句法结构:
1. 一般采用主谓宾结构,也可加上状语,使句子更加完整。

例如:She is a teacher. (她是一名老师。

)
2. 由于简单化处理,常省略掉一些必要的词汇,如冠词、代词等。

例如:He eating banana. (他在吃香蕉。

)
3. 单数形式的名词用作主语时,动词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例如:My friend like to play soccer. (我的朋友喜欢踢足球。

)
4. 中文影响,常采用重复、拟声等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The music is so beautiful, beautiful, beautiful. (这音乐太美了,美极了!)
中式英语句法结构:
1. 受中国语言影响,常采用主谓宾补结构,以及重复使用形容词或副词等。

例如:I feel very much happy. (我感到非常高兴。

)
2. 常把从句放在主从句中间,用来插入修辞或修饰语。

例如:The moon was shining bright, I could see everything clearly. (月亮很亮,我能看得见一切。

)
3. 中文双音节词汇倾向于在第一音节上加重音。

例如:compuTER, inFORmaTION.
4. 中文用法常借用英文形式,违反英文惯例。

例如:He love his mother. (他爱他的母亲。

)。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辨析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辨析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辨析作者:徐瑾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2期【摘要】中国英语代表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经济、政策等,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的,与中式英语有着重要区别。

语言的学习绝不是为了机械地复制别人的语言,在学习好规范语言的基础上,应做到不依附于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而独立存在,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加以灵活运用。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英语教学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在2012年题型和内容发生改革之后,很多学生都发现考试中的翻译一题的考查内容更倾向于对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例如中国剪纸或茶叶等。

因此更多的同学开始关注中国英语的学习,为了更加得体的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的特有文化。

这时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界定就成为了学习者们的一个难题,有些被视为具有“中国特色”,但有些却被视为受到了汉语思维习惯的“干扰”。

因此区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将成为教学应用中的一大重点。

由于中国英语是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既反映了以语言结构理论和句法研究为核心的纯语言学和以语言在不同社会条件下运用和变异为中心的社会语言学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名词和概念。

因此正确认识中国英语可为国内英语教学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观点,从而推动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中国英语的概念1980年葛传槼先生首次提出了“中国英语”这一概念。

他提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瀚林院”(Hanlinyuan或Imperial Academ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赛先生”(Democracy)、“德先生”(Mr.Science)、“白话文”(Mr.,baihua wen或baihua)、“双百方针”(Two hundred policies)、“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这些并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即中国英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等方法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本文对中国英语及中式英语的构成、形成原因以及关系探讨。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规范英语;畸形英语
第一章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界定
1.1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等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等方法传入国际英语世界。

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谢之君[1]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

1.2中式英语
1.3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中式英语一般是对个体的语言特征而言;中国英语是对群体语言特征而言。

前者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处于不断自我修正之中,以便习得规范的英语;后者至少在句法文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其发展变化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相适应的[3]。

中式英语是因学习者本身英语水平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点,出于无奈而瞎编的汉语式英语,是典型的负迁移。

而中国英语是为了表达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不同看法或是独到看法,有意识、有目的地、规范地“借用各种”汉式说法。

二者都是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具有中国特点,但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其构成和适用范围远比中式英语丰富和广泛,对英语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外宣传的进一步扩大而增强;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其构成和适用范围不稳定也不广泛,在对外交际和文化交流中起阻碍作用,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化,这种畸形语言会日趋减少直至消亡。

第二章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形成及表现
2.1中国英语的形成
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中国英语的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音译
2.1.2译借
将汉语词汇通过翻译手段逐词借用英语表述形式,例如:关于改革开放时代特色的词汇短语有:four modernization四个现代化,construct clean politics廉政建设,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等。

2.1.3语义再生
2.2中式英语的形成
中式英语主要从词汇冗余、搭配不当、词性误用、褒贬误用等方面举例。

2.2.1搭配不当
由于受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是更深层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如:
a:that theory too is a valuable ideological treasure of the party
b: that theory too is a ideological treasure of the party
其中valuable是多余的,因为在英语中{ a treasure is valuable by definition ,故本身已有珍贵的意思}。

2.2.2词汇冗余
汉语中经常使用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以加重语气。

而译成英语
“农业获得丰收”,表达为“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时需要斟酌,不能逐字照译。

比如,
蛮好,若添上“in agriculture”就画蛇添足了,因为“harvest”本来就指农业[2]。

2.2.3词性误用
英语的抽象思维决定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而少用动词,汉语的具体思维则多用动词[4]。

比如,要表达“由于他没有注意安全规章,所以导致了一场机械事故”,地道的英文是“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 resulted in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但是多数人会写成“as he didn’t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 he caused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


2.2.4褒贬误用
第三章结论
李文中(1993)认为中式英语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一种病态语言现象,其鉴别不难做到,而且可通过纠正和自我纠正加以避免,大多出现在口头交际中,当使用者将口头语变成书面语时,这种现象会大大减少。

中国英语的存在是一种现实,而不是一种假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研究价值。

题目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

研究中国英语的特点,使中国英语在写作、表达上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消除中式英语的影响,不仅对推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提高我国英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作者单位:青海省师范大学)参考文献
[1] 谢之君. 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 现代英语,1995,(3)-(4).
[2] 平卡姆(美).中式英语之鉴[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4
[3] 邓炎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