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操作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平菇生产过程中有关菌种、生产场地、栽培袋制作、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和采收后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浦东新区无公害平菇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50.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7 食用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 5095-2006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NY/T 5333-2006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定义

平菇又名侧耳、北风菌、冻菌、鲍鱼菇等。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标准的平菇生产大棚应建成向阳、通风,面积应在500㎡以内。排水方便,通风透光,避开“三废”污染源,而且加设防虫网。

5 栽培季节

平菇属中低温型,我县平菇播种时期多在春、秋两季,但最佳季节还是秋季,此时气温尚高,适合菌丝生长,随后气温下降,适合子实体的生长,易获高产,同时采菇季节又逢元旦和春节,经济效益好。在设施条件较好既能升温降温的环境中,可以周年生产。

6 菌种选择

平菇的种性要求具备:发菌快、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品质好。选用无菌抗病良种,菌丝粗壮,生长整齐洁白,气生爬壁菌丝少,未成熟及过期的菌种不能使用。

7 培养料及其处理

7.1 培养料

主料、辅料和添加剂应符合NY 5099规定,水符合GB 5750.4规定。平菇栽培一般以棉子壳、木屑、玉米芯和作物秸秆、豆秸、玉米秸等为主,栽培时一般配合使用,相互掺和。调制好的栽培料适宜含水量应为60~65%,即用手尽力握指缝有水珠,但不下流。pH为 5.5~6.5之间。

7.2 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玉米芯50kg、过磷酸钙1kg、硫酸铵1kg、石膏0.5kg、多菌灵0.1kg;

配方二:玉米芯80%、豆秸粉10%、麦麸10%,多菌灵0.1%、石灰2%;

配方三:棉子壳95%,石膏2%,过磷酸钙2%,石灰1%。

7.3 培养料处理发酵

选用干燥新鲜、未经雨淋、无霉变的优质原料,配料前曝晒2~3d,晒时勤翻动确保晒透晒匀。将拌好的料堆成底宽1m,上宽0.7~0.8m,高0.8m的梯形堆,长度根据投料多少而定,表面稍压平后盖塑料薄膜,待温度自然上升至65℃后,保持24h,然后进行第一次堆翻,表层翻至中间,中间料翻至表面,稍压平,插入温度计,盖膜再升温到65℃,反复处理3

次。发酵料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料为茶褐色,无异味并具有一种发酵香味。

8 装袋,播种

8.1 菇袋的规格

采用24cm宽聚乙烯筒料装袋,将筒料裁成50~55cm长,一端扎紧。塑料袋应清洁、牢固、无毒、无污染、无异味,符合GB 9687规定。

8.2 装袋、接种

当培养料发酵完毕,料温降至30℃以下时即可进行装袋、接种。边装料边播种,先将菇袋底部放一层菌种,厚约2cm,然后放约8~10cm左右发酵料,然后再叠加放一层菌种一层发酵料,最后用菌种封住,表层菌种量要多,以布满料面为准,扎口。接种量一般占培养料的10~15%。

9 发菌期管理及催蕾

接种好的菌袋立即置于22℃室温下避光培养,根据菇房内温度决定排列层次,如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多放些,以利保温防冻。当温度升至20℃以上时,堆积的层数可适当减少,以利通风散热。一般堆4~6层,每3~6d翻堆一次,并及时处理杂菌。温度控制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在65~70%,

通风避光。

10 出菇管理

发菌20~30d菌丝发透,此时打开袋两端,喷水降温,并给予温差刺激,促菌蕾形成。子实体分化生产温度为10~20℃,以15~17℃最合适,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适当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出现菇蕾时,将袋口翻卷,露出菇蕾,立体墙式堆垛。当出现幼菇时,喷水要少而勤,相对湿度 85% ,随着菇体长大,喷水次数可增至每天2~3次,湿度提高到 90%。第一茬收完,要及时清理料面,去掉残留的菌柄、烂菇,同时进行喷水保湿,并盖塑料薄膜保温,为了提高第二茬的产量,结合喷水管理,可在 100 ㎏水中加 0.2 ㎏磷酸二氢钾,或糖水喷在菇体上。约10~12d 第二潮菇现蕾。如此反复管理,一般可出3~5潮菇。

11 采收

菌盖边缘完全平展前及时采收。采收时整丛起收,用手捏住菌柄下部轻轻扭下,不应带出培养基。鲜菇应轻拿轻放,用小刀削去菇柄基部,及时销售或加工。

12 病虫害防治

12.1 防治原则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平菇生产目的。药剂防治应按照NY/T 393规定执行。

12.2 综合防治措施

12.2.1 使用抗性强丰产的优良品种

12.2.2 选择新鲜培养料,并在露天曝晒2~3d杀菌消毒。

12.2.3 选好栽培场所,搞好培养室和接种室内外清洁卫生,使用前彻底消毒灭菌,避免杂菌产生的环境条件。

12.2.4 栽培中调节好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料面无积水。严防杂菌污染。

12.2.5 管理好通风门窗,防止外来虫源进入。

12.3 药剂防治

防治菌蝇和菌蚊可用的农药和使用浓度:

1.8%的阿维菌素(1800~2500)倍液喷洒;

2.5%的溴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喷洒;

20%的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洒。

12.4 施药时机

应在采菇后施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