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名词解释

靶向给药系统名词解释
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将药物精确地送达到特定靶点的方法。
它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或药物传递系统,使药物能够在体内靶向特定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需要的副作用。
靶向给药系统可以通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纳米技术、脂质体、多黏度胶体、靶向抗体等。
靶向给药系统对于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有很大帮助,并且能够降低药物剂量和频次,从而提高患者的便利性和治疗效果。
药剂学4 靶向制剂概述

(5)具有运转足够量药物能力,而且有一 定的机械强度和生物降解速度。 释药速度适宜,保证在靶区释放出大量 药物。
免疫磁性微球靶向原理示意图
二、栓塞靶向制剂
栓塞靶向制剂:动脉栓塞是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 物输送到靶组织或靶器官的医疗技术。 栓塞的目的是阻断对靶区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使靶区 的肿瘤细胞缺血坏死,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 用。
迄今,研究最多的被动靶向给药制剂是
Liposomes
Micro-
emulsions
Microspheres Nanoparticles
Microparticles drug delievey systems
微粒给药系统为分子组装体,药物分子包裹在载体内, 通常在微粒核心。 微粒给药系统可使药物与周围环境分离,保护药物避 免酶的降解。 由于不需共价连接,因此一种药物载体可装载不同种 类的药物,并且较大分子连接物有更高的载药量。
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
是将药物包封于
类脂质双分子层内
形成的微型泡囊。
聚合物纳米粒
聚合物纳米粒(polymeric nanoparticle)
由各种生物相容性聚合物(biocompatible polymers)制成,
粒径在10-1000 nm。
药物被包裹在载体膜内称为纳米囊, 药物分散在载体基质中称为纳米球。
1.相对摄取率(re) re=(AUCi)p/(AUCi)s
不同制剂同一组 织或器官比较
式中:AUCi是由浓度-时间曲线求得的第i个器官或
组织的药时曲线下面积,脚标p和s分别表示药物制
剂及药物溶液。
re大于1表示药物制剂在该器官或组织有靶向性,
re愈大靶向效果愈好,等于或小于1表示无靶向性。
靶向制剂专题知识讲座

疾病状态会变化病理组织旳pH
实体瘤细胞外pH6.5低于生理pH7.4溶酶体囊泡内pH明显低于细胞质pH消化道不同部位pH不同
pH敏感脂质体 具有pH敏感基团旳脂质制备而成,在低pH时脂肪酸羟基质子化引起六角向形成,造成膜融合而到达细胞内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旳功能
Fan Y, Chen C, Huang Y, et al. Study of the pH-sensitive mechanism of tumor-targeting liposomes.[J]. Colloids &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23, 151:19.
转变温度取决于磷脂
酰基侧链越长,T越高脂肪酸不饱和度增长,T越低磷脂纯度越高,T越窄
DPPC T=41摄氏度
不同百分比混合可制备具有不同相转变温度旳热面脂质体
DSPC T=55摄氏度
也可将碳酸氢铵包载于脂质体内水相,当温度高于40摄氏度时,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使脂质双分子层破裂
Gao W, Hu C M, Fang R H, et al. Liposome-like Nanostructures for Drug Delivery.[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Materials for Biology & Medicine, 2023, 1(48):6569-6585.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
第二十章 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
CONTENTS
第一节 概述
靶向给药系统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ODDS)又称靶向制剂,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经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构造旳给药系统.
制剂工艺学——非肠道靶向给药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
2.5 制备方法 2.5.1 注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共溶于有机溶 剂中(一般多采用乙醚或乙醇),然后将此药液经注射器 缓缓注入加热至50℃~6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 冲液(可含有水溶性药物)中,不断搅拌至有机溶剂除尽。
2.5.2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中, 然后将氯仿溶液在玻璃瓶中旋转蒸发,使在烧瓶内壁上形 成薄膜;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烧瓶中 不断搅拌。
维甲酸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
维甲酸(RA)是一类抗皮肤角化异常和细胞诱导分化药, 常用于治疗寻常性痤疮。普通制剂外用时,由于皮肤特别 是表皮非细胞角质层的屏障功能,仅少量经皮吸收,难以 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发挥治疗效果,且对皮肤有刺激性。
实验主要以磷脂和胆固醇等为膜材,以RA的包封率和 粒径等为指标,筛选出载药量符合要求、包封率较高和粒 径均匀的维甲酸脂质体(LRA),为该药新剂型开发及临床应 用提供参考。
维甲酸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
2.2 游离量的测定:取相应LRA 4 mL,在100 000 g和4℃ 条件下离心2 h,HPLC测定上清药物含量,即为游离 药物浓度。 3.粒径测定 将LRA用相应的缓冲液稀释到一定程度,臵于激光粒度 仪(PCS)槽内进行分析测定。
维甲酸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
4.工艺考察
磷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加入药物的比例、合适的工艺 流程是影响药物包封率的主要因素。脂质体粒径大小、形 态和均匀性是提高药物包封率和保证临床应用的重要指标
在加入RA的药物含量不变(25mg)的情况下,对磷脂 和胆固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同含量和比例的考察。
批号 03120501 磷脂/g 4 胆固醇/g 1 包封率/% 96.89 平均粒径/nm 756.4 多分散系数 0.15
第18章靶向给药系统

在体内的分布取决于微粒的粒径大小。一般 大于7μm的微粒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 织或摄取 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 除, 小于10nm 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
2,主动靶向制剂
药物载体的表面修饰,靶向于体内的某一特 定部位. 修饰的药物载体: 修饰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 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微球,修饰的 钠米粒等; 前体药物:抗癌药前体药物,脑部靶向前体药 物,结肠靶向前体药物.
18.4.2 微粒
微粒(microparticales)是指一类粒径在微 米级的载药粒子,包括微球(microsphere) 和微囊(microcapsule)
磁性微球、热敏感微球、pH敏感微球、血 管栓塞微球。
纳米粒具有天然的被动靶向作用,主要分 布于肝Kupffer细胞,其次是脾、骨髓等。 减少或避免纳米粒载体在体内对吞噬细胞 的趋向性,需加以修饰。如长循环纳米粒。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利用某种物理化学方法使载药微粒在特定 部位发挥药效。 磁性靶向制剂:磁性微球、纳米粒 栓塞靶向制剂:栓塞物→靶组织 热敏靶向制剂:热敏脂质体 PH敏感的靶向制剂: PH敏感脂质体(利用肿瘤间质液的PH值比 周围正常组织显著低的特点设计)
18.2.2 其它分类
磁性脂质体
磁性脂质体是通过在脂质体中掺入铁磁性 物质制成,使其进入体内后在体外磁场的 效应下引导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定位集 中的靶向给药。 磁性脂质体通常由铁磁性物质、抗癌药物 及脂质体等组成
免疫脂质体
用单克隆抗体修饰脂质体制成免疫脂质体 作为药物释放载体,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抗 原阳性的癌细胞,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 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延长药物血中的 半衰期。 免疫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研究的最多,可 以用作肿瘤化疗或生物治疗的载体。
肠靶向药物

1、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系指()。
A、通过适当方法,使药物口服后,在小肠释放,被运送至结肠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B、通过适当方法,使药物口服后,在小肠释放吸收,经全身分布到结肠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C、通过适当方法,使药物经口服后避免在胃、小肠释放,运送至结肠后释放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D、通过适当方法,使药物经口服后避免在胃、小肠前端释放,运送至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你的答案: D2、在新版中国药典中,关于结肠定位制剂错误的表述是?()A、系指在胃肠道上部基本不释放、在结肠内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制剂。
B、系指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中不释放,而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制剂。
C、结肠靶向肠溶片属于结肠定位制剂D、结肠肠溶胶囊属于结肠定位制剂你的答案: B3、结肠靶向制剂不利于治疗的疾病是?()A、脑肿瘤B、结肠肿瘤C、哮喘D、结肠炎你的答案: A4、采用结肠靶向制剂治疗结肠局部病变的优点不包括()。
A、患者顺从性高B、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C、起效迅速D、是治疗结肠局部病变的最好给药方式你的答案: C5、采用结肠靶向制剂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优点不包括()。
A、结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B、利于肽类和蛋白类药物的口服结肠吸收C、结肠是某些抗癌药理想的靶向吸收部位D、利于具有时辰节律变化疾病的治疗你的答案: A6、关于结肠的生理环境,不恰当的表述是()。
A、结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多糖和蛋白质的发酵,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以及粪便的形成、贮存和清除B、结肠内容物含有种类丰富的大量细菌,发挥广泛的适应性代谢活性C、结肠微菌群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和产生特殊的酶D、结肠分布较少的淋巴结和淋巴管,不利于药物的淋巴转运你的答案: D7、结肠给药的局限在于()。
A、药物在结肠的滞留时间长,不利于有效吸收B、较小的吸收表面积和粘稠的内容物,不利于药物的有效吸收C、全结肠释药,不利于结肠局部病变的治疗D、结肠靶向制剂必须经灌肠给药,不如注射给药方便你的答案: B8、影响药物在结肠部位转运和吸收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靶向给药系统

靶向给药系统摘要:靶向给药系统也被称作靶向治疗药物。
本文主要针对靶向给药系统进行阐述。
主要介绍靶向给药系统的优势与原理、各种靶向给药系统的类型等。
关键词:靶向给药系统,剂型,靶向给药正文: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又叫做靶向治疗制剂。
通过局部给药或者通过血液循环选择性的将药物运送到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
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作用部位的选择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靶向给药系统的概念由Ehrlich 在1906 年提出。
Florence 在1993 年创办了有关于靶向制剂的专业学术期刊“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 ”[1] 。
在普通的药物治疗中,药物不仅仅在病变部位发生治疗作用,而且还与正常的组织器官产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需要提高药物的病变靶区的药物浓度。
其主要优点有[2] :1 将药物靶向的运送到靶组织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靶向制剂主要利用了病变部位的独特性质,采用了特殊的载体将药物传递到病变的组织、器官、细胞,从而减少药物的非靶向部位的分布,因而提高了药物的作用的效果。
2 降低了药物对正常的细胞的毒性。
靶向制剂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分布,减少具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
3 减少剂量,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改善药物的分散性。
5提高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改善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短等缺陷等。
靶向给药系统的原理(1)按靶向性机理可以分为生物物理靶向制剂、生物化学靶向制剂、生物免疫靶向制剂和双重、多重靶向制剂等几类。
(2)按靶向源动力[3,4] 可以分为主动靶向制剂(TDDS 主动寻找靶区)、被动靶向制剂(TDDS 被动地被选择摄取到靶区)、前体靶向药物。
主动靶向制剂是利用经过特殊修饰的药物载体把药物定向的运送的病变区而发挥靶向治疗的作用。
主要有: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等。
靶向制剂简介

靶向给药系统的简介王洪药物制剂1班学号:20051186摘要:现代医药市场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实力的竞争。
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在新世纪世界医药事业中,DDS的研究开发始终是领先于其他研究方向的,主要表现在缓释给药、控释给药、微粒载体、粘膜给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而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却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词:靶向,给药系统,发展,现状。
Abstract:Modern medicine is the market of new products,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on. New products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o survive, the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medicine in the world in the cause of DDS,and the DD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always been ahead of other research directions.But The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is a leaderKey words:target durg,DDS,products,The present situation.正文:1.靶向给药系统的概述。
1.1靶向给药系统的意义:在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患者的顺从性。
1.2靶向给药系统的过去:P aul Ehrlich很早就提出了“魔弹”理论,就是这个理论开启了近代靶向制剂研究的大门。
而靶向给药系统是第4代给药系统,却有着惊人的发展。
1.3靶向给药系统的定义:在机体的特定部位调控药物的释放与摄取,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者使药物免受释放、防止在机体的某些部位产生副作用,将药物选择性的传递到机体的特定组织、器官和细胞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权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权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99mTc标记明胶磁性微球在体内分布 复 H:心 L:肺 K:肾 B:膀胱
物理化学靶向 有
• 热敏靶向制剂
– 热敏脂质体
• 凝胶态向液晶态的转变
– 热敏凝胶
所 权 版 程
药 体积增加的为,也称为热胀型凝胶微粒。
•
大学 主要以聚丙烯酞胺(PAAM)和聚丙烯酸(PAAC)为基材,而形成互穿
旦 聚合物网络(IPN)结构的凝胶。
复
有 所 权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权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物理化学靶向 有
所
• pH敏感
权
版 – 肿瘤部位的pH略低于正常组织的pH
– pH敏感脂质体 – pH敏感胶束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有
所
• 栓塞靶向制剂
权
程版 通过插入动脉的导管将栓塞剂输入到靶组织或器官的
一种医疗技术。
课
品 切断肿瘤组织供血
精
学 肝动脉栓塞
药剂 缓慢释放药物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权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被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微粒的性质
权
– 粒径
版
– 荷电
• 微粒给药系统
程 课 品
– 脂质体
精
– 纳米粒
学
– 胶束 – 微乳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被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纳米粒
权
版 –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ABRAXANE)
– 紫杉醇100mg – 人血白蛋白900mg
程 课 品
– 130nm
学 • 荷电性
大
旦
复
有
所
• 主动靶向
权
– 配体修饰
版
– 单克隆抗体修饰 – 专一性很强
程 课 品
精 – “生物导弹”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 物理化学靶向
权
– pH
版
– 温度 –磁
程 课 品
– 栓塞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 靶向给药系统的评价
权
相靶rT向对ee=大R(摄效eA=于U(取率C1A)有U率T靶Ce 靶iR)/ep向(/A学(性UAC精U,)C非i品愈)靶s课大程靶版向效果愈好。
• 分子生物学学、生物材料学、免疫学、药物
化学 大
旦
复
概述
有
• 分类
所 权
组织、器官
版
口服
部 位
细胞
品课程给药途径
直肠 鼻腔 眼用
精 细胞器 学
皮肤
靶 向 传 递
被药动剂 大学主动
机制复旦 物理化学
靶向传递机制 有
所
• 被动靶向
权
– 粒径
版
程 • <50nm 骨髓 课 • 200-400nm 浓集于肝,随后被清除 品 • <7um 肝、脾网状内皮系统 精 • >7um 肺静脉中截留 学 • <200nm, 肿瘤(EPR效应) 药剂 – 表面性质
有 所 靶向给药系统 权 (Targeted Drug Deliv程er版y System)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内容
有
所
• 概述
权
• 靶向制剂的设计原理 • 被动靶向
版 程 课
• 主动靶向
品
• 物理化学靶向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概述
有
所
• 药效和毒副作用
药效权
版
靶向给药 系统
程 课
学 剂
3. 末端官能团可以修饰 4. 包裹药物 5. 键合药物
药
学
大
旦
复
有
PEI
PAM权AM所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 纳米乳
权
– 淋巴系统定向性
版
程 – 防止癌细胞从淋巴途径转移 品课 • 微球
精 – 粒径>7um,作为肺部靶向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主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前体药物
权
• 修饰的微粒系统
课 反相凝胶微粒(Negative thermo-sensitive microgel particles):体积随温度升
精品 高而减小,又称为热缩型凝胶微粒。
•
学 主要是以N-异丙基丙烯酞胺的聚合物为主
剂 正相凝胶微粒(Positive thermo-sensitive microgel particles) 随温度升高而
精 – PEG脂质体
学 – 抗体介导 学药剂 – 受体介导
靶向细胞类型 肝细胞 纤维细胞
肺/心细胞 白细胞
细胞识别的糖残基 半乳糖、岩藻糖 甘露糖-6-磷酸酯
半乳糖 6-氨基-甘露糖
大
单核吞噬细胞
甘露糖、N-乙酰葡糖
旦
胺
复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有
所
• 磁性靶向制剂
权
• 超细磁流体的制备
版
课程 Fe2+ + 2Fe3+ + 8OH- →Fe3O4 + 4H2O
– 结肠靶向
课 • 奥沙拉嗪 品 • 偶氮键连接两分子5-氨基水杨酸
– 肾脏靶向
精 • 雷公藤内酯醇-溶菌酶 学 – 肝靶向
剂 • 去唾液酸糖蛋白
• 低密度脂蛋白
药 • 高密度脂蛋白 学 • 半乳糖
– 肿瘤靶向
旦大 • 核苷磷酸酶
复
主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修饰的载体
权
– 表面处理
版
程 • 改变微粒的表面疏水亲水性质 课 • 改变表面电学性质 品 • 改变空间位阻和柔性
峰浓度TCe比e学值=C(药eC愈m剂大ax,)p选/(C择m性ax愈)s 强。
Ce值愈大大,表明改变药物分布的效果愈明显。
旦
复
有
所
• 靶向给药系统的评价
权
– 综合靶向效率
版
程
T
(AUC )T
n
课 品
精 (AUC )NT 学 i 1
剂
学药 表示制剂对所有非靶组织对靶组织的选择性
大
旦
复
有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被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
权
– 固体脂质
版
– 磷脂 – 表面活性剂
程 课 品
精 – 具有纳米粒的靶向特征
学 – 具有类似乳剂的淋巴定向性
剂 – 抗癌、抗炎的药物
药
学
大
旦
复
被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聚合物胶束
权
版 – 两亲性高分子在水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核壳结构
的纳米粒
所
• 靶向给药的发展
权
版 – 从器官靶向到细胞、分子靶向
– 新载体、新材料 – 新靶头的发现
程 课 品
精 – 靶向机制研究
学 – 无法突破所存在的问题
剂
药
学
大
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
靶向制剂设计原理 有
所
• 细胞生物学基础
权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靶向制剂设计原理 有
所
• EPR效应
权
版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版 程
课
品
精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主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前体药物prodrug
权
版 – 利用靶部位特定酶系统,使其在靶部位转换为
母体药物
程
课 – 在药物分子中引入特殊基团,改变药物体内的 精品 分布特征
学
剂
药
学
大
旦
复
主动靶向制剂 有
所
• 前体药物
– 脑靶向
• 增加药物脂溶性
权 版
程 • 海洛因(吗啡的二酰基衍生物)
程
– 10-100nm – Genexol
课 品 精
学 • 30mg 紫杉醇+150mg mPEG-PDLLA
• FDA Ⅱ期临床
药剂 • 韩国Ⅲ期临床
学
大
旦
复
有
所
• 树状大分子(Dendrimer) 权
– 1978年首次合成
版
课程 – 1985,Tomalia合成PAMAM
品 精
1. 始发的内核 2. 重复单元
品
精
学
剂
药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