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炎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接触性皮炎科普讲座PPT课件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原因:由于外界物 质对皮肤的直接刺激,如洗涤剂、化学 物质等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通过观察症 状和检查病史确定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与治疗:避免 接触刺激物质,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护 肤品和保湿剂来保护皮肤
注意事项与结语
注意事项与结语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 注意个人卫生和皮肤护理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原因:由于免疫系 统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如金属、 橡胶、香料等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通过皮肤刺 激试验和过敏源检测进行确认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与治疗:避免 接触过敏源物质,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 症状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科普讲座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注意事项与结语
引言
引言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一种 皮肤炎症,是由于外界物质与皮肤接触 后引起的过敏反应而产生的 接触性皮炎的分类:分为过敏性接触性 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两种类型
引
注意事项与结语
如果出现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及时就医 寻求专业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与治疗:避免 接触刺激物质,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护 肤品和保湿剂来保护皮肤
注意事项与结语
注意事项与结语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 注意个人卫生和皮肤护理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原因:由于免疫系 统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如金属、 橡胶、香料等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通过皮肤刺 激试验和过敏源检测进行确认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与治疗:避免 接触过敏源物质,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 症状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科普讲座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注意事项与结语
引言
引言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一种 皮肤炎症,是由于外界物质与皮肤接触 后引起的过敏反应而产生的 接触性皮炎的分类:分为过敏性接触性 皮炎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两种类型
引
注意事项与结语
如果出现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及时就医 寻求专业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皮炎护理ppt课件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 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以维持免疫系 统的正常功能。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 复和免疫力提升。
避免压力
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对免疫力的 影响。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皮肤清洁
选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 皮肤。
皮炎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 项
常见误区
误区一
皮炎是小病,不用治疗。
误区二
皮炎是传染病,会传染给他人。
误区三
皮炎是过敏反应,只能通过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四
皮炎是皮肤炎症,不能使用护肤品。
注意事项
注意一
皮炎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护 肤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
注意二
皮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皮肤,尽量 减少洗脸次数和力度。
和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非处方药
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 膏等,适用于轻度皮炎,可缓 解瘙痒和红肿。
处方药
如他克莫司、匹美莫司等,适 用于中度至重度皮炎,需医生 开具处方并指导使用。
使用方法
遵循医生或说明书上的使用说 明,注意用药时间和次数,避 免药物接触眼睛和其他敏感部
位。
内服药的选择和使用
01
02
皮炎的症状与表现
症状
皮炎的症状包括皮肤的红肿、瘙痒、 疼痛、水疱、脱屑等,有时还可能出 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表现
不同类型的皮炎表现不同,如接触性 皮炎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出 现,而神经性皮炎则可能表现为皮肤 苔藓样变、皮肤干燥等症状。
(医学课件)特应性皮炎演示课件

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0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和刺激,适当使用润肤剂和保湿剂
。
03
饮食调整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饮食中避免某些食物,如高蛋白食物、辛辣食物
等。
治疗流程
就医确诊
患者应就医确诊病情,了解病情的严重 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04
治疗措施
医生给患者开出了一张包括润肤剂 、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和抗组胺药物 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建议患者 注意保持皮肤的水分,避免使用刺 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涤剂。
案例二: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诊疗过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为中年女性,患有中度 特应性皮炎,病程持续约5 年。
症状描述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皮肤干燥 、瘙痒,皮肤出现红斑、丘 疹、脓疱,部分皮损部位伴 有渗液和结痂。
与银屑病的鉴别
01
02
03
04
特应性皮炎与银屑病鉴别要点 包括发病年龄、皮损特点及病 理学检查等几个方面。
发病年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年龄一般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 ,而银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阶段。
皮损特点:特应性皮炎的皮损 特点是干燥、瘙痒、红斑、丘 疹和苔藓化等,而银屑病的皮 损特点是瘙痒、鳞屑和薄膜现 象等。
发病年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年龄一般在婴儿期 或儿童早期,而脂溢性皮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 段,但以青春期和30-50岁成年人为主。
好发部位:特应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是屈侧部位如 肘窝和腘窝等处,而脂溢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是头 皮、面部和上胸部等处。
THANKS
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 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接触性皮炎护理PPT课件

瘙痒、疼痛等,严重时可出
03
发病部位:皮肤接触物质部
现肿胀、渗出等。
位,如手、脚、面部等。
04
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
05
易感人群:过敏体质、皮肤
病程长短不一。
敏感者、儿童等。
诊断和治疗
1
诊断方法:皮肤科 医生检查,询问病 史,过敏原测试等
2
治疗方法:避免接 触致敏物质,使用 抗过敏药物,外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接触性皮炎护理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接触性皮炎概述 02. 其他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03. 接触性皮炎护理要点 04. 接触性皮炎护理PPT课件制
作技巧
1
接触性皮炎概述
病因和症状
01
病因:接触性皮炎是由接触某
种物质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如化学物质、植物、动物等。 02
症状:红斑、丘疹、水疱、
物质引起的症状
刺激性物质: 皮肤红肿、瘙 痒、刺痛
过敏性物质: 皮肤红肿、瘙 痒、皮疹
光敏性物质:皮 肤红肿、瘙痒、 皮疹,暴露在阳 光下加重
化学性物质:皮 肤红肿、瘙痒、 刺痛,可能伴有 灼烧感
生物性物质:皮 肤红肿、瘙痒、 皮疹,可能伴有 感染风险
治疗方法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局部涂抹药膏 避免抓挠和刺激皮肤
使用抗过敏药物 保持皮肤湿润 严重时及时就医
3
接触性皮炎护理要点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等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摩擦和刺激皮肤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熬夜和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
皮肤护理方法
1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 2 保湿:使用保湿霜或乳液,保持皮肤滋润 3 防晒:使用防晒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4 避免刺激: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或化妆品 5 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6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PPT课件(文库推荐)

冬季好发,皮损多见于下肢 胫前,呈碎瓷样红斑。 3、婴儿湿疹:见于婴幼儿, 好发于头面部,呈急性或亚 急性湿疹表现。
三、鉴别诊断: 1、体癣:
与银币型湿疹鉴别。 2、乳房Paget病:
与乳房湿疹鉴别。 3、接触性皮炎:
与急性湿疹鉴别。 4、神经性皮炎:
与慢性湿疹鉴别。
四、治疗: 1、去除任何可疑病因。 2、避免全身或局部不良刺激。
标化患病率 1.10 4.75 1.79 4.25 1.82 2.78 2.67 2.24 2.00 1.44
一、病因与病机: 尚未清楚,可能与遗传
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有关。
发病的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父母与小儿患病关系) • 环境因素(过敏原、城市化、工业化) •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阶层与发病) • 精神因素(紧张、情绪、家庭关系) • 生活习惯因素(10~20%食物过敏、吸烟) • 感染因素(寄生虫感染与发病的关系)
儿童期:4岁左右发病,好 发于四肢皱折部, 皮疹分湿
疹型或痒疹型。
特应性皮炎
儿童期 屈侧 眼睑 肘窝/腘窝 颈部/腕部/踝部 苔藓样变
青年成人期:年龄在12岁 以后, 好发于眼睑 、四肢屈 侧及躯干, 呈泛发性苔藓样 变,皮肤干燥。 3、剧烈瘙痒。 4、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IgE 升高。
遗传(genetics)
过敏(Allergy)
AD的发病机制
感染(Infection) 介质(Mediators)
Th1/Th2失衡→炎症反 应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个人或家族中有遗传过敏 史(哮喘、 过敏性鼻炎、 特 应性皮炎)。
2、分3个阶段: 婴儿期:60%生后1-6月
内发病,2岁内渐愈,好发于 面部,皮疹为急性皮炎表现。
三、鉴别诊断: 1、体癣:
与银币型湿疹鉴别。 2、乳房Paget病:
与乳房湿疹鉴别。 3、接触性皮炎:
与急性湿疹鉴别。 4、神经性皮炎:
与慢性湿疹鉴别。
四、治疗: 1、去除任何可疑病因。 2、避免全身或局部不良刺激。
标化患病率 1.10 4.75 1.79 4.25 1.82 2.78 2.67 2.24 2.00 1.44
一、病因与病机: 尚未清楚,可能与遗传
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有关。
发病的危险因素
• 遗传因素(父母与小儿患病关系) • 环境因素(过敏原、城市化、工业化) •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阶层与发病) • 精神因素(紧张、情绪、家庭关系) • 生活习惯因素(10~20%食物过敏、吸烟) • 感染因素(寄生虫感染与发病的关系)
儿童期:4岁左右发病,好 发于四肢皱折部, 皮疹分湿
疹型或痒疹型。
特应性皮炎
儿童期 屈侧 眼睑 肘窝/腘窝 颈部/腕部/踝部 苔藓样变
青年成人期:年龄在12岁 以后, 好发于眼睑 、四肢屈 侧及躯干, 呈泛发性苔藓样 变,皮肤干燥。 3、剧烈瘙痒。 4、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IgE 升高。
遗传(genetics)
过敏(Allergy)
AD的发病机制
感染(Infection) 介质(Mediators)
Th1/Th2失衡→炎症反 应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个人或家族中有遗传过敏 史(哮喘、 过敏性鼻炎、 特 应性皮炎)。
2、分3个阶段: 婴儿期:60%生后1-6月
内发病,2岁内渐愈,好发于 面部,皮疹为急性皮炎表现。
常见皮炎介绍PPT课件

详细描述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可能与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治疗神经性 皮炎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和抗炎药物,以及进行心理治疗。
03
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动物、植物 或处理食物之后。
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脸部,并定期洗澡以去除皮肤上的污垢 和死皮细胞。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注意观察 过敏反应,如有不适,立 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内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内服药物
口服的药物,如抗过敏药 、消炎药等。
使用方法
根据医生指导或说明书, 正确服用药物,注意不要 过量或漏服。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注意观察 不良反应,如有不适,立 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中药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增强身体免疫力。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4
皮炎的治疗与药物使用
外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外用药物
涂抹在皮肤表面的药物, 如药膏、乳液等。
使用方法
根据医生指导或说明书, 正确涂抹在患处,注意不 要涂在眼睛、鼻子、嘴巴 等敏感部位。
脱屑等症状。
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瘙痒、疼 痛等不适感。
留意皮肤问题是否持续不退或 反复发作。
皮炎会传染吗?
不会传染 皮炎并非由病原体引起,因此不具备传染性。
常见的皮炎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均不会传染给他人。
如何预防皮炎的复发?
保持皮肤健康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 于预防皮炎的复发。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可能与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治疗神经性 皮炎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物和抗炎药物,以及进行心理治疗。
03
皮炎的预防与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动物、植物 或处理食物之后。
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脸部,并定期洗澡以去除皮肤上的污垢 和死皮细胞。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注意观察 过敏反应,如有不适,立 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内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内服药物
口服的药物,如抗过敏药 、消炎药等。
使用方法
根据医生指导或说明书, 正确服用药物,注意不要 过量或漏服。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注意观察 不良反应,如有不适,立 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中药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增强身体免疫力。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4
皮炎的治疗与药物使用
外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01
02
03
外用药物
涂抹在皮肤表面的药物, 如药膏、乳液等。
使用方法
根据医生指导或说明书, 正确涂抹在患处,注意不 要涂在眼睛、鼻子、嘴巴 等敏感部位。
脱屑等症状。
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瘙痒、疼 痛等不适感。
留意皮肤问题是否持续不退或 反复发作。
皮炎会传染吗?
不会传染 皮炎并非由病原体引起,因此不具备传染性。
常见的皮炎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均不会传染给他人。
如何预防皮炎的复发?
保持皮肤健康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有助 于预防皮炎的复发。
《接触性皮炎》课件

05
研究进展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与成果
过敏原检测
研究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 ,如化学物质、植物和动 物成分等,以确定过敏原 的来源和致敏机制。
免疫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接触性皮炎的免 疫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的 激活、炎症因子的释放以 及过敏反应的调节等。
临床治疗研究
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光疗和免疫 疗法等,以提高接触性皮 炎的治疗效果。
分析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接触性皮炎。其中,主要病因包括化学物质、植物、 动物等过敏原的接触。
病例讨论与总结
讨论内容
针对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强调预防和 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总结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与 过敏原的接触密切相关。对于患者,应尽早 确诊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预防 过敏原的再次接触。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 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接触 史等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表现为圆形或椭 圆形的淡红色斑疹,表面 附有细小鳞屑,多发生于 躯干和四肢近端。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全身状况。
辅助检查
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和鉴别诊断。
03
治疗与预防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立即停止接触致敏物质,防止病 情恶化。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进行 诊断。
诊断流程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特点、了解接触物、排除其 他类似疾病。
接触性皮炎科普宣传PPT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刺激物和过敏原。
了解自己的过敏源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使用保护措施
在工作时使用手套或其他保护装备,减少皮 肤接触。
选择合适的材料能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保持皮肤健康
保持皮肤滋润,避免干燥和损伤。
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刺激性成分。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谢谢观看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避免再次接触
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引起皮炎的物质。
了解并识别过敏原是治疗的重要步骤。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局部类固醇药膏等缓解症状 。
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我用药。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专业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
皮肤科医生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频繁接触化学物质和刺激物的人员需特别注 意。
谁容易得接触性皮炎? 家族史
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发展为接触 性皮炎。
遗传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会增加发病风险。
谁容易得接触性皮炎? 皮肤状态
皮肤干燥或有其他皮肤病的人更易发生接触 性皮炎。
良好的皮肤屏障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
接触性皮炎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2. 谁容易得接触性皮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5.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什么是接触性皮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肤接触某种刺激物或过敏 原引起的炎症反应。
通常表现为红肿、瘙痒或皮疹。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分类
接触性皮炎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 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直接损伤引起,过敏性接 触性皮炎则是免疫系统的反应。
了解自己的过敏源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使用保护措施
在工作时使用手套或其他保护装备,减少皮 肤接触。
选择合适的材料能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保持皮肤健康
保持皮肤滋润,避免干燥和损伤。
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刺激性成分。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谢谢观看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避免再次接触
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引起皮炎的物质。
了解并识别过敏原是治疗的重要步骤。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局部类固醇药膏等缓解症状 。
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我用药。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专业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
皮肤科医生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频繁接触化学物质和刺激物的人员需特别注 意。
谁容易得接触性皮炎? 家族史
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发展为接触 性皮炎。
遗传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会增加发病风险。
谁容易得接触性皮炎? 皮肤状态
皮肤干燥或有其他皮肤病的人更易发生接触 性皮炎。
良好的皮肤屏障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持续
接触性皮炎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2. 谁容易得接触性皮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5.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什么是接触性皮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肤接触某种刺激物或过敏 原引起的炎症反应。
通常表现为红肿、瘙痒或皮疹。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分类
接触性皮炎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接触 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直接损伤引起,过敏性接 触性皮炎则是免疫系统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脂化妆品 洗发水 工业 指甲油 皮革制品 颜料 假牙
六氯酚 肥皂 去垢剂 杀虫剂
精品课件
12
• 发病机制:
有些在浓度低时可以为致敏物,浓度高 时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
精品课件
13
• 原发刺激反应:接触物对皮肤有强烈的刺 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后均可发 生皮炎,这种刺激称原发性或毒性刺激。
• 原发性刺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刺激性 很强,接触后短时间内发病,如强酸或强 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另一种是刺 激性较弱,由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如肥 皂、有机溶剂等所引起的皮炎。
精品课件
18
精品课件
19
精品课件
20
诊断及鉴别诊断:
• 发病前有接触史,在接触部位突然发生, 除去病因后经过适当处理皮损很快消退。
• 斑贴试验可明确病因。
精品课件
21
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
(1)化妆品皮炎:系由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 后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
(2)尿布皮炎:尿布更换不勤,产氨细菌分 解尿液后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所致。
精品课件
36
• 在药疹的高潮时,一些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 也可能诱发过敏,称为多原过敏;药疹患者 ,如使用一种或多种与初次过敏的药物化学 结构相似的药物,或使用的药物的代谢产物 与初次致敏原结构相似或一致时,常能引起 同样的过敏反应,称交叉过敏;
• 抗过敏治疗常有效(如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37
• 非变态反应 能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药疹的药物较少。
• 大都先由外用药物引起局部接触过敏,发 生湿疹样皮炎后,再服用或注射同样的或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即可发生泛发的湿 疹样皮损。一般无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 好转,病程1个月以上。
精品课件
58
• 多形红斑型药疹 :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 ﹑解热镇痛类等药物引起。
• 皮损为豌豆到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 红斑﹑丘疹,红斑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 ,有虹膜样或靶样损害,境界清楚。多对 称分布于四肢﹑躯干皮肤,口唇及口腔黏 膜水疱﹑糜烂,有痛痒感。
精品课件
54
•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患者皮疹虽 然鲜明但全身症状轻,无麻疹或猩红热的 其它症状。
精品课件
55
• 这类病人白细胞数可升高,少数患者肝功 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2周,皮疹颜
色变淡,糠状或大片脱屑,体温下降,若 不及时停药,则可发展为重症药疹。
精品课件
56
精品课件
57
• 湿疹样型药疹 :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 类﹑汞剂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
61
• 紫癜型药疹 :可由噻嗪类﹑吩噻嗪﹑奎宁 ﹑奎尼丁﹑磺胺等引起。
• 轻者双小腿出现针头到豆大或更大的紫红 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皮疹平 或略隆起,重者可累及四肢﹑躯干,有时 可有风团,甚至中央有小水疱。发疹可因 血小板减少或血管的损伤引起。
精品课件
62
•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 :是最严 重的一型。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 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发病急,1~4日 皮损遍布全身,全身中毒症状重,有高热 ﹑疲乏﹑咽痛等。
• 随作药物增多,发生药物过敏的频度亦增 多。具有苯核和嘧啶核的药物抗原性高。
精品课件
26
病因:
• 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某些酶的缺陷,机 体病理或生理状态的影响等。
• 药物因素:绝大部分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 有引起药疹的可能。
精品课件
27
(1)抗生素类:青霉素多见。 (2)磺胺类:磺胺嘧啶。 (3)解热镇痛类: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盐制
触蛋白质、花粉等抗原后,可引起接触部 位的湿疹样皮肤损害。
精品课件
16
临床表现:
• 急性接触性皮炎:典型为境界清楚的红斑, 皮损形态和接触物一致。其上可有丘疹和 丘疱疹,严重时可有水疱和大疱,甚至糜 烂和坏死。常自觉瘙痒和灼痛。
精品课件
17
• 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的刺激 性较弱或浓度较低,皮损开始可呈现亚急 性,表现为红斑丘疹,境界不清。长期反 复刺激可导致局部慢性化,表现为皮损轻 度增生及苔藓样变。
精品课件
38
– 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活化:有的药物可直 接使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 炎症介质,引起荨麻疹,如阿司匹林、 阿片类药物;
– 或可直接激活补体引起荨麻疹,如放射 照影剂;
精品课件
39
– 或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 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增 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脂氧化酶功 能,增加炎症介质白三烯(LTB)的产 生,从而增强炎症反应,易发生药疹, 如阿司匹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
醇类 酮类溶剂等
精品课件
10
常见接触性致敏物及可能来源 • 变态反应性接触物可能来源
重铬酸盐 硫酸镍 皮革制品 服装珠宝 水泥 二氧化汞 工业污染物 杀菌剂 巯基苯丙噻唑 二甲呱等 橡胶制品 对苯二胺 染发剂 皮毛 颜料 松脂精 颜料稀释剂和溶剂 甲醛 擦面纸 俾斯麦棕 纺织品
精品课件
11
• 秘鲁 • 环树脂 • 碱性菊棕 • 丙烯单体 • 合成树脂 • 除虫菊酯
精品课件
40
• 蓄积和过量反应:药物排泄慢、患者有肝 肾功能障碍延缓排泄、使用太久造成药物 蓄积,诱发药疹,如砷剂可致皮肤色素沉 着、角化过度、甚至皮肤鳞状细胞癌;溴 化物、碘化物蓄积可致痤疮样皮损。
精品课件
41
• 有些药物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易发生 过量反应,如甲氨蝶呤等常引起白细胞减 少、出血性皮疹、口腔溃疡等。
精品课件
45
精品课件
46
精品课件
47
• 荨麻疹型药疹 :几乎所有药物都可引起, 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水杨酸盐类﹑呋 喃唑酮等引起,用青霉素中约5﹪可发生荨 麻疹型药疹。
精品课件
48
• 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较一般荨麻 疹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有刺痛 及触痛感。
• 也可发生血管性水肿,也可以是血清病样 综合征和过敏性休克是的症状之一。
精品课件
49
• 血清病样综合征包括瘙痒性荨麻疹或发疹 性皮疹,伴有发热,有肝肾或关节累及等 症状。呋喃唑酮引起的荨麻疹皮疹广泛, 持续时间长,全身症状重。
精品课件
50
精品课件
51
•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 多由解热 镇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类﹑磺胺类﹑ 别嘌呤醇﹑卡马西平等药物引起,发病多 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精品课件
14
• 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Ⅳ型变态反应。接 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少数人在接触该 物质致敏后,经过一定潜伏期在接触部位 的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 再接触该物质经12-48小时在接触部位的 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精品课件
15
• 近来发现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中还存在 一种IgE介导的即刻型(Ⅰ型)超敏反应。 由于表皮LCs具有高亲和力IgE受体,在接
酸类:硫酸 硝酸 盐酸 氢氟酸 铬酸 磷酸 氯碘酸等 碱类: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钙 碳酸钠 氧化钙
硅酸钠 氨等 金属元素及其盐类:锑或锑盐 砷和砷盐 氯化锌等 • 有机类 酸类:甲酸 醋酸 石碳酸 水杨酸 乳酸等 碱类:乙醇胺类 甲基胺类 乙二胺类等 有机溶剂:石油和煤焦油类 松节油 二氧化硫 脂类
精品课件
52
• 麻疹样发疹型药疹表现为密集﹑红色﹑帽 针头到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以躯干为 多,类似麻疹。黏膜,掌跖也可受累,有 程度不等的瘙痒,常发生于用药后一周内 ,持续1~2周。
精品课件
53
• 在AIDS患者用复方新诺明长发生麻疹样发 疹型药疹。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开始为小
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快者 24小时,慢者3~4日遍及全身,为水肿性鲜 红色斑疹﹑对称﹑互相融合;到高潮时, 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和四肢肿胀,很似猩 红热。
剂多见。
(4)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
(5)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精品课件
28
• 其他如:呋喃类、吩噻嗪类、别嘌呤醇等 引起的药疹也不少。
• 中药也可以引起药疹,包括单味中药和复 方成分。
精品课件
29
发病机制:
• 变态反应 • 非变态反应
精品课件
30
变态反应
• 大分子药物(血清、疫苗、生物制品等) 具有完全抗原的作用,更多的是小分子药 物,属于半抗原,需在机体内和大分子量 的载体(蛋白质、多糖、多肽等)通过共 价键结合后才能成为完全抗原并激发免疫 反应。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4
精品课件
5
接触性皮炎
精品课件
6
精品课件
7
概念: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
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精品课件
8
• 病因 :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病因分为原发 性刺激和接触性致敏物 。
精品课件
9
常见原发性刺激物 • 无机类
– Ⅲ变态反应:如血清病样综合征、迟发性荨麻疹 、血管炎、药热、肾小球肾炎、药物引起的肺部 症状等。
– Ⅳ变态反应:如药热、剥脱性皮炎、湿疹样型药 疹、麻疹样型药疹、肺部过敏引起的胸膜炎和胸 腔积液等。
精品课件
33
• 未确定类型:药物过敏的症状种类很多, 且往往不是单独一型临床表现,它们究竟 属于哪种变态反应,还不完全了解,如光 感型、红斑狼疮综合征、固定型药疹、嗜 酸粒细胞增多、肺嗜酸细胞浸润症和淋巴 结肿大等。
精品课件
42
某些药物必须经光照后才发生皮疹,有两种机制: ①光毒反应,发生于任何服用较大量药物及光照时 间较长者。因为光感性药物吸收一定能量中波及 长波紫外线,损伤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