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测试题附答案(语文)

2016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测试题附答案(语文)
2016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测试题附答案(语文)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出版人的知识视界与人文素养

①出版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平庸媚俗乱象,首先与出版人受限于知识视界,没有

高屋建瓴的策划与组织有关。譬如各类原创图书缺乏,尤其学术类图书,长期由引进

唱主角,且编校粗糙,质量平平;而一般图书则碎片化、娱乐化泛滥,格调不高,跟

风现象严重;至于财经励志类图书则多克隆封面,“四大名著”多重复出版,更是业

界常态。还有的出版社,因贪馋不退货和回款快,直接将出版经济做成“教材经济”,如此因袭偷惰,最可唏嘘。面对这种均质的平庸与粗鄙,老出版人董秀玉直言“不敢

去书城”,“也不喜欢大书店”。身在界外,个人的观察,这固然与早先作为垄断行

业的出版社靠书号资源、行政运营养成的积习有关,但由此形成的对知识创造的轻忽

与怠慢,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②这里仅就图书输出一点,来谈出版人知识视界过窄与创造力不足的问题。记得2003年,商务部有过统计,与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逆差

高达86亿美元,其中,包括图书输出在内的文化服务贸易的收入尤其少得可怜。

_____,“十一五”以来情况有所改观,我们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始在境

外设立分支机构,版权输出数量与品种都有所增加,输出与引进比也进一步缩小。特

别是2005年以来,每年参加全球书展书市,有千余种图书通过对外推广计划和经典出

版计划走向世界。_____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对象国和地

区还不广泛,如2010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是对港台和韩国,_____反映当代中国社

会和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图书仍较少,即使有,也多以知识大全与历史集成的方式呈现,不仅解读表面,线条尤其粗浅,显见对海外市场与读者需求并不十分了解。有些学术

书水准不低,无奈其不说明资料来源,或索引不全,常常因不符合国际学术规范而遭

到对方拒绝。

③我们的发言权在不断流失,我们无力影响全球性的价值推展和制度安排,被人

投诸边缘,视为“他者”。这种具有普适价值的重要学说和通行规则很少体现“中国

因素”,更少由中国人来确立和制定的现状,显然与我们的大国地位不相符合。为今

之计,如何以全球化考量为背景,冷静下来,沉淀下去,努力提升图书选题与内容的

前沿性、普适性,还有编校装帧的质量,让出版人真正成为一个通晓全局、专精一门

的专家内行,既不枵腹充数于业界,又不塞耳自外于学林,同时又虚心学习他人,积

累经验,在产品、版权与技术、资本等各个环节上切记用功,在海外收购、投资或创

设出版公司及书店等方面刻苦钻研,从而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赋予中国文化“走出去”以更丰富的内涵,不能不说是当务之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亟需出版人有更开阔的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知识视野,在各种出版实务上痛下工夫。现在大家都知道版权代理、合作参股等资本

运作方式的重要了,这些在西方发展得已经相当成熟,并有效衔接了作者、出版与读

者三端,成为版权价值战略性开发的催化剂,但它对版权经理人的外语水平、国际版

权贸易法规的熟稔程度,还有各类中介机构的周知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④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欠缺太多。从出版内涵来说,了解国际学术走向,熟

悉业界书情动态的专门人才还很缺乏;从出版运作来说,掌握版权贸易的行家尤其不足。以学术出版而言,连一部《中文学术写作及编辑出版手册》都还没有,许多必要

参数也不在出版社年检及评估中反映,怎么可能敦励出版人从观念上统一认识,在规

范规制上奋起直追?又怎么能使之克服码洋崇拜和GDP游戏,真正了解到如果不改变

现状,即使中国图书走出去也无济于事?以去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为例,我们租的展区

面积不可谓小,参展图书也不能算少,但好书难觅,最多的仍然是上述线条粗浅、解

读表面的空泛之作。有学者称之为“无非四大名著的______,经典戏剧的故事版,琴

棋书画的_____,花鸟鱼虫的赏析版,老庄孙子的_____”,再加烹饪养生书若干。

⑤在我看来,倘若学术文化的价值悉数为利益放逐,纵使我们占有了市场,也仍

然不会有发言权。而所谓出版“走出去”,应该是有品质的出版“走出去”,是中国

文化精品“走出去”,现在出版人走出去了,但却只留下中国的经典思想“览镜心情

只自怜”,怎么能不让人慨叹?还有,那些天,莫言要获诺奖的消息已经传出,各种

赔率也有发布,但书展上却没有莫言小说专架,官方《参展商手册》也无反映,如此

应对,或许出于疏忽,但缺乏董秀玉先生所说的“视野要广阔一些,要有前瞻性,要

关注各个方面”的出版人专业素质和知识视界,恐怕是更主要的原因。

1.概括第①段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第②段三个空处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应为:( )(2分)

A.然而因为不过 B.当然因为况且 C.然而所以不过 D.当然但是况且

3.第④段列举法兰克福书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第④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2分)

A.入门版、戏说版、简写版 B.戏说版、入门版、简写版

C. 简写版、入门版、戏说版

D.简写版、戏说版、入门版

5.第⑤段为什么要引用董秀玉先生的话?(3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第③段提到要“赋予中国文化‘走出去’以更丰富的内涵”,通读全文,梳理实现“更丰富的内涵”主要策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再忆萧珊①巴金

(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8)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仿佛

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以前门铃

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为什么

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

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

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

度过无数的长夜。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

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每夜,

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

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

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

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

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

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注①:1972年,萧珊去世。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

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7.巴金的小说《家》、《春》、《秋》被称为“三部曲”。(1分)

8.(5)(6)(7)三节在叙事结构上很有特色,试加以赏析。(3分)

9.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10.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

B.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

C.第(4)(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内心的郁积。

D.第(9)段萧珊离家时“急躁”、“伤感”和“希望”都与巴金有关。

E.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

F.第(11)段说“……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神的枷锁。

11.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对此加以分析。(4分)

12.史铁生在《合欢树》里两度提到了那个“盯着树影儿”的“孩子”,巴金在《再忆萧珊》中数次提到了“儿子”,是否为闲笔?试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宋·苏轼《水调歌头》)

(2) 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______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 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唐·韩愈《师说》)

(4) 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宋·柳永《八声甘州》)

(5) 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6) ________________ ,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 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

(8)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尚书》)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①文天祥

乾坤能②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③四壁。横槊

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

龙沙④,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①文天祥领兵拒元,因叛徒出卖,于公元一二七八年(宋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捕。第二年四月,他被押送到燕京。同被押送的还有他

的同乡好友邓剡。邓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剡作词《酹江月·驿中言别》送文

天祥。文天祥借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韵,酬答邓剡。②“能”,同“恁”。③蛩,音qiong,蟋蟀、蝗虫等昆虫。④龙沙,指北方沙漠。

14.“横槊题诗”典故描绘的是________(填人名)的形象。(1分)

15.对本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元不是池中物”意指文天祥和邓剡不会久居人下,必有腾达的一天。

B.“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们在清秋来临之时的凄苦生活。

C.“江流如此”句,“如此”承上启下,抒“万事空中雪”的悲苦落寞。

D.“杜鹃枝上残月”借助想象,通过意象叠加来表达对故人的不舍之情。

16.(4分)结合这首词的词眼,赏析下阕画线内容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①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他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臵身行伍

..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藉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

数闪跌不顾。

②制臵使孟珙辟于幕,常用其策,称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

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

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

..,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臵之。

③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

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人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臵使,掞与偕行,

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宗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

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病不果

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间()(1)事亟.矣,掞请行()(2)掞念置身行伍

..

之()(3)公乃顾此区区

..()(4)如掞副.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逾时,士璧守峡州,病不果行而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9.画浪线的句子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A.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B.公乃.顾此区区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乘生马以.跃寻以.战功升三官。

D.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21.杜杲评价杨掞“风神(风采神韵)如许”,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简析其“风神”。(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

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

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

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臵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

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

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

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

尽取也!

⑤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22.第①段画线句“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与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遥相呼应。(1分)

2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④段画线句“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表现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试做简要分析。(3分)

25.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冀北的马在世上属于多的,伯乐虽然善于相马,怎么能一下子让马群空掉呢?

B. 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早晨选取一个人,选拔其中的特别优秀的人,晚上选取一个人,选拔其中的特别优秀的人。

C.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

东来西往经过洛阳的读书人,也无法到他们的住所去讨教礼仪。

D.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

(皇上)面向南方掌管天下,他所托付重任、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将军罢了。26.留守相公的“四韵诗”和韩愈的“序”立意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3分)

二、写作(70分)

27. 阅读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全诗最后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历来脍炙人口。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参考答案

1.(2分)出版人知识视界过窄和创造力不足是导致出版界存在平庸媚俗乱象的根源。

2.(2分)D

3. (3分)说明我们出版界欠缺专门人才、行家以及各种观念与规范,对海外市场与读者需求并不十分了解,导致作品空泛,“走出去”也无济于事。

4.(2分)C

5.(3分)内容上:以老出版人董先生的话指出中国出版人应该具备开阔的知识视界以及扎实的专业素质,呼吁出版界要走出利益的桎梏,要有前瞻性,不要只炒卖我国的经典思想。结构上:照应开头(首段),含蓄点出董先生不敢去书城、不大喜欢大书店的原因。

6.(4分)①努力提升图书选题与内容的前沿性、普适性以及编校装帧的质量;②拓宽出版人的知识视野,让出版人真正成为一个通晓全局、专精一门的专家内行;③精选培养了解国际学术走向,熟悉业界书情动态的专门人才以及掌握版权贸易的行家;④放弃利益趋动,把中国的经典思想融入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图书中,出版有品质的中国文化精品。

7.(1分)激流。

8.(3分)运用插叙,穿插了三个随时间推移的不同场景,通过语言以及神态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叙写了萧珊在短短的时间里从健康到患病再到死亡的过程,突出萧珊在巴金生命中的重要性,强烈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绵绵不绝的思念之情。

9.(4分)运用排比,突出了萧珊面对丈夫遭遇苦难时的悲痛、哀愁和关爱;“总是”一词强调萧珊这些形象在作者心中的深刻印记,既写出了两人生时相濡以沫,也突出了巴金对萧珊的念念不忘和深切的愧疚。

10.(4分)A F

11.(4分)标题“再忆萧珊”以动宾结构出现,明确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再”是“又一次”、“一再”的意思,是《怀念萧珊》后的又一次抒情,表明对萧珊的念念不忘,奠定了本文的情感基调。“忆萧珊”也是全文的线索,通过回忆亡妻在世时的几个片段,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要摆脱悲伤、勇敢生活的决心。

12.(6分)闲笔不闲,都与散文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密切相关。史铁生借《合欢树》中的“孩子”表明母爱是普遍的,每一个人都能接触到母爱,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又表明母爱是特殊的,每一个人所获得的母爱都是独一无二的,表达了对母亲深切怀念的同时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巴金数次提到“儿子”意在衬托萧珊的细致和对巴金难以分离的深情,说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明父子之爱与夫妻之爱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委婉地表达了失去萧珊的无比沉痛,与直接抒情相得益彰,更能让读者理解为什么要“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3.(6分)千里共婵娟;晋代衣冠成古丘;孰能无惑;想佳人妆楼颙望;日暮乡关何处是;月上柳梢头;仁者不忧;功亏一篑

14.(1分)曹操

15.(3分)B

16.(4分)“只有丹心难灭”是这首词的主题句,“去去”运用叠词,音韵和谐,以虚笔设想在被押解去北方的路上一步一回头的依依不舍之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和国虽亡而正气犹存,身将死而雄心不灭的豪情,没有丝毫萎靡之色。

17.(4分)(1)急,紧急(2)军队(3)少少的,一点点的(钱)(4)做副职、帮助、辅

18.(5分)(1)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这个

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2)过了一段时间,向士璧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掞生病没有去成而去世。

19.(2分)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

20.(2分)B

21.(3分)①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杨掞主动要求前去,用奇策解围;“事亟矣,掞请行。”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

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②豪迈不羁、大度:掞以本领钱数万费,掞又散之宾客,酣

歌不顾。③上进:练习骑射,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研究进士学业,考中进士;④知人、有远见:

“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王景宗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

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

参考译文:

杨掞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

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去。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掞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政治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

掞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掞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

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掞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

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放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

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曾采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他的计策,称他为“小子房”(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孟珙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

杨掞把自己掌管的财务钱几万耗用了,总管财务的贾似道核实数目责令偿还,孟珙把六百

两银子给杨掞让他偿还,杨掞又把这些钱分给了宾客,饮酒欢歌不顾念偿还钱财之事。贾

似道想要杀他,杨掞说:“汉高祖把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不过问钱的出入,您竟顾念这

一点点的钱财,却不用这钱财结交豪杰的心吗?”贾似道这才赦免了他。

孟珙曾宴请宾客,有个手下军官出言不逊,孟珙命令斩他,杨掞从容地说:“斩了他

确实对,但是现在正会集宾客多方征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

孟珙很信服他的话。不久,有个大将立了功,孟珙坐着接受那个大将拜见,杨掞为此脸色

有了变化,于是感叹道:“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低头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于是他谢绝了宾客,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向士璧驻守黄州,用公文召他入幕府,不久他因战功升为三品官员。赵葵做

京湖制置使,杨掞与他一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杨掞和王登畅谈到半夜,杨掞回来说:“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浑身是胆,可惜不够沉稳细致,如果我帮助他,什么事情不能办

成呢?只是恐怕他因勇敢而失败。”后来王登死了,人们认为杨掞的话是知人之言。过了

一段时间,向士璧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掞生病没有去成而去世。

22.(1分)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23.(3分)(句式角度或修辞角度)运用反问、排比、整句等,变化句子组织,错综成文,雄奇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极说温、石一去,东都政府和士群无所依恃,也是强调突出对温、石才能的赞扬和对乌重胤慧眼识贤、善于荐拔人才的赞颂。

24.(3分)温生和石生是我在这里的情感寄托,当权者把他们征召而去,留下我在这里孤

苦一人,心里是很难过的;又是以哀衬喜,用“私怨于尽取”反衬乌公“为天子得文武士

于幕下”的难得可贵和自己对之的肯定。

25.(2分)C

26.(3分)两者是一致的,都有勉励、称颂的意思,都对石、温二人的出众才能加以肯定,为他们怀才得遇而欣喜,都对乌公的知人善任表示推崇,即使“序”表面上因两位人才的离去惋惜不已乃至“怨”和“介然于怀”,实际上还是在赞颂乌公慧眼识贤、善于荐拔人才。(说“不一致”,能自圆其说也可。)

参考译文:

伯乐一经过冀北的原野,马群就空了。冀北比天下的马都多,伯乐虽然擅长相马,怎么能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解释的人说:“我们说的空,不是没有马了,而是没有好马了。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去,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马。如果没有一匹好马,那么说没有马,也不能算是假话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2898313.html,

东都洛阳,原本是士大夫的“冀北”。有真才实学而隐身不仕的,洛水的北岸有一位,叫石生,洛水的南岸有一位,叫温生。御史大夫乌公凭借度使的身份镇守河阳的第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个人才,就依照礼仪,把石生招入幕府。没有过几个月,又认为温生是个人才,于是通过石生作媒介,又把温生招入幕府。东都有真才实学的人尽管很多,可是怎么禁得起早晨挑选一个,把最好的带走,晚上挑选一个,把最优的带走呢?这样一来,从东都留守、河南尹起,到各部门的主管和我们两县的官吏,如果政事上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办案时遇到可疑点,找什么人去商量妥善解决呢?辞官回乡的士大夫们和谁一起游玩呢?青年后辈又到哪里去考究德行、请教学业呢?东来西往经过洛阳的官员们,也无法依礼到他们的住所去拜访。像这样也就可以说是:“御史大夫乌公一到洛阳,洛阳处士们的住所里就没有人了。”难道不行吗?

皇帝处理天下大事,所托付、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将军罢了。宰相为皇帝搜罗人才到朝廷,将军为皇帝选拔文人武士到军帐里,如果这样,要使国家内外不安宁,那是不可能的了。我被束缚在这里,不能自己引退,想依靠石、温两位的帮助度过晚年。现在,二位都被有权力的人要走了,这又怎能不使我耿耿于怀呢?

温生初到,在军门拜见乌公时,希望把我前面所说的,代为天下人祝贺;把我后面所说的,替我表示对选尽人才这件事的抱怨。

东都留守相公(指朱馀庆)首先写成一首四韵诗来赞美此事,我便依照他的诗意写了这篇序。

27.作文(70分)

2016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 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 ....的民间 ..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 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③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ēi)暄哗B.幢(zhuàng)宁静质朴 C.伫(chù)纯粹D.淳(chún)淋漓尽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喧哗,C 伫(zhù),D淋漓尽致。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6-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虎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

201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 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 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 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暄哗 B.幢(zhuàng)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D.淳(chún)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领略繁杂 B.幽美领略繁复

上海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6分) ⑴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⑵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 ⑷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⑸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⑹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

四川省泸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高2016-2017高一学年末(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有交通法规吗? 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有一则为:“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仪制令》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山西省略阳县灵崖寺内就珍藏着这样一块路碑。宋廷规定,交管部门必须在京城开封及各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木牌,并在上面刻上《仪制令》,要求人人遵守。到了南宋时期,这一规定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存的永久性石碑。 具体来说,古代的交通法规主要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贱避贵。即老百姓要让官员先行。我们由此可以窥见封建王朝的尊卑观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便在交通法规中也不会忽略这一点;第二个层面,少避长。即年轻的要主动避让年长者,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思想;第三个层面,轻避重。即负重轻的车要给负重重的车让行,这不仅体现了“礼让为先”的思想,也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第四个层面,去避来。即出城的要让进城的先行,进城是为了办事,而出城是为了回家,当然得考虑其中的缓急。由此可见,古代的交通法规重在礼让和文明出行。 另外,交通法规对行车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靠右行走,这与现代交通规则是完全一样的。据说,这一规则来源于军队的队列。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武器装备是长矛和刀剑,当两队士兵相遇时,他们肩上的长矛总会误伤别人。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两队人只好不约而同地分开,都将左边让给对方,自己紧靠右边行走。久而久之,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演变成了一项重要的交通规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遵守这一规则。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意思是说,王城外有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间行。《大唐新语·厘革》亦载:“城门入由左,出由右。”意思是说,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这一规定既方便了守城官兵对行人进行检查,又避免了行人间的拥挤和碰撞,后人称之为“公私便焉”。 有了交通法规,但如果人们不遵循怎么办呢?对此,古人自有应对的方法。《唐律疏议·违令》中记载:“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古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虽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通常会被打开花。想想就让人害怕,谁还敢去肇事,难怪杜甫会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的佳句。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交通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

2016-2017学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综合练习2016.11.2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 分) 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城市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城市化。人们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个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人的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与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进而创造出文化。但假如城市太与自然隔绝,长期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心力体力不免会逐渐衰颓。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以致湮没了个性。职业不安定、居处不安定,在活动中会逐渐感到匆忙、疲累,因而精力不支,提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寻求刺激,以致神经过敏。种种文化病皆由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起。 乡里人走向城市,来创造,来奋斗,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也是消散精力的;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逐渐恢复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人类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城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城市、已热闹的大群、已定型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若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 人类文化最大的危机莫过于城市僵化与群体活动的僵化。城市僵化了,群体活动僵化了,再求文化之新生,则必在彻底崩溃中求得之,此乃人类文化莫大之损失。大都市易于使城市僵化,近代“托拉斯”企业资本势力无限集中,机械工业无限进展,易于使工商业生产种种活动僵化。此乃近代文化之大隐忧。人类从自然中产出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特点,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之打击,为自然所毁灭。近代世界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乃至高度机械化的工业,正犹如武士身上的铠甲,终将逼得人类向自身求决战,终将逼得人类不胜负担而脱卸。更可怜的则是那些羸夫,他们亦披上这一副不胜其重的铠甲,那便是当前科学落后民族所遭的苦难。这正犹如乡里人没有走进城市去历练与奋斗,而徒然学得了城里人的奢侈与狡猾。 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体

2016-2017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汇编

2016-2017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新添加的题型 1.) A. 规矩.(ju)脸颊.(jiá)钥匙.(shi)应.付(yìng) B. 蜂拥.(yǒng)入场券.(juàn)铁轨.(guǐ)负荷.(hè) C. 缝隙.(xī)斑驳.(bò)弥.望(mí)叱咤.风云(chà) D. 潜.意识(qiǎn)绶.带(shóu)幽僻.(bì)粗拙.(zhu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选项中,B项中“拥”应读“yōng” “券”读“quàn” C项中“隙”应读“xì”,“叱咤”应读(zhà)。D项中“潜”读qián “僻”读pì。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拼博斑澜火炬流连忘返 B. 萧瑟混混沌沌蓊蓊郁郁斑驳 C. 流光溢彩按步就班宽洪大量荧火虫 D. 浑为一谈凑和无精打采不偏不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题中A项中,拼博斑斓;C项中按部就班;宽宏大量萤火虫 D项中,凑合混为一谈。 3.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坚.甲利兵坚.守阵地无坚.不摧 B. 兴.办兴.利除弊新兴. C. 敢作敢为.一分为.二大有可为. D. 逃亡.流亡.亡.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于成语含义的理解,答题关键词“意思完全相同”。选项中。D均为逃跑之意。A项坚.守阵地有“坚定,坚决之意”,其他有 坚固之意 B新兴.有“流行”之意,其他两项有“开始创立”之意C项一分为.二 有“变成之意”,其他有“做”之意。 4.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完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 宽敞——狭窄犹豫——果断敏捷——迟钝 B. 细心——马虎垂直——邪恶模糊——清楚 C. 干燥——潮湿柔弱——强壮光滑——黑暗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2016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 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2015-2016学年南京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和答案

南京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高二语文2016.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里或横线上。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 基础篇 一、(6分) 1.请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任选六空 ..作答)(6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 (2)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都是运用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6)在古代诗词里,“愁”与“酒”常常相伴而行,例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16分) 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戏剧中,我的偏好在青衣花旦。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飘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儿子却喜欢看戏里的行头及翻筋斗。只要那个武丑一出来,他的小眼珠儿便恨不能飞出来。随着那武丑的一翻一腾一踢踏,他小人家也跟着乱动弹,瞎使劲。然而那武丑的翻筋斗,却每令我心悸发怵.。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斗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那武丑无论怎生地翻,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稳地刹住,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 我最怕的是老生老旦出场。他们老人家只要一上台,仿佛就生了根,不磨蹭不泡上几根烟时间,算是下不了台。我心烦地盯着台上的一位老生,看得快打熬不住时,霍地一阵咚咚哐哐聒.动天地的锣鼓弦钹骤响,随之一个手持大刀,腰间插满了彩旗的武旦,破帘一掀,碎步疾疾老道地走了一个大全台,继之一个漂亮的大亮相——我暗忖.,今晚的重头戏,主角“大刀王怀女”,非她莫属了。但见她翻过青龙战袍,耍过一阵大刀后,竟直逼老生大骂而去。老生被骂得连连败退,无以招架,终于逃向后台去。我感到大欣慰,却同时生了点小遗憾,那武旦刚才指鼻大骂老生时,兰花指过于粗大了,实在少点美感。这一偶然发现,使得我在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2017.01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百舸(gě)焦灼(zhuò)蛰伏(zhé)炽烈(zhì)空手而归(kōng) B.愀然(qiǎo)模样(mò)驽马(nú)袅娜(nuò)孽根祸胎(niè) C.缘分(fèn)蓓蕾(lěi)脉脉(mó)毋宁(níng)怯弱不胜(qiè) D.应酬(yìng)晌午(shǎng)数落(shǔ)拓本(tà)沉思冥想(míng) 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 A.不绝如缕衣饰消融B.前呼后拥衣服融化 C.前呼后拥衣饰消融D.不绝如缕衣服融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B A.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降低了城乡差距。 B.“蓝瘦香菇”这个搞怪词的风行,说明以严肃的态度过正经的生活渐行渐远,而以谐谑的方式面对纷杂的日子已经到来。 C.庭审中,检察关出示相关证据,苏荣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发表了充分的意见。 D.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 其实,保须祭奠古诗,何须凭吊人类童年,连我这代人的儿时记忆也被摧毁了:,,,还有……皆一夜间蒸发了。从乡村到城市,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个归来的游子都成了陌生人。 ①那些青山绿水、星河灿烂②那些草长莺飞、鱼戏虾翩③古老的祠堂、绕村的小 河和隆重的民俗④那些夏夜流萤、遍地蛙声 A.③④①②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 5.下面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D A.今天能遇到诸位先贤真是三生有幸,尤其是听了各位的高论,真如醍醐灌顶。 B.母校举办百年校庆,老校长请某位校友讲几句话,校友不好意思讲,但对老校长的不情之请又不能拒绝。 C.明天是家父八十岁生日,我们特在淮安市鼎立国际大酒店设寿宴,叔叔你务必准时到达。 D.2016年12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对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坚决反对,将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6.下列诗句与“荷风送香气”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D A.入竹万竿斜B.艳色惊荷葩C.流响出疏桐D.竹露滴清响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安徽省芜湖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fěi)薄的条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B.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chuàng)伤使我的心伤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C.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à)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D.有的在公共自来水头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执拗.(niù)地粘在头发里的棉絮。 2.下列各句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噩耗明媚涕泗交流陨身不恤 B.嬉游作揖揠苗助长桀骜不驯 C.婆娑葱茏里应外合绿草如茵 D.酣畅步骤不假思索迵乎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少走100米的路程,一些人不惜毁坏铁路护栏,冒看生命危险穿越铁路,这样 的行为不仅令人胆战心惊 ....,也让人心生气愤。 B.杨叔子院士的报告博闻强记 ....,深入浅出,让聆听报告的师生在景仰大师的同时,见贤思齐,台上台下互动,气氛异常激烈。 C.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做统计,搞调查,每天都有很 多事情要做,有时简直目不暇接 ....。 D.当下置身危机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境况很不如人意,已如竭泽而渔 ....,是否能够东山再起,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把他的一腔愤诉诺于笔端.既是对反动政府的控诉,也是对牺牲青年的纪念。 B.运营商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后,不少市民欣喜不已,更有网友开始展望“我的流量我做主”的未来。 C.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弥足珍贸。 D.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良好的家教不仅是中华文明中一种至文重要的精神财富,更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