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生物药物分析期末复习

黑龙江大学生物药物分析期末复习
黑龙江大学生物药物分析期末复习

生物药物分析总结

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化学的、生物的及物理的或彼此间交叉的技术手段)结合统计分析方法解决药品质量控制问题

主要包括药品质量标准的建立问题和标准的执行问题,前者涵盖药品研发、生产、使用各个环节的知识以及社会整体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综合问题,后者主要涉及对质量标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问题

1药品质量标准的形式与内容

1.1药品质量标准的形式、类别

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国家标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

1.中国药典(疗效确切、广泛应用、质量可控)

2.药品注册标准:临床研究用标准;生产上市用标准;SFDA颁布的其他药品标准

●企业标准:

可使用非成熟(非法定)方法标准规格高于法定标准

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等主要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药典共收载4567种,新增1386种。

?一部2165种:药材,饮片,植物油脂,提取物,成方制剂,单味制剂

?二部2271种: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放射性药品,药用辅料

?三部131种:生物制品,预防药,医疗药,体内诊断药

●药典内容

凡例(General Notices);正文(Monographs);附录(Appendices);索引(Index)

●凡例(General Notices)

——为正确理解和使用药典所作的解释和说明,对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中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例:

●正文(Monographs)

——为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

?一部:品名目次,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二部:品名目次,正文品种第一部分,正文品种第二部分(药用辅料)

?三部:目次,通则,各论

?USP(美国药典)

凡例:为解释和准确使用药典提供基本指导

正文:正文收载的药物品种数为世界第一。内容按英文字母排序,制剂在原料药后。

附录:内容相当丰富,除一般检查分析外,还附有“一般信息”。

?英国药典(BP)2011版共6卷;

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参考;补充资料;收载欧洲药典品种。

?日本药局方JP(第十五改正版)(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

分为一部和二部:

一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放射性药品及制剂

二部收载生药,生物制品,附加剂等

两部均附有药品红外光谱图

索引(日文名,英文名,拉丁名)

抗生素另有详细标准(JP中只有名称,结构和性状)

1.1.1.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美国国家处方集等补充形式。

1.1.2企控标准,地方标准(主要是中药材的炮制规范,其他类别的药品地方标准已取消)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保证医药商品进、存、销环节的药品质量

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1.2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1.2.1 技术要求

1.2.1.1 检验项目:

概括为:鉴别;检查和含量(或效价)测定

检查分为:杂质检查,安全性检查等。一般杂质、特殊杂质

●一般杂质:

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酸、碱、水分、易炭化物、炽灼残渣ignited residue等。●特殊杂质:

指在该药物的生产或贮存过程中,根据药物的性质、生产方法和工艺条件,有可能引入的杂质。如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异烟肼中的游离肼、甾体激素中的其他甾体。

五、药物中杂质的来源

1. 生产过程中引入

(1)原料、反应中间体及副产物

(2)试剂、溶剂、催化剂类

(3)生产中所用金属器皿、装置以及其他不耐酸、碱的金属工具所带来的杂质

例如:

1.阿斯匹林由水杨酸乙酰化制得,乙酰化不完全水杨酸(杂质)

2.制剂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物质

制备过程中加热灭菌进一步脱羧转化盐酸

普鲁卡因注射剂对氨基苯甲酸苯胺(引起毒性反应)

2. 贮藏过程中产生

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形转变、聚合、潮解和发霉等

例1:麻醉乙醚在日光、空气及湿气作用下, 易氧化分解为醛及有毒的过氧化物. 1.2.1.2 质量指标

1.2.1.2.1鉴别为定性项目,通常以出现阳性反应或与药品标准物质对照现象一致等表述方式;

1.2.1.2.2检查为定性或半定量项目:杂质限度的计算方法及怎样判断杂质限度是否合格; 1.2.1.2.3含量(或效价)测定属于定量项目: 原料药的含量(或效价)表示方法、合格范围及计算方法(要结合具体采用的分析试验方法)。药物制剂的含量(或效价)表示方法、合格范围及计算方法(要结合具体采用的分析试验方法)

1.2.2 分析试验的方法及技术

1.2.2.1 杂质检查常用方法及技术:

1.2.2.1.1杂质限度控制方法: 标准对照法,灵敏度法,比较法 ● 标准对照法 reference method

特点:不需知道杂质的准确含量,但需要杂质的对照品。

操作:

平行试验?比较两比色管的颜色或浊度,判断杂质限量是否符合规定. ●

2. 灵敏度法 sensitivity method

系指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 特点:不需杂质对照品

如:蒸馏水中氯化物的检查

● 3. 比较法 comparative method

取一定量供试品,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待检杂质吸光度、pH 值等。 与规定限量比较, 判断供试品中杂质限量.

特点:能给杂质定量,不需对照品。 ◆ 杂质限量计算问题

[例题]肾上腺素中酮体的检查:取本品0.2g, 置100m 容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 2000)溶解并稀释到刻度,摇匀,310nm 处测得的A ≯0.05, 已知肾上腺酮的E=435 , 求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限量。

◆ (三)、 杂质限量的计算

供试品量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杂质限量=?=杂质标准溶液体积标准溶液浓度

杂质限量供试品量

%

100??=

S

c V L 6

ppm 10

??=

S

c V L

[例题]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ml (每1ml 相当于1μg 的As )制备标准砷斑,砷盐限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 ( B )

A. 0.20g

B. 2.0g C .0.020g D. 1.0g E. 0.10g

已知:c =1 μg/ml =1×10-6

g/ml V =2ml L =0.0001%

S=2.0g

[例题]检查维生素C 中的重金属时,若取样量为1.0g ,要求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问应吸取标准铅溶液(每1ml =0.01mg 的Pb )多少ml ? ( D ) A. 0.2ml B. 0.4ml C .2ml D. 1ml E. 20ml

[例题]内消色法检查某药品中的氯化物: 取供试品0.3g ,加水溶解,加稀硝酸10ml, 用200mL 容量瓶定容。

取该溶液两份,分置于50mL 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 摇匀,放置10min, 显浑浊,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入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含氯10μg/mL) 3.0mL 与水适量定容, 作为对照液。

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 与水适量使成50mL ,按上述方法与对照液平行对照测定。求该药物中氯化物的限量。

? L=C*V/S=10×10-6×3.0×100%/ (0.3×50/200) =0.04%

1.2.2.1.2 杂质限度检查常用技术手段

一般杂质检查:化学分析方法(常用标准对照法或灵敏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中重金属等金属杂质)等; 特殊杂质检查: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例如,用比较法检查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

b.TLC 技术,HPLC 技术:二者常用标准对照法控制药物中特殊杂质, 标准对照法通常包括: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标准药物对照法。 ● 薄层色谱法(TLC)

根据药物与杂质对吸附剂的吸附或对展开剂的解析能力不同(R f 值的差异), 加以分离和检查.

? 本法灵敏、简便、快速; ? 不需特殊的设备、费用低; ? 分离和鉴定同步进行. ●

2.薄层色谱法应用 1) 杂质对照品法

——适用于杂质已知并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方法:根据杂质限量, 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定位后进行检查

.

ml 110

100

.1101066=???=?=

--c S L V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氢化可的松中“其他甾体”检查对氨基苯甲酸检查实验结果图

2)供试品自身对照法

——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例:氢化可的松中“其他甾体”检查

供试液:3mg/ml对照液:60 g/ml(供试液稀释50倍)

判断:供试液的杂质斑点数≯3个,且供试液的杂质斑点颜色≯对照液主斑点颜色.

3) 标准药物对照法

——选用质量符合规定的与供试品相同的药物作为对照品.

●阴、阳对照法图1

?阳性对照:将要鉴别的药材按制剂工艺处理,再按鉴别方法提取的溶液

?阴性对照:把制剂中要鉴别的药材除去,用剩下的各味药按制剂工艺处理,再按

鉴别方法提取的溶液

图1 图2

图2 大补阴丸黄柏的TLC法鉴别

黄连、黄柏、三颗针中均有小檗碱。西药盐酸黄连素等

?含有丹皮酚paeonol 的中药就一定含有牧丹皮(丹皮)吗?

?牡丹皮,白芍,赤芍等药材中均含有丹皮酚。

●(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根据供试品与杂质的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同测定各杂质峰面积.

分离效能高、应用范围广,能准确、快速、分离分析同时进行.

1. 峰面积归一化法

2. 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3.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4. 加校正因子的内标法

5. 外标法

●(三)气相色谱法(GC)

——用于药物中挥发性杂质的检查, 如药物中残留溶剂、农药残留量等.

检查方法: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光谱法spectrophotometry

(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可见分光光度法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四)荧光分析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利用药物和待检杂质对光选择吸收性质的差异进行.

例1: 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

1.药典中的杂质检查按照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2.药物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和。

3.药物中微量的氯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与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浓度为)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4. 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称取肾上腺素0.250g,置于25mL量瓶中,加0.05mol/L盐酸液至刻度,量取5mL置另一25mL量瓶中,用0.05mol/L盐酸液稀释至刻度,用此液照分光光度法,在310nm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05,问肾上腺素的限量是多少?(以百分表示,肾上腺素Ecm1% =453)

5.胃复康中检查二苯羟基乙酸的方法如下:取本品0.5g,酸性下用乙醚提取后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在25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0.02,求胃复康中二苯羟基乙酸的限量(以百分表示,二苯羟基乙酸在258nm波长处的E1 %cm =19.7)

6.溴化钠中硫酸盐检查法如下:称取溴化钠0.5g,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硫酸钾标准溶液(100μgSO42-/mL)2.0mL,依法检查,求溴化钠中的硫酸盐的限量为百分之几?

7.异戊巴比妥钠中重金属的检查:取本品1.0g,加水43mL溶解后,缓缓加稀盐酸3mL,随加随用强力振摇,滤过,弃取初滤液;取续滤液23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超过20ppm,求应取标准铅溶液(浓度为10μgPb2+/mL)多少mL?

c.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非还原SDS-PAGE检查基因工程多肽类药物中的杂蛋白等,DNA杂交技术检查基因工程药物中的外源DNA含量等。

安全性检查:微生物培养及技术,鲎试剂法检查细菌内毒素,热源试验等。

●安全性检查

包括:

?异常毒性检查

?热原检查

?升压物质检查

?降压物质检查

?致敏物质检查

一、异常毒性检查

是用一定剂量的药物按指定的操作方法和给药途径给予规定体重的某种动物,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反应的判断以动物死亡与否为终点。

原理:

是用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注入小鼠体内或口服给药,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小鼠死亡情况。

二、热原检查

?热原检查法原理

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操作方法

检查法:家兔三只,测定正常体温;耳缘静脉注射供试品液体,每隔30分钟测定体温一次,共6次,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度数。

判断: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三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4℃。

复试:5只,体温升高0.6℃以上仅有一只,并且8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3.5℃。

●宿主细胞DNA残留量测定方法

?概念:

供试品中的DNA经变性为单链后吸附于固相膜上,在一定温度下,可与相匹配的单链DNA复性而重新结合成为双链DNA,称为杂交。将特异性DNA探针标记后,与吸附在固相膜上的供试品单链DNA杂交,并使用与标记物相应的显示系统显示杂交结果,与已知含量的阳性DNA对照对比后,可测定供试品中外源性DNA的含量。

?限量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每一剂量药物中残余DNA含量不得超过100pg。

?我国《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要点》小于100pg/剂是安全的。

?基因工程药物中残余DNA的含量限度一般定为每一剂量<100pg。

?测定原理

1.标记

DNA在随机启动标记前须经热变性。标记反应快速(1h),其结果使新合成的DNA中每20~25个核苷酸掺入一个地高辛苷配基。(用于探针标记和阳性对照的DNA,由生产供试品用的传代细胞、工程菌或杂交瘤细胞提取纯化获得)

2.杂交

半抗原标记的DNA与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DNA的杂交。

3.免疫检测

杂交后的滤膜上的半抗原标记DNA与抗体复合物(抗地高辛苷配基-碱性磷酸酶复合物)结合。酶促反应在碱性pH时进行,此时需加入无色的BCIP( 5-溴-4-氯-3-吲哚磷酸(5-bromo-4-chloro-3-indolyl phosphate)和NBT(氮蓝四唑)。数分钟后开始生成蓝色沉淀,并继续生成,直至3d。通常反应可以在24h后终止。

●宿主细胞蛋白质检查

宿主细胞蛋白质一般简称宿主蛋白,是指生产过程中来自宿主或培养基的残留肽等杂质。基因工程药物中的宿主蛋白含量,可用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

?测定原理

1包被:

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以兔抗大肠杆菌肽组分(periplasmic E.coli peptides,简称PECP)抗体包被,4℃放置过夜(16~18小时),用洗涤液洗板3次.

2加样:

加入样品及PECP对照标准培养,37℃放置2小时.

3加抗体:

经洗涤后,加入抗PECP/HRP结合物(anti-PECP/HRP conjugate)[HRP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的简称]使其与固相抗体结合。

4检测:

结合的酶量用过氧化氢和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 methylbenzidine,简称TMBZ)为底物进行测定。最后氧化的黄色产物于4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从而求出样品中宿主蛋白的含量。

1.2.2.2 含量(或效价)测定常用方法及技术

1.2.2.2.1 含量(或效价)测定常用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

对照品比较法(外标法);

固定常数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的吸收系数法;容量分析中根据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所得的滴定度进行计算的方法)。

2.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1)吸收系数法(绝对法):单色光很纯时采用 2)校正曲线法(标准曲线法)

必须使用相同仪器,且固定工作状态和测定条件,否则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就会偏离线性。

3)对照法(标准对照法)

Cx = (Ax / As)×Cs

Cs: 标准溶液的浓度。在相同仪器、相同波长下测定。标准物和试样为相同物质。 1).吸光系数法(绝对法) 前提:单色光

[例题]精密称取B 12样品25.0mg ,用水溶液配成100ml 。精密吸取10.00ml ,又置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此溶液在1cm 的吸收池中,于361nm 处测定吸光度为0.507,求B 12的百分含量?(E 361nm =207) 解:

2).标准曲线法

i

E C A mL g C i g W ???→???→?求含样过程:已知稀释)/(/)(l E A mL g C i ?=]100/[l A L mol C i ?=ε]/[或%

100%样?=

C C i i

mL g mL g C i /1045.2100/1045.21207507.053--?=?=?=mL g C /1050.2100

101001050.25

2

--?=??=%0.98%1001050.21045.2%100%55

样12=???=?=--C C B i 条件前提:固定仪器和测定

C A C K A ∝??=样

样同上条件

固定条件查得测定样品曲线~分别测定配制标准系列过程:C A A C A ??????→???????→?标

标样标

标样A A C C A A C C ?=

?

=

[例题]芦丁含量测定

3).对照法 外标一点法

注:当样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的稀释倍数相同时

[例题] 维生素B 12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B 12注射液2.50mL ,加水稀释至10.00mL ;另配制对照液,精密称定对照品25.00mg ,加水稀释至1000mL 。在361nm 处,用1cm 吸收池,分别测定吸光度为0.508和0.518,求B 12注射液注射液的浓度以及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该B 12注射液的标示量为100 ug / mL ) 解:

a )对照法

mL mg mL mL mL mg 250.3样品255~0标样/200.0分别移取→→标样与样品浓度相近

;截距为固定仪器和测定条件;

前提:0标

样和分别测定一定过程:A A →λS

i S i A A C C ?

=S

i

S i

A A m m ?=%100%?=m

m i i mL ug C C i i /5.24518

.0508.010********.25=???=

b )吸光系数法

光谱分析仪器

研究吸收或发射的电磁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仪器称分光光度计。其组成图大致如下: 辐射源 → 分光系统 → 样品池 → 检测器 → 讯号处理及显示器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和概念

UV -Vis 是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UV : 200-400nm ,Vis: 400-800nm )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一)UV-Vis 的常用概念

1.吸收光谱

吸收度或透光率与波长的关系曲线。

2.吸收峰及最大吸收波长λmax

3. 峰谷及最小吸收波长λmin

4. 肩峰(shoulder peak): 在一个吸收峰旁边产生的一个曲折。

5.末端吸收(end absorption ):在图谱短波端呈现强吸收但不成峰形的部分。

(二)定量原理——Lambert-Beer 定律 A = -lgT = ECL

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与厚度间关系的定律。吸收系数可用于定性定量。

百分吸收系数: 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W/V , g/ml ), 溶液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

摩尔吸收系数ε: 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mol/L, 溶液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

ε = (M /10)× ,M 为摩尔质量。 吸收系数的特点:

1)组分性质,温度,溶剂,λ一定时E 为常数;

2)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下E 可能不同(选择性吸收);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下E 一定不同;

3)E ↑,物质对光吸收能力↑, 定量测定灵敏度↑;

4)吸收系数可作为定性、定量依据。

吸光度的加合性:混合组分的吸光度是各组分吸光度的和。(测定参比溶液的目的)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吸收池要求

光学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

%

0.98%100标示量

5.210

%标示量12=??=

i C B 1

207508.010

50.2?=

?

??=

i i C l

E A

C mL

g C i /1.98μ=?%

1.98%100标示量%标示量12=?=i C B

熔融石英(氧化硅)吸收池: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都可用。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

? 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池→移动误差 ? 对光源要求高;比色池配对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

? 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 ? 对光源要求不高 ? 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特点:

? 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交替通过同一试样溶液 ? 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

? 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

例如:

青霉素钠(钾)的吸收度检查: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1.80mg 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8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10;在264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应在0.80~0.88。

此法中264nm 处吸收值用来控制青霉(钾)的含量,280nm 处吸收值用来控制杂质的量。

2.杂质限量的测定:

例:肾上腺素中微量杂质——肾上腺酮含量计算2mg/mL 的盐酸(0.05mol/L)溶液,λ 310nm 下测定规定 A310≤0.05 即符合要求的杂质限量≤0.06%

1.2.2.2.2 含量(或效价)测定常用技术手段:

a.容量分析(包括非水滴定法等):准确度高,灵敏度低,适合纯度高的化学原料药含量测定;

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包括比色法):灵敏度高,准确度不如容量分析。 单组分:适合辅料对主成分无干扰的单方制剂分析 或原料药分析 多组分:考虑成分之间的相互干扰,采用双波长等吸收等方法排除干扰。

c.HPLC:

HPLC 仪器的基本组成,泵、色谱柱的维护保养,采用定量环进样时进样量注意事项,检测器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 HPLC 仪器的基本组成 1 输液系统

(1) 高压输液泵

作用:将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速或压力输送到色谱系统。输液泵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2)在线脱气装置

1%

143

3

0.0543511.110

/1001.110/1.110

%1000.055%2cm A C E l

g m l

m g m l

---=

=

??=?=??=?=肾上腺酮

作用:脱去流动相中的溶解气体。流动相先经过脱气装置再输送到色谱柱。

在线脱气、超声脱气、真空脱气等

(3)梯度洗脱装置

等度洗脱:恒定组成的单一溶剂体系

梯度洗脱:

以一定速度改变多种溶剂的配比淋洗,目的是分离多组容量因子相差较大的组分

泵的保养

?使用流动相尽量要清洁;

?进液处的砂芯过滤头要经常清洗;

?流动相交换时要防止沉淀,尤其是更换流动相前、后用到缓冲溶液时,必须用纯水

清洗过渡

?避免泵内堵塞或有气泡;

?每次分析结束后,要反复冲洗进样口,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

2 进样系统

进样器:分六通进样阀和自动进样装置

进样注意事项:

●六通进样阀进样:体积由固定体积的进样管(sampling loop)控制。装样位置(load)

和进样位置(injection)。为了确保进样准确,用微量注射器装样时,所取样品体积应大于进样管的体积

●使用完全装液法进样时,进样量最少为定量环体积的3至5倍,即20μl的定量环最少

进样60至100μl的样品,这样才能完全置换样品定量环内残留的溶液,达到所要求的精密度及重现性

●为防止缓冲盐和其它残留物质留在进样系统中,每次结束后应冲洗进样器,通常用不含

盐的稀释剂、水或不含盐的流动相冲洗,在进样阀的Load和Inject位置反复冲洗,再用无纤维纸擦净注射器针头的外侧

商品柱的维护保养

?必须仔细阅读商品填充柱的使用说明书

?柱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碰撞、弯曲或强烈震动;

?在柱子和色谱仪连结前,阀件或管路一定要清洗干净;

?流动相脱气要彻底;

?避免使用高粘度的溶剂作为流动相;

?进样样品要提纯,样品溶解尽量采用流动相,复杂样品在柱前要安装预柱;

?严格控制进样量;

?每天分析测定结束后,都要用适当的溶剂来清洗柱;

?反相柱分析生物样品后不能直接用甲醇冲洗,一般用50%的甲醇-水或水比例更大

的溶液洗柱,防止蛋白被甲醇沉淀严重影响柱效。

?反相柱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时,不能直接切换成甲醇或乙睛洗柱,先用水或水比例

大的溶液洗柱,防止盐析出。

?若分析柱长期不使用,应用适当有机溶剂保存并封闭,反相柱通常用甲醇或乙睛保

存。

?每天分析工作结束后,取下柱子,清洗进样器中残留的样品。

3.4 色谱介质分类

?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

? 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常加入TFA

? 离子交换色谱:阴离子交换色谱(DEAE 二乙基氨基乙基,Q 季胺盐)阳离子交换

色谱(CM 羧甲基S 磺酸基)

3.5.3 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通过连续监测参比池和测量池中溶液的折射率之差来测定溶质浓度。由于折射率是物质的通用性质,示差折光检测器是一种通用型的整体性质检测器。

原则上凡是与流动相光折射率有差别的样品都可用它来测定,其检测限可达(10-6

~10-7

g/mL 。由于折射率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大多数溶剂折射率的温度系数约为5×10-4

,因此,检测器必须恒温,才能获得精确的结果。折光(射)检测器的灵敏度较低,不能用于梯度洗脱。

3.6 反相键合相色谱RP-HPLC

? 以非极性键合相或弱极性、中等极性键合相为固定相,极性溶剂为流动相进行的

HPLC.

? 目前,HPLC 中,70%以上是采用RP-HPLC 进行的。 分离对象:

? 分子型、离子型化合物均可用RP-HPLC 分离分析。

RP-HPLC 常用固定相

? 十八烷基硅烷(C18)、辛烷基硅烷(C8)、苯基键合硅胶等非极性固定相。 ? 短链烷烃基键合相能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 苯基键合相适用于分离分析芳香化合物及多羟基化合物。

? 当分离强极性化合物时,极性键合相也能用于反相色谱,如分离糖类时,可用氨基

键合相作固定相,用乙腈-水为流动相。 RP-HPLC 常用流动相

? 以水为基础溶剂,加入一定量与水混溶的极性调节剂;

? 常用甲醇-水,乙腈-水。

? 流动相极性越低,其洗脱能力越强。

RP-HPLC 分离机理

疏溶剂理论(solvophobic theory ) (疏水作用)

? 非极性溶质或溶质分子中的非极性部分与极性溶剂(流动相)接触时,产生相互排

斥力(即产生疏溶剂作用),而从溶剂中被“挤出”,与固定相表面的非极性部分产生缔合作用(即疏溶剂缔合),使溶质保留在固定相中。

? 即溶质的保留不是由于溶质与键合相之间的非极性相互作用引起的。

RP-HPLC 影响溶质保留行为的因素 1)溶质的分子结构:

溶质极性越弱,疏水作用越强,k 越大, 出峰时间越晚. 2)流动相溶剂的性质

? 溶剂的表面张力、介电常数增大,溶质的保留增加;

水-有机溶剂混合溶剂中,有机溶剂含量增加,表面张力和介电常数下降, 溶质的k 减小,出峰时间

3)流动相中中性盐的影响

? 盐(如:缓冲溶液)的加入,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增加,非离子性溶质的k 增加,出

)1()1(k t V V K t t M m S M R +=?+=

峰时间延后;

?对离子性溶质,其k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小,出峰时间提前,可能由于溶质与流动相

间的静电作用增强所致。

4)流动相pH

?对弱酸、弱碱性溶质的保留,影响大。

?若pH控制不当,则溶质解离,k减小,同时使色谱峰扩张和拖尾。

?需调节流动相的pH,抑制溶质的解离,增加溶质与固定相的非极性缔合作用,增强

保留,同时可改善色谱峰形------称离子抑制色谱法,通常适用于

3

调节pH的方法:

?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醋酸,等弱酸性溶质

?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碱:常用氨水,三乙胺,等弱碱性溶质

?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缓冲盐:常用磷酸盐,醋酸盐

5)固定相性质

?固定相性质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要结合溶质本身的性质加以区分

?分离弱极性的溶质时

●固定相非极性大,溶质保留强.

?分离极性化合物时

●用短链烷烃键合相,例如:辛烷基硅烷(C8柱)

?分离强极性化合物时

●极性键合相也能用于反相色谱,如分离糖类时,可用氨基键合相作固定相,

用乙腈-水为流动相。

3.8 HPLC分离方法的建立

? 3.8.1分离机制选择

a.分子量小于1000且溶于有机溶剂的组分

1)固液吸附色谱

SP: 硅胶;MP: 有机溶剂。

2)反相色谱

SP: -C18, C8等;

MP:甲醇,乙腈,THF的混合液

3)正相色谱

SP: -CN, -NH2键合相,MP:有机溶剂

b.分子量小于1000且溶于水的组分

1)非离子型化合物用反相色谱

?SP: -C18, C8等

?MP:水或缓冲溶液,甲醇,乙腈,THF的混合液

2) 可离子化化合物用反相离子对色谱

?SP:-C18, C8等

?MP:水或缓冲溶液(含离子对试剂),甲醇,乙腈,THF的混合液

3)离子型化合物可用离子交换色谱

或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

?SP: -SO3H, -NR3Cl型离子交换剂

?MP:缓冲液

c.分子量大于1000的组分

1. 组分溶于水:

凝胶过滤色谱例如:Sephadex G-10

SP:水溶性凝胶

MP:水溶液

也可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和特殊的反相键合色谱(疏水层析)

2. 组分溶于有机溶剂

凝胶渗透色谱:例如:Sephadex LH-20

SP:有机凝胶

MP:有机溶剂

常见分离机制(反相HPLC,还有正相、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分子筛)、离子交换、手性分离等);

反相HPLC常用固定相、流动相、分离机理,影响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怎样通过调整流动相组成改变分离组分的保留时间?

怎样根据分析样品的特点选择HPLC的分离条件(从分离机制到流动相的调整)

例如:反相离子对色谱适合何种样品?氨基酸类适合用何种分离机制?蛋白类或多糖类适合用何种分离机制?旋光纯度测定适合用何种分离机制?

3.11.2 蛋白质、多肽的分析

?蛋白质、多肽的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大,两性分子,具有高级结构,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比较小、黏度大等。

1.反相HPLC(RPC)

?孔径30nm的C3-C8或氰基键合硅胶固定相应用较多。

?采用中等极性的反相色谱固定相、以异丙醇—磷酸盐缓冲溶液作流动相,在pH3—7

范围分离能够保持其生物活性。

?保留值较小的小肽通过自由氨基端和碱性氨基酸(当以TFA作缓冲剂时)结合成离子

对,从而使保留值增大。

?大多数肽与蛋白质用浓度小于60%的ACN即可洗脱,一般初始试验选择0-60%的

ACN,肽30min、蛋白质60min。

?高温使谱峰变窄,压力降低。

?检测波长<210nm时,流动相中用磷酸代替TFA,可以增强在200nm处的检测灵敏

度。

2. 离子交换色谱适宜于分离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的蛋白质。这种分离模式能够保持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

3. 体积排阻色谱法的柱效相对较低,不太适合用于分析复杂的生物样品。与生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形态有很大关系。

4. 硅胶填料粒径较小,柱效比聚合物基质填料与琼脂糖基质填料高。

◆纯度分析:

定性鉴别:肽图谱

◆含量测定:

氨基酸序列分析

3.11.3多糖的分析

多糖的性质:分子量大,极性强,结构的微观不均一性

多糖

?柱型:凝胶过滤,离子交换,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等

?检测: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HPLC 条件

流动相:100mmol醋酸胺缓冲溶液(pH5.5)/乙腈(体积比为78:22),等度洗脱,流速1ml/min;紫外检测波长:245nm;进样量:10μl;柱温:室温。

核酸分析

?性质:对碱基、磷酸、戊糖。

?分离常用反相色谱或离子交换

?检测波长:260

?通常使用的缓冲液为pH 7的10-20mmol/L的磷酸盐或Tris缓冲液,含0.1mol/L

三乙胺(TEA)乙酸盐

1.2.3 实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编排内容

1.2.3.1分几部,每部收载哪几类品种;几年修订一次,现在使用什么版本?

1.2.3.2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各部分内容各有何特点?(有关药典凡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1.2.3.3 以中国药典二部为例,说明药品制剂标准与原料药标准的主要区别?(即制剂分析的特点)

2.药品质量标准中常用技术方法

2.1 常用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准确度,精密度(RSD的计算,各种方法的范围),相关与回归

2.2常用技术方法

见 1.2.2.2.2,再补充以下

1.概念:酶的活力单位,酶的比活力,有什么意义?

●酶的活力单位enzyme-activity unit

酶活力单位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每分钟能转化1μmol底物所需要的酶量,称一个酶的活力单位(U)

●酶的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

每毫克酶蛋白所含酶活力,U/mg。

酶的比活力是经常应用的基本数据。

比活力越高,酶制品纯度越高。

说明酶活力大小时需要指明底物种类,温度、pH. 等条件。

2.结合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说明固定时间法测定酶类药物活性时对底物浓度的有什么要求?

●固定时间法注意事项

缺点:测定过程中无法了解整个反应过程是否都是零级反应。

要求:方法设计时必须满足

a)高底物浓度,符合零级反应。

b)在测定时间内底物浓度应该足够大。

c)需要加入变性剂终止酶反应

3.结合酶促反应热力学原理,说明酶法分析终点法测定底物浓度时对其它反应条件有什么要求,酶法分析速度法在何种情况下比终点法具有优势?

4.酶法分析、酶的活力测定方法中,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或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情况,从而求算反应开始浓度。

5.酶循环放大分析法中,哪些因素保证循环能顺利进行,循环次数怎样求得?怎样定量?

6.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夹心法测定抗原、抗体

7.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分子量测定,测定分子量的局限性

3.几大类生物药品常用质量分析方法举例

3.1多肽因子类药物分析:

肽图分析基本原理,常见选择性裂解某些肽键的方法;

?肽图检查

●肽图分析是指用酶解或化学法选择性的降解蛋白质中的肽键后,对生成的肽段进行分

离、分析的技术。

●酶裂解蛋白质分子

?胰蛋白酶作用于碱性氨基酸(Arg,Lys)的羧基端。

?Lys-C内肽酶只作用于Lys-x键,而不作用于Arg-x键。

?梭菌蛋白酶只作用于Arg-x键,而不作用于Lys-x键。

●化学裂解蛋白质分子

?最常用的是溴化氰裂解法

?溴化氰作用于甲硫氨酸Met羧基端和其次一个氨基酸形成的肽键。如γ-干扰素含

4个Met,经溴化氰作用后生成5个肽段。

●肽段的分离、分析

?SDS-PAGE,HPLC,毛细管电泳

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

?N-末端15个氨基酸序列

?二、肽图分析:工艺稳定性

?三、测定分子量:SDS-PAGE

?四、纯度

–HPLC,非还原SDS-PAGE

?五、等电点测定

–批与批之间必须一致

?六、紫外吸收

?七、外源性DNA测定

–一般认为:宿主细胞DNA残留含量小于100pg/每个剂量

?八、效价测定

–以体内或细胞法测定制品的生物学活性,标明其活性单位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的效价不能完全代替生物学效价

–测定效价同时,还要测定蛋白质含量,以活性单位/蛋白mg表示(比活性)

非还原SDS-PAGE测定杂蛋白;

外源性DNA的测定。

多肽因子类生物效价测定:3H-TdR掺入同位素法,MTT检测法

3.2多糖类药物分析

完全酸水解分析单糖组成;

部分酸水解或乙酰解分析多糖中单糖的连接顺序。

通过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再用硼氢化钠还原的产物判断多糖中糖苷键的连接位置。

通过甲基化或乙酰化水解产物分析多糖中是否具有分支结构。

3.3氨基酸与蛋白质类药物分析

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甲醛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凯氏定氮法原理及基本步骤?紫外吸收法的波长选择?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柱后衍生和柱前衍生的分离机制和检测各有何异同?

结合HPLC一章加以分析。

4.生物制品类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人用重组DNA制品产品质量的控制要点

人用重组DNA制品原材料控制要求

卷面60%,读书工程15%,作业20% 考勤5%,

(完整版)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分析 一、试卷评析本次高二生物联考试题试题主要考察三本必修教材内容,结合已实行新课改省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我区各校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考察了选修3的内容。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分布广泛,并重点考察了高考的热点,比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遗传变异等。从题目的形式来看,注意了从图和表格中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考察,从题目的难度来看,既有基础内容的考察,又有较好的能力考察题目。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多为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难度不大,部分试题涉及知识的灵活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有较高要求。如选择题2、17、24、26、28、29、30。非选择题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整套试题考查学生对中学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难度与综合性上都适当控制,力图能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命题遵循考纲,为高三生物备考复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有利于公正评价目前我区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水平,是一份优秀的试题。 二。考试成绩统计和答卷情况分析1.选择题部分(共60分)本次共抽查163份试卷,计算了每个小题的得分率如下表: 题目12345678910得分率0.770.480.750.640.760.950.930.6201940.50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19率0.7201950.930.750.690.770.6201940.620192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得分率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题库一 1、什么是药物?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物的学科包括哪些? 药物分析(pharmacenticalanalysis)、药理学(pharmacology)、药剂学(pharmaceutics)、药物化学(pharmacentical chemistry) 3、什么是生物药物?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提取的各种天然生理活性物质;(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物药物的性质(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1)结构相近;(2)药理有效;(3)医疗效果好;(4)浓度低,杂质高;(5)大分子稳定;(6)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热、重金属、酸碱和ph变化等敏感) 5、药典的定义?药典的简称、版本、三部和内容? (1)定义:记载着各种药品标准和规格的国家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一般由一个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编写、实施颁布。 (2)简称:Ch.P (3)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4)三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5)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6、什么是ADME?各代表什么单词? ADME:药代动力学;A:吸收(absorption);D:分布(distribution);M:代谢(metabolism);E:排泄(excretion) 题库二 1、标准物质的定义 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精密度控制图及准确度控制图的上下警告限及 上下控制限是怎样定义的? (1)精密控制图,即均值控制图。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为控制图的中心线,并计算出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以X ±2S作为上下警告限,用虚线表示;X±3S作为上下控制限绘成。(上警告限:UWL,下警告限:LW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 (2)准确控制图,也称回收率控制图,向不同浓度的样品中加入不同的已知量的标准物,积累测得的回收率数据,计算百分平均回收率品p及其标准偏差sp,以p±2sp为上下警告限,p±3sp为上下控制限。 3、计量、认证、标准化及质量管理的英文 计量:measurement认证:accreditation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QM 4、药物分析论文的发表包括那几个项目?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艺学教研室2012年5月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一、目的 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二、实验内容(一)标准溶液的配制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称取氯化钠,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2.标准硫酸钾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钾,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 的SO4)。 3.标准铁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 ,

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Fe)。 4.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g,置于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蜜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有铅。 5.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 量瓶中,加稀硫酸1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μg的As)。 (二)氯化钠的杂质检查 1.酸碱度取本品,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

药物分析计算题公式大全

一、 原料药百分含量的计算 (一)滴定 1. 直接滴定法 %100%3010?=-???-m F T V V )(含量 2. 剩余滴定法 %100%3 010?=-???-m F T V V )(含量 (二)紫外 1. 对照品对照法 %100%?= ??? m V D A A C R X R 含量 2. 吸收系数法 %100%1001% 11?=???m V D E A cm 含量 (三)色谱 1. 外标法 %100%?=??? m V D A A C R X R 含量 2. 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R R S S C A C A f //= )校正因子( %100%?=??m V D C X 含量 S S X X C A A C f /? = %100%?=?????m S S X A V D C A f 含量 二、 制剂标示量百分含量的计算 (一) 滴定分析法 1.片剂 (1)直接滴定法 %10010%3??????=-B m W F T V 标示量 %10010)(%30??????-=-B m W F T V V 标示量 (2)剩余滴定法 %10010)(%30??????-=-B m W F T V V 标示量 2. 注射液 (1)直接滴定法

%10010%3??????=-B m F T V 每支容量标示量 (2)剩余滴定法 %10010%30??????-=-B m F T V V 每支容量)(标示量 (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片剂 (1)对照品比较法 %100%??=????B m W V D A A C R X R 标示量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00%1001% 11??=????B m W V D E A cm 标示量 2.注射剂 (1)对照品比较法 %100%??=???? s V B V D A A C R X R 每支容量标示量 (2)吸收系数法 %100%1001% 11??=????s V B V D E A cm 每支容量标示量 (三)色谱法 1、片剂 %100%??= ????B m W V D A A C R X R 标示量 2、注射液 %100%??= ???B s V V D C X 每支容量标示量

(完整)初一上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初一上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赵丽霞初一级生物期末考试全县统一考试,为期两天,圆满结束。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次试卷共分二个大题,满分一百分。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型、难易程度适中,个别题偏难。绝大部分知识在课堂上都强调过训练过。但学生大部分不能把大部分分数拿下,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学生完成情况不好。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5题50分)。 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50分最低分是10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不能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大体问题如下:1.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虽然牢固,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相对较不好,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对问题进行分析。2.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平时训练各种方法来解一些比较不确定的题目,比如说排除法。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11.16.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 本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内容丰富,难易适中。重在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我们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体不会很难,

在课堂上该强调的都有强调。个别学生不去认真消化,导致不能灵活应用。失分率较高的题目:27题显微镜的构造、动手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尤其是观察玻片标本时的操作。28题关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区别,容易混淆。29题植物的六大器官,学生背的很熟,但是联系实践的能力较差。丢分最大的是最后一题30题,原因是此题难度大,学生没学过有性生殖的概念,加之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这次期末考试,比第一次考试没进步,证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生物产生兴趣。 三、采取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 3.尽可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教具和多媒体及生物挂图,能够很好的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6.1.15

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国家药品标准是《中国药典》(缩写Ch.P)和局颁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 药典内容分: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药品质量管理规范(5个G)《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杂质两个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贮藏过程中引入。 杂质按照来源分: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毒性分: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按理化性质分: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杂质。 杂质限量:药物中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杂质限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试品量*100%即L=CV/S*100% 1.氯化物检查,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浊度不得更大。加硝酸目的: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及氧化银沉淀的干扰,且可加速氯化银沉淀的生产并产生较好的乳浊,酸度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硝酸10ml为宜。 2.硫酸盐检查,在稀盐酸酸性条件下与氯化钡反应,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硫酸钡浑浊程度比较。 3.铁盐检查,硫氰酸盐法,铁盐在盐酸酸性与硫氰酸盐作用生产红色可溶性硫氰酸铁配离子 4.重金属检查,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适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蚌埠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二0一0年十二月

目录 目录 ----------------------------------------------------------1 实验一药物分析基本操作 --------------------------------------2 实验二葡萄糖的杂质检查 ------------------------------------6 实验三药物的鉴别试验-----------------------------------------9 实验四异烟肼片含量测定--------------------------------------10 实验五阿司匹林含量测定--------------------------------------11 实验六阿司匹林片剂含量分析----------------------------------12 实验七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14 实验八片剂的含量均匀度与溶出度测定 -------------------------15 参考文献------------------------------------------------------17

实验一药物分析基本操作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 2、掌握容量仪器和滴定管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与药品 电子分析天平、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三、实验方法 1-1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维护 分析天平是定量分析工作的最常用的仪器之一,称量准确与否对分析结果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和必要的日常维护,以保证仪器的精度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称量前检查与校正 水平位置:揭去天平罩,检查天平的水平位置,调节天平底座后面的两个脚扭,使水泡置于圆圈中央。察看天平上标明的最大载重量,称量时切勿超过最大载重量。 零点校正:接通电源,按天平面板上“on”键,天平预热和自检后,显示“0.0000g”闪动,待数字稳定,表明天平已稳定,进入准备称量状态。 2、称量方法 包括:直接称量法、减重称量法和固定重量称量法 直接称量法打开天平侧门,将物品放在天平称盘中央,关上天平侧门。待数字显示稳定,准确读取(注意:拿取物品时应戴手套,或用干净的纸条或塑料薄膜套住被称器皿)。 减重称量法将适量试样装入称量瓶中,按直接称量法称得重量为W1g,然后从天平盘上取下称量瓶,在接受物品的容器上方,取下称量瓶盖,将称量瓶倾斜,用瓶盖轻敲瓶口,使试样慢慢落入接受容器中,接近所需重量时,用瓶盖轻敲瓶口,使粘在瓶口的试样落下,同时将称量瓶慢慢直立,然后盖好瓶盖。再称取称量瓶重量为W2g。两次重量之差(W1-W2),即为供试样品的重量。如此继续进行,可称取多份试样。 固定重量称量法将空容器置天平盘上,待数字显示稳定,按键去皮或记下重量。取待测样品适量置容器中,精密称定,读取数据。 若采用称量纸称取物品,则将样品到入容器后必须回称纸的重量,并从读取的称量数据中减去回称后重量。例如:在称量纸上称取适量样品,借助小漏斗,将样品导入容量瓶内,回称纸的重量;或直接将盛有样品的称量纸卷成筒状,倒入容量瓶内,注意容量瓶口必须干燥。

药物分析练习题

. 《药物分析》1-2章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药物纯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优级纯试剂可替代药物使用 B.药物的纯度标准主要依据药物的性质而定 C.药物纯度是指药物中所含杂质及其最高限量的规定 D.物理常数不能反映药物纯度 2. 关于药典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D ) A.国家临床常用药品集 B.药工人员必备书 C.药学教学的主要参考书 D.国家关于药品质量标准法典 3. 《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为( C ) A.1部 B.2部 C.3部 D.4部 4. 要知道缓冲液的配制方法应在药典中查找( B ) A.凡例 B.正文 C.索引 D.附录 5. 某药厂新进3袋淀粉,取样应( A ) A.每件取样 B.在一袋里取样 C.按x +1随机取样 D 按2 x +1随机取样 6. 药物鉴别主要目的( B ) A.判断药物优劣 B.判断药物真伪 C.确定有效成分含量 D.判断未知物组成和结构 7. 下列叙述与药物鉴别特点不符的是( ) A.为已知药物的确证试验 B.是个别分析而不是系统试验 C.是鉴定未知药物的组成和结构 D.制剂鉴别主要附加成分合各有效成分之间的相互干扰 8. .对专属鉴别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试验 B.是证实某一类药物的试验 C.是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来鉴别药物 D.是根据某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 9. 下列不属于物理常数的是( B ) A.折光率 B.旋光度 C.比旋度 D.相对密度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般性杂质的是( ) A.氯化物 B.砷盐 C.硫酸盐 D.旋光活性物 11. 当溶液的厚度不变时,吸收系数的大小取决于( ) A.光的波长 B.溶液的浓度 C.光线的强弱 D.溶液的颜色 二、填空1.美国药典的缩写为( ) 2.标定和复标的份数不少于 ( )份 3.具有旋光性的药物,结构中应含有( ) 4.测定PH 时,通常选择两种标准缓冲液的PH 约相差( )个PH 单位。 5.溶解度测定法中,溶剂温度为( ),每隔( )分钟, 强力振摇( )秒,观察( )分钟内的溶解情况。 15. 平行试验结果的误差允许范围规定,采用高效液相法时相对偏差不得超过( )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的特点: 1.需要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需要检查生物活性 3.需做安全性检查 4.需做效价测定 5.要用生化法确证结构 终点测定法的条件: 1.必须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并能得到它的制品; 2.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 3.反应中底物的减少、产物的增加、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以借助简便的方法进行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分析 1.利用已知物质定性的方法 ①利用保留特性 ②利用不同柱比较 2.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结合定性 ①利用化学反应定性 ②利用选择性检测器定性 ③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 生物检定的范围: 1.药物的效价测定 2.体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 3.中药质量的控制 4.某些有害杂质的限度检查 基因工程药物的特点: 1.分泌量极低而生理、药理活性极高 2.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 3.多数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多功能性 4.细胞因子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5.具有低免疫原性 特殊杂质检查方法:物理化学区分方法 一、物理法“1. 臭味及挥发性的差异 2. 颜色上的差异 3. 溶解行为上的差异 二、化学分析法 1. 酸碱反应 2. 呈色或沉淀反应 3. 产生气体 4.氧化还原反应

免疫电泳技术:将琼脂电泳与免疫扩散结合起来,即利用电场作用下带电蛋白质在琼脂凝胶中具有不同的迁移率,以及相同的蛋白质具有完整的抗原性的特点,用于分析抗原或抗体性质的一种技术。 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终点测定法:先借助酶反应(单独的反应或几种酶构成的偶数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然后在转化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第二底物)等的变化量 生物检定:利用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 质反应:当一定剂量的药物注入动物体内后,观察某一反应或反应的某一程度出现与否,只有质的变化。 量反应: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的反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产生的量变可以测量者。 杂志: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药典主要包括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组成 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法:酶法、电泳法、免疫分析法、理化测定法、生物检定法 酶分析法包括酶法分析和酶活力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包括直接法和夹心法 电泳法分为自由界面电泳、区带电泳和高效毛细管电泳。 指示液:溴酚蓝用于指示电泳终点;甘油比重大,使样品下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三种效应:分子筛效应、浓缩效应、电荷效应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柱子可反复使用、样品容易回收 要获得较好色谱分离有两个途径:一是最大峰间的距离要大,二是色谱峰要窄 常用的脱气方法:真空脱气法、煮沸脱气法、溶剂的滤过 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抗生素效价:稀释法,浊度法,管碟法。其中我国是管碟法。 氯化物检查法:用硝酸,硝酸银 硫酸盐检查法:用盐酸,氯化钡,标准对照液:标准硫酸钾溶液 铁盐检查法: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采用硫氰酸盐,英国药典采用巯基醋酸法 重金属检查常用的显色剂:硫代乙酰胺、硫化钠 澄清:不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的浊度时;几乎澄清:介于0.5号至1号浊度标准液之间

药物分析计算题

药物分析计算题 滴定度的计算 公式: 滴定度,每1 ml 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 数,mg/ml ——T 1 mol 样品消耗滴定液的摩尔数,常体现为反应摩尔比,即1∶n ——n 例题: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已知维生素C 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 碘液 (0.1mol/L )相当于维生素C 的量为多少? mg 61.17L 1mol g 176.13L mol 0.1=?==CM T 杂质限量计算 例题:对乙酰胺基酚中氯化物的检查:取本品 2.0g ,加水100ml ,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 取滤液25ml ,依法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 (每1ml 相当于10μg 的C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浊度不得更大。问氯化物限量为多少(%)? 例题:葡萄糖中重金属的检查:取本品4.0g ,加水23ml 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 2ml ,依法检查,含重金属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问应取标准铅溶液多少ml (每1ml 相当于10μgPb/ml 的Pb )?

含量计算-容量分析法 原料药 例题:硝西泮的含量计算:称取本品0.2135g ,加冰醋酸15ml 与醋酐5ml 溶解后,加结晶 紫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F=0.9836)滴定液至溶液显黄绿色,消耗滴定液7.80ml ,空白消耗滴定液0.15ml 。每1ml 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28.13mg 的硝西泮。求硝西泮的百分含量。 100 )(%0???-=W F T V V 含量 ? %=(7.80-0.15)ml ×28.13mg/ml ×0.9836×100% / 0.2135g =99.14% 片剂 ? 公式 例题:奋那露片的含量测定:取本品(0.2g/片)10片,精密称定其重量为2.0159g ,研细, 精密称取片粉0.0510g ,照氧瓶燃烧法依法进行实验。消耗硝酸汞滴定液(0.005mol/L,F=1.042)17.60ml 。已知,1ml 硝酸汞滴定液(0.005mol/L)相当于2.737mg 奋那露。试求奋那露片的标示百分含量。 注射液 ? 公式:

(完整版)八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考试的方向,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对八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试卷命题思路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在此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试题的特点 1这次考试,知识涵盖了八年级上下册全部知识内容。题目难易程度适中,选择题和综合题,多数考察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八下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2、注重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体现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考查,主要是动物的类群、运动系统、细菌和真菌、动物的生殖、传染病和免疫等。 3、结合生活实际的试题比较多 试卷注重生物与现实的对话,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生活,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大都采用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情境进行设问,如第28题,通过对桃花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了桃子是怎样发育来的。 二.试卷的结构分析 1、内容结构:本次考试内容涉及八年级上下册学期知识点,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2、目标水平结构:根据课标和中考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题型结构分析:本次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非选择题分为看图填空和材料分析题。 4、难度分析: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较合理,能够分出优、中、差三类学生。 三、试卷题目分析 1、选择题(4)考查学生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选择题(9)考查鸟的生殖和发育。 3、选择题(13)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图解。 4、选择题(17)考查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5、选择题(18)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6、选择题(25)考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7、填空题(26)考查动物的生理特征及其分类等级。 8、填空题(28)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图解。 9、填空题(30)考查免疫和计划免疫。 10、填空题(31)考查关爱生命,注重健康。 四、学生答卷分析: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如下一些问题须引起高度关注: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生物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半数的学生对课本中帮助学习的材料不重视,掌握较差,所以得分率比较低。 2、审题不清。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从考试结果统计来看,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也有一部分学生态度极其的不端正,只做选择题,其余大题都空着,对生物学失去了兴趣。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处于低分段水平,作为老师经常重点强调的知识点,也有不少部分同学丢分,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知识结构混乱、含混不清,概念理解不准确、模棱两可,做题时不善于思维、审题不清、凭空想象、自以为是,识图作答不识图、胡乱猜测。 4、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非选择题中26、27、29题大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 五、今后教学建议:

药物分析计算题

药物分析计算题 1. 检查维生素C 中重金属时,若取样量为1.0g ,要求重金属含量不得过百万分之十,应吸取标准铅溶液(每1ml 相当于0.01mg 的Pb )多少毫升? 解: ()3 0.00001 1.010=1.0ml 0.01 LS V c ??==% 2. 依法检查枸橼酸中的砷盐,规定含砷量不得超过1ppm ,问应取检品多少克?(标准砷溶液每1ml 相当于1μg 砷) 解: ()6 2110 2.01CV S g L ppm ??===- 3. 取葡萄糖2g ,加水溶解后,依法检查铁盐,如显色与标准溶液3ml (10μgFe/ml )比较,不得更深,铁盐限量为多少? 解: 610103100100=0.00152 cV L S -??=?=?%%% 4. 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若供试品的称样量为0.3838(g ),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为0.1015(mol/L ),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为21.50(ml ),每1ml 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l8.02mg 的阿司匹林,则该阿司匹林的百分含量含为? 解:30.101518.0221.500.1= 100=100=102.50.383810 TVF W ?????含量%%%% 5. 乙琥胺的含量测定:精密取本品约0.1517g ,精密称定,加二甲基甲酰胺30ml 使溶解,加偶氮紫指示液2滴,在氮气流中,用甲醇钠滴定液(0. l03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消耗甲醇钠滴定液(0.1035mol/L )23.55ml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空白试验消耗甲醇钠滴定液(0.1035mol/L )10.27ml 。每1ml 甲醇钠滴定液(0. l mol/L)相当于14.12mg 的C 7H 11NO 2。计算乙琥胺的百分含量。

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整体特点评价 试卷题型与高考相同,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各为50分。与高考试题相比,非选择题分值所占比例略低。 试卷总分为100分。“大分值”试题基本没有,一般为1分一问,除10题选择题外,偶见2分一问的试题。因此,试题知识点考查面较宽广,题量较大。 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体现的较为充分。如“人工胰岛”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激素分泌调节机制等知识原理进行综合运用。最后是一道验证性实验试题,实验中有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变量的确定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又如,第32题,属于图表题,题目中给出的三条曲线代表了三种蜂的生存曲线,这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有不同的含意,这需要学生能选择、鉴别有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 总得来说,试题紧扣生物学的中心知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两种分裂,免疫,基因工程等都是考查的重点,亦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但也出现试题超出了本次考试范围,如43题就是属于选修本细胞工程范围中的,不属于这次的考试范围。还有一些试题偏离了高中生物学的知识要求。如第7题,葡萄糖需要经过几层磷脂分子层的问题,该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质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对物质代谢的来龙去脉有个全面的了解。但高中生物重点关注的是物质吸

收后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及其变化,而葡萄糖的吸收只是在初中生物学中出现过,不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内容。而且葡萄糖进入人体也会有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如细胞间隙)进入人体细胞。还有就是19题,显微镜的使用中放大倍数的问题也有超出要求的嫌疑。 另外有一些试题的科学性也值得探讨。如43题,玉米是C4植物,但它的光合作用并不总是超过C3植物的,这需要一定的条件,特别是在低二氧化碳浓度时,C4植物才会体现出它的优势,能主动的获得二氧化碳。而试题并没有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Ⅰ曲线,即答案所认为的C4植物,在同一光照强度下,光合效率自始自终比Ⅱ曲线(即C3植物)高,这是有科学性问题的。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参加统一阅卷的学校来看,大多成绩在60分上下,80分以上的不多。根据教研室提供的数据,该卷难度系数为 1.选择题 通过抽样调查(60份)发现错误率较高(错误人数近30人)的有10题。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1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名称 中文实验课程名称生物药物分析 英文实验课程名称 Bio-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112 总学分7 实验60学时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 课程教学目的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是强化与应用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全面了解生物药物分析工作的程序,并能根据对生物药物质检的不同要求,合理地选取和使用各种常见的分析仪器.通过典型药物及制剂的分析,能熟练地进行一般容量分析及常用仪器分析的操作与结果计算;掌握典型药物的鉴别和杂质检查方法.能正确使用中国药典中所采用的分析技术. 适用学科专用生物药学专业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 教材及参考书 生物药物分析及综合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考核与评分方式 参考每次实验是否缺勤,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分.其他说明无 第二部分 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综合应用生物药物分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生物药学专业理论课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基本要求是: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及相关参考书;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与安全;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注意实验室卫生及回收有害药品. 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提要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类型计划学时每组人数 主要仪器设备所在实验室 1 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酸度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 砷盐炽灼残渣验证 8 2 马福炉检砷器纳氏比色管电炉天平比色管架坩埚实验室(10)

2 醋酸可的松中其它甾体的检查薄层板的制备供试溶液和对照 溶液的制备薄层层析验证 4 2 层析池实验室(10) 3 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 1.麻醉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查 2.阿司匹林 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3.肾上腺素酮体的检查验证 4 2 纳氏比色管电炉天平比色管架实验室(10) 4 溴酸钾法测定异烟肼片的含量称量:取本品20片,称定.研细,精密 称取片粉适量(约相为于异烟肼0.2g.) 样品溶液的制备:片粉置100mt量 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样品溶液的测定:样品液25mt+水50mt+酸20mt+指 示剂1d, 滴定. 实验结果的计算:根据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数,计算出含量. 验证 4 2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研钵烧杯量瓶玻璃漏斗 吸管量筒烘箱实验室(10) 5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对照溶液制 备:120℃干燥至恒重的硫酸阿托品25mg定容成25ml;. 供试液的制备:取 本品适量,加水成50ml. 测定法:分别置分液漏斗中,各加CHCl3液,溴甲酚绿,水,在400nm处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 验证 4 2 烤箱容量瓶梨形漏斗实验室(10) 6 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片的含量称量:取本品,研细后精密称取片粉. 供试液的配制:片粉置100ml量瓶中,盐酸液溶解定容成100ml. 沉淀的生成:取续滤液50ml操作. 干燥至恒重:生成的沉淀放入80℃烘 箱中,干燥至恒重. 结果计算. 验证 6 2 烤箱沙氏漏斗刻度 吸管分析天平实验室(10) 7 三点校正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D胶丸维生素A的含量胶丸内 容物平均重量的测定:供试品的制备与测定:取维生素AD丸内容物,环已 烷制成溶液, 照分光光度法, 测定吸收度.按校正公式计算. 验证 4 2 紫外分光光度仪注射器刀片烧杯容量瓶实验室(10) 8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常药降压片氢氯噻嗉的含量确定测 定波长: 样品含量测定: 验证 4 2 紫外分光光度仪烧杯 容量瓶刻度吸管分析天平实验室(10) 9 气相色谱法测定VE片的含量系统运用性试验:以硅酮为固定相. 校正因子的测定: 样品测定: 验证 4 2 容量瓶注射器气相 色谱仪分析天平实验室(10) 10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三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乙酰水杨酸的测定: 非那西丁的测定: 咖啡因的测定: 验证 4 2 分析天平分液漏 斗恒温水浴研钵实验室(10) 11 凯氏定氮法测定干酵母片的含量仪器的安装与洗涤: 样品的 消解: 消解后样品的蒸镏: 馏出成份的滴定: 验证 8 2 电炉 凯氏定氮装置容量瓶滴定管(酸式)分析天平实验室(10)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测

---------------------------------------------------------------最新资料推荐------------------------------------------------------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测 《生物制药技术》题目: 青蒿素生产工艺、检测、前景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班级: 生物工程 10-1 班姓名: 李天真学号: 3 1 0 0 3 4 3 1 0 9 老师: 张会香摘要: 青蒿素是一种含过氧桥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结构独特、高效低毒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抗菌、抗疟增强免疫等。 超临界 CO2 提取青蒿素的工艺考察了粒度、压力、温度、时间、 CO 流量等影响因素以萃取率为目标, 综合考虑产品收率, 优化了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得到较佳的操作条件. 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青蒿素的提取及其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青蒿素检测青蒿素的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一: 发展前景青蒿素为我国首先发现,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药品, 被誉为我国医药宝藏的明珠. 主要用户不仅在国内 , 更多的是国际市场. 随着传统疟疾药物逐渐失效,青蒿素已成为治疗 1 / 9

疟疾的最有效药物. 据估计, 青蒿素类抗疟药将在未来 5~10a 内形成 15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将青蒿素用于第一线治疗, 前景十分广阔. 黄花蒿是青蒿素的主要来源. 该植物 70%分布在我国, 因此我国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 将我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可带动中药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为世界疟疾及其他疾病的治疗做出重大贡献. 但目前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不高, 提取率低, 无法满足国际市场上的需求. 因此, 应切实加强遗传育种工作, 探索影响青蒿素含量的因素, 提高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 培育培育高含量黄花蒿良种, 以适应青蒿素市场以及人们健康事业的需要. 工业上大规模地提取青蒿素目前仍采用的仍然是有机溶剂法, 检测技术主要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或者高效液相色谱法. 各种提取和检测方法在提取青蒿素方面都有利有弊. 相信随着提取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各种新型方法和技术会逐渐取代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 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 不断提高青蒿素的得率,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 青蒿素的概述青蒿素分子式为 C15H22O5,分子量 282.33,组分含量: C 63.81%, H 7.85%,O 28.33% 理化性质: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药物分析计算题

药物分析计算题 Datou 1.容量分析 (1)直接滴定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2054g,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 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在30秒内不褪,消耗碘滴定液(0.04999mol/L)23.48ml。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2) 剩余滴定法 尼可刹米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1517g,加冰醋酸10ml与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036mol/L)滴定, 至溶液显蓝绿色,消耗高氯酸滴定液( 0.1036mol/L) 8.23ml;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空白试验消耗高氯酸滴定液(0.1036mol/L)0.05ml。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82mg的C10H14N2O。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2.紫外-可见光光度法 (1)对照法 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41.3m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0ml溶解后,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57nm的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589,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2)吸收系数法 炔雌醚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49.5mg,置5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另一5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80nm 的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502;另精密称取炔雌醚对照品19.8mg,置2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80nm 的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498。计算本品的百分含量。

初中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2年秋季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巧家县药山中学杨友华 时光流逝,我们迎来了全市期末统考。统考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来年新学期的教学。下面通过对这份试卷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现将统考情况分析如下: 一、全年段考试成绩分析: 全年段参考人数为420人,平均分为52.2分。其中80分以上为87人;及格人数为179人。总体成绩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及落实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难度适中,紧扣中考考试大纲及教材的要求来出题。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且本学期的知识以植物学为主,而学生平时生活中较少了解植物,导致整体答题得分不理想。 主要失分点和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第7、11、12、13、15、24、25题 以上7题错误较多,其中第7题错误率最高,此题选项C的描述不清楚,导致学生错选。第11、12、13题错误的原因是对知识点掌握不熟而造成的。第24、25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这些接触较少,导致易记错而造成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第42题学生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平时教学中少接触及学生对题目的不理解。 第44题学生得分率较高,学生基本都有掌握生物的四个特征。 第47题:(1)学生基本上都能分辨出动植物细胞。 (2)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审题问题,题目要求填写字母代号学生多数写出结构名称,写字母的也出现多写、少写。 (3)出现错别字失分较多,如“遗传”→“遣传”,“移传”。 (4)很多学生知识点记错,多数填写为调焦距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1)错别字,语病较严重。 (2)答题不规范,不严谨。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药物分析是一门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质量控制的科学。 药品质量应从药品的性状、真伪、有效性、均一性、安全性、纯度和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常见的国家标准: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 其他药品标准; 常见国外药品标准: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Ph.Eur)和国际药典(Ph.Int)。 一、《中国药典》 1.历史沿革: 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

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凡例:为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验提供的指导原则。 正文包括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 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1)检验方法和限度 ◆检验方法:《中国药典》规定的按药典,采用其他方法的要与药典方法对比。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限度: (2)标准品和对照品 相同点: 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测定的标准物质。 不同点: 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其特性量值一般按效价单位(或μg)计。 对照品 指采用理化方法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其特性量值一般按纯度(%)计。 (3)精确度 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