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七章(2) 人际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表情可以有不同社会意义
如微笑 表情可增强表达效果
(四)身体运动和姿式 两种: 一种是代替言语交流的标记物。 如点头、摇头、耸肩、使眼色、挥手。 具有明确含义,在人不能说或不想说但 需交流信息时往往使用。 一种是伴随语言——说明物
挥手、握拳、手舞足蹈
(五)人际距离 人际交往时两方之间的空间距离 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同,距离也不同。 霍尔(EHall)指出了四种人际距离: 亲密的、个人的、社会的、公众的 亲密区:父母 — 子女、夫妻之间,约为18英寸; 个人区:朋友之间,一般为1.5—4英尺; 社会区:认识的人之间,一般是4—12英尺。 多数交往发生在此距离内。
“秘书专政”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据K戴维斯的研究,传布小道消 息的网络有四种: 1.单线式:通过一连串人把信息传递来自百度文库 最终接受者。 2.流言式:一个人主动把消息传播给其 他人。 3.偶然式:凭偶然机会传播。 4.集束式:有选择的告诉有关人。这是 最普遍的形式。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工具
人际沟通是借助于符号系统进行的,根 据所有使用符号系统,人际沟通可分为言语 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一、言语沟通的工具——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分口头语言 与书面语言。人们说话一般是指向于他人的, 说话的目的不仅是表达自己思想,而且也是 要影响听者,使听者了解自己的目的,作出 反应,这是一种社会过程。
四、沟通的种类: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以沟通的组织程度为标准。 1.正式沟通: 指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通过明文规定的 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如下达指示、会议 –优点:信息真实、准确
文件、会议精神
–缺点:速度慢(逐级进行)延误时日
“文山会海”
2.非正式沟通:指在正式沟通渠道 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如私下交流意见、传播小道消息
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性 别对空间距离要求不同 性 别: 社会地位: 文 化: 知 识:
(六)接触(身体接触) 接触有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对儿童、精 神病人、亲密者但接触不当会引起对方反感。 握手: 是身体接触一种,流行的社交手段。 但也有一定的社会默契,握手的力量、久暂也 标志着不同关系的水平。 性别、性格、修养、地位、愿望 拥抱:
2.语义的分析 语言是由词汇、语法和语义部分组成的,这 些部分密不可分。 但社会心理学家看重于语义分析方面,即语 言所表达的意义的分析。 语义依赖于文化背景,依赖于人的知识结构, 不同文化背景所使用的词句的意义可以有所 不同,即使同一文化背景,词句意义也可能 有所不同。
为了区分词义的差别,心理学家把词义:分为 两种: ①基本意义; ②情绪性意义。 词的情绪意义在人际言语交往中起重要作用, 使用不当,会破坏交往结果。“你总是……”、
戴维斯研究表明:在一定文化背景,辅 助语言表达意义和感情有一定的规律性。 埃克曼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说谎时, 他的平均音调比说真话要高一些。 副言语除了影响对说话者的知觉外,还 有助调节沟通 “类语言”指无固定语义的发言,如尖 声、笑声、叹息、呻吟及各种叫声。它 沟通思想感情,不比言词逊色。
(二)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非言语沟通的主要信息来源。 “心灵之窗” 目光接触会增加社会交互作用的效果。” 有性别差异: 注视也有地位差异:
三、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关系 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各有其作用。 有时前者、有时后者起主要作用。 一项研究表明:如两者信息不一致,则对方要依
实际上,每种社会交往都是一些沟通相互作用 的结果。 有时各通道之间可以彼此补偿
要点重述
1、人际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人际沟通从信息论的角度指个人之间的信息交 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 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 2、人际沟通功能 (1)传递信息的功能 (2)心理保健功能 (3)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 3、沟通中的障碍与沟通形式
(三)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以语言为工具 1.口头沟通: 借助口头言语进行的。 如:演讲、讨论、会谈、电话联系。 优点:简便易行,灵活迅速,可伴有手势、 体态、表情。 缺点:信息保留时间短,使用也有一定局 限性。
2.当面沟通:借助书面语言进行, 如:布告、通知、书信等。 优点:可长期保存,反复学习研究。 缺点:沟通效果受文字修养影响大, 另外对情况变化的适应性差。
(美)心理学家FL戴尔从对某大公司员工的三 种沟通中获得信息进行测验,证明口头与书面混合 最好。
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前者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面对面交往, 如交谈;后者是通过某些中间环节才能 实现,如:信件往来、电话联系 直接交往产生影响比较大,但影响的范 围小。 目前有人试图增加大众传播工具的“情 绪传导性”,提高间接交往影响力。
4、言语沟通的工具:言语 非言语 言 语 沟通:谈话规则 语义分析 非言语沟通:副语言(辅助言语或类语言) 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 身体运动和姿式 人际距离
思考题
1.什么是人际沟通,其特点是什么? 2.简述人际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3.人际沟通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有哪些? 4.简述沟通双方相依关系的四种类型。 5.信息沟通网络的类型和作用有哪些? 6.扼要说明非言语沟通的种类和主要作用。
(四)大众沟通(mass communication) 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书籍、 广播、电视与电影等)向许多人传递信息的过 程。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沟通,与一般人际沟通不同, 不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信息主要是借助技术 手段传播的。 *发信者往往是一个群体(在这里信息的产生和 传播是两种职能),收信者是不知名的群众。 讨论:
交往前见
在言语沟通中,说、听者不断交换位置,能使 语义得到更确切的理解。 在军事上,首长发布口头命令,接受人要复述 一遍,就是为了使信息真正被理解。
二、非言语沟通 (一)副语言(辅助言语或类语言) 副语言: 指言语的非词语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量、 声调、语速、节奏等。它是言语表述的一部分, 却不是言语的词语本身。同一言语加上不同的 副言语,就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1.谈话的规则 人际沟通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 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团体,甚至不同人之间谈 话规则不同 但也有一些普遍性的原则,一方讲另一方要注意倾听 (轮班)。这里有许多要求: 首先要求参与沟通各方之间的协调: *一方面什么人什么时候该讲或不该讲,就是一种协调; *另一方面是说者的思想和听者所理解的意思之间的协; 还有 如何理解言外之意 可见,使双方对话顺利协调进行,必须具备共同知识 背景。
4.人际沟通中,沟通双方须有统一的或 近似的编码或译码系统。 这不仅指双方应有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体 系,而且有对语义的共同理解。 有对沟通情境的共同理解 5.人际沟通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障碍。
对沟通的信息心理准备不足,会产生误解或在理解上打 折扣
二、人际沟通功能和障碍 (一)功能 (美)费斯汀格认为有两点: (1)传达信息的功能(工具性交往); (2)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功能(满足需要 的交往)。 (苏)洛莫夫认为有三点: (1)信息沟通; (2)思想沟通; (3)情感沟通。
第七章 人际沟通 (人际交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工具
第一节
概述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人际沟通从信息论的角度指个人之间 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 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 情的过程。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 副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 距离等来表示的。
– 优点:因不受组织机构监督与限制,
可自由选择渠道,多为直接沟通。 – 灵活方便,速度快,还可提供正式渠 道难以获得的某些信息及真实思想。 – 缺点:信息易失真。
(二)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以发、接信息者的地位是否变换为 标准。 1.单向沟通:二者的地位不变,甲只发 乙只接而不向甲反馈信息
演讲
2.双向沟通:两者地位不断变换。
人们通常用信息科学的术语去解释人 际沟通。 信息源:可比作发信者的脑 转换器:可比作为发信者的口齿 信 道:比作传递声波的空气 收信器:比作耳朵 目的地:可比作听者的脑
(二)人际沟通的特点 1.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信息不仅在传递,而 且也在形成、 补充和发展。 2 2.沟通双方各有自己的动机、意图和期望, 双方在沟通中都要加以判定,预期自己 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信息。 3.在人际沟通中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是伴随在 一起的。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矛盾。
人际沟通功能至少是: (1)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沟通,人 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知识、经验、思想 和感情,使行为保持一致,调整社会秩 序; (2)心理保健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交 往是重要的心理需要; (3)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人 的社会心理正是人际沟通中形成和发展 的,保证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沟通(虚拟世界)对沟通效果与个人心理的影响。
根据不同标准,人际沟通还可分为若干 类别: 如按使用的符号形式: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 按沟通主体特质:个人-个人沟通 个人-群体沟通 按信息传递方向:上行沟通 下行沟通 平行沟通
五、沟通网络 沟通网络——人际沟通的线路形态。 (一)正式沟通网络 (美)莱维特通过实验提出四种沟通网络: 1.链式:速度快,解决简单问题效率高, 不利提高士气。 2.轮式:信息准确、迅速,解决简单问题效率高 但地位障碍大,不利提高士气。 3.圆式:能提高士气,解决复杂问题有效,但速 度慢。 4.Y式:速度快,但成员满意度低。
(二)沟通障碍
狄斯提出,造成人际沟通的障碍的原因来自四个方 面:
1.地位障碍
– 阶级地位:导致阶级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 标准不同。 – 政治差别:教派差别、职业差别、甚至年龄 也会产生障碍 2.组织结构障碍 – 层次重叠,层层传递,造成信息消耗和失真。 – 组织不建全,沟通渠道堵塞。
3.语言障碍 – 使用不同种语言,或发信者表达欠缺, 或接受者未能正确理解。 – 脱离了沟通时的语言情境。 4.心理障碍 – 不同个性造成的 eg.需要动机(是否以沟通为目的),兴 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不和谐 的心理关系
(美心理学家艾克思莱恩(RExline)等的研究)
(三)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一般是非随意的,但也可控制。 面部表情是生物决定的,不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表明,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很难区别。 每个社会都有其情绪显示的习惯。
多数美国中产妇女从小学会不显示愤怒,至少应掩饰它,而男人 从小学会不显示恐惧。
三、沟通双方的相倚关系
在人际沟通中双方是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学 家提波(JThibaut)和楼德拉研究了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人相互作用时发生的各种情况,他们 分出了相互作用的四种类型: 假相倚、非对称性相倚、反应性相倚、彼此相 倚
由此可见,并非形式上具有发信息者和 接信息者就能实现人之间的思想、情感 交流,信息沟通同人们相互交往中的相 倚类型有密切关系。
交谈
莱维特进行了单向与双向沟通效率的比较 研究。结论: ①单向沟通快; ②双向沟通准确; ③双向沟通接时,信息者对自己的判断较 有信心; ④双向沟通发信息者感到心理压力; ⑤双向沟通易受干扰,缺乏条理性。
讨论:1、要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时,打电话好 还是写信好? 2、当面交谈效果好还是电话交谈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