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精品
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强化学案 新人教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本课概览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______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__________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____________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提醒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_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_。
提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是由______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______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作用。
(2)部分是______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________,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____________推动整体的发展。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

第三十六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展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核心考点一联系及其特征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提醒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之一。
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典例1(2012·大纲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即体现联系的多样性、客观性。
专题0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19: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核心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及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总特征联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与任何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量质互变规律(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联系及其基本特征(1)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基本特征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影响和相互制约,又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
[标志性词语]和谐、协调、统筹、关系【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明确内容(新课开始前,仔细阅读本栏目,准确把握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掌握程度,做到学习的有的放矢)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客观性、普遍性的含义。
2.准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
【精彩回放】——旧知巩固(利用候课时间和课首3—5分钟,认真背诵下列内容,同桌间相互检查)1.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认识反复性无限性的要求。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带着菜单设置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1.什么是联系?2. 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3.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如何做?4.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如何做?【感悟平台】——我来探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完成对问题的思考)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各种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灵活采用括号框架或者知识树的形式将本课的知识以网络形式呈现)【过关窗口】——我来练习(独立完成,同位互批,发现问题,交流研讨)1.城市,是让人居住的。
今天,人们在选择宜居城市时,会综合考虑经济、气候、生活、环境等因素。
这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2.1 000千克废报纸=850千克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多种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3.“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考点解读】明确考纲(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课程标准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备考指要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可结合十七大报告关于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考查;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考查;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行考查。
【考点精讲精析】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一、知识梳理1. 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②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①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易混点归纳】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三个方面基本观点根本观点具体事例根本分歧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1)“人能群,彼不能群”(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3)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事物的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3)事物中没有矛盾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①联系的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创新设计】2020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考点(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考查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热点(1)关注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个税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
(2)关注德班气候大会,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大会的过程及最终结果。
名师点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联系、整体、部分、系统联系客观性要求、联系多样性要求、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状元笔记[易错](1)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错误。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2)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错误。
当各个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而当各个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就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知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知识梳理】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2)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重点突破】1.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
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
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案.doc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e871aaaf705cc17552709ae.png)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考点展示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二.考点解析(一)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所谓“总特征”指的就是“基本观点”。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这两个本质方面的反映。
的观点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拓展]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三者都是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三个观点,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3)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二)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解读】(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
自在事物的联系与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43ad0a804d2b160b4ec0c4.png)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目标: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联系的含义和特点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4、系统优化法复习重点、难点:1、联系的特点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3、系统优化法基础知识复习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观点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 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3)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和为转移。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相互区别: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将影响,特别是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
(3)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内部结构的。
(2)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3)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答案:联系;发展;矛盾;矛盾;矛盾分析法;内部诸要素;相互制约;固有;时间;地点;条件;主导;被支配;整体;关键部分;整体;部分;全局;局部;有序性;优化趋向;整体性;有序性;优化趋向;综合。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要求:[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2、的联系和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4、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和为转移。
5、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2020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吨水泥的要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主观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的普遍性3、“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事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在哲学上体现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6、农历辛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改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是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7、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
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部分影响整体B.部分依赖整体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8、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重粮食而不准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临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注重质变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9、受此次墨美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近日全球股市大跌。
分析人士表示,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遭遇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可谓雪上加霜。
这主要表明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10、一种能快速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试剂盒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制成功。
这种全称为流感病毒RT—PCR的检测试剂盒,能特异性检测H1、H3、H5、H7、H9亚型流感病毒,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特异性分型检测。
这表明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②意识有能动作用③物质是可知的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造福人类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1、“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但“台独”势力的存在,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
这段话体现了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12、西方古谚曰:“铁钉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主要说明A.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表现的13、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和财产损失。
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
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的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古训对今天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据此回答14—15题。
14、某市疾控中心发布2020年1月份疾病预报,流感排首位。
病毒传播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也有文化因素:冷湿环境有利于病毒繁衍;冬季节日频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密闭不通风的门窗等增加了病毒扩散和传播的机会。
这体现的哲理是A.病毒的存活和繁衍需要一定的条件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15、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对待突发公共事件时“以邻为壑”,大大降低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作效率。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②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式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④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16、据统计,北京的交通拥堵至少有1/3是由司机、骑车人和行人违章造成的。
从哲学角度看,这反映了A.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C.部分的无序损害了整体功能的发挥D.系统的整体性17、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收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理》,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欧几里德实现原有几何知识的系统化,说明①事物本身的联系具有系统性②联系的系统性根源于主观创造③事物之间的系统联系是自我呈现的④科学理论是对事物联系系统性的创造性反映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8、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说明A.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C.整体与部分是密不可分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9、《管子·形势解》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
”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①整体离不开部分②部分离不开整体③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④坚持适度原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A.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虚假联系C.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联系起来21、全球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的的冰川寿命正在缩短。
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D.联系是多样的22、专家预测,冰川退缩将使河水流量在短期内明显增加。
一旦大部分的冰川消亡,其下游河流就会逐渐干涸,最终导致气候干燥、陆地荒漠化等生态灾难的来临。
这说明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②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③联系是无条件的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循环经济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的意义。
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农村沼气,将人与畜禽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
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2、材料一党中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并决定到2020年投资4万亿元用以拉动经济增长,新增中央投资的方向可以简称为“6+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国家发改委提出以“天”为单位,争分夺秒,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这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答题纸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时间家长签名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2、、3、4、、、5、、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2、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自我反思与总结: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2、自在事物、人为事物3、主观随意性4、时间、地点、条件5、关键、决定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5 CCCAC 6—10 AACDC 11—15 ABDCA16—20 CCCCB 21—22 BD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