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旋光异构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旋光异构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旋光异构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旋光异构

5.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有旋光异构体?如有手性碳,用星号标出。指出可能有的旋光异构

体的数目。

a.

CH 3CH 2CHCH

3

Cl b.C H 3C H =C =C H C H 3

c.

CH 3

d.

e.

f.

CH 3CH

CH OH

COOH

CH 3

g.

HO

OH

h.

O

CH 3i.

j.CH 3

答案:

a.

CH 3CH 2CHCH

3

Cl

( 2 个 ) b.*

*

C H 3C H =C =C H C H 3

( 2 个 ) c.

CH 3*

( 2 个 )

d.

e.

( 无 )

( 无 )

f.

CH 3CH

CH OH

COOH

CH 3

*

** ( 22

=4 个 )

g.

HO

OH ( 无 )

h.

O

CH 3

( 2 个 )

i.

( 2 个 )

j.

CH 3

( 无 )

5.5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有旋光异构?标出手性碳,写出可能有的旋光异构体的投影式,

用R ,S 标记法命名,并注明内消旋体或外消旋体。 a. 2-溴代-1-丁醇 b. α,β-二溴代丁二酸 c. α,β-二溴代丁酸 d. 2-甲基-2-丁烯酸 答案:

a.

CH 2CH 2CH 2CH 3OH

Br

CH 2OH H

Br COOH

H Br COOH H

Br CH 2CH 3( R )( 2R ,3R )CH 2OH

Br

H CH 2CH 3( S )

b.

HOOCCH

CH Br

COOH

Br

( m eso- )COOH

H Br COOH Br H COOH

Br H COOH H

Br ( 2S ,3S )c.

H 3CCH

Br

CH COOH

Br

COOH H Br CH 3H

Br COOH

Br H COOH Br

H COOH

H Br COOH Br

H

( 2S ,3R )

( 2R ,3S )

( 2S ,3S )

( 2R ,3R )COOH

Br H CH 3H

Br

d.

C H 3C =C H C O O H

CH 3

( 无 )

5.6 分子式是C 5H 10O 2的酸,有旋光性,写出它的一对对映体的投影式,并用R,S 标记

法命名。

答案:

COOH

H

CH 3CH 2CH 3( R )

COOH

H 3C

H CH 2CH 3( S )

C 5H 10O 2

5.7 分子式为C 6H 12的开链烃A ,有旋光性。经催化氢化生成无旋光性的B ,分子式为

C 6H 14。写出A ,B 的结构式。 答案:

Π=1

C 6H 12

A

C H 2=C H C H C H 2C H 3

*

CH 3

B

CH 3CH 2CHCH

2CH 3

CH 3

5.8 (+)-麻黄碱的构型如下:

CH 3H

NHCH

3

C 6H 5

H HO

它可以用下列哪个投影式表示? C 6H 5

H OH CH 3

H

NHCH 3

CH 3

H NHCH 3

C 6H 5

HO

H C 6H 5

HO H H

C H 3N H

CH 3

C 6H 5

HO H H

H 3C

NHCH

3

a.

b.

c.

d.

答案: b 5.9

指出下列各对化合物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哪种异构体,或是相同分子)。

a.

b.

c.

d.

COOH

C H 3C

H

CH 2CH 3

H

C

H 3C

COOH

CH 2CH 3

3

2H 5

H 32H 5

OH

CH 3

H

OH

H COOH COOH

H HO

CH 3

H OH

HOOC

3

HO

e.

CH 3

H

OH CH 3

CH 3

H

H CH 2OH

f.

H

COOH

COOH

H

H

H

COOH HOOC

g.

H

H

COOH H H

COOH

HOOC HOOC

h.

CH 2OH

H

OH CH 2OH

CH 2OH

HO

H CH 2OH

答案:

a. 相同

b. 相同

c. 非对映异构体

d. 非对映异构体

e.构造异构体

f. 相同

g. 顺反异构

h. 相同

5.10 如果将如(I )的乳酸的一个投影式离开纸面转过来,或在纸面上旋转900

,按照书

写投影式规定的原则,它们应代表什么样的分子模型?与(I )是什么关系?

3

( I )

答案:

( I )

COOH H

OH

CH

3

( R )

o

OH

HOOC

CH

3

H ( S )

COOH

HO

H

CH 3

( S )

( 对映异构 )

( 对映异构 )

量子力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量子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量子理论基础 1.1 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m λ与温度T 成反比,即 m λ T=b (常量); 并近似计算b 的数值,准确到二位有效数字。 解 根据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 dv e c hv d kT hv v v 1 1 833 -? =πρ, (1) 以及 c v =λ, (2) λρρd dv v v -=, (3) 有 ,1 18)()(5-?=?=?? ? ??-=-=kT hc v v e hc c d c d d dv λλλ πλλρλλ λρλρ ρ 这里的λρ的物理意义是黑体波长介于λ与λ+d λ之间的辐射能量密度。 本题关注的是λ取何值时,λρ取得极大值,因此,就得要求λρ 对λ的一阶导数为零,由此可求得相应的λ的值,记作m λ。但要注意的是,还需要验证λρ对λ的二阶导数在m λ处的取值是否小于零,如果小于零,那么前面求得的m λ就是要求的,具体如下: 011511 86 ' =???? ? ?? -?+--?= -kT hc kT hc e kT hc e hc λλλλλ πρ

? 0115=-?+ -- kT hc e kT hc λλ ? kT hc e kT hc λλ= -- )1(5 如果令x= kT hc λ ,则上述方程为 x e x =--)1(5 这是一个超越方程。首先,易知此方程有解:x=0,但经过验证,此解是平庸的;另外的一个解可以通过逐步近似法或者数值计算法获得:x=4.97,经过验证,此解正是所要求的,这样则有 xk hc T m =λ 把x 以及三个物理常量代入到上式便知 K m T m ??=-3109.2λ 这便是维恩位移定律。据此,我们知识物体温度升高的话,辐射的能量分布的峰值向较短波长方面移动,这样便会根据热物体(如遥远星体)的发光颜色来判定温度的高低。 1.2 在0K 附近,钠的价电子能量约为3eV ,求其德布罗意波长。 解 根据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可知 E=h v , λ h P = 如果所考虑的粒子是非相对论性的电子(2c E e μ<<动),那么 e p E μ22 = 如果我们考察的是相对性的光子,那么 E=pc 注意到本题所考虑的钠的价电子的动能仅为3eV ,远远小于电子的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即eV 61051.0?,因此利用非相对论性的电子的能量——动量关系式,这样,便有 p h = λ

线性代数第五章 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1.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1332??? ? ??-- 解:,0731332 2=--=--=-λλλλλA I 2 373,237321-=+=λλ ,00133637123712137 1??? ? ??→→???? ??=-++-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11≠-k k T ,001336371237123712??? ? ??→→???? ??-=---+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22≠+k k T (2) ;211102113???? ? ??-- 解:2)2)(1(2 111211 3--==------=-λλλλ λλ A I 所以,特征值为:11=λ(单根),22=λ(二重根) ???? ? ??-→→????? ??------=-0001100011111121121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1,1,0(T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1,1,0(11≠k k T ???? ? ??-→→????? ??-----=-0001000110111221112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0,1,1(T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0,1,1(22≠k k T

Linux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Linux思考题5 1.fork()和clone()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fork创建一个进程时,子进程只是完全复制父进程的资源,复制出来的子进程有自己的task_struct结构和pid,但却复制父进程其它所有的资源。 通过fork创建子进程,需要将上面描述的每种资源都复制一个副本。fork()调用执行一次返回两个值,对于父进程,fork函数返回子程序的进程号,而对于子程序,fork函数则返回零,这就是一个函数返回两次的本质。在fork 之后,子进程和父进程都会继续执行fork调用之后的指令。 系统调用fork()和vfork()是无参数的,而clone()则带有参数。fork()是全部复制,vfork()是共享内存,而clone()是则可以将父进程资源有选择地复制给子进程,而没有复制的数据结构则通过指针的复制让子进程共享,具体要复制哪些资源给子进程,由参数列表中的clone_flags来决定。另外,clone()返回的是子进程的pid。 2.什么是进程?什么是线程?Linux系统中的进程有那些状态?如何获取系统 中各进程的状态? 答:进程是指在系统中正在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线程是系统分配处理器时间资源的基本单元,或者说进程之内独立执行的一个单元。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其调度单元是线程。一个进程至少包括一个线程,通常将该线程称为主线程。一个进程从主线程的执行开始进而创建一个或多个附加线程,就是所谓基于多线程的多任务。 Linux系统中的进程状态有:TASK_RUNNING(运行状态),TASK_INTERRUPTIBLE(可中断睡眠状态),TASK_UNINTERRUPTIBLE(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TASK_STOPPED(暂停状态),TASK_NONINTERACTIVE(不可交互睡眠状态),TASK_DEAD(死亡状态),EXIT_ZOMBIE(僵死进程),EXIT_DEAD(僵死撤销状态) ps 查看静态的进程信息 可以使用man 来查看 ps 的使用参数以下是几个常使用到得, a 显示当前终端的所有进程信息 u 使用以用户为主的格式输出进程信息 x 显示当前用户在所有终端下的进程信息 -e 显示系统内的所有进程 # ps 只显示当前用户打开的进程 ]# ps aux 显示系统中所有进程信息 3.Linux系统中进程有哪两种模式?各有何特点? 答:用户进程和系统进程, 用户进程就是用户自己打开的应用程序,可有可无。 系统进程即是内核进程,是维持操作系统正常工作自动生成的,关闭系统进程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4.Linux系统中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什么?它进程有何关系?

线性代数第五章 课后习题及解答教学提纲

线性代数第五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1.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1332? ?? ? ??-- 解:,0731 3 3 2 2=--=--= -λλλλλA I 2 37 3,237321-=+= λλ ,00 13 36 37 123712 137 1??? ? ??→→??? ? ??=-++-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11≠-k k T ,00 13 36 37 12371237 12??? ? ??→→??? ? ??-=---+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22≠+k k T (2) ;211102113???? ? ??-- 解:2)2)(1(2 11 121 13--==------=-λλλλ λλ A I 所以,特征值为:11=λ(单根),22=λ(二重根) ??? ? ? ??-→→????? ??------=-0001100011111121121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1,1,0(T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1,1,0(11≠k k T ??? ? ? ??-→→????? ??-----=-0001000110111221112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0,1,1(T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0,1,1(22≠k k T

第五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二、计算题 1.(1)该会计混淆了资本的5天使用成本与一年的使用成本。这两个成本是不可比的,必须将时间长度转化一致才可比较。 (2)%94.14610 15360%21%2=-?- (3)如果公司决定不获得现金折扣,在到 期日之前支付是毫无道理的。若是购货后30天付款,而非15天付款,则年利息成本可下降至 %73.3610 30360%21%2=-?- 2.放弃10天内付款的现金折扣成本=%7.3610 30360%21%2=-?- 放弃20天内付款的现金折扣成本=%4.3620 30360%11%1=-?- (1)因为银行的贷款利率为15%,低于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所以该公司不应放弃现金折扣,并且放弃10天内付款的现金折扣成本大于放弃20天内付款的成本,所以应在第10天付款。 (2)因为短期投资收益率比放弃折扣的代价高,所以应在第30天付款。

3.(1)外购: TC=3600×9.8+1440=36720(元) 自制: TC=825+10×3600=36825(元) 不考虑缺货的情况下,自制成本高,外购成本低。 (2)外购的经济订货批量 每年订货次数=3600/360=10(次) 交货期内的平均每天需要量=3600/360=10(件) 如果延迟交货1天,则交货期为10+1=11(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10=110(件),概率为0.25 如果延迟交货2天,则交货期为10+2=12(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10=120(件),概率为0.1 如果延迟交货3天,则交货期为10+3=13(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3×10=130(件),概率为0.05 ①保险储备B=0时, 再订货点R=10×10=100(件) S=(110-100)×0.25+(120-100)×

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答案 5-1 什么是中断系统?中断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实现中断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称为中断系统. 中断系统功能包括进行中断优先排队、实现中断嵌套、自动响应中断和实现中断返回。 5-2 什么是中断嵌套? CPU在响应某一个中断源中断请求而进行中断处理时,若有中断优先级更高的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CPU会暂停正在执行的中断服务程序,转向执行中断优先级更高的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等处理完后,再返回继续执行被暂停的中断服务程序,这个过程称为中断嵌套。 5-3 什么是中断源?MCS-51有哪些中断源?各有什么特点? ①实现中断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称为中断系统,产生中断请求的请求源称为中断源. ②5个中断源中共有两个外部中断、两个定时中断和一个串行中断。 (1)外部中断源 外部中断是由外部原因(如打印机、键盘、控制开关、外部故障)引起的,可以通过两 个固定引脚来输入到单片机内的信号,即外部中断0(INT0)和外部中断1(INT1)。 (2)定时中断类 定时中断是由内部定时(或计数)溢出或外部定时(或计数)溢出引起的,即T0和T1 中断。 (3)串行口中断类 串行口中断是为接收或发送一帧串行数据,硬件自动使RI和TI置1,并申请中断 5-4 MCS-51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的典型时间是多少?在哪些情况下,CPU将推迟对外部中断请求的响应? (1)MCS-51单片机的最短响应时间为3个机器周期,最长响应时间8个机器周期。 (2)有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存在,则中断响应会受到阻断。 ①CPU正在执行一个同级或高一级的中断服务程序; ②当前的机器周期不是正在执行的指令的最后一个周期,即正在执行的指令还未完成前,任何中断请求都得不到响应; ③正在执行的指令是返回指令或者对专业寄存器IE、IP进行读/写的指令,此时。在 执行RETI或者读写IE或IP之后,不会马上响应中断请求,至少在执行一条其他之后才会 响应。若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中断查询结果就被取消,否则,在紧接着的下一个机器周期,就会响应中断。 5-5 MCS-51有哪几种扩展外部中断源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扩展外部中断源的方法有定时扩展法和中断加查询扩展法两种。定时扩展法用于外部 中断源个数不太多并且定时器有空余的场合。中断加查询扩展法用于外部中断源个数较多的 场合,但因查询时间较长,在实时控制中要注意能否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5-6 MCS-51单片机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请求信号,标记那些寄存器中? 外部中断0(INT0)和外部中断1(INT1)中断请求信号标记在TCON中IE1和IE0。 T0和T1中断中断请求信号标记在TCON中TF1和TF0 串行口中断类中断请求信号标记在SCON中TI和RI 5-7 编写出外部中断1为跳沿触发的中断初始化程序。 SETB EA SETB EX1 SETB IT1

量子力学习题集及答案

09光信息量子力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 设电子能量为4电子伏,其德布罗意波长为( 6.125ο A )。 2. 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为=nh pdq ),应用这量子化条件求得一维谐振 子的能级=n E ( ηωn )。 3. 德布罗意假说的正确性,在1927年为戴维孙和革末所做的( 电 )子衍 射实验所证实,德布罗意关系(公式)为( ηω=E )和( k p ρηρ = )。 4. 三维空间自由粒子的归一化波函数为()r p ρ ρψ=( r p i e ρ ρη η?2 /3) 2(1π ), () ()=? +∞ ∞ -*'τψψd r r p p ρρρρ( )(p p ρ ρ-'δ )。 5. 动量算符的归一化本征态=)(r p ρ ρψ( r p i e ρ ρηη?2/3)2(1π ),=' ∞ ?τψψd r r p p )()(*ρρρρ( )(p p ρ ρ-'δ )。 6. t=0时体系的状态为()()()x x x 2020,ψψψ+=,其中()x n ψ为一维线性谐振子的定态波函数,则()=t x ,ψ( t i t i e x e x ωωψψ2 522 0)(2)(--+ )。 7. 按照量子力学理论,微观粒子的几率密度w =2 ),几率流密度= ( () ** 2ψ?ψ-ψ?ψμ ηi )。 8. 设)(r ρψ描写粒子的状态,2)(r ρψ是( 粒子的几率密度 ),在)(r ρψ中F ?的平均值为F =( ??dx dx F ψψψψ* *? ) 。 9. 波函数ψ和ψc 是描写( 同一 )状态,δψi e 中的δi e 称为( 相因子 ), δi e 不影响波函数ψ1=δi )。 10. 定态是指( 能量具有确定值 )的状态,束缚态是指(无穷远处波函数为 零)的状态。 11. )i exp()()i exp()(),(2211t E x t E x t x η η-+-=ψψψ是定态的条件是 ( 21E E = ),这时几率密度和( 几率密度 )都与时间无关。 12. ( 粒子在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仍能贯穿势垒的现象 )称为隧道效应。 13. ( 无穷远处波函数为零 )的状态称为束缚态,其能量一般为( 分立 )谱。 14. 3.t=0时体系的状态为()()()x x x 300,ψψψ+=,其中()x n ψ为一维线性谐振子的定态波函数,则()=t x ,ψ( t i t i e x e x ωωψψ2 732 0)()(--+ )。 15. 粒子处在a x ≤≤0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解答(第五章)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五 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 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t f y =;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既是坐标位置x ,又是时间t 的函数,即),(t x f y =. (2)在谐振动方程)(t f y =中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一个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谐波方程),(t x f y =中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坐标位置x 和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坐标和时间变化的规律. 当谐波方程 ) (cos u x t A y -=ω中的坐标位置给定后,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而波源持续不断地振动又是产生波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3)振动曲线)(t f y =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其纵轴为y ,横轴为t ;波动曲线),(t x f y =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的位移随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其纵轴为y ,横轴为x .每一幅图只能给出某一时刻质元的位移随坐标位置x 变化的规律,即只能给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不同时刻的波动曲线就是不同时刻的波形图. 5-2 波动方程y =A cos [ω( u x t - )+0?]中的u x 表示什么?如果改写为y =A cos (0?ωω+-u x t ),u x ω又是什么意思?如果t 和x 均增加,但相应的[ω( u x t - )+0?]的值不变,由此能从波动方程说明什么? 解: 波动方程中的u x /表示了介质中坐标位置为x 的质元的振动落后于原点的时间;u x ω则表示x 处质元比原点落后的振动位相;设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 ) cos(0φωω+-=u x t A y t 则t 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 ] ) ()(cos[0φωω+?+-?+=?+u x x t t A y t t 其表示在时刻t ,位置x 处的振动状态,经过t ?后传播到t u x ?+处.所以在 ) (u x t ωω-中,当t ,x 均增加时, ) (u x t ωω-的值不会变化,而这正好说明了经过时间t ?,波形即向前传播了t u x ?=?的距离,说明) cos(0φωω+-=u x t A y 描述的是一列行进中的波,故谓之行 波方程. 5-3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为什么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具有相同的位相,而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却没有这样的特点? 解: 我们在讨论波动能量时,实际上讨论的是介质中某个小体积元dV 内所有质元的能量.波动动能当然是指质元振动动能,其与振动速度平方成正比,波动势能则是指介质的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业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 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_ _、、 _ 和_ 、_ _ 六个中断标志位。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 (A) 定时中断 (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 (C) 外部串行中断 (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 (B) 同一时间同一级别的多中断请求,将形成阻塞,系统无法响应。() (C) 低优先级中断请求不能中断高优先级中断请求,但是高优先级中断请求 能中断低优先级中断请求。() (D) 同级中断不能嵌套。() 5.在一般情况下8051单片机允许同级中断嵌套。() 6.各中断源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是否能任意设定? () 7.89C51单片机五个中断源中优先级是高的是外部中断0,优先级是低的是串行口中断。() 8.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申请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中。 (A)TMOD (B)TCON/SCON (C)IE (D)IP 9. 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 IE的内容应是() (A)98H (B)84H (C)42 (D)22H 10.编写出外部中断1为负跳沿触发的中断初始化程序。 11.什么是中断?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12. 什么是中断源?MCS-51有哪些中断源?各有什么特点? 13. 什么是中断嵌套? 14.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5. 中断请求撤除的有哪三种方式? 16.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有哪三大作用? 17. 把教材的P82页的图改为中断实现,用负跳变方式,中断0(INT0)显示“L2”,中断1(INT1)显示“H3”。(可参考第四章的电子教案中的例子) 18.第5章课后作业第9题。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答案 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0013)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 IE0 、_TF0_、IE1 、 TF1_ 和_TI 、_RI_六个中断标志位。【实际上只能查询TF0、TF1、TI、RI】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D) (A) 定时中断 (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 (C) 外部串行中断 (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D ) (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YES)

结构化学练习之量子力学基础习题附参考答案

结构化学练习之量子力学基础习题附参考答案

量子力学基础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中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答案)1101、光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02、德布罗意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物体的λ值比微观物体的λ值_______________。1103、在电子衍射实验中,│ψ│2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1104、测不准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5、一组正交、归一的波函数ψ1,ψ2,ψ3,…。 正交性的数学表达式为,归一性的表达式为。1106、│ψ(x1,y1,z1,x2,y2,z2)│2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7、物理量xp y- yp x的量子力学算符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是_____。 1108、质量为m的一个粒子在长为l的一维势箱中运动, (1)体系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函数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体系的本征值谱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最低能量为____________ ; (3)体系处于基态时,粒子出现在0 ─l/2间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 (4)势箱越长,其电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光谱波长__________ ; (5)若该粒子在长l、宽为2l的长方形势箱

中运动, 则其本征函数集为____________,本征 值 谱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9、质量为m 的粒子被局限在边长为a 的立方箱中运动。波函数ψ 211(x ,y ,z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粒子处于状态 ψ 211 时,概率密度最大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体系的能量为 2 247ma h ,其简并度是_______________。 1110、在边长为a 的正方体箱中运动的粒子,其能级E = 2 243ma h 的简并度是_____,E '= 2 2827ma h 的简 并度是______________。 111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可近似看作是质量为μ= 2 121m m m m +的一维谐振子,其势能为V =kx 2/2,它 的 薛 定 谔 方 程 是

第五章 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D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3.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B ) A.根本目的B.根本任务 C.发展动力D.根本特征 5.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 D ) A.1980年B.1982年 C.1978年D.1992年 6.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 7.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 ) A.刘少奇 B.毛泽东C.陈云 D.周恩来 8.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 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C )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是:( A )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进行改革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E.实现按劳分配 1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ABDE ) A.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B.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 C.民族特色与基本特征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E.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 1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E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 E.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 14.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CDE )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共同富裕 15.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是( ABCD ) 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A.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由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决定的

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习题解答 5-1 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d d S ,R 之间为什么要有约束?当违反约束条件时,输出端Q 、Q 会出现什么情况?试举例说明。 解: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d R 和d S 之间的约束条件是:不允许d R 和d S 同时为0。当违反约束条件即当d R =d S =0时,Q 、Q 端将同时为1,作为基本存储单元来说,这既不是0状态,又不是1状态,没有意义。 5-2 试列出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真值表,它的输入端R d 和S d 之间是否也要有约束?为什么? 解:真值表如右表所示、 Rd 、Sd 之同也要有约束条件,即不允许Rd=Sd=1, 否则Q 、Q 端会同时出现低电平。 5-3 画出图5-33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输出端Q 、Q 的电压波形,输入端 D D S R 、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图5-33 解:见下图: 5-4 画出图5-34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输出端Q 、Q 的电压波形,输入端S D 、R D 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图5-34 解:见下图: 5-5 图5-35所示为一个防抖动输出的开关电路。当拨动开关S时,由于开关触点接R S、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Q端对应的电压波形。 通瞬间发生振颤,D D 图5-35 解:见下图:

5-6 在图5-36电路中、若CP、S、R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Q端与之对应的电压波形。假定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 图5-36 解:见下图: 5-7 在图5-37(a)所示的主从RS触发器中,CP、R、S的波形如图5-37(b)所示,试画Q、Q和Q的波形图。 出相应的Q m、 m 图5-37 解:主从RS触发器的工作过程是:在CP=l期间主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但输出端并不改变状态,只有当CP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甚才翻转,称为下降沿触发。根据主从RS 触发器状态转换图可画出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量子力学思考题及解答

量子力学思考题 1、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体系; (2)量子力学适用于 不能忽略的体系,而经典力学适用于 可以忽略的体系。 解答:(1)量子力学是比经典力学更为普遍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包容整个经典力学体系。 (2)对于宏观体系或 可以忽略的体系,并非量子力学不能适用,而是量子力学实际上已 经过渡到经典力学,二者相吻合了。 2、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这里“完全”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了体系的量子态。如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粒子的动量、能量等其他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r ψ而完全确定。由于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不同,它一般只能预言测量的统计结果,而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由它获得该体系的一切可能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显然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并把波函数称为态函数。 3、以微观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为例,说明态的叠加原理。 解答:设1ψ和2ψ是分别打开左边和右边狭缝时的波函数,当两个缝同时打开时,实验说明到达屏上粒子的波函数由1ψ和2ψ的线性叠加2211ψψψc c +=来表示,可见态的叠加不是概率相加,而是波函数的叠加,屏上粒子位置的概率分布由222112 ψψψ c c +=确定,2 ψ中 出现有1ψ和2ψ的干涉项]Re[2* 21* 21ψψc c ,1c 和2c 的模对相对相位对概率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4、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常被表述为:“如果1ψ和2ψ是体系的可能态,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2211ψψψc c +=也是体系的一个可能态”。 (1)是否可能出现)()()()(),(2211x t c x t c t x ψψψ+=; (2)对其中的1c 与2c 是任意与r 无关的复数,但可能是时间t 的函数。这种理解正确吗? 解答:(1)可能,这时)(1t c 与)(2t c 按薛定谔方程的要求随时间变化。 (2)如按这种理解 ),()(),()(),(2211t x t c t x t c t x ψψψ+=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解答(第五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5.1 一个点电荷 Q 与无穷大导体平面相距为d ,如果把它移动到无穷远处,需要作多少功? 解:用镜像法计算。导体面上的感应电荷的影响用镜像电荷来代替,镜像电荷的大小为-Q ,位于和原电荷对称的位置。当电荷Q 离导体板的距离为x 时,电荷Q 受到的静电力为 2 )2(042x Q F επ-= 静电力为引力,要将其移动到无穷远处,必须加一个和静电力相反的外力 2 ) 2(0 42 x Q f επ= 在移动过程中,外力f 所作的功为 d Q d dx d x Q dx f 0 16220162 επεπ=?∞?∞= 当用外力将电荷Q 移动到无穷远处时,同时也要将镜像电荷移动到无穷远处,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外力作的总功为d q 8/2επ。 也可以用静电能计算。在移动以前,系统的静电能等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d Q d Q Q d Q Q q q W 0 82)2(04)(21)2(04212 2211121επεπεπ??-=-+-=+= 移动点电荷Q 到无穷远处以后,系统的静电能为零。因此,在这

个过程中,外力作功等于系统静电能的增量,即外力作功为d q 8/2 επ。 5.2 一个点电荷放在直角导体部(如图5-1),求出所有镜像电荷的 位置和大小。 解:需要加三个镜像电荷代替 导体面上的感应电荷。在(-a ,d ) 处,镜像电荷为-q ,在(错误!无效。 镜像电荷为q ,在(a ,-d )处,镜 像电荷为-q 。5.3 证明:一个点电荷q 和一个带有电 荷Q 、半径为R 的导体球之间的作用力为 ]2) 22(2[0 4R D DRq D D q R Q q F --+= ε π 其中D 是q 到球心的距离(D >R )。 证明:使用镜像法分析。由于导体球不接地,本身又带电Q ,必须在导体球加上两个镜像电荷来等效导体球对球外的影响。在距离球心b=R 2/D 处,镜像电荷为q '= -Rq/D ;在球心处,镜像电荷为 D Rq Q q Q q /2 +='-=。点电荷 q 受导体球的作用力就等于球两个镜像 电荷对q 的作用力,即 ]2 )2(2[04]2)(22[04D R D D q R D D q R Q q b D q D q q F --++ =-'+=επεπ ]2)22(2[0 4R D DRq D D q R Q q --+=επ 5.4 两个点电荷+Q 和-Q 位于一个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的直径的延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第五章 旋光异构(答案)

第五章 旋光异构 5.4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有旋光异构体?如有手性碳,用星号标出。指出可能有的旋光异构 体的数目。 a. CH 3CH 2CHCH 3 b. CH 3CH=C=CHCH 3 c. CH 3 d. e. f. CH 3CH CH COOH CH 3 g. HO OH h. O CH 3 i. j.CH 3 答案: a. CH 3CH 2CHCH 3 Cl ( 2 个 ) b. * * CH 3CH=C=CHCH 3 ( 2 个 ) c. CH 3* ( 2 个 ) d. e. ( 无 ) ( 无 ) f. CH 3CH CH COOH CH 3 * ** ( 22 =4 个 ) g. HO OH ( 无 ) h. O CH 3( 2 个 ) i. ( 2 个 ) j. CH 3 ( 无 ) 5.5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有旋光异构?标出手性碳,写出可能有的旋光异构体的投影式, 用R ,S 标记法命名,并注明内消旋体或外消旋体。 a. 2-溴代-1-丁醇 b. α,β-二溴代丁二酸 c. α,β-二溴代丁酸 d. 2-甲基-2-丁烯酸 答案: a. CH 2CH 2CH 2CH 3OH Br CH 2OH H Br COOH H Br COOH H Br CH 2CH 3( R )( 2R,3R )CH 2OH Br H CH 2CH 3( S )b. HOOCCH CH COOH Br ( meso- )COOH H Br COOH Br H COOH Br H COOH H Br ( 2S,3S )c. H 3CCH CH COOH Br COOH H Br CH 3H Br COOH Br H COOH Br H COOH H Br COOH Br H ( 2S,3R ) ( 2R,3S ) ( 2S,3S ) ( 2R,3R )COOH Br H CH 3H Br

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及讲解

5-1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波形、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及八电平码波形。 解: 1 1 0 0 1 0 0 0 1 1 1 0 单极性码: 双极性码: 单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归零码: 二进制差分码: 八电平码: 5-7 已知信息代码为100000000011,求相应的AMI码、HDB3码、PST 码及双相码。 解:信息代码:100000000011 AMI码:+1000000000-1+1 HDB3码:+1000+V-B00+V0-1+1 PST码:+0-+-+-+-++- 双相码:100101010101010101011010

5-8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0000011000011,试确定相应的AMI码及HDB3码,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 解: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码:+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1 0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1 5-9 某基带传输系统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基本脉冲为如图P5-5所示的三角形脉冲: (1)求该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H(ω); (2)假设信道的传输函数C(ω)=1,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具有相同的传输函数,即G T(ω)=G R(ω),试求这时G T(ω)或G R(ω)的表示式。 P5-5 解:(1)H(ω)=∫∞ -∞ h(t)e-jωt dt

=∫ 0Ts/2 (2/T s)te-jωt dt +∫Ts Ts/2 2(1-t/T s)e-jωt dt =2∫Ts Ts/2 e-jωt dt+2/T s∫ Ts/2 t e-jωt dt-2/T s∫Ts Ts/2 t e-jωt dt =- 2 e-jωt/(jω)︱Ts Ts/2+2/T s [-t/(jω)+1/ω2] e-jωt︱ Ts/2 -2/T s [-t/(jω)+1/ω2] e-jωt︱Ts Ts/2 =2 e-jωTs/2(2- e-jωTs/2- e-jωTs/2)/(ω2T s) =4 e-jωTs/2[1-cos(ωT s/2)]/(ω2T s) =8 e-jωTs/2sin2(ωT s/4)/(ω2T s) =2/T s·Sa2(ωT s/4) e-jωTs/2(2)∵H(ω)=G T(ω)C(ω)G R(ω) C(ω)=1, G T(ω)=G R(ω) ∴G T(ω)=G R(ω)=√2/T s·Sa(ωT s/4) e-jωTs/4 5-11 设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组成总特性为H(ω),若要求以2/T s波特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试检验图P5-7各种H(ω)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的码间干扰的条件否? s s s s (a) (b)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D.推断总体指标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 ,则样本容量() A.扩大到原来的2倍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D .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B.层内方差 C.总方差D.允许误差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 .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 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 题 C .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 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 .样本容量的大小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 体 C .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D.抽样方法 E .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 .重复抽样 B .等距抽样 C .整群抽样 D .分层抽样 E .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 .无偏性 B .同质性 C .一致性 D .随机性 E .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 . 总体方差的大小B.抽样方法

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5.10 假设对指令Cache 的访问占全部访问的75%;而对数据Cache 的访问占全部访问的25%。Cache 的命中时间为1 个时钟周期,失效开销为50 个时钟周期,在混合Cache 中一次load 或store 操作访问Cache 的命中时间都要增加一个时钟周期,32KB 的指令Cache 的 失效率为0.39%,32KB 的数据Cache 的失效率为4.82%,64KB 的混合Cache 的失效率为1.35%。又假设采用写直达策略,且有一个写缓冲器,并且忽略写缓冲器引起的等待。试问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容量均为 32KB 的分离Cache和容量为64KB 的混合Cache 相比,哪种Cache 的失效率更低?两种情况下平均访存时间各是多少? 解:(1 )根据题意,约75%的访存为取指令。因此,分离Cache的总体失效率为:(75%× 0.15%)+(25%× 3.77% )=1.055%;容量为128KB 的混合Cache 的失效率略低一些,只有0.95%。 (2)平均访存时间公式可以分为指令访问和数据访问两部分: 平均访存时间=指令所占的百分比×(读命中时间+读失效率×失效开销)+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数据命中时间+数据失效率×失效开销) 所以,两种结构的平均访存时间分别为: 分离Cache的平均访存时间=75%×(1+0.15%×50)+25%×(1+3.77%×50)=(75%×1.075)+(25%×2.885)=1.5275 混合Cache的平均访存时间=75%×(1+0.95%×50)+25%×(1+1+0.95%×50)=(75%×1.475)+(25%×2.475)=1.725 因此,尽管分离Cache 的实际失效率比混合Cache的高,但其平均访存时间反而较低。分离Cache 提供了两个端口,消除了结构相关。 5.11 给定以下的假设,试计算直接映象Cache和两路组相联Cache 的平均访问时间以 及CPU 的性能。由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1)理想Cache情况下的CPI为2.0,时钟周期为2ns,平均每条指令访存1.2次; (2)两者Cache容量均为64KB ,块大小都是32 字节; (3)组相联Cache中的多路选择器使CPU 的时钟周期增加了10%; (4)这两种Cache 的失效开销都是80ns; (5)命中时间为1 个时钟周期; (6)64KB 直接映象Cache 的失效率为1.4%,64KB 两路组相联Cache 的失效率为1.0%。 解:平均访问时间=命中时间+失效率×失效开销 平均访问时间1-路=2.0+1.4% *80=3.12ns 平均访问时间2-路=2.0*(1+10%)+1.0% *80=3.0ns 两路组相联的平均访问时间比较低 CPU time=(CPU 执行+存储等待周期)* 时钟周期 CPU time=IC (CPI 执行+总失效次数/指令总数*失效开销)*时钟周期=IC((CPI执行*时钟周期)+(每条指令的访存次数*失效率*失效开销*时钟周期))CPU time 1-way =IC(2.0*2+1.2*0.014*80)= 5.344IC CPU time 2-way =IC(2.2*2+1.2*0.01*80)=5.36IC 相对性能比:CPUtime 2way 5.36/5.344=1.003 CPU time 1way 直接映象cache 的访问速度比两路组相联cache 要快1.04 倍,而两路组相联Cache 的平均性能比直接映象cache 要高1.003 倍。因此这里选择两路组相联。 5.12 假设一台计算机具有以下特性: (1)95%的访存在Cache 中命中; (2)块大小为两个字,且失效时整个块被调入; (3)CPU 发出访存请求的速率为10 9字/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