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AAO生物反应池的结构设计

大型AAO生物反应池的结构设计
大型AAO生物反应池的结构设计

大型AAO生物反应池的结构设计

摘要:通过某生物反应池的结构设计实例, 提出了生物反应池结构设计的主要问题, 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措施,并针对生物反应池提出了构造要点。

关键词:生物反应池;抗浮设计;伸缩缝;结构布置;混凝土裂缝;

Abstract: By introduc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large biological reaction tank,major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technical steps are suggested to resolve them and considerations in design of structure are outlined.

Keywords: biological reaction tank; anti-floating design; expansion joints; Structural layout ;Concrete crack

一、 生物反应池简介及工程概况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有机性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工艺。将生物脱氮技术和生物除磷技术融入了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此工艺称为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它主要包括AAO、MSBR、UNITANK等工艺,其中AAO工艺主要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AAO 生物反应池是该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处理单元,其结构特点是平面尺寸较大,内部布置简单,污水处理运行工况单一,设计水深多在6m左右。

本工程为沿海地区某污水处理厂内的生物反应池(下称反应池)。反应池为敞口,其平面总尺寸约为80m×110m,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中央渠道将反应池分为对称布置的两个处理单元;池体埋深3.75m;池壁净高6.8m,工艺设计正常运行水深5.85m。

二、 主要设计问题

1 抗浮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厂选址多靠近受纳水体,地下水埋深较浅;而大型生物反应池占地面积大且内部空旷,自重较轻,因此在地下水位较高时,一般难以满足抗浮要求。对于反应池抗浮设计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1 确定抗浮设计水位该水位的选取对于结构安全和工程投资意义重大,因此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首先,抗浮水位主要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水位数据进行确定,但不能局限于勘察报告中的数据。目前部分勘察报告仅提供场地勘察期间的地下水位与水位变化幅度,未明确提出场地的抗浮水位,也未明确场地地下水的变化趋势,属不合格的勘察报告。因此,不可直接引用此类报告的地下水位数据。而应与勘察单位沟通以获取科学依据,或者对拟建场地进行现场调查,以获取参考数据。对于重大工程,勘察部门还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7.1. 4 条的要求,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其次,对于填垫场地上的抗浮设计,应对地下水位随填土升高的情况予以充分考虑。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此时先期建设污水处理厂,厂区设计地坪大多高于周边现状地坪,排水良好。随着周边其他厂区垫高场地,从长期看,此片区域的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与周边排水体系的影响逐步增强,地下水位会有一定幅度的升高。对此应根据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周边排水系统或水系的控制,结合工程投资,选取合理抗浮设计水位。另外,城市规划中对地下水的开采量或回灌量变化,以及近年来生态系统的恢复对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同样较大,在设计中也应予以重视。

本工程中,总图专业根据周边路网及相关规划资料,确定厂区设计地坪高于现状场地地坪约1.0m,需进行回填。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属江河冲积平原,地下水常年最高水位为地面下0.50m。结合上述关于填垫区水位的阐述,确定本工程抗浮设计水位为设计地面下0.50m。

1.2 选取抗浮措施当池体所受浮力较大,采用结构自重及压重作为抗浮措施变得不经

济时,常采用抗浮锚杆或抗浮桩来解决抗浮问题。对于抗浮桩基的设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在条文说明3.4.8中指出,首要问题是根据场地勘察报告关于环境类别,水、土腐蚀性,参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确定桩身的裂缝控制等级,对于不同裂缝控制等级采取相应设计原则。对于抗浮荷载较大的情况宜采用桩侧后注浆、扩底灌注桩,当裂缝控制等级较高时,可采用预应力桩;以岩层为主的地基宜采用岩石锚杆抗浮。应注意的是,抗浮措施的选取需结合其它地基处理措施如处理液化、沉降超限、地基承载力不足等,以及工程进度、投资等因素进行综合比选。

在某些工程当中,人为降低抗浮设计水位,并辅以水位观测井,在运行时,根据观测井内的水位高低来决定水池放空与否。这种做法的优点是能够降低抗浮措施的工程投资,缺点是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不能进行放空检修。所以使用这种抗浮措施时应对当地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工艺运行工况作充分研究,以免因小失大。

岩石地基上的水池抗浮宜采用岩石锚杆抗浮,计算方法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有关岩石锚杆基础的要求执行。在无地下水作用的岩石场地上,表面看无需抗浮。实际上,此情况下需注意到水池基坑常用无粘性土回填,这样如果降雨或者管道渗漏就会在其中积水,形成“水盆”。如基坑下部无排水条件,则水池有抗浮不足的隐患。此时应从自由水面起进行抗浮验算,若不满足安全要求,可用岩石锚杆抗浮,或设置可靠的排水措施以降低抗浮水位。

在本工程中,反应池底板每平方米所承受水浮托力为32.5kn,反应池在放空工况时,抗浮不足,需进行抗浮设计。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土层除第1层为素填土外,均由第四纪新近沉积土和一般沉积土构成,为中软土,工程性能一般,场地土轻微液化,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中等腐蚀性。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抗浮措施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筋混凝土方桩及钻孔灌注桩三种方案中进行比选。钢筋混凝土方桩可在施工现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在工厂预制后运送至施工现场,此两者施工速度较快,且施工质量易于控制。钻孔灌注桩在现场制桩,速度慢,费用高,同时考虑到处理场地大, 钻孔桩的泥浆量大, 处理不当便造成污染,因此排除此方案。对比方桩,管桩可使用开口尖桩, 沉桩过程中内腔可进土,减小挤土效应;管桩为薄壁空腔,可减少用料,在大量使用时,优势尤其明显。因此,最终选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作为抗浮措施,并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要求采取桩身防腐蚀防护措施。

2 地基变形控制

反应池通常是污水处理厂中平面尺寸较大的构筑物,在相同的附加压应力作用下,其地基压缩土层厚度大,其地基沉降变形也相应的大。当建造在软土地基上时,其沉降历时较长,这点可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给出的一般多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于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20%-50%,对于高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5%-20%”看出。

反应池的沉降变形控制通常为双控,即控制绝对沉降值与差异沉降值。原因如下:一,当反应池发生均匀沉降, 其绝对值较大对水池结构本身影响不大, 但会影响污水处理工艺的水力流程。同时,反应池与相邻单体相对沉降过大,会引起进出水管道破坏, 也会引起管道洞口处应力集中使池壁裂缝。

二,反应池的差异沉降值较大时,会造成池体曲线变形,进而产生次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另外差异沉降过大,超过变形缝承载能力,会将变形缝拉裂,造成渗漏。

对地基变形的限值可参照《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应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合适的参数。在本工程中,反应池规模较大,而工艺水力高程余量较小,进出水管道管径大长度短,综合考虑后,取反应池绝对沉降值小于200mm,与相邻水池的差异沉降值小于50mm。

3 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复杂,《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对此作了详尽分析,并从不同方面给出了多种裂缝控制的方法。在大型水池的设计中,主要通过设置变形缝或后浇带,在混凝土中施加外加剂的措施来进行裂缝控制。本工程的生物反应池属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式水池,地基类别为土基,土质均匀。由于伸缩缝处施工困难,且易成为漏点而又难以修补,布置伸缩缝时,尽量放大伸缩缝间距。而反应池设有抗浮桩,对水池底板有部分约束作用,并且在混凝土中施加微膨胀剂,在考虑了这两项有利因素后,本工程共设置了沿长向2道伸缩缝,沿短向4道伸缩缝,最大缝间距为27.5m,满足《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目前,外加剂产品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施加不合格产品后,会带来不利作用。所以,减少外加剂的使用,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是解决水池裂缝的主要方法。在工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施加如玻璃纤维或聚丙烯纤维,减少混凝土早期裂缝,并严控施工质量,是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

三、 计算要点

1 设计水位的选取

由于受场地及曝气装置的限制,反应池的工艺设计水深度h一般为5m~6m左右。在考虑了1m的保护高度h b后,池壁总高度H=h+h b。当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按反应池满水计算,计算水位应取至H;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曝气设备以及风力作用,反应池内的水位会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为考虑此种不利作用,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计算水位可取(h+h c), 式中h c为超高水位,一般在采用底部曝气工艺时,h c可取0.3m左右,在采用表面曝气工艺时,h c的取值与设备选型关系密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设计水位的选取对池壁厚度及配筋影响较大,应合理选取设计水位。本工程中,池壁总高度H=6.8m,若将裂缝验算水位取至池顶,则池壁内及底板上层侧配筋将增加超过30吨。另外,在具体工程的设计中,当与工艺专业协商明确,并有可靠的超越或溢流措施时,设计水位还可适当降低。

2 外池壁与隔墙计算

2.1 外池壁计算

外池壁一般按悬臂板计算,池壁根部厚度可取1/10~1/15池壁高度。当壁厚超过400mm 时,为节约用料,池壁应设计成变截面。壁板角隅区局部弯矩按照《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进行计算。对于地面式水池,池壁应考虑温(湿)度作用。本工程反应池外池壁为变截面,顶部厚度为400mm,根部厚度为650mm。

2.2 隔墙计算

隔墙一般为导流墙,通过在隔墙上设置过水洞口,使水流沿设计路线通过。因此,在正常运行工况下,隔墙两侧均受到水压力作用。隔墙计算时,应考虑其两侧水头差值作用。正常运行时,水头差值有以下两个来源:一,由于反应池平面尺寸较大,水力流程较长,使得水流有一定的水头损失而在隔墙两侧形成水头差。根据反应池平面尺寸的大小,水头差变化范围在150mm~300mm;二,好氧段需对污水进行曝气,而厌氧段无需曝气,因此由曝气工艺引起隔墙两侧水头差。根据曝气工艺的不同,如为底部曝气,水头差可取300mm左右。如为表面曝气,水头差应与工艺专业协商确定。

在初次进水工况下,部分隔墙两侧也会形成水头差。原因在于,厌氧段的每道内隔墙上洞口的底标高不同,在初次进水时,水流至此隔墙处,水位需升高至洞口处才能溢流过去。反应池放空检修后再次进水时,相当于初次进水。为解决隔墙受力问题,有两种措施:一,取洞口底标高为计算水位,进行隔墙受力计算,并按结果配筋;二,由工艺专业根据进水流量计算,在隔墙底部布置一定数量泄压过流洞口,降低隔墙所受水压,并要求初次进水时均匀缓慢,避免在隔墙两侧形成水头差。

本工程中,曝气工艺为底部曝气。在隔墙设计时,首先分析了隔墙两侧形成水头差的不

同原因,对于开洞隔墙按水头取至洞底标高进行验算,对于曝气段与非曝气段之间的隔墙按300mm水头差进行验算。同时在设计说明中,对闭水试验以及初次进水的水位与水量做相应要求。

3 底板计算

由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需要,反应池的底板有平面尺寸大,内隔墙间距大的特点。反应池底板的常用计算方法因为地基特性,地下水位情况,以及有无桩基等条件不同,可分为文克尔假定,半无限弹性体假定,无梁楼盖假定。由于各种假定均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计算结果有时相差较大。考虑到底板的重要性,在进行底板设计时,应持谨慎态度。

本工程中,将反应池外池壁与底板按照悬臂挡水墙进行设计。由于底板下布置有管桩,在计算中,底板按照无梁楼盖假定进行计算。考虑到池壁两侧桩基对底板的约束作用,将底板设计为变截面(700mm~400mm),变截面起始位置为距离外池壁6m处。在实际布桩中,为保证桩基对挡水墙底板的约束作用,同时也考虑到外池壁两侧桩基受力较大的情况,对此范围的桩基进行了适当加密处理。

四、 结构构造设计要点

1 悬挑渠道的处理

根据工艺设计,反应池的部分隔墙与外池壁通常需设置悬挑渠道,用于进水或回流。当污水处理规模较大时,悬挑渠道截面尺寸也相应较大。此时除进行悬挑渠道的受力计算,尚应进行池壁或隔墙的变形验算。若挠度超限,应在悬挑渠道下设柱,避免引起池壁或隔墙的倾斜。同时,还应进行悬挑渠道背侧池壁或隔墙根部的受力验算。对于隔墙,其不利工况为渠道内满水,隔墙两侧300mm水头差作用。对于外池壁,其不利工况为渠道内满水,池内放空,外为水土荷载作用。

2 中间渠道

当污水处理规模较大时,为节省用地,反应池的工艺设计通常为两处理单元拼接,将多条渠道合并成中间渠道集中进水或回流。外悬挑中间渠道与两侧处理单元为整体结构,渠道锚固于两侧水池的外池壁。当渠道短向跨度较大时,应在渠道下设柱,将渠道荷载传递至水池底梁或底板。当渠道短向跨度较小时,渠道下可不设柱,但应验算渠道两侧池壁的受力情况。此时的不利工况为,渠道内满水,池内满水,池外无水土。

中间渠道为架空结构,渠道底板以下至反应池底板之间为空旷的地下空间。此处如无特别用处,施工中应回填至设计地坪附近。此处回填主要为两方面原因:一是增加一些抗浮用的配重;二是避免此处形成暗塘,形成隐患,继而造成池周边道路塌陷。施工中,此处回填一般采用小车倒运,人工夯实,考虑到施工的难度,对回填料及压实的要求可适当降低。

3 防腐蚀设计

构筑物的防腐蚀设计需遵循《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本文仅对设计中常用的表面防护措施加以总结分析。

对于反应池内防腐,原则上对与污水接触的内表面,及水面以上1m的范围内进行防腐处理;对有跌水的位置需进行防腐处理,并适当提高防腐等级。选用的防腐涂料宜具有张拉力,且能渗入混凝土。近年来厚浆型防腐蚀涂料发展较快,品种较多,其涂膜厚,抗渗性能较好,价格相对便宜,常用于腐蚀性较弱的污水处理池。

池壁外防腐需结合地质报告中对于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按照《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腐蚀作用分类与等级,选用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五、 结束语

生物反应池平面尺寸大,结构形式简单,在设计中需从结构布置、计算模型、构造设计入手,正确选取计算参数,采用合适的抗浮、防腐、抗裂措施,力求达到安全与经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国家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6]国家标准.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7]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2009年版)

[8]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9]国家标准. 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设计规范. CECS86:1996

[10]王铁梦著.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及其在跳仓法施工中的应用.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11]李广信.吴剑敏.浮力计算与粘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J]. 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第二期

[12]金立品.特大型一体化反应池的结构设计与施工[J].特种结构,第21卷,2004年第一期

膜生物反应器设计方案及详细参数介绍讲解

膜生物反应器(MBR)介绍及设计应用 (内部资料) 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8f6083607.html,

目录 1膜生物反应器(MBR)介绍 (1) 1.1原理 (1) 1.2工艺特点 (1) 2设计 (3) 2.1设计进水水质 (3) 2.2设计出水水质 (3) 2.3优质杂排水→城市杂用水(中水) (3) 2.3.1工艺流程 (3) 2.3.2设计说明 (4) 2.4生活污水→二级出水 (5) 2.4.1工艺流程 (5) 2.4.2设计说明 (6) 2.5生活污水→国家一级A标准 (9) 2.5.1工艺流程 (9) 2.5.2设计说明 (9)

1膜生物反应器(MBR)介绍 1.1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沉淀池和常规过滤单元,使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泥龄(STR)完全分离。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 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并可截留粪大肠菌等生物性污染物,处理后出水可直接回用。 图1 膜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简图 1.2工艺特点 (1)出水水质优良、稳定。高效的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不须经三级处理即直接可回用。具有较高的水质安全性。

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

绪论 1.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 (1)原材料的预处理; (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3)生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 (4)产物的分离纯化。 2.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定义:以生化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传递过程原理及工程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过程的工程技术分析、开发以及生化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操作控制等综合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 3. 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采用生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用DNA重组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和改造 2.采用可再生资源 3.设备简单,能耗低 4.专一性强,转化率高,制备酶成本高,发酵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机理复杂,较难控制,反应液杂质较多,给提取纯化带来困难。 4. 研究方法 经验模型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多尺度关联分析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法。 第1章 1.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那些催化剂的共性和其独特的催化特性?谈谈酶反应专一性的机制。 催化共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状态不变. 催化特性:高效的催化活性;高度的专一性; 酶反应需要辅因子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控;酶易变性与失活。 机制: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2. 什么叫抑制剂? 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率降低,能引起这种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3. 简单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重点之重点) 4.酶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L-B法、E-H法、H-W法和积分法) L-B法: E-H法: H-W法: 积分法: S S ) (1) S c mI s m s s I I m i K C K ↓ ?++

CASS池工作原理

CASS工艺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CASS工艺 英文名称: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定义: 一种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与序批式反应器相比,增加了预反应区,设计更优化合理的生物反应器。该工艺将主反应区中部分剩余污泥回流至选择器中,实现了连续进水。 应用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污染生态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1、简介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是在SB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

器,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设置生物选择器的主要目的是使系统选择出絮凝性细菌,其容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生物选择器的工艺过程遵循活性污泥的基质积累--再生理论,使活性污泥在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吸附阶段(基质积累),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阶段,以完成整个基质降解的全过程和污泥再生。 该工艺最早在国外应用,为了更好地将其引进,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污水处理新工艺,有关科研机构在实验室进行了整套系统的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CASS工艺处理常温生活污水、低温生活污水、制药和化工等工业废水的机理和特点以及水处理过程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设计参数和对工艺运行的指导性经验。将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种工业废水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开发的CASS工艺与ICEAS工艺相比,负荷可提高1-2倍,节省占地和工程投资近30%。 2、CASS结构与原理 2.1 CASS基本结构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2.2 CASS原理::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CASS法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cass原理图 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四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

1.2立方米搅拌装置毕业设计

1.2m3反应釜设计 摘要 带搅拌的夹套反应釜是化学、医药及食品等工业中常用的典型反应设备之一。它是一种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借助搅拌器将一定容积的两种(或多种)液体以及液体或气 体物料混匀,促进其反应的设备。 一台带搅拌的夹套反应釜。它主要由搅拌容器、搅拌装置、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座、人孔、工艺接管和一些附件组成。 本文主要介绍的时一种推进式夹套反应釜设计,包括整体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以及一些工艺设计。夹套反应釜分罐体和夹套两部分,主要有封头和筒体组成,多为中、低压压力容器;搅拌装置有搅拌器和搅拌轴组成,其形式通常由工艺而定;传动装置主要有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和传动轴等组成;轴封装置一般采用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它们与支座、人孔、工艺接管等附件一起,构成完整的夹套反应釜。 关键词:反应釜、筒体设计、夹套设计、法兰、接管、焊缝、开孔补强

1.2m3 reactor design Abstract A stirred jacketed reactor is the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industries in the typical reaction to one of the devices used. It is a certai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by means of a stirrer to a volume of two (or more) of liquid and the liquid or gas,Body material mix, promoting the reaction of the device. A jacketed stirred reactor. It mainly consists of mixing vessel, a stirring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shaft sealing device, bearing, manholes, pipe connection and some accessor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ime-jacketed reactor one kind push design, including the overall structural design, strength check, and some process design. Jacketed reactor tank and a jacket of two parts, the main composition and the cylinder head, mostly in low pressure vessel; stirring means with a stirrer and the stirring shaft, whose form is usually determined by the process and; transmission main motor, reducer, couplings and drive shafts and other components; seal device commonly used mechanical seal or packing seal; them with support, manholes, and other accessories takeover process, together constitute a complete jacketed reactor. Keywords: reactor、cylinder design、jacket design、flange、 receivership、welds, opening reinforcement

MBR生物池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副本

MBR生物池混凝土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久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怀柔新城再生水厂扩建工程项目部 2013年5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施工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施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混凝土泵车停放位置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质量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季节性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安全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物反应工程复习资料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生物反应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有生物催化剂参与反应。 生物反应工程是指将实验室的成果经放大而成为可提供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工程。 酶和酶的反应特征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蛋白质的一切属性;具有催化剂的所有特征;具有其特有的催化特征。 酶的来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合酶、转移酶、连接酶和异构酶 酶的性质:1)催化共性:①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②加快反应速率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2)催化特性:①较高的催化效率 ②很强的专一性 ③温和的反应条件 易变性和失活 3)调节功能:浓度、激素、共价修饰、抑制剂、反馈调节等 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酶:在一定空间呈封闭状态的酶,能够进行连续反应,反应后可以回收利用。 与游离酶的区别: 游离酶----一般一次性使用(近来借助于膜分离技术可实现反复使用) 固定化酶--能长期、连续使用(底物产物的扩散过程对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稳定性有所提高;以离子键、物理吸附、疏水结合等法固定的酶在活性降低后,可添加新鲜酶溶液,使有活性的酶再次固定,“再生”活性) 固定化对酶性质的影响:底物专一性的改变 、稳定性增强 、最适pH 值和最适温度变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单底物均相酶反应动力学 米氏方程 快速平衡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这个可逆反应(3) 为快速平衡, 为整个反应的限速阶段,因此ES 分解成产物不足以破 坏这个平衡 稳态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这个可逆反应(3)中间复合物ES 一经分解,产生的游离酶立即与底物结合,使中间复合物ES 浓度保持衡定,即 P E ES S E k k k +→+?-211 P E ES +←ES S E ?+P E ES +→P E ES +←0=dt dC ES

反应釜设计程序.doc

反应釜设计程序 (1)确定反应釜操作方式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确定反应釜是连续操作还是间歇操作。 (2)汇总设计基础数据工艺计算依据如生产能力、反应时间、温度、装料系数、物料膨胀比、投料比、转化率、投料变化情况以及物料和反应产物的物性数据、化学性质等。 (3)计算反应釜体积 (4)确定反应釜设计(选用)体积和台数。 如系非标准设备的反应釜,则还要决定长径比以后再校算,但可以初步确定为一个尺寸,即将直径确定为一个国家规定的容器系列尺寸。 (5)反应釜直径和筒体高度、封头确定。 (6)传热面积计算和校核。 (7)搅拌器设计。 (8)管口和开孔设计。 (9)画出反应器设计草图(条件图),或选型型号。 3.设计要求(1)进行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2)选择接管、管法兰、设备法兰;(3)进行搅拌传动系统设计;(4)设计机架结构;(5)设计凸缘及选择轴封形式;(6)绘制配料夹套反应釜的总装配图;(7)从总装图中测绘一张零件图或一张部件图。1罐体和夹套的设计1.1 确定筒体内径表4-2 几种搅拌釜的长径比i值搅拌釜种类设备内物料类型长径比i值一般搅拌釜液-固相或液-液相物料i=1~1.3气-液相物料i=1~2发酵罐类I=1.7~2.5 当反应釜容积V小时,为使筒体内径不致太小,以便在顶盖上布置接管和传动装置,通常i取小值,此次设计取i=1.1。一般由工艺条件给定容积V、筒体内径按式4-1估算:得D=1366mm.式中V--工艺条件给定的容积,;i——长径比,(按照物料类型选取,见表4-2)由附表4-1可以圆整=1400,一米高的容积=1.539 1.2确定封头尺寸椭圆封头选取标准件,其形式选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图4-3,它的内径与筒体内径相同,釜体椭圆封头的容积由附表4-2 =0.4362 ,(直边高度取50mm)。1.3确定筒体高度反应釜容积V按照下封头和筒体两部分之容积之和计算。筒体高度由计算H1==(2.2-0.4362)/1.539=1.146m,圆整高度=1100mm。按圆整后的修正实际容积由式V=V1m×H1+V封=1.539×1.100+0.4362=2.129 式中;——一米高的容积/m ——圆整后的高度,m。1.4夹套几何尺寸计算夹套的结构尺寸要根据安装和工艺两方面的要求。夹套的内径可根据内径由500~600700~18002000~3000 +50 +100 +200选工艺装料系数=0.6~0.85选取,设计选取=0.80。1. 4.1夹套高度的计算H2=(ηV-V封)/V1m=0.755m1.4.2.夹套筒体高度圆整为=800mm。1.4.3罐体的封头的表面积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2查的F封=2.345。1.4.4一米高的筒体内表面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附表4-1查的。F1m=4.401.4.5实际的传热面积F== 5.6665>3,由《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式4-5校核5.6665〉3所以传热面积合适。2夹套反应釜的强度计算强度计算的参数的选取及计算均符合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规程。此次设计的工作状态已知时,圆筒为外压筒体并带有夹套,由筒体的公称直径mm,被夹套包围的部分分别按照内压和外压圆筒计算,并取其中较大者。...[ 过程装备夹套反应釜化工机械化工课程设计] 反应釜设计 摘要

生物反应器项目规划方案

生物反应器项目规划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说明— 该生物反应器项目计划总投资11052.8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881.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31%;流动资金3171.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69%。 达产年营业收入2403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993.65万元,税金及附加191.28万元,利润总额5041.35万元,利税总额5927.99万元,税后净利润3781.0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46.9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5.61%,投资利税率53.63%,投资回报率34.21%,全部投资回收期4.42年,提供就业职位433个。 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接种至液相或固相的反应系统。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作为更替可清洗以及可重复使用系统的替代品,自使用起即能发现他们的显著差异及影响。一次性组件能够提高生产灵活性、增强无菌保证、降低前期资本投入以及加速新设施启动。全球生物反应器产业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42亿美元,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5%。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SUBs降低了自动化的复杂性,减轻了海洋生物的种植,降低了能源和水的消耗,生物制剂市场不断增长,SUBs的技术进步以及生物制药研发的不断增长等因素推动生物反应器市场的增长。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生物反应器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工业园 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 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节约 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6960.14平方米(折合约40.42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8.46%,建筑容积率1.1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5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4.99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完整word版)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1.微生物反应与酶促反应的主要区别? 答:微生物反应与酶促反应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微生物反应是自催化反应,而酶促反应不是。此外,二者还有以下区别: (1)酶促反应由于其专一性,没有或少有副产物,有利于提取操作,对于微生物反应而言,基质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目的产物,副产物的产生不可避免,给后期的提取和精制带来困难,这正是造成目前发酵行业下游操作复杂的原因之一。 (2)对于微生物反应,除产生产物外,菌体自身也可是一种产物,如果其富含维生素或蛋白质或酶等有用产物时,可用于提取这些物质。 (3)与微生物反应相比,酶促反应体系较简单,反应过程的最适条件易于控制。 微生物反应是利用活的生物体进行目的产物的生产,因此,产物的获得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也受细胞因素的影响,并且微生物会发生遗传变异,因此,实际控制有一定难度。 (4)酶促反应多限于一步或几步较简单的生化反应过程,与微生物反应相比,在经济上有时并不理想。微生物反应是生物化学反应,通常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原料多为农产品,来源丰富。 (5)微生物反应产前准备工作量大,相对化学反应器而言,反应器效率低。对于好氧反应,需氧,故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氧的利用率不高。 (6)相对于酶反应,微生物反应废水有较高BOD值。 2. 何为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当时,一定是微生物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吗? 答:连续培养是将细胞接种于一定体积的培养基后,为了防止衰退期的出现,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养基;与此同时,含有细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 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时,此时反应器的培养状态可以达到恒定,细胞在稳定状态下生长。在稳定状态下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质浓度、产物浓度、pH值可保持恒定,细胞浓度以及细胞比生长速率可维持不变。稳定状态可有效的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生长期。理论上讲,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细胞很少受到培养环境变化带来的生理影响,特别是生物反应器的主要营养物质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使他们的利用效率提高,有害产物积累有所减少。 当时,不一定是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最主要的是菌种易于退化。可以设想,处于如此长期高速繁殖下的微生物,即使其自发突变几率极低,也无法避免变异的发生,尤其发生比原生产菌株生长速率高、营养要求低和代谢产物少的负变类型。其次是易遭杂菌污染。可以想象,在长期运转中,要保持各种设备无渗漏,尤其是通气系统不出任何故障,是极其困难的。在高的稀释率下,虽然死细胞和细胞碎片及时清除,细胞活性高,最终细胞密度得到提高;可是产物却不断在稀释,因而产物浓度并未提高;尤其是细胞和产物不断的稀释,

反应釜釜体设计

反应釜釜体的设计 目录 1概述 (2) 2工艺设计 (2) 釜体容积 (2) 最大工作压力 (2) p= (2) 根据要求操作压力 W 设计压力p=(~)W p,取p=W p=×=; (2) 工作温度 (3) 工作介质 (3) 3机械设计 (3) 釜体DN、PN的确定 (3) 3.1.1釜体DN的确定 (3) 3.1.2釜体PN的确定 (3) 釜体壁厚的确定 (3) 3.2.1筒体壁厚的设计 (3) 釜体封头的设计 (3) 3.3.1封头的选型 (3) 3.3.2封头的壁厚的设计 (3) 3.3.3封头的直边尺寸、体积及重量的确定 (4) 筒体长度H的设计 (4) 3.4.1筒体长度H的设计 (4) 3.4.2釜体长径比L/D i的复核 (4) 外压筒体壁厚的设计 (4) 3.5.1设计外压的确定 (4) 3.5.2试差法设计筒体的壁厚 (4) 3.5.3图算法设计筒体的壁厚 (5) 外压封头壁厚的设计 (5) 3.6.1设计外压的确定 (5) 3.6.2封头壁厚的计算 (5) 4总结 (6) 参考文献 (6)

1概述 反应釜釜体的作用是为物料反应提供合适的空间。釜体中的筒体基本上是圆筒,封头常采用椭圆形封头、锥形封头和平盖,以椭圆形封头应用最广。根据工艺需要,釜体上装有各种接管,以满足进料、出料、排气等要求。为对物料加热或取走反应热,常设置外夹套或内盘管。上封头焊有凸缘法兰,用于釜体与机架的连接。操作过程中为了对反应进行控制,必须测量反应物的问的、压力、成分及其他参数,容器上还设置有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支座选用时应考虑釜体的大小和安装位置,小型的反应器一般用悬挂式支座,大型的用裙式支座或支承式支座。 釜体结构简图 (CAD) 2工艺设计 釜体容积 对于反应釜,釜体容积通常是指圆柱形筒体及下封头所包含的容积之和。 根据釜体容积容积V的性质,选定H/Di的值,若忽略釜体低封头容积,可以认为 3/ 44 i i i i H V D H D H D D ππ?? === ? ?? 根据规定可知: i D=1200mm,又因为一般反应釜的/ i H D=1~1.3,,由此可得出 33 1.36~1.76 44 i i i H V D H D m D ππ?? === ? ?? 最大工作压力 根据要求操作压力 W p= 设计压力p=(~) W p,取p= W p=×=;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解——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是回用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水解酸化池的两个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二是去除废水中的COD,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 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取0.765 m/h,有效水深为6.5m。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3/h,水力停留时间按8.5h,总有效容积为7600m3。水解酸化池共4座,每座9格,共36格。每格水解酸化池设置有4个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使布水均匀。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以及排泥。每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负压气提排泥方式,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起流至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m,上部1m保护区,底部2.4m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为972m3。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 填料的作用事实上就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再填料上可增加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简单的说填料就是细菌的附着床,就是增加生物量和提高微生物与废水接触面。 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在不同的工艺中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也不同。水解酸化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而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可以将其视作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或者说是使较大的难降解的物质开环断链的反应过程。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解酸化池实属兼氧池。 水解酸化池在当前调试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培养采用间歇式培养方式,设定了临时进水管,根据需要以及营养物质投加设施或人工投加培养,进水采用前段污水处理厂预培养的污泥液,进水量按照池容积负荷递增投加。因为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培养比较慢,所以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由于该岗位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站SBR的,而污水站SBR的污泥是外接其他厂家的。虽说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污泥的驯化周期,但如果不及时检测,使得池内营养物质匮乏,很可能造成微生物不能适应环境或饿死。因此要及时分析COD、氨氮、总磷的含量,低于要求值时要及时投加营养剂。而且每天进行两次提气污泥循环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总的来说水解酸化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在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酸化就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了。

反应釜釜体的设计

化工设备机械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反应釜设计的有关内容 (3) 第一章反应釜釜体的设计 1.1 釜体DN 、PN的确定 (4) 1.2 釜体筒体壁厚的设计 (4) 1.3 釜体封头的设计 (4) 1.4筒体长度H的设计 (5) 1.5外压筒体壁厚的设计 (6) 1.6外压封头壁厚的设计 (7) 第二章反应釜夹套的设计 2.1夹套DN的确定、PN的确定 (8) 2.2夹套筒体壁厚的设计 (8) 2.3夹套封头的设计 (8) 第三章反应釜釜体及夹套的压力试验 3.1釜体的水压试验 (10) 第四章反应釜附件的选型及尺寸设计 4.1釜体法兰联接结构的设计 (11) 4.2工艺接管的设计 (12) 4.3管法兰尺寸的设计 (13) 4.4垫片尺寸及材质 (14) 4.5固体物料进口的设计 (14) 4.6 视镜的选型 (15) 4.7 支座的选型及设计 (16) 第五章搅拌装置的选型与尺寸设计 5.1 搅拌轴直径的初步计算 (18) 5.2 搅拌轴临界转速校核计算 (18)

5.3联轴器的型式及尺寸的设计 (18) 5.4搅拌桨尺寸的设计 (19) 5.5搅拌轴的结构及尺寸的设计 (19) 第六章传动装置的选型与设计 6.1电动机的选型 (22) 6.2减速机的选型 (22) 6.3机架的设计 (23) 6.4底座的设计 (23) 6.5反应釜的轴封装置设计 (23) 第七章焊缝结构的设计 7.1釜体上的主要焊缝结构 (25) 7.2夹套上的焊缝结构的设计 (26) 第八章固体物料进口的开孔及补强计算 8.1封头开人孔后被削弱的金属面积A的计算 (27) A的计算 (27) 8.2有效补强区内起补强作用金属面积 1 8.3判断是否需要补强的依据 (28) 第九章反应釜的装配图及部件图

生物池闭水施工方案

生物反应池满水试验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B标段工程位于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东侧、贾鲁河南岸,为新建工程。本标段共有生物反应池两座,分别为长122.55m、宽99.600m 的水池构筑物,两座生物反应池并排放置,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抗震等级为二级。混凝土采用C30,抗渗S6;基础垫层为C20。 本工程钢筋采用HPB300热轧钢筋,HRB335级带肋钢筋;HRB400级带肋钢筋。池内水深为6m。 二、编制依据 1、《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施工图纸》; 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3、《泵安装技术规范》(SD204-98); 4、《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三、组织机构 本次满水试验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杨俊召 副组长:郝修明、于琦、吕红魁、王超齐 成员:任瑞涛、吴浩、郭峰涛、汪海、于海阔、魏盼盼、杜华清、王笑贺、程宏伟、杜鹏程、刘亚林、刘利超、胡亚坤 四、施工部署 4.1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3)池内清理干净,无任何杂物及材料。 (4)池体不使用的各种管口已封堵处理。 (5)设置水位观测标尺; (6)标定水位测针; (7)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铁皮箱; (8)充水的水源确定并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设施。 (9)池体四周安全防护措施及夜间照明措施已经配备齐全。 (10)底板、池上露头钢筋切割完毕,用水泥砂浆抹面补平。 2、材料准备 (1)11kw大功率清水泵(流量:100m3/h)2台、11kw大功率污水泵(流量:100m3/h)5台、4kw污水泵(流量:80m3/h)4台;直径100PVR管材约200米。直径100、80消防水带若干(根据需要随时购置)。 (2)标尺:主要用于观察充水时水位变化情况; (3)刻度尺; (4)水位测针:由针体和针头两部分构成; (5)电流表。 3、满水试验水源选用 生物反应池满水试验选用一期中水管道水源及地下水源,生物反应池西侧从一期紫外消毒池投入5台11kw污水泵用水带连接至生物池,同时从附近的中水管道闸井处接出消防栓,用水带连接至生物反应池同时抽水;生物反应池东侧布置2口机井(直径500,深度40米),用2台11kw潜水泵进行抽水,用水带连接至生物反应池,进行满水试验。先对106-3生物池进行满水试验,观测结束后直接将水抽至106-4生物池进行满水试验,节省水资源,保证连续施工。 水源、管路连接示意图及机井位置图见附图二。 4、变形缝处理措施 生物反应池满水试验前,先对底板变形缝及池壁变形缝进行处理。 (1)底板变形缝处理:先把底板变形缝处填塞的低发泡聚乙烯板上部切除6cm,切除后,把变形缝处用吹风机吹干,保证变形缝处没有水分,然后填充6cm厚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生物反应工程复习 ()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生物反应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区别在于有生物催化剂参与反应。 生物反应工程是指将实验室的成果经放大而成为可提供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工程。 酶和酶的反应特征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蛋白质的一切属性;具有催化剂的所有特征;具有其特有的催化特征。 酶的来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合酶、转移酶、连接酶和异构酶 酶的性质:1)催化共性:①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②加快反应速率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 数。 2)催化特性:①较高的催化效率 ②很强的专一性 ③温和的反应条件 易变性 和失活 3)调节功能:浓度、激素、共价修饰、抑制剂、反馈调节等 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酶:在一定空间呈封闭状态的酶,能够进行连续反应,反应后可以回收利用。 与游离酶的区别: 游离酶----一般一次性使用(近来借助于膜分离技术可实现反复使用) 固定化酶--能长期、连续使用(底物产物的扩散过程对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稳定性有所提高;以离子键、物理吸附、疏水结合等法固定的酶在活性降低后,可添加新鲜酶溶液,使有活性的酶再次固定,“再生”活性) 固定化对酶性质的影响:底物专一性的改变 、稳定性增强 、最适pH 值和最适温度变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单底物均相酶反应动力学 米氏方程 快速平衡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这个可逆反应(3) 为快速平衡, 为整个反应的限速阶段,因此ES 分解成产物不足以破坏这个平衡 稳态法假设:(1)CS>>CE ,中间复合物ES 的 形成不会降低CS (2)不考虑 双倒数法(Linewear Burk ): 对米氏方程两侧取倒数 得 以 作图 得一直线,直线斜率为 ,截距为 根据直线斜率和截距可计算出Km 和rmax 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失活作用(不可逆抑制) 抑制作用(可逆抑制 ):竞争抑制 、反竞争抑制 、非竞争抑制 、 混合型抑制 竞争抑制反应机理: 非竞争抑制反应机理: 可逆抑制各自的特点:P37 多底物均相酶反应动力学 (这里讨论:双底物双产物情况 ) 强制有序机制 S m C r K r r 111max max +=S C r 1~1Q P B A +→+P E ES +←ES S E ?+P E ES +→0=dt dC ES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第一章生物工程导论 1.生化反应工程的概念 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利用化学工程方法研究生物反应过程的一门学科。 2.生化反应工程研究对象 研究生物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 3.生化反应特点 优点: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同一设备进行多种反应通过改良菌种提高产量 缺点:产物浓度低,提取难度大废水中的COD和BOD较高前期准备工作量大菌种易变异,容易染杂菌 4.生化反应动力学 本征动力学:又称微观动力学,生化反应所固有的速率没有物料传递等工程因素影响。 反应器动力力学:宏观动力学,在反应器内所观察到的反应速率是总速率考虑。 5.生化工程研究中的数学模型 结构模型:由过程机理出发推导得出 半结构模型:了解一定机理结合实验数据 经验模型:对实验数据的一种关联 第二章生物反应工程的生物学与工程基础 1.因次:导出单位,也称量纲。 2.红制及基本单位 密度比容气体密度压力 第三章微生物反应计量学教材p53-64 1.反应计量学:对反应物组成及转化程度的数量化研究 2.得率系数与维持因数: 得率系数:细胞生成量与基质消耗量的比值 维持因数:单位质量细胞进行维持代谢时所消耗的基质。 3.细胞组成表达式及元素衡算方程 细胞组成表达式CH1-8O0.5N0.2 元素衡算方程CHmOn+aO2+bNH3=CCH2O3Nr+d H2O +e CO2 4.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 当细胞反应是细胞外产物的简单反应时,得率系数与计量系数关系如下: 5.呼吸商:二氧化碳产生速率与氧气消耗速率之比 6.实例计算 第四章均相酶反应动力学(教材P8-10,26-38) 1.酶活力表达方法及催化特性 催化特性:酶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较高的催化效率反应条件温和易失活,温热,氧化失活 2.了解反应速率方程的几种形式 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零次方成正比 一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浓度二次方成正比

生活污水处理水工构筑物施工方案

水工构筑物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及施工部署 1、工程简介 主要水工构筑物为2座初沉池(Φ32m)、1座生物反应池(90m×94.65m)、4座二沉池(Φ42m)。 初沉池与二沉池均为圆形,施工方法基本相同。生物反应池为方形池体,是整个水厂最大水工构筑物,由4道伸缩缝将池体分为九个区。 2、模板体系 模板采用12mm厚木胶板,穿墙螺栓对拉,50×100mm方木及钢管加固的施工方案,隔墙内传Φ20pvc管,对拉螺栓可重复使用。 3、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自动计量,混凝土输送泵及泵车泵送浇筑的施工方案; 4、由于本工程钢筋加工量大,在施工队伍安排方面,集中设备和人员的优势,成立专门的钢筋加工队,按照设计图纸及加工计划,在车间统一加工成型,然后运至现场集中绑扎; 5、为了提高池体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减少薄壁池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采用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自防水性能及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外加剂的掺量施工前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 2初沉池施工方案 1、施工方案 沉淀池是本标段的主体工程,池体池壁超长、池壁较薄,且具有钢筋制安量大、模板需用量大、支立要求高、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工期要求紧的特点,在施工安排中,应根据其特点和难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本工程施工中,拟采用以下施工方案: (1)由于本标段工程初沉池2座、均为独立的单元体,东西对称布置,先施工东侧后施工西侧,在施工安排中,计划由同一个施工队进行流水作业。 (2)基坑土方开挖采用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辅助清底的施工方案,同时采用明沟及集水坑排水。

搅拌反应釜的釜体设计及夹套设计

搅拌反应釜的釜体设计及夹套设计 概述 夹套式反应釜的釜体是由封头、筒体和夹套三部分组成。封头有椭圆形封头和锥形封头等形式。上、下封头与筒体常为焊接。 釜体材料的选择 根据工艺参数及操作条件(见附录2)确定封头、筒体及夹套的材料。此设计的釜体材料选用0Cr18Ni9与夹套材料选用Q235-B ,热轧钢板,其性能与用途见表2-1。 表2-1 Q235-B 性能与用途 由工艺参数及操作条件和表2-1可知,0Cr18Ni9和Q235—B 材料能够满足任务书中的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在操作条件下,Q235—B 能使设备安全运转,并且不会因腐蚀而对介质产生污染,而且相对与其他钢号价格便宜,所以本设计釜体材料选用0Cr18Ni9与夹套材料采用Q235-B ,热轧钢板。 封头的选择 搅拌反应釜顶盖在受压状态下操作常选用椭圆形封头,本设计采用椭圆形标准封头,直边高度mm h 45=ο,其内径取与筒体内径相同的尺寸。 椭圆形封头是由半个椭圆球体和一个圆柱体组成,由于椭圆部分径线曲率平滑连续,封头中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对于2=b a 得标准形封头,封头与直边的连接处 的不连续应力较小,可不予考虑。椭圆形封头的结构特性比较好。 釜体几何尺寸的确定 釜体的几何尺寸是指筒体的内径i D 和高度H 。釜体的几何尺寸首先要满足化工工艺的要求。对于带搅拌器的反应釜来说,容积V 为主要决定参数。 2.4.1 确定筒体的内径

由于搅拌功率与搅拌器直径的五次方成正比,而搅拌器直径往往需随釜体直径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同样的容积下筒体的直径太大是不适宜的。对于发酵类物料的反应釜,为使通入的空气能与发酵液充分接触,需要有一定的液位高度,筒体的高度不宜太矮。因此,要选择适宜的长泾比(i D H )。 根据釜体长径比对搅拌功率、传热的影响以及物料特性对筒体长径比的要求,又由实践经验,针对一般反应釜,液—液相物料,i D H 取值在之间,并且考虑还 要在封头上端布置机座和传动装置,因此,取i D H =。 由<<搅拌设备设计>>可知: i D =3 ) (41i D H V πηο (2-1) 有:操作容积=全容积?= 式中:V ——操作容积,3m ;H ——筒体高度,m ;i D ——筒体内径;1η——装料系数,取值为。 则: i D =33 .28.04 .64???π =m 将i D 值圆整到标准直径,取筒体内径i D =1600mm 。 2.4.2确定筒体的高度 由《搅拌设备设计》可知: )(44 D 1 2 2i h i h V V D V V H -=-=ηππο (2-2) 式中:h V ——下封头所包含的容积,在《材料与零部件》中查得,h V = 。 ) (0.6178 .0.6.4 6.142-?=πH =m 把1H 的值圆整到H =3700mm ,则: 3.21600 3700 == i D H 夹套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常用的夹套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1)仅圆筒部分有夹套,用于需加热面积不大的场合;(2)圆筒一部分和下封头包有夹套,是最常用的典型结构;(3)在

生物反应工程(知识点参考)

名词解释 1,返混: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的混合。 2,双膜理论:作为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理论,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液体吸收剂对气体吸收质吸收的过程。一种关于两个流体相在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理论 3,构象改变:在分子生物学里,一个蛋白质可能为了执行新的功能而改变去形状;每一种可能的形状被称为构象,而在其之间的转变即称为构象改变。 4,分配效应:分配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5,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固定化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连接在一定的固相载体上成为固定化酶,从而发挥催化作用。固定化后的酶在保持原有催化活性的同时,又可以同一般催化剂一样能回收和反复使用,可在生产工艺上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更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6,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 7,固定化酶:水溶性酶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一种酶的衍生物。在催化反应中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 ¥ 8,停留时间:又称寄宿时间,是指在稳定态时,某个元素或某种物质从进入某物到离开该物所度过的平均时间。 9,恒化器: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器。它以恒定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容器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始终低于最快生长速度。这种容器反映的是培养基的化学环境恒定。而恒浊器反映的是细胞浊度(浓度)的恒定。 10,恒浊器:一种连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微生物的浓度,通过光电系统观控制培养液的流速,从而使微生物高密度的以恒定的速度生长。11,生物反应工程:一个由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反应工程结合的交叉分支学科。着重解决不同性质的生物反应在不同型式的生物反应器中以不同的操作方式操作时的优化条件 12,连续灭菌: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在通入发酵罐时进行加热,保温,降温的灭菌过程,也称连消。 13,间歇灭菌:在100℃条件下,灭菌30分钟,间隔24小时再重复操作三次。 14,有效电子转移:是指物质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释放所进行的电子转移。 15,能量生长偶联型:当有大量合成菌体材料存在时,微生物生长取决于ATP的供能,这种生长就是能量生长偶联型。 16,能量生长非偶联型:在ATP的供能充分,而合成细胞的材料受限制时,这种生长就是能量生长非偶联型。 、 17,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或活性部位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活力恢复的作用。18,流加式操作:能够任意控制反应液中基质浓度的操作方式。 19,代谢工程: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 20,连续培养及稳态:又叫开放培养,是相对分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连续培养是采用有效的措施让微生物在某特定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生长状态的培养方法.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