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配甘草秘方

合集下载

经方芍药甘草汤

经方芍药甘草汤

经方芍药甘草汤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经方芍药甘草汤糖尿病的老Z高兴地告诉我,他烦人的夜间小腿抽筋消失了,方子很简单,就是芍药甘草汤:白芍药50克、生甘草5克。

他说当天晚上服药后,这么近月来再没有发过。

他连连说:这方真是神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抽筋是张仲景的经验。

《伤寒论》上就说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而且起效快,说服药后“其脚即伸”。

后世沿用,屡有验证。

所以《朱氏集验方》竟改芍药甘草汤方名为“去杖汤”!脚抽筋是俗称,医学术语为腓肠肌痉挛。

这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往往也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我曾发现一些肝病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脚抽筋,用芍药甘草汤及其加味方后,脚抽筋好转,肝病也得到控制。

此外,有些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急性发作、肺动脉高压、高粘血症等患者,也有类似情况。

患者不仅有脚抽筋,还有下肢发凉、走路疼痛、局部皮肤发暗浮肿、脚底开裂等。

临床上也将脚抽筋及其附带下肢的症状作为使用芍药的一个指证。

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其实也不仅是下肢肌肉的拘急痉挛,患者的腹肌也会表现的紧张。

用手按压腹部,常常感到肌肉发硬。

日本古方家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挛急按之不弛”。

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

如《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

有一疡医,一位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

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

腹皮挛急,是指腹肌比较紧张。

而腹肌的紧张,也往往提示其他肌肉也容易紧张甚至痉挛。

含有芍药甘草汤的小建中汤,就专治腹中痛,《苏沈良方》说此方“治腹痛如神”。

这种腹痛有何特点仲景说的“腹时痛”“急痛”,也就是那种痉挛性的腹痛。

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脐腹部的腹痛,就可以用芍药甘草汤或小建中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两味药止痛,从头治到脚,不容错过!中医养生 2022-07-21 09:00 发表于云南土豆微信在中药世界里,甘草是非常百搭的一味药物,它和温药在一起能驱寒,和寒药在一起能清热,如果用它来止痛,还要再给它找个伴儿,找谁呢?芍药自告奋勇,没想到二者一拍即合,一个千古名方,芍药甘草汤就这样诞生了。

芍药甘草汤组成:白芍12克、炙甘草12克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主要用它来缓急止痛,注意,这里面包含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缓急,一个是止痛。

所以,什么样的人最适合用这个方子?一个是火急火燎的人,这样的人总是静不下来,刚一坐下,话还没说上几句,凳子还没捂热呢,又要风风火火去往别处;再一个是有各种疼痛的人,如果疼痛的同时,又心急火燎的,两者一结合,芍药甘草汤就是非常好的止痛药。

那么,它能治哪些疼痛呢?具体来讲:1第一,它能治牙痛一看这个人捂着半边脸,柔柔弱弱,像林妹妹一样,这样的人用芍药甘草汤,可能要多斟酌一下。

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痛到龇牙咧嘴了,讲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甚至有点暴跳如雷了,恨不得立马好起来,这样的人,赶紧给他喝芍药甘草汤。

甘草的性子不用多说,甘润平和,白芍也是非常的内敛,而且它主要入肝经,有柔肝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为刚脏,肝的火气是很足的,所以一个人脾气急躁的主要原因在于肝,白芍和甘草加在一起,就像一位厉害的推手,能够把坚硬的,有棱有角的变得柔和。

2第二,它能治头痛有一种头痛是因为肝血不足,身体里的血属阴,阴不足,阳就失去了制约,本来应该潜藏在水里,现在循经上攻到头部,稍微动一下气,立刻头痛难忍。

这种痛大多位于头部的一侧或者双侧,也就是以偏头痛为主。

白芍有补血的作用,白芍把肝血补足,肝阳就乖乖潜藏下来,不再作乱。

芍药甘草汤对风寒头痛同样有效,《黄帝内经》里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就是在告诫你要远寒凉。

然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往往是背道而驰。

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早上洗头,洗完以后也不吹干,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出门,风一吹,内外因一勾结,血脉受寒而收缩,一收缩就会疼痛,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不通则痛”。

【中医秘方】芍药甘草汤治腿抽筋,3天生效!

【中医秘方】芍药甘草汤治腿抽筋,3天生效!

【中医秘方】芍药甘草汤治腿抽筋,3天生效!【中医秘方】芍药甘草汤治腿抽筋,3天生效!中医没有很严格的分科,大人和小孩的病也没有什么截然不同,懂了一些医理以后,大人小孩的一些病都可以看。

下面我就写写我给老婆治腿抽筋的事。

记得我老婆这个毛病有好几年了,就是会无缘无故的觉得腿难受,不舒服,也说不上是怎么回事,有时候晚上睡觉后腿会抽筋。

我老婆觉得是不是缺钙了,就自己买钙片吃,吃了两瓶也没有效果。

这个毛病有点怪,我也想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只好感叹自己的中医水平太差。

2009年的春天,我老婆的腿又开始难受了,晚上睡觉后还时不时的抽筋。

如何为老婆大人解决掉这个烦恼?这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幸亏这个时候读的医书多了点,开始会用中医的思维考虑问题了。

想啊想啊,有一天忽然眼前一亮,感觉困扰多年的这个问题忽然想明白了,没错,问题应该是出在肝上。

“肝?”这扯的有点远了吧?是啊,有时候没有中医知识的人很难接受中医的思维,老百姓更容易接受西医的东西,直白,容易理解。

中医有个脏象理论,《黄帝内经》上就讲了,是说“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肝主筋,肾主骨”,这段话揭示了五脏和全身的对应关系。

其中“肝主筋”怎么理解呢?中医讲肝是主藏血的,筋的舒展离不开血的柔润,如肝血不足了,筋得不到足够的柔润,不就会抽筋吗?打个比方,筋是肝的分公司,其流动资金需要总公司“肝”来提供。

如果总公司流动资金不足了,分公司就会缺钱,缺钱就不能正常开展业务。

中医还有句话,叫“肝主风”,自然界的树啊,草啊,有风吹才会动,人体的零部件不由自主的动的话,也是像自然界一样,有一种“内风”在吹动,“内风”的源头就是肝。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知道该怎么治了。

那时候也刚刚看了点本草的知识,知道润肝需要用白芍。

也不能只用白芍这一味药吧,那就给他找个伴吧。

找个什么伴呢?想了想,还是找炙甘草吧,她是大众情人,中医讲“甘酸化阴”,白芍是酸,炙甘草是甘,她们两个作伴肯定行。

白芍加甘草(止痛)

白芍加甘草(止痛)

白芍加甘草(止痛)炙甘草:【性味归经】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白芍【性味】苦酸,凉。

【归经】入肝、脾经。

【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舌红少津,脉涩,为血瘀阻络,筋脉失养。

予方:芍药、甘草、木瓜、威灵仙、牛膝、鸡血藤、红藤(煎服10~15克,可用至30克)。

注;(红藤与鸡血藤系两种不同的药物,功效相似,但又有不同,不宜混用。

红藤偏于活血祛瘀,鸡血藤则偏于行血补血。

故风湿痹痛、经闭腹痛、月经不调等偏于血瘀之实证者多用红藤;上述诸症偏于血虚者多用鸡血藤。

)药渣外敷腰部,疼痛消失。

临床上,常用此方作为一个基础方用在其它方中,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中生白芍: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

生白芍: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汉;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鸡血藤威灵仙各15克杜仲怀牛膝各12克加知母、葛根、蝉蜕各15g。

面部阵发性抽搐,短则半分钟,长则1-2分钟,重者每日发作20余次。

证属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发。

.眼睑震颤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睑震颤,余无所苦,中药方:白芍40g炙甘草15g钩藤15g秦艽15g,水煎内服,药渣外用,三剂。

下肢抽筋反复双下肢抽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下肢抽筋,尤以夜间多见,甚行走时抽筋发作,以致需要休息,揉搓小腿,抽筋缓解后才敢行走,深以为苦,苔薄白,脉弦细,为筋脉失养,拟:白芍60g 甘草10g 木瓜15g 伸筋草30g 4剂水煎服,药渣水煎外洗双下肢。

药后大便稀溏,乏力肢软,上方减白芍40g加:炒白术20g,山药25g党参20g蜀余粮12g,3剂水煎服。

【中医十大类方】芍药甘草汤

【中医十大类方】芍药甘草汤

【中医⼗⼤类⽅】芍药⽢草汤2016-08-13 18:55X【中医⼗⼤类⽅】芍药⽢草汤本⽅主治津液受损,阴⾎不⾜,筋脉失濡所致诸证。

⽅中芍药酸寒,养⾎敛阴,柔肝⽌痛;⽢草⽢温,健脾益⽓,缓急⽌痛。

⼆药相伍,酸⽢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痛之效。

芍药⽢草汤【来源】《伤寒论》【原⽂】 伤寒,脉浮,⾃汗出,⼩便数,⼼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烦躁吐逆者,作⽢草⼲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温者,更作芍药⽢草与之,其脚即伸;若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29)?【异名】戊⼰汤(《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芍药12克⽢草12克【⽤法】上⼆味,⽤⽔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调和肝脾,缓急⽌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于⾎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亏虚,肝脾失调者。

实验研究解痉、⽌痛、抗炎作⽤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的抑制、镇静作⽤。

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的兴奋有镇静作⽤,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引起的疼痛。

芍药、⽢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药合⽤后,这些作⽤确能显著增强。

芍药⽢草汤做法配⽅:⽩芍药30克炙⽢草10克⽩糖30克制作:1.将⽢草、芍药润透切⽚;放⼊锅内,加⽔1000毫升。

2.将锅置中⽕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糖拌匀即成。

⾷法:代茶饮⽤。

功效:酸⽢化阴,和⾥缓急。

拓展阅读《伤寒论研读与经义发微》蒋⼩敏刘英峰主编【运⽤思路】 芍药⽢草汤⽴法以⽢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急⾷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以缓之,以酸泻之。

中医名方——芍药甘草汤

中医名方——芍药甘草汤

中医名方——芍药甘草汤张小医说,说医解案。

有意切磋,欢迎来稿。

本方乃中医止痛第一名方,具有解痉,止痛,抗炎等作用。

临床以肌肉痉挛,头身痛疼,腹痛,舌红,脉弱为使用要点。

【组成】白芍30-60克,炙甘草10克。

【功效】养血益阴,缓急止痛。

【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主症】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

【副症】1.头痛,牙痛。

2.关节痛疼,神经痛疼。

3.泌尿结石,胆结石。

4.便秘。

【舌脉】舌红,脉细弱。

【方解】方用芍药,养血益阴,缓急止痛;炙甘草补中益气,资气血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助芍药缓挛急、止腹痛。

【临床使用】常用于治疗腓肠肌痉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泌尿结石,胆结石,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痛疼,面肌痉挛,不安腿综合症,面肌痉挛,习惯性便秘等。

【临床加减】1.腿抽筋痛,加木瓜15克,伸筋草12克,牛膝10克。

2.神经痛疼,加延胡索10克,蜈蚣2克,全蝎3克。

3.颈椎痛疼,加葛根15克,秦艽10克,威灵仙12克。

4.痛经明显,加益母草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

5.结石痛疼,加金钱草30克,海金沙10克,鸡内金10克。

6.肿瘤痛疼,加延胡索10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7.风湿痛疼,加制附子10克,海风藤12克,徐长卿10克。

8.便秘,加白术30克,虎杖15克,火麻仁15克。

【临床释疑】1.本方乃止痛良方,白芍用量须30克以上,效果才显著。

2.若伴有瘀血,可以白芍、赤芍同用。

温馨提示:•编辑:茯苓师承学堂。

•患者体质各异,具体医案仅作为思路探讨,不作为未就诊患者的处方依据。

名方?白芍甘草汤

名方?白芍甘草汤

名方白芍甘草汤中药白芍和甘草混合煎煮而成的白芍甘草汤,可以有效治疗常见疾病,比如白芍甘草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胆绞痛、偏头痛等疾病。

下面一起看看白芍甘草汤治疗疾病时的用药剂量吧。

原发性痛经:白芍50克,甘草5克。

水煎两次,将药液浓缩约50毫升,于行经当天分两次服,连服3~4天,解痉止痛。

编辑推荐:痛经吃什么好鸡蛋治疗痛经效果好胆绞痛:多为胆石症突发。

白芍、甘草各等份,研为细末合匀,每次取15克用水调成稀糊状,文火煮数沸,晾温后服用。

一般服后15分钟可止痛,且无副作用。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一侧面颊阵发性剧痛,痛时闭目流泪,翘嘴咬牙,数秒钟可暂止,旋即再作。

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

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5剂。

胃脘痛(急性胃痉挛):表现为胃脘阵发性疼痛,夜间尤甚,喜按,饮食无碍。

白芍30克,甘草9克。

水煎取药汁150毫升,分两次服。

第一次服后,3小时再服,一般1~2剂可止痛。

偏头痛(血管性头痛):表现为抽掣疼痛,午后尤甚,常伴有心烦、多梦、面红、耳鸣等阴亏肝亢之症候。

白芍45克,甘草12克,水煎,连服6剂痛减,12剂后则头痛可消失。

编辑推荐:中医治疗偏头疼的方法呃逆:表现为喉间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常伴有胁痛难忍,饮食减少,夜不能寐。

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煎汤频频服之。

一般连用1~3剂,呃逆可止。

吐血(消化性溃疡出血):消化性溃疡患者因郁怒或饮食过急后易发作,表现为胃脘痛、呃血。

白芍15克,甘草9克,白及30克,浓煎,频频缓服。

一般连续服1~3剂,对中轻度吐血有效,但不宜危重吐血者选用。

急性肛裂:表现为大便干燥,每次便后均感肛门剧痛及有少量鲜血。

白芍50克,甘草12克,水煎服。

也可加火麻仁24克以增强润便作用。

小腿抽筋:表现为小腿肌肉频繁抽搐,或伴有酸胀痛感。

生白芍60克,甘草6克,水煎,将药汁浓缩至200毫升左右,每日分3次服完,连服5剂。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整理ppt17源自(八) 吐血(消化性溃疡出血)案 医案
按语:起于郁怒和饮食过急,肝气犯胃,胃 络损伤而吐血,故用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以治 本,加白及降逆止血以治标,标本同治则气平 而血止。
整理ppt
18
(九) 呃逆案
医案
一王姓老翁,呃逆连声,日夜不止,以致饮 食减少,夜不能寐,连续三昼夜,深以为苦。 日更数医,迭进丁香柿蒂汤、旋覆代赭汤,均 未见显效;又以指甲放入烟管中吸之,即时呃止, 少顷又发,再用则无效。先祖父诊其舌尖无苔, 口干少津,脉弦细数,阴虚之象已显。以脾土 之阴受伤,致肝木上犯,上升无制,呃逆之所 由作也。
芍药酸寒,益阴养血 酸甘化阴,缓解拘挛
甘草甘温,缓急补虚
整理ppt
3
功效主治
【功效】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主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之证 脚挛急,筋脉挛缩,脘腹拘急疼痛,舌淡,
脉迟。
整理ppt
4
临证思路
A、古代应用:
• 《朱氏集验方》又称为“去杖汤”,主治病症为脚弱无力,行 步艰难。
• 《医学心悟》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 黄连。
【煎服】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
分温再服。
整理ppt
2
原文方解
【原文】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
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 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 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方解】
整理ppt
13
(六) 三叉神经痛案
医案
罗某某,女,64岁,1964年7月12日初诊。右侧面 颊阵发性剧痛已2周,经某医院诊断为“二叉神经痛”。 近来发作次数更加频繁,每因吞咽或说话而引起剧痛 ,痛时闭目流泪,翘嘴咬牙,历10余秒钟可得暂停, 旋止旋作,日渐精神萎靡,头晕目眩,食饮皆废,脉 象缓大,舌上无苔,中见裂纹。投以养血祛风方(四物 汤加细辛、钩藤等)2剂乏效,乃改用芍药甘草汤。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