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谷山水画作品

合集下载

“当代画圣”:古典山水画的巅峰——王石谷绘画艺术论

“当代画圣”:古典山水画的巅峰——王石谷绘画艺术论

画家的理想、 情感 和意趣 , 在本质上 , 它是画家内
在的心理的反映 ; 它重视绘画语言 , 尤其是笔墨的 : 量直 圣: 蚩 : 但塑丕丝 是茎 古典 山水要求 画家 , 在现实 山水 、 的筮一: 理解这点很重要, 比方李白、 杜甫、 屈原等 表现力。总之, 人, 我们不好说谁 比谁更伟大 , 只能说他们各有胜 擅、 难分轩轾。所 以, 我引用 “ 画圣” 加诸 石谷 头 上, 并非我以为石谷是彼时第一 , 而只因为石谷符 合“ 的三方面含义 , 圣” 其他诸人则未能尽符。 理想山水与夫笔 墨为代表 的内形式三者之间 , 取
霜哺图仿沈周山窗读书图仿王蒙虞山枫林图仿黄公望我们看这三件作品不能不赞叹石谷那高超的仿古本领他确是仿某家即是某家确能做到一笔不掺入别家与古人神形毕肖甚至青出于蓝
维普资讯
“ 代画圣"古典山 当 : 水画的巅 峰
王 石 谷 绘 画 艺 的时候 , 心里是颇为踌躇 的。放在 30年前 说这话 , 0 赞成 的人多。今天说 这话 , 批 的份多。因 此 , 给 自己开脱 一 下 : 挨 先
“ 当代” 是对石谷 而言的, 画圣” 自曹溶、 “ 出 吴伟 业之 口,巅峰” “ 则是综合王时敏、 汪绎 、 陈于潮等 人的意见得 出的结论 , 这是一。其次 , 圣” 中 “ 在
美 观 , 古典 山水 画的均 衡美 的文 化根 子 是
石谷生活的时代 , 绘画领域大师辈出, 名家腾 踊, 艺术超越石谷或与其相埒者 , 不止 十余人 , 如 四僧 、 梅清 、 萧云从、 龚贤 、 查士标 、 蓝瑛 、 吴历 、 恽 寿平 、 四王”中的另三王等。但为什 么是 石谷 , “ 而不是其 他 的什 么人 , 代表 了古 典 山水 画 的巅
( 广西艺术学 院学报编辑部 , 广西南 宁 50 2 ) 30 2

王翚(王石谷)极精之作《竹坞幽居图》

王翚(王石谷)极精之作《竹坞幽居图》

王翚(王石谷)极精之作《竹坞幽居图》清王翚竹坞幽居立轴设色绢本成交价1668万元【作品鉴赏】王翚的成功与名家的提携爱护,名人的推广,帝王的喜爱有关。

二十岁时,王时敏结识王鉴,又在王鉴的推荐下拜谒王时敏,受到王时敏的喜爱,在时敏家看了大量的古迹名画。

同时在王时敏的介绍下结识了大鉴藏家唐与昭等,遍览古代名家作品。

王时敏初见王翚作品时即说:“此烟客师也,乃师烟客也”,“烟客”即是王时敏,可见对其的喜爱了。

王时敏还说“——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

”,“即唐宋元诸家复起,定拜下风”,以及“石谷画道甲天下。

”。

又如著名诗人朱彝尊曾赋诗曰“王郎手摹一幅画,宛似张颠作草书。

……”这样的言语出自画坛领袖之口,出自名家之口,无疑为王石谷的绘画地位奠定基础。

王石谷青年时期偶遇王鉴,得其所赏,并传其画法,此后又介绍他师事王时敏。

时敏亦赏其才华,广为誉扬,石谷由此广交南北名流,纵观历家所藏宋元明名画,目识心会,临写不辍。

于是融通南北,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遂成一代名家。

此帧作于他四十一岁时,正是精力弥满,功力与才华互为映发之艺术成熟期。

因为初得时望,每作画,都全力以赴绝不苟且,故笔底气韵并集,灵性焕发,于是佳作叠现,遂有一代画圣之目。

此图自云仿刘松年,叠嶂重岭,茂林花竹与曲径鸣泉相映,元气浑沦,气脉相贯;笔墨秀润,精致入微而不落屑碎;青绿设色,雅洁明净,然苍厚恬静,绝无俗韵及板刻之病,是其极精之作。

上方空处有王时敏长题,称其“超逸高妙,真艺林绝致,今古罕二”。

可谓推重至极矣!此顷,时敏已逾古稀,画坛推为宗师,虽有偏爱之情,然亦非谀言。

此帧保存精良,绢色如新,神采焕然,曾经名家递藏,是堪赏堪藏的佳作。

【作品资料】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文物201410期--王翚画仿古与古画中的王翚画_王连起

文物201410期--王翚画仿古与古画中的王翚画_王连起

王翚画仿古与古画中的王翚画王连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翚,字石谷(1632~1717年),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是“虞山画派”的开派之人。

就绘画技能来论,在清初四王之中当属首位,当时就有“集大成”、“画圣”之谓,其绘画艺术的成就、风格、地位及影响,很多专家学者都有文章论及,我在此只谈本人在学习古书画鉴定研究过程中见到的王石谷的仿古画、临古画,特别是古画中的石谷画问题。

王石谷绘画仿古,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当时的历史环境,二是他个人早年的家境和绘画创作经历。

元代的赵孟曾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这本是他自己的创作要求,却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古代书画的名家名作,无论是收藏欣赏还是研习创作,真迹都不易得。

以书法为例,前代的古法帖没有那么多,于是人们就追求“下真迹一等”的摹本,名家的临本、仿本,甚至刻石传拓的拓本,来满足学习、欣赏和收藏的需要。

绘画同样需要前代名画以作范本,于是也需要摹本和仿本,即当时所谓“粉本”。

其作用从王时敏“题自仿子久《浮峦暖翠图》”可知,是为了以临仿的名义进行再创作。

此题跋说到,他在六十年前见过黄子久此图,今藏家虽近在百里,但体衰年迈不能去看,“梦寐抱耿,适家有粉本,遂以其意作此图”。

他的《王奉常书画题跋》一书中,则不止一次地言及“粉本”,如“题宋元名迹缩本”:“余以一生精血,裒集宋元名迹,十有六帧……岁荒赋急,贫不能守……兹幸廉州斫轮妙手,借余所留粉本,神而明之,缩成此册。

”[1]由此可知,这些粉本都是较原作进行了缩小的。

同书两题陈明卿画,都言及陈廉“为余摹诸名图,以寻丈巨轴缩为方册”[2],“为余临宋元诸名迹缩成小本”[3]。

从这些反复制作粉本的记载可知,当时对古代作品多么渴求,这应当是《芥子园画谱》等画谱产生的主要原因。

明末清初是绘画摹古、仿古风气最盛的时期。

这同董其昌创南北宗论、倡导文人画有很大关系,同当时的审美观念、欣赏趋向有更直接的关系。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独特性。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

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

赏鉴APPRECIATION1文、图:刘汉忠老子心中山水 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李熙垣的《江行图》清代乾嘉年间起,岭南画坛历代承继的家族画派出现。

广西桂林永福的李熙垣师法岳父周位庚,毕生致力于山水画,开崇山李氏书画世家一派。

历经八代,至今不歇。

李熙垣(1780—1862),字星门,号东屏,广西桂林府永福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恩贡。

他一生专致于山水画,画法出入倪、黄,雄奇浑厚,又间作写生,笔意超妙。

书法得米芾之神韵。

复精于鉴别,富藏法书名帖。

龙启瑞的《题李星门丈松阴读书图》述星门生平行藏:“壮年冠剑走万里,匹马远逐京华春。

蓟门烟树望不极,居庸叠嶂开嶙峋。

西上潼关去天尺,黄河万里连沙碛。

回身却望太行山,元气冥蒙荡秋碧。

”画家见真山水,识真古人,故而有“笔端缥缈争神功”之评。

张希吕《题李星门松阴读书图》诗也有“虹舫学使号知人,博访画手求其真。

如云多士纷献技,下笔独数先生神”之语。

(朱方增,字虹舫,官广西学政)。

当时文人争与之交游,或求画,或题识,诗酒酬唱。

黄体正曾以诗 “乞写漓江归棹图”,《题李星门松阴读书图》有“星门摇笔生云烟,逸致透出霜毫颠。

山水意态最佳绝,不远萧散行其天”之句。

画家尽享盛名之作《江行图》(图1)为国家二级文物,今藏于永福博物馆。

纸本,水墨册页,纵24.4厘米,横29.3厘米,计6册34页(首页《木龙图》久佚)。

每页一画,配一诗。

道光十七年(1837)夏,熙垣应其弟李孔淳(山西凤台知县)之邀,北行漫游。

于是从桂林“买舟东门,阅月余抵武昌,舟行数千里,所见佳山水,辄推篷以写其意,得三十五景,名曰《江行图》”。

图目计有:鹭鸶洲、双潭圩、双潭圩西岸、灵川县、千秋峡、大溶江、画眉塘、马头山、清水河、三里陡、陡河、飞来石、屏山渡、全州、兵书峡、冷水滩、红石山、浯溪、祁阳河一、祁阳河二、观音塘、2图1 李熙垣尽享盛名之作《江行图》-陡河。

图2 李熙垣《江行图》郑小谷题诗。

图3 李熙垣水墨山水立轴,桂林图书馆藏。

集大成的虞山画派创始人

集大成的虞山画派创始人

集大成的虞山画派创始人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他是虞山画派的创始人,其身前身后影响中国画坛达二百余年,不仅对整个清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仍以其特殊的方式继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虞山画派创始人王?,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

江苏常熟人。

清代著名画家。

被称为清初画圣。

祖父王载仕、父亲王云客均善绘画。

王?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为“四王”,在中国清代绘画史上,四王的艺术一直代表着正统地位,其势力遍及全国。

实际上,四王是一个统称,具体可分为两派,一为以王时敏、王原祁、王鉴为核心的“娄东画派”。

其中王时敏还是“清四王”之首,由于他在京为官,参与了宫廷许多重大绘画活动,影响日益高涨,不少人纷纷投身其门下,形成了娄东派,也称太仓派。

二就是王?,由于王的画风清秀工丽,内容雅俗共赏,很受人们的青睐和追捧。

当时,画家云集,影响很大,形成了著名的“虞山画派”,王?也因此成为该派的创始人。

清初四王的艺术一脉,虽然只有四个人,却代表着画坛的主流。

之所以把王?与其他三王并列,其原因就是他们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美术史上,娄东画派、虞山画派与四王是三个相互纠缠和重叠的概念。

娄东画派和虞山画派同出一家法门,他们之间存在着师友亲属关系,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他们均受董其昌的影响,临摹过大量宋元明古人之画。

四王的作品都有较深的技法功力,画风崇尚摹古,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

王时敏的画被誉为“苍秀高华,夺帜古人”;王鉴的画被评为“沈雄古逸,皴染兼长”,王?的画被赞为“人力寝深,法度周密”;王原祁的画被褒为“笔法苍劲,气味高淡”,“笔端有金刚杵之语不虚也。

”艺术渊源考察王?之所以自成一派,称为虞山画派,除了地域影响外,实际上,王?的画风是与其他三王是有区别的。

为了便于叙述,要考察石谷艺术的渊源发展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不能不从分期把握入手。

明代院体山水画与浙派代表

明代院体山水画与浙派代表

明代院体山水画与浙派代表
戴进,以擅画山水人物而知名,尤其注重在山水中安排略有情节的人物活动。

代表作品《春游晚归图轴》、《春山积翠图轴》等。

吴伟,用笔横涂竖抹,似若随意,实为聚精凝神而简劲放纵,他的一些山水画作品也穿插进人物的活动。

代表作《江山渔乐图》。

明代中期的山水画以吴门画派为代表
沈周,画法有粗有细,晚年则用笔粗放,墨色浑噩,气势雄强。

代表作品《庐山高土轴》,《东庄图册》和《夜坐图轴》等等。

文征明,笔墨蕴藉含蓄,格调文秀清雅。

所作山水,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

代表作品《溪桥策杖图轴》、《古木寒泉图轴》和《江南春卷》等等。

苏州画家代表
唐寅,代表作《落霞孤鹭图轴》、《春山伴侣图轴》等等。

松江派
董其昌,其绘画成就集中体现在水墨写意山水画方面,其画风清润灵秀,讲求笔墨韵致,追求写意效果,将以往对造型措景的注意力转移到对笔墨结构的推敲琢磨。

代表作《高逸图轴》、《云山水隐图卷》及《江干三树图轴》等等。

正统画派
王时敏,代表作《云壑烟滩图轴》,《落木寒泉图轴》等等。

王鉴,代表作《仿古山水屏》等。

王原祁,代表作《仿大痴山水轴》等。

王石谷,代表作《夏麓晴云图》、《山阴霁雪图》等。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龙国祥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06期吴湖帆(1894-1968年),原名翼燕,更名万,字遹骏,又名东庄,号倩庵,别号丑一簃,做作书画署名湖帆。

吴湖帆生于江苏吴县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祖父是晚清大吏,又是著名古文学家、书画收藏家,外祖父也是川沙著名收藏家沈韵初先生,两位老人家藏均极为丰富,受他们的影响,湖帆先生从13岁起学画,20岁时专门学画。

1915年,湖帆先生娶吴县大姓潘氏之女树春为妻,潘树春字静淑,工词善画,与先生情趣宪法头相投,而潘氏家族所藏文物称雄东南,更使先生的艺术借鉴又多依傍。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先生沉浸于中国古代书画,初学戴熙、“四王”、吴恽、董其昌,31岁改学宋元,41岁时专画宋元,打下了坚实的绘画传统根基。

吴湖帆有很全面的艺术修养。

作为一个收藏家,他能从众多的收藏品中吸取艺术养分。

吴先生的书法也秀丽规整,工于行楷,初学董其昌,中年学瘦金体,晚年则喜米芾《多景楼诗》手迹,进而融会各家,自成面目。

篆刻则学吴熙载、黄牧甫等人的风格。

吴先生还精于填词,出版有词集《联珠集》《佞宋词痕》。

吴湖帆先生作画时常常用大笔纵横挥洒,等到画面稍干,再用小笔淡墨加以渲染,并大胆采用了没骨烘染法。

山石用朱砂、石青、石绿甚至更丰富的颜色层层叠染,石色、水色与墨交融,繁富明艳,完全不避“色之不可夺墨”的古训。

吴湖帆先生的山水画“取气”中不失“取色”,“红绿”中不避“火气”,色墨两不偏废,这种创作趋向突出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

从近年吴湖帆作品的拍卖纪录来看,行情最好的是他的山水,吴湖帆的山水画融古开今,不愧为海派山水画的翘楚。

其山水又分为两种:一种为仿古或临古之作,虽云仿某人之笔意,实则多流于自运,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如2011年11月北京翰海成交的吴湖帆1954年作的《富春山居图》,以9890万元成交,创下吴湖帆作品拍卖纪录,同时也是海派书画作品第二高价,仅次于2011年西泠春拍上任伯年1.67亿成交的《华祝三多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