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雷雨(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雨》剧本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能够分析剧本中的戏剧手法和语言特色;(3)能够欣赏并评价《雷雨》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剧本内容;(2)通过分析剧本中的对话、独白等,掌握戏剧欣赏的方法;(3)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剧本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人性的复杂性;(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3)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2)剧本中的戏剧手法和语言特色;(3)戏剧欣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2)剧本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3)戏剧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简介《雷雨》的作者、背景和剧本特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剧本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剧本,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让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戏剧手法和语言特色;(3)让学生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剧本情节,分析人物性格;(2)选取精彩片段,进行表演和点评;(3)讨论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2)评价学生对剧本内容、人物、手法的理解程度;(3)评价学生在讨论、表演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剧本阅读笔记,了解自主学习情况;(2)评价学生对剧本主题思想、现实意义的思考。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时安排为1课时(45分钟)。

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剧本;2.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分析文章、剧本改编作品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 道具、服装:用于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高中语文必修下 5 《雷雨(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 5 《雷雨(节选)》(教案)

《雷雨(节选)》教案【文本解读】《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地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阅读本文时要抓住人物关系,初步理解人物性格。

选段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鲁大海与周朴园冲突”是两段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场戏”,阅读时要注意作者如何设置尖锐复杂的冲突,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同时,《雷雨》的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

【素养目标】1.梳理剧中的矛盾冲突,把握作品主题。

2.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特征。

3.赏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4.理解剧中台词的含意,鉴赏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领会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一、知人论世1.了解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这部话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成话剧,从而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

1949年以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雷雨》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及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把握课文主题。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记忆。

4. 句子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6.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交流。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雷雨》2. 生字词:雷、雨、闪、电、响、亮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及解析。

5. 主题思想: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①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天气现象?②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生字词?请举例说明。

③从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2. 答案:(1)见作业题目。

(2)①雷雨。

②雷、雨、闪、电、响、亮等。

③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雷雨天气,记录下来,进行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高语文素养。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能够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如情节、人物、场景等。

(3)能够解读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3)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雷雨》的背景资料及戏剧结构特点。

2. 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3. 人物形象的分析及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对人物形象深层次的心理活动的解读。

3.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雷雨(节选)》。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戏剧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重要人物和事件。

(2)让学生分析戏剧的结构特点,如情节、人物、场景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人物分析:(1)让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等。

(2)引导学生探讨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总结《雷雨》的戏剧结构特点。

(2)请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一等奖3篇

1、高二语文雷雨(节选)教案一等奖[教学意图]抓住作品中周朴园、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教学提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采用导读讨论式教学:口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口鲁侍萍被周家赶出家门;口分手后彼此心中情感依恋;口重逢时两人关系状况。

[教学过程]1、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简介]30多年前,周朴园是个英俊潇洒、才华出众的阔少爷。

凭着他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人品、才学,用当时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来看,他与待女侍萍根本不可能发生婚恋之事。

可正是这位阔少爷,在“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面前,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与侍萍摆在了脱离阶级地位差别的同等位置上,从心底爱上了侍萍。

周朴园的父母无可奈何,默认了他们的关系。

两人相亲相爱,并生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周萍,一个是鲁大海。

[说明]通过这一介绍,让学生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曾经有过一段甜美的爱情。

他们彼此相爱,甚至使封建家长也不得不妥协。

[板书]30年前一一少爷侍女相爱生子!2、鲁侍萍因何被周家赶出家门?[提问]周朴园与侍萍的真挚爱情已得到周家家长的默许并生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侍萍又被赶出周家呢?[导读]组织学生阅读鲁侍萍关于30年前被周家逼出家门的控诉部分。

[明确]“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

”(恩格斯语)[说明]设计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把握周朴园与鲁侍萍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人阶级地位的不同。

[板书]阶级地位悬殊分手3、分手后彼此心中是否仍存依恋?[讨论]周朴园与鲁侍萍分手后,彼此心中对对方的依恋之情是否完全泯灭了呢?[提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按剧情发展先后分三个部分进行。

(l)相认前——似暗忽明处唤回往日浓情。

[导读]从开头到“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雷雨》教案精选6篇优秀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会提前准备的文件,我们写好教案之后,在上课过程中也是会提高自信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雷雨》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雷雨(节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3. 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意义。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雷雨(节选)》的基本情节,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3. 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冲突。

2. 把握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寓意,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作品中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雷雨》的整体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雷雨(节选)》,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3.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意义。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作品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强调。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雷雨(节选)》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雷雨》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人物分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教学内容1. 讲解《雷雨(节选)》的故事背景,包括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社会背景。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周朴园、鲁妈、繁漪等,解读人物性格特点及人物关系。

3.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雷雨天气、周家的衰败等,理解其寓意和作用。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家庭伦理、人性悲剧等,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节选)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即学生分角色表演话剧《雷雨》。

6.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

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

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雷雨》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

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

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2.作者介绍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

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

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

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3.有关《雷雨》《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

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

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

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

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三、整体感知课文1.VCD播放《雷雨》剧情片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

(有条件的可在课前观看电影《雷雨》)3.提问:《雷雨》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哪几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

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

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人物关系图:4.提问: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

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

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

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四、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1.对“戏剧语言”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是戏剧的重要特点之一。

B.戏剧语言指剧中人物对话,起交待情节、展开矛盾、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C.戏剧语言指剧本的语言,不同作家创作的剧本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D.戏剧语言是指借以表现人物性格的人物语言,它必须符合人物身份,有个性,有表现力。

2.(1998年全国高考题)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浦歌》——杜牧——唐代——诗歌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答案:1.A2.B(A项“杜牧”应改为李白,C项“小说”应改为话剧,D项“歌德”和“德国”应分别改为普希金和俄国)五、课堂小结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

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1.课下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雷雨(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具体研习课文1.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1)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

指定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场的情节。

要求叙述时尽量详细点。

(2)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讨论、分析,教师巡回点拨。

明确:30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阔少爷,凭他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人品、才学,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等方面来看,他和侍萍都是极不般配的。

但他却偏偏看重了“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侍萍也以善良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因此两个年轻人不顾一切地相爱并生子。

但恩格斯说过:“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

”他们的不顾一切,尤其在周朴园一方是不理智的,一但激情消失(尽管他的爱还存在),世俗理念占了上风,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就会使他又一次不顾一切地抛弃侍萍。

因此,当作为阔少爷的周朴园看中作为下层人民的侍萍时,侍萍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3)提问: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有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前后的变化,感受其间存在的阶级矛盾。

明确:在自认为侍萍已“死去”的三十年里,周朴园到处打听无锡“梅小姐”的情况,准备为她修坟。

当年侍萍住过的房间依然保持原样,记着她的习惯,记着她的生日等等。

他经常怀念与侍萍在一起的“甜美”生活,对那个美丽温柔的“小姐”继续倾注着思念与感情。

一旦得知了侍萍还活着,周朴园的惊愕异常明显。

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复杂的。

因为几十年来他刻意修饰的角色并不是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人,也因为他将可能被人掀起盖头,露出庐山的真面目,所以当侍萍问到:“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连忙)“不,不,不用。

”而当他清楚三十年来“朝思暮想”的侍萍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便一连串地发问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等,他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因为鲁侍萍是他的罪恶的历史的见证人,是受他凌辱、压迫的当事人。

她的意外出现,事实上成为周朴园的严重威胁,可能致使他的声誉和地位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他立即采取种种手段来消除隐患。

这一切都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本性,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私生活和卑污的灵魂。

(4)学生思考:周朴园三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呢?教师点拨后明确: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全剧虽没有直接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前曾有过的恋情,但却通过《雷雨》中写周萍与四凤的真情间接反映出了他们的感情。

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女产生恋情,大约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情。

另外,从周朴园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些琐事看来,他对侍萍是有真情的。

对一个确认为已“死”了三十年的人依然念念不忘,这不是一个纯粹虚情假意的人能做到的。

但当他看到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的自私性格便显露出来,所考虑的就是当前自身的利益了。

为保护切身的利益,他怀着虚情假意把过去的真情说出来,以“感化”侍萍。

由此看来,保留家具也好,记住生日也罢,在没有触及周朴园现实利益时,是真情的流露。

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便成了掩盖虚情假意的借口。

真情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变成了假意,假意又在真情的幌子下得以表演。

(解说:此题的解释仅供参考。

长期以来对周朴园爱不爱鲁侍萍的问题,就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其实不太好把握,因为他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不应有固定的答案模式。

建议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开讨论)(5)品读鲁侍萍与周萍母子相见的段落,思考侍萍因何欲言又止?明确:在周萍打了鲁大海两个嘴巴后,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断断续续的一句话,道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鲁侍萍迫切想见到自己阔别三十年的儿子,却没想到竟看到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