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_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

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_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
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_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学院·091·沈超·09271143 【摘要】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文化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文章就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作用 【正文】 一、区域文化的形成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即“知识、信仰、、道德、、习俗,以及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哈耶克认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虽然人们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普遍认识到文化是由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多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具和其他物质产品,而且也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宗教、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风俗习惯等。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并进而形成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演变,各个文化群体流派的交流碰撞的深度、广度、频度的不同,以及各地长期以来独特的不对称的文化心理积淀,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不同区域内人们各有千秋而又相对稳定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成果。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某些地理区域出现了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质,其居民的语言、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生活习惯、道德观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区域文化就这样产生了。区域文化是区域内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特定的人文历史境遇,也构成了这个地区基本的人文特色,与其他区域的文化相区别。 二、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和文化的巨大反作用。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人文地理——我的家乡丹阳

论文题目:我的家乡——丹阳 内容摘要:丹阳是江苏南部的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是关键的交通枢纽。丹阳方言独具特色,丹剧红极一时,现今,丹阳在眼镜、木材、钢材等市场都有优秀的成绩。丹阳是一座与时俱进的城市。 关键词:丹阳方言、丹剧、眼镜、历史悠久、文化标志 我的家乡——丹阳 丹阳是一座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它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接镇江新区,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因为丹阳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关键的交通枢纽,衔接着多个城市,因此丹阳内部的语言也是千变万化。说道丹阳方言,不得不说的就是丹剧了。丹剧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是在古时盲人走街串巷时唱的“啷当调”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号子,增加了伴奏乐器,并在其他戏曲剧种影响下,于1958年发展为戏曲。初名“啷当剧”,1959年改现名。由有近300年历史的丹阳“啷当调”演变出来的“丹剧”,上世纪60-80年代曾在戏曲舞台上红火一时。因为丹阳话很特别,因此因为成就了丹剧独树一帜的特色之处。丹剧和其他我们熟知的曲种不同,其他剧种的产生,都有一个漫长的母体到本体的衍变过程。丹剧则是一九五八年前后,在各行各业大放卫星的高潮中,人为地一蹴而就的。1958年,丹阳水利工程指挥部宣传队,以啷[啷当调]演出文艺节目,受到欢迎。是年11月,丹阳县文化馆举办丹阳县文艺骨干啷当训练班,同时组织人员收集、挖掘、整理丹阳民间音乐及民歌,并以[啷当调]为基础,将训练班学员编排的《张木匠上北京》等四出小戏,按戏曲特点,定谱定调定腔,编成一套唱腔。1959年元旦,四出小戏公演,被群众称为“啷当戏”。是年1月10日,在啷当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云阳剧团。9月正式定名为丹剧,云阳剧团易名为丹阳县实验丹剧团,并赴外地演出。此后至1956年丹剧都有了深远意义的发展。 丹阳位于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处,虽然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以吴语为主,但是丹阳方言仍然受到了各地方言的强势影响,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逐渐淡去,据推测,在未来几十年内,丹阳方言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与方言息息相关的丹剧同样也面临到了相同的危险,如今,丹剧的发展远不如上世纪50、60年代强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培养新演员费时费力,同时也是因为丹阳地处各地交界,要保持纯正的语言文化实在是太过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理和人文是息息相关、唇亡齿寒的关系。 虽然说丹阳的地理位置为丹阳古老的语言文化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但是,对于丹阳发展新的人文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众所周知,丹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

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标准版)

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摘要: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建筑地域文化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也因此,“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

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 陈翠芬

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陈翠芬 发表时间:2019-01-15T14:32:04.4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陈翠芬 [导读] 建筑物可很好地体现出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要想将地域文化展现出来,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优化建筑构造设计 佛山南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2800 摘要:建筑物可很好地体现出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要想将地域文化展现出来,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优化建筑构造设计,根据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设计方案中。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城乡发展以规划和建筑为依托,这是一种很好的媒介。二者融合后其表象与精神就有了别样的意境。我国古代、现在城市与乡村的建筑设计中均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呈现,使得当地建筑物别具风格,文化浓厚。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不完全是表面的呈现,还有一些隐含在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这其中更多的是精神的体现。不同的地域文化,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设计依据,本文将就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融合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 1引言 建筑设计建设中,已经逐渐实现了现代化与综合化目标,除了要保证满足基础功能外,还应重视建筑个性化的展现,灵活应用当地各项元素,充分展现出地域文化精神,成为城市代表。为使得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精神的展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结构形态,对其表象与精神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设计效果。我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且有着许多宝贵的建筑设计经验值得继承与发展。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强调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巧妙的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做到建筑创作的自然化和人文化。再比如,我国传统建筑处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道德、伦理、文化和历史,讲究培养风水文脉和文化的继承。将这些人性的东西巧妙的融入建筑设计创作中,从而使得建筑处处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宫殿的庄重威严、传统民居的亲切、园林建筑的恬静,都充分体现了传统建筑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守住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实现现代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的完美融合。 2现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不仅代表着当地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更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除了功能上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之外,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能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当地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围。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均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人类愈来愈注重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发展,只有做到现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充分融合,才能够通过建筑本身去传承当地的城市文化。除了普通的民用建筑之外,一些地标性建筑,如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建筑,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其内部功能布局适合当地文物展陈需求,还要从建筑形态、外立面等方面考虑是否契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尽管地域文化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但在当今国内,地域文化仍然未能引起建筑师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设计手法、建筑元素开始在国内显现,导致国内建筑严重缺失本土文化气息。虽然学习外来的建筑文化并没有错,但不能重外轻内,要在建筑文化中吸收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元素,找到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平衡点。 3现代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途径 3.1建筑设计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与当地环境的融合,做到“天人合一”。如内蒙古的标志就是大草原,说起西藏人们就会想起高原,说起杭州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西湖,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地域千百年来的积淀,最能够直接体现一个地域的物质文化。任何地区的建筑设计,要想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想融合,必定先要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例如在内蒙古,由于大多数内蒙古人都过着马背上的生活,就注定他们的建筑物不可能像内地的许多城市一般建起高楼大厦,而蒙古包,则正是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的例子。又如苏州,其作为中国的水乡,当地的建筑物完美的契合了“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中的意境。苏州境内江河交错,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人们一提起苏州都会想起那里的园林和水乡。苏州博物馆巧妙的利用水面与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将展馆置于庭园之中,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而其庭院内部更是鸟语花香,竹树葱茏,完美的体现出了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 3.2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形式上的继承与套用,而是需要建筑设计者很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在建筑设计上进行继承与创新。当今中国,西方文化正逐渐取代中国的本土文化成为建筑风格的主流。建筑设计承担着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任,虽然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同时,不能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设计师要本着弘扬和发展当地文化,合理采用西方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文化可以作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点缀和借鉴,但不能够成为建筑设计的主导。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存在大量建筑技艺和设计理念值得人们去传承和发展。我们有必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持续发展并创新建筑设计技艺与设计理念,特别是要加大现代建筑技艺开发和科研、系统化研究传统建筑的力度,针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与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水平,使我国建筑设计水平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完美呈现,同时也给人们设计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更舒适的建筑作品。 3.3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应用 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巧妙的运用建筑材料也是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周边环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许多地区的环境气候、地形地貌、物资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各地的建筑材料也有一定的差异。如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其当地依山傍水,木材产出较高,因此其建筑风格大多采用木制结构制成,最为著名的就是吊脚楼,其楼上住人,楼下则架空,做工精细,且被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系统。建筑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之初充分的去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等地域情况才能设计出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建筑。当然建筑仅仅做到顺应当地风土人情还是不够的,建筑文化要发展就离不开创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认知越来越高,对建筑行业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绿色建筑横空出世的状况下,新型建筑

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素养评价六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素养评价六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 )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解析】选A。罗店镇城市建设突出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属于地域文化影响建筑景观。 2.如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解析】选C。潮音寺是古代人民对大海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的,天津港、海滨浴场是现代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利用,都是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产物。 3.云贵高原文化区的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居民种植水稻的梯田层层叠叠,体现的是 ( ) A.生产景观 B.聚落景观 C.建筑景观格局 D.主体建筑风貌 【解析】选A。梯田是哈尼族世代耕作的土地,体现了农业生产景观,属于生产景观。 4.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

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体现的是( ) A.生产景观 B.聚落景观 C.建筑景观格局 D.主体建筑风貌 【解析】选C 。济南是依山傍水、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水风光城市”。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建筑景观格局方面。 如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6.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5选B,6选C。第5题,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竹楼有利于防潮防湿,A项错;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屋通风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项对;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住,C项错;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D项错。第6题,从图片上看,开平碉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碉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摘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关键字中山传统文化 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1]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但到了上个世界末这种平衡性已荡然无存,“英语热”席卷中国,高校则首当其冲,中文系则像光辉不再的老者,逐渐暗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海外兴起的“汉语热”,众多海外知名高校设立了孔子学院,而国人则沉浸在“英语梦”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的原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中山市文化的发展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中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

中山市旅游文化调查报告

中山市旅游文化调查报告 陈锦瑶 10旅游管理2班 说起中山市,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肯定是近代中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而原名为香山县的中山市,也是国内唯一一个用人名命名的城市。 中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这些名人和他们的精神一起,已经成为现代中山重要的城市名片。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和中国近代史发端的摇篮,中山市无可置疑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名中山人,为这个城市自豪的同时,我在这个寒假还做了一次中山的旅游文化调查活动,主要从旅游资源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1、概况 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是全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 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在古称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民国后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25年香山县易名中山县.198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

2、旅游资源 中山市的名人胜迹、五桂山脉和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水乡特色,形成多姿多彩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2.1自然资源 中山市地处低纬,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 绿季雨林,植被主要种类有610多种,森林覆盖率为12.95%。气候宜人,青山绿水,有果树种类30多个,品种约200个,如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柑桔等。主要的自然旅游景点有五桂山逍遥谷、紫马岭公园、长江水库旅游区、卓旗山公园、南山古香林、中山温泉、民众岭南水乡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恐怕就是中山温泉和岭南水乡了。 2.1.1、中山温泉 中山温泉坐落于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具有浓烈岭南气息的楼层别墅、亭台廊园,使人领略到古代皇家园林的恢宏壮观;精心雕琢的人工建筑与罗三妹山自然景致和谐搭配,营造了中山温泉“园中带园,景中藏景”如诗如画的幽美,中山温泉属于“氯化钠”泉,水质好,水中含有丰富的偏硅酸、氯、钠、铁、铜、锌、钙、镁、硫酸、盐等矿物质,泉眼水温高达93℃。浸浴可调节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对高血压、慢性神经炎、关节炎、糖尿病、肠胃病、神经衰弱等有明显疗效,对于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人来说,中山温泉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和招商洽谈的理想之所。 2.1.2、岭南水乡 岭南水乡位于中山市民众镇,紧靠珠江口,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公路之干道从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具有典型水乡特色,集旅游、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水乡一切纯真自然,生态原始、水网交织、河道纵横、民风淳朴、小村落沿河涌自然分布。水乡风情浓郁;两岸植物丰富、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与农村民情达到和谐统一。有“红桥碧水”、“草荡潮音”、“水乡农榭”等30多个景点,令人感到一种反璞归真。为旅游者重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水而居的水乡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在旅游中,旅游者更能体验到岭南水乡恬静、朴实的氛围。 2.2.人文资源 中山古称“香山”,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类型: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1题,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等亚热带或热带作物,北 方种植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南方河网密布,农业生产规模小,北方地形平坦,农业生产规模大。 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季迅速排水,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小;城市功能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着装差别不大。 2.B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读材料,完成3~4题。 3.下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4.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福建土楼主要受经济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3题,福建土楼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将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 大型民居建筑,该民居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土楼种类繁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长方形楼、 圆楼等。故选A项。第4题,云南竹楼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的。故选 D项。 4.D 我国有按《周易》八卦理论筑城的传统。新疆伊犁州的特克斯县城始建于南宋,是世界上最大、最 完整的八卦城。全城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没有一盏红绿灯,却从不拥堵(如下图)。据此完成5~7题。 5.地域文化对特克斯县城产生最独特的影响表现在( ) A.城市路网特色 B.民居的建筑特色 C.无工业区分布 D.商业网点的分布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家乡风俗-中山

我家乡的风土人情——中山 广东省中山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西、北江下游,北接番禺市和顺德市,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市和斗门县,东南接珠海市,并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相望。 中山原名香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为了纪念孙中山,民国14年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中山县,经过几翻变革,最后定为中山市。 说起中山的历史,也应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的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上升为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宋、元、明代,根据香山县的人口和赋税状况,香山县列为下县。在清嘉庆年间,由于生产大发展,遂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1949年10月30日,中山县解放。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1月7日,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 中山市最多的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景观。位于中山东南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以翠亨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博物馆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馆藏,充分地再现了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再现孙中山出生和成长初期的社会历史环境,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伟大人物的了解。 饮食文化——广州人嗜好饮茶,中山人也不例外。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人们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东”的一大特色。人们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这里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人们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中山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东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飘色风俗——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地处珠江出海口旁,崖口飘色这项汉族民间艺术活动源出于当地流行的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崖口一位谭姓青年因家境贫穷到邻乡做帮工,与邻村一位老郎中之女结为夫妻。有一年,因海洋发生海啸,把崖口一带淹没,造成村中很多老弱病残者和牲畜溺死,后发生瘟疫。谭氏夫妇死里逃生,在娘家避疫中得老郎中传授祖传秘方,于是夫妇俩日以继夜上山采药免费为村民治病,治好村中很多人,被村民赞为神医,誉为“活菩萨”。但由于夫妇俩忙于采药熬药,过度劳累终于把怀孕的谭妻累倒,导致流产而死,其夫也因上山采药失足跌下悬崖伤重身亡。崖口村民为他们举行隆重葬礼,在五月初六日出殡那天,村中一位纸扎艺人为纪念这位无私妇女,按其生前模样扎制1个纸人,貌似菩萨,由其4个儿子抬着纸人参加送葬。此后,崖口各村乡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日举行巡游兴起了“耍菩萨”祭祀谭妻。后村中人认为,用竹、纸裱扎的“菩萨”巡游太呆板,而且在巡游完毕后将菩萨焚化实在浪费,后村中习武之人从舞狮技艺中的“骑膊马”得到启示,将“耍菩萨”演变为在一个木板中竖上铁枝,将小孩固定在铁枝上扮演“菩萨”,由人抬着巡游。

中山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中山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中山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趋势。 中山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中山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中山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核心指标从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博物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中山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中山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中山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中山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中山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三、中山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 (3) 四、中山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中山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中山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中山市博物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中山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中山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中山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中山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许丽娟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表现。 2.综合思维: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城镇景观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区域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措施。 4.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最近国人被日本援华的医疗物资上的题字给感动了!先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然后是激昂滚烫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ang)!”,后来又来了充满诗意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人把这些诗句放在这时使用,可以说恰到好处,且无懈可击,既表达了捐助的情意,又显示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运用,可谓不失优雅!让我们感恩雪中送炭的同时,也深深被中华文化被用到这样极致而感到惊叹和折服。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这种文化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文化的有关知识,我们上课的题目是《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请大家判断图中的地理事物哪些属于地域文化?黄山云海、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元阳梯田、惠安女服饰。 要判断这些地理事物是不是地域文化,我们先来学习地域文化的概念。 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 2.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 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惠安女的传统服饰”是不是地域文化。 【案例】惠安女的传统服饰 惠安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海边的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她们的服饰特征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 0.4米。据此,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请说说惠安女的传统服饰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因素: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惠安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呢? 惠安地处亚热带沿海,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降水多,风力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妇女主要从事是渔业生产,就产生了适应此处渔业生产的传统服饰:斗笠(可以遮阳挡雨)、头巾(可以挡风防沙)、短袖(凉爽且便于劳作)、大筒裤(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惠安女的传统服饰是地域文化。 2.惠安女的传统服饰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

当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浅析

浅析当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湖北孝感市为例【摘要】孝感是一个典型的孝文化城市,也是一个特色民俗和民间艺术丰富的城市。从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与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分析孝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孝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携手共进,以孝文化为主题,在孝文化资源开发中充分发挥民俗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孝感市孝文化资源旅游区域经济影响 【引言】我国已经开始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武汉为核心,以孝感等周边城市为外围的“1+8”城市圈正在形成,通过整合区域内资源分布,优化资源配置,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华中地区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实现整个区域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益。对孝感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巨大发展机遇。本文旨在通过对孝感文化现状的分析与探讨,对促进孝感市经济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正文】 一、孝感文化独特,别具魅力,孝文化尤为突出。 孝感有秦代的竹简、楚国的墓群、伍子胥避难的庙宇、新四军的旧址、李白生活过的白兆山等文化遗存;汉川的花鼓、云梦的皮影、安陆的漫画等民间文艺;还有孝感的米酒麻糖、云梦的鱼面、安陆的银杏、大悟的板栗等商业品牌;以及应城的温泉、孝昌的观音湖、孝感的双峰山等旅游景点。 然而,孝感最为突出的文化就是孝文化。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孝感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孝文化资源。史料记载,公元454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因有感于当时安陆县东部一带孝风昌行,孝子甚多,将此地单独建县,取名为孝昌。后唐同光年间,为避皇帝讳,而将“孝昌”改为“孝感”,孝感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1000多年来,在孝感这块土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孝行感天”的孝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西汉时“卖身葬父”的董

广东省中山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非洲教案新人教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空间定位),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地势),炎热干燥的气候(成因);河湖(刚果河、尼罗河、维多利亚湖等)及特点;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理解运用);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的成因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3、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4、了解南非共和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图或指导学生看地图册进行该地区的定位,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特别是整个非洲大陆的空间定位。 2.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熟悉该地区的高原地形、气候、河湖的位置和名称;河湖(刚果河、尼罗河水文特征)。让学生分析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3.通过多媒体展示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景观图片对比来分析其形成非地带性的原因。 4. 教材的阐述和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和南非共和国等情况。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河湖、海域的洋流、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位置与范围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 2、气候 3、水文 4、植被 5、资源—石油、磷矿 三、人文地理

1、人口民族宗教 2、农业工业 3.资源: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 石油—尼日利亚;铝土-几内亚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国家简介】南非 【课堂设计】(含课前练习、导语、知识传授序列及其对应的方法、演绎或实验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等)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

板芙 板芙镇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西南部,距城区14公里。东与五桂山镇相连,西以西江为界,南临神湾镇和三乡镇,北与中山市南区和大涌镇接壤。总面积82.01平方公里,全镇设板芙居委会和白溪,四联,板芙,板尾,深湾,广福,里溪,湖洲,金钟,禄围共十个村委会。2005年,常住人口3万多人,外来人员近5万人,旅外华侨6000多人。 板芙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已由昔日的农业小镇成为新兴的工业城镇,形成了家具、皮具、玩具三大特色产业群,占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五成以上;形成礼品、制衣、五金、化工、食品、灯饰、打火机、工艺陶瓷、包装材料等行业为群体的工业体系。目前全镇共有各种类型企业近600家,投资客商来自世界各地。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9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0.16亿元,税收总额2.69亿元,出口总值3.36亿美元。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从2005年开始,我镇规划建设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电光源产业基地,已被中山市“十一五”规划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板芙镇有职业高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较完整教育体系,为抓好劳动职业培训,镇内设有多个电脑、电车培训点及木工机械、焊工等培训点;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山教学站于2001年已落户板芙,并专门设立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镇设有提供咨询、立项、报关等一条龙服务的涉外办事机构和银行、医院、酒店、商场、集市、游乐场、卡拉OK歌舞厅、桑拿、影剧院、图书馆、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集休闲、娱乐、康乐、运动于一体具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度假酒店和康乐园也在规划筹建中,尽量为广大客商和劳工在饮食、娱乐、康体及生活上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板芙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是中山市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大米、糖蔗、鱼虾、家禽及花生、莲藕、粉葛、菱角和柑橘、橙、香蕉、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 板芙镇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试点镇”、“中山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文化背景与人口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2

文化背景与人口 (答题时间:20分钟) *1.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 下列关于文化与人口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 B. 德国人信仰伊斯兰教,人口增长率很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C. 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的出生率居高不下 D.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大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3. 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4~5题。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199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1996年是10∶1,2010年是2.6∶1。在这3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未来10年,我国“421”家庭数量至少会有上千万个。“421”家庭引发的最主要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 *4. 对于“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B. 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 C. 受宗教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