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实验室指标研究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检查研究进展

度 以及血沉 、 医生和患者对病情 的评价 均高 于 A F阴性 组 , P 表明 A F检测有助 于 R P A的早期诊 断, 可作为 了解 R 并 A病
情活动性及其严 重性 的参考指标之 一。
曾颖瑜 综述 陶怡 审校
广 州 医 学 院 第 二 附属 医 院 ( 州 50 6 ) 广 12 0
类风湿 关节 炎(hu tdatri,R 是 一种 致畸性 rema i r is A) o ht 很 高的疾病 , 未经治疗的 患者 2年 内即可 出现不 可逆的骨 关 节破 坏。因此 , 关于 R A早期诊 断的研 究一 直受到 有 关学者
1 类 风 湿 因 子 (hu a i f t , F) 隐 匿 性 类 风 rem t d a o R 及 o c r
湿 因 子 类风湿因子是抗 变性 X 分子 的 F g G c片段 的 自身抗体 , 存在 于 R A患者的血 清和 关节液 中, 按免 疫球蛋 白类型 可分 为R F—IM, F—IA, F— g g R g R IG和 R F—ID等。现在一般说 g
者血清和关节滑 液 中检 出, 可在 疾病早 期 出现 , R 对 A具有
较 好 的 敏 感 性 ( 0 一8 % )和 高 度 的 特 异 性 ( 9 一 5% 0 8% 9 % ) aax 研 究 指 出 约 3 % R 阴性 的 R 患 者 可 以 4 。S r 等 u 0 F A 检 出抗 核 周 因子 抗 体 , 因此 , 抗 体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可 以 弥 补 该 R F的 不 足 。 钱 龙 等 发 现 A F阳性 组 R P F阳 性 率 及 其 滴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学指标的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作者简介:龙贞亦(1992~)ꎬ女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免疫学ꎮ通信作者:袁浩(1972~)ꎬ男ꎬ在读博士研究生ꎬ主任技师ꎬ研究方向:免疫学ꎬ电子邮箱:742645906@qq.com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学指标的应用研究进展龙贞亦1㊀袁㊀浩1㊀彭亚梦1㊀吴思弦1㊀周毅峰2(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湖南省人民医院1检验科ꎬ2手术室ꎬ长沙市㊀410005ꎬ电子邮箱:757167066@qq.com)ʌ提要ɔ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ꎬ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ꎮ其新的实验室血清免疫学指标有蛋白类如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㊁正五聚蛋白3(PTX3)㊁葡萄糖 ̄6磷酸异构酶(G6PI)㊁脑信号蛋白7A(Sema7A)㊁免疫球蛋白G4(IgG4)和各种细胞因子类如白细胞介素(IL) ̄20㊁IL ̄21㊁IL ̄33㊁IL ̄34㊁IL ̄35等ꎮ这些指标可能与RA的发生发展相关ꎬ同时也可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新思路ꎮʌ关键词ɔ㊀类风湿性关节炎ꎻ血清免疫学ꎻ白细胞介素ꎻ综述ʌ中图分类号ɔ㊀R684.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0253 ̄4304(2018)12 ̄1356 ̄04DOI:10.11675/j.issn.0253 ̄4304.2018.12.24㊀㊀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ꎬRA)为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㊁以炎性滑膜炎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ꎮRA疾病的活动期一般有血小板㊁血沉㊁C ̄反应蛋白(C ̄reactiveproteinꎬCRP)㊁补体水平升高ꎬ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ꎬRF)㊁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nticitrul ̄linatedproteinantibodiesꎬACPA)及抗核抗体阳性等表现ꎮ最新的2010年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纳入了新的炎症标志物指标ꎬ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ꎬ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1]ꎮ同时ꎬ除了经典的免疫学检查外ꎬ随着RA免疫机制研究的深入ꎬ有更多的免疫学指标被发现及应用ꎬ本文对RA的主要免疫学指标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ꎮ1㊀蛋白类1.1㊀血清淀粉样蛋白A㊀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ꎬSAA)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ꎬ由肝脏产生ꎬ主要通过与血浆中的HDL结合发挥其生物活性ꎮ既往许多研究表明SA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升高ꎬ尤其当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ꎬSLE)㊁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相比时ꎬSSA在RA患者中表达水平更高ꎬ并且与疾病活动度㊁CRP㊁血沉呈正相关[2]ꎮ研究表明ꎬSSA在RA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38有丝分裂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naseꎬMAPK)信号通路来影响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ꎬ从而促进血管的生成[3]ꎮ还有研究显示ꎬSAA比CRP更能反映RA的疾病活动度[4]ꎮ提示SAA可能是与RA疾病活动度相关性更高的生物学指标ꎮ1.2㊀正五聚蛋白3㊀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ꎬPTX3)在1992年被发现ꎬ它含381个氨基酸ꎬ属于正五聚蛋白超家庭ꎮPTX3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ꎬ主要由肝细胞以外的多种细胞产生ꎬ正常情况下以备用形式储存在中性粒细胞的特殊颗粒中ꎬ当出现组织损伤及微生物感染等炎性反应时才释放出来ꎬ发挥其组织修复及重构作用[5-6]ꎮ因其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而备受关注ꎬ但最近研究发现ꎬ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ꎬ如RA㊁系统性硬化症㊁小血管的血管炎等疾病中呈高表达[7]ꎮACPA及RF阳性的患者关节液中PTX3水平明显高于ACPA及RF阴性的患者ꎻ关节液PTX3水平与疾病活动度㊁局部炎症标记物呈正相关[8]ꎬ提示在关节液中PTX3的升高与RA疾病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及特异性ꎮ还有研究表明ꎬSAA可通过PTX3诱导RA患者滑膜的炎症和免疫反应ꎬ共同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9]ꎮ1.3㊀葡萄糖 ̄6磷酸异构酶㊀葡萄糖 ̄6磷酸异构酶(glucose ̄6phosphateisomeraseꎬG6PI)是一种多功能物质ꎬ存在于真核生物㊁细菌和原核生物中ꎬ具有多种免疫学活性ꎬ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对6 ̄磷酸葡萄糖和6 ̄磷酸果糖之间的转化起催化作用ꎮ2001年Schaller等[10]在其建立的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关节炎模型(该模型的关节炎类似于人类的RA)中检测到持续产生的G6PI抗体ꎮ之后的研究发现ꎬRA组的血清和关节液中G6PI的酶活性及水平均高于骨关节炎组及正常对照组[11]ꎮ在RA活动期患者的血清中抗G6PI抗体呈高水平表达且与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呈正相关[12]ꎬ但抗G6PI抗体在RA㊁SLE和干燥综合征中均可表达ꎬ缺乏疾病特异性ꎮG6PI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增殖㊁抑制细胞凋亡及增加促炎因子的分泌等途径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3]ꎮ1.4㊀脑信号蛋白7A㊀脑信号蛋白7A(semaphorin7AꎬSema7A)是一个首先在神经系统中发现的胞外信号分子ꎮ它是脑信号蛋白家族中唯一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ꎬ同时也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ꎬ在多种组织中表达[14]ꎮ以往研究表明ꎬ它在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病㊁接触性超敏反应㊁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㊁韦格纳肉芽肿病和RA等疾病)中有免疫调节作用[15-16]ꎮ最近研究发现ꎬ在RA患者血液和关节液中Sema7A分子分泌增多ꎬ分泌型Sema7A增加了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ꎬTh)1/Th17细胞因子的分泌而且可以上调T细胞群中受体的表达ꎬ是RA一种很好的生物学标记物ꎬ同时实验表明抗Sema7A抗体减慢了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ꎬCIA)小鼠模型的疾病进展ꎬ提示它在疾病的发病中可能起关键作用ꎬ是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17]ꎮ1.5㊀IgG4㊀根据结构及生物学作用ꎬIgG可分为4个亚型即IgG1至IgG4ꎮIgG4亚型的一些生物学作用最近才被发现ꎬ且其对免疫系统各种效应细胞感受器的作用不同ꎬ目前已备受关注ꎮ研究显示ꎬ在RA㊁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IgG4型自身抗体或IgG4阳性浆细胞的浸润[18-19]ꎮ目前对IgG4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㊁泪腺炎㊁涎腺炎㊁肾病等疾病ꎬ而IgG4与RA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ꎮ有研究显示ꎬRA患者炎症部位IgG4高表达ꎬ而且其水平高低与RA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ꎬ提示IgG4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ꎬ可作为疾病活动度的新指标ꎬ同时发现在RA中IgG4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具有相关性[20]ꎮIgG4可能成为一个研究RA发生发展的新的切入点ꎮ2㊀细胞因子㊀㊀目前与RA有关的细胞因子中ꎬ研究比较透彻的有白介素(interleukinꎬIL) ̄1㊁IL ̄6㊁IL ̄17等因子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的细胞因子被发现及研究ꎬ许多因子相应的抗体已进入动物试验研究阶段ꎮ2.1㊀IL ̄20㊀IL ̄20是IL ̄10家族里的一个成员ꎬ由活化单核细胞产生ꎬ能够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ꎬTNF) ̄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ꎬ促进细胞角质化[21]ꎮIL ̄20和相关细胞因子(如IL ̄19㊁IL ̄24)组成IL ̄20亚细胞因子家族ꎬ通过IL20R1/IL ̄20R2(Ⅰ型)受体异质二聚体诱导细胞反应ꎬ而IL ̄20㊁IL ̄24也通过IL ̄22R1/IL ̄20R2(Ⅱ型)受体复合体发出信号ꎮ既往研究表明ꎬ在几种人类疾病ꎬ包括牛皮癣㊁RA㊁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中均有IL ̄20的表达失调[22]ꎮ与其他风湿类疾病相比ꎬRA患者中单核细胞表达IL ̄20的水平与关节滑膜液的量呈正相关[23]ꎮ体外实验证实IL ̄20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ꎬ同时促进单核细胞的趋化蛋白㊁IL ̄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ꎬ从而对RA的发病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4]ꎮ最新研究表明RA患者使用抗IL ̄20m抗体治疗时不存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问题[25]ꎮ由此可见IL ̄20在RA的诊断㊁预后及治疗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ꎮ2.2㊀IL ̄21㊀IL ̄21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ꎬ主要是由活化的CD4+T细胞ꎬ如Th17细胞㊁滤泡辅助T细胞㊁自然杀伤T细胞合成和分泌ꎮIL ̄21在R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ꎬ并与RF㊁CCP密切相关ꎬ提示IL ̄21可能是RA发病机制的环节之一[26]ꎮ同时IL ̄21被证实不仅在RA患者血清中高表达ꎬ在滑膜液中也呈现高表达[27]ꎮ在早期RA中IL ̄6和IL ̄21与B细胞的活化标记㊁抗体的产生和疾病的进展相关[28]ꎮIgnatenko等[29]研究结果显示ꎬ对照组人群和RA患者对NNC0114 ̄0005(抗IL ̄21抗体)单剂量的耐受性良好ꎬ且其作用机制是中和细胞因子ꎮ以这一试验为基础ꎬ许多探索抗IL ̄21抗体疗效的试验已经展开ꎮCarbone等[30]研究发现ꎬ在RA患者中ꎬ由B细胞产生的IgG4ꎬIL ̄21是个强大的诱导物ꎮ目前IL ̄21在风湿类疾病中也是一个研究热点ꎮ2.3㊀IL ̄33㊀IL ̄33属于IL ̄1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ꎬ其特征是有强大的促炎作用[31]ꎮLiew等[32]研究证实ꎬ其主要在成纤维细胞㊁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中表达ꎬ在炎症过程中这些细胞受到损伤时会释放IL ̄33ꎮ体外实验表明IL ̄33不仅能介导Th2细胞免疫㊁促进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㊁IL ̄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ꎬ还可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分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及IL ̄6[33]ꎬ这些因子均在RA中发挥一定的作用ꎮ有研究结果显示ꎬRA患者滑膜液中IL ̄33显著高于骨关节炎患者ꎬ且与疾病活动度㊁血沉㊁RF㊁IgM和IgG抗体㊁葡萄糖磷酸异构酶以及免疫球蛋白呈正相关ꎬ同时与血清及滑膜液中的IL ̄33呈正相关[34]ꎮ还有实验表明ꎬIL ̄33在RA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单纯RA患者ꎬ且在治疗前后其浓度水平不同ꎬ提示IL ̄33可作为RA合并间质性肺病发病的预测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35]ꎮ2.4㊀IL ̄34㊀IL ̄34是2008年Lin等[36]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ꎬ可由多种细胞分泌ꎬ其功能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ꎬM ̄CSF)相似ꎬ并且共用一个受体ꎬ其在破骨细胞生成过程中可完全取代M ̄CSF并参与一个新的生成破骨细胞的不经典通路[37]ꎮIL ̄34在各种炎症中起到重要作用ꎬ可能与其上调全血中的IL ̄6和其他因子水平有关[38]ꎮ有研究显示ꎬRA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IL ̄34水平明显高于骨关节炎患者和正常健康人ꎬ其在RA的炎症发展和骨破坏中发挥一定作用[39]ꎬ提示IL ̄34抗体有望为RA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40]ꎬ但其在RA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和阐明ꎮ2.5㊀IL ̄35㊀IL ̄35是一个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IL ̄12家族中的一员ꎬ由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ꎬTreg)分泌ꎬ由EB病毒诱导基因3编码蛋白和IL ̄12链的P35亚基组成[41]ꎮ研究显示ꎬRA患者的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ꎬ并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42]ꎮ动物实验表明ꎬIL ̄35可通过促进Treg细胞增殖并抑制Th17细胞反应ꎬ从而显著减轻CIA的严重程度[43]ꎮ最新研究显示ꎬ处于RA活动期的患者血清IL ̄35浓度低于RA缓解期的患者和健康人ꎬ提示其有可能成为疾病活动度的新指标[44]ꎮIL ̄35治疗CIA大鼠可改善其体内的关节炎症状ꎬ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增殖ꎬ在体外能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ꎬ从而抑制RA的进程[45]ꎮ以上研究为IL ̄35治疗RA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ꎬ但也有研究表明在早期未规律治疗患者的血清中IL ̄35水平高于RA及骨关节炎患者ꎬ且其在RA患者关节液中显著升高[46]ꎮ因此ꎬIL ̄35对RA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ꎮ3㊀小㊀结㊀㊀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ꎬ病程反复ꎬ关节损害严重ꎬ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ꎬ我国RA患病率为0.32%~0.36%左右ꎬ是导致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47]ꎮ目前R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ꎬ一旦确诊后早期应用抗风湿药ꎬ可以改变疾病的进程ꎮ目前新发现的免疫学指标为疾病早期诊断㊁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依据ꎬ但如何选择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ꎬ或联合检测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AletahaDꎬNeogiTꎬSilmanAJꎬetal.2010rheumatoidarthritisclassificationcriteria:an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EuropeanLeagueAgainstRheumatismcollaborativeinitiative[J].AnnRheumꎬ2010ꎬ69(9):1580-1588. [2]㊀ShenCꎬSunXGꎬLiuNꎬetal.IncreasedserumamyloidAanditsassociationwithautoantibodiesꎬacutephasereactantsanddiseaseactivity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J].MolMedRepꎬ2015ꎬ11(2):1528-1534. [3]HongCꎬShenCꎬDingHꎬetal.AninvolvementofSR ̄B1mediatedp38MAPKsignalingpathwayinserumamyloidA ̄inducedangiogenesisinrheumatoidarthritis[J].MolImmunolꎬ2015ꎬ66(2):340-345.[4]㊀HwangYGꎬBalasubramaniGKꎬMetesIDꎬetal.DifferentialresponseofserumamyloidAtodifferenttherapiesinearlyrheumatoidarthritisanditspotentialvalueasadiseaseactivitybiomarker[J].ArthritisResTherꎬ2016ꎬ18(1):108.[5]㊀JaillonSꎬPeriGꎬDelnesteYꎬetal.Thehumoralpatternrec ̄ognitionreceptorPTX3isstoredinneutrophilgranulesandlocalizesinextracellulartraps[J].JExpMedꎬ2007ꎬ204(4):793-804.[6]㊀BottazziBꎬGarlandaCꎬCotenaAꎬetal.ThelongpentraxinPTX3asaprototypichumoral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interplaywithcellularinnateimmunity[J].ImmunolRevꎬ2009ꎬ227(1):9-18.[7]㊀LuchettiMMꎬPiccininiGꎬMantovaniAꎬetal.ExpressionandproductionofthelongpentraxinPTX3inrheumatoidarthritis(RA)[J].ClinExpImmunolꎬ2000ꎬ119(1):196-202. [8]㊀WeitoftTꎬLarssonAꎬSaxneTꎬetal.Pentraxin3inserumandsynovialfluidof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withandwithoutautoantibodies[J].ScandJRheumatolꎬ2017ꎬ46(5):346-352.[9]㊀SatomuraKꎬTorigoshiTꎬKogaTꎬetal.SerumamyloidA(SAA)inducespentraxin3(PTX3)productioninrheumatoidsynoviocytes[J].ModRheumatolꎬ2013ꎬ23(1):28-35.[10]SchallerMꎬBurtonDRꎬDitzelHJ.AutoantibodiestoGPIinrheumatoidarthritis:linkagebetweenananimalmodelandhumandisease[J].NatImmunolꎬ2001ꎬ2(8):746-753. [11]ChaHSꎬKimTJꎬKimJYꎬetal.Autoantibodiestoglucose ̄6 ̄phosphateisomeraseareelevatedinthesynovialfluidofrheumatoidarthritispatients[J].ScandJRheumatolꎬ2004ꎬ33(3):179-184.[12]武丽君ꎬ路庆丽ꎬ单新洁ꎬ等.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葡萄糖 ̄6 ̄磷酸异构酶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ꎬ2009ꎬ13(1):27-29.[13]ZongMꎬLuTꎬFanSꎬetal.Glucose ̄6 ̄phosphateisomerasepromotestheproliferationandinhibitstheapoptosisinfibro ̄blast ̄likesynoviocytesinrheumatoidarthritis[J].ArthritisResTherꎬ2015ꎬ17:100.[14]JongbloetsBCꎬRamakersGMꎬPasterkampRJ.Semaphorin7Aanditsreceptors:pleiotropicregulatorsofimmunecellfunctionꎬbonehomeostasisꎬandneuraldevelopment[J].SeminCellDevBiolꎬ2013ꎬ24(3):129-138.[15]CostaCꎬMartínez ̄SáezEꎬGutiérrez ̄FrancoAꎬetal.Expressionofsemaphorin3Aꎬsemaphorin7Aandtheirreceptorsinmultiplesclerosislesions[J].MultSclerꎬ2015ꎬ21(13):1632-1643.[16]KimCWꎬChoEHꎬLeeYJꎬetal.Disease ̄specificproteinsfromrheumatoidarthritispatients[J].JKoreanMedSciꎬ2006ꎬ21(3):478-484.[17]XieJꎬWangH.Semaphorin7Aasapotentialimmuneregulatorandpromisingtherapeutictargetinrheumatoidarthritis[J].ArthritisResTherꎬ2017ꎬ19(1):10.[18]PatelSMꎬSzostekJH.IgG4 ̄relatedsystemicdiseaseinaNativeAmericanman[J].InternMedꎬ2011ꎬ50(8):931-934.[19]UeharaTꎬIkedaSꎬHamanoHꎬetal.AcaseofMikuliczᶄsdiseasecomplicatedbymalignantlymphoma:apostmortemhistopathologicalfinding[J].InternMedꎬ2012ꎬ51(4):419-423.[20]StoneJHꎬZenYꎬDeshpandeVꎬetal.IgG4 ̄relateddisease[J].NEnglJMedꎬ2012ꎬ366(6):539-551.[21]AnnunziatoFꎬCosmiLꎬSantarlasciVꎬetal.PhenotypicandfunctionalfeaturesofhumanTh17cells[J].JExpMedꎬ2007ꎬ204(8):1849-1861.[22]LogsdonNJꎬDeshpandeAꎬHarrisBDꎬetal.Structuralbasisforreceptorsharingandactivationbyinterleukin ̄20receptor ̄2(IL ̄20R2)bindingcytokines[J].ProcNatlAcadSciUSAꎬ2012ꎬ109(31):12704-12709.[23]KragstrupTWꎬOtkjaerKꎬHolmCꎬetal.TheexpressionofIL ̄20andIL ̄24andtheirsharedreceptorsareincreasedinrheumatoidarthritisandspondyloarthropathy[J].Cytokineꎬ2008ꎬ41(1):16-23.[24]BurmesterGRꎬFeistEꎬDörnerT.Emergingcellandcytokinetargetsinrheumatoidarthritis[J].NatRevRheumatolꎬ2014ꎬ10(2):77-88.[25]ŠenoltLꎬLeszczynskiPꎬDokoupilováEꎬetal.EfficacyandSafetyofAnti ̄Interleukin ̄20MonoclonalAntibody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ARandomizedPhaseⅡaTrial[J].ArthritisRheumatolꎬ2015ꎬ67(6):1438-1448. [26]吴㊀倩ꎬ刘㊀蕊ꎬ陆智敏ꎬ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ꎬ2012ꎬ6(13):230-234.[27]KwokSKꎬChoMLꎬParkMKꎬetal.Interleukin ̄21promotesosteoclastogenesisinrheumatoidarthritisinhumansandmice[J].ArthritisRheumꎬ2012ꎬ64(3):740-751. [28]GottenbergJEꎬDayerJMꎬLukasCꎬetal.SerumIL ̄6andIL ̄21areassociatedwithmarkersofBcellactivationandstructuralprogressioninearlyrheumatoidarthritis:resultsfromtheESPOIRcohort[J].AnnRheumDisꎬ2012ꎬ71(7):1243-1248.[29]IgnatenkoSꎬSkrumsagerBKꎬMouritzenU.SafetyꎬPkꎬandPDofrecombinantanti ̄interleukin ̄21monoclonalantibodyinafirst ̄in ̄humantrial[J].IntJClinPharmacolTherꎬ2016ꎬ54(4):243-252.[30]CarboneGꎬWilsonAꎬDiehlSAꎬetal.Interleukin ̄6receptorblockadeselectivelyreducesIL ̄21productionbyCD4TcellsandIgG4autoantibodiesinrheumatoidarthritis[J].IntJBiolSciꎬ2013ꎬ9(3):279-288.[31]MacedoRBꎬKakehasiAMꎬMelodeAndradeMV.IL33inrheumatoidarthritis:potentialcontributiontopathogenesis[J].RevBrasReumatolꎬ2016ꎬ56(5):451-457. [32]LiewFYꎬPitmanNIꎬMcinnesIB.Disease ̄associatedfunctionsofIL ̄33:thenewkidintheIL ̄1family[J].NatRevImmunolꎬ2010ꎬ10(2):103-110.[33]KageyamaYꎬTorikaiEꎬTsujimuraKꎬetal.InvolvementofIL ̄33inthepathogenesisofrheumatoidarthritis:theeffectofetanerceptontheserumlevelsofIL ̄33[J].ModRheumatolꎬ2012ꎬ22(1):89-93.[34]TangSꎬHuangHꎬHuFꎬetal.IncreasedIL ̄33insynovialfluidandpairedserumisassociatedwithdiseaseactivityandautoantibodiesinrheumatoidarthritis[J].ClinDevImmunolꎬ2013ꎬ2013:985301.[35]黄玲玲ꎬ袁跃兴ꎬ肖㊀垚ꎬ等.血清IL ̄22与IL ̄3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免疫学ꎬ2015(5):405-409.[36]LinHꎬLeeEꎬHestirKꎬetal.Discoveryofacytokineanditsreceptorbyfunctionalscreeningoftheextracellularproteome[J].Scienceꎬ2008ꎬ320(5877):807-811.[37]HeymannD.Interleukin ̄34:anenigmaticcytokine[J].IBMSBonekeyꎬ2010ꎬ7(11):406-413.[38]EdaHꎬZhangJꎬKeithRHꎬetal.Macrophage ̄colonystimu ̄latingfactorandinterleukin ̄34inducechemokinesinhumanwholeblood[J].Cytokineꎬ2010ꎬ52(3):215-220. [39]TianYꎬShenHꎬXiaLꎬetal.Elevatedserumandsynovialfluidlevelsofinterleukin ̄34inrheumatoidarthritis:possibleassociationwithdiseaseprogressionviainterleukin ̄17production[J].JInterferonCytokineResꎬ2013ꎬ33(7):398-401. [40]王苗苗ꎬ马梓健ꎬ李㊀霞ꎬ等.白细胞介素 ̄34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ꎬ2016ꎬ20(7):480-481.[41]NakanoSꎬMorimotoSꎬSuzukiSꎬetal.ImmunoregulatoryroleofIL ̄35inTcellsof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J].Rheumatology(Oxford)ꎬ2015ꎬ54(8):1498-1506. [42]MiyaraMꎬItoYꎬSakaguchiS.TREG ̄celltherapiesforauto ̄immunerheumaticdiseases[J].NatRevRheumatolꎬ2014ꎬ10(9):543-551.[43]ThiolatAꎬDenysAꎬPetitMꎬetal.Interleukin ̄35genetherapyexacerbatesexperimentalrheumatoidarthritisinmice[J].Cytokineꎬ2014ꎬ69(1):87-93.[44]孟㊀博ꎬ谢而付ꎬ周春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 ̄35的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ꎬ2016ꎬ34(4):277-280.[45]LiYꎬWuSꎬLiYꎬetal.Interleukin ̄35(IL ̄35)inhibitspro ̄liferationandpromotesapoptosisoffibroblast ̄likesynovio ̄cytesisolatedfrommicewith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J].MolBiolRepꎬ2016ꎬ43(9):947-956.[46]ŠenoltLꎬŠumováBꎬJandováRꎬetal.Interleukin35SynovialFluidLevelsAreAssociatedwithDiseaseActivityofRheu ̄matoidArthritis[J].PLoSOneꎬ2015ꎬ10(7):e0132674. [47]GibofskyA.Epidemiologyꎬpathophysiologyꎬanddiagnosisofrheumatoidarthritis:ASynopsis[J].AmJManagCareꎬ2014ꎬ20(7Suppl):S128-135.(收稿日期:2018-02-01㊀修回日期:2018-05-04)。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诊断

1 1 RF IM 型 RF(g RF 在 RA 中 的 阳 性 率 为 5 ~ . g I M— ) O 8 , 分 患 者 可 出 现 在 发 病 早 期 甚 至 发 病 之 前 , 诊 断 RA O 部 是
的 重 要 血 清 学 标 准 之 一 , 不 是 唯 一 的标 准 , 为 在 部 分 老 年 但 因 人 和许 多 其他 患 者 中亦 可呈 阳性 。临床 上 R 常 作为 区分血 F 清 阴 性 脊 柱 关 节 病 的 标 准 。 对 RF 阴 性 , 床 上 高 度 怀 疑 RA 临 的 患 者 , 进 一 步 测 定 IG— 和 I A— 应 g RF g RF, 两 种 类 型 的 RF 这 对 I G 分 子 特 异 性 强 , 易 与 其 他 非 相 关 抗 原 反 应 。 在 I M— g 不 g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药物治疗反应的其他项目 医师对疾病活动度的判断 病人对疾病活动度的判断 生活质量和功能的标准问卷
ACR对RA临床改善的判断标准
≥20% ≥20% ≥20% ≥20% ≥20% ≥20% ≥20%
关节压痛(28个关节) 关节肿胀(28个关节) 疼痛(VAS) ESR/CRP 疾病总体活动性, 医生评价(VAS) 疾病总体活动性, 病人评价 病人对自身体力功能评价 HAQ AIMS SF- 36
3—6月 4—6月 3—6月 1—3月 2—4月 3月
青霉胺 金 口服 金 肌注 Minocycline 环孢素 金葡萄蛋白A 免疫吸附
维持量
起效时间
ACR治疗RA的纲要
关节炎诊治最新进展全国继续医学教育 20
早期确立RA的诊断
记录疾病活动性和损伤性基线
估计其预后
早期治疗
此项≥11分者为持续性关节炎 此项≥9 分者有破坏性关节炎的可能
关节炎诊治最新进展全国继续医学教育 6
对1987年ACR的RA分类(诊断)标准修改意见
赞同 现有标准不能诊断早期RA (eRA ) 现有认识可将eRA分为不同预后的亚型 应据预后给药, 包括昂贵新药
美国疼痛学会关节痛药物治疗指南
了解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 关节痛治疗, 包括OA及RA 轻度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中- 重度伴关节炎症 COX-2型NSAIDs 非选择性NSAIDs 非选择性NSAIDs与胃肠保护剂并用 重度 阿片类 对上述治疗无效者
APS Arthritis Guidelines Media Report 03.15.02
RA治疗开始前的检查和记录(二)
实验室 血沉/CRP、RF、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大便潜血、关节液分析 其他 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问卷 医师对疾病活动性的全面估计 病人对疾病活动性的全面估计 X片 受累关节的X片
类湿风关节炎实验室早期诊断指标

关键词 : 类风 湿 关 节 炎 ( RA) , 类 风 湿 因子 ( RF ) ; 抗环瓜氨 酸肽( 抗 CC P) ; 抗 角蛋白抗体( 抗 A KA) ; 葡 萄糖 -6 - 磷 酸异 构 酶 ( G P I ) ; C反应 蛋 白
( C RP ) ; 抗 突 变 型瓜 氨 酸 波 形 蛋 白 抗 体 ( MCV) ; 抗核 抗体 ( A NA) ; 抗 S a抗 体
2抗 环 瓜 氨 酸 肽 ( 抗 CCP)
MV C与 CC P抗体相 比较 , 特异度和敏感度均有所提高。B a n g 等 检测 了 1 1 4 9例 R A患者的 MC V, 结果显示 , 抗 MC V抗体在 R A患者 的特异度为 9 5 %, 敏感 度为 8 2 %。 同时 , 发现抗 MC V抗体滴度与疾 病活动性相关 ,因此认为在诊断准确性及预后判 断上都 占有优势 。 国内姜东林 等最 近研究 也 显示 ,抗 MC V抗体 对 R A 的敏感 性 为 8 4 . 2 1 %, 特异性为 9 6 . 0 o %, 临床诊断效 能优于抗 C C P 抗体及 R F 。 j 指标联合检测 敏感性可提高至 9 4 . 7 4 %,但以抗 MC V抗体和抗 C C P 抗体两项联合 检测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 。
R F是一种 自身抗体 , 常见 于类 风湿关节炎 , 主要为 I g M类 自身 抗体 。 自 首次提 出类风湿因子的概念以来 , R F 一直作 为类风湿性关 节 炎的标 志性 自身抗体 。在 R A的早期诊 断中 , R F在 RA中的 阳性 率 可高达 7 5 %~ 8 0 %, 但 其特异性较差 , 因此 , R F存 在敏感性高但特 异性相对较低 的局限性 。当临床症状不典型时 , R F很难为 R A的诊 断提供可靠 的实验依据。
类风湿关节炎评定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评定方法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关节炎症、疼痛和僵硬。
为了准确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本文将介绍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评估和生物标志物评估等五种评定方法。
一、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的过程。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疼痛、僵硬、疲劳等,以及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等客观体征。
通过临床评估,可以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血液、关节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免疫系统状况和炎症反应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程度和病情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X线、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对关节进行无创性检查的方法。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关节结构的变化,如关节侵蚀、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有助于了解关节炎症和骨破坏程度,以及发现早期病变。
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通过一系列测试和量表,对患者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功能评估量表包括健康评估问卷(HAQ)、手指关节指数(FI)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状况,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提供依据。
五、生物标志物评估生物标志物评估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以了解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的方法。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等自身抗体,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活化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类风湿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患者进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次实验共检测了100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RF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其他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实验目的1. 通过检测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为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依据。
2. 分析RF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3. 探讨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样本收集:选取100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集其血清样本,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 试剂与仪器:采用ELISA法检测RF水平,所用试剂为美国Biolegend公司生产的RF检测试剂盒。
仪器包括酶标仪、洗板机、移液器等。
3. 实验步骤:(1)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配制工作液。
(2)将血清样本和标准品分别加入相应的孔中,进行孵育。
(3)加入酶标抗体,再次孵育。
(4)加入底物,进行显色反应。
(5)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OD)值。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别RF水平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四、结果1. 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100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RF阳性率为60%,其中IgM型RF阳性率为50%,IgG型RF阳性率为30%,IgA型RF阳性率为20%。
2. RF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1)RF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r=0.78,P<0.01)。
(2)RF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65,P<0.01)。
(3)RF水平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呈正相关(r=0.45,P<0.05)。
3.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鉴别诊断:(1)根据RF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其他指标,共确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

非甾体消炎药
非甾体消炎药是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之
一
非甾体消炎药的种类繁多, 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
吲哚美辛等
非甾体消炎药的作用机制 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 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
而减轻炎症和疼痛
非甾体消炎药的副作用 包括胃肠道反应、心血 管风险、肝肾功能损害
所差异
药物副作用:部 分药物存在副作 用,可能会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时间长: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的康复治疗需要 长期坚持,患者 需要克服心理和 生理上的困难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Part Six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预防和管理
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和复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和压力
04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的 手术治疗进展
06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的 预防和管理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可以及时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早期诊断可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早期诊断可以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早期诊断的困难和挑战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症状多样,早期症 状不明显,容易与 其他疾病混淆
缺乏特异性的早期 诊断指标,导致诊 断困难
早期诊断需要综合 考虑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对治疗效果和预后 有重要影响,因此 需要不断探索和改 进诊断方法
Part Three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 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P在 复发性 风湿 病 中有 很高 的检 出率 ¨ C 。 R 是诊断 R F A最 早应 用 的血 清 学 指标 , 分 3 抗核周 因子 ( P ) A F IM、 G、g g I IA三 型 。 临床 常检 测 IM— F 在 R g g R , A患 A F与 R P A的多关 节 痛 、 僵 及 x线 骨 破 坏 之 晨 者 阳性 率 为 6 % 一8 % , 特 异 性 不 高 , R 0 0 但 除 A外 间呈 明显相 关性 , 而与 发病 年龄 、 程 长短 、 别 和 病 性 还 可见 于其 它 的 自身免 疫 性疾 病 、 菌或 病 毒感 染 细 疾 病亚 型 无 关 。A F在 幼 年 类 风湿 患 者 中 的 阳性 P 性 疾 病 、 % ~5 的健 康 人 和 1% 以 上 的 老 年 3 % 0 率显 著高 于 系统 性 红斑 狼 疮 和正 常 人 , R 在 A患 者 人 。IM—F IA R 、g —F联合 用 E IA法 检 g R 、 —F IGR g LS 中 的敏 感 性 为 5 % , 异 性 为 7 % , 以 出现 在 2 特 9 可 测可明显提高 R A诊断 的准确性 。隐性 R ( R ) F H F R 的早 期 阶段 , 约 3 % 的 R A 大 0 F阴性 的 R A患者 可 是 指 与 自身 IG结 合 而 活 性 被 遮 盖 的那 部 分 R 。 g F 以检 出 , 是早 期 诊 断 R 的有 效 指标 之 一 。A F分 A P 由 Al ln将 R e F阴性 患 者 的血 清 经酸 化 吸 附后 制备 IG A F IM. P 、g . P g — P 、g A F IA A F等 3种 类 型 ,g — P IG A F 含 IM 洗脱 液 显 示 出 R g F活性 , 又可 被 IG抑 制 而 s 对R A诊 断 的敏感 性 在 7 % ~ 1 之 间 , 异性 为 1 9% 特 7 % ~ 9 。为三 种 A F中敏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最 高 3 9% P
断指标 。但其敏感性高 , 特异性差 , 很难 为早期诊 中抗 C P C 抗体。是一种对 R A诊断价值较高 的实 断提供可靠依据 。随着基础医学 日新月异 的发 验室标 记 物 , j 诊断 的敏感 性 为 7 . % , 1 4 特异 性 为 9 . 5 展 。A 的实 验室检 查 的灵敏 度 和特 异性 不 断 提高 , 2 , R % 它也可 反映 骨关节 损害 的程 度 , C P阳性 者 抗 C A R E L R2 1 C / U A 0 0标 准 更 是 新 增 了抗 瓜 氨 酸 蛋 白 的骨关节 破坏 程 度 较 阴 性 者 严 重 , 时可 用 于 R 同 A
【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 以慢性破坏性多关节 炎为 主要表现 的 自 身免疫性 疾病 。早期诊
断对判断疾病的严 重程度和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文章 就类风湿 因子 等多项实验室检 测诊断指 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进行 了综述 。
【 关键词】 关节炎 , 类风湿 ; 实验室诊断 ; 文献综述
作 者单位 : . 1 河南中医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0 0 ; . 50 8 2 河南省 中医院 , 河 南 郑州 4 0 0 5 02
的指标 。但 IM、g 同样对 R g I A A有 诊 断 意 义 , 特 其
・
5 6・
风 湿病 与关节炎 2 1 第 1卷 4期 R em tm adAtri 2 1 ,o. ,o4 02年 hu as n r is 0 2 V 11N . i h t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早 期 诊 断 实 验 室 指 标 研 究 综 述
赵 灿 王 洋洋 潘 富伟 郭会卿 , , ,
R F阴性 及 幼年 R A患者 类 风湿关 节炎 (hu a i r ri,A) 一种 证 实 。H F的检 测提 高 了 R rem tdahisR 是 o t t 6 j 在其 以关节 滑膜炎 为特 征 , 以慢 性 多 发性 关节 炎 为 主要 的早期诊 断率 和准 确性 _ 。但其 特 异性 较 差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 床 表 现 , 见 的致 畸 性 、 统 性 自身 免 疫 性 疾 他疾 病 中也 能 检 测 到 R ,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常 系 F如 疟 病 。其 病情 进展最 快 时期是 发 病 2年 内 , 未 能 疾 、 核等 , j 如 结 甚至正 常人 血清 中也 可 检 测到 ( 康人 健 及时 治疗 , 2年致 残 率达 5 % _ 。是造 成 我 国人群 群 阳性 率 3 一 % , 年人 1% 一3 % ) 在 某些 0 2 J % 5 老 0 0 ; 丧失劳 动力 和致残 的 主要 病 因之 一 _ 。因此 , 于 预防接种 后也 可能 出现 R 3 J 对 F阳性 的结 果 J 。 R 的早 期诊 断就显 得尤 为重 要 。长期 以来 ,A诊 2 抗环 瓜 氨酸 多肽抗体 ( C P) A R 抗 C 断依 然 沿用 美 国风 湿 病 学会 ( C 18 分类 诊 A R)97年 20 0 0年 S hl k n c e e es人 工 合 成 环 瓜 氨 酸 肽 l 断标准 , 以类风湿 因子 ( F 作 为主要 的血清学诊 ( C ) 以此 为底 物 用 E IA法 检 测 R 患者 血 清 R) CP , LS A
抗体 ( C C 的检 测 , 为早 期 诊 断 R 的 参 考依 与 多发性 关节炎 相关 的丙 型 肝炎 的鉴别 诊 断 , AP) 作 A 也 据 。现将 该方 面 的研 究进展 综述 如下 。 可 用于 R 和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的鉴 别 诊 断 J A 。抗
1 类风 湿 因子 ( F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