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125_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新进展_

合集下载

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研究的开题报告

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肺癌是患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晚期肺癌仍然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关于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然而,目前关于该方法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有必要开展一项针对此问题的研究,以指导更好地开展该疗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的信息。

2. 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晚期肺鳞癌、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3. 治疗组采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4. 统计分析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并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分析。

5. 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

6. 统计分析肺鳞癌、腺癌治疗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1.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将晚期肺鳞癌、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采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方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

3.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4. 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5. 分析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

6.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预期结果如下:1. 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的疗效较好。

2. 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变化有明显改善。

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肝癌的现状与进展

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肝癌的现状与进展

【 摘要】 综述放射性 I 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优势及应用现状,表明 粒子植入在肝癌的综合治
疗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 , 对这种治疗方法中 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 了探讨 . 目的在 于进 一步提
高 I 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 肝癌的疗效 。
【 关键词 】 肝癌 ; I 近距离放疗 ; ; 介人治疗
1 m 粒 子组 织 间近距 离放疗 治疗 肝癌 的临床 应 用 I 11 植人方 法 .
多普勒超声引导 。随着影像设备分辨率的提高 , 这 种 微创介 入 治疗 只需 在局麻 下 即可进 行 。放 射性 粒 子植入治疗的设备已经规范化 。 最主要的是计算机 立体治 疗计 划 系统 (P ) 术前 将 C T S。 T扫描 获得 的肿 瘤图像传送人 T S P 设计 , 计算机确定进针点及粒子 数 目后 , 根据布源需要 ,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 , 选择 最佳路 径植 入粒 子 。C T的优势 在于 扫描 范 围广 , 可
介入放射学杂志 2 1 0 2年 1 O月第 2 卷第 1 1 0期
JItretR do 0 2 V 1 1 o1 evn ail 1 . o. .N .0 n 2 2



G n rl ei e ea rve w・
I 粒子组织 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肝癌 的现状与进展
冉 琳 . 任伯 绪
清 晰显示 周 围重要 组织 , 可避 开 肝 内重要 血 管 及胆 管 . 开肠 道 . 免严 重并 发症 的发 生 。超 声 定位 下 避 避 粒 子植 人 的突 出优 势 是 实时性 。 在进 针 过程 中可 实 时 引导 .实 时全程 监测 进针 深度及 方 向 ,同时应 用 彩 色 多普 勒技 术 对血 流 进行 实 时 显像 , 开 重要 的 避

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中心型肺癌

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中心型肺癌

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中心型肺癌
高立芳;肖琅;梁静
【期刊名称】《天津医药》
【年(卷),期】2006(34)11
【摘要】肺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

在气管镜下向肺癌瘤体内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放射源持续辐射的特点,为不能或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8月我科在气管镜下应用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2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23-824)
【作者】高立芳;肖琅;梁静
【作者单位】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经支气管镜置入支架及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中心气管狭窄 [J], 柯明耀;吴雪梅;林玉妹;谢红旗;陈玲玲;姜燕
2.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 [J], 柯明耀;姜燕;王珠缎;谢红旗;陈玲玲
3.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疗效观察 [J], 廖
江荣;王黔宇;姜蓬
4.经支气管镜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护理 [J], 陈敏燕;王珠缎;陈毅文
5.经支气管镜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J], 刘岩; 罗贻雪; 王梅芳; 罗国仕; 魏娜; 唐以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肺癌的临床价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肺癌的临床价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肺癌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125Ⅰ粒子的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观察肺癌患者的表现,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将48例经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为125Ⅰ粒子的治疗组,共24例,采用CT引导植入治疗肺癌。

B组为对照组,共24例,采用药物灌注化疗。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3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63%,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

随着介入放射学在肺癌诊疗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和肺癌研究的深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肺癌尤其中晚期主要的治疗手段。

标签:125Ⅰ粒子;肺癌;植入治疗肺癌在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发病率为第一位,我国每年>80万新发病例,并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5年生存率低于15%[1]。

很多患者如果接受手术治疗会有并发症,有可能对其它的隐藏病有着潜在的威胁,因此,微创技术的应用对治疗肺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CT引入下植入125Ⅰ粒子,作为一种有效且并发症最小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医疗价值。

现在将对48例肺癌患者的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48例,其中男性有31例,女性有17例。

右肺病变的有26例,左肺病变的有22例。

中央型肺癌的有22例,周围型肺癌的有26例。

注:要求患者心、肝、肾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其它肺部相关疾病。

将4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作为125Ⅰ粒子的治疗组,共24例。

采用CT引导经皮植入治疗肺癌。

B组作为对照组,共24例,均采用药物灌注。

其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阿霉素及卡铂或顺铂。

1.2仪器与设备①西门子Emosion 6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为125Kv,260mA,层厚为3~5mm。

②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

③转盘式粒子植入枪和18G植入针。

④125Ⅰ粒子长4.5mm,直径为0.8mm,半衰期为59.6d。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外照射治疗NSCLC近期效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并外照射治疗NSCLC近期效果

[ S R T O j c v T x lr ait nd s.sft n h r tr ef ayo I a iat ese lnaincr— AB T AC ] b et e oepoerdai o e aeya ds ot em fcc f doci edi a tt o i o — i r v mp o n
探 讨 ” I 射 性 粒 子 ( I 子 ) 入 联 合 外 照 射 治 疗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的放 射 剂 量 、 全 性 和 近 放 粒 植 安
期 疗 效 。方 法
对 经 病 理 学 确 诊 的 1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病 人 ( 2 均 为 周 围型 , 癌 7例 , 癌 5例 ; 例 为 初 治 ) 2例 1例 腺 鳞 6 应
第4 报
ACTA ACADEM I AE EDI NAE NGDAO M CI QI UNI VERS TATI I S
V.,o 0 4N 5 I . 4
Oco e 2 8 t b r 00
20 0 8年 l 0月
5 放 射 性 粒 子植 入 并 外 照 射治 疗 NS L I C C近 期 效 果
” I 子 植 人 联 合 外 照 射 治 疗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是 一 粒
种有效的方法 , 肺放 射性损伤程度低 , 得进一步扩大病例 研究 。 且 值 [ 章 编 号 ] 1 7 —4 8 2 0 ) 50 9 —3 文 624 8 (0 8 0— 330
THE S H0RT TERM - CURATI VE EFF ECT 0F 2 RADI 15 I OACTI EED M PLANTATI VE S I ON I W TH EXTERNAL RRADI I ATI ON FOR

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肝癌中应用

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肝癌中应用

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在治疗晚期肝癌中疗效。

方法对15个肝癌病灶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

植入术后立即及术后3~6个月行ct 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

结果单个肝癌病灶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8~55粒(平均24.4粒)。

未出现急性并发症和与放射损伤。

ct检查示 2 个病灶消失,13个病灶明显缩小。

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病灶直径平均值(cm)分别为4.31±1.80和1.15±0.62(t=6.43,p50%;无变化(nc):肿瘤消退 25%。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 t检验,检验水准а =0.05。

2 结果9例患者 15 个病灶中,cr 2个,pr11 个,nc 0个,总有效率为100%;(cr + pr)。

9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植入术结果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

每个肝癌病灶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 8~55 粒(平均 24.4 粒)。

每个患者植入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术后随诊:发热2例,恶心6例,局部疼痛不适2例感,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未发生与粒子植入有关的并发症如植入区皮肤破溃、窦道形成等。

粒子植入术后 3~6个月随诊:2个病灶消失,13个病灶明显缩小。

15个病灶粒子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3~6个月的病灶直径平均值(cm)分别为4.31±1.80和1.1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p<0.05)见表1。

3 讨论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方法,但肝脏难以耐受一般外放疗的根治剂量,限制了它的推广。

目前最常用的粒子是放射性125i,其半衰期短,59.6 d,γ射线能量低,35.5 kev,组织穿透距离小,1.7 cm,粒子外壳用钛合金密封,直径0.8 mm,长度4.5 mm,国内已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生产,了解一定活度的125i粒子治疗肝癌的有效范围,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周飞国等[4]对裸鼠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同时对125i放射粒子的作用机理、放射损伤反应作了初步探讨。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结 果 发现 I 粒 子可 以上 调许 多细胞 凋 亡 和细 胞 周
缘植入放射性粒子 , 实现手术 、 内放 疗 同步 进 行 的 综 合治 疗 ; 在 腹 腔镜 检 查 治疗 中穿 刺针 经 仪 器 的孑 L
道刺人肿瘤 内, 或经腹腔镜定位 , 经皮 穿 刺 到肿 瘤
内植 入放 射 粒子 。 术 中 I 粒子 植入 视野 好 . 进 针路 线 不受 任 何 影 响 , 定位准确 , 种植 更 为 均匀 , 治疗 更 彻底 并可 防 止癌 细胞 的扩 散 。
4 I 粒 子组 织 间植入 治疗 肝癌 的效 果 国 内外 临 床 研 究 显 示 。 I 粒 子 组 织 间植 入 治
期 阻 滞 相 关 基 因 ,如 B MF、MA P K 8 、 B N I P 3 、 R F WD 3 、 C D K N 2 B、 WN T 9 A等 ,既 能抑 制 肿 瘤 细胞
d e a t h , P C D) , 使 细胞增 殖 与凋 亡处 于平 衡状 态 。 I
粒 子 照射 能 激 活肿 瘤 细胞 p 5 3的 表达 , 使 细胞 停 留
在 G. 期, 并 最 终 启 动 细胞 凋亡 。N i i b e等 研 究 发 现, 当细胞 D N A接 受放 射 线而 损 伤 时 , p 5 3被 激 活 , 作用 于大 量 的 目的基 因 。 如B a x 、 B c l 一 2 、 p 2 1 , 使 这 些 下游 基 因活 化或 失 活 , 从 而调 控细 胞凋 亡 。
水分子 , 产 生 的 自由基 ( H + 、 H O 、 O H - , 0 2 1 ) , 能 与细 胞
核酸 、 蛋 白等分子 相互 作用 , 使肿 瘤细 胞受 到损 伤 。
2 . 1 I 与肿 瘤 细胞 增殖 和 凋亡 细胞 凋 亡是 细胞

CT引导下125l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CT引导下125l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况及 术后 恢复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 1 2 5 I 放射粒 子 , 其 中一次性植入 成功的患者有 3 5名, 另 5名 患者 均为 2次植入 成功 ,手术过 程 中无死 亡。并发症 的发生率 为 6 3 . 2 % ( 2 4例 ),其 中包括 2例咯血 ,8例 少 量肺 出血 , 1 2 例 气胸 , 2 例粒子游走或迁移。 结论 采 用 C T引导 1 2 5 I 放射粒子对晚期肺癌 患者进行治疗 , 具有可靠性 高,
C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f CT g u i d e d 1 2 5 I s e e d i mp l a n t a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d v a n c e d l u n g c a n c e r
摘 要 : 目的 对 C T 引导 下 植 入 1 2 5 I 放 射 粒 子 治 疗 晚 期 肺 癌 的 临床 效 果 进 行 探 讨 研 究 。方 法 随 机 选 取 2 0 1 2年 5月至 1 2月间我 院收治 的确诊 为晚期肺癌 的患者 4 O例 ,对 患者采 用 C T阴道 1 2 5 I 粒子植入方 法进行 治疗 ,对 患者的治疗情
安 全 性好 的特 点 ,建议 在 临床 上 推 广使 用 。 关 键 词 :C T引导;1 2 5 I 放 射 粒 子 植 入 ;晚 期 肺 癌 中图分 类号 :R4 4 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5 . 0 1 5
a d v a n c e d l u n g c a n c e r . Me t h o d r a n d o ml y s e l e c t e d i n 2 01 2 Ma v~ 1 2 mo n t h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e r e d i a g n o s e d wi h t a d v a n c e d l u n g c nc a e r i n 4 0 p a t i e n t s . p a t i e n t s we r e仃e a t e d wi t h CT v a g i n a 1 1 2 5 p a r t i c l e i mp l nt a a t i o n me ho t d . t o ma k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na a l y s i s o f d a t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恶性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失去手术机会 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愈来愈得到 广泛的重视,其中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应用于临床,作为 治疗肿瘤的一 种 新 方 法,已 逐 渐 被 广 大 患 者 和 医 务 人 员 所 接 受。与外放射治疗相比,体内近距离植入放疗的优点为直接植 入靶肿瘤,连续低剂量的长时间放疗,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 度的杀伤,使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从而提高放疗 的准确性和持续性。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 发率,改善生存质量,预防肺癌的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作用,因此 成为治疗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第一作者: 赵 成( 1978-)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肿瘤研究。
子发出 γ 射线,该射线可以破坏肿瘤细胞核的 DNA 双链,导致 DNA 分子链的单链断裂或者双键断裂,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 力; 射线还可以使机体内的水分子电离,产生自由基,该自由基 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持续照射肿瘤 细胞,使肿瘤的氧增比减少、乏氧细胞比例减少,不断地消耗肿 瘤干细胞而使肿瘤细胞死亡 。 〔2,3〕 125 Ⅰ组织间植入可以抑制小 鼠 Lewis 肺癌 细 胞 的 增 殖、迁 移 能 力,其 效 应 可 能 通 过 抑 制 COX-2 活性进而抑制 VEGF-C 的表达来实现〔4〕。肿瘤细胞对 放射线的敏感性与细胞分裂周期呈一定相关性,处于 M 期和 G2 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敏感,而处于 S 期的细胞对射线不敏感。 不敏感的静止期细胞一旦进入分裂期,在 γ 射线的持续作用下 又迅速凋亡。经过足够的半衰期和足够的剂量,使肿瘤细胞无 法繁殖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1 物理特性及机制 125 Ⅰ是人工同位素,是一种极为先进的微型密封放射源,
是利 用 电 子 束 或 激 光 将125 Ⅰ 封 焊 于 钛 金 属 管 内,制 成 约 0. 8 mm × 4. 5 mm 的“籽源”( seed) ,可以直接植入到肿瘤组织 局部进行治疗〔5〕。在组织间衰变后释放 γ 射线和软 X 射线杀 灭肿瘤细胞,体内植入后穿透力极弱,大约 17 mm,易于防护, 且具有合适的半衰期,约 60 d〔1〕。其治疗肺癌的机制: 125 Ⅰ粒
13 Bouchard C,Lacroix C,Plante V,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indings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J〕. Neurology,1999; 52( 3) : 498-503.
赵 成等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新进展 第 24 期
·5637·
11 Sander HW,Latov N. Research criteria for defining patients with CIDP 〔J〕. Neurology,2003; 60( 8) : S8.
12 The French CIDP Study Group. Recommendations on diagnostic strategies for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8; 79( 2) : 115-8.
·563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
一侧主支气管腔内、中间段气管腔内和叶支气管腔内; ( 5) 外部 放射治疗后癌灶局部残留,且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或体外放射 治疗剂量不足,需局部补充剂量的患者; ( 6) 肿瘤侵犯纵隔脏 器、胸壁或脊椎等重要脏器,手术切除困难者; ( 7) 肺功能储备 较差,肺组织切除超过患者耐受能力; ( 8) 化疗效果不佳或不能 耐受化疗者。
14 Bosboom WM J,Van den Berg LH,Franssen H,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sural nerve demyelination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J〕. Brain,2001; 124( pt12) : 2427-38.
15 Haq RU,Fries TJ,Pendlebury WW,et al.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a study of proposed electro-diagnostic and histologic criteria〔J〕. Arch Neurol,2000; 57( 12) : 1745-50.
18 van Schaik IN,Eftimov F,van Doorn PA,et al. Pulsed high-dose dexam-
ethasone versus standard prednisolone treatment for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 PREDICT study) : a doubleblind,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 Neurol,2010; 9: 245-53. 19 Lopate G,Pestronk A,Al-Lozi M. Treatment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with high-dose intermittent intravenous methylpredinisolone〔J〕. Arch Neurol,2005; 62( 2) : 249-54. 20 Dalakas MC.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autoimmune neuromuscular diseases〔J〕. JAMA,2004; 291( 19) : 2367-75. 21 van doorn PA. Treatment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and CI-DP〔J〕. J peripher Nerv Syst,2005; 10( 2) : 113-27. 22 Mehndiratta MM,Hughes RA,Agarwal P. Plasma exchange for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 ( 3) : CD003906. 23 Benedetti L,Briani C,Franciotta D,et al. 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a report of 13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1; 82( 3) : 306-8.
3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应用现状 125 I 粒子在肺癌上的应用较为常见,其临床疗效得到了肯
定,并开始探索综合治疗肺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的方式有两种〔8,9〕,一种是术中在手术区肿瘤残余部 位及可能发生转移处植入放射性粒子,另一种方法是在 CT、超 声、FFB 和胸腔镜导引下把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实体内或周围 组织。 3. 1 125 I 粒子植入单纯应用 张福君等〔10〕进行125 I 粒子组织 间植入与一线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对比研究,发现放射性 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生 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一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简 单安全、有效的 方 法。 陈 溯 等〔11〕利 用 放 射 粒 子 植 入 治 疗 非 小 细胞肺癌 81 例,全部运用微创来实现粒子植入,随访 12 ~ 24 个月,平均 18 个月。局部控制率 82. 3% 。需要处理的气胸病 人有 3 例。术 后 1 例 病 人 出 现 咯 血。胸 痛 胸 闷 缓 解 率 80% ( 45 /56) ,咯血缓解率 91% ( 16 /18) ,阻塞性肺炎缓解率 87% ( 15 /17) ,上腔静脉综合征好转率 9海强等〔12〕CT 导向下经皮穿刺组织间 植入125 Ⅰ粒子治疗肺癌 41 例,术后 2 个月随访发现肿瘤明显 缩小 19 例( 其中 9 例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占 46% ,肿瘤轻度缩 小 19 例占 41% ; 36 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占 88% 。刘春香〔13〕 在 CT 引导下对 3 0 例老年中心型肺癌( 鳞状细胞癌) 进行125 I 粒子研究,随机分成 A、B 两组,A 组为125 I 粒子治疗组( 15 例) , 采用经皮穿刺组织间125 I 粒子植入术,B 组为对照组( 15 例) , 采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灌注的化疗药物为环磷酰 胺、阿 霉 素 及 卡 铂。 结 果 发 现 A 组 总 有 效 率 ( CR + PR ) 86. 67% ,B 组总有效率( CR + PR) 53. 33% 。张啸飞等〔14〕对 75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治疗计划系统 ( TPS) 估算粒子数 量,在 CT 引导下,穿刺植入粒子,结果显示完全缓解 4 例,部 分缓解 54 例,无变化 13 例,进展 4 例,有效率 77. 3% 。认为粒 子植入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3. 2 术中125 I 粒子植入 125 I 粒子与手术相结合可以提高肿瘤 复发的局部控制率。在大多数情况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 细胞已不同程度侵犯到周围的组织,特别是周围重要的脏器, 手术可能只是一种姑息性手术,无法避免肿瘤的残留,通过术 中局部组织植入放射性粒子进行局部近距离的放疗,对于肿瘤 局部复发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林锋等〔15〕报导 63 例手术中直 视下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其中 30 例在肿瘤残余或 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的部位术中植入125 Ⅰ粒子,33 例只行常规手 术,随访 24 个月,手术 + 粒子植入组与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率 分别为 3. 3% ,4. 2% 。王东坤等〔16〕人采用常规手术切除肺瘤 体后,术中直视下将125 I 粒子植入到肿瘤残存部分,手术无法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