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数学专业导论论文---谈谈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

数学专业导论论文---谈谈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

数学专业导论论文---谈谈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摘要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深奥性使教师在授课时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者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承载了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已经没有办法完成新工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

因此,要对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以学习为中心、对大学数学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对知识模块和数学实验进行优化升级、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等方式来进行改革。

本文通过对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新工科理念的新要求、新工科理念如何对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进行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体现新工科理念对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提升作用。

关键词:精英教育;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层次不齐;技巧,谨慎一、引言随着社会教师和学生受益良多。

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加强了数学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

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更加民主化,加强了学生小组间的互助探究能力和合作归纳能力。

在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的双基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是科学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水平、兴趣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学习双基的同时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提高数学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新科改革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年以来,全体教师和学生受益很多。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
基 于 以上分 析 , 在 高职 院校 , 高等 数学 主 要是 为学生 学 习专业 课 打 基 础 , 为 专 业 服务 的 , 因此 , 在教 学 内容 的选 取 上要 简 单 易 懂 , 删 减 难 点 。要 根 据培 养应用 型人 才 的需 要 , 本着“ 厚基础 、 宽 专 业、 重 能力和 个性 发展 ” 的 原则 , 注 意 与 高 中数 学 接轨, 注意先 修课程 和后 继课 程相 关 内容 的衔 接 , 做 到有铺 垫 、 有延 伸 ; 要 在 理 论 与 实践 、 知 识 与 能
2 4
为教材 , 都会有个别的章节不尽如人意 , 不能完全
满足各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因此 , 要
想 选择 一本 适 合本 院校 的教 材 , 还 不 如教 师 自己
编写 教材 。
教学编写中, 应通过调研专业教师 , 调查访谈 学生 , 深入了解各专业所需 , 同时 , 集教研室各教
炼 了学 生 的语 言表 达 能力 , 另一 方 面 , 培养 了学 生
的 团队意 识 。 五、 改革 考核 方式
教材的编写 要有特色 , 要适合 高职学生 的特 点。 如, 可 从复 习 高 中 的基 础 知 识 慢 慢 过 渡 到 新 课 的
讲解 , 将 比较抽 象 的极 限 的思 想 通 过 生 活 中 的 实 例引出: 一 根一 米 长 的小 木 棒 , 每次 都 截 断 一 半 , 是 不是 永远 截 不完 ?从 而将 晦 涩难 懂 的数 学 概 念 用 通俗 易 懂 的 例 子 呈 现 出 来 , 化 难 为易 , 化 繁

转变理 念
教师 教学 理念 的转变 对其 教学方 式 的改变 具 有非 常重要 的意 义 。作 为 一名 高 校 教 师 , 要 具 有

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思考)

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思考)

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高等数学教育创新渗透发展改革论文摘要:为了让高等数学课程教育对于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着较大影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起到积极作用。

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和讨论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的元素在新的领域中的学术、人文精神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支持发展和创新。

而高等数学教育又灌以新的内涵,其目标是使得培养的对象在社会、科技等领域能有更多的发展和创造,于是给高等数学教学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文章以社会需要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对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育进行分析;把创新和渗透教育放在首位,阐述大学数学教育动态发展和希望;以教会学生将杂乱整理有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寻求各种物质运动统一的简洁数学表达为目标,对高等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一、新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更是一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时代,知识是生产力,经济将依赖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于是社会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必然对人类文化、伦理、观念提出严峻挑战;对学科发展和大学教育产生较大影响。

高等数学面临挑战与改革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求教育者探寻一种能够让受教育对象在获得课程本身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构建更加适应社会竞争需要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发展思想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大学教育,在改革动力驱使下,已经是整合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现代自然科学及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智力人才的要求。

坚持人文精神、科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主要核心。

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第28卷㊀第2期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Vol.28㊀No.2㊀2018年2月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Feb.2018㊀收稿日期:2017 ̄06 ̄26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一般教研课题(SJYB12-02)作者简介:温启军(1973)ꎬ男ꎬ四川绵竹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ꎮ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温启军ꎬ郭彩梅(长春大学理学院ꎬ长春130022)摘㊀要:文章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现今考核方式的弊病ꎻ提出了新的考核方式实验方案ꎻ并根据一个学年具体实验的效果分析了方案的优点与待改进之处ꎮ关键词:高等数学ꎻ考核方式ꎻ方案ꎻ优点ꎻ改进之处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907(2018)02-0120-051㊀实验研究背景在之前ꎬ我校数学公共基础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成绩ꎬ最后给出综合成绩的方式ꎮ但是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ꎬ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ꎮ1.1㊀传统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1)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ꎮ高等教育早已从 精英 教育转向 大众化 教育ꎮ高等数学教学要求㊁教学目标也转变为:培养理性思维ꎻ掌握数学工具ꎻ提高素质和能力ꎮ 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ꎬ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ꎻ不仅是一种知识ꎬ而且是一种素养ꎬ不仅是一种科学ꎬ而且是一种文化ꎮ 考核方式要尽可能地体现学生对数学多个维度的认知水平ꎮ以往的考试方式下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完全用来界定学生学习态度ꎬ学习能力和水平ꎮ另外ꎬ在教学实践中ꎬ有个别教师可能会重复训练考试相关内容和习题ꎬ忽略教学内容的完整ꎬ忽视或弱化了对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培养ꎮ总之ꎬ以往的考试方式只能体现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结果ꎬ容易使教师和学生陷入过度追求期末成绩而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思想认知和对数学素养的培养ꎮ(2)缺乏有效过程管理ꎬ不利于形成良好学风ꎮ我校高等数学课堂都是合班上课ꎬ课堂人数至少有120人ꎬ甚至有多达160人的大课堂ꎮ学生太多了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交流ꎬ教师只能通过点名㊁考查出勤㊁收作业㊁课堂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学生平时学习情况ꎮ但从实践过程来看ꎬ考全勤太费时ꎬ与完成教学任务冲突ꎻ另外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老师点名ꎬ为了平时成绩才来到课堂ꎬ并没有认真听讲ꎻ学生的平时作业也存在着抄袭ꎬ应付交差的普遍情况ꎬ单从作业完成情况并不能反映他们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水平ꎮ这样的平时考核显然不能做到对学生正确评价ꎬ也起不到及时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ꎮ(3)期末考试功利化㊁作用简单化ꎮ期末考试 一考定终身 的属性让部分学生考试前突击准备ꎬ虽然套用题型㊁公式也可能及格ꎬ但是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知识㊁得到应有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ꎻ甚至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过关而想方设法的去作弊ꎻ另外ꎬ为照顾部分数学素养较低的学生ꎬ为了提高及格率ꎬ个别老师主动降低要求ꎬ缩小范围ꎬ或者反复机械训练考试题型ꎬ这造成学生精神上的依赖性ꎬ进一步加重了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的现象ꎮ也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ꎬ对他们个人成长也不利ꎮ同时部分学生进入大学还不太适应新的学习方式ꎬ以及疏于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ꎬ放松了学习甚至完全被其他事情吸引过去了ꎬ一学期中没有来得及调整学习状态ꎻ平时没来得及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导致期末考试不及格ꎬ对他们也是很大打击ꎮ另外ꎬ期末考试结束意味着全部ꎬ意味着一切结束ꎮ缺乏对教学的反思和总结ꎬ没有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ꎮ大学课程一般一个学期就结束了ꎬ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ꎬ等到期末考试结束ꎬ成绩评定完成ꎬ即使老师有分析总结反思的愿望ꎬ但是由于不再教授这些学生ꎬ时间上就来不及了ꎬ这样可能更多的反馈就会不了了之ꎬ给出学生成绩就算完成教学工作ꎮ1.2㊀国内外的考核方式现状为了尽量避免以上分析总结的现有考试方式的弊端ꎬ各个高校也都逐步在进行着转变ꎮ根据走访兄弟院校和网上查询结果ꎬ国内一般本科院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ꎬ只是各个部分所占比例不同ꎬ基本采取20%+80%或者30%+70%ꎬ40%+60%的比例分配ꎮ部分重点院校在平时和期末考试之外增加期中考试ꎮ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学ꎬ公共基础数学类课程基本上是采取平时多次小考+期末统考的方式ꎬ个别学校有期中考试ꎬ期末统考成绩只占30%ꎮ我们了解到美国的多所高校微积分课程也是采用平时多次小考+期末统考的方式ꎬ平时小考成绩占70%ꎬ期末考试成绩占30%(大多数高校不超过40%)ꎮ2㊀改革方案及实施第一个阶段:在电子信息学院2013级学生中试点实施ꎮ(1)方案ꎮ我们采取对比实验ꎮ我们在分析总结2009学年实行的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ꎬ提出新的实施方案继续试点研究ꎮ对比班按现有平时+期末的方式ꎻ实验班按平时考核+阶段性多次小考+期末大考的方式进行实验ꎮ期末大考考核全部教学内容ꎮ对比班各成绩所占比例为: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ꎮ实验班各成绩所占比例为:平时成绩20%+小考40%+期末考试40%ꎮ平时考核包括:出勤㊁作业㊁课堂提问㊁章节知识小结和学习心得㊁学习笔记等ꎮ对比班级和实验班级对平时考核要求一致ꎮ我校2013级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ꎬ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高等数学»第六版ꎬ2014级2015级采用第七版ꎮ我们第一学期讲授上册ꎬ第二学期讲授下册ꎮ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ꎮ我们经过课程组讨论以及教务处研究备案ꎬ两个学期分别进行3次小考和1次期末大考ꎮ小考卷面满分100分ꎬ3次考试成绩的算术平均分占总成绩40%ꎬ期末考试满分100分ꎬ考试成绩占总成绩40%ꎮ这样设计达到及时督促及时反馈ꎬ做到在重要的知识节点加强教学管理ꎬ也逐步培养学生注重学习过程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ꎬ避免期末大考简单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ꎬ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ꎮ具体小考安排如下ꎮ上册㊀第1次小考:第1章极限ꎻ第2次小考:第2章导数与微分和第3章导数应用ꎻ第3次小考:第4章不定积分ꎻ期末大考:第1 第7章全部教学内容(全校各高数教学班级同卷)ꎮ下册㊀第1次小考第8章空间解析几何及向量代数ꎻ第2次小考:第9章多元函数微分学ꎻ第3次小考:第10章重积分ꎻ期末大考:第8章 第12章全部教学内容(全校各高数教学班级同卷)ꎮ(2)具体实施与结果ꎮ我们在2013学年选取电子信息学院2013级8个行政班级组成的两个教学班进行对比实验ꎮ对比班共140人ꎬ实验班共154人ꎬ各4个行政班级ꎮ首先在实验班宣讲清楚考核方式方案ꎬ相对于原来考试方式的优势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我们开始了试点工作ꎮ两个教学班由同一名老师授课ꎬ平时考核要求都相同ꎬ阶段小考在教学进程中随堂考ꎮ由于班级较大同时阶段小考内容相对少且分块ꎬ因此每次小考时间为45分钟ꎮ为保证考试成绩公正ꎬ我们采取每2个行政班级一起考试ꎬ300人的大阶梯教室单桌考ꎬ前后两批学生中间有10分钟进出教室ꎮ两个学期的各个考试成绩分布见下列各表ꎮ121第2期温启军ꎬ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221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表1㊀2013级第一学期小考成绩表序号90-10080-90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第1次101831356038.96%第2次223231313824.67%第3次203441293019.48%表2㊀2013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对比表班级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对比班132134363625.71%实验班163837432012.98%表3㊀2013级第二学期小考成绩表序号90-10080-90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第1次93133344730.51%第2次123043383120.12%第3次132935393824.67%表4㊀2013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对比表班级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不及格率对比班113530125237.14%实验班123341383019.48%3㊀经验与优点阶段性小考ꎬ可以真正做到过程管理ꎬ发挥考试及时有效的督促作用ꎮ对于学生的学习困难ꎬ学习态度能及早发现ꎬ及时纠正ꎮ通过上表1和表3看到ꎬ两个学期第1次小考ꎬ成绩明显没有后两次好ꎬ同时不及格率明显高于后两次ꎬ经过与学生的课后交流后发现这种情况与我们分析的差不多:主要是因为刚开学不久ꎬ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ꎬ特别是第一学期ꎬ学生刚进入大学ꎬ一方面ꎬ还不适应大学数学学习ꎬ另一方面ꎬ思想状态没有进入到紧张㊁辛苦的大学学习中ꎮ安排阶段性小考可以改变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ꎬ期末搞突击的不良风气ꎬ减轻学生期末的复习压力ꎮ同时ꎬ每次小考成绩占总成绩一部分ꎬ这样会提醒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一次或两次的小考中没有考好的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加倍努力ꎮ从最后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对比来看ꎬ实验班明显高于对比班级ꎮ同时和全校比较来看也有很高的优势ꎮ2013学年第一学期ꎬ全校高等数学的平均不及格率为20.27%ꎻ第二学期全校高数的平均不及格率为30.36%ꎮ第二个阶段:全面推广实施阶段性小考注重学习过程ꎬ是符合教育规律ꎬ具有很好实际效果的考核方式ꎮ我们继续在2014级㊁2015级理工科学生高等数学课程中全面展开考核方式改革工作ꎮ我们继续采用在试点中的方案: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20%+小考40%+期末考试40%ꎻ平时成绩考核以及平时阶段小考和期末大考和试点工作时采用相同的项目和具体方案ꎮ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ꎬ高等数学课程各个教学班级的教学时间安排在相同的时间段ꎬ这样有利于保证教学进度一致ꎬ在统一时间内进行每次阶段小考试ꎬ做到了考试公平公正ꎮ我们将2014级2015级学生两个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综合成绩做了统计ꎬ列表如下:表5㊀2014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882123042612021167所占比例16.11%18.17%26.05%22.37%17.30%100%表6㊀2014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721962633082281167所占比例14.74%16.80%22.54%26.39%19.54%100%表7㊀2015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571552972861921087所占比例14.45%14.26%27.32%26.31%17.66%100%表8㊀2015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成绩统计表分段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总参考人数人数1451472782982191087所占比例13.34%13.52%25.57%27.42%20.15%100%㊀㊀经过两学年全校理工科学生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实践ꎬ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相同的情况下ꎬ和以往相比较ꎬ可以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提高ꎬ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不及格率明显下降了ꎬ其他各个分数段分布也比较合理ꎮ每个年级在第二学期的不及格学生较多ꎬ60 80分数段的学生较多ꎬ这和下册教学内容难度大㊁内容深有关ꎬ部分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相对吃力ꎬ但是在教师指导之下ꎬ阶段性的发现了知识掌握上的不足ꎬ尽量化解了难度ꎬ到达了考核要求ꎬ相比较以往只在期末考试前才进行的全面复习更早的发现问题ꎬ及时解决问题ꎮ4㊀结㊀语该方案实验了新的考核方式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ꎮ但是考核方式不是独立于教学工作之外的ꎬ考核方式应该能反馈促进教学方式㊁教学内容的改进ꎮ在本轮实验研究中ꎬ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更多的工作ꎬ我们计划从2016级学生教学过程开始进行相关工作的研究实践ꎮ同时采取这种考核方式后ꎬ仍然有较多学生没有及格ꎬ并且从实际得分来看ꎬ都是比较低的ꎬ每次小考和期末大考的卷面得分基本在20-35分之间ꎬ不及格学生综合成绩在45分左右的都特别少ꎬ这种情况在全校范围来看也比较多ꎮ我们仅以2014级第一学期3次小考不及格学生成绩分布列表如下进行说明ꎮ表9㊀2014级第一学期阶段小考不及格成绩分布表分数段0-910-1920-2930-3940-4950-59总人数第1次小考244698633625292第2次小考182511151308243第3次小考18178037186176㊀㊀这一部分学生不及格应该是和考核方式关系不大ꎬ课程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是数学基础和认知都存在很大缺陷的学生ꎻ也有可能是学生专业认可度缺乏或者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原因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ꎬ对于区分出来的这部分学生ꎬ该如何进行教学ꎬ让他们也能学会掌握数学工具ꎬ得到良好逻辑思维㊁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ꎬ达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一线任课教师和相关部分共同急待研究321第2期温启军ꎬ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研究421长㊀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和解决的问题ꎮ另外ꎬ相比较传统的考核方式ꎬ该方案无疑会大大增加任课教师的工作量ꎬ教师既要做好平时考核各个项目的批改记录还要组织多次阶段小考㊁批阅小考试卷并做好记录ꎻ期末各个成绩汇总录入系统ꎬ总之增加很多工作量ꎮ目前ꎬ我们数学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大ꎮ但是ꎬ从教书育人㊁培养具有良好理性思维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ꎬ我们会继续克服困难ꎬ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一份力!参考文献:[1]㊀孙彩云.大学数学课程考试的弊端与改革措施[J].广西教育ꎬ2010(12):83-84.[2]㊀齐国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ꎬ2015(5):254-255.责任编辑:刘㊀琳ExperimentalStudyofReformofExaminationWayforAdvancedMathematicsCourseWENQijunꎬGUOCaimei(CollegeofScienceꎬChangchunUniversityꎬChangchun130022ꎬChina)Abstract:Thisarticleanalyzestheshortcomingsofthecurrentassessmentmethodsforadvancedmathematicscourseꎬproposesanewtestingprogramofassessmentmethodsꎬandanalyzestheadvantagesoftheprogramandcontentsneedtobeimprovedaccordingtotheeffectinschoolyear spractice.Keywords:advancedmathematicsꎻexaminationꎻschemeꎻadvantageꎻimprovement(上接第119页)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Studentsof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EducationandForeignLanguageTeachingSUNLI(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ꎬChangchu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Changchun130012ꎬChina)Abstract:Withtheadvancingoftheeconomicglobalizationintheworldꎬthe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highereducationdevelopscontinuously.Butduringteachingꎬthetrainingofthestudents interculturalcommunica ̄tivecompetencehasn tbeenpaidmoreattentionꎬbeinglackingofsystematicandeffectiveinterculturaltrainingprogramsandspecificmeasures.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causesof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communica ̄tionꎬelaborateshowtostrengthe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ulturalqualityinteachingandputsforwardninecon ̄creteimplementationmethodsꎬhopingtobeabeneficialexplorationtointerculturaleducationin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education.Keywords:Chinese-foreigncooperationineducationꎻ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Ih o R s ac e  ̄ e e rh T
学 ★ ★ 理 ★ ★ 论
抽象 的理论 , 教师应尽量运用类 比、 猜想 、 画图等直观性教 学法 ,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 以直代 曲” 的数学思想就 可 以这样来 类 比: 我们居住 的地球是 一个球体 , 但是 为什 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这就是局部 “ 以直代 曲” 。
高等 数学所提供 的思想方法 、 理论知识不仅是学 习后 继课 程的基础 , 也是培养学 生创 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
高等 数学 中的知识与本专业之间 的联系 , 没有从一个更高
的角度去看待高等数学 。 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导致学生认
为数学课程是-  ̄孤立 的基础课 ,对其重要性认识不 够, - - j 仅仅是为 了期末考试 , 习起来不够重视。 学
的作 用。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分析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过 程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 , 并就 如何 改进高等数学课程 的教 学方法 、 提 高课 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 高等数学 ; 教学改革;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62 G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 28 ( 1 )1 — 2 1 0 1 0- 59 2 1 6 00 - 2 0
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授课方式 的选择方面 , 我
1 . 内容过于数学 化 , 在照本宣科现象 。高等数 教学 存 学 是一门非常抽象 的课 程 , 生学 习起来非 常吃力 , 学 教师 在教学 的过程 中, 也容 易陷入照 本宣科 的模式 中。在正常 的高 等数学课堂上 , 讲授定义 和概念 、 推导定理 以及进 行 习题训练都是必需的 , 但是有些老师没有把讲解的过程变
高等数学 的学 习, 能够培养学 生 的逻辑思维 能力 、 抽象概

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设 了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 程以开展数学的实践性教学 。 但
同时也 应看到 , 高等数学课程 的教学仍 然存 在一些问题 。大 部分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学时不足 . 由此导致很多概念和
限代准确 ” 的辩证 思考方法, 近似 向精确转化 。在教学过 促使
程 中。 教师可 以向学生介绍一 些微积分 的发展历史 . 以及 牛 顿和莱布尼兹等科学巨匠创立微积分 的历史 。同时 , 尤其要 强调微积分在各个不同领域 中的具体应用 。比如 , 经济学家 利用微积分预测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 气象学 家利 用微积分描


促进学 生的全 面发展 , 提高高等数学 的教学质量 , 各个领域 发 追 了解
挥 的重要 作用 , 体会到数学 中人文主义精 神 , 让学生充分 感
受到数学生动 、 实用 . 以帮组 学生明确学习 目的 , 端正学习动
每一位从事 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
应用等不足之处 。高等数学因为 自身 的抽象性 , 在学生 的学
习过程中存在着畏难情绪。当今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 的素质和
能力提 出了很高 的要求 , 中获取 知识的能力 以及利用知识 其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 高等数学 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一发展
依赖性越来越强的今天 , 应该使高等数学教学 与实践 密切结
S in e & tc n l g iw ce c e h oo y ve
高校科技
科 技 视 界
21年9 01 月第2 期 6
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倪 晋 波 高

f 安徽 理工大 学理 学院 安徽
【 摘
淮南 2 2 0 ) 3 0 1
要】 高等数学是工科数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对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浅析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析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何 “吐 、 ”, 吐 、 ”什 么 . 材 建 设 与 教 学 内 容 的 改 革 是 纳 “ 纳 教
真正完 善的地 步” 在高 等教育 人众 化 的背 景下 , 数学 作 为 . 高等
普 通高校 的公共 基 础课 , 培 养 学 十 的 辑 思 维能 力 、 析 问 对 分
题 的能 力 、 建立数 学模 型求解 的能 力 以及 提 高学 生 的综合 素 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算来 实现 的. 由于 数学 在 科 学技 术 中的 重要 基 础 地 位 , 凶此 可
以说 高技术 本质上 是数 学技术 .

料 . 课 程 层 次 确 定 后 , 写 适 合 于 每 个 层 次 的 教 材 , 材 在 编 教 内 容可 分 为 三 个 模 块 : 修 模 块 、 修 模 块 和 专 题 讲 座 模 必 选
到 课 程 教 学 的效 果 和学 生 能 力 的培 养. 此 , 学 改 革 应 首 因 教
迫 切 要 求 对高 等 数 学 课 程 的 教 学 进 行 改 革.本 文 针 对 目前
课 程 教 学 中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 围绕 师 资 队伍 建 设 、 程 的 教 课
材 和教 学 内容 改 革 、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培 教 学
性 的 教 学教 改 方 面 的研 讨 交 流 , 中 集 体 智 慧 , 调 处 理 教 集 协 学 中遇 到 的 问题 等. 后 , 革 教 师 的 评 价 机 制 , 政 策 上 最 改 从 引 导 和激 励 教 师 将 主 要 精 力投 入 到教 学 工 作 .
【 键 词 】 学 改 革 ; 学 建 模 ; 学 实 验 ; 合 素 质 关 教 数 数 综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改革研究
( ) 学模 式 陈 旧 三 教
厌倦 了数学的学习 , 数学成绩普遍偏低 , 特别是对 口升学学生与五年制学生 , 这给高等数学课程教学 创新改革设置了严重的障碍。同时 , 现有的高等数 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 内容、 教学手段 、 教学方法远
高校规模 的扩大, 对高校教师特别是基础课教 师造 成很 大 的工 作压 力 。 方 面由于学 生 的数学 基 一 础参差不齐 , 个别差异愈来愈大 , 但教学 内容和教
般水平, 大部分学生对 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价很 并且
到位——效果一般 。
表 1 与 中学对 比, 学生对数学的学 习兴趣调查 与 其它 学 科 柑比 相 比较看 ,感兴趣 感兴趣 在 中学你 对数 学课感 兴 2 8
趣吗?
1 . % 3 .% 69 98 3 . % 72 01 .%
决定性作用 。概念 , 命题是思想的凝结点 , 是静态 的; 方法技 巧是具体 的, 程序化 的 ; 而思想 是发展 的, 动态的 , 比具体的方法更宏观 , 它 更抽象 , 概括 性更 高 。 因此 只 有 以数学 思想 方法统 摄教 学 过程 , 由表 l 得 :大部分学生解决疑难 问题 的方式 2
调 查 的 。接 受 问卷 的学生 共 有 20名 , 除不 完 整 0 剔
的问卷后 , 有效调查为 16 。数据收集工作 由担 6人
任本班的高等数学老师完成。 在进班进行施测前均
经 过培 训 , 运用 统 一 的指导 语 。所 有问 卷施 测 在一 由表 4得 :大部 分学 生有 时 能 主动学 习数 学 ,
个星期内完成。 教师在维持纪律后离开教室。 在施 测前 向学生强调问卷的回答是保密的, 不会对学生
而只有小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学习数学。 说明学生对 数学课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 的, 就是不能始终如一 地坚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l0月 
第5卷第4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rI llg University of Arts州Science8(Nature Sciences Edition) 
Oct.,2OO6 

V01.5 No.4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廖正琦 
(重庆交通学院基础科学部,重庆南岸4000'74) 

[摘 要]分析了传统《高等数学》课程的局限性和缺陷,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现代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yl-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38(2006)04—0093—02 

1传统高等数学课程的局限性与缺陷 
我国传统高等数学课程,从教育思想、教学大纲、教 
材内容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基本上是在上世纪5O 
年代沿袭的前苏联模式,未能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造和 
重组,更未能与时俱进地改革.尽管包括数学在内的各学 
科在飞速发展,但我国高等数学课程教育体系与5O多年 
前相比,总体上并没有多大改变,现在越来越明显地凸现 
出它的局限性与缺陷. 
1.1滞后的数学教育观念 
传统高等数学课程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是比较落后 
和保守的.它只注重和强调自身知识的教育,其目标局限 
于“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技 
巧。并能学以致用,初步具备所需要的更深入的数学能 
力”[1】,而在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科学创新意识 
和思维。以及在主要科学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没 
有明确的目标.在这样的观念之下,该课程表现在形式 上。使原本来源于科学技术,反过来又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的高等数学,形成了一个保守的封闭系统. 1.2教学内容陈旧 落后的教育观念和保守的定位,导致教学内容陈旧、 凝滞.各类传统高等数学教材都具有理论严谨、结构完 整、内容简明扼要的特点.这样的教材,对于培养知识型 人才比较适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 要求的提高,高等数学教育需求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此类 教材内容就凸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其一,教材内容重理 论,轻实际运用,重抽象结论轻背景和过程,重推论轻数 值计算技术;其二,教材内容凝滞于经典内容(主要是17 世纪中叶的成果)。体现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相对缺 乏;其三,内容缺乏体现与现代科学技术、哲学及社会科 学各领域的横向联系;其四,内容体现数学纵横发展的趋 势较少.这样封闭保守的体系,虽然符合内容逻辑顺序, 但不符合认识规律,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也不利 于内容更新. 1.3教学方式、方法舜口手段落后 由于受落后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受应试教育的影 响,传统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难以摆脱“模式 化”的框架,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仍占绝对 地位.这样的方式方法,把灌输知识作为最终目标,只注 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兴趣的激励,忽视教会学 生学习。压抑了学生自主、自信学习的心理机制 . 此外,传统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基本上是一 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三一”原始手段,传递信 息量小,效率低下,让学生的智力资源无形流失.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数学教育的整个体系显得过于 老化,从教学大纲、教学思想、教材内容,到教学方式、方 法及手段都落后于现实需求.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 
门课程的开设并未达到应有的教育目标.一方面,学生普 
遍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只满足于考试过关;另一方 
面,在专业领域内,当需用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时。学生又因缺乏数学的洞察、理解和表达能力而难以下 
手.这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传统高等数学教育课程体 
系的局限性和缺陌.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人就提 
出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问题,并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 
作.但由于课程体系改革的难度,加之在重技术轻基础理 
论政策的导向下,使该课程改革无法取得实破性进展,因 
而不少高校仍沿袭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 
2对现代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并向智能社会迈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 
整个人才培养的传统体系受到了重大冲击.这促使人才 

・ [收稿日期】2006—04—06 
[作者简介】瘩正琦(1957一),男,重庆垫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泛函分析、教学法等教学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科院资助课题(编号:04一GJ一178). 

9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培养对高等数学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 必须在改革传统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建设现代高等数 学课程. 现代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是在改革传统高等数学课程 基础上进行的.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整个教 育界、科学界和数学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主要工作包括 3个方面: 2.1树立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新观念 建设现代高等数学课程必须冲破传统高等数学教育 观念的束缚,提高对高等数学教育在培养现代高层次人 才综合素质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的认识,树立现代高等 数学教育开放性的新观念,制定出新的教育目标. 2.2教材建设 要建设现代高等数学课程,必须深入研究高等数学 在现代高层次人才素质培养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 考察现代科学技术在各领域对数学知识、技能等的需求 状况,统揽传统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各分支,在新的教育 观念和目标下,对传统高等数学内容进行取舍,适当加进 现代数学内容,用现代数学观点和方法对所选内容进行 改造、重组,构造全新的开放性体系.教材编写应坚持以 下原则:第一,面向学生,富于启发性、趣味性,便于学生 自学;第二,面向现代科学技术各领域,为之提供考察、表 述及解决同题的思想方法和计算工具;第三,体现数学知 识创新和应用创新的背景和过程,强调归纳和发展思维; 第四,突出数学基本观念、思想和方法,强化各种运算技 巧;第五,重视数值计算和数学软件包使用等数学实验; l992 第六,突出应用和数学建模. 
2.3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传统高等数学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缺乏创新学习 
精神,始终处于低层次接受学习阶段.要实现新的教育目 
标,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广泛吸收现代 
教学研究成果,深入研究现代高等数学教学方式、方法. 
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采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 
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优化的学习软、硬件环境;第二,以教 
师为主导,教学互动;第三,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 
第四,培养创新个性发展.采用教学手段是实现现代高等 
数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之一.高等数学内容和教学方 
式、方法的改革,使得内容增多,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 
样,必然要求传递信息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一方面,必须 
根据数学是抽象学科的特点,吸取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生 
命力的成份(例如,生动、精辟的讲解,模型和实验演示 
等);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 
学(CAI)的作用,提高课程教学中各种层次信息的传递速 
度和效率. 
3结语 
现代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只 
有在课程教育观念更新,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 
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大量深入的开创性工作, 
才能真正建成适应我国现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类 
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王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吴也显.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之路[J].教育研究,1998,(12):58. 
[3]立花隆,戚戈平.陈觳化,译.科技最前沿(第1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245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LIAO Zheng_qi 
(D日pf.ofB.asic sc衙,。日,a料Igq『帼Jlaotong Un/vem ̄。Nan’an ̄ongqing 4000"/4, a) 
Abstract: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briefly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s and defaults of tradition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and proposed several recommends to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Key words:modem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hi gher mathematics—education;course reform 

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