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文化景观____张从军

村落文化景观____张从军
村落文化景观____张从军

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刍议

张从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东旅游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而又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山东的旅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重大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品位的提升和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村落文化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亮点应该得到重视,这也是山东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村落文化景观是传统农业社会的载体,保护和建设村落文化景观不但可以使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持续发展,而且也可以使山东的旅游体系更加丰满,旅游市场更加繁荣,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村落文化景观的认识

什么是村落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委员会《操作指南》认为,村落文化景观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孙华认为,文化景观应该“是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遗产类型”。李晓东则认为应该在景观之后加上遗产二字,定义为“文化景观遗产”[1]。基于对文化景观的定义,村落文化景观可以参照其讨论,赋予其比较明晰的定义。村落文化景观首先应该是可以观赏的、物质层面的存在,如村落、庭院、房屋、公共文化空间和信仰空间等建筑实体,这些是村落文化景观的主体,也是最典型的物质形态。这种形态犹如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孔庙、长城等等。其次是村落所依托的地理自然环境,村落生业所依赖的山水林田等自然环境,这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形象表现,也是最吸引人的天然物质存在。第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生活方式,如民俗风情、语言方言、音乐戏曲等等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村落文化景观的精神所在,也是内涵最丰富、形态最多样、变化最活跃的非物质文化。

村落文化景观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晶,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载体,是农民顺应自然环境繁衍生息的根据地,也是农耕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民族文化的大本营。村落文化景观不是介入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之间的遗产,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合二而一的遗产,是不可移动的和流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不能脱离人的现实生活着的遗产。与完全天然的风景名胜区和过去时的文物景点相比,村落文化景观最核心也最具特色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是鲜活的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也是社会学范畴的家庭、家族血缘关系和居民成员的组织形态、精神娱乐和信仰行为的活态表现。因为居民的存在,村落文化景观从来就是可变的,进化的,而且是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的村民们,以其自身长期对所生所养的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理解,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以各自的风格延续着历史的传统,展示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特色,汇聚成举世瞩目的东方农耕文化。

简言之,村落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是村民生产生活的环境,二是村民的生活方式,三是由此诞生的村民性格习性。村落文化景观的特征首先是自然的、田园的,其次是农耕的、乡土的,第三是动态的、鲜活的,是日积月累积淀的,不断更新、变化、发展着的。

二、保护和利用村落文化景观的意义

村落文化景观既是乡土的文化资源,也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更是最雄厚的旅游资源。因为村落的众多,类型的多样,所以村落文化景观可开发利用的空间也最大。保护和利用村落文化景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村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据地、大本营,保护好了村落文化景观,也就是保护好了民族的文化遗产。其次,村落是东方农耕文明的载体,数千年来的农耕文明积淀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文明,保护好了村落文化景观,也就是保护好了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好了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类型。第三,村落文化景观还是村落记忆的载体,保护好了村落文化景观可以延续历史记忆,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竖立自信心,将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一个失去记忆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幸福生活的,同样,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以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和国家之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情就是农村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民文化丰富多彩,农耕生活理念浓郁。在历史古迹越来越短缺、稀少的时刻,在城市化日新月异、众多村落快速消失的时刻,抢救和保护一批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色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好历史赋予的一片净土,不但可对历史负责,也可无愧于后代子孙,而且,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还可以净化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从旅游的角度,保护好村落文化景观,不仅可以丰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内涵,使零散孤立的景点。、景区和景观有了依托,有了伴侣,有了赖以生存的广阔背景,也可以使旅游资源更加丰富,旅游内涵更加深厚,旅游阵营更加壮大,旅游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山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内涵深厚、特色鲜明的村落文化景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山东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就已经让五湖四海神往和瞩目,两千年来,山东优越的地理条件所酿造的村落文化景观也同样让人们所赞叹和流连。在中华大地上,像山东这样同时拥有大山、大海、大河、大平原、大湿地,丘陵、湖泊、海岛、运河的省份不是很多。山东既是旱地作物主产区之一,也是海洋资源大省,还和稻作文化毗邻。这种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营造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同样生成了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缔造了多种多样的村落文化景观。千姿百态的山村、渔村、水村、几乎含盖了中国北方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山地、丘陵、平原、湿地、海岛等等则将内陆与沿海的生态环境囊括无余。充分认识山东的地域文化资源,深入发掘山东村落文化,科学定位和规划山东村落文化景观,不但在山东新农村建设中独树一帜,而且选择一些具有鲜明农耕文明特色的村落,将其列为保护对象,建设成生态文化景观,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山东旅游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齐鲁之邦,孔孟故乡,灿烂的古代文明曾经作为山东旅游的核心支柱,已经名扬天下,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千年来养育形成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最最值得研究和继承的宝贵财富。诚然,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所倡导的膨胀的城市生活就是全世界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必由之路?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就没有任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传统村落生活方式和悠久的农民文化真的一钱不值?

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游客蜂拥齐鲁之邦的原因之一,是想亲眼目睹孔子、孟子等齐鲁圣贤们所孕育成长的家乡是什么样子,他们所生活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什么形态,他们的子孙后裔依然在生活的方式是什么风格,又是如何继承发展变化的。游客们选择孔子的故乡作为旅游目的地,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想有一个实地实景的体验和感受,是想亲身体验圣人感受的空气、色彩和温度,感受圣人后裔

们衣食住行的滋味和品味。如果曲阜改造成像香港一样的大城市的话,游客还会蜂拥而至吗?但是,在圣人圣地完整保留农耕文明生态环境的话,则必将使游客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赖以产生的背景,理解中国农耕文明何以如此漫长持久的原因,理解现存古代建筑、文物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因此,保护或开发一批具有典型农耕文明的村落文化景观,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旅游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目标,也是山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保护和利用村落文化景观的方式方法

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是以人为本,要让全体老百姓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也同样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原则,要让游客享受村落文化景观的同时,也要让村民在村落文化景观的旅游活动中受益。被确定为典型文化景观的村落,其旅游利益的享受者首先应该是村落的居民,其次是游客。通过保护村落景观,让村落居民在继续享受到农耕文明的温欣和舒缓的同时,也能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享受到“无烟工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得到实际的好处,从而激发村民的主动参与,积极支持。这是和目前主题公园的管理分配方式不相同的。同时,村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也能让游客在参观和体验之中领略传统农业文明的真善美,了解山东的地域文化和山东人。

保护和利用村落文化景观在世界上早有先例,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法国等西欧、北欧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将传统村落纳入政府文化保护范畴,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到90年代,这些村落在传承地域文化、保持农业文明标志、拓展旅游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村落保护和利用也有了十几年的历史。在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法国的做法是保持村落街区原有的规划格局,保持原有的房屋建筑风貌和内部格局,以政府的名义对人去楼空的房屋进行挂牌确认,将其改造成乡村旅舍,提供给城里和外地的游客短期使用。云南、贵州的做法则是在政府的监管下,将村落建设成生态博物馆,浙江、江苏等地则将典型传统村落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将闲置的房屋开辟成展览室,供游客参观。金门的做法有两点,一是景点景区式的民俗村整体展示,二是将传统民居改造为“民宿”,游客在这里住宿的同时,可以亲自下厨料理,烹调自己喜欢的口味。无论法国还是日本以及台湾等地区,一个普遍的做法是不将村落围成景区,把门卖票。因为,村落从来就不是封闭的景区,如果将其围成封闭的景点景区,就失去了村落特有的开放性和亲和性。

山东的村落文化景观建设可以参照法国西部村落保护利用的经验,也可以学习贵州和云南的做法。相比之下,法国的做法政府投入很少,主要依靠房屋的主人进行管理,房屋的所有权也不改变,政府只是在房屋维修和室内环境的陈设上给予指导,并在房屋和村落改造方面提供法律的保护,制止人为破坏。实际上这种做法在欧洲各地都很通行,如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世,城市中心街区店铺外貌不得改变,除了公共交通车辆外,其他任何车辆都不得在中心街区通过。

山东的村落文化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既要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也要接受其教训,不能照抄照搬,生吞活剥,要根据山东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规划设计出不同于江南水乡和西北大院的北方特色村落文化景观,创造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村落文化景观的建设要着眼于其生态性、真实性和亲近感。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尽量维持其原汁原味。对于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要通过专业指导和培训的方式,使其文化遗产世代延续,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旅游中发挥重要的感染作用。

随着土地集中经营的方式逐渐为人们所认可,给村落景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

新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如同欧洲乡村那样的大片农耕田野景观。其实,近几年江南乡村季节性农耕文化景观,如安徽、江西等地成片的油菜花农田,黄河口几千亩地的向日葵等等大面积的农作物形态早已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文化景观。而江南水乡、小镇等鳞次栉比的村落建筑更是旅游业赖以发展升华的基石。将众多小块土地成片成规模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给人以宽银幕、大场面的视觉震撼,也可以将村落建筑等景观置于一个大的空间之中,深邃的背景之中,让观者有一个广阔的空间感受。这也是近几年大景区规划建设的新理念。只有在大的空间环境之中,才可以容纳更多的游客,也可以容纳众多的文化景点,发挥景区的最大效益。

成片成块的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不但势在必行,而且也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农业和水利部门长期以来小流域治理的成果,已经为村落文化景观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以河流为纽带的山水林田区域生态体系。而农村以中心村落向四周发散式的村落群格局,也与小流域生态环境相辅相成,人文与自然辉映比肩。成片连线的村落群和小流域自然环境为成片保护和利用村落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那些依山傍水的村落群,更具备喜人的地理优势。加上村落长期积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流传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多彩。地利、人和加上乡村旅游的“天时”,村落文化景观的建设可以说万事齐备了。和封闭式的景区景点不同,村落文化景观的开发应按照村落文化的原生态秩序,采取完全开放的方式,将人文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景观展示给公众,将田园风光和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提供给游客,让游客在自由徜徉的休闲状态之中感受到东方农耕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村落文化的恬淡静谧,净化心灵,升华精神,陶冶情操。

除了对建筑等村落文化景观的修缮式保护外,还要重视村落周边地形地貌的保护,尽量不做大的改动。同时,传统的种植或养殖业也应该继续予以保留,至少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生产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游客能够更亲切地了解传统农业文明极其浓郁的地域特色,了解村落乡民祖祖辈辈维系生存的种植和养殖业,了解人与自然是如何和谐相处的。村落文化是发展着的,是可持续性的,因此村落文化景观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则就是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完全翻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顺其自然,循序发展。

(张从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艺术研究所长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1]转引自孙华《文化景观是什么》、李晓东《风景名胜区与“文化景观”遗产》《中国文物报》2012年6月15日第5版

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

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以下方面: 一、文化遗产:(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 2.长城(北京) 3.敦煌莫高窟(甘肃)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辽宁)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0.丽江古城(云南) 11.平遥古城(山西,) 12.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江苏)(狮子林、沧浪亭、退思园、耦园、艺圃(江苏)) 13.颐和园(北京,) 14.天坛(北京)15.大足石刻(重庆)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盛京三陵(辽宁)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18.龙门石窟(河南)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 20.云冈石窟(山西)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 23.安阳殷墟(河南,)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 25.福建土楼(福建)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 二、自然遗产(8处) 1.九寨沟(四川) 2.黄龙(四川) 3.武陵源(湖南) 4.三江并流(云南) 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 6.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 7.三清山(江西) 8.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含龟峰)、浙江江郎山) 三、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 2.黄山(安徽) 3.峨眉山—乐山(四川) 4.武夷山(福建) 文化景观(3处) 1.庐山(江西2 ) 2.五台山(山西) 3.西湖(浙江),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我国的城镇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大城市病日益突显,小城镇发展明显不足。自20XX年以来,特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 模快速增长,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都有明显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小镇发展弱化,成为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重要原因。提升特 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也 是解决我国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这在客观上要求特色文化小镇在 设计理念上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发展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中Y 城镇化工作会议多次提出,城镇化工作必须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 文化,从根本上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历史遗产;必须注意保留村庄 原始风貌,尽可能在保留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这是因为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记忆,是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必备要素。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继承性,保护 文化的多元性。打造特色美丽小城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扩大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别化竞争。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是特色小镇 的主要特征,因此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设计与研究,必须理解各小镇 的历史成长因素及其内在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对处于初期阶段的小 镇有一个更明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1文化旅游小镇概述 一般认为,文化旅游小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 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核心是围绕旅游的历史文 物古迹或地理景观,针对旅游成熟期游客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美食、传统和习俗建筑等全方位的深度需求,在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在当地居民真实生活基础上,让游客充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7-12-25T15:52:35.75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0月作者:周长娟董飞范梦琦[导读] 传统村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358摘要:传统村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以及对既有的保护机制的反思,,进 而提出价值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框架:完善传统村落价值认定评估体系,健全保护与监管机制,实行精准保护与分类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价值评估;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和文明大国,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的根植所在,对其保护体现了一个具有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的东方文化大国对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坚守。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亡的严峻形势。在我国城镇化水平从 1978 年的 17. 9%提高到 2015年的 56. 1% 的同时,村庄的数量平均每年以接近3000 个的数量递减,大批传统村落正在或面临消亡。 国内学术界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逐渐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12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活力的若干意见》下发。同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对传统村落的调查工作,并进行专家审定工作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 基于以上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既有的理论研究,进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对策探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一)概况 从传统村落的现实处境来看,传统村落目前正面临严峻的形势。在进入21世纪(2000年)时,我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而到了2010年,仅仅十年的时间,总数锐减为271万个。这样的消失速度和数量,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家来说是惊人的。 近年来,由于专家学者的不断呼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问题逐渐引起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视,住建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共申报了11567个传统村落信息,但政府对这些上报的村落在政策上如何处理尚无具体方案。 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既包括外在数量的减少,也表现在其内在文化传统的消散。大多数的传统村落仍然处在自然变迁中,实践中尚未出现实际可行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但所采取的方式与政策仍较为粗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二)传统村落损毁现象严重截止到2014年,我国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超过5000个,而且还在逐步较少。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即使是已经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仍难逃被破坏甚至是消失的命运。 传统村落的损毁包括自然性损毁和社会性损毁。自然性损毁是指由于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导致的传统村落建筑的损毁,这属于传统村落损毁的不可控因素。更为严重的则是社会性损毁,相对于自然性损毁来说,社会性损毁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而出现的,包括两个方面: 1.外在传统村落数量的减少 城镇化建设和自然村落的合并使得村落数量和面积减少。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的城镇建设面积仅有1.22万平方千米,而到了2010年,已经增长到了4.05万平方千米,面积扩张了约4倍。大致上,这些新增的城镇面积几乎就是消失的传统村落面积。另一方面,为了推进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同时节省管理成本,村落的合并成为主要的方式。几个较小的自然村落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几个较小的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较大的行政村。这导致自然村落数量减少,许多村落呈现“空心化”的状况。 2.村落内在发展动力不足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传统村落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化现象严重。传统村落失去了农耕后续力量,这对传统村落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传统村落也面临着原住民迫于生计迁出的问题,迁出后,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原有的生活样态却无法保持,导致传统村落的“空壳”化甚至是消失。如何保持传统村落居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成为传统村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三)传统村落文化流失 如果说村落的损毁是不可控客观因素,那么保护不当而导致传统村落文化流失则是重要的主观原因。这种保护不当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漠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从规划到实施,都缺乏科学的判断,搞大拆大建,一昧地追求现代化,将古建筑拆除,全部建成钢筋水泥的多层楼房,失掉了乡村特有的韵味。另一方面则是盲目的仿古,打着保护传统村落的旗号,实则是违规开发村落,将村落原住民全部迁出,不顾南北地域差异,建起一批现代材料的仿古建筑,将村落一律打造成江南白墙黛瓦的花园庭院,变成“千村一面”旅游景点。 这是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中极易采取的建设思路,以为用现代化的手段搞出一个田园式的村庄,继而搞旅游开发、观光采摘等就是在留住乡愁,殊不知正是这种方式,破坏了村落原有的文化积淀和特色。 传统村落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家风传承、家族荣誉等人文精神最基本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村落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被打破,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也悉数散尽。如果说建筑是传统村落的生命线,那么,文化则是传统村落的灵魂。传统村落的保护既要保护生命也要留住灵魂,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留住美丽乡愁。 三、传统村落保护对策探究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详细攻略(全方位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 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 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4、以泛旅游为引擎与目标归宿 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于公共服务)。 5、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 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房产开发:房产销售、房产回收经营;项目开发:经营收益等。 (三) 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产业培育 特色小镇的产业为双产业为主,即“特色产业+旅游产业”。 其中自身特色产业主要指新兴产业或传统经典产业,诸如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茶叶、丝绸、石刻、文房、青瓷等传统产业。泛旅游产业主要是“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内容。

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首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5个中国景观村落: 1、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查济村 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程阳八寨 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 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金竹壮寨 5、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嘉绒藏寨群 6、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朗德镇朗德上寨 7、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 8、山西省吕梁地区邻县礩口镇李家山村 9、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10、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1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12、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14、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 15、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 8个经典村落景观 1、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察关水口 2、江西省婺源县虹关村虹关水口

3、江西省婺源县思溪村口 4、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大屋 5、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村普修桥 6、安徽省泾县黄田村凤子河水系 7、贵州省雷山县乌东村水系 8、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金坑大寨梯田。2009年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曲乡吴垭村 2、浙江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 3、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 4、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 5、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茶园坑 6、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埭头村 7、浙江省永嘉县黄南乡深龙村暨家寨 8、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黄田村 9、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 10、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梅林村 11、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石桥村 12、福建省南靖县河坑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长教村 14、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村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郑雪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 公管41 学号: 2234126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2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 指导教师陈瑞红 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 文明发展的见证。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 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 Tutor Chenruihong 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多年来,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受自然或人为破坏的程度逐渐加大,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今如何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1997年以来各种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现状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等方面。

江浙十大文旅特色小镇

江浙十大文旅特色小镇 有重点、有特色发展是指导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原则,浙江省2015年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止目前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51个特色小镇列入培训名单。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现将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10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供学习参考。一、江南药镇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

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磐安县“江南药镇” 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由县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小镇建设指挥部。截至2015年底,已开发建设面积112 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0.05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家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江南药镇初见成效,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等项目也已经在规划建设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延伸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领域。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

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定稿)

南岳古镇景观基因识别(调查) 作者:曹帅强 指导老师:胡最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10级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 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在掌握传统古村落景观基因的概念和识别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调查南岳古镇的文化景观现状,对南岳古镇主体基因和附着基因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识别调查。同时,分析了南岳古镇景观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南岳古镇旅游景观的基本特点作出判断,为新形势下旅游景观基因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不断提高旅游文化的对外渲染力和感召力。最后展望了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旅游规划设想。 关键词: 南岳古镇;景观;主体文化;基因识别 The recognition research of the scenery gene in NanYue ancient town Author:Caoshuaiqiang xiaonan liumengliang zhangpan xiejun Guide teacher: HuZui and LiBohua (Over Hengyang Teachers College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Nanyu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Hengyang 412008)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astering the notion and the recognational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ancient town scenery cultural gene. After research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scenery in nanyue ancient town by practise.Having recognized and analysed ancient culture in NanYue at the aspect of the religious gene、tea gene and so on which on theory and metheds. At the same time,having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wteen it. Finally,showing the tourism planning and imagination of it.

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本文汇总了在探索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本质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

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出guo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关于世界遗产导游词相关资料,更 多内容尽在出guo的导游词范文专题栏目中,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黄山(韩冰)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们现在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现在,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 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 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 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 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 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乐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

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个介绍。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尊敬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长城游玩,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多一份欢乐,也希望您能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玩得满足。 接下来,我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长城的概况。 长城位于北京的北面,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个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就在自己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古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

古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 南昌工程学院严鹏编制 论文摘要: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固有成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人文观念的影响,造就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村落文化,本文将从宗教观念,风水观念,诗画观念三个视角对中国古代村落文化做浅要阐释。 论文关键词:村落文化宗教观念风水观念诗画观念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者李尔特曾经说过:“地球上人类的每个物质成就,不论是一间房屋、一个农庄或一个城镇都代表着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文化象征的形象符号,在空间和时间的完美结合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人文观念。 一、宗教观念 宗教从各个方面如民族群体心理、思维方式、物质文化、民间民俗等渗透于中国村落文化之中,使中国村落文化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和深刻的神道烙印。 宗教对于中国村落文化的作用,首先便表现在它对于村落成员的组织与维系功能。宗教的维系功能体现在中国村落文化中,表现为宗教中某一共同崇拜的对象,可以成为一个村落群体甚至多个村落群体成员精神上的纽带,使他们彼此认同和维系,使他们能够为自身利益而团结一致。因此在古代社会,一个村落或一个部落,往往有自己的

图腾,有自己崇敬的精灵。当一部分社会成员被生活所迫时,也往往以宗教为旗帜,作为维系感情与利益的纽带,结成社群,对统治阶级进行反抗。中国历史上以宗教为纽带,组织、团结民众反抗腐朽封建王朝的农民革命斗争层出不穷:自东汉末年的“太平道”所组织发起的黄巾起义,东晋孙恩的“夭师道”,北魏法庆以“大乘教”,北宋方腊以“明教”,南宋钟相以“巫教”,元末的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以“白莲教”,清中叶的林清以“八卦教”组织起义,历朝各代农民的武装斗争每失败一次,中国人的天命观思想便得一次巩固和加强。 宗教是中国农民武装斗争的团结纽带,它同时与宗教的组织和维系功能相联系。然而宗教常常成为人们走向分裂、失败的催命符,封建统治集团常借助宗教推行其愚民政策。地藏王庙前殿左右的黑白无常狰狞可怖的嘴脸、判官、鬼卒的青面撩牙、十八层地狱的阴森、鲜血淋漓、其刑之惨绝,令人毛骨耸然,其心理威胁往往比官府的刑杖和囚牢有效得多。 另一方面,中国儒教以伦理道法为宗旨,以士大夫为其信众基础,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佛教则提倡修身养性,自我修炼,并在戒律中提出不准“淫、盗、杀、妄”等戒规。基督教比较倡导宗教的献身精神,“十戒”中也有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等伦理准则,这些伦理准则大多是一些最为基本的社会公德。当它们成为宗教教义,渗入村落文化之中,无疑会深入到村落成员的内心信念中。世俗的伦理要求,通过宗教的形式在民众中得到教化,既是宗教的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朱隽 摘要随着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的公布和《贵阳建议》的出台,古村落的保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因其“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的特点,折射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内涵。本文通过对古村落保护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了古村落文化保护、文化景观以及村落文化景观三个概念,并就古村落文化保护及村落文化景观进行了细致比较。另外以宏村和南屏村为典型案例作对比分析,指出古村落保护中的问题,应将其扩展到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并提出了一些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古村落文化保护 文化景观 村落文化景观 1 引言 2008年10月31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公布,安徽黄山市呈坎镇呈坎村等村镇名列其中,村落及村落文化的保护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至此,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51个。 在此之前一周,在“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题,结合国际、国内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贵阳建议》。[2] 2008 年10月17日至21日,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并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活动。 密集而频繁的会议及评选活动让古村落保护的话题顿时成为热点,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关注由此变得轰轰烈烈。 2 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概念 2.1 古村落文化保护 对古村落文化保护并无直接的定义,但必须体现自然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游憩价值。对其内容各方都有较为相似的共识,古村落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包含整体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建筑风格、古文化遗址、古建筑(构筑)物、古树名木;地方特色方言、戏曲、传统工艺、产业、民风民俗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历史保护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古村落一旦被破坏便再

《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评选办法(修订稿)》

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评选办法(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 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文 化和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结合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以下简称小镇)是指在 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范围内,以特色文化、文化遗产、自 然风光、工业遗存、特色建筑等独特资源为依托,通过挖掘、融合、转化和创新文化内涵,打造文化主题鲜明、生 态环境优良、特色产业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生态生产生 活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非行政区域划分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三条小镇评选工作由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原 则上每年组织评选1次。 第四条小镇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按照不定名额、宁缺毋滥、常态监管、动态调整的要求, 以资料审查与实地查核相结合,采取评分制进行评选。考 评指标数据以统计监测结果为依据,未纳入统计监测的指标,以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统计数据为依据。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小镇申报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人文资源富集,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质量优良;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较强的标杆性;文物古迹、特色建筑等资源聚集,能完整地呈现和表达特定的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种文化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景观风貌或故事情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传承实践富有活力,当地民众参与度高、认同感强,民俗节庆活动具有较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规划编制科学,推进实施有效。编制有小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交通、卫生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机衔接,且能有效推进实施。 (三)主题定位明确,文化彰显充分。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系统性,能用文化塑造特色、彰显魅力、培育品牌;小镇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管控有力,能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文创设计或动漫设计等现代手段表达文化内涵,有完整的视觉符号系统;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能结合自身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小镇形象,传承传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历史文脉延续良好,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和文创产品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践行,群众思

最新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编制指南资料

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大纲 一、世界遗产的定义: 1、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 然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规定: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的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

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指南》中第46条规定: 只有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第1条和第2条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财产才能认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第47条规定: 《公约》第1条就指出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 2、根据国家七部委2012年的联合发文(发改社会[2012]1549号)《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规划的通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定义为“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 内涵和价值

编者按 今天,光明日报将光明讲坛设在岳麓书院,请胡彬彬教授论述“小村落,大文化”。过去,传统的文史哲研究框架体系,忽略了对中国村落文化的研究,我们在这里探讨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从学术研究的视角看,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胡彬彬教授用三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事: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系统考察和多维研究,他将以田野考察所历、所见、所研的大量例证,来探究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中华农耕文明与中国村落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物证的。物证在哪里?湖南南部的永州有一个地方,叫作玉蟾岩,当地的土话叫“蛤蟆洞”。在这个洞里我们发现了上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种子。这是一个让全世界轰动的发现,也是让全世界瞩目和服气的物证。这足以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上万年农耕文明史的古国。 第二个和第三个例证是,湖南常德的澧县有两个山,一个叫城头山,一个叫彭头山。上个世纪,我们分别在这两座山上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古代遗址。前者不仅有一个非常大的类似于城池或村落的遗址,而且还有保存完好的稻田遗址;后者更是又有稻谷种子出土。我想那就是华夏先民非常远古的村落和人类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物证。 何谓村落?《辞海》只给了两个字的注解:“村庄。”《辞源》给了六个字的注解:“乡人聚居之处。”这两个注释有点单薄。“村落”是个中国词,有关“村落”的称谓,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三国志·魏书卷十六》:“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村落”一词,在魏晋以降的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联系前面的三个物证,我们可以给“村落”下一个大致的基本的定义,即村落是由古代先民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在族群部落的基础模式上,进而因“聚族而居”的生产生活需求而建造的、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基本社会单元。村落与村落文化的内涵虽不尽相同,但关联紧密。“文化”是个舶来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这个词的原始词意具有耕种、居住、敬神等多重意义。由此可知,村落和文化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而且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村落是基础,文化是内涵。 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这个词。“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中华民族”的构成就是由无数个氏族和家族构成,家族上面就是氏族,家族的下面就是家庭。村落是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家庭是民族最基础的构成单元。由于村落文化具有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的特质,并承载了中国久远悠长的文明历史,因而极具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村落成员的生产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形态,从表面化一般形式的呈现,到隐性化深层

中国景观村落名单(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名单)

首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查济村 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程阳八寨 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 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金竹壮寨 5、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嘉绒藏寨群 6、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朗德镇朗德上寨 7、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 8、山西省吕梁地区邻县礩口镇李家山村 9、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10、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11、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12、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14、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 15、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 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曲乡吴垭村 2、浙江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水碓坑村 3、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芙蓉村 4、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 5、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茶园坑 6、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埭头村 7、浙江省永嘉县黄南乡深龙村暨家寨 8、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黄田村 9、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 10、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梅林村 11、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石桥村

12、福建省南靖县河坑村 1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长教村 14、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村 15、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文斗村 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名单 1、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 2、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 3、山西省沁源县王和镇古寨村 4、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5、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坑头村 6、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林坑村 7、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 8、四川省阿坝理县桃坪乡桃坪羌寨 9、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10、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11、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甘堡藏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