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失眠症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失眠病例讨论

失眠病例讨论
•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4
病例小结-4
•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被动接触好,回答切题,未查出幻 觉、妄想。表情痛苦,诉入睡困难让自己心烦,但睡好后 心情就挺好的,否认持续情绪低落和高涨表现,睡前感觉 紧张,担心睡不着。无自杀观念和行为。平时可以做家务。 感觉白天疲乏,容易打瞌睡
5
病例小结-5
失眠病例讨论
病例小结-1
• 基本信息:女性,75岁,农民,已婚 • 主诉:入睡困难10年,加重2年 • 现病史:10年前生气后开始入睡困难,卧床2-3小时才能
入睡,间断服用艾司唑仑1mg治疗。最近2年失眠加重, 几乎一夜不睡,换用氯硝西冸2mg/晚治疗,开始有效, 但效果越来越差,现加量到6mg/晚,能入睡,但感觉睡 眠质量差,不解乏,故来求治
2
病例小结-2
• 既往史:高血压10年,最高180/110mmHg,现服用硝 苯地平30mg/天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无药物过敏
• 家族史:无精神障碍家族史 • 个人史:性格内向敏感话少,夫妻关系好,10年前和儿媳
生气,之后开始失眠。婆媳关系现已改善。无烟酒嗜好。 50岁绝经
3
病例小结-3
• 躯体检查:BP:145/95mmHg,体型偏胖(身高150cm, 体重81kg)
苯二氮䓬类
艾司唑仑、阿普唑仑、 地西泮、劳拉西泮等
非苯二氮䓬 类
唑吡坦、佐匹克隆 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
褪黑素受体 激动剂
雷美尔通、阿戈美拉汀 特斯美尔通
抗抑郁药物
阿米替林、多塞平 文拉法新、度洛西汀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2012.
26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 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态 度和信念,主动控制失 眠,提高患者的治疗依 从性并获得稳定的长期 疗效

《失眠病例分析》课件

《失眠病例分析》课件

案例分析:现场分析典型案例, 加深理解
互动游戏:通过游戏形式,增 加趣味性
介绍了失眠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探讨了失眠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分析了失眠病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过程 总结了本次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并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
失眠病例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治疗失眠的新技术和方法
未来失眠病例分析的挑战与机 遇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 适的药物,如镇静剂、抗抑郁药 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 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 运动锻炼题
添加标题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改善睡眠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失眠的病因 进行治疗,如治疗原发病、消除 不良生活习惯等
,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课 件 介 绍 03 失 眠 基 础 知 识 04 病 例 分 析 05 临 床 经 验 分 享 06 互 动 环 节
失眠病例分析的背景和意义 课件的目标和内容 课件的结构和特点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介绍失眠的定义 和分类
分析失眠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
失眠的病因和发 病机制
失眠的临床表现 和诊断方法
失眠的治疗方法 和注意事项
目的:加深对失眠病例分析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内容:失眠的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 讨论方式:小组讨论、提问与回答 总结与反思: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提问环节:鼓励观众提问,解 答疑惑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观 点和经验
失眠病例分析的临床经验分享
患者管理与沟通技巧的总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总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团队协作与进修学习的建议

不寐病例分析【范本模板】

不寐病例分析【范本模板】

病例分析不寐王某,男,34。

岁2011年6月14日初诊.主诉:眠差多梦10余年.现病史:患者近十多年眠差,多梦易醒, 醒后不能再寐,胃脘时痛,灼热,多食易饥,口干,鼻干,面色晦黯无华,倦怠乏力, 神疲懒言,面色萎黄,腰背酸痛,二便可。

舌红有齿痕,脉细。

既往史:浅表性胃炎。

中医诊断:1.不寐;2。

胃脘痛。

辩证:脾虚胃弱,心肾不交。

治法:健脾和胃,安神补肾。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交泰丸加味.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0g 陈皮10g白术10g 柴胡10g 升麻10g甘草10g 煅龙骨30g 锻牡蛎30g 毕澄茄10g 何首乌10g 葛根10g 酸枣仁30g 黄连6g 肉桂6g2011年6月28日二诊:睡眠好转,胃痛轻,易饥轻,急躁,乏力轻,鼻干,手心热,纳可,二便可.舌红苔薄腻,脉细。

方药:补中益气汤+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毕澄茄10g 何首乌20g 葛根10g 酸枣仁30g 黄连6g 肉桂6g 元胡10g 地骨皮10g 玉竹14g按: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致病机制复杂多样,心肾不交为失眠常见致病机制之一.《慎斋遗书》指出:“心肾相交, 全凭升降。

”心肾阴阳水火的升降, 与整个机体的阴阳升降是一致的, 亦与全身各脏腑的升降协调密切相关。

脾胃属土, 居于中焦, 配位中央, 能长养四脏。

又脾为阴土, 以太阴而主升; 胃为阳土, 以阳明而主降; 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

脾胃燥湿相济, 升降相因, 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胃又为心肾上下交通,水火升降必经之地。

《血证论》言:“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注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此言脾为水火上下运行之枢纽.故《证治准绳》言:“补肾不如补脾,以脾上交于心, 下交于肾故也。

”综上所言,脾胃升降协调, 为全身气机升降和心肾交通之枢纽,同时也是治疗心肾不交的重点。

患者脾胃功能异常, 脾气不升,少火不能上达于心; 胃气不降,心所化之精不能下达于肾, 心肾不能相交。

《失眠病例分析》课件

《失眠病例分析》课件
详细描述
患者因面临工作压力、家庭问题等产 生焦虑情绪,引发短期失眠。表现为 紧张不安,难以放松,对未来过度担 心,害怕事情发展不顺利。
病例三:生活压力导致的失眠
总结词
生活压力导致失眠,表现为疲劳、情绪低落、易怒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面临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生活压力,导致失眠。表现为疲劳感明显 ,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热情。同时可能出现易怒、焦虑等情绪波动。
放松训练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 呼吸、冥想等方法放松身 心,缓解焦虑和压力,促 进睡眠。
音乐疗法
通过听舒缓的音乐放松心 情,缓解焦虑和压力,促 进睡眠。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时间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持每天相同的入睡和起床 时间,有助于调整睡眠节 律。
睡前放松
睡前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 ,如泡热水澡、听轻音乐 、读书等,有助于身心放 松,促进睡眠。
避免刺激性物质
如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烟草和酒精等刺激性 物质,会影响睡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睡眠,但要 注意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均衡饮食
避免过饱或过饿,避免刺激性强的 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良好的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 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
《失眠病例分析》ppt课件
目录介绍 • 失眠的病因分析 • 失眠的治疗方法 • 失眠的预防与保健
01 失眠概述
CHAPTER
失眠的定义
总结词
失眠是指个体在适当睡眠机会和环境条件下,对睡眠质量或 睡眠时间感到不满足,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的一种主观体验 。
详细描述
02 失眠病例介绍
CHAPTER

华西药理中枢病案讨论-睡眠障碍

华西药理中枢病案讨论-睡眠障碍
中枢病案讨论
睡眠障碍
刘筱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案例介绍
基本信息:患者,女,23岁,大学生。 主诉:由于寝室同学都比较晚睡,环境也比较吵闹, 出现上床后许久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现象,且随时间推 移越来越严重,以致寝室安静时也要许久才能入睡。 严重时每晚只睡2-3小时,第二天精力极差,经常头 痛。随后每到晚上睡觉时间因担心失眠而感到紧张、 焦虑。为促进睡眠采用了很多方法,包括睡前喝牛奶, 泡脚以及进食一些健脑的保健品,均无效。因此前来 门诊就诊。
背景介绍
失眠的治疗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s):苯二氮 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 松弛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 睡眠限制疗法 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CBT-I)
问题讨论
患者失眠分类: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 1. 根据诊断,请给病人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 现上述症状
背景介绍
失眠的诊断标准
三.患者主诉至少下述一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 损害 疲劳或全身不适 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 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 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日间思睡 兴趣、精力减退 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 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 他躯体症状 对睡眠过度关注
•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原发性失眠 首选短效BZRAs,包括短效苯二氮卓类(如三唑仑、 咪哒唑仑等)和非苯二氮卓类(唑吡坦等)。
• 苯二氮卓类药物仍未目前是用最广泛的催眠药,具有 抗焦虑作用。
总结:由于患者为原发性失眠且有焦虑症状,建议首先 选用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

【失眠---病例治疗分析】

【失眠---病例治疗分析】

【失眠---病例治疗分析】大家好,我是中医谷峰博士。

最近在临床上,看失眠的患者比较多,那么有的他主要就是看失眠,也有的他可能是其它疾病,伴有失眠的症状。

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顽固性的失眠的原理。

接下来我还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患者的病例,来给大家做一下病案的分析。

有一位女性的患者、46岁。

她自己讲、三年前由于情绪刺激,当时出现一些家庭矛盾,进而出现失眠多梦、心烦不安、彻夜不能入睡,有的时候一晚上都睡不着,用镇静类甚至后来用到,精神类的药物维持,方能入睡。

那现在她来看病的时候,表现为心绪不宁、情绪低落、心胸憋闷、头昏头晕、口苦非常烦躁、易醒易惊、舌苔黄腻、脉弦滑。

这个患者就是一个,顽固性的失眠,那么这个病的临床特征,往往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至少是3个月以上,长期口服一些镇静的药物,形成依赖了,这个镇静药持续的加量,停药后病情就会加重,有的时候整夜不能入睡,累计睡眠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伴有精神不振、心悸怔忡、健忘、腰膝酸软、脏腑功能失调。

这个西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她的这个病情,但是药物容易形成依赖,另外它不是根治的方法。

本案的患者由于情绪刺激、心情不畅,导致肝胆之气不舒,发为失眠。

根据她的脉证诊为胆气不舒、痰热上扰,那么痰热、痰湿也是导致失眠的、常见的病理因素,痰之为病、往往随气上下,无处不到,如果痰与热相裹,那就更不易速去了,痰热内扰心神,必致顽固性的失眠。

在临床上往往是失眠日久不解,睡觉的时候也睡不好、做噩梦、心烦、头重、惊悸不宁、痰多、胸闷,有的患者伴有口苦耳鸣、厌食、嗳气、恶心、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等。

这些当然都是典型的表现了,治疗的时候应该是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那么这个患者的症状,它就属于肝失调达、肝主调畅情志、肝气郁滞不能正常疏泄,心失所养,所以她出现情绪的低落,伴有心胸憋闷、肝胆相为表里、肝郁化火、阳亢化风、风阳携痰浊、胆火上扰,所以出现头昏头晕、口苦烦扰。

在中医讲:胆主决断胆气虚弱的话,出现睡觉睡不安稳、易惊易醒、舌苔黄腻、脉弦滑是一个痰热之象,我们中医管失眠叫不寐,寐是睡觉,不寐就是睡不着觉。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临床分析失眠症是指在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上出现障碍的情况,有可能导致白天的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问题。

失眠症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和方法,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失眠症病因的认识根据中医药的理论,失眠症的病因可以归纳为多种,包括情志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

情志不畅是指由于情绪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思虑过度,从而影响到人的睡眠。

脏腑功能失调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异常,如肝郁气滞、心火炽盛等导致失眠症的发生。

气血阴阳失衡则是指由于气血阴阳的不调和引发失眠症。

在中医药看来,失眠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因此在治疗上需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二、中医药对失眠症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多以中药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可以选择具有安神、养血、调理脏腑功能等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典型的方剂包括黄连上清丸、安神补脑液、逍遥丸等。

这些中药可以舒肝解郁、益心安神、养血安神等功效,帮助患者改善失眠症状,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失眠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脑部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失眠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神门、风池、太冲等,针灸治疗失眠症需要寻找专业的中医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中医药的常见治疗方法,对于失眠症同样具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腰椎按摩、头部推拿等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缓解情绪压力,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失眠症状。

4. 心理疏导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外,中医药治疗失眠症还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中医医师会与患者通过沟通,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调整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帮助患者战胜失眠症。

中医科治疗不寐案分析专题报告4

中医科治疗不寐案分析专题报告4

中医科治疗不寐案分析专题报告4
患者姓名:任某,性别:女,年龄:28岁,初诊,就诊日期:2020.6.8,发病节气:芒种
主诉:入睡困难2月。

现病史:患者近2月来因经常熬夜后出现夜间入睡困难,睡后易惊醒,易胆怯恐惧,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倦怠,口淡不渴,注意力和记忆力较前下降。

无头目胀痛,无烦热、耳鸣等不适。

发病以来经常腹泻,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胃纳稍差。

既往史生活史:既往体健,无特殊。

过敏史:无。

中医望闻切诊:少神,表情痛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心脾两虚型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处方:归脾汤加减:茯苓30g、桂枝12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酸枣仁15g、柏子仁15g、丹参12g、
党参15g,用法:6剂,诸药水煎煮2次合取汁,早晚温服,日1剂。

按语:患者入睡困难,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低下。

注意力和记忆力均受影响。

伴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结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辩证为失眠,心脾两虚型,以脾气虚为主。

方中酸枣仁、柏子仁酸平以敛阴养神,二药合用,共凑养心安神之功,为君药;桂枝、炒白术、茯苓、甘草为苓桂术甘汤,可健脾利湿: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健脾利水,渗湿止泻;桂枝温阳化气,降逆平冲,两者合用,可利水平冲;白术健脾燥湿;丹参凉血活血、清心除烦安神,加强安神之力;党参能补气血,用于治疗乏力、心悸等气血两虚证。

甘草调和诸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BAA受体-氯离子-苯二氮卓受体复合物模式图
药理作用
1. 抗焦虑作用: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有选择性,小剂量可改善焦虑症。 2. 镇静催眠作用:剂量增大,地西泮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具 有催眠的作用。 3. 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小剂量可有效对抗戊四氮、因防己毒素等引起的阵 挛性惊厥,而对电刺激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则需要较大的剂量。 4.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减轻大脑损伤患者所致肌肉强直。
药动学 1.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三唑仑吸收最快。
2.蛋白结合率高,地西泮 99%。
3.脂溶性高—通过生物膜屏障。 4.经肝脏代谢。
5.大多代谢产物,具母体相似活性。
6.代谢产物最终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无活性产物,由肾排出。
作用机制
GABAA受体
Cl-
巴比妥类药 物作用位点
ClCl-
苯二氮卓受体
突触膜
ClCl-通道开放(频率 增加,Cl-内流) 超极化(中枢抑制)
临床应用
1. 2. 3. 4. 5. 6.
焦虑症 失眠症 惊厥、癫痫 肌肉强直 麻醉前给药 临床上常作为心脏电击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用药。
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1.一般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治疗量:头昏、嗜睡、乏力; 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可影响驾驶安全; 过量或注射过快易引起呼吸及循环抑制。 2用可产生耐受性,甚至产生停药戒断现象,表现兴奋、焦虑、失眠等。但较巴
比妥类发生迟,且轻。 4.孕妇和哺乳妇女忌用;重症肌无力禁用;肝肾呼吸功能不全者、驾驶员、高空作 业和机器操作者及青光眼患者慎用。 5.合用吗啡或其他中枢抑制药、乙醇等可增强本品毒性。
苯二氮卓类 药物过量中 毒,可以用 氟马西尼 (安易醒)抢 救
失眠症病例分析
案例摘要
女性,19岁,因临近高考入睡困难约一周 患者于一周前因学习紧张,考试压力大,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持续时间 短,严重影响次日学习。 既往史:体健,无肝、肾、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个人史 及家族史无特殊,家中无精神病。 体查:T37.2℃,P81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无皮疹,浅表淋 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肺无异常。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中度失眠
什么是失眠?
失眠通常是指因各种原 因引起的睡眠不足、睡 眠的质量和时间不能满 足正常睡眠和机体的生 理需求,并在白天产生 一系列不良影响的短期 症状。
什么是失眠症?
失眠症是持续相当长 时间的睡眠的质或量 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10%-20%。失眠症作 为一个疾病单元诊断 上有明确的时限。通 常失眠每周3次,持续 一个月以上才算失眠。
治疗失眠的发展
通常而言,睡眠 - 觉醒被描述成 两个主要传输模式间的平衡状态 : 激活 ( 主要受谷氨酸调节 ) 和抑制 [ 主要受 γ-氨基丁酸 (GABA) 调节 ]。 目前,促睡眠药物依然是失眠症 治疗的主要方案,主要以 GABA、 5- 羟色胺 (5-HT) 和组胺等神经递 质和神经肽为靶点调节上述平衡 状态。近年来,大量以非传统作 用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进入研 究甚至临床使用,给失眠症的治 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主观性失眠:指主观感觉失眠,白天过度睡眠,但并 无失眠的客观依据。
目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应用占失眠症治疗的主导 地位。
长效类:氯 氮卓、 氟西泮、 地西泮 等
短效类:三唑 仑、巴比妥类
中效类:t1/2 6~30h 阿普唑 仑、奥沙西泮、 替马西泮
地西泮
• 地西泮又名安定,为苯二氮卓类药物,目 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
特发性失眠:指于儿童时期 起病的失眠,病因与遗传有 关。病程常伴终生。
外源性失眠:由外界因素引 起的失眠。当外界因素消失 可得到缓解。
多种类型的 不同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指由于患 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而引 起的失眠。这种失眠时临床 比较常见的。
外源性失眠:由外界因素引 起的失眠。当外界因素消失 可得到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