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础模块第十章概率与统计

【课题】10.1 计数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难点】

区别与运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设计】

分类计数原理的特点:各类办法间相互独立,各类办法中的每种办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一步到位).分步计数原理的特点:一步不能完成,依次完成各步才能完成这件事(一步不到位).确定适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的关键是判断能否一次完成.例1、例2及例3是巩固性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想一想”中的问题:如果第一步选团支部书记,第二步选班长,计算出的结果与上面的结果相同吗答案是相同.因为第一步选团支部书记是从3个人中选出1个人,共有3种结果,对第一步的每种结果,第二步选班长都有2种结果.因此共有326

?=种结果.“试一试”中的问题:你能说出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吗答案是:确定适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的关键是看能否一次完成;能一次完成,适用分类计数原理;不能一次完成,适用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1分类计数原理有些教科书上写作加法原则.

2本章中,袋子中的球除了颜色不同外,外形、重量等完全相同。每个球都有编号,任意两个同色球都是不同的球。

1分布计数原理有些教科书上写作乘法原则.

【教师教学后记】

【课题】10.2 概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

(2)理解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事件A的概率的定义.

【教学难点】

概率的计算.

【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六种现象,引出随机现象与必然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基本事件、必然事件以及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意义.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这6个例子,讲清楚这些概念的意义,随机现象与必然现象的区别,随机事件与确定性事件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例1是巩固性例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讲解频率与概率时,要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和引例讲清楚频率与概率的定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出现了m次,那么比值

m n 叫做事件A的频率.当试验次数充分大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

m

n

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

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

P A.这个定义叫做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1本教材中,做抛掷试验的物体(这里是骰子)都是质地均匀的,后面不再逐个说明.

【教师教学后记】

【课题】10.2 概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公式()m

=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P A

n

【教学难点】

概率的计算.

【教学设计】

由于本教材没有介绍排列与组合等内容,所以,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不要搞得太复杂,重点放在理解算法原理上.等可能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为()m

P A

=,其中n是基本事件

n

总数、m是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有些教材用这个公式来定义概率,叫做概率的古典定义.

教师在讲解例3、例4时,重点应剖析清楚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m

=中的

P A

n

基本事件总数n、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的确定方法.

为了计算一些复合事件的概率,教材介绍了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在讲此公式以前,首先用实例引入了互斥事件的概念,要向学生强调,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一定不是互斥事件.当互斥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用A B

U表示)时,我们可以使用概率的加法公式()()()

U来计算概率.需要指出的是,在A,B中

=+

P A B P A P B

至少有一个发生实际上就是A发生或者B发生,而A,B不能同时发生.一定要强调概率公式()()()

U只适用于互斥事件.

=+

P A B P A P B

例5是为巩固所学公式()()()

P A B P A P B

U而设的例题.例6是为练习推广的互斥

=+

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

U U而设的例题.

P A B C P A P B P C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后记】

【课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

总体、个体、样本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在讲解总体、样本、样本的容量时,一定要把它们的内涵及其关系阐述清楚,并举出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可以结合总体与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

“试一试”栏目的问题:我们经常用灯泡的使用寿命来衡量灯泡的质量.指出在鉴定一批灯泡的质量中的总体与个体.答案是:总体是被鉴定的全部灯泡的寿命,个体是这一批灯泡中的每一个灯泡的寿命.

例1和例2是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强化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