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肺栓塞的处理及预防
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泌尿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猝死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摘要:泌尿外科肿瘤手术病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是目前泌尿外科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所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DVT是围术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栓子脱落进入血循环是导致围手术期病人发生肺栓塞,心源性休克等的重要因素。PTE和 DVT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时期,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既能减少医疗纠纷,又能降低致死性 PTE的发生。
关键词:泌尿外科肿瘤手术﹔猝死﹔血栓﹔预防 泌尿外科肿瘤手术病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常伴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都是导致 DVT的高危因素。DVT的形成可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引起 PTE、脑梗塞、心源性休克。PTE和 DVT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只有在有效地预防 DVT后,才能预防致死性 PTE。关于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目前已有骨科﹑普外科及妇产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共识。与之比较﹐我国在泌尿外科肿瘤病人 VTE的预防方面还很欠缺﹐并没有相关的专业防治指南。因此,讨论泌尿外科肿瘤病人围手术期 VTE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 VTE的认识,促进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 VTE风险评估 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必须定期进行 VTE风险评价,目前世界各国有关泌尿外科围术期 VTE的指南都是先对病人进行危险分层,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1 Association.AUA)指南结合第7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crican Collcge ofChest Physicians,ACCP)预防血栓形成及抗栓治疗指南评估模型,主要根据年龄及合并危险因素将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个风险等级。ACCP指南使用Caprini模型对思者临床具体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并对每项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赋值,通过累计总分进行风险分层。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指南则综合多项指南创制了自成体系的VTE风险分级简易模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和VTE病史将风险分为3个等级。各指南间风险评估仍不尽相同,缺乏泌尿系统手术特异性的危险因素,亟待达成共识。目前Caprini模型是国内采用较多的评估方式,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其更适合我国外科患者的VTE风险评估。根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分,所有泌尿外科肿瘤大手术的患者大多为VTE高危人群(评分≥5分)。
围手术期处理【精选文档】

围手术期处理一、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心脏彩超,心梗6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实施手术。
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
术前1周停用利血平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100者,术前应用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100次/分以上)者,术前应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
5~1mg增加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迟2周-6周。
3.肺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迟至治愈后1-2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气发作者,择期手术应推迟。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3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小于5×109 ,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7。
5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
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断气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停服2—3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维持血糖轻度升高(5。
6-11.2mmol/L,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轻34-28 中27-21 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9.妊娠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手术VYE的预防与治疗进展-黄晓钟

42-57
18-36
0.9-28.0
0.1-2.0
TKR
41-85
5-22
1.5-10.0
0.1-1.7
HFS
46-60
23-30
3.0-11.0
0.3-7.5
• 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
【 我国VTE流行病学情况 】
•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有限,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国家 “肺栓塞早期诊断与防治的研究”专题,对脑卒中、心力衰竭、肿瘤、骨伤病 共430例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分别为6.67%、 5%、2.83%和1.92%
阜外医院连续900例尸检资料证实,肺段以上肺栓塞占心血管疾病的11% 国内一项以内科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的研究显示,患者90 d内VTE发病率为9.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1996年以前每年诊断PE 3~5例,2002年以后每年诊断
Caprini 评分
2005年,Pr. Joseph A Caprini 发表了一个细致的风险评估模型并在2009年进行了更新: – 识别出个体患者的风险因素 – 目标 = 个体化预防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验证并采用了这套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VTE预防
2. Wakefield T et al. Art Thromb Vasc Biol. 2008:28:387-391.
3. Cohen AT,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7;98:756−764. 4. 孙葵葵,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637-641. 5. 李小鹰,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9;89(2):137-138. 6. 余楠生, 等. 中国骨科 2005;1:44-48. 7.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5(1):62-64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专家共识(2017)

不同 LMWH 用于预防的剂量有不同,具体需参考药 物说明书;为了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不宜减量
VTE的预防
3. VTE预防的推荐意见: 妇科手术时应补足体液量、减少创伤、严
密止血、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手 术区域留置引流管,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基于风险分级选择预防措施,高危和极高 危患者尤应注意。术后应尽可能不用止血 药,止血药的使用是DVT的独立影响因素。 (1)低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2)中危患者术后采取LMWH或LDUH药物 预防或机械性预防(GCS或IPC);
流行病学
美国 VTE 年发病率为 108/10 万,每年有 90 万例 VTE 发生。
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内科和外科患者中, DVT的发病率高达10%~40%,而 DVT 继发的 PE 导致了 10%的住院患者死亡和40%的妇科 手术后的死亡事件。
我国妇科手术后无预防措施的患者中 DVT 的发生率高达 9.2%~15.6%,DVT者中PE的发 生率高达46%。
危险因素
(4) VTE病史:既往有VTE病史者极易复发, 尤其是在大的手术后。
与无VTE 病史者相比,有VTE病史者再次发 生VTE的风险增加约8倍;而现阶段罹患VTE 的患者中,19%至少罹患过1次VTE.
危险因素
2. 手术相关因素:手术创伤以及导致的血 流状态改变是术后发生 VTE 不容忽视的因 素。
2. 手术后2~7 d内进行DVT筛查。 3. DVT筛查首选无创的下肢血管CUS检查。 4. 妇科手术后罹患 DVT 者需要进行相关检
查以除外PE。 5. 妇科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一)病因:术后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处出现细菌感染。
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切口处未能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或切口周围的皮肤等部位存在细菌,或手术中操作不规范,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容易感染。
二)临床表现:手术切口处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炎症表现,有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严重的切口感染可导致切口裂开、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三)防治措施:手术前应对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手术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切口周围组织受到损伤。
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情况,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对于高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三)防治措施:术前应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手术风险,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术前准备。
手术时应注意缝合技术,选择适当的缝线和缝合方法,避免局部张力过大。
术后应加强监护,及早发现切口裂开的迹象,及时处理。
对于完全性裂开的切口,应立即进行手术处理,对于部分性裂开的切口,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局部湿敷、口服抗生素等。
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切口愈合。
切口感染和裂开是术后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两种,对于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技术的精细、加强术后处理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
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和裂开,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后疼痛的可能性、程度和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预期和应对能力;2、术中使用多模式镇痛技术,如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等,以减轻术后疼痛;3、术后尽早给予镇痛药物,根据疼痛程度及时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以达到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4、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冷敷、热敷、按摩、放松训练等,缓解疼痛和焦虑;5、加强术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和自我康复能力,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对于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术前指导非常重要。
需要了解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并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VTE医学PPT

VTE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实践建议
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对所有骨科大手术患者进 行风险评估,并采取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建议二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VTE的认识和防 治能力。
建议三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VTE的危 害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01
03
02 04
物理预防
采用机械性加压装置、间歇性充 气加压装置等物理方法,减少下 肢静脉血流淤滞,降低VTE的发 生风险。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 的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以降低 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
VTE预防和护理在骨科大手术中的效果评估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结果等指标,评估预防和
VTE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是 导致VTE发病的三大因素。
病理机制
当这三大因素同时存在时,会损伤静 脉内皮细胞,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纤 维,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导致血 栓形成。
02
CATALOGUE
骨科大手术与VTE
骨科大手术的特点
01
02
03
手术时间长
骨科大手术通常需要较长 时间来完成,这增加了患 者长时间处于麻醉状态和 手术应激的风险。
物理预防
通过物理疗法,如电刺激 、超声波等,改善血液循 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围手术期VTE的治疗
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如低分子 量肝素、尿激酶等,溶解血栓,恢复 血管通畅。
如高压氧治疗、超声波治疗等,可辅 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
急性肺动脉栓塞17例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急性肺动脉栓塞17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1997年11月-2008年11月间收治外伤及手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17例术前、术后观察和护理进行总结。
结果除进行一般心脏直视手术常规护理,围术期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道管理及特殊药物的管理亦有特殊要求。
结论围术期的严密观察和护理是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栓摘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81-02急性肺栓塞是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急性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因血栓引起的急性肺栓塞称为肺血栓栓塞征是急性肺栓塞的主要类型,通常所称急性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征。
急性肺动脉栓塞易发生于外伤及大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病情凶险。
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是治疗该病挽救生命的有效办法。
1997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外伤及手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行手术治疗17例。
现将其围术期护理终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4例;年龄20-56岁,平均31.4岁。
分别为胸部外伤多发肋骨骨折1例、腹部外伤后3例、下肢外伤合并股骨骨折6例、胸腹及肢体复合伤4例、腹部手术后3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8例、呼吸困难伴胸痛5例、晕厥2例、咯血1例,右下肢肿痛1例。
查体:呼吸>25次/min16例,心率>100次/min17例,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14例,紫绀9例,颈静脉怒张3例。
动脉血气检查17例氧分压下降,其中15例下降到60mmhg以下,显示ⅰ型呼吸衰竭。
17例患者早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500ug/l 。
心电图表现为心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13例。
彩超检查17例肺动脉干和(或)左、右肺动脉发现血栓,5例下肢静脉发现血栓。
妇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

妇科围手术期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一、心血管并发症1.出血与休克预防措施: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提高手术操作能力,术后严密观察面色变化,测脉搏、血压,注意尿量,切口渗血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多可止血,如为内出血,量不多,患者情况好可给予止血药物及补充血容量;如出血多,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应积极抢救休克维持液体及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功能和呼吸功能不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诸器官灌注及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同时应立即剖腹探查制止出血。
2.心肌缺血性疾病预防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容量、输液种类和尿量,应及时给养氧、利尿、矫正液体平衡,请心内科会诊。
3.心律失常预防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维持电解质、体液平衡,预防心肌缺血、肺栓塞,注意药物影响,必要时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置入临时起搏器。
4.心脏骤停预防措施:术前积极处理心肺合并症,对有心肌梗死危险的患者应用多功能检测仪,术中维持充足的供氧,严密监测血压,预防血压下降,一旦血压下降立即处理,如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加压供氧、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电击复律。
5.血栓性静脉炎预防措施:术前尽可能去除导致高凝原因,如肥胖、避孕药物、激素替代药物等,术中避免静脉长时间受压,术后鼓励患者多活动肢体,尽尽早下床活动,如血栓形成,需卧床、抬高患肢、改善经脉回流,运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发生,必要时需请外科取栓。
6.肺栓塞预防措施:脓毒血症、肥胖、恶性肿瘤、既往肺栓塞史记深部静脉血栓史史诱发因素。
术前积极处理,术后严密监护、纠正酸碱失衡及休克,立即用肝素治疗,必要时心肺复苏,纠正动脉低氧血症及相关低血压,此外还应防止血栓播散或复发性血栓形成。
二、肺部并发症1.肺炎预防措施:术前有吸烟嗜好者,应劝其戒烟;有呼吸道感染者,手术应在感染治愈后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应注意保暖,预防患者感冒;对行吸入麻醉的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未清醒者,头应偏向一侧,派专人护理直至清醒,应随时擦去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患者清醒后应鼓励患者勤翻身、深呼吸,在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咳嗽、咳痰时按住伤口减轻疼痛,可给祛痰药及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器细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治疗
呼吸支持
• 鼻导管吸氧 • 解除支气管痉挛: β2受体激动剂、氨茶
碱等
• 需机械通气的病人, 应注意正压通气对
循环功能的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抗凝治疗
目的:
• 预防肺动脉血栓出现血栓延伸 • 抑制血栓行成中引起的神经、体液因子释
放(重要)
• 阻止静脉血栓的发展
呼吸困难—多为靠近中心部的PE引起
胸
晕
痛—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致
厥—脑动脉供血减少、心律失常、
迷走反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体征: 呼吸频快(>16次/分) 心动过速(>100次/分) 低血压 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紫绀
全身麻醉状态下,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无诱
因的低氧血症、循环衰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抗凝药物
华法令
• 主要目的在于预防PE复发、预防静脉血栓
的延伸
• 起效慢,2-3天 • 副作用也是出血,另外对妊娠初期胎儿发育
有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溶栓治疗
适应症:
• 广泛型急性肺栓塞(两支以上肺叶动脉或
动脉突然变细;肺血流减少、透光度增加
• 患侧膈肌抬高 • 肺炎样浸润状阴影和肺不张等肺实质性改
变
• 有近20%患者X线胸片无异常发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心电图
• 既往认为仅有部分PE患者心电图异常 • 现认为,几乎所有患者心电图均会有不同程度改 变,故心电图动态变化对肺栓塞有重要诊断价值 • 肺栓塞最为常见的心电图表现为SI加深,QⅢ出现 及TⅢ倒置,胸前导联V1-4T波倒置,或完全性及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高尖P波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1、概 述 2、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及诊断 4、急性肺栓塞的治疗 5、急性肺栓塞的预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肺血循环状态,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症状: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
肺血管造影(PE诊断的金标准)
• 多经股静脉穿刺,也可选择颈内静脉和锁骨
下静脉
• 表现为肺动脉的完全阻塞和充盈缺损 • 在行导管溶栓、导管吸栓和导管碎栓等介
入治疗时,也必须先行肺动脉造影以确定血 栓的位置和大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肺栓塞诊断流程
临床怀疑肺栓塞 (症状、体征)
• 脑出血 • 消化道出血的急性期 • 颅内动静脉畸形
相对禁忌症
• 既往有出血性疾病 • 产后 • 大手术后
另外,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使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
• 4000-8000单位,皮下注射,2次/日
• 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 • 出血倾向发生少 • 个体差异小
欧美人种易发?饮食习惯不同?
发病相近,误、漏诊过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死亡率(极高)
• 美国:10%的急性肺栓塞病人在1小
时内死亡
• 日本: 8%的急性肺栓塞病人2小时
内死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分类(按可诊断范围) • 无临床症状肺栓塞——临床不能诊断 • 伴轻微临床症状肺栓塞——几乎不能诊断 • 有明显临床症状肺栓塞——临床可诊断
相对禁忌证
• 控制不好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 10天内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的
血管穿刺史、胃肠道出血、严重外伤史等
• 1月内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 2月内出血性中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溶栓药物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00mg,2小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抗凝药物
普通肝素:
• 首次5000单位静脉注射,此后500-1000
单位/小时持续静滴,将APTT延长致对照 值的1.5-2倍
• 使用时间为7-10天 • 可明显提高PE的生存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肝素使用的禁忌症
心电图异常
血气异常
鉴别诊断考虑肺栓塞
D-dimer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500g/L 除外急性肺 栓塞
D-dimer >500 g/L
1、下肢静脉检查--评价 深静脉 2、超声心动----评价心 功能
阴性
核素肺通气-灌注或者sCT
阳性
不能确定
肺动脉造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platelets
深静脉血栓形成
*
围手术期DVT的易发因素:
• 活动减少、麻醉及术中的静止、围术期卧床和制动
血流缓慢(降低35%左右) • 局部操作、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止血带等 血管壁损伤 • 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等 凝血系统激活(相对高凝状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肺栓塞特点(三高)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
• 但具有很好的可预防性,被称为
最可预防的致命性心血管疾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
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时期 故: PE的预防= 深静脉血栓的
物理(机械)方法
• 方便,无副作用 • 早期活动,抬高下肢 • 梯度压力弹力袜(GCS)
• 对主干、叶、段肺动脉的栓塞,诊断率高(100%)
• 对细小肺动脉(亚段)的分支,诊断率稍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 肺灌注显像: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微粒,显
像为局部的血流缺损(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
• 肺通气显像:吸入放射性惰性气体,显像为通气
或右心功能不全患者
• 药物溶栓疗法失败或具有禁忌
前提条件是具有实施介入治疗的专业队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PE的介入治疗
• 导管溶栓术 • 导管吸栓术
• 局部机械消散术 • 导管、导丝碎栓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1、概 述 2、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及诊断 4、急性肺栓塞的治疗 5、急性肺栓塞的预防
急性广泛型肺栓塞(死亡率极高) 急性亚广泛型肺栓塞 慢性肺栓塞(伴肺动脉高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1、概 述 2、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及诊断 4、急性肺栓塞的治疗 5、急性肺栓塞的预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巨大肺栓塞
无缺损
• 两者相结合,提高诊断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磁共振(MR)
• 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较
清楚地显示肺动脉小分支内的栓子
• 部分学者认为MRA+CTA将共同取代X线
肺动脉造影而成为PE的“金标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 其它(17%):
脂肪栓塞—骨折、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术 (3%)
羊水栓塞—分娩 气 瘤 栓—坐位头颅手术 (<1%) (<1%)
栓—下腔静脉瘤栓形成(1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发病率:
美国:每年65万名美国人发生PE (3.5‰)
6万人死于PE(高血压、心肌梗塞之后)
欧洲:年发病率0.5‰-1‰ 国内:缺乏详尽的统计数据(发病率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超声心动图(间接征象)
• 右心扩大 • 右室壁运动异常 • 肺动脉扩张 • 肺动脉内血栓(经食道超声敏感性更高一
些,但也仅限于叶肺动脉近端的血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CT检查(螺旋CT)
• 近些年肺栓塞诊断的新进展,可清晰显示血管树 • 肺梗塞时,可表现为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
右室扩张 和衰竭
正常右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PE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肺血管床的横截面积突然减少加上神经体液因素,
右心后负荷剧增,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
• 机械性堵塞、神经体液因素所致肺血管收缩及支
气管痉挛等,导致低氧血症
• 而左心前负荷降低,充盈不全,出现心源性休克
• 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
枝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 其中,83%的栓子是血栓,故也称肺血栓栓
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栓子来源:
• 静脉血栓(83%)主要来源于下肢和腹腔
深静脉的血栓
生化学检查:
乳酸脱氢酶升高
白细胞增加、血沉加快 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
血浆D-二聚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
溶栓二聚体(D-Dimer,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