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方式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康复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锻炼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BMD)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变化,并伴随骨折易感性增加为特征的骨组织疾病。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腰椎骨、髋骨、股骨颈BMD 测量T值≤即为骨质疏松。

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生长发育期的峰值骨量,减缓由老龄化引起的骨量丢失。

通过增加肌力训练和平衡减少跌倒危险等方面的作用,来减少疏松性骨折的危险。

一、运动测试注意:1、严重椎骨骨质疏松走路即可引起疼痛的患者,最好选择功率自行车而不是运动平板。

2、椎骨压缩骨折导致重心前移,会影响在运动平板测试时的平衡。

3、对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不宜进行最大肌力测试。

二、运动处方:1、有骨质疏松危险的个体:频率:每周3~5天的承重有氧训练(网球、登楼梯、步行、间歇性慢跑)和每周2~3天的抗阻训练(举重)强度:从中等(60~80%最大力量,8~12次重复的抗阻训练)增加到大强度(80~90%最大力量,5~6次重复的抗阻训练)时间:每天30~60分钟结合承重有氧训练和抗阻活动。

2、有骨质疏松的个体:频率:每周3~5天的承重有氧训练(网球、登楼梯、步行、间歇性慢跑)和每周2~3天的抗阻训练(举重)强度:一般采用中等强度(40~60%VO2R)的承重有氧训练(登楼梯、步行、其他可耐受的方式)、中等强度(60~80%最大力量,8~12次的抗阻训练)的抗阻训练。

时间:每天30~60分钟结合承重有氧训练和抗阻活动。

三、训练方式:1、承重的有氧训练:踏步运动和步行(下肢)研究证明,骨骼纵向的压力对于减少骨钙的丢失最为重要,因此运动疗法的设计首先要在纵向为骨骼加压力。

也就是说,外界压力的传导方向与骨骼的轴线一致。

例如,下肢的骨骼一般与地面垂直,因此运动产生的力量传导方向最好也与地面垂直,这样疗效最佳。

根据此原理,原地作踏步运动和步行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最好的治疗方法。

因为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步行前进,人身体的受力都与地面垂直并沿下肢骨骼传导。

由于下肢骨骼受到来自垂直方向力量的刺激,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的骨丢失。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骨代谢性疾病。

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骼变薄,易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首先,改善生活习惯是骨质疏松的重要治疗方法。

患者应该适量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重力作用刺激骨骼生长,加强骨骼负载。

适合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跳绳以及器械训练等。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长时间的久坐、久卧以及不良的姿势,以减少骨骼的不必要的负荷。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而钙是骨骼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饮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鱼肝油、蛋黄、鱼类、蘑菇等;钙含量较高的食物有牛奶、豆腐、芝士等。

此外,骨质疏松患者还应该控制膳食中盐的摄入量,因为高盐摄入会增加钙的丢失。

第三,药物治疗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抗骨吸收剂和骨生成剂。

抗骨吸收剂能够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进而减慢骨质流失的速度。

常见的抗骨吸收剂有双膦酸盐类药物、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等。

而骨生成剂则能够促进骨骼的形成和生长,增加骨骼密度。

常见的骨生成剂有含有二肽己酮酸的药物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等。

最后,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之一。

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几率较高,而骨折又会加剧骨质疏松的进程,因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等。

总而言之,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生活习惯调理、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此外,注重预防骨质疏松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适量户外活动、避免摔倒和跌倒等,以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跳绳防骨质疏松的原理

跳绳防骨质疏松的原理

跳绳防骨质疏松的原理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跳绳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系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质变薄,导致骨骼易碎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与骨骼的生长、吸收和再生过程有关,其中骨细胞的活动和骨骼的负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 跳绳对骨骼的负荷作用:跳绳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通过跳跃的动作可以给骨骼施加较大的负荷。

当我们跳跃时,骨骼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骨骼负荷增加,从而刺激骨细胞的活动。

这种负荷作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再生,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3. 跳绳对骨细胞的刺激作用:跳绳运动可以刺激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再生。

当我们跳绳时,骨骼受到负荷作用,骨细胞会释放一种叫做生长因子的物质,这些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过程。

此外,跳绳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的血液供应,提高骨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泄,有利于骨骼的健康。

4. 跳绳对骨密度的影响: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骨密度的降低。

跳绳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研究表明,跳绳运动可以刺激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再生,增加骨密度。

此外,跳绳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的负荷,刺激骨细胞的活动,进一步增加骨密度。

5. 跳绳对骨骼健康的其他影响:除了增加骨密度外,跳绳运动还可以提高骨骼的稳定性和强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跳绳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肌肉支撑力和平衡能力,提高骨骼的稳定性。

此外,跳绳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的强度,使骨骼更加坚固,减少骨折的风险。

总结起来,跳绳运动通过给骨骼施加负荷,刺激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再生,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的稳定性和强度,从而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

因此,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方式。

骨质疏松症患者 运动方式怎样选择

骨质疏松症患者 运动方式怎样选择

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方式怎样选择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丢失、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等症状。

这种病患者的骨骼较为脆弱,易于发生骨折等损伤,因此运动方式的选择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方式的重要性、适宜的运动方式和不适宜的运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好地选择运动方式。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加强运动,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刺激骨细胞活动,增加骨量,提升骨质密度,进一步可以减缓骨质疏松的加重程度。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加强患者的肌肉、提高协调能力、增强平衡能力、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适宜的运动方式1、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跳跃操、单车、游泳等。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选择这些运动,因为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和心血管系统,促进骨细胞更新,增加骨密度。

2、力量训练:比如扭腰、下蹲、俯卧撑、上体起坐、仰卧起坐、提臂等。

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增强骨骼的支撑能力,预防发生骨折。

3、柔韧性训练:比如瑜伽、太极拳等。

柔韧性训练可以加强肌肉的伸展度,保护关节免受受伤,还可以增强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1、高风险的运动:比如滑雪、攀岩、蹦极、跳伞等。

这些运动存在较高的风险,容易造成严重的损伤,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不太安全。

2、高冲击力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赛跑等。

这些运动会对骨骼造成很大的冲击力,增加骨折的风险,不适宜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

3、过度的运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度的运动,不要过度运动。

过度的运动不但无法达到锻炼的效果,反而会导致身体疲劳,增加骨折的风险。

结语: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在选择运动方式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医生的建议和运动的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保护好身体,健康生活。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方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那么,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到底有哪些最佳治疗方法呢?
首先,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佳治疗方法之一就是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减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还包括饮食调理。

饮食中含有丰富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于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老年人可以多食用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同时也要多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这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都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还需要注意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老年人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来帮助补充骨骼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骨质的吸收和代谢,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

最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还包括定期的体检和医生的
指导。

老年人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骨
质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老年人在治疗骨质疏松
的过程中,也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最佳治疗方法包括运动、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老年人能够重视
骨质疏松的治疗问题,保持良好的骨骼健康,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方法

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方法

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方法通过锻炼肌肉可以保护骨骼,骨质疏松患者应当注意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及良好的运动方式,这样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病症。

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并持之以恒,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

1、有氧耐力运动。

有氧运动的方式如慢跑、快走、踏车和登台阶等,可直接起到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伸展运动应该在肌肉充分活动后缓慢、温和地进行,应避免过度弯腰,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

2、平衡和灵活性训练。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骨折的一个主要外因是跌倒。

平衡和灵活性训练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如体操、舞蹈、太极拳等。

3、肌力的训练。

骨质疏松症多为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肌力降低。

肌力运动能增加局部肌肉耐力,局部肌肉会有相应的增长,还能提高机体的协调功能。

专家介绍,在春天,上午10:00至15:00的春光最好。

其中,上午10点到11点晒太阳最好。

上午晒太阳空气比较好,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年人尤其应该在这段时间多晒晒太阳。

此外,晒双腿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有效缓解小腿抽筋,而且能加速腿部钙质吸收,让双腿骨骼更健壮,很好地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避免下列运动1、冲击性强的运动,如跳跃、跑步。

这类运动会增加脊柱和下肢末端的压力,使脆弱的骨骼发生骨折。

2、需要前后弯腰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划船。

长春骨伤医院专家说:患有骨质疏松症状会导致驼背现象,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病症还会加重,驼背的弯曲度还会大大。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给人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请做好积极预防工作。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运动处方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运动处方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运动处方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来说,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至关重要。

而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的预防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份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运动处方。

一、运动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

首先,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和重建,增加骨密度。

尤其是负重运动,如步行、跑步、举重等,能够促使骨骼承受压力,激发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新骨的形成。

其次,运动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强壮的肌肉可以更好地保护关节和骨骼,减少跌倒和受伤的可能性。

良好的平衡能力也能降低因失去平衡而导致摔倒的风险。

此外,运动还能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更加自如,进一步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

二、适合的运动类型1、负重运动步行:这是一种简单易行且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方式。

每天坚持快走 30 分钟以上,可以有效地锻炼下肢骨骼和肌肉。

跑步: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人来说,适当的跑步能够提供更强的骨骼刺激。

但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损伤关节。

爬楼梯:爬楼梯是一种很好的负重运动,但对于膝关节不好的人要谨慎选择。

2、力量训练举重:可以使用哑铃、杠铃等进行适量的举重训练,增强上肢和下肢的肌肉力量,同时也能刺激骨骼。

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这些无需器械的力量训练动作,有助于锻炼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3、平衡和柔韧性训练瑜伽:瑜伽中的各种体式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

太极:太极动作缓慢流畅,注重身体的重心转移和平衡控制,对预防跌倒有很好的效果。

三、运动频率和强度运动频率和强度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年龄来制定。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 3-5 次运动,每次运动 30-60 分钟为宜。

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较弱者,可以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和时间,增加运动的频率。

骨质疏松患者适合哪些运动

骨质疏松患者适合哪些运动

骨质疏松患者适合哪些运动发表时间:2019-08-15T09:37:00.38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作者:周新利[导读]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省内江市641000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骨密度会发生变化,骨量流失较快,使得骨骼较为脆弱,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易发生摔倒、骨折等情况,属于全身性疾病,该疾病是造成老年骨折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改善骨质疏松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充大量的钙质和维生素,同时还要补充蛋白质,那么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存在的一个共同疑问就是,患有骨质疏松症是不是就不能运动了?恰恰相反,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除了补充营养外,还有的就是运动锻炼,但是这里指的运动锻炼不是高强度的锻炼,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运动方式来进行合理的运动,那么这种经过科学论证的运动方式包括哪些呢?第一点来为您解答1.骨质疏松患者适合哪些运动?(1)力量锻炼:在这个运动锻炼当中,主要的锻炼目的是增强手臂肌肉的力量,降低骨骼内矿物质的流失,有效的改善骨密度的情况,在这项运动锻炼中,可以选取的运动项目为:弹力绳、举重、水上锻炼以及重力器械锻炼等。

(2)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这个运动锻炼当中,主要的锻炼目的是增强背部、臀部以及臀部的肌肉力量,使身体的骨骼能够完全支撑身体的重量,增加骨骼的耐受性,降低骨折的风险,在这项运动锻炼中,可以选取的运动项目为:跳舞、走路、游泳等,在游泳的过程中,可以联系水下走路,对于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简单的柔韧性锻炼:在这个运动锻炼当中,主要的锻炼目的是提高骨骼的灵活性,增强肌肉的拉伸力,避免肌肉损伤,在这项运动锻炼中,可以选取的运动项目为弯曲、转动关节以及伸展等。

在以上的三点骨质疏松患者适合的运动中,运动量不要较多,以每次30-50为宜,以一天一次为宜,由于骨质疏松的情况不同,具体的运动量还需要根据病情的程度来制定,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每周2-3次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方式
①有氧耐力运动
有氧运动的方式如慢跑、快走、踏车和登台阶等,可直接起到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②肌力的训练
肌力训练可防止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肌力降低,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肌力运动有以杠铃、哑铃为代表的等张运动和用力对抗抵抗物而不发生移动的等长运动,以及需要专用设备的等动运动。

上述的运动方式能增加局部肌肉耐力,局部肌肉会有相应的增长,还能提高机体的协调功能。

骨质疏松的患者推荐进行以较轻承重为主的综合运动方案,可增强附着骨骼上的肌肉群。

患者做变换体位的活动,可影响骨表面曲度所施加的负荷,它与骨的重建有关,因此运动能增加凸面面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并增强骨骼所承受应激的能力。

当然这些运动要根据个体潜在能力,应从最小负
荷开始并逐渐增加,以使患者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

渐进抗阻运动能达到增强骨健康和改善功能的作用,但只适于无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渐进抗阻运动对增强肌力和增加骨密度的作用,要比耐力运动产生的效果大。

髋关节的抗阻运动可增加大转子的骨密度,但对股骨颈的效果小。

③平衡和灵活性训练
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如体操、舞蹈、太极拳等。

文献报告进行太极拳运动能减少跌倒发生率,尤其防止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骨密度很低和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需要有肌肉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应进行增强肌力、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活性的运动训练,但要避免脊柱屈曲的活动。

对于骨密度明显降低,而且肌肉无力和有平衡障碍的患者,运动训练可加强协调和平衡能力,使其骨密度增高和肌力增强,可预防跌倒。

灵活性训练可保持关节适当活动范围,能维持肌肉骨骼的正常功能。

伸展运动分为动态和静态伸展两种。

动态伸展运动是利用惯性屈伸关节,在运动前应做静态的伸展运
动。

中等强度的静态伸展运动,可减轻肌肉神经的张力,关节屈伸到一定姿势时维持10-30秒,伸展程度以不引起疼痛为限度。

静态伸展运动发生外伤较少,适于中老年人的关节伸展运动,可每周进行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