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性能研究_范焱虎
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改进及其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改进及其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陈五花;王业飞;丁名臣;史胜龙;杨震【摘要】The cold flow property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palm oil biodiesel (PM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ME exhibits favorable oxidation stability and poor cold flowproperty.Therefore,different methods (blended with-10# diesel,methyl oleate and rapeseed oil biodieselwith different volume ratio)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cold flow property of PME.The impacts of improved methods on the cold flow property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PME were investigated by Rheometer and Rancimat method,respectively.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gelation point of PME is decreased but the oxidation stability become worse when PME blended with methyl oleate.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PME is between 5%~20%,the gelation point of PME and-10# diesel blend is lower than-10 ℃ and the induction period is larger than 20 h.Whe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PME is lower than 40%,the gelation point of PME and RME blend is lower than 0 ℃ and the indu ction period is larger than 6 h.%文章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棕榈油生物柴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但是低温流动性较差.通过不同的方法(与-10#柴油、油酸甲酯、菜籽油生物柴油按照不同体积比混合)对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流变仪和Rancimat法分析了改进方法对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油酸甲酯混合可以降低棕榈油生物柴油的胶凝点,但其氧化稳定性随之变差;当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体积含量为5%~20%时,与-10#柴油的混合使得油样的胶凝点低于-10℃,氧化诱导期大于20 h;当棕榈油生物柴油的体积含量低于40%时,与菜籽油生物柴油的混合使得油样的胶凝点低于0℃,氧化诱导期大于6h.【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17(035)005【总页数】6页(P639-644)【关键词】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氧化稳定性;调合【作者】陈五花;王业飞;丁名臣;史胜龙;杨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6;S216.2生物柴油是由动植物油脂或废弃油与低碳数的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得到的脂肪酸酯类的混合物[1]。
棕榈油加氢制备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

502
暋暋暋暋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 暋暋暋暋暋暋暋暋第27卷暋
和 C18的脂 肪 酸 甘 油 酯。 植 物 油 与 甲 醇 酯 交 换 得 到 的脂肪酸甲 酯 称 为 第 一 代 生 物 柴 油 ; [3] 植 物 油 通 过 加氢饱和、加氢脱氧、脱羧或脱羰基反应可以得到 长链饱和脂肪烃,称为第二代生物柴油。第二代生 物柴油无硫、无芳烃,具有很高的十六烷值,是优 良的绿色柴油添加组分 。 [4-9]
赵暋阳,孟祥堃,王暋宣,龙湘云,闵恩泽
(中国石化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摘要:采用 Ni灢Mo灢W/Al2O3 加氢催化剂对棕榈油进行加氢处理,考 察 了 工 艺 条 件 对 棕 榈 油 加 氢 所 得 柴 油 馏 分 的 选 择性以及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 明, 棕 榈 油 加 氢 产 物 主 要 是 C15~C18饱 和 脂 肪 烃, 其 柴 油 馏 分 的 收 率 可 达 83% 以 上 , 柴 油 馏 分 的 十 六 烷 值 高 达 99 以 上 。 矿 物 柴 油 中 掺 入 棕 榈 油 加 氢 得 到 的 柴 油 馏 分 可 提 高 柴 油 的 十 六 烷 值 , 掺入量每增加10%(质量分数),十六烷 值 提 高 约 4~6 个 单 位。 棕 榈 油 加 氢 处 理 过 程 中, 提 高 反 应 温 度 和 液 时 空 速 、 降 低 反 应 压 力 和 氢/油 体 积 比 有 利 于 棕 榈 油 中 羧 基 的 脱 除 , 可 以 降 低 化 学 氢 耗 。 关 暋 键 暋 词 :棕 榈 油 ; 加 氢 处 理 ; 柴 油 ; 十 六 烷 值 中图分类号:TE667 暋暋文献标识码:A暋暋doi:10.3969/j.issn.1001灢8719.2011.04.001
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动力学研究

第31卷第5期2011年10月林产化学与工业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Vol.31No.5Oct.2011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动力学研究收稿日期:2010-12-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0063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08028);国家863计划资助(2007AA100703、2009AA05Z437)作者简介:陈洁(1985-),女,江苏宿迁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研究工作;E-mail :chenjie_hi@126.com。
CHEN Jie陈洁1,蒋剑春1,聂小安1,2,李科1,常侠1,吴欢1,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1)摘要:以棉籽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自制的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在催化剂和共溶剂的共同参与下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其反应动力学。
当催化剂KOH 用量为油脂质量的0.6%,甲醇和棉籽油物质的量之比(醇油比)为28ʒ1,共溶剂丁酮与油脂体积比为1.5ʒ1,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55、60、65ħ时,进行酯交换反应动力学研究。
结果表明利用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3,活化能为11.74kJ /mol 。
连续化反应的时间可控制在15min 内,并且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高于98%。
关键词:生物柴油;静态混合管式反应器;酯交换;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Q5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2417(2011)05-0055-05Kinetics Study for Continuous Transesterification of Cottonseed Oil in aStatic Mixing Tubular Reactor to Prepare BiodieselCHEN Jie 1,JIANG Jian-chun 1,NIE Xiao-an 1,2,LI Ke 1,CHANG Xia 1,WU Huan 1,2(1.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CAF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for Biomass Chemical Utilization ;Key and Open Lab.on 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 ,SFA ;Key Lab.of Biomass Energy and Material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42,China ;2.Institute of New Technoloy of Forestry ,CAF ,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were produced by continuous transesterification using cottonseed oil and methanol as raw mate-rials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st and cosolvent in a static mixing tubular reactor.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OH as catalyst (0.6%),molar ratio of methanol to cottonseed oil 28ʒ1,volume ratio of oil to cosolvent of butanone 1ʒ1.5.The kinetics of continuous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were studied under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45ħ,50ħ,55ħ,60ħand 65ħ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can be finished in 15minutes and the conversion of rapeseed oil was 98.7%.The kinetic model from the experiment data was a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continuous trans-esterification was 11.9kJ /mol.Key words :biodiesel ;static mixing tubular reactor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kinetics生物柴油是油酯原料经酯交换工艺[1-3]制成的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液体燃料。
CaO/MgO/γ-Al2O3固体碱催化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条件优化

CaO/MgO/γ-Al2O3固体碱催化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条件优化卢传竹;王健;李智超;李会鹏;赵华;张德庆【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aO/MgO/γ-Al2 O3固体碱催化剂,研究表明在 n (Ca)∶ n(Mg)为4∶1,负载量以CaO计算为18%(w),在750℃下煅烧12 h的条件下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
催化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7∶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3.5%。
在此条件下,产率可达到95.3%。
【总页数】4页(P246-249)【作者】卢传竹;王健;李智超;李会鹏;赵华;张德庆【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石油化工学院;辽河油田经济贸易置业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67【相关文献】/CaO/MgO/Al2O3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J], 靳福全2.栗毛球状CaO@MgO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柴油制备上的应用 [J], 石敏;范明明;张萍波;蒋平平3.负载型固体碱催化棕榈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J], 李永荣;辛忠;刘群;孟鑫4.磁性固体碱催化剂在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研究 [J], 鲁晓勇;鲍德艳;苏明华5.纳米固体碱催化剂KF/CaO-MgO制备生物柴油 [J], 李斌;段学友;王运;文利柏;韩鹤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KF、K2CO3_A l2O3负载型固体碱催化棕榈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1 实验部分
1 . 1 试剂 C aO, K 2 CO 3: 分析纯, 上海 凌峰化学试剂有限 公司; - A l2O 3、 KF、 无水甲醇: 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 学试剂有限公司 ; 棕榈油: 工业品, 上海香汇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 ; 四氢呋喃 ( THF )、 正 己烷: 分 析纯, 上 海菲达工贸有限公司; 石油醚: 分析纯, 中国石化杭 州炼油厂; 十八醇 : 化学纯 , 上海五联化工厂。 1 . 2 催化剂的制备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参照 文献 [ 9 , 10]。按照一 定的比例向溶有活性组分 ( KF, K 2 CO 3 ) 的水溶液中 加入载体 ( C aO, - A l2O 3 ), 充分搅拌后静置 24 h, 然后于 80 ! 下干燥 24 h 除去水。将所得固体试样 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即可得到固体粉末状催化剂。 4 种催化剂的煅烧条件见表 1
催化剂的作用。随后, 相继出现了水滑石、 碱性阴离 [ 6] [ 7] 子交换树 脂、 KF /CaO 、 K 2 CO 3 / - A l2 O 3 等作 为固体碱催化剂制备生 物柴油的报道。固体碱催 化剂由于具有活 性高、 反应 条件温和、 产物易分离
∃ 796∃
石 油 化 工 PETROCHEM I CAL T ECHNO LOGY
Syn thesis of B iodiesel from Palm O il by Tran sesterification on Supported Solid Base C atalysts
L i Yongrong, Xin Z hong, L iu Qun, M eng X in
( S tate K ey L aboratory of C hem ical Eng ineering, U N I LA B R esearch C en ter of C hem ical R eact ion Eng ineerin g, D ep art m ent of Product Eng ineering, East Ch ina U n ivers ity of Sc ience and T echno logy, Sh anghai 200237 , C h ina)
冬化处理对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

冬化处理对棕榈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薛原;杨志强;杜葩;赵维娜;何抗抗;蔺华林;韩生【摘要】采用冬化方法处理棕榈油生物柴油,通过GC-MS分析棕榈油生物柴油及其冬化后所得液相甲酯和固相甲酯组分变化,探究冬化处理对其低温流动性和其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化所得液相甲酯平均收率为57.37%,饱和成分相对降低了14.95%,而不饱和成分提高了14.66%,且低温流动性显著提高,浊点、冷滤点和倾点分别降低了2、5和3℃.【期刊名称】《化工科技》【年(卷),期】2018(026)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冬化处理;低温流动性;棕榈油生物柴油【作者】薛原;杨志强;杜葩;赵维娜;何抗抗;蔺华林;韩生【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67生物柴油是由不同种类脂肪酸酯构成的混合燃料,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环保特性,良好的安全性、润滑性以及可再生、易降解、经济适用等优点,是当前石油基燃料的优质替代品[1-3]。
构成生物柴油的脂肪酸酯主要包括两类:饱和脂肪酸酯和不饱和脂肪酸酯,其中饱和脂肪酸酯的熔点远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酯。
低温下生物柴油中的饱和成分由液态转变为细小的固态晶体,随着温度的降低,晶体进一步生长,体积逐渐变大,数目也越来越多,这些晶体相互联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残余的液态生物柴油被包裹在三维网状结构中,逐渐凝固,从而失去流动性,影响柴油机的正常使用[4-7]。
因此,较差的低温流动性能始终都是阻碍生物柴油推广与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餐饮废油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化研究

万方数据融技信怠高校理科研究Geophysics,1971,36(4):467~581subsurfaceusingthecon'tlTIOHfocuspointtechnologyLJjExpandedAb—i_2]HagedoomJGAprocessofseisnficreflectioninterpretationlJjstractsofthe67thAnnualIntematSEGMeeting,1997,1822~1825GeophysicalProspecting,1954,2(2):85~127115jCoxBE,VcrschuurDJData—driventomographicinversionof[3]KehoTH,BeydounWBParaxialrayKirchhoffmigration[J]focusingoperators[J]ExpandedAbstractsofthe71thAnnualInternatSEGGeophysics,1988,53:1540~1546Meeting,2001,722~725[4]LanganRT,LercheIandCufferRT.Tracingofraysthrough[16]王成祥,张关泉,刘超颖等速度模型反演的CFP方法[J]石油heterogeneousmedia:anaccurateandefficientprocedure[『]Geophysics,地球物理勘探,2003,38(2):139-1461985.50(9):1456~1465[17]俞国柱,姚姚等共聚焦点(CFP)成像技术i盎'FF[J]石油地球物5ISchneiderWA,RanzingerKA,BalchAH,etalAdynamic理勘探,2002,37(4):412-422programiningapproachtofirsttrave卜timeconlputationinmediawitharbi一【18]王成祥,赵波,张关泉等地下复杂介质地震处理中的CFP技术trarilydistributedvelociries[T]GeoF.hysics,1992,57(1):39—50[I]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1):30~34[6]SchneiderWA,WilliamRobustandefficientupwindfinite—dif、_[19]SchneiderJT,HubralP3DTree—amplitudefinite—offsetnfigra—ferencetravel—timecalculationsinthreedimensionsl7j.Geophysics,1995,60tion[JJ.Geophysics,1993,58:1112~1126(4):1108~111720JCP.AWapenaar,F.J.HerrmannTrue—amplitudemigration[7]狄帮让,顾培成.地震偏移成像分辨率的定量分析[J].石油大学takingfinelayeringintoaccountGeophysics[Jj.Geopyysics,1996,61(3):学报,2005,29(5):23~27,32795~803[8]GazdagJ,SguazzeroP.Migrationofseismicdatabyphaseshiftplus[21]孙建国.Kirchhoff霆_J真振幅偏移与反偏移[J]勘探地球物理进interpolation[J].Geophysics,1990,55:410"421展,2002,25(6):1~5[9]程玖兵,王华忠,马在田频率一空间域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22]徐升.GillesLambar∈复杂介质下保真振幅Kirchhoff深度偏移移[I].地球物理学报,2001,44(3):389~395[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5):1431~1444『10]RistowD.RuhlT.3-Dimplicitfinite—differencemigrationbv[23]刘定进,印兴耀.傅里叶有限差分法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Ⅲ.multiwaysphtring[T]Geophysics,1997,62(2):554~567地球物理学报,2{)07,50(1):268~276[11]WuR,JinS.WindowedGSP(GeneralizedScreenPropagators)[24]BerryhillJR.Wave—equationdatumingLJJGeophysics,1979,migrationappliedtoSEG/EAEGsaltmodeldata[A].67thSEGAnnud44:1329~1344Meeting.1997,1746~1749125JYilmaz,O.andLucasD.Prestacklayerreplacement.Geophysics[12]DohertySM,ClaerboutJF.Stmctureindependentvelocityesti一[J],1986,5t,1355~1369marion[I]Geophysics,1976,41(5):850~881[26]BeasleyCJ,LynnW.Thezerovelocitylayer:Migrationfromir一[13]WangBin,DannKeh,MalloyJdffEMacrovelocitymodelesti—regularsurfaceslJJ.GeoF’hysics,1989,22(1):35~40marionthroulghmodel—basedglobally-optimizeddepthfocusinganalysis[27]Garys.Mart,Marmousi2:AnelasticupgradeforMarmousi【J。
工业用棕榈油脂肪酸的酯化工艺研究

工业用棕榈油脂肪酸的酯化工艺研究近年来,棕榈油脂肪酸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
棕榈油由于其价格低廉、易获得以及丰富的脂肪酸组成而成为工业用途的理想选择之一。
然而,为了提高棕榈油的应用价值,酯化工艺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工业用棕榈油脂肪酸的酯化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酯化反应是将酸和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酯的过程。
在工业上,酯化反应通常采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常用的催化剂有碱性催化剂和酸性催化剂。
此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摩尔比例和反应器设计等因素也会影响酯化反应的效果。
酯化反应是棕榈油脂肪酸应用的基础,因而对棕榈油脂肪酸的酯化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酯化工艺的优化可提高产率、效率和产品质量。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和控制酸价等方面来提高酯化反应效果。
为了改善酯化反应的效果,研究人员在催化剂选择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碱性催化剂常常被选择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因为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然而,碱性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易产生副反应,如皂化反应,使产物质量下降。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转向酸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活性,可以有效地催化酯化反应。
目前,磺酸和离子液体等酸性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棕榈油脂肪酸的酯化反应。
除了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也是酯化工艺研究的关键。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摩尔比例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也会增加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在酯化反应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反应温度范围。
此外,适当的摩尔比例和反应时间也是酯化反应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反应条件的调整,以获得最佳酯化效果。
在棕榈油脂肪酸的酯化工艺研究中,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产品质量主要通过控制酸价来实现。
酸价是指单位量的油脂或油脂酯中的游离脂肪酸所含COOH(羧基)的毫克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11]
2. 3 HC 排放
由图 2可知, H C 排放在满负荷情况下总体
趋势是随转速增加而下降 , 且 H C 排放明显低于 0#柴油的排 放 , 在满负荷 2 000 r/m in 的工况下 , B20、 B50 、 B100 HC 排放 比 0 #柴油分别低 40. 5% 、 38 . 3% 、 42. 6% , 其原因是生物柴油 中芳香烃含量很少, 十六烷值较高 , 理论上讲芳香烃含量越 少 , 则其滞燃期越短, H C排放越低; 十六烷值较高时, 燃油着 火性能较好, 滞燃期短 , 其未燃烧碳氢和裂解碳氢均少。另 外 , 生物柴油含有 10% 的氧, 使生物柴油燃料比石化柴油更 有利于燃烧, 从而减少 H C 化合物的排放。因此 , 掺混生物柴 油的混合燃料由于芳香烃含量减少、 十六烷值高、 含氧量增 [ 4- 7] 加 , 使得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燃烧的 HC 排放相对降低 。 2. 4 CO 排放 由图 3可知, 掺混生物柴油比例越高时 , CO 排放在满负荷的工况下随转速升高而降低, 当转速达到 2 000 r/m in时 CO 排放明显升高, CO 是燃油燃烧的中间产物, 根据 发动机 CO 形成的机理
Item 缸数 Numb er of cylinder 冲程数 Number of strokes 燃烧室形式 Type of combustion cham ber 缸径* 行程 Bore* stroke mm mm 冷却方式 Cooling m ethod 压缩比 C omp ress ion ratio 额定功率 Rated pow er k W 额定转速 Rated rotation sp eed r /m in 燃油消耗率 Specific fuel consu m ption g /k W 启动方式 In itiation mode 外形尺寸 S ize mm mm mm 净含量 Netw eight kg
[ 3]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 ( 2007E061M )。 范焱虎 ( 1983 - ) , 男 , 山西 太谷人 , 硕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向 : 生物能源 。 * 通讯作者 。 2010-12 -13
39卷 7 期
范焱虎等
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性能研究
4171
集 ; 最后做 100 % 生物柴油的试验, 并进行数据采集。 2 结果与分析 2. 1 部分理化性能指标对比 由表 2可知, B100生物柴油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 i 2011 , 39( 7 ): 4170 - 4171 , 4180
责任编辑
李占东
责任校对
卢瑶
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性能研究
范焱虎, 张汝坤 , 张天顺, 董 哲
* ( 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 )
摘要 [目的 ]对棕榈油制备的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能及燃烧性能进行测试 。 [ 方法 ] 以棕榈油为原料 , 通过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 , 与 0 # 柴油部分理化性能指标进行对比, 并对掺混一定比例的生物柴油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 [ 结果 ] 掺烧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燃油消耗率 略有升高 , H C、 CO 排放明显低于 0#柴油。 [ 结论 ]棕榈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可以满足替代石化柴油的要求。 关键词 棕榈油; 生物柴油; 柴油机; 排放 中图分类号 X 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1) 07- 04170- 02 The S tudy on the Perfor m ance of B iodiesel Prepared w ith P lam O il FAN Y an -hu et al (Y unnan Agr icu lturalU niversity , Faculty o fEng ineering and T echno logy , K unm ing , Y unnan 650201) A bstract [O bjective] T he am i w as to study physica l and che m ica l properties and the perfor m ance o f co m bustion of biodiesel prepared w ith pla m oi. l [M e thod] W ith pla m oil asm ateria,l b iod iesel was prepared by transesterification, and som e kinds of che m ica l and physical per for m ances were co m pared w ith 0# diese.l The e m issions perfor m ance o f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biodiesel fue ls in diese l eng ine w as studied . [ Result] T he results showed thatH C, CO e m ission fro m diese l was lower greatly , the o il consum ption w as raised slightly than 0# diese.l [ Conclusion] D iese l could be replaced by biodiese l prepared w ith pla m o il. K ey w ords P lam o i;l Biodiese;l D iesel engine ; Em ission
密度 3 kg /m D ens ity 876( GB /T 1884) 840 铜片腐蚀 Copper corrosion 1 级 ( GB /T 5096 ASTM D 130) 1级 闪点 F lash point 88( GB /T 261- 2008) 80 馏程 D istillat ion range 50 % 317 300 90 % 319 355 315 95 % ( GB /T 255) 365
图 2 满负荷 HC 排放 F ig .2 Full load H C d ischarge
负荷时 , CO排放急剧上升是因为在高负荷高转速时, 柴油机 的喷油量增加使局部缺氧加剧, 燃油不能充分燃烧, 从而生 成更多的 CO 。因而导致了在 2 000 r/m in满负荷工况下 混合燃料的 CO 排放比石化柴油高。
h
1 . 2 方法 1 . 2 . 1 生物柴油的制备。采用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 , 即通过甲醇将原料油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的甘油基取代下来, 形成碳链较短脂肪酸甲脂和甘油。 取一定量的棕榈油置于烧杯中 , 水浴加热至 60 , 将按 比例混合好的甲醇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 开始搅拌, 并 计时 , 待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在室温条件下静置分层, 上层为 生物柴油与甲醇的混合物, 下层为甘油与未反应的脂肪酸甘 油酯的混合物, 收集上层液体并用磷酸溶液滴定至中性, 加 入温水洗涤 3~ 4次, 静置分层后除去下层的水相 , 将上层淡 黄色液体在常压下进行蒸馏, 以除去甲醇和水分, 待蒸馏结 束后, 过滤除去杂质, 即得淡黄色的澄清液体生物柴油。 1 . 2 . 2 生物柴油理化性能指标测定。根据各个试验仪器使 用方法及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测定。 1 . 2 . 3 生物柴 油台架试 验。在海拔 1 900 m、 相对湿 度 60% 、 温度为 25 的实验室中进行, 将柴油机油箱中注入 0 # 柴油并进行 5 m in热机, 然后通过所接仪器对 HC、 CO 和油耗 等测试 , 记录所得数据后将油箱中的 油全部放尽; 将 掺混 20% 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加入油箱中同样空机运行几分钟, 保证混合燃料充满整个油路 , 然后进行测试、 数据采集; 同样 的方法将掺混 50 % 生物柴油的混合燃料进行试验、 数据采
[ 1- 2]
表1 Table 1 项目
ZX195柴油发动机参数 技术参数 Techn ical param eters 1 4 直喷式 95 115 水冷 21 1 9 .7 2 000 274 .7 手摇增速启动 847 489 632 160
Technica l para m eters of ZX 195 d iesel engine
表2 Table 2
柴油种类 V arieties of diesel B100 0 #柴油 0 # d iesel
B100 生物柴油与 0 #柴油部分理化性能指标对比
Co mparison of so m e che m ica l and phy sical perfor m ance bet w een B100 biodiesel and 0# diesel
随着石化柴油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许多问题, 如石化柴油含 有多种有害物质, 通过燃烧后直接排入大气层, 对环境和人类 的生存具有破坏作用, 石化能源又是不可再生能源, 面临着能 源枯竭等问题, 各国相继寻找清洁、 安全、 可再生可替代石化柴 油的新能源。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 野生油料植物、 工业 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 废餐饮油等为原料, 通过 酯交换工艺制成的甲脂或乙脂燃料, 可作为柴油的替代燃料。 目前国内对生物柴油的生产和应用进行了开发, 已研制成功利 用菜籽油、 光皮树油、 麻风树油、 大豆油、 米糠油脚料、 工业猪 油、 牛油等为原料, 经过甲醇预酯化再酯化生产出的生物柴油, 不仅可以作为代用燃料直接使用, 而且还可以作为柴油清洁燃 料的添加剂。生物柴油所含的双键数目少, 分子中含氧量较 高, 含碳支链数目少或没有, 这使得生物柴油有较好的燃烧特 性, 燃烧比较完全。石化柴油燃烧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烟 尘颗粒、 SOX、 CO、 HC 以及 NOX 等。与石化柴油相比, 生物柴 油的燃烧尾气中除 NOX 浓度稍微升高外, 烟尘颗粒、 SOX、 CO、 HC的排放明显下降 。此外, 生物柴油中不含有芳香烃, 燃 烧后不会产生芳香烃和 PAH。而且生物柴油还具有无毒、 可 生物降解等优点。笔者对棕榈油制成的生物柴油进行理化 性能指标测试、 发动机燃烧试验 , 并对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市购棕榈油、 甲醇 ( 分析纯 ) 、 磷酸 ( 分析纯 ) 、 氢 氧化钠 ( 颗粒状 ) 。设备 : TSY-1109 /1109A 石油产品运动黏 度测定 仪、 TSY-1103A 石油 产品半自 动闪点 测定 仪、 TSY1115石油产品铜片腐蚀测定仪、 TSY-1110原油和液体石油 产品密度测定仪、 TSY-1106A 石油产品馏程测定仪等。装 置 : ZX195柴油发动机、 DSZ -2 转速数字显示仪、 D-150水力 测功仪、 FC2210智能油耗仪、 NHA 505 废气分析仪、 烟度计。 ZX195柴油发动机参数见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