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式减温减压器的研究进展
提高热电厂效率的几项措施

提高热电厂效率的几项措施沈阳飞鸿达节能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王汝武概述热电联产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热电联产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底,6000KW 以上热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达到43691.8MW ,占全国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11.6%。
近来随着煤炭价格上扬,电价、热价不能和煤价、电价同步上升,要求热电厂加强管理,进行技术改造,消化部分煤价上扬的不利影响。
为了分担热电厂目前的困难,作为一个热能动力工作者,愿尽微薄之力,提供下列行之有效又投资不多的节能措施。
1、通过凝汽器补充软化水热电厂和凝汽式电厂的一个主要区别是热电厂对外供应大量蒸汽,作为工业及民用加热用。
由于供热距离大及管理方面的问题,一般热电厂供热回水率较低。
所以热电厂的软化水补水量较大,软化水补水一般是通过除氧器,由于软化水温较低(小于30℃),还需要用蒸汽加热。
最经济的补水方式是通过凝汽器补水,通过凝汽器补水有三个优点,一是当补水温度低于汽轮机排汽温度时可吸收部分凝汽潜热,减少了冷源损失。
二是降低了凝汽器的压力,使汽轮机发电量增加。
第三是补水和凝结水一起通过回热系统的低压加热器利用低压抽汽加热,和通过除氧器补水相比,减少了高压抽汽,增加汽轮机的发电量。
①凝汽器压力的降低(真空的提高),可根据热平衡和传热学的理论来计算。
设补水系统未改造前(补水入除氧器),汽轮机的排汽量为Dn ,改从凝汽器补水后汽轮机的排汽量变为'n D (',n n D D 是在发电量相同时,通过热力计算获得),由于补水方式的改进,汽机的排汽量减少了'1n n n D D D -=∆。
补水从凝汽器的喉部经喷咀雾化注入,汽轮机排汽首先与雾化水进行热交换,由于它们之间是接触式换热,且雾化的补水水滴很小,所以部分排汽放出的汽化潜热能使补水温度bs t 立即升高到排汽的饱和温度s t ,同时补水使得这部分排汽凝结成饱和水。
中温中压减温减压装置设计规范

中温中压减温减压装置设计规范中温中压减温减压装置设计规范减温减压装置是高效节能环保产品。
减温减压装置配上相应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即热控柜),可对电站或工业锅炉及热电厂等处输送来的一次(新)蒸汽压力P1、温度T1进行减温减压,使其二次蒸汽压力P2、温度T2达到生产工艺所需的要求。
广泛用于热电厂、集中供热、食品工业、石化工业、纺织工业、橡胶工业、造纸和纸浆工业、烟草工业、制药等其它许多行业。
为了满意不同设备工艺要求,我公司供应不同类型的减温减压(减温、减压)器,并实现全套智能化自动掌握或DCS系统联网。
本有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预启式角型中温中压减温减压阀。
减温减压装置是用来调整蒸汽压力、温度的重要装置,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产生过热蒸汽,假如锅炉不装备减温器,就无法将锅炉出口蒸汽温度掌握在需要范围内,会使锅炉汽轮机等设备因超温损坏或造成重大事故。
同时,在化工、轻工、医药、食品加工等一切使用蒸汽的生产工艺流程中,过热蒸汽作为机械能量的产生供应了的能源。
而很多状况下,饱和蒸汽是更适合使用的,由于工艺及设备的缘由,对压力、温度的掌握也是的,通过减温减压装置可以得到合适的动力蒸汽。
例如:当换热器用于制程操作时,使用过热蒸汽由于低的传热系数而降低效率,使用饱和蒸汽更加适合。
另外当高压的干饱和蒸汽减压至低压时,在下游出口会产生过热度。
这样都需要将过热的蒸汽降温至所需的接近饱和的温度,这就需要减温器。
在许多状况下需要对高压过热的蒸汽同时进行减温柔减压。
中温中压减温减压装置设计规范减温减压装置依据一次(新)蒸汽压力P1、温度T1、可分为高温高压减温减压装置、次高压减温减压装置、中温中压减温减压装置;减温减压装置依据使用状况又可分为减温装置、减压装置、减温减压装置。
减温减压器是用于在汽轮机启动时,向均压箱供应足够的低温低压蒸汽,用以密封汽轮机的前后汽封,不让空气进入汽轮机,以削减抽真空时间,进而缩短启动时间。
本装置由减压系统、减温系统、平安爱护装置和自动掌握装置所组成。
减温减压器演示课件

X35 CrMo 17 X20 CrMoV 12-1
最高达 450°C 高于 450°C
减温减压器
蒸汽工况调节阀—销售业绩
蒸汽工况调节阀—部分销售业绩
蒸汽工况调节阀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1.7357 A217 WC6
1.7379 1.4931
A217 WC9
? 阀芯 1.4122 1.4922
X20 CrMoV 12-1
高于 530°C
GP2-CrMo 5-5
最高达 530°C
G17-CrMo 9-10 GX23CrMoV12-1
最高达 530°C 高于 530°C
蒸汽工况减温减压器或减压阀的材料选择
? 锻造 1.5415 1.7335
1.7380
A182 F12 A182 F22
16 Mo3 13 CrMo 4-4 10 CrMo 9-10
最高达 400°C 最高达 530°C 最高达 530°C
1.4922 ? 铸造
A182 F91
1.0619 A216 WCB
一体式减温器
ARTES一体式减温器
一体式减温器
ARTES一体式减温器 型号的选择
减温减压器
Type 510
Typ 550
Typ 560/580
Cooling water through the spindle
Cooling water through the spindle
Cooling water through the 2-stage
辅助蒸汽雾化喷嘴原理
? 减温水入口
? 辅助蒸汽入口
? 混流室
? 减温水入口
减温减压装置技术性能、安装尺寸、图纸

三代减温减压装置性能对照表减温减压装置是由自贡电站阀门厂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前德国引入国内。
发展到现在,大体可分为三代产品。
第一代为减压、减温分体设置:减压系统的减压阀多为单级柱塞式加节流孔板来完成减压,减温系统由节流阀、截止阀、给水调节阀或给水分配阀、止回阀、管道、混合管道、文式管等来完成减温;该结构形式的减温减压装置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安装维修不方便,调节范围窄,噪音高、故障率高等;同时管道内容易积水造成水击现象,引起振动,降低使用寿命。
第二代为减压减温一体完成:在第一代的基础上管将管道上的减温水喷咀移到减压阀门上部或下部使之成为减温减压阀和节流孔板进行节流减压;省去了第一代结构中的减温水管道,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减化了结构、方便了安装与维修、减少了故障、避免了管道内的水击现象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缺点是减温减压阀只是在原减压阀的基础上加入喷咀,其内部结构形式没有变化,减温系统也没有变化。
第三代为第二代的换代产品:减温减压阀内部改为多级套筒式省去了节流孔板,同时多级套筒的节流小孔还起到消音的作用。
减温减压阀与给水调节阀采用本公司变流量系数设计的方法。
该设计形式的特点就是设计与使用相吻合。
由于给水调节阀能够适用于各种压差,在减温系统中取消了节流阀或节流装置。
第三代产品不仅具备第二代产品的所有优点,同时还弥补第二代产品中的所有不足之处:1、减压,并多级同步调节提高了调节范围;2、采用同步可调喷咀在阀内喷水,提高了雾化效果。
第一代减温减压装置第二代减温减压装置第三代减温减压装置减温减压为单级柱塞式结构缺点1噪声较大易引起振动影响阀门的使用寿命;调节范围窄,只有一级可调;2由于多采用范围选型故调节性能不准确。
为单级柱塞式结构优点3将喷嘴装在阀内,雾化效果好。
缺点4噪声较大易引起振动影响阀门的使用寿命;调节范围窄,只有一级可调;5由于多采用范围造型故调节性能不准确。
为多级笼式结构优点6将喷嘴装在阀内,雾化效果好。
减温减压器规范操作

减温减压器操作指导1、作用及原理汽源来自干熄焦锅炉蒸汽管道;减温水来自高压给水管道。
减压方式为节流降压,减温方式为喷水混合减温。
目的是为了利用减温减压器降温降压的作用来达到用户额定参数,从而保证用户热负荷需求。
2、技术规范:名称减温减压装置型号WY92.92-3.82/450-0.785/2500-6.0/104蒸汽出口流量T/H 92.92一次蒸汽温度压力450℃3.82Mpa二次蒸汽温度压力250℃0.785Mpa减温水温度压力104℃6.0Mpa数量(套) 1生产厂家江苏火电店里设备制造有限公司3、减温减压器的投运(1)投运前检查:A、检查﹟1、﹟2主蒸汽联络电动门、旁路门,﹟1机、﹟2机主蒸汽进汽电动门、旁路门均关闭严密;检查关闭﹟1、﹟2机Ⅰ段抽汽电动阀。
B、检查减温减压器电动进汽门、电动进汽调节门、减温水手动总门、减温水电动调节门、减温减压器出口电动门、疏水门、减温减压蒸汽至1﹟机Ⅰ段抽汽电动门、减温减压蒸汽至2﹟机Ⅰ段抽汽电动门均关闭严密,检查减温减压器本体无异常。
C、检查压力表、温度表、流量计齐全完好;D、安全阀校验合格,动作灵活E、检修工作终结,安全措施恢复,检修、安装人员撤离现场;F、现场清洁,保温齐全完好。
(2)投运步骤:A、检查完毕,一切正常,汇报班长、总调。
B、接到投运命令,值长联系锅炉稍开送汽电动门,汽机值班员随后开启主蒸汽电动联络门及其各路疏水门,暖管至减温减压器电动进汽门前,时间10—20分钟,压力保持在0.15—0.2Mpa。
C、联系锅炉全开送汽电动门,管道应无振动、漏汽现象;逐渐开启减温减压器进汽电动门及关闭门前各疏水门,正常后稍开减温减压器进汽调节门和本体疏水门,暖体,保持压力0.15—0.2Mpa,时间10—20分钟,;D、提前开启抽气管道至焦化厂低压蒸汽母管阀门及管路各疏水门,反送汽暖管至减温减压器出口电动门后E、调节减温减压器进汽调节门,提升蒸汽压力至官网压力(0.5Mpa),汽温高时适当开启减温水保持减温减压蒸汽温度与管网温度(170℃)一致F、检查正常后,汇报班长,联系总调准备并汽,待允许后逐渐开启减温减压器出口电动门,注意调整减温水保持汽温正常;。
分体式与一体式减温减压装置的区别

减压阀 + 大小头 + 减温器 + 弯头 6 道增加的焊接口准备工作 ........................... approx 24 hrs
调整 预热
........................................................... approx 15 hrs
减温减压一体式阀门与减压阀+减温器的比较
要达到良好的减温效果,减温喷水要尽可能的分布均匀并 且最大程度的减小喷水水滴的大小。 这可以通过良好的设计来达 到, 与是否与减压一体化或分别布置减压阀、 减温器并没有关联。 问题是为了获得非常有效的汽液两相混合, 最好的方法是将减温 减压做成一体式,因为现代的阀门均带有减压管(出口笼罩)。 在减压管的周边, 是流体流动最无序紊乱的区域, 就像一个混合 器,是安装喷水喷嘴最理想的地方。同时,这里的流速也高于下 游管道中的流速, 更高流速的蒸汽冲击到水滴上, 混合就更加快 速。 较高流速的蒸汽射流就像一个喷雾器一样, 冲击到水滴表面, 打破水滴,产生大量的微小水滴。水滴的蒸发时间与水滴直径的 平方成正比, 这样整个蒸发过程就很迅速。如果减温器出口直管 段距离很短, 或者到温度测点的距离很短,就必须采用减温减压 一体式阀门。 分别布置的减压阀和减温器对出口直管段的要求至 少是减压一体化阀门的两倍。 减温减压一体式阀门的减温效果更 好,阀后需要的直管段更短,不需要额外内衬。温度测点可以更 接近减温区域,这样可以给温度控制回路带来更短的响应时间, 优化温度控制。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阀门出口处喷水减温可以 降低阀门出口所产生的噪音。 安装比较,通过以下的举例,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 举 例基于以下假定情况 P1 = 20 bar (a), T1 = 300° C, P2 = 5 bar (a), T2 = saturation inlet 200, outlet 400.
高层住宅入户管减压阀设置的探讨

高层住宅入户管减压阀设置的探讨摘要:针对于高层住宅各户供水,既要满足现行节能设计要求,也要满足轻便消防水龙的使用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了关于减压的设置位置及阀后的一些管道连接,更好的满足高层住宅的供水要求。
关键词:高层住宅;节能;轻便消防水龙;减压阀;水压引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高层住宅已经成为城市的主流建筑,高层住宅的设计也越来越成熟了。
高层住宅的供水设计做为住宅的配套工程,在后期人们的生活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而供水的水压保证又是关键中的关键,笔者在此提出关于高层住宅入户管减压阀设置的一些想法,供大家探讨。
1 高层住宅水压控制要求高层建筑由于建筑高度高,供水要求的供水压力也大,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压力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设置增压系统供水,由于高层建筑上下高差大,为了避免下层的水压过大,用水的时候出流速度高,产生噪音和喷溅,而上层会形成压力不足,甚至产生负压抽吸现象,所以高层建筑常常沿垂直方向实行分区供水,减少每区间的压力差。
关于竖向分区的压力控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3.5-1条明确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
第3.3.5-3条明确各分区最不利点的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的要求。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8.2.2条明确入户管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
第8.2.3条明确套内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宜大于0.20MPa,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压力。
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33/1092-2013)8.3.1-3条明确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其他建筑用水点处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在各给水分区,对于入户管表前压力超0.2MPa的楼层住户,常规做法就是在表前设置自带滤网的可调式减压阀减压供水,以满足规范要求,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
减温减压器操作及安全规程

一、开机1、开机前准备工作1.1检查管道法兰、法兰与附件之间的联接是否正确、牢固。
1.2检查各类阀门的开、闭状态及安全保护装备是否正常。
1.3检查仪表是否完好,仪表控制柜送电。
1.4试验减温减压阀和给水调节阀动作是否正常。
2、预热2.1关闭减温减压器入口电动闸阀和汽轮机前电动主汽门。
2.2将减温减压阀开2~4%,开各处疏水器,慢慢打开减温减压阀前后电动闸阀旁通管闸阀,进行预热,预热蒸汽压力不超过0.05Mpa,预热时间不少30分钟,预热温度约为150℃,期间核实各处压力和温度表是否与实际相符;检查法兰联接、阀门是否泄漏,如泄漏必须立即处理。
2.3检查减温水压力,正常后打开手动截止阀、手动节流阀。
3、预热后,慢慢打开减温减压阀前后电动闸阀。
4、以每分钟0.1~0.15Mpa压力进行升压,同时通知锅炉慢慢减少放散量。
5、在升压同时,手动调节减温减压阀、给水调节阀,保证蒸汽参数在规定范围内。
6、检查法兰联接、阀门是否泄漏,如泄漏必须立即处理。
7、当蒸汽压力规定值时,检查冷凝水排放是否正常。
8、当蒸汽参数正常后,即可投入到自动控制状态运行。
二、停机1、停减温减压器时,应预先通知锅炉和调度室,得到确认后方可停机。
2、逐渐关闭减温减压器前电动闸阀,同时通知锅炉增加放散量。
3、减温减压器前电动闸阀关闭后,手动关闭减压阀和给水调节阀,关闭出口电动闸阀。
4、关闭给水系统手动截止阀、手动节流阀。
5、开各处疏水器旁通阀,排放系统内的余水。
三、应急处理措施1、当减温减压阀和给水调节阀出现故障,影响设备安全运行时,应及时关闭减温减压装置前电动阀,排除故障后才能投入运行。
2、当实际使用流量低于设计流量的30%时,应由自动控制状态切换到手动控制状态,用手操控制减温减压阀和给水调节阀,同时,关小入口电动阀来控制流量,防止装置的异常升压。
3、当用户用汽量迅速减少时,逐步关小减温减压装置入口电动阀来控制流量,将自动控制状态切换到手动控制状态,用手操控制减温减压阀和给水调节阀来控制流量,同时通知锅炉增加放散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水式减温减压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根据喷水式减温减压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其工作特性及设计过
程的关键问题,并总结了喷水式减温减压器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
关 键 词:喷水式减温减压器; 结构; 关键参数
引言
减温减压器是用来调节蒸汽压力、温度的重要装置。它主要用于对电站锅炉、
工业锅炉以及热电厂供热机组的抽、排汽口等处输送来的一次蒸汽(新蒸汽)进
行减温减压,使二次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满足用户的要求。减温减压器一般根据一
次蒸汽和二次蒸汽的参数和用量,按制造厂提供的选用表选择,其出口流量的变
化范围为10%—100%。减温减压器在热电站作为抽汽机组事故时的备用;或作
为尖峰负荷时的调峰;对于中小型热电站,减温减压器常作为厂用蒸汽的热源。
喷水式减温减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
喷水式减温减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进行蒸汽减压:将高温高压蒸汽通
过减压装置节流绝热降压。此时,蒸汽的过热度增加,原来是饱和蒸汽则变为过
热蒸汽,原来是过热蒸汽的则蒸汽的过热度增加。然后,在对已经减压的蒸汽进
行绝热加湿:将经过喷嘴雾化后的减温水直接喷入过热的蒸汽流中,减温水滴从
过热的蒸汽流中吸收热量,使水升温、蒸发和过热,从而使蒸汽的温度降低,达
到调节过热汽温的目的。喷水式减温减压器的效果和冷却水直接与蒸汽接触的表
面积大小有关,与水及蒸汽的相对速度有关,与温度差有关;而二者的温度差则
决定了热交换过程进行的强弱。为了增大减温水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可利用雾化
喷嘴将减温水喷入蒸汽流里,并在混合段内加装网罩、插垫等零件,以便造成涡
旋、混合的动作。一般用喷进的减温水量来调节汽温。为了喷射的均匀,减温减
压器的喷水压力应高于减温减压器出口压力。
蒸汽的减压过程是靠减压阀、节流孔板来实现的。减压阀带有杠杆,杠杆的
一端与阀杆相连,阀杆与阀瓣相连接,由电(气)动执行结构操纵连杆,带动杠
杆,使阀瓣在阀座内上下运动,以改变通道面积的大小来达到减压的目的。采用
节流网罩可使蒸汽的压力进一步降低。
2.喷水减温减压器的结构设计
要使喷入蒸汽的减温水尽快地汽化,使蒸汽的降温过程尽可能在最短的行程
内完成,在结构设计时要完成以下过程:
(1) 高速汽流雾化。为了减压必须节流,节流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高速汽流,
利用这个暂时高速汽流雾化减温,效果最好。
(2) 水室独立。减温水环形室独立,因而膨胀和收缩是自由的。
(3) 减温水进水管通过弹性补偿圈与外壳体焊接。补偿圈有足够的强度,
又有很好的弹性,可有效地避免焊口因过大的热应力而开裂。
(4) 隔板与水室不接触。其工作温度接近周围汽流温度及对应的壳体温度,
因而减小了隔板与壳体间的焊口应力。
(5) 减温减压器出口设有靶板和分配板,使汽流降速,并均匀地流入后级
用汽设备。这可以避免直接冲击后级用汽设备的壁面及其部件。
减温水的雾化效果取决于喷嘴前的水压和所采用的喷嘴型式。减温水的压力
和净度是减温器设计的一个要素。不同的减温器喷嘴要有不同的喷水压力差,才
能保证必要的雾化程度。常见的有旋流式喷嘴和离心式喷嘴两种。但旋流式喷嘴
的雾化效果较差,而离心式喷嘴的雾化效果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喷嘴型式。
减温减压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就是喷水量。减温水量取决于减温水的温
度和从减温蒸汽中吸收的最大热量,其计算可通过在给定的蒸汽流量下,减温水
吸收的热量和蒸汽被减温后放出的热量之间的简单热平衡即可求得。
根据选用喷水减温器的简要规定:在向喷水减温器供给水时,喷水装置可以
是装在圆柱形保护套内的多孔管,孔径为3—5mm。在铭牌负荷和最大喷水流量
时,许用水速为10—20m/s;在喷射冷凝水时,为了增大喷水和蒸汽的压差,可
装置从喉部送入冷凝水的文丘里管。喷水孔径为3—5mm。
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
(1) 减温水量计算
设减温器入口蒸汽量为q1,蒸汽在减温前后的热焓为h1和h2。设喷入的减
温水量为qw,焓为hw,则喷水减温器的热平衡式为:
q1 h1+qwhw=(q1+qw)h2 (1)
则蒸汽减温所需要的减温水量:
qw= q1·(h1- h2)/(h2-hw) (2)
由(2)式可见,喷水减温器的减温水量与需要减温的蒸汽量和减温幅度成
正比。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减温水量随着蒸汽压力的上升而增大,因为蒸汽压力
升高时,汽化热变小,比热增大。在相同的减温幅度下,蒸汽可给出更多的热量。
当减温水未能全部蒸发,有一部分从疏水管道流出时,减温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Dps=(h0- hjwy)·Djwy/[ h0 -hps-φ·(h0- h’jwy )] (3)
其中,Dps—减温水量(kg/h);
h0—新蒸汽的焓(kJ/kg);
hjwy—减温减压后蒸汽焓(kJ/kg);
Djwy—减温减压后蒸汽量(kg/h);
hps—减温水焓(kJ/kg);
φ—减温水中未蒸发部分所占份额,一般取0.3—0.35;
h’jwy—减温减压后的饱和水焓(kJ/kg)。
(2) 减温水汽化长度的确定
减温水的汽化长度也就是雾化长度,是指从喷水点到喷入的减温水完全汽化
所需要的距离,它关系到喷水减温器中内衬混合管的长短,是喷水减温器的一个
重要设计数据。由于减温水最终在内衬混合管中完成汽化,所以内衬混合管起到
保护联箱的作用,避免未完全汽化的减温水滴直接滴到联箱上造成热冲击。因此,
汽化长度设计取值是否合理关系到喷水减温器能否正常运行。
文丘里管喷水减温器中水滴汽化所需时间的经验计算公式为:
tqh=4.2×105·[G(h1- h’)/ D(h3- h”)]1.1·(μ2/ρsσ)0.4·(σ·d00.6)/ ρq1αq wxd 2(4)
式中,h3—把喷入的减温水加热到饱和水后过热蒸汽还具有的热焓,
h3=h1-(h’-hjw)G/D,kJ/kg;
h1,h2—蒸汽减温前,后的焓,kJ/kg;
h’,h”—在减温器内压力下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焓,kJ/kg;
hjw—减温水的焓,kJ/kg;
G—喷入的减温水流量,kg/s;
D—进入减温器的蒸汽流量,kg/s;
μ—在减温器内压力下饱和水的动力粘度(N.s)/m2;
σ—在减温器内压力下饱和水的表面张力系数,N/m;
ρs—在减温器内压力下饱和水的密度,kg/m3;ρq1, ρq2—减温前,后蒸汽的
密度,kg/m3;
αq—在减温器内压力平均温度tpj下蒸汽的导热系数,W/(m2·K);
tpj=(t3+tb)/2;
d0—喷水孔径;
wxd—相对速度,m/s; wxd =(w32+wjw2)1/2;
w3—蒸汽在文丘里管缩口处的速度,m/s;
wjw—减温水流过喷孔的速度,即喷水速度,m/s。
式(4)的适用范围为,0.18≤[G(h1- h’)/ D(h3- h”) ≤0.53 及d2/d3<3。
由此式可以看出,喷水减温器内水滴完全汽化的时间取决于蒸汽的参数和流
速、减温水的流量和温度、喷孔的尺寸等。
减温水的汽化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Lqh=l1+w2·[tqh –(l1d1d2)/(w3d32)] (5)
其中,d1,d2,d3—扩管口直径,衬管直径,喉管直径;
l1—扩管长度;
w2—蒸汽在混合管(d2)中的平均流速,可按下式求得:
w2=[D(1+0.6G/D)]/[0.785·d22·(0.4ρq1+0.6ρq2)](6)
式(5)适用于蒸汽压力为3.5—7.0Mpa,求得的结果误差范围为。国内不少
厂家进行了工业性实验,结果表明,喷头式喷水减温器的汽化长度最长,达4
米以上;文丘里喷水减温器次之,达3—4米;旋涡式喷水减温器最短,仅为2
米。
结束语
喷水式减温减压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其使用效果,其工作性能
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系统中其它重要设备的运行与安全,所以对喷水减温器工作特
性、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肖军,章明耀等.PFBC-CC中试电站烟气旁路减温器模拟实验研究及设计
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3):431-436.
[2]张世涌.雾化喷嘴减温器的研究[J].电站辅机,1992(3):36-39.
[3]王颖,洛永平等.新型低压减温减压器的研制及应用[J]. 汽轮机技
术,1998,40(2):89-91.
[4]程昌业.锅炉减温器减温水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的探讨[J].山西电力技
术,1994,14(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