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并结合实践谈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之间竞争的联系和区别。

答: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部门内部竞争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种产品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生产不同产品的部门的相互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目的是取得市场占有率,获得超额剩余价值;采用的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导致的结果是该部门产品价值下降,利润率下降,而生产率上升。

部门内部竞争是部门之间竞争的基础。部门之间竞争的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利润率;采用的手段是资本转移,将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产生的结果是利润率高的部门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低的部门利润率上升,从而达到平衡。

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存在着相互联系。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对立统一的,在竞争中既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又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以机械生产中生产离心风机的部门和食品生产中生产面包的部门为例进行分析。如果A企业、B企业、C企业都生产离心风机,这三个企业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卖得更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必然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调整生产制度,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如果生产离心风机的社会劳动必需时间为20小时, A企业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将其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为10小时,那么A企业就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B、C等企业纷纷与之竞争或效仿学习,过一段时间,生产离心风机的社会劳动必需时间逐渐降

为10小时,离心风机的价值下降了,表现在生活中就是离心风机卖得便宜了。生产面包的部门内部竞争与之类似。

如果生产离心风机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供过于求,整个部门的利润率由原来的30%降低到10%,与此同时,生产面包的部门竞争较为缓和,产品供不应求,整个部门的利润率较高,为30%,那么投资生产离心风机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率,赚更多钱,就会将资本由离心风机生产部门转移到面包生产部门,从而导致离心风机生产部门竞争减弱,产品总量减少,产品供求趋于平衡甚至供不应求,同时导致面包生产部门竞争加剧,产品总量增加,产品供不应求现状发生改变。资本转移的结果是使得离心风机生产部门利润率上升,面包生产部门利润率下降。当生产离心风机的利润率高于生产面包的利润率时,资本转移反向。

以上过程如图所示:

如果机械部门还生产食品部门所需的机器设备,这两个部门就不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其中还牵涉到合作、利益博弈等等。前些年当彩电刚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时,购买者数量不断上升,利益丰厚,许多资本家都投资生产彩电,全国各地新建了许多生产线,与此同时,彩电的品质越来越高,技术日益成熟,到家家都有彩电时,彩电供过于求,即使大幅度降价产品仍卖不出去,许多生产线闲置,大量企业倒闭,资本家纷纷将资本转移到其他的部门里。由此可见,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竞争导致部门忽冷忽热,如果调节恰当,这两种竞争可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技术水平、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提供强大的助力。认识到这两种竞争的联系区别和相互作用方式,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更理性的投资。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联系概念/联系的观点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之是诡辩论)。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指导意义):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求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整体离不开部分要求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5、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趋向性),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3)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坚持发展观的一种要求):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7、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我对辩证法的认识与感悟

题目我对辩证法的认识与感悟 专业与班级: 工学1104 姓名: 张音 学号: 98 我对辩证法的认识与感悟 对辩证法的认知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概论》开始的,当然以前也有听到过,不过只是一知半解,甚至单纯的以为辩证法就是“在物质世界里,对的就是错的,错的就是对的。”现在想起,实在是好笑。不过与哲学有关的东西向

来是从难开始,一开始依旧会觉得生涩难懂,但是逐渐深入后,也开始渐渐理解,辩证法是人们理解认知世界的方法,它就存在于人们身边点点滴滴。所以,从身边的小事去看待辩证法,反而会更简单,也更容易理解些。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与身边的各色事物建立起多种多样的联系: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等。“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又如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由此可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看待问题要有大局观念,否则会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果。 辩证法中一大规律是对立统一,只看这四个字,实在无法体会期中意味。不过看王籍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钟山绝句》中也有“鸟鸣山更幽”。正是采用了对立统一的思想,从而使诗句意境高远,富含哲理。又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都是强调事物的两个方面,强调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了对立统一的观点,从而更全面的看待问题,理性的对待失败,才能真正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以前听过《饥汉吃饼》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顶事,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于是再买再吃,一连吃了6个。感觉还不多饱,又买了一个,当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很饱了。这时他十分懊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自责道:“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6个烧饼都被我白白地浪费啦!”饿汉为什么会觉得前六个烧饼是浪费呢?若没有前六个烧饼,饿汉会吃饱吗?显然,没有前六个烧饼,饿汉定不会吃饱。恶汉之所以会认为前六个烧饼是浪费,是因为他不懂得量变和质变的规律。饥饿的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是经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变的。正是因为有前六个烧饼的量,才会有吃下第七个烧饼变饱的质!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饥汉没有吃了一个又一个的量变,就不会发生吃第七个

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

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本源。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它的内容。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鲁迅曾在中国处于危难时期时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拿来主义》。文章通过一个“宅子’’的例子巧妙详细的阐述了继承外来文化遗产的规则和道理,一些例子也运用的非常生动。对于外来文化,我们或拿来利用或存放或毁灭,但更重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大胆接受但也要批判吸收,不应该盲目接受。我们要根据文化或事物的性质,来判断我们是否要接受或拒绝,排除盲目排外。当时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霸占中国的财物、甚至文化,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拿来主义》就在其中。他巧妙并灵活的运用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动而深刻的阐述了拿来主义,并批判了排外主义,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待外来文化的规则和基本原则。就是对待外来文化,首先就要“拿来”,然后“挑选”,最后更新利用。鲁迅在这一时期也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这种文章对中国的革命真的有很大的作用。不只是对待文化,对待其他的事物我们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收获。 唯物辩证法同样也包括很多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也在其中。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谓的社会存在就是指物质生活,而社会意识则是指精神上的满足。就像材料中统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样,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所导致的。以前的大学生会包分配,而随着越越多的大学生,改变了大学生在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平衡关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而选择创业。另一方面,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也不单单追求物质上的满足。物质生活上的改变也使中国青年的就业心理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为别人工作,甚至有的人没有工作,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而比比皆是的成功创业者又为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做足了榜样,又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相信中国的发展将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下有一个大的飞跃。 对于鲁迅的拿来主义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与否,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或失业问题,我们都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的矛盾所在,更好的认识事物。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和看法

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世界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上课、做作业、吃饭、打水,以及我们对这些事情的认识,这些事情的想法,以及从这些微小的事情所折射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看法都离不开五个字——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例如事物的发展在一定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需要十分注意量变到质变的关系。就拿我自己做个活生生的例子吧,我的身材在男生中算是比较瘦的,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比较强壮,我通过刻意加大每次饭量来达到目的,并且体育锻炼,但是一周两周过去了,我发现自己的身材还是跟原来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仅仅做到了量变,并没有做到质的变化。但是等到几个月后,我的身材变得强壮了,因为这已经引起了质的变化,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毛主席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以矛盾规律为例,它包括两方面,矛盾普遍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后者为例,我们经常说有时候兄弟打架甚至动刀动枪,比和外人干仗还不如,这时候兄弟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但是如果外人欺负哥哥,那么弟弟绝不会袖手旁观,这时候与外人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兄弟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次要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注重环境的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是在错误价值观指导下片面看问题的表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辩证法道理,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有时比臭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回想一下,建国以来我们下了多少废棋!”又如:“自吹不好。越吹越灰,越吹越飞。八分成绩吹成十分,人们最多给你打六分;八分成绩只说六分,人们反而给你打八分乃至十分。如果你不服,继续加大吹的力度,那么群众会只看你的缺点问题。”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中国化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使哲学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这些经典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在把哲学通俗化、生活化、群众化上与以上著作是一脉相承的,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感动。 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对我们做好工作、加强修养、为人处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比如:“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又如:“看人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再如:“高明的领导之所以高明,主要不在于他的脑袋比别人聪明,而在于他善于综合,善于概括,善于汲取更多人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这些话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总之,可读性强的优秀的哲学普及著作。会给指导人们如何社会与学习和工作。 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已经结束,回想这一段的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通过学习,对中西方科学发展的历程主要观点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新的全新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下面我借这篇小文对学习期间的一些几点收获进行梳理。 2楼 一、更新了对事实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 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 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 ㈠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特征: ⑴客观性: 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 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方法论:坚定前途是光明的。] ⑵表现:整个世界是发展的:自然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发展的道路: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的特征: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唯物辩证法对学习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与原理,即正确的认识和科学把握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正确的把握质变与量变的原理。 关键词: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正文:唯物辩证法则是安邦治国,创业兴家,执政育人的法宝,也是治学、做人,做事,提升生活品位的法宝。 要正确的认识和科学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涉及国家集体家庭、个人四个层面。虽然每个层面所含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在承认物质是基础,是第一性的前提下,必须重视精神的能动作用。不能把物质与精神人为的隔离开来或对立起来;不能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否定另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要力图使物质与精神形成促互动的良性制约关系,而不是相么。要深刻认识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物质财富,需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另外,物质成果的享用或支配方向,需要人的精神品位来把握和调控。否则就会产生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负面效应,达不到物质财富的科学利用和再生产,更不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皆如此。这应引起世人的关注。后代及至亲好友应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和他人的正反面的经验和教训,去提升处理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水平。一.坚持用动态的联系的眼光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评价现实社会、评价他人和自身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健身、学习、创业、治家和奉献社会。尤其是一分为二看自己的重要。只有看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扬长克短,保持清醒、冷静、明智的头脑,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生活观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顺境中谨慎从事,不忘乎所以,逆境中不悲观、不动摇、不失去生活信心,而是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世间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平衡是相对的。应该用此观点去观察人和事。切忌好就是永远的好,坏就是永远的坏,这不符合辩证法则。对自身来说也应好此来审视。对事物要善于纵比和横比,要以科学的观点进步比较,从比较中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前进还是后退,是与时俱进还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自觉地战胜自我,自觉地在自身进行“吐故纳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办事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唯有这样,才能实现由“自然人”向自觉人、自为人、自识、自明、自律人的转变,才能由弱者变为事业与生活的强者,实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谋幸福之人生目标 二.正确的把握质变与量变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两种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做事过头。“实践出真知”,是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髓。其实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实践活动,从事生产实践、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2010-3-29 一、原理体系:略 二、原理表述: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1、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不可分割,应全面看待二者关系,而不能割裂二者关系。 (三)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四)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要求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②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性的错误倾向。 (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主流(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不忽略次要方面,要重视支流。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八)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三、例题精析:

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

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唯物辩证法所要研究的,就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规律。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唯物辩证法来看问题。也就是说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观点和方法。看来,唯物辩证法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其实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老子,他的思想里包含了用唯物辩证法看事物。《老子》:“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译成白话文就是:“到达虚静的境界,才能深入探究终极的奥秘;注意观察事物变化情况,才能全面了解外表的内容。万物在四周发作,我静寂地观察着它们的反复变化。这些万物就如同飞扬的云彩一样匆匆而过,又各自回归到 了生命诞生的根部。 随着先带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而这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

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这些方法都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及方法。科学发展的全部成就驳斥了形而上学,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揭示了各种物质状态、运动状态之间的普遍联系。细胞的发现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揭示了生物界内部普遍联系以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的联系。门德列夫的周期表揭示了曾经被认为互不联系、互不依赖的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揭示了各个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社会和自然的联系。但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哲学家们不顾科学发展已经获得的积极成果,力图推翻普遍联系的观点。存在主义者断言:“现象间的任何有规律的联系都是不存在的,可以谈的只是历史 事实的偶然性和荒谬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所以,唯物辩证法无所不在的,并且我们需要它的存在,行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长河中的我们,需要它!

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活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马克思主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的来源分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后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充实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虽然我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我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与年龄相应的程度,因为我们上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始终处于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中,现在又进入了与社会相对隔绝的“象牙塔”。在进入社会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我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开始享有自由的时候,一步不慎,就很容易走上歪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爱情观,社会观以及在人际交往等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今天就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在我们的大学期间,四年的生活中,宿舍是一个重要场所。宿舍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在学校中的家,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地方。舍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不能和舍友处理好关系,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一团遭,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很乱,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生活。宿舍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问题或矛盾出现使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而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时候了,这里就需要我们用“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宿舍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任何一个人这个宿舍都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我们宿舍的每个人和谐相处,遇到事情大家应该共同面对,整体讨论,而不是有某个人决定,大家生活在一起,问题的发生是必然的,而如果每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那么问题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归纳

第二部分: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矛盾8 、创新3 + 分歧)(共22条原理)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以及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54 第七课6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马原以经有半个多学期了,现在对唯物辩证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下面就简单地说一下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所得到的一些收获与体会吧。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具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它的两大总特征。从不同角度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种联系是辩证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它和发展与运动、变化属同一序列概念,但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以及现象和本质。这些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补充和具体体现。这些逻辑范畴是对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的反映,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因果关系,以把握事物规律性;在必然中把握偶然,利用偶然;从可能到现实,并立足现实,把握可能;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透过现象以揭示本质。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百花盛开,但是庄稼不能结出果实:秋天万物凋零.枯萎,却也能有收获的果实: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春天或秋天。又如盖房子的先有地基,才能往上盖,没有地基的房屋是没有的,就算有也是不稳定的。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以及“蝴蝶效应”理论都充分说明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同时,整体对部分具有统率的作用,就比如说一块木板并不能盛水,但要是多块木板构成一个木桶,那么整体的作用便体现出来,这也是我们所学的系统优化的原理。

谈学习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心得体会

谈学习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段时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一定的了解了,特别最近学习了唯物辩证法,有一些心得体会,故写此文表达一下。 首先,说一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认识: 引用教材概念: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式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理解这一概念,可以联系实际,我们从事理工科学习研究的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这方面理论。例如:高等物理是从高中物理延伸而来,这一理论中的经典力学部分主要解决的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哪些力作用,以及这些力是如何作用的问题。这些物体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也就是说,不管你抑或别人承认与否,它是存在的。而我们在力学的角度研究,这是他们相互联系的形式之一,可能有其他方式,如颜色、性质的联系,但这些都不是力学所研究的,我们可以在其他学科加以研究。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规律。 理解这个概念对我们理工科学生不免有点勉为其难了,虽然主观辩证法运用更多的可能在历史或文学领域,不过我们也不妨一试,人类认识事物是有其规律的,例如最早的时候,我们认识打雷下雨这些自然现象的时候,可能认为是鬼神的杰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打雷下雨是有其规律的,如,在此以温带为例,在季风气候区,每年的夏半年的雨水较多,而冬半年的雨水较少。而打雷大家也许已经很熟悉了,雨天打雷多已经被作为常识而被大家认知。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运用它能够科学的认识世界,因而它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只说概念未免太高、太大、太远,我们不妨把这些方法展开,选取思考较多的部分,加以实际的事例,以便更好的理解。 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在:联系的客观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水浒传》中,宋江包庇劫取生辰纲的晁盖一干人等,后来被揭发,宋江逃窜,官府拿不到人,因而去找其父,其父出示一张断绝父子关系的文书,以示与宋江无关系。这张文书虽然在契约(暂且如此定义)上断绝了与宋江的关系,却改变不了他是宋江生父的事实。从宋江与其父在自然伦理的联系来说,联系客观存在,无论承认与否。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有几层含义,一是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好比一个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协作,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二是任何事物都同其他的事物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如果把我们人看做一个事物的话,人有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需要,需要同社会中的其他人和事物相互联系来满足;三是整个世界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当今时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这个概念已被世人广为认同。联系的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可以是本质的,也可是现象之间的,总之不一而同。发展的观点,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好比人的生老病死、气候的四季变化、天气的阴晴冷暖。 全面的观点,即矛盾的对立统一,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这一概念较难理解,举个不好的例子,在一些经典动画片中,会有此类剧情,当主人公为一个问题矛盾时,会跳出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可以把他们当做矛盾的双方或者矛盾的两个方面吧。 三、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想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感想 我通过半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我对它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更真实的体会。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不但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也使得它必定会随社会的变化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因为它产生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检验于实践。正是这种深深扎根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性质,它才得以成为最受人们认可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可以说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相对的真理。 唯物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而实践于社会的概念是它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又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形成的结构组成的纽带。这个哲学的基础是唯物论,主导则是辩证法。唯物论与辩证法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推动着这个哲学本身永远与社会实践亦步亦趋地一同进步着。它不断总结社会实践新的经验验证、完善与丰富自己,同时指导社会实践快速向前发展以至无穷。它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唯物辩证法认为: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