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天文望远镜(天文爱好者必看)

自制天文望远镜(天文爱好者必看)
自制天文望远镜(天文爱好者必看)

*自制天文望远镜*

第一章望远镜基本原理

黄隆

1.1 天文望远镜光学原理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接近景物的凸形透镜或凹形反射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那块叫做目镜。远景物的光源视作平行光,根据光学原埋,平行光经过透镜或球面凹形反射镜便会聚焦在一点上,这就是焦点。焦点与物镜距离就是焦距。再利用一块比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或目镜就可以把成像放大,这时观察者觉得远处景物被拉近,看得特别清楚。

折射镜是由一组透镜组成,反射式则包括一块镀了反光金属面的凹形球面镜和把光源作90 度反射的平面镜。两者的吸光率大致相同。折射和反射镜各有优点,现分别讨论。

O=物镜

E=目镜

f =焦点

fo=物镜焦距

fe=目镜焦距

D=物镜口径

d =斜镜

1.2 折射和反射望远镜的选择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

1.影像稳定

折射式望远镜镜筒密封,避免了空气对流现象。

2.彗像差矫正

利用不同的透镜组合来矫正彗像差(Coma)。

3.保养

主镜密封,不会被污浊空气侵蚀,基本上不用保养。

折射望远镜的缺点

1.色差

不同波长光波成像在焦点附近,所以望远镜出现彩色光环围绕成像。矫正色差时要增加一块不同折射率的透镜,但矫正大口径镜就不容易。

2.镜筒长

为了消除色差,设计望远镜时就要把焦距尽量增长,约主镜口径的十五倍,以六吋口径计算,便是七呎半长,而且用起来又不方便,业余制镜者要造一座这样长而稳定度高的脚架很是困难的一回事。

3.价钱贵

光线要穿过透镜关系,所以要采用清晰度高,质地优良的

玻璃,这样价钱就贵许多。全部完成后的价钱也比同一口径的

反射镜贵数倍至十数倍。

反射望远镜的优点

1.消色差

任何可见光均聚焦于一点。

2.镜筒短

通常镜筒长度只有主镜直径八倍,所以比折射镜筒约短两倍。短的镜筒操作力便,又容易制造稳定性高的脚架。

3.价钱便宜

光线只在主镜表面反射,制镜者可以购买较经济的普通

玻璃去制造反射镜的主要部份。

反射望远镜缺点

1.遮光

对角镜放置在主镜前,把部份入射光线遮掉,而对角镜

支架又产生绕射,三支架或四支架的便形成六条或四条由光

星发射出来的光线。可以利用焦比八至十的设计减低遮光

率。

2.影像不稳定

开放式的镜筒往往产生对流现象,很难完满地解决问题。所以在高倍看行星表面精细部份时便显出不容易了。

3.主镜变形

温度变化和机械因素,使主镜变形,焦点也跟改变,形成球面差,球面差就是主镜旁边缘和近光轴的平行光线聚焦于不同地方,但小口径镜不成问题。

4.保养

镀上主镜表面的铝或银,受空气污染影响,要半年再镀一次。不过一块良好的真空电镀镜面可维持数年之久。

折射望远镜由二块透镜组成,总共要磨四边光学面,反射望远镜只需要磨一边光学面,所以制造反射式望远镜花费较少时间。技术精良的话,一副自制的六吋口径反射望远镜质素随时超过市面出售的三吋折射望远镜。

至于选择何种类形的望远镜则视乎个别天文爱好者的需要和喜爱而定。通常一枝四吋以下的折射望远镜已足够作普通观测研究的用途。若果兴趣是观察行星或双星,便应该设计八吋口径而放大倍数高的反射望远镜,因为如此大口径的折射镜十分难制造,价钱非常昂贵,而且又非常笨重。

从经济和难度考虑,初学者最适宜自制反射式望远镜。

1.3 反射望远镜的设计

反射望远镜有数种设计,现在只谈谈结构简单的牛顿式。

牛顿式望远镜最主要的结构是一块镀上反射物质的球面或拋物面玻璃。球面镜作用是把星星来的平行光反射聚焦一点,然后靠一块细小光学平面镜放置于焦点前,把光作90度角

的反射至望远镜筒的边缘,再由一块凸透镜将形像放大,便获得普通望远镜应有之效果。不过球面镜中心和旁边的反射角不同,故此成像并不完全聚焦于同一点上,而形成球面差;但拋物面郄可矫正这缺点,使离开光轴较远的光线也可以同时聚于焦点上,因此实际上牛顿式望远镜主镜乃拋物线面。

放大倍数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焦距之比。即物镜焦距愈长,放大倍率愈高;目镜焦距愈短,放大倍率愈高。放大率亦可以量度入射瞳孔和出射瞳孔的直径求得,入射瞳孔通常即望远镜物镜直径。

放大倍数愈低,影像愈清晰,最宜观测暗星云。放大率高则可用来看行星表面的微细结构,但光度很弱。每枝望远镜的最高有效放大倍数是物镜直径的50倍。例如六吋口径望远镜便可放大到300倍。

虽然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焦距是不能改变的,但望远镜放大倍数则不是固定的,它可以通过变换目镜焦距的方式而获得不同的倍率。但目镜制造困难,多数购自光学商店,业余制镜者只自制主镜部份。

1 吋= 25.4 毫米(mm)

焦比(Focal Ratio)

望远镜放大倍数不能无限制的增加,即目镜不能太短;最短约四毫米,主镜焦距亦不能太长,究竟焦距长度如何决定呢?通常焦距和物镜直径的比例不能超过一个数值,它们的比值称为焦比,焦比是用来表示望远镜的特性的指针,焦比即照相机上的光圈,焦比值多数定于2.5 和1 1 之间。例如六吋望远镜焦距最长可达66 吋,最短是15 吋。

焦比的限制是和望远镜的曲率有关,焦比大,球面和拋物面值相差不远,主镜磨成球面便行。但焦比太大,镜筒便会很长,搬运不方便,脚架制作也不容易。焦比短,球面主镜便不能把平行光聚于一点,形成球面差,那时要将球面修改成拋物面就颇费功夫。

另一方面,照相曝光时间和焦比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焦比值越小曝光时间越短,拍摄暗星体时便很有用,故多用作观测或拍摄星云、星团。焦比大,焦距长度增加,放大倍率高,故此多用作观测行星。

集光本领(Light Gathering Power)

望远镜口径愈大,集光力愈强,可以看见星星的数目亦增加,集光力是望远镜收集光线比眼睛强多少倍的意思。集光本领乃望远镜物镜直径平方和瞳孔直径平方之比。人的瞳孔,日间受光影响,故收缩,晚上则尽量扩大,直径伸缩由四毫米至八毫米,平均值是七毫米。

望远镜比肉眼大上许多倍,以一枝150 毫米即六吋口径反射镜来计算,就比肉眼看东西明亮495 倍。当然望远镜口径大还可以观察到更加暗的星星,口径和星等的关系如右。

人的瞳孔是固定的,所以要增加集光本领就唯有向物镜直径打主意,造一枝大口径望远镜。但大口径镜的球面和拋物面值相差颇大,一定要磨成拋物面,初学者未掌握好磨镜技术的话,应该以小口径开始。另外大口径望远镜又必须做一座重型精密、稳定性高的脚架,否则在调校光轴,对准星体时就会出现困难。而机械制作所花的时间可能远比磨镜还多,这样可令至初学者兴趣慢慢减低。而搬运如此重的装备往郊外观测也很成问题。经历数次辛劳后,望远镜可能被放置在屋角去渡其晚年。

分辨本领(ResolvingPower)

集光本领,放大倍数并不能表达望远镜的质素,望远镜质地取决于它的分辨本领,它就是分开两颗很相近的双星的最高能力。分辨力高,星像清晰的六吋镜会远比只得集光力强的大口径十吋镜实用得多。天文观察要求光学质素最高,若大口径镜只看见模糊的星像,用处就不大,只可用来看看风景吧!

英国业余天文学家杜氏(Dawes)根据观测双星的经验,计算出望远镜口径的最高分辨能力,这就是著名的杜氏极限(Dawes' Limit)。

六吋口径望远镜,分辨本领最高是0.76 弧秒,虽然因星空观察受大气流动影响,而会使分辨本领降至一弧秒,但已经比肉眼只可分辨两颗距离一弧分以上双星的能力要大上六十倍。

以天文爱好者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初学者最适宜自制一枝六吋口径,48 吋焦距,焦比是八的牛顿式望远镜,因为主镜只需要磨成一个球面,镜筒短,脚架制造比较容易。若喜欢轻巧和方便携带的可造一枝120 毫米口径,720 毫米焦距,即f/6的望远镜。

直径直径分辨本领

吋毫米弧秒

2.5 63 1.82

3 76 1.52

4 100 1.14

6 150 0.76

8 200 0.57

10 250 0.46

12 300 0.38

14 350 0.33

16 400 0.29

18 450 0.25

20 500 0.23

第二章磨镜材料与工具

2.1 应用材料

a. 厚玻璃两块

主镜和工具板厚玻璃板两块。标准主镜厚度大约是直径的六分一,工具板比较薄,约八分一。但为了经济原因和容易购买,主镜厚度会减低至直径之八分一。以六吋主镜来说,我只用3/4 吋厚的玻璃,而工具板则用半吋厚便算了。厚身玻璃可以防止主镜镜面因温度改变而影响曲率半径。主镜最好选用优质而膨胀系数少的派勒斯(Pyrex) 玻璃,膨胀系数就是物质因温度改变而影响其长度的数值。系数愈小,温度变化对玻璃影响则愈细。派勒斯玻璃另一优点就是已经过热软化而令其内部应力减少,避免了玻璃因温度改变而变形。派勒斯玻璃要向外国订购,价钱昂贵,普通天文爱好者多采购自拆旧船窗门的玻璃,虽然膨胀系数大一些,但郄已受热软化处理。最方便的就是往玻璃店购买,普通未经热软化处理的蓝色玻璃。

一块8 吋直径六分厚的普通蓝玻璃约港币100元( 2000年)。

b. 磨砂

磨砂主要有两种,黑色的碳化硅(Silicon Carbide)和白色的氧化铝(Aluminum Oxide)。碳化硅即常用的金钢砂(Carborundum),体积大小依编号排列,号数小颗粒粗,编号表示每一吋可排列金钢砂粒之数目,例如80 号即一吋内可并排80 颗金钢砂。不过220 号以上的已成粉末状,要利用其浮在水中时间长短的方法分辨。普通多选用六种金钢砂,80、120、220、320、600 和1200 号等。当金钢砂缺少某一编号存货时,可以用别一号代替。

c. 拋光粉

拋光粉有红色的氧化铁,俗称光学红粉,和白色的氧化锶(CeriumOxide)。磨砂和拋光粉可往专出售光学磨料的商店采购,份量约六安士。

( 一磅= 16安士或454克)

d.沥青

沥青一磅,五金店有售。沥青有两种类,一种是水沥青,室温下呈液体状,是用来修补屋顶,另一种在室温下呈固态,这种沥青才合用。

e. 松节油

松节油和松香少量,约四安土。五金店或化工原料行有售。以上材料,美国天文仪器公司有套装出售,六吋直径玻璃连磨镜材料约港币三百元(1982年)。

2.2 工具

a. 工作台

工作台是用来固定玻璃,要找一张结实而高度适合磨镜者的台或高椅子,或用万能角铁自制,工作台下半部还要加上重物避免大力工作时产生震荡而摇摆不定。

b. 面盆一只。

c. 磨刀石。

f. 放大镜

普通短焦距的小型放大镜,或望远镜目镜,例如篮斯登(Ramsden) 和凯尔纳式(Kellner) 才合用。

2.3 测焦距工具

佛科试镜器结构很简单,包括一个灯箱和一个可以作两个方向移动的刀片座。灯箱由一颗电灯泡供应光源,光线从灯箱中间小孔透射出来。刀片架附设有一块刀片,该架设计至可前后移动,并且可以微调至1/100 吋。再说回来,光源箱的孔宽1/250 吋,可利用针刺孔于簿铝纸上,随后用胶纸贴在已开了1/8 吋孔的灯箱前。除点光源外,还有裂隙光源,光度比较强。制造裂隙方法是用两片刀片并列于灯箱孔前,孔的直径阔3/8 吋,裂隙相距1/50 吋。若果光源用光身灯泡的便要用一块磨砂腊纸盖者灯箱孔,以便产生均匀的散射光线。

1200-----1/16

第二章磨镜材料与工具

简单的灯箱电源,由两颗1.5V干电池,配上2.2V的小电灯泡组成,再加上按钮式开关掣。精密的佛科试镜器可以参考其它书籍。

简单佛科试镜器

第三章磨鏡基本方法

3.1 磨鏡手法

主鏡在工具板上移動的方式有數種,各有不同的用途,最常用的有下列四款。

弦線手法(Chordal Stroke)

方法: 主鏡中心以弦線軌跡在工具板邊移動。

用途: 粗磨時用。

優點: 很容易把主鏡中心玻璃磨去。適合有經驗的磨鏡者用於要磨去大量玻璃的粗磨階段。

缺點: 弦線太短時,磨去的位置會產生一個又小又深的洞,主鏡會產生雙曲面現象,主鏡和工具板都互不吻合。所以在粗磨成形後階段必需逐步把弦線移向工具板中心,主鏡的洞才漸漸擴散至邊緣。初學者應避免用弦線手法,免得日後又要花時間修正鏡面。

正心手法(Diametral Stroke)

方法: 主鏡中心在工具板直徑上成直線運動。

用途: 粗磨或幼磨時用。

優點: 較平均地磨去表面的玻璃,磨製出比較可靠的球面形鏡。最適合初學者,因為正心手法是最安全的磨鏡方法,並不會造成嚴重的錯誤。延長或縮短主鏡運動的距離,可分別達至加深或減少彎曲率的功效。

缺點: 長時間採用正心磨法,鏡面會產生環形區(Zones)現象。磨去玻璃的速度比弦線手法慢很多。

3.2 磨程

磨程就是主鏡中心在工具板上移動的總距離和主鏡直徑之比。

主鏡中心移動距離

磨程=-------------------------

主鏡直徑

=L / D

a. 全磨

主鏡走的距離是主鏡的直徑。

用途: 粗磨時用。能把主鏡迅速磨成所需的曲率。L / D = 1

b. 半磨

主鏡走的距離是主鏡的半徑。

用途: 幼磨時用。 L / D =1/2

c. 1/3 磨

主鏡走的距離是主鏡直徑的三分之一。 L / D = 1/ 3

用途: 幼磨後階段用。

祇有限度地改變曲面深度,但鏡面非常接近球面。是最理想的磨程。

例如: 六吋鏡 1/3 磨程:

這樣磨鏡時,主鏡便是向前推 動一吋,跟

再向後推動一吋。

離心手法 (W Stroke)

方法: 主鏡中心不常常經過工具版中心,而以W 字形移動。

磨程 ( L ) = 1/3 x 6 吋

= 2 吋

用途: 幼磨和拋光時用。

優點: 比正心手法更快的磨鏡方法,磨出更良好而沒有散光的球面。改變W形在中央和邊緣部份的頻率便可改變鏡面曲率。

圓形手法(Elliptical Stroke)

方法: 主鏡以圓形或蛋形軌跡移動。

用途: 拋光矯正時用。

優點: 磨去不規則的玻璃面,環形區等。

缺點: 不容易學習和掌握的技術。若在粗磨或幼磨階段用,則容易產生不規則形鏡面,初學者最好不採用。

六吋鏡1/3 磨程

正心離心

磨程和鏡面彎度關係:

短磨程:

以正常磨法,主鏡在上,工具板在下,主鏡邊緣磨去的玻璃便快些,但鏡面曲率變更郤很少。長磨程:

主鏡中心部份磨蝕力強,加深鏡面彎曲度。

3.3 基本磨鏡動作

鏡面能磨成球面形狀完全繫於《平均定理》即鏡面每一部份都有機會磨去同等份量的玻璃。為了要保持鏡面的對稱以避免散光現象,主鏡要經常轉動,工具板或磨鏡者亦要作相對的運動。

基本磨鏡動作三步驟

磨鏡運動週期

主鏡轉動八次(45度),磨鏡者行走六次(60度)

●磨鏡移動方向

主鏡和磨鏡者轉動方向是相反的,即主鏡逆時針方向轉動一角度,磨鏡者朝順時針方向繞行一定角度。兩者移動的角度是不相同的。主鏡約前後磨動十次便轉動一下。通常主鏡轉動六次(60度),磨鏡者行走八次(45度)。那麼鏡板和轉動者要經過24 次才會重新和原來起點會合。經過數次會合後可轉動工具板至另一方向,以滿足平均原則。

工作檯繪上等距線

主鏡起點地方可用膠布或塗改液畫一粗線作記號。等距線可繪在工作檯上,分別代表主鏡和磨鏡者移動角度。

工作檯畫上等距線只是輔助初學者而已,一旦工作展開,每人便有自己的工作習慣,磨鏡形式,墨守成法者磨出的鏡面可能有散光現象。磨程略有長短,角度稍有大細,主鏡和工具板相隔一定時間上下更換位置,根據平均原理,經過數百次的磨動後,磨成的鏡面更近似球面。

3.4 玻璃曲面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兩塊玻璃互相摩擦一段時間後,便變成一塊凹一塊凸的呢?這是基於兩個因素,壓力和接觸時間。

a. 壓力

在磨製時,主鏡放在上面,工具板放在下面,中間放置金鋼砂。這樣金鋼砂又硬又尖銳的角就可以磨去接觸面的玻璃。在每一個磨程的盡頭,金鋼砂的磨蝕力便增加,因為在上面的主鏡部份離開工具板邊成懸空狀態,主鏡中央部份和工具板邊旁的壓力便相應增加。所以經過一段時間,主鏡中心玻璃和工具板邊玻璃磨蝕較快,上面的主鏡便形成凹面形,下面的工具板則成凸面形。

b. 接觸時間

其次就是主鏡中央部份( C ) 經常和工具板接觸,因此中心磨去玻璃的量較邊緣多。

向前移動時,C和B經常接觸工具板

向後移動時,C和A經常接觸工具板

3.5 磨鏡前的準備工作

a. 磨邊

未正式動工前,先用磨刀石把

主鏡和工具板邊緣磨成闊約1/8

吋( 3mm )的45 度斜角,避免磨

鏡時玻璃屑脫落而磨花主鏡,

而且尖銳的玻璃邊更會把手指割損。

b. 固定工具板

利用三角形木栓把工具板固定在工作上。固定玻璃的三塊小木各相距120 度,木塊要比玻璃塊矮。

金鋼砂磨鏡手法磨

時間測距方法焦距備註日期磨鏡

d. 磨鏡計劃

磨製望遠鏡分粗磨幼磨和拋光等三個階段,每種步驟所採用的金鋼砂份量,主鏡推動頻率,磨鏡手法和磨程長短亦有很大分別,現列表說明。此表祇為初學者而設,在掌握到技術後,便應該創立自己的一套。

e. 磨量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一、如何调试寻星镜 1、白天,先将主镜筒对准远处的一个目标(约500米远),如烟囱、空调室外机等。装上低倍率目镜(如20MM目镜)寻找目标。将镜筒大致对准目标后,调节焦距系统直到目标清晰,并使之处于主镜中心点,然后将脚架全部锁紧。 2、小心调整寻星镜上的三个螺丝,将主镜看到的目标调到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3、更换高倍率目镜(如10MM目镜),重复上述的步骤。调试时,主镜里的目标始终控制在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寻星镜调准后,千万不要动它。观测月亮,尽量选择在“弯月”,这时能更清晰的看到环形山、月海等。 二、赤道仪的简介和调整 (一)赤道仪简介 赤道仪有三个轴: 1、地平轴。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赤经轴)。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o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与极轴成90o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o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赤道仪的调整 极轴调整。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将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松开平衡锤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4、松开极轴与地平轴连接螺钉,上下扳动极轴,使指针对准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制紧螺钉。 5、松开赤纬轴螺钉,转动望远镜使其与极轴平行(亦即与当地经线圈平行),制紧螺钉。 6、从望远镜(或调好光轴的寻星镜)中观看北极星是否在视场中央,如有偏差,则需对极轴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细调整,直至北极星在视场中央不再移动。 7、拧动时角刻度盘,零时(0h)对准指针;拧动赤纬刻度盘,90o对准指针。 至此,望远镜就与地球自转轴、观测点子午面完全平行。

自制天文望远镜(天文爱好者必看)

*自制天文望远镜* 第一章望远镜基本原理 黄隆 1.1 天文望远镜光学原理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接近景物的凸形透镜或凹形反射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那块叫做目镜。远景物的光源视作平行光,根据光学原埋,平行光经过透镜或球面凹形反射镜便会聚焦在一点上,这就是焦点。焦点与物镜距离就是焦距。再利用一块比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或目镜就可以把成像放大,这时观察者觉得远处景物被拉近,看得特别清楚。 折射镜是由一组透镜组成,反射式则包括一块镀了反光金属面的凹形球面镜和把光源作90 度反射的平面镜。两者的吸光率大致相同。折射和反射镜各有优点,现分别讨论。 O=物镜 E=目镜 f =焦点 fo=物镜焦距 fe=目镜焦距 D=物镜口径 d =斜镜 1.2 折射和反射望远镜的选择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 1.影像稳定

折射式望远镜镜筒密封,避免了空气对流现象。 2.彗像差矫正 利用不同的透镜组合来矫正彗像差(Coma)。 3.保养 主镜密封,不会被污浊空气侵蚀,基本上不用保养。 折射望远镜的缺点 1.色差 不同波长光波成像在焦点附近,所以望远镜出现彩色光环围绕成像。矫正色差时要增加一块不同折射率的透镜,但矫正大口径镜就不容易。 2.镜筒长 为了消除色差,设计望远镜时就要把焦距尽量增长,约主镜口径的十五倍,以六吋口径计算,便是七呎半长,而且用起来又不方便,业余制镜者要造一座这样长而稳定度高的脚架很是困难的一回事。 3.价钱贵 光线要穿过透镜关系,所以要采用清晰度高,质地优良的 玻璃,这样价钱就贵许多。全部完成后的价钱也比同一口径的 反射镜贵数倍至十数倍。 反射望远镜的优点

1.消色差 任何可见光均聚焦于一点。 2.镜筒短 通常镜筒长度只有主镜直径八倍,所以比折射镜筒约短两倍。短的镜筒操作力便,又容易制造稳定性高的脚架。 3.价钱便宜 光线只在主镜表面反射,制镜者可以购买较经济的普通 玻璃去制造反射镜的主要部份。 反射望远镜缺点 1.遮光 对角镜放置在主镜前,把部份入射光线遮掉,而对角镜 支架又产生绕射,三支架或四支架的便形成六条或四条由光 星发射出来的光线。可以利用焦比八至十的设计减低遮光 率。 2.影像不稳定 开放式的镜筒往往产生对流现象,很难完满地解决问 题。所以在高倍看行星表面精细部份时便显出不容易了。 3.主镜变形 温度变化和机械因素,使主镜变形,焦点也跟改变,形成球面差,球面差就是主镜旁边缘和近光轴的平行光线聚焦于不同地方,但小口径镜不成问题。 4.保养 镀上主镜表面的铝或银,受空气污染影响,要半年再镀一次。不过一块良好的真空电镀镜面可维持数年之久。 折射望远镜由二块透镜组成,总共要磨四边光学面,反射望远镜只需要磨一边光学面,所以制造反射式望远镜花费较少时间。技术精良的话,一副自制的六吋口径反射望远镜质素随时超过市面出售的三吋折射望远镜。

赤道仪详细使用方法

赤道仪的使用方法 追踪因日周运动而移动的天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赤道仪式台架,确实比经纬仪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领,作目视观则或照相均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晚间的星空,以北天极和南天极联机的自转轴为中心,每日旋转一次,称为日周运动。在赤道仪的台架上,把极轴(或称赤经轴)向北天极延长(在南半球时向南天极),就能简单地追踪星星的移动。换句话说,让赤道仪的极轴和地球的地轴平行,这个作业称为极轴调整,使用赤道仪时绝不能忘记,事先要与极轴对准平。 赤道仪的台架分为附有赤经、赤纬微动杆的, 以及附装极轴马达追踪式两种。附有微动杆的比经纬台的星星追踪方便,但须连续手动以便继续追踪,如果预算许可,最好是采用马达追踪式,会方便得多。必须调整赤道仪赤纬轴和极轴全体的平衡。如果平衡状态调节良好,固定螺丝放松时镜筒会静止,赤道仪的运转就会很圆滑,使用起来很平稳。 近年生产商在高级的赤道仪加进了GOTO功能,使用者可以指令望远镜自动指向观察目标。但耗电量大,野外观星时要携带大型蓄电池。 赤道仪的种类有很多。业余天文爱好者最常用的赤道仪有两种:分别是德国式及叉式赤道仪。德国式赤道仪适合折射、反射及折反射望远镜。而叉式赤道仪一般配合折反射望远镜使用。叉式赤道仪比德国式优胜的是不须要平衡锤,减轻仪器重量,方便野外观星。但是业余级数的叉式赤道仪稳定性不及德国式赤道仪。博冠系列望远镜用的赤道仪是德国式的赤道仪(如图)。 那我们就主要讲讲德国式赤道仪的使用方法吧! (一)赤道仪简介 肉眼可见的天体,用寻星镜就可对准,赤道仪之作微调跟踪之用。而深空天体就必须利用赤道仪的时角、赤纬度盘才能找到。 赤道仪有三个轴: 1.地平轴。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o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与极轴成90o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o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对准、观测深空暗天体 第一步:极轴调整。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制紧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松开平衡锤制紧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制紧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知识讲解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 一、望远镜种类 (一)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折射式望远镜由两个透镜组成:固定在镜筒前端的是物镜(其口径大小直接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在镜筒尾端可以调换的是目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 90EQ 优点: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反差及锐利度较同口径的反射镜佳,摄影及高倍行星观测,效果都相当不错。缺点:有色像差(色差)问题,会降低分辨率。 (二)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牛顿式反射式望远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130EQ 优点:无色差、强光力和大视场,非常适合深空天体的目视观测。缺点:彗差和像散较大,视野边缘像质变差,操作不太容易, 维护相对复杂。 (三)折反射式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星特朗Omni XLT 127

综合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2种。 三种类型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1)折射式:通常小型(口径80毫米以下)折射望远镜具有便携优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在旅行时随身携带。在拍摄要求不高的情况完全可以满足摄影需求,而且与相机连接简单可以作为长焦镜头使用。 (2)反射式:大口径反射虽然不便携,但比其他类型望远镜有很多优势。首先,造价低廉,很多爱好者可以自己磨制。其次,大口径成像效果更好,利于高倍观测,而且焦比较小,适合观测和拍摄深空天体。 (3)折反式:折反同时具备折射式望远镜的便携和反射式望远镜的成像优势,但价格较贵。 三种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折射式 优点:结构简单,便携,成像锐度好, 缺点: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有色差、球差,口径大的价格相对较贵 光学结构:物镜——目镜结构 反射式 优点:口径大,成像亮度高,无色差,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不便携,有球差,镜筒开放维护保养相对困难 光学结构:反射镜——副镜——目镜结构 折反式 优点:便携,成像质量较好,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

天文望远镜各种类目镜的详细介绍与图解

目鏡的作用是把望遠鏡主鏡的影像放大,雖然一塊透鏡也可以造成目鏡,但為了達至最佳效果,大多數的目鏡都是由二塊或者多至七塊透鏡組成。 目鏡主要由兩組透鏡合成,對著主鏡,接收著主鏡光束的透鏡稱為視場透鏡(field lens),接近眼睛的

透鏡是目透鏡(eye lens)。 正目鏡和負目鏡 目鏡可分為正目鏡和負目鏡,正目鏡表示望遠鏡成形的實像 ( real image ) 在目鏡之外;負目鏡則表示望遠鏡的的虛像 ( virtual image ) 出現於目鏡內。所以正目鏡可當普通放大鏡用,把擺放在目鏡前的物體放大,負目鏡則不可以。 a.出射瞳孔 ( Exit pupil )

由主鏡射進來目鏡的光束,再離開目鏡的目透鏡成為細小光束的橫切直徑,就是出射瞳孔,或稱作藍斯登環 ( Ramsden disk ) 。出射瞳孔愈大,影像愈光亮。 出射瞳孔最好能夠配合人的瞳孔在晚間的寬度,約 5mm 至 9mm,這樣在黑夜觀看暗星体最恰當。應該要說清楚一點,出射瞳孔是要比我們的瞳孔細一些,否則進入不到眼睛的多餘光,便給浪費了. 出射瞳孔

出射瞳孔的直徑由入射瞳孔光束的大小所限制,入射瞳孔即望遠鏡的口徑,它們的關係在第一章中己列出。至於量度出射瞳孔的直徑,我們可以用一張白紙或磨砂玻璃放在目鏡後,量度最清晰的光環。得到它的直徑後,我們還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出不知目鏡焦距的值。 例: 望遠鏡直徑 8 吋,焦距 56 吋,由望遠鏡系統量度到的出射瞳孔直徑是 1/14 吋,求自製目鏡的焦距。

出射瞳孔直徑和觀察用途 倍率出射瞳孔直徑每吋放大倍數觀察對象 十分低倍4~7 mm3~6 x寬視野深空星體。 低倍2~4 mm6~12 x常用倍率,找尋星星和觀看深空星體。 中倍1~2 mm12~25 x 月亮,行星,細小深空星體,寬視角雙星。 高倍0.7~1.0 mm25~35 x 月亮,在大氣穩定下觀看行星,雙星,星團。 十分高倍0.5~0.7 mm35~50 x大氣穩定下觀看行星和窄視角雙星。 b.目視距離 ( Eye relief )

怎样制作天文望远镜

自制天文望远镜 第一章望远镜基本原理 黄隆 1.1天文望远镜光学原理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接近景物的凸形透镜或凹形反射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那块叫做目镜。远景物的光源视作平行光,根据光学原埋,平行光经过透镜或球面凹形反射镜便会聚焦在一点上,这就是焦点。焦点与物镜距离就是焦距。再利用一块比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或目镜就可以把成像放大,这时观察者觉得远处景物被拉近,看得特别清楚。 折射镜是由一组透镜组成,反射式则包括一块镀了反光金属面的凹形球面镜和把光源作90度反射的平面镜。两者的吸光率大致相同。折射和反射镜各有优点,现分别讨论。 O=物镜 E=目镜 f=焦点 fo=物镜焦距 fe=目镜焦距 D=物镜口径 d=斜镜 1.2折射和反射望远镜的选择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 1.影像稳定

折射式望远镜镜筒密封,避免了空气对流现象。 2.彗像差矫正 利用不同的透镜组合来矫正彗像差(Coma)。 3.保养 主镜密封,不会被污浊空气侵蚀,基本上不用保养。 折射望远镜的缺点 1.色差 不同波长光波成像在焦点附近,所以望远镜出现彩色光环围绕成像。矫正色差时要增加一块不同折射率的透镜,但矫正大口径镜就不容易。 2.镜筒长 为了消除色差,设计望远镜时就要把焦距尽量增长,约主镜口径的十五倍,以六吋口径计算,便是七呎半长,而且用起来又不方便,业余制镜者要造一座这样长而稳定度高的脚架很是困难的一回事。 3.价钱贵 光线要穿过透镜关系,所以要采用清晰度高,质地优良的 玻璃,这样价钱就贵许多。全部完成后的价钱也比同一口径的 反射镜贵数倍至十数倍。 反射望远镜的优点 1.消色差

任何可见光均聚焦于一点。 2.镜筒短 通常镜筒长度只有主镜直径八倍,所以比折射镜筒约短两倍。短的镜筒操作力便,又容易制造稳定性高的脚架。 3.价钱便宜 光线只在主镜表面反射,制镜者可以购买较经济的普通 玻璃去制造反射镜的主要部份。 反射望远镜缺点 1.遮光 对角镜放置在主镜前,把部份入射光线遮掉,而对角镜 支架又产生绕射,三支架或四支架的便形成六条或四条由光 星发射出来的光线。可以利用焦比八至十的设计减低遮光 率。 2.影像不稳定 开放式的镜筒往往产生对流现象,很难完满地解决问 题。所以在高倍看行星表面精细部份时便显出不容易了。 3.主镜变形 温度变化和机械因素,使主镜变形,焦点也跟 改变,形成球面差,球面差就是主镜旁边缘和近光轴的平行光线聚焦于不同地方,但小口径镜不成问题。 4.保养 镀上主镜表面的铝或银,受空气污染影响,要半年再镀一次。不过一块良好的真空电镀镜面可维持数年之久。 折射望远镜由二块透镜组成,总共要磨四边光学面,反射望远镜只需要磨一边光学面,所以制造反射式望远镜花费较少时间。技术精良的话,一副自制的六吋口径反射望远镜质素随时超过市面出售的三吋折射望远镜。 至于选择何种类形的望远镜则视乎个别天文爱好者的需要和喜爱而定。通常一枝四吋以下的折射望远镜已足够作普通观测研究的用途。若果兴趣是观察行星或双星,便应该设计八

76700天文望远镜怎么装

76700天文望远镜怎么装 安装顺序:三脚架先支起来,。然后装上镜筒。镜筒固定后,在镜筒上面安装寻星镜(用来初步寻找目标物体),然后装上目镜(装在调焦筒中)。使用巴罗夫镜的时候,先装巴罗夫镜,再装目镜。(装巴罗夫镜,需要把安装目镜的装置上的盖子拿掉。) ★反射式/焦距:700mm,通光口径:76mm ★可组35倍,56倍,175倍加1.5x正像镜可组52倍,84倍,263倍加3x增倍镜可组156倍,252倍,789倍。(望远镜放大倍数=物镜的焦距

/目镜的焦距*搭配上的镜倍率(随不同目镜焦距配置不同而改变放大倍数) ★目视贯穿星等:11.40等 ★理论分辨率:1.842 角秒,这相当于可以看出1000米处相距0.893 厘米的两个物体。 ★光力:0.109 巴罗夫镜作用(Barlow lens) 它的作用就是延长主镜(物镜)的焦距,以达到增加放大率的效果。 物镜通光口径60mm,焦距900mm; 目镜三个,焦距分别为4mm,12.5mm,20mm,所以只用目镜的倍数分别为:225,72和45倍。 1.5倍正像镜一个,与三个目镜的组合倍数分别为:338,108和68倍。 3倍巴洛夫镜一个,与三个目镜的组合倍数分别为:675,216和135倍(巴洛夫镜与正像镜不能同时使用)。 90°反射镜一个(成倒像,适合看天体,不适合看风景) 45°反射镜一个(成正像,风景天体皆可) 5倍寻星镜一个(寻星镜成倒像,不适合单独拿下来做小望远镜,但它成像确实还不错) 月亮镜一个,能有效控制色散,适合看月亮时使用。 太阳镜一个,观测太阳时用,但基于对眼睛的爱护,不建议观测太阳,切记切记!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介绍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介绍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科普 一、望远镜基本原理与天文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是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天文望远镜是望远镜的一种,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 下面是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图,不是说每一款望远镜都是这样的。有的天文望远镜没有寻星镜,有的在镜筒上还安装了中垂来调节平衡。还有会赠送很多其他的天文配件,比如太阳滤镜、增倍镜(巴洛镜)、更多倍数的目镜。 天文望远镜重要部位的作用: 1.主镜筒:观测星星的主要部件。 2. 寻星镜:快速寻找星星。主镜筒通常都以数十倍以上的倍率观测 星体。在找星星时,如果使用数十倍来找,因为视野小,要用主镜筒将星星找出来,可没那麼简单,因此我们就使用一支只有放大数倍的小望远镜,利用它具有较大视野的功能,先将要观测的星星位置找出来,如此就可以在主镜筒,以中低倍率直接观测到该星星。 3. 目镜:人肉眼直接观看的必要部件。目镜起放大作用。通常一部 望远镜都要配备低、中和高倍率三种目镜。 4.天顶镜:把光线全反射成90°的角,便于观察。 5. 三脚架:固定望远镜观察时保持稳定。

三、天文望远镜的性能指标 评价一架望远镜的好坏首先看它的光学性能,然后看它的机械性能的指向精度和跟踪精度是否优良。光学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口径:物镜的有效口径,在理论上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 2.集光力:聚光本领,望远镜接收光量与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直径约7mm。70mm口径的望远镜,集光力是70/7=10倍。 3.分辨率: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 4.放大倍数: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使用H10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焦距700mm/目镜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5.视场:望远镜成像的天空区域在观测者眼中所张的角度,也称视场角。放大倍数越大,视场越小。 6.极限星等:是望远镜所能观测到最暗的星等,主要和口径、焦比有关。正常视力的人,在黑暗、空气透明的场合最暗可看到6等星,而70mm口径望远镜的集光力是肉眼的100倍,能看到比6等星再暗五个星等的11等星。 因此,衡量望远镜的重要参量是口径。 四、天文望远镜的分类 (一)光学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位于镜筒的前端,来自天体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成像在焦面上,故称为折射望远镜。优点---使用方便,镜体轻巧,便于

【自制天文望远镜】自己如何制作望远镜 图解天文望远镜DIY步骤

【自制天文望远镜】自己如何制作望远镜图解天文望远镜DIY步骤 如何自制望远镜 望远镜实际上就是一个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变近的工具。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望远镜上有一个装置(物镜,也叫作主镜)可以收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并将光线(图像)传到另一个装置(目镜透镜)的焦点处,后者会将图像放大并传到您的眼里。按照以下的步骤,您就能自己在家里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望远镜:两片放大镜——直径大约在2.5——3厘米之间(如果其中一片放大镜比另一片大些,效果会更好)一个纸筒——用纸巾或者礼品包装纸卷成筒状(长一些会比较好) 胶带 剪刀 一把直尺、码尺或者卷尺 印有内容的纸——报纸或者杂志都可以 按照以下步骤来组装望远镜: 拿出两片放大镜和一篇打印好的文章。 将一片放大镜(大的那一片)放在您和纸之间。文章上的影像看起来会很模糊。 将另一个放大镜放在您的眼睛和第一个放大镜之间。 前后移动第二片玻璃,直到印刷内容看起来非常清晰。您将注意到文章看起来变大了,并且是倒立的。 请一个朋友帮助测量两片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在纸筒靠近前端开口处大约2.5厘米的地方剪一个槽。不要将卷筒剪穿。这个槽应能够容纳较大的那片放大镜。 在纸筒上再剪一个槽,这个槽与第一个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您的朋友所记录的距离。这是放置第二片放大镜的地方。 将两片放大镜放在相应的槽上(大的放在前面,小的放在后面),并用胶带将它们固定好。 在较小的放大镜后面留大约1——2厘米的卷筒,将多余的卷筒剪掉。 用这个望远镜来看印有内容的纸张,以检查它是否制作成功了。您也许要花点精力来确定两个镜片之间的准确距离,从而使图像能够聚焦。 您已经制作成了一个简单的折射望远镜!有了这个望远镜,您就可以用它来观察月亮、一些星团和地球上的东西(比如鸟)。 以上就是普通望远镜的制作方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制作更专业的天然望远镜。 【图解教程】自制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使用手册演示教学

学用户手册 很多天文爱好者在购买天文望远镜的时候都是很惘然,到底哪一款天文望远镜最适合自己,能否看到星星,能看清楚到什么程度,等等疑问,而且对于一些天文望远镜的型号,参数,光学系统也不了解。在购买天文望远镜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首先来说说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吧。 天文望远镜有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和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1以透镜作为物镜的,称为折射望远镜.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但是有色差,从而降低了分辨率。优质折射镜的物镜是两片双分离消色差物镜或3片复消色差物镜。不过,消色差或复消色差并不能完全消除色差。 折射望远镜用透镜系统聚光。小的时候大部分人有这样的经验,在晴天我们用放大镜点燃一片树叶或纸。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放大镜把表面的光聚焦成一点,使这一点的温度特别高,即光度特别大。一架折射望远镜用透镜组完成同样的事情。在折射望远镜大的一端有两片大小相等但不同类型的镜片。当光通过它们,它们共同工作把光聚焦在望远镜筒另一端。在这一点,不管望远镜指向哪里都会成像。 2用反射镜作为物镜的,称为反射望远镜.反射镜天文望远镜的优点是没有色差,但是,反射镜的彗差和像散较大,使得视野边缘像质变差。常用的反射镜有牛顿式和卡塞格林式两种。前者光学系统简单、价格便宜,球面反射镜在后端,目镜在前端侧面;后者光学系统的主、副镜为非球面,主镜和目镜都在后面,成像质量较好,价格也较贵。一般说来,对天文普及工作,特别是对观测经验不足的爱好者来说,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其物镜又需经常镀膜,维护起来也麻烦 3既包含透镜,又有反射镜的称为折反射望远镜。折反射天文望远镜镜兼顾了折射镜天文望远镜和反射镜天文望远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与等焦距和同等口径的折射望远镜相比,价格还不及三分之一。折反射镜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我们一般简称施卡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式,我们一般简称马卡。

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形式与优缺点简介

望远镜的光学形式与优缺点简介 望远镜的光学形式分为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等三种。 折射望远镜 折射镜的镜片结构是由二片到三片所组合的消色差设计。 优点:焦距长、视野较大、解析力强、拍摄出的星点锐利,星像明亮,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观测月球、行星、双星表现出色,较大口径的产品易于地面观景、非常适合做月面及行星的扩大摄影。影像清晰锐利,高对比度、较好的消色差设计、极好的APO高消色差、好的镜片几乎无色差、使用寿命很长,但须注意不要让镜片发霉、易于设置和使用、保养容易,很少或不需要维护、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简单和可靠的设计、密封的镜筒避免了空气扰动图像并保护光学镜片、物镜永久固定式安装,无需校正。 缺点:价格高昂。大口径规格比较昂贵、较重、长度和体积比同等口径和焦距的牛顿反射或折反望远镜更大、存在一些色彩畸变(消色差双胶合透镜)、有残余的色差,从而降低了分辨率、优质折射镜的物镜是2片双分离消色差物镜或3片复消色差物镜。不过,消色差或复消色差并不能完全消除色差,所谓消色差物镜只是对白光中7种色光的2种色光(红和兰光)消除色差,而复消色差物镜除了对2种色光

消色差之外,还对第3种色光(黄光)消除了剩余色差。短焦的折射镜有周边像差的现象,但这些缺点现已可解决。口径无法做太大,增大口径的成本因素限制了商业产品的最大尺寸,经济的设计大多为中小口径产品、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反射式望远镜: 优点:口径较大,影像明亮。成本低,没有色差,可做较大的口径,适合做星云、星团的摄影。没有色差,能在广泛的可见光范围内记录天体发出的信息,且相对于折射望远镜比较容易制作。 缺点:口径越大,视场越小,光轴需常调整,反射镜面镀膜易氧化,物镜需要定期镀膜(三至五年),否则星星愈看愈暗,保养较为繁复。反射镜的慧差和像散较大,使得视野边缘像质变差,周边像差使星象肥大。彗形像差,这已被克服。 常用的反射镜有牛顿式和卡塞格林式2种。 牛顿反射望远镜 光学系统简单、价格便宜,球面反射镜在后端,目镜在前端侧面;牛顿反射望远镜采用一面凹面镜作为主要物镜,光进入镜筒的底端,然后折回开口处的第二反射镜,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目镜焦平面。目镜为便于观察,被安置靠近望远镜镜筒顶部的侧方。牛顿反射望远镜用

探究天文望远镜原理与制作

探究天文望远镜原理与制作 深圳中学高二(4)班研究性学习论文报告组长:刘锦泰组员:吴学阳王腾翔吴耀宏宋昊刘洪元余伟航

内容摘要:小组成员通过收集学习探讨研究总结,深入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内外结构及光学成像原理,并利用学习得到的知识进行自主设计及制作天文望远镜,并由此提高了研究性学习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这是从意识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对我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天文望远镜自制DIY 光学

前言 天文望远镜,通过光学成像的方法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借此,我们以一个高中生的角度,深入的探究天文望远镜的结构、性能、历史、发展……以期从中学习到许多光学知识,同时制作的经验能为广大的天文爱好者作为借鉴。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十分的漫长,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的望远镜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的望远镜,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很难铸造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远镜的初期,最多只能磨制出10厘米的透镜。 十九世纪末,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制造较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成为可能,随之就出现了一个制造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 以上皆为众多实验的缩影,此后,对于天文望远镜的制作和研究进入了近现代的历程。天文望远镜的知识不断得到补充和扩展,望远镜的发展更加的迅猛。同时,众多睿智的科学家对于天文望远镜的细微的巧妙的改造使得望远镜更加的

实验一:天文望远镜原理与结构

实验一:天文望远镜原理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天文望远镜的结构; 2、熟练掌握天文望远镜的使用; 3、熟悉天文台的基本设施以及日常使用; 二、实验条件和设施 天文望远镜、天文台 三、实验方案和步骤 (一)天文望远镜的结构 口径:物镜的直径,口径大小决定望远镜的集光力与解像力,口径愈大愈亮,解像力愈高; 焦距:从物镜到焦点距离,一般以“f”表示,单位为mm.如f=600mm表示焦距600mm; 焦比:口径(mm)=焦比;相当于镜头的光圈,以“F”表示;F值越低,亮度越高; 倍率:物镜焦距(mm)÷目镜焦距(mm),物镜焦距越长,或更换越短焦的目镜,倍率越大; 光轴:望远镜中光路的轴心,若光轴偏斜,望远镜便不能发挥最佳性能,严重时可能无法成像; 镀膜:在镜片表面镀上一层特殊的金属化合物,目的是减少反光,增加光线透射率; 寻星镜:是一支低倍的小望远镜同架在主镜上,利用其视野较广的特性,方便搜索天体; 导星镜:主镜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时,为了及时纠正跟踪中的误差,在主镜旁设置一个起监视作用的望远镜,它就叫导星镜,导星镜的口径、焦距与放大倍数均要比寻星镜大,视场比寻星镜小(观测前同样需要校调导星镜光轴与主镜光轴平行)。这样,当观测目标偏离主镜中心时,在导星镜中就能反映出来,可以及时将它调回视场中心。 赤道仪 赤道仪的功能除了承载望远镜之外,最重要的是藉由步进马达带动赤经本体,使望远镜能跟随星体移动,常见的有德式与叉式两种,其中又以德式最普遍,以下就以德式赤道仪做简单介绍。 极轴望远镜:天球北极与南极的连线称为极轴,极轴望远镜的功能就是校正赤道仪赤经轴,使其与极轴平行,一般都是内藏在赤经本体之中。 赤经轴:赤道仪中与极轴平行的旋转轴称为赤经轴。 赤纬轴:赤道仪中与极轴垂直的旋转轴称为赤纬轴。 重锤:安装在赤纬轴底部,可上下调整,用来平衡望远镜的重量,平衡的步骤在德式赤道仪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赤道仪的寿命。 马达:带动赤经轴旋转使赤道仪转速与地球自转同步,需要配合控制器使用。 刻度盘:赤经轴与赤纬轴上都有刻度盘,受限于精度,刻度盘都仅供参考用。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2009-12-14 00:19 制作材料:100度老花镜(100度的老花镜焦距是100CM、200度的老花镜焦距是50CM,到眼镜店就可以买到)、纸筒(如果要有塑料或者金属的也行)、目镜(可以用放大镜代替,目镜的直径要小点,找眼镜店的打磨一下) 将所有镜片都搞定了,制作一个100CM长的纸筒,在一端放上主镜100度的老花镜,再在另一端放上目镜,自己找东西固定住。 使用时只要来回伸缩目镜就行了。 主镜的直径愈大,收集的光就愈多,就是可以看到暗暗的星星。 其它方法: 材料: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间之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

----------------------------------------------------------------------------- 普物实验-望远镜制作 原理回顾 1. 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实质上与显微镜一样。二者都是由目镜观看物镜所造成的像。它们的差别是:望远镜是用来看长距离的大物体,而显微镜是用以观看眼前的小物体。 下图说明天文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物镜使物体O行成缩小的实像I。I’是I 经由目镜所造成的虚像。与显微镜的情况相同,I’可以呈现於眼睛之近点与远点间的任一位置上。实际上,望远镜所观看的物体离仪器非常远,所以它造成的像I之位置几乎就在物镜的第二焦点上。此外,若I’这个像在无穷远处,则I 位於目镜的第一焦点。因此,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亦即望远镜的镜筒长度)便等於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之定义为:最后的像I’对眼睛所张之角与物体对裸眼所张的角之比值。这比值可表为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比,其推理方式如下。上图中,通过物镜第一焦点F1,并通过目镜第二焦点F2’的光线,用粗线画出以示强调。物体(未画出)对物镜所张的角是u,他对裸眼所张的角度也是这个值。此外,由於观察者的眼睛在焦点F2’右侧不远处,所以最后的像对眼睛所张的角等於u’。ab与cd这两段距离显然相等,并等於像I的高度y’。由於u与u’ 都很小,可以用它们的正切值代替它们(u=tanu)。由F1ab与F2’cd两个直角三角形可得 因此, 於是,望远镜角放大率等於物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之商。负号显示所成的像是倒像。 2. 双筒望远镜 若这望远镜是用来做天文观测的,那麼倒像并非缺点;可是我们希望望远镜能形成正立的像。稜镜双筒望远镜(prism binocular)可以达成这目的,下图显示其剖视图,其中的物镜与目镜之间,有一对45°-45°-90°全反射稜镜。在稜镜斜面上发生的四次反射,把像倒过来,而成为正立像。 3. 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里,一凹面镜代替透镜作为物镜,如下图所示。这种装置在大型望远镜方面,有许多理论上及实际上的优点。反射面镜根本不会有色像差,而且消除它的球面像差比消除透镜的要容易多。镜面不须采用透明材料,而且反射镜可以做的比透镜坚固,因为透镜只能由边缘支持。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之镜面直径超过5公尺。由於像形成於入射光线所经区域的一部份,所以只有把

星特朗NEXSTAR SLT 天文望远镜使用说明书

星特朗NexStar SLT天文望远镜 使用说明书 NexStar 60,NexStar 80,NexStar 102,NexStar 114,NexStar 130

目 录 简介 (6) 警告 (6) 组装 (9) 组装NexStar望远镜 (9) 安装手控器的支架 (10) 三脚架上安装叉臂 (10) 叉臂上安装望远镜筒 (10) 天顶镜 (10) 目镜 (11) 调焦 (12) 星点寻星镜 (12) 安装星点寻星镜 (12) 操作星点寻星镜 (13) 安装手控器 (13) NexStar供电 (14) 手控器 (15) 手控器介绍 (15) 手控器操作 (16) 校准程序 (17) 星空校准 (17) 两星校准 (19) 一星校准 (20) 太阳系校准 (20) NexStar重新校准 (21)

天体分类 (22) 选择天体 (22) 回转指向天体 (22) 寻找行星 (23) 漫游模式 (23) 星群漫游 (23) 方向键 (24) 速率键 (24) 设置步骤 (25) 跟踪模式 (25) 跟踪速率(Tracking Rate) (25) 观察时间-地点(View Time-Site) (25) 用户定义目标(User Defined Objects) (25) Get RA/DEC (26) Goto R.A/Dec (26) 辨认 (26) 望远镜设置功能 (27) 设定时间-位置 (27) 消齿隙 (27) 回转极限 (27) 选星范围 (28) 方向键 (28) 实用功能(Utility Features) (28) GPS开/关 (28)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介绍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科普 一、望远镜基本原理与天文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是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天文望远镜是望远镜的一种,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 下面是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图,不是说每一款望远镜都是这样的。有的天文望远镜没有寻星镜,有的在镜筒上还安装了中垂来调节平衡。还有会赠送很多其他的天文配件,比如太阳滤镜、增倍镜(巴洛镜)、更多倍数的目镜。 天文望远镜重要部位的作用: 1.主镜筒:观测星星的主要部件。 2. 寻星镜:快速寻找星星。主镜筒通常都以数十倍以上的倍率观测 星体。在找星星时,如果使用数十倍来找,因为视野小,要用主镜筒将星星找出来,可没那麼简单,因此我们就使用一支只有放大数倍的小望远镜,利用它具有较大视野的功能,先将要观测的星星位置找出来,如此就可以在主镜筒,以中低倍率直接观测到该星星。 3. 目镜:人肉眼直接观看的必要部件。目镜起放大作用。通常一部 望远镜都要配备低、中和高倍率三种目镜。 4.天顶镜:把光线全反射成90°的角,便于观察。 5. 三脚架:固定望远镜观察时保持稳定。

三、天文望远镜的性能指标 评价一架望远镜的好坏首先看它的光学性能,然后看它的机械性能的指向精度和跟踪精度是否优良。光学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口径:物镜的有效口径,在理论上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 2.集光力:聚光本领,望远镜接收光量与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直径约7mm。70mm口径的望远镜,集光力是70/7=10倍。 3.分辨率: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 4.放大倍数: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使用H10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焦距700mm/目镜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5.视场:望远镜成像的天空区域在观测者眼中所张的角度,也称视场角。放大倍数越大,视场越小。 6.极限星等:是望远镜所能观测到最暗的星等,主要和口径、焦比有关。正常视力的人,在黑暗、空气透明的场合最暗可看到6等星,而70mm口径望远镜的集光力是肉眼的100倍,能看到比6等星再暗五个星等的11等星。 因此,衡量望远镜的重要参量是口径。 四、天文望远镜的分类 (一)光学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位于镜筒的前端,来自天体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成像在焦面上,故称为折射望远镜。优点---使用方便,镜体轻巧,便于携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几种方法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现有以下材料: 焦距为120mm,口径为40mm的凸透镜*2 焦距为40mm,口径为25mm的凸透镜*2 口径为20mm的凹透镜*2 如果要倍率尽可能的大,镜片应该怎样搭配?问题补充:谢谢wjj253465799 的帮忙,不过我没说清楚,*2是指2个,也就是说口径为40凸镜的有2个,口径为25的凸镜有2个,凹镜也有2个最佳答案:用焦距为120mm,口径为40mm的凸透镜*2 做物镜 口径为20mm的凹透镜*2做目镜 焦距为40mm,口径为25mm的凸透镜*2 放在最后做增倍镜第二种方法:2)制作方法 a)选择物镜和目镜。买来的物镜测定焦距,把物镜对着太阳,在镜片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板,前后移动白纸板,使太阳在白纸板上成像清晰。用直尺量出镜片到白纸板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镜片的焦距,为17.8厘米。目镜的焦距已测得,是2厘米。 b)设计镜筒。为了便于调节焦距,以适应视力不同的人观测,整个镜筒做成两节,一节是物镜镜筒,一节是目镜镜筒。它们都用黄纸板

(马粪纸)制作。物镜镜筒的直径约等于物镜的直径,物镜镜筒的长度约等于物镜的焦距。目精镜筒的直径约等于目镜的直径,目镜镜筒的长度比目镜焦距长50~80毫米。目镜镜筒的外径等于物镜镜筒的内径,使得目镜镜筒既能插入物镜镜筒,又能贴得比较紧,便于前后调节焦距。 c)物镜镜筒的制作。先找一根长度稍长于物镜焦距、直径约等于物镜直径的圆管做芯柱。 物镜镜筒用黄板纸条卷绕两三层制作。先把黄板纸切成70~80毫米宽的纸条。其中准备做第一层的黄板纸条,一面涂上墨,等墨干透后就可以卷镜筒了。注意墨面朝里,以消除杂散光。 在芯柱上卷绕黄板纸条的时候,纸条一圈紧挨一圈,不能有间隙,也不能重叠。在镜筒的两端和纸条的接头处,要用涂有浆糊或胶水的牛皮纸固定好。第一层卷好后,在第一层外面涂上浆糊或胶水,然后卷绕第二层。为了粘得更牢,第二层的黄板纸条里面也涂上浆糊或胶水。第二层的卷绕方向和第一层相反。第三层的卷绕方向和第二层相反,和第一层相同。一般卷三层黄板纸就足够了。镜筒的最外面糊上一层牛皮纸。镜筒卷好后稍晾一会就要把芯柱抽出,然后竖直放在室内彻底晾干。

入门天文望远镜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之---目镜篇

入门天文望远镜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之---目镜篇 整理:深圳望远镜小曾。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907191381.html,! 最近,很多朋友来咨询关于天文望远镜入门机型的问题。于是,想写一个系列文章,论述下入门级天文望远镜所应该具备的一些最基本的素质。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能够顺利观看到主要观看对象(月球表面,行星,星云,星团)以及完成最简单的天文摄影(月球,行星等),一具天文望远镜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以及区别于玩具型产品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谈谈目镜。 在这里,关于天文望远镜目镜的基本常识我就不说了,比如说常用目镜的接口遵循三个标准,即外径为0.965英寸(24.5毫米)、1.25英寸(31.7毫米)和2英寸(50.8毫米),具有相同接口标准的目镜可以互相替换使用,通过更换不同焦距的目镜可以得到不同的倍率等等话题。这里,我们要解决以下的两个问题: 1〉什么类型的目镜比较适合入门级别? 2〉在品质上最起码要求做到的项目是什么? 一、具有代表性的目镜类型: 所谓入门级别的产品,一般意义上是指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用尽可能便宜的价格所购得的商品。那么,什么样的目镜比较适合呢?这样吧,我们先按照时代发展的线索,把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产品列举出来,然后再用对比淘汰的方法筛选出我们的目标产品。1〉第一代目镜: ①惠更斯目镜(H式) 被公开发表于1703年,特点是像散较小,但球差和色差明显,而且像场较弯曲,向眼睛一端突出,视场很小,出瞳距离很短。容易制造,价格低廉,但缺点很多,而且焦点在两块透镜之间,不能安装十字丝或分划板。 ②冉士登目镜(R式)

被公开于1783年,球差虽然减少了,但是色差依然明显。优点是场曲较少,而且焦点位置在两块透镜的外侧,所以可以用在装有十字分画板的廉价寻星镜上。另外,小型廉价望远镜也有采用这种结构的目镜。 2〉第二代目镜: ①凯尔纳目镜(K式) K目镜是在1849年作为显微镜用目镜而被公开的。跟第一代目镜相比,K目镜的色差更少,视场角也略宽。曾经被普遍用于望远镜以及显微镜的中低倍率。一个重要的缺点是镜片之间的内反射,随着现代抗反射镀膜的广泛应用,这个缺点逐步得到克服。 ②普罗素目镜(PL式) PL目镜是K目镜的改良版(1860年发明),是由两组完全相同或者稍有不同的消色差胶合透镜组成,特点是畸变小,视场可达42-45度,但是出瞳距离较短,只能达到焦距的70%-80%,因此在短焦时人眼观察起来很不舒服(这一点跟K目镜相同)。由于两个胶合透镜可以完全相同,因此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型天文望远镜上。是当代依然被广泛使用的少数古典目镜之一。 ③阿贝无畸变目镜(Or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