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选择题

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暠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2、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24小时.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下表,表中不能成为对照组的是()

A.编号①和编号②B.编号①和编号③

C.编号①和编号④D.编号②和编号⑤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高温灭菌②配制培养基③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④接种.

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

4、因雪崩而遇难的登山运动员的尸体不腐化,被冰雪完好保存着,这是因为()A.低温杀死细菌和真菌

B.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

C.雪山上不存在细菌和真菌

D.细菌和真菌因缺少有机物无法生存

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6、分析下列环境中,活细菌数目相对较多的是()

A.启动着的冰箱 B.温泉的浴池

C.火车站候车室中D.充满水蒸汽的高压锅内

7、破伤风是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当伤口暴露于外时,破伤风杆菌是不能繁殖的,只有当伤口深,坏组织多,隔绝空气时,破伤风杆菌才能生长繁殖.这说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不需要()

A.有机物B.水分 C.适宜的温度D.氧气

8、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

A.水分 B.适宜的温度C.有机物D.以上都是

9、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A.呈绒毛状B.菌落较小,菌落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C.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D.菌落较大,呈青绿色菌落较小

10、如图为某同学“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的实验过程.其中“培养”要求的条

件是()

A.高温高压B.冰箱冷藏C.温度适宜D.干燥处理

二、填空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微生物滋生的条件”,将三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标以A、B、C,并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培养皿 A B C

实验步骤①各滴加10毫升的蒸馏水

②取某品牌一小包装内的饼干,分别放入培养皿中不放饼干

③灭菌后,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分钟

④置于室温中放入冰箱中置于室温中

⑤两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

结果

有很多微生物有少量微生物观察不到微生物(提示: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1)若A与C是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2)接种微生物是在实验步骤(填序号)中完成的.

(3)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足,请加以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4)改正后,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

(5)比较A与B装置的观察结果,说明了低温

在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牛肉汁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如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1)你认为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2)洗手前在培养基上按手印,这一操作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A.灭菌B.接种

C.培养D.配制培养基

(3)放在28℃环境中培养是

因为.无菌操

作是为了.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 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真实菌落的比较,同学们基本上能够区分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确可以通过菌落大小、表面形态、颜色等综合分析菌落的类型。明确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体。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细菌、真菌、病毒三类微生物的比较: 项目形态特 点 体积大小结构特点生殖方式营养方 式 细菌形态有 球形、 杆形、螺 旋 形等 个体十分 微小 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 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 的细胞 核,属原核生物。有的有鞭毛, 有的 有荚膜,有的可以形成芽孢 分裂生殖多数异 养, 少数自 养 真菌常为丝 状和 多细胞 的有 机体 大小差异 很大, 有十分微 小的单 细胞个 少数是单细胞个体,多数是由 菌丝构 成的多细胞个体。多数真菌具 有细胞 壁,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 孢子生殖, 有的还进行 出芽生殖 异养 (寄生 和腐 生) 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8世纪中叶,巴斯德研究细菌,说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菌落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 接种 培养 分布特点:广泛 生存条件: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细菌和真 菌的分布 发现 形态和结构 细菌 多细胞的真菌:霉菌、蘑菇 概念 研究目的:便于观察和检验 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区别 大小:个体微小 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 结构:单细胞个体,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有荚膜、鞭毛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分 布 广 泛 的 细 菌 和 真 菌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有的可形成休眠体—芽孢

考基要点 考点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2.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1 。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 2 。 (2)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 3 。 (4)培养。 4.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利用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5.细菌、真菌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4 、 5 和适宜的 6 。 考点2 细菌 1.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结构: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7 ,有些细菌有荚膜,或者有鞭毛,有些能形成芽孢。 3.生殖方式: 8 生殖。 4.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常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题警示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描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目标 1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 ?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一一 ①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 ②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有一些毛状物,为什么? ③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是哪种生物? ④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酒曲的霉菌制出的 吗?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外,甚至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温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菌落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 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像蘑菇、木耳这些是属于多细胞 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单细胞真菌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 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又能看得到呢? 2、菌落的概念 因为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所以我们可用肉眼直接看到。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产生许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存在的科学家是()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弗莱明 D.达尔文 2.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 的目的主要是() A. 抑制细菌繁殖 B. 不让营养流失 C. 防止水分蒸发 D. 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3. 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木耳 B.酵母菌 C.青霉菌 D.曲霉4.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都具有()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成形的细胞核 D. 叶绿体 5. 把洋葱表皮细胞与细菌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 A. 细菌的细胞小 B. 细菌细胞形状有多种 C. 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菌的细胞中缺少DNA 6. 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作为分解者,这是因为() A. 大多数细菌缺乏叶绿体 B. 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大多数细菌缺少液泡 D. 细菌不需要呼吸 7. 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 A. 芽孢 B. 受精卵 C.精子 D. 孢子

8. 在发霉的橘子皮上,有肉眼能看见的是一个个() A. 芽孢 B. 孢子 C. 孢子印 D. 菌落 9. 人们食用的蘑菇、医用的灵芝属于() A植物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10. 细菌的生殖方式一般是() A. 出芽生殖 B. 孢子生殖 C. 分裂生殖 D. 营养生殖 11.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B.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C.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 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 12. 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色的。该“毛”属于() A. 霉菌 B. 大肠杆菌 C. 乳酸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方法是() A. 看菌落的颜色 B. 看菌落的形态 C. 看菌落的体积 D. 看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14.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正确的是() A.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冰箱 B. 配制培养基→接种→高温灭菌→冰箱 C.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30℃恒温箱 D. 配制培养基→接种→ 30℃恒温箱→观察15.下面关于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 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

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二)菌落的观察 通过资料我们知道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可能要比马桶的还要多,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否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做实验,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会对此提出很多的疑问如“细菌太小,看不见”“数量太多,没办法计数”“如何取细菌?”等。教师展示电子扫描电镜下依次放大7万倍后的钉子表面的细菌,让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无处不在,而它们数量之多、个头之小的确成为我们实验中遇到的大难题。如何能让我们用教室现有的条件就可以进行探究呢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它们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发霉、腐败食物上的黄点或霉点。教师展示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的图片,这些培养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圆点就是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不断地进行分裂生殖,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数十亿乃至数百亿个的个体。 每两个同学一组,教师给每组准备一个已经接种并培养好的培养皿,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参照教材,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完成表格。 2.判断提供的实物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通过学生在课下自习,并完成学案,在课上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有力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微生物技术方面的概念与操作,学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来总结出特点及操作方法。以弥补部分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应用时模模糊糊的现象。如,在学生做学案前,我们给了同学2分钟的时间阅读了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画出重难点,并把不懂得在课本做好标记。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依托教材,寻找问题答案的好习惯。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将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学习者与知识间架起有效的桥梁。如,在导入新课时,我用身边的实例,在夏天经常看到馒头长了一些“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另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领悟到细菌和多数真菌较“小”“分布广”的特征。 再比如,学生对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只有从书上简短的几行文字中有个大致印象,而后面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具体应用这些方法步骤。我认为学生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学中上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加以指导,教师既为后面学生的探究学习扫清障碍,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 够充分,只展示了两个小组。并且组间评价展开的也不充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1/ 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点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馒头变质长的霉、水果上长的“毛毛”,是真菌中的霉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强调:一个菌落只有一种细菌或真菌)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4、高温灭菌的作用:杀死混在培养基内的细菌以及真菌的孢子等,排除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第二节细菌 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 2、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3、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一颗小米粒),单细胞结构。 4、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 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5、细菌的结构特点: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 绿体; 特殊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 用),有些细菌有鞭毛(运动);有些细菌在生 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 能力的休眠体)。 掌握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 6、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7、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8、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①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②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④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细菌和真菌思维导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 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第二节细菌 1、发现细菌的是。“微生物学之父”是 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 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 的方法。 2、细菌: (1)。 (2) (3 (4 (5 (6 (7 (8 3、 4、

5、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种类 项目 细菌 真菌 细胞结构 单细胞,无成形细胞核, 原核生物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细胞核, 真核生物 个体大小 个体微小 有微小的,也有较大的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酵母菌多为出芽生殖) 营养方式 大多数为异养 全部为异养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 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 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 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 真菌 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2、馒头或面包 松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3、。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菌的种类 发酵原理 应用 酵母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制馒头、面 包, 乳酸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 把葡萄糖分解为醋酸 制醋 霉菌 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制酱、腐乳

第七节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七节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知识梳理】 一、观察菌落 1.菌落的概念 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如图)。 2.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点体现在菌落的形态和大小等方面,见下表。 培养细菌或真菌一般步骤如下: 恒温培养 接种 冷却 配制培养基 二、细菌或真菌的分布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及至人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都有细菌和真菌的踪迹。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有机物。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显微镜,并利用它观察到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说明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肉汤内产生的。所以,他们在细菌的发现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一般有三种:杆状、螺旋状和球状(如图)。 杆菌 螺旋菌 球菌 3.细菌的结构 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细菌的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集中的区域四部分(如图)。 其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4.细菌的营养方式 多数细菌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其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即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

四、真菌 1.真菌的形态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它们的性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真菌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2.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 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特点如下: 3.真菌的营养方式 真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且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所以真菌的营养方式为腐生。 4.真菌的生殖 真菌的生殖方式一般为孢子生殖。 一、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探究细菌或真菌的分布,实质上就是细菌或真菌的 培养,只是在培养的过程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除接种的方法不同外,其他的培养方法均相同。根据实验者制定计划的不同,接种的方法也不同。可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环境下暴露5~10分钟,也可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例1】(2011·广东)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 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是接种 B .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 高温灭菌处理 C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 ,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解析】接种后的培养基应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如果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会将接种到培养基上的细菌和真菌杀死,从而无法培养出菌落。 【答案】D 【方法技巧】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是 恒温培养 接种 配制培养基 。 二.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识别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是识别它们的关键。具体见下表: 【例2】(2011·兰州)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 .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菌和真菌主要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最新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引言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挂图。 (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 (3)投影片,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2.学生准备:(1)查阅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4)准备一些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 [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单元检测整理版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附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C ) A 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 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 封盖前咼温火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 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2. 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D )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C .细胞膜 D .成形细胞核 3 . 下列内容不属于细菌菌落特征的是( C ) A. 菌落比较小 B. 表面光滑、湿润 5. 通常用来作用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 ) A .菌落 B. 细菌形态 C. 细菌体积 D. 细菌结构 6. 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小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接, 这一做法在细菌的一般培养方法中叫( A ) A .接种 B. 种植 C. 培养 D. 接合 7. 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极广。你认为下列哪项中可能没有微生物 ( D ) A. 海尔冰箱 B. 人体内 C .制氧工厂 D. 刚出厂的罐头 8. 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 A ) A 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 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C.菌落呈绒毛状 D. 易挑取 4. 关于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C 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 B ) B. 都是单细胞的 D. 营养方式为异养

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 病毒增殖的结果 9、细菌的生殖方式是(A ) A.分裂生殖 B 出芽生殖 C抱子生殖D 接合生殖 10、在环境适宜的时候,细菌繁殖一次所用的时间是(B ) A . 2?3分钟 B . 20?30分钟 C . 2?3小时 D . 2?3天 11、图示细菌的三种类型,图中甲、乙、丙依次是(D ) 甲乙丙 图27 A.球菌、杆菌、螺旋菌 B .球菌、螺旋菌、杆菌 C.螺旋菌、杆菌、球菌D .杆菌、球菌、螺旋菌 12、酵母菌比细菌的结构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具有(D ) A.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细胞核 13、馒头的蒸制和泡菜的制作分别是什么微生物作用的结果(B ) A细菌和酵母菌 B .酵母菌和乳酸菌 C细菌和乳酸菌 D .乳酸菌和细菌 14、下列生物不属于真菌的是(D ) A .酵母菌 B .木耳 C .黄曲霉 D .乳酸菌 15、夏季在下列的什么地方易找到蘑菇(C ) A.小河中 B. 海边沙滩上 C.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 D.沙漠中 16、我们要观察细菌,必须借助于(D )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选择题 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暠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无菌棉棒擦拭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2、将某种细菌接种到盛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无菌环境下培养24小时.其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和现象结果如下表,表中不能成为对照组的是() A.编号①和编号②B.编号①和编号③ C.编号①和编号④D.编号②和编号⑤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高温灭菌②配制培养基③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④接种. A.③①②④B.②④③①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 4、因雪崩而遇难的登山运动员的尸体不腐化,被冰雪完好保存着,这是因为()A.低温杀死细菌和真菌 B.低温抑制了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 C.雪山上不存在细菌和真菌 D.细菌和真菌因缺少有机物无法生存 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6、分析下列环境中,活细菌数目相对较多的是() A.启动着的冰箱 B.温泉的浴池 C.火车站候车室中D.充满水蒸汽的高压锅内 7、破伤风是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当伤口暴露于外时,破伤风杆菌是不能繁殖的,只有当伤口深,坏组织多,隔绝空气时,破伤风杆菌才能生长繁殖.这说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不需要() A.有机物B.水分 C.适宜的温度D.氧气 8、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 A.水分 B.适宜的温度C.有机物D.以上都是 9、与真菌菌落相比,细菌菌落的特点是.() A.呈绒毛状B.菌落较小,菌落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课题名称《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年级八年级(1-2 )班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了解过有关四类绿色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进行植物分类活动的重要的认知基础。由于已经相隔差不多一年,所以部分平时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的学生对植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已经淡忘了,导致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不过学生热爱大自然,加上日常生活中分类现象的普遍存在,学生对生物分类还是渴望了解的。教师应该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获取分类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植物的类群及分类的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2、通过了解植物的类群,进而了解生物的多样 性,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植物学家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渗 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以及图文资料的分析,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分类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 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 教学难点 难点是学生对于分类知识,要建立感性的认识和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准是很难的。应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制作CAI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动植物类群的挂图。 学生准备: 1、实践调查:“让我们愉悦地携起手来,去调查 食品的分类摆放”,小组合作,充分收集食品分类 的有关资料,生活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 上,每小组选一种食品,参考课本P84对调味品分类 的示例,尝试对所选的食品作进一步分类,以备在课 堂上运用所学的分类方法进行修改后,在全班交流展 示各小组合作的最终成果。 2、收集你所认识的动植物,并把水绵、葫芦藓、 肾蕨、油松、玉米、向日葵等制作图片,比一比哪个 小组合作的成果最多最好。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和资源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详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课时2)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识,现在我们一起系简单回忆一下。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 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菌落的概念(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我们还学习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一般为白色、黄色、灰色等比较浅的颜色;真菌菌落比较大,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形成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落,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这就是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是?(1)配置培养基(2)高温灭菌(3)冷却(4)接种(5)培养 教师:嗯,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那么就让我们利用学过的知识来了解一下:检测不同环境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把书翻到56页,我们一起看一下书上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提出问题,如:书上所给的,不同环境里都有细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我们还可以提出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中有细菌真菌吗?我们所用的硬币上有细菌真菌吗?等等问题。 然后我们要为我们的问题作出假设,如:教室里的空气中有细菌真菌,硬币上有细菌真菌等等。作出假设后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探究计划来找出正确答案,本节课我们就以教室里的空气和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真菌为例来讲解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师演示实验】(1)采样点:教室或硬币 (2)提出问题:教室里的空气中有细菌真菌吗?或硬币上有细菌真菌吗? (3)作出假设:教室里的空气中有细菌真菌。或硬币上有细菌真菌。 (4)接种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或只需将硬币放在培养皿上轻轻按一下。然后把培养皿放到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在实验之前先介绍一下实验所用到的用品,这个是装有培养基的两套培养皿,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 我们知道培养细菌真菌时一定要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所以我们所用的培养基必须进行高温灭菌,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的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 在接种前必须先给培养皿上贴上标签,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然后将标签纸贴在培养皿的底面。 好,现在就开始接种,我们把1号作为实验组,2号作为对照组,2号我们不做任何处理,1号中进行接种菌样,教室里空气的接种是将培养皿打开,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将这两套培养皿都放在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检测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真菌时,打开培养皿,只需将硬币放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再盖上,封好,将这两套培养皿都放在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及时查看,观察菌落的形成,并作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次的实验有人已经做过了,结果是接种教室空气的和硬币的培养基上都有出现了一些菌落,而在对照组的培养基上没有出现菌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教室空气中和硬币上有细菌真菌。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检测其他环境中是不是也有细菌真菌如:①未洗过的手指在培养基上涂抹;②用肥皂洗过的手指(不用毛巾擦)在培养基上涂抹;③将手表的表盘、硬币、笔帽、一次性卫生筷子、饭勺轻按在培养基上;④用牙签取出牙垢,将其放在培养基上; ⑤将头发放在培养基上;⑥打开培养皿盖,放在实验室或走廊、操场10分钟⑦用无菌棉签蘸取饮水机里的水,涂抹在培养基上等等。这就是本节课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点击考点】 新课标对本学案知识的要求:说出细菌、真菌分布的特点、主要特征。 市中考对本学案能力的要求:1.尝试采用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2.通过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知识梳理】 1.菌落是指一个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或。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或,有时还能呈现不同的。因此可以从菌落的、和,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包括四步:⑴,⑵,⑶,⑷。 3.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细菌是存在的。他还发现了,,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4.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其形态有、、。 5.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特殊结构有和,其功能分别是、。 6.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因此,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这样的营养方式是,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7.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为度过不良环境,有些细菌形成休眠体。 8.青霉和曲霉是个体,酵母菌是个体。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构成的,但他们的基本结构都包括、、、和成形的。真菌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 9.真菌的繁殖方式是,青霉直立状态的菌丝顶端呈状,生有色的,曲霉直立状态的菌丝顶端呈状,生有色的。【中考热身】一、选择题 1.(2011?泰安)在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 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 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 烧瓶容量的大小 B.微生物的有无 C.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D.氧气的有无 2.(2012?泸州)营养学家提倡多吃蘑菇和酸牛奶,酸牛奶中的乳酸菌能有效抑制有害细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课。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复习摘要: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考基要点 考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2?—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______________ 。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1)配制2—o (2)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_3_o (4)培养。 4?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利用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 5?细菌、真菌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 4 ________ 、_5_____ 和适宜的_6 o 考点2细菌 1 ?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结构: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_7_,有些细菌有荚膜,或者有鞭毛,有些能形成芽抱。 3. _________________ 生殖方式:_8 生殖。 4.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常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 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题警示

芽抱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一种生殖细胞。 考点3真菌 1 ?各种各样的真菌: (1)霉菌:由菌丝构成,_9_细胞个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 胞核。 (2 ) 酵母菌:单细胞。 (3) 蘑茹:多细胞,由菌丝构成。 2 ?营养方式:异样。 3 ?生殖方式:10 生殖。 互动答案 1 ?菌落 2 ?培养基 3 ?接种 4 ?水 5 ?有机物 6 ?温度 7 ?细胞 核 8 .分裂 9 .多 10.抱子 发散思维 考题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 1-15-1 所示: 实验步骤中,B 是 _______ 过程,完成步骤C 需要在适宜的—下进行。 [解析]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细菌、真菌生存需要水、 有机物和适宜 无菌操作)C 培 养 D 观察结果 图 1-15-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 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4时安排:一时 三、教学准备 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桩、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培养菌落实物、实物投影仪、琼脂、培养皿、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可以用以下方式导入新: ①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联系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 ③教师开门见山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吗?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进入新。 ④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引出细菌和真菌。 学习菌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并

细菌和真菌以及病毒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大小形状颜色 细菌菌落小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或黄 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红,褐,绿,黑,黄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07中考) 4、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第二节细菌 1、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2、法国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裂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5、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 (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单细胞生物。 (2)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6、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内容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细胞壁有无有有 细胞膜有有有有 细胞质有有有有 细胞核有有无,只有未形成细胞 核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