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

中医药传入美国的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中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夫施塔特(R. Hofstadter)等所著之"The UnitedStates"(《美利坚合众国》一书(1976年Prentice Hall Inc出版)中就指出:公元1603年苏格兰商人在美建立弗吉尼亚(Virginia)公司的三项主要目的中,第一项便是从美国西部寻找道路与中国贸易。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通过英国间接输入美国,但当时只是作为保健饮料用。公元1784年,中国药材肉桂、桂皮、茶叶等已经通过中美贸易开始直接运抵美国。

19世纪初叶,欧洲医学家应用针灸术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出版了一些有关著作。随后中国的针灸术也通过欧洲的医学文献传入美国。公元1820年后,美国医学杂志开始选载欧洲应用针刺术的经验和学术报告记录,引起了美国医学界的兴趣。公元1825年著名化学家、医生Franklin B Bache从法文翻译出版了Morand的《针刺术研究报告》一书,并在临床上试用于治疗。然而针刺术在19世纪对美国医学界并无多少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传入美国,是从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批华人的移居而出现的。公无1848年1月美国西部发现黄金后,赴美华人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在早期抵美的中医药人员中,有姓氏可查的名医如广东顺德县籍的黎普泰,以其医术精湛而名噪一时,每日门诊量数以百计,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费度尔镇有亲自经营"陈记生草药店"的余风庄。此外还有公元1866年在美国爱达荷州波义西市行医并取得"合格药师"证书的卓亚方。公元1887年随父到俄勒冈州的约翰德市购买下金华春草药店经营中药,并有"神医"之誉的伍于念等。在旧金山等华人集居地区,未出现较现代化的西医西药以前,用中草药治病也非常普遍。

由于中医在美一直未取得合法地位,加上近代西方现代医学发展,各国传统医学出现低谷趋势,美国出现对中医的排斥态度,中医被美国人视为"巫医"不科学而遭到否定。故中医药虽然传入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并没有真正被美国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使用者,几乎只限于旅美的华人。

真正改变中医药在美国的处境,并使之得到发展,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Walter R. Thach),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一名美国记者还亲身体验了针刺感受。塔卡回国后介绍他的见闻,他说:"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已足够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在临床上应用它。"此后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经常登有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1972年6月闷热的一天,法院执行官的车停在美国曼哈顿东郊的一座褐色沙石建筑的前面,他们是来给纽约市针灸中心的非法行医者下传标的。当天在中心执业的6名针灸师之一的大卫.洪说:"一名护士引我从后门溜了出去。我到一楼时,发

现那里有很多人,前门已经被封销了。"那时美国很多官员和医生视针灸为巫术,

只有为数不多的针灸师蛰伏于唐人街。如今全美的针灸师已经超过一万人,

每年有100多万美国人接受针刺疗法。1977年1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首次肯定了这一古老的疗法,而且从1996年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解决了对针刺的限制之后,越来越多的保健公司接受了针刺治疗的账单。

今天美国大多数州都已经给针灸师发放执照和注册登记。但各州对针灸师的要求有很大区别,例如纽约州医生要经过300小时的训练,非医生要学习3年的课程才能使用针刺疗法。1973年元月《美洲中国医学杂志》美国中医学会等,发起举办了中医和针灸学术讲座,《美渊中国医学杂志》还专文介绍中国医学史和针灸史。不少医生也纷纷发表自己对中医针灸的看法。作为"中国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热"也在美国掀起。"中医中药不科学"的顽固思想盘石,开始在美国人心中松动了。特别是在相对离东方较近,受东方思想、文化影响较深的美国西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医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现代医学具有一定局限性。他们认为中国的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医针灸的独特功效已毋容置疑,作为一种医学学派,中医药应在美国有其合法地位。鉴于此,美国西部各州率先行动,

首先要求针灸合法化。在美国有识之士及部分政府官员支持下,1973年马萨诸塞州首先承认了中医针灸的合法地位。接着1974年,加利福尼亚州上议院也立法批准针灸合法化,至1986年在全美51个州陆续确立了中医针灸合法地位。至此,

中医药在美国才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

二、中医药发展现状

随着针灸在美逐步合法化,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的发展势头良好。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全美已有2500余名有执照的针灸师,从事针灸医疗工作的达万余人。1989年全美与针灸有关人数增至2万人。目前仅加州有执照针灸师己达8600人(这些针灸师64%是本科大学毕业生),诊所800多家。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和治疗,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过敏性疾病、功能不全等数十种,特别是中药、针灸治疗艾滋病出现了较好苗头很受关注。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医、针灸学校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一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

近年来,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1993年美国医学协会曾对1992年非常规医学在美国到底有多大市场,作了一番调查。它涉及的面很广,包括针灸、中草药、按摩、音乐治疗等。调查结果,美国人看非常规医学大约花了140亿美元,与总的医疗费用(1992年7000亿美元)相比差的很远,只占约2%。但在美国非常规医学,一般保险公司不保险,大多数是病人自己掏腰包。从这一点上看,患者宁愿自己花钱去看非常规医学,这说明它在美国人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另据报道现在每3名美国患者中就有一人求助于非常规医疗方式,而大多数患者选择中医针灸和推拿疗法。美洲中医学院附设诊所,每年平均接待2000多名患者,其中90%是白人。1993年3月在南加利福尼亚州,有400名中医界人士参加的庆祝"国医节"聚会上,威尔逊州长专门派他的秘书送来贺函,函中充分肯定了中医研究

和职业人士,并祝中医在美国能不断发展。洛杉矶市长布莱德雷宣布3月21日为洛杉矶市的"针灸日",他希望中西医有朝一日在美国能携手合作,为所有美国人民造福。1998年,中国元极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元极医院院长张志祥教授一行三人应纽约中医药联合总会与世界中医针灸联合报邀请,参加了在美国曼哈顿举行的'98纽约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上20个国家的30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会上,张志祥教授宣讲了元极医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会后,张志祥教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邀请,就元极医学的科研进行座谈,并应邀在哈佛大学癌症治疗中心进行元极医学讲座。

随着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中药也受到美国人的青睐。据统计,美国人每年要花费60亿美元用于营养保健品,而且这一市场以每年增长20%的速度拓展。美国约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看来中草药有可能逐步被美国政府接受。如纽约珠汪百货店(兼营中药店),每天接方配药就达80?00帖,在美国来讲数量不算少了。据美国汉方药研究所所长许鸿源药学博士介绍:现在全美有各种中药店和含中药的保健品店12000多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美元。中医药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在美国引起广泛的重视。FDA对此日益关注,曾派出调查员收集一定数量的产品样本,以确定哪一些可能对健康有害或做了未经证实的疗效说明,其中的大多数草药在健康食品商店出售。由于报告的问题有关紫草科植物茶,调查员们收集了产品由紫草科植物制成的样本,以测定其中所含的具有潜在毒性的吡咯碱的水平。紫草科植物的叶和根已被发现吡咯碱的含量很高,但植物品种和部位不同,含量差异性很大。

草药工业本身也在努力寻找更多有关特定草药安全性的东西。草药研究基金会,在美国草药产品联盟的要求下,创建了一项评估约200种通常使用、但不允许用于食品调味剂的商业草药的计划。经过5到10年, 基金会计划收集每种植物的资料,包括在其它国家的应用史、化学组成、药理特性、负面案例报告以及毒理研究。基金会的会长Robert Mc Caleb说,基金会正计划遵循FDA将用以确定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准则,咨询FDA所依靠的专家。我们预计结果会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我们将找到安全的草药以及像紫草科植物那样不安全的草药。同时我们也会找到难以做出结论的植物

关于中草药在美国的应用情况,从使用范围看:

(1)约有70%的美国针灸医师在治疗中使用中草药或中成药,一些正骨医师

和营养师也在学习使用。

(2)常用的中草药或剂型;汤剂、片剂、粉剂、胶囊。

(3)中草药在美国市售作为天然健康食品、茶或佐食品。

美国国家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天然植物药法规,目前仍按食品或健康食品市售,但不能在标签中称为"药物",并不准注明或暗示可治疗或预防某种疾病。除医疗机构外,美国的一些大学和医药公司也开始研究中草药的药理、药效。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设立?quot;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医药精英,选用最先进仪器设备,专门从事中草药的研究开发。他们认为,

从中草药中开发新药,要比西方"碰运气"的方法开发合成药物更有成效,省时省力省钱,还可缩短上市时间。

除此而外,中国气功已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正式承认为替代医学的一个专业并开始进入研究阶段。美国中医和针灸学院设立了气功讲座。气功在预防医疗保险中的价值有待于大力发掘和研讨。

分析中国传统医学能在美国得以发展的原因:首先在于它的安全性。如:自1972年以来针灸医疗事故在全美国仅发生6例;中成药和中草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比较安全;学习气功很少有偏差的报道。其次是有效性和适应症,治疗疾病的范围广;配合西医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对某些慢性病较西医常规治疗更有效。特别是,西方人观念正在逐渐改变。1990年,哈佛大学艾柏格医生的调查表明,约有1/3的受试者曾接受不同种类的替代医学治疗共42500万次,花费137亿美元,其中103亿由病人自己支付,34亿由保险公司支付。病人中有72%不肯告诉西医师自己曾接受替代医学治疗。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医之所以被美国医学界普遍接受,还在于美国医疗费用开支太大,约占国家总产值的14%。而且,西药有毒副作用。在美国,医院中使用的常规西医药物中,有11%不够安全。30%的病人服用西药有各种副作用。据统计:给65岁以上的老人所开的3000万公费医疗处方中,有17%不够安全。有些西药的毒性较大,西药治疗慢性病疗效欠佳。此外,美国政府正在对医疗保健政策进行改革,治病多元化的趋势和减少国家经费开支等因素,也给替代医学治疗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虽然很多病人已在他们的医疗选择中包括了针刺疗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它的疗效。患者格林斯费尔德说,西方人认为很难理解不能真正解决的事情。他们说:"我想知道针灸的机理,在了解这一切之前,我无法接受它。"尽管针灸的作用机理尚待深入认识,但有两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针刺的奥秘。一种理论是小痛镇大痛;另一种理论则围绕类吗啡物质的研究。它认为针刺刺激人体可产生内啡吠和脑啡呔,这至少可以部分解释针刺的效应。最近研究人员正在寻求以中医的经络系统对照遍布人体的生物电磁场。

1996年,女医生夏皮罗在纽约的太平洋东方医学院修完了全部的针刺和中药学课程。她不讲什么内啡呔、脑啡呔,她宁愿运用阴阳学说这一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她的病人。在曼哈顿57街的小诊所内,她每周治疗30个病人,初诊费100美元,复诊费75美元。一位法官因淋巴腺肿大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她的诊所接受治疗,他是从他母亲那里第一次听说针刺疗法的。他说:"它有效,我的淋巴腺肿大已经缩小了一半。"夏皮罗是纽约布朗克斯地区的林肯医院,在史密斯医生负责的戒毒项目中,作为志愿助手时初学针刺的。她说:"病人接受美沙酮和耳针治疗的不同效果,使我印象深刻。那些戒毒者非常急切要得到美沙酮,但在林肯医院扎耳针的那些患者却能够平静下来,尽管给他们扎针的都是学生。"

下面具体对美国纽约州的中医药发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纽约州有执照的针灸中医有800多人,其中华人300多人。针灸中医师一般挂靠在西医诊所。华人中医大多自己开业,大约有200多家诊所。据估计,无照行医者可能有1000人,"非法"诊所远远超过合法诊所。华人中医中不乏一些在国内就已经出名的老中医,也有不少毕业于正牌中医学院的医生,文化水平和医术都

比较高。但也有一些收费低廉的滥竽充数者,纯粹借"行医"混饭,这些庸医造成的影响很环。目前纽约还没有很正规的药中医学校。

纽约州相信针灸的西方人大有人在,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华人,由于他们中

的许多人买不起或无法购买(非法移民)医疗保险,所以收费低廉的中医很有市场。美国政府不承认中医,不允许中草药合法进入药品市场,但是华人有吃中药治病的习惯,所以有不少中医给病人开中药,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涉。据了解,纽约有不少经营批发中草药的商店,从内地、香港或台湾地区以"中国茶"或保健食品的名义进口中草药,然后作为保健食品出售。在美国天然药物市场上唱主角的是中草药。1993年之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中草药的管理没有明确的法令,本来准备在1993年对中草药一类的物质实行严格管理,结果这一消息引志草药销售商的强烈反对。1994年美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允许草本药剂以补充食品的形式销售,只是不准在商品标签上宣称有什么特别的疗效,但对商品的名称没有限制。

纽约州政府对中医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发放行医执照来实现。由于美国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并不了解中医药,因此发放执照的整套系统很不健全。1992年5月1日之前申请针灸执照无需考试,但必须具备10年临床经验,有大学文凭,州教育局审定。申请针灸执照无需有医学背景,但必须通过由美国全国针灸证书委员会(NCCA)主持的针灸医师资格考试。NCCA的考题分中英文两种。如果选择中文,通过资格考试后还要考英托福,成绩要500分以上,因一些华人英文不行,考试难

过关,从业人数减少。NCCA现在开始主持草药药剂师资格考试,说明他们已经看好中医和中草药的发展前景。

纽约州的华人中医人数不少,他们希望成立正规的中医学校,建立正规的中

医医院。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期不大可能。但是,一旦这几年中医药在攻克疑难杂症方面(如癌症)有显著进展,那么西方裔美国人就会接受中医药,就会有人愿意投资或资助开办中医医院或建立中医学校。从今年4月起,华盛顿州将针灸、按摩一类的"非传统"医疗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成为美国这样做的第一个州。去年3月底,FDA已将针灸用针列为第二类医疗器具,这样保险公司就在可能把针灸列入其保险范围,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将大大增加,所以现在是寻求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的大好时机。

三、中医药发展前景

中医药在美国发展前景广阔。美国社会的竞争多于合作,在求职、经营、生活等各方面,随时都有激烈的竞争,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经常因此而头痛、焦虑、抑郁,此外,美国的艾滋病、吸毒等社会病日趋猖厥,而这些病西医很难处理。据美国有关权威人士调查,目前美国有49%的疾病西药无法治疗。美国一些临床家认为,中医针灸治疗这些病较现代医学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美国加州大学教授E. L Way曾在一次国际性讲演中指出:中国医药学中的整体观是现代医学必须学习的内容。今后,研究互相取长补短的手段,尤其是探讨如何使西医能够接受中医药学的途径,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2年7月设立了非常规医学办公室(OAM),负责对各种传统医学(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进行科学评估,从而逐步确立非常规医学在美国的合法地位。因此可以推断,过去的非常规医学,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在美国会逐渐变成正规医学。

目前以中药作为研究开发新药的对象在美国十分看好。主要原因是西药毒

副作用大,据调查目前美国有20%左右的人因服西药产生副作用而数病。此外新药研制周期长,而且费用十分可观,平均每种新药需花3.6亿美元。因此美国联邦

政府及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始认识到,需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药。《美国商业周刊》在1992年3月份和5月份分别指称美国制药工业是90年代"制造美国梦"的机器,新药开发成为美国资本家最热衷的投资项目。一些制药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向大陆购取单味药材的提取物粗品,然后进行分离提取及筛选工作。这无疑给我国中药行业向美国开指和占领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特别是1994年10月间美国还通过了一项包括草药在内的食品补偿剂的新法规,更将为中草药进入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随春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普遍注意身体

保养。因此滋补强壮、美容化妆品、减肥等中医药保健产品,很受美国人欢迎。

美国的有识之士巳经开始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纷纷要求与中国合资兴办保健品生

产厂。在美国用中草药原料生产这类产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也是把中成药

衬进美国市场最有效的方法。据说已有不少省、市正在与美国洽谈合资建厂的意向。可见中药保健产品在美国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当然不可否认,目前中医药在美国的合法地位还处在争论中,美国学术界、医务界、教育界对中医药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医药在美国的传播发展还必须

经过一段漫长而艰苦的道路。然而这在长期由西医西药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目

前这种局面是不足为奇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回顾中医药在美国的近200年历史,从华人早期移民时美国人对中医药的零星接触,到近代由于现代医学发展而引发的对中医药一概排斥,又到尼克松访华后掀起的"中医热",可以看到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己在大平洋彼

岸的美国生根发芽,且有所发展。相信今后随着中医药在美的信誉不断提高、法

律地位的肯定,医疗保险等问题的解决,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但由于中医学与美国医学文化的背景不同,对中医术语的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工作者在中医术语的国际化方面多作贡献,以使中医学知识能更准确地传播出去,让中医药更好地为美国人民健康服务。

早在十九世纪初叶,中医药随着大批华工开始进入美国,但一直未受到重视,

中医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把戏而遭到排斥。直到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尼克松总统访华观看了针刺麻醉开刀的全过程,亲眼目睹了针灸的神奇作用,特别是1973年Harvard大学医学教授组团到中国考察针灸和针刺麻醉术,他们参观手术室,和病人、医生交谈,并摄下了针刺麻醉的全过程,其后在美国电视台播放,引

起轰动。此时,"中医、中药不科学"的顽固思想开始动摇,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开始

相信中国古老的针灸术。成为中医药进入美国的一大契机。

项目背景和基本设想

一、项目背景和基本设想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花店 2、建设性质:未建 3、建设单位: 4、建设地点:东莞理工学院莞城小区北门一条街 (二)项目规划和基本设想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学生在校的经费开支有很强大的物质支撑,除此之外,当今的大学生还会积极寻找兼职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使得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不用面对社会上的生存竞争,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特强!吃,在请朋友方面讲究排场,喝,喝好的饮料新上市的,玩,去网吧去同学家在去旅游什么的,吃喝玩乐,无所不占!追求的就是时尚、新鲜、刺激!这样的消费群体为商家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在莞城校区北门餐饮店已经发展的趋于饱和状态,各种各样的美食、饮品店已经使大学生们在选择时有些手足无措,为了避免同类竞争,本小组将目光投放在了花店的开发上。鲜花作为生活享受类的消费品在学生群体里是很受欢迎的,鲜花盆景不仅可以调节心情美化宿舍,还可以吸收辐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节假日,朋友生日时都会想到买一束花送给心爱的的人,为大学生社交提供交友神器。许多专业在大一都要留城。因此我校在莞城校区人数庞大,有很充足的消费需求,市场前景广大。 (三)项目背景及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鲜花行业进入发展期的时间较短,因此从整体看来,全国九成以上的花店经营规模较小,行业仍处于初级市场阶段。近年来,零售与服务并存的花店已从鲜花的单纯零售走向速递、干花花艺、家居设计、环境设计、结婚礼仪等新领域。花店的发展颇富时尚特征,在莞城校区,最近的能采购到鲜花的地方是要坐公车才能到达的罗沙市场附近,对于激进求快的大学生来说是很不方便的,这恰恰为我们在莞城校区开设花店提供了最有力的优势。除了鲜花和盆景的零售,本小组开发的项目还将开展花茶的零售和插华等领域满足学生消费的不同需求。独立多方面的鲜花销售形式一定能在市场中取得优势。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甘草的研究概况

疗.中医正骨,1993,4(3):13. 〔3〕张国忠.中药治疗痛性骨质疏松症28例报告1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4):29.〔4〕于康冉,韩宜印1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64例.四川中医,1995,13(4):49.〔5〕梁立.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92,33(11):39.〔6〕刘佳珍.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 质疏松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1993,6(1):7.〔7〕刘珂军.健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 床研究.湖南中医杂志,1994.10(6):19.〔8〕马禄林141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热敷治疗.中 国骨伤,1993,6(2):31.〔9〕范增源.愈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观察.四川中医,1995,13(1):43.〔10〕邵金莹.龙牡壮骨冲剂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 松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89,5(4):25.〔11〕赵咏芳,石印玉,沈培之,等1仙灵骨葆对卵巢 切除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中医正骨,2000,12(4):3.〔12〕冯坤,刘月桂,张灵菊,等1中药坚骨液对卵巢 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血、尿生化的影响.中医正骨.1996,8(1):3.〔13〕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补肾密骨片对大鼠 卵巢切除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中 华骨科杂志,1996,16(7):462.〔14〕王贤才主译.临床药用大典.青岛:青岛出版 社,1994.1709~1728.〔15〕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医 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394.〔16〕柴本甫.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及治 疗.中华骨科杂志,1984,4(1):58.〔17〕张华俦.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 的初步疗效观察.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50.〔18〕陆强.1(OH )亚乙基二磷酸盐长程、间歇、周期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计量学变化.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3,1(3):封3.〔19〕陈慧.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异丙氧黄酮. 医学综述,2000.6(3):136.〔20〕刘忠厚,薛延.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1992.208~210.345;423.〔21〕蒋位庄,王和鸣1中医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9.258.〔22〕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华骨 科杂志,1995,15(5):312. (收稿日期:2000-07-18) 甘草的研究概况 李 明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简介:李明(1963-),女,黑龙江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摘 要:从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栽培及综合利用几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甘草的研究概况。随 着对甘草的深入研究,甘草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今后应加强开发甘草在食品、轻工方面的产品研制及在防治爱滋病方面的机理和临床的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栽培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0)03-0059-04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 lycyrrhiza )植物。其根和根茎是最常用的中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愈来愈深入和广泛。甘草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它应用于环保方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学习中医养生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发展独具特色的预防保健科学,以便更好地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学习养生学时,要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整体观念,全面掌握,不可偏废,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采用授课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法。要深入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的各种养生流派,各有特点,内容范围很广,因此对各个流派要有一个基本了解,特别要掌握其养生理论要点,从而较全面了解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和特点,加深对本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传统养生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养生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提高健康水平。因此,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养生保健实践活动。 第二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了使中医养生学能够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有必要对其学术渊源、理论特点及形成发展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兹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节上古时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如果从原始群居的猿人算起,已经历了近两百万年的漫长过程。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即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以前,大概可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几个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内,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界,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创造条件,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维持自己的生存与种族发展。他们懂得了创造简单工具去寻觅、猎取食物以充饥;择居处、筑巢穴以避风寒、防野兽;存火种以照明、御寒、熟食;以及用语言、舞蹈等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1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1.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00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同时承载西部大开发战略、沿海开放、边疆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以及面向东盟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北部湾地区开发开放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定位于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等,旨在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其中重点把南宁、防城港打造成区域物流中心与港口物流基地,成为沟通我国华南、西南、中南地区以及与东盟国家的重要桥头堡。 广西区工业与信息化局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沿海沿边横向工业经济带,重点布局发展石化、电力、钢铁锰业、糖业,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并充分利用沿海沿边和开放前沿作的重点地区;要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等。 防城港市在响应国家政策规划与地区发展规划的同时,依据自身得天独厚的临海沿边的优势,着力发展以食品、冶金、石化、能源为主的临海工业,建造枢纽大港,大力支持港口物流、商贸产业链,建成环北部湾和大西南区域性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 从在国家宏观经济规划与地区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地方地理区位等方面来看,在防城港建设物流基地、尤其是港口物流基地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1.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云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生产基地之一, §1.2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中医药为主治疗痛风6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为主治疗痛风6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2-04T16:51:36.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张自强曹祖林张建林陈利[导读] 本方法,疗效满意,具有长效,无任何副作用;方药平凡,费用较低,供同道参酌。张自强曹祖林张建林陈利 (湖北麻城市骨科医院 438309) 【摘要】目的:研究疗效好而无副作用治疗痛风的方法。方法:按中医观念,识本病为湿—热—痰、痰瘀相关的病证,随机应证审定具清 热解毒、活血散结、除痹和营功用的和营宣痹汤内服为主治疗,临床观察60例。结果:本组60例中,疗效优48例80%,良6例10%,可5例8%,差1例2%,治疗时间最长50天,最短10天。结论:本方法,疗效满意,具有长效,无任何副作用;方药平凡,费用较低,供同道参酌。 【关键词】痛风中草药 痛风,隶属中医痹证,常见病之一,发病急骤,肢体局部性红肿刺痛;患病后如未妥当施治及注意防护,常从急性转为慢性,病情反复发作,并出现痛风结石,损害骨骼,影响功能,甚或累及内脏,危及生命。依据其特征,采用以中医药为主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今将观察治疗的60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55例,女5例;年龄30—75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逾10年。临床表现和体征:骤然起病,肢体关节周围局部性红肿刺痛28例,局部反复疼痛,增生畸形32例;血尿酸盐高于420nmoi/L 42例,高于360 nmoi/L 18例。 2 治疗与防护 2.1 内服和营宣痹汤: 生地10g、玄参10g、柴胡12g、黄芩8g、桂枝7g、白芍7g、羌活10g、白术10g、防已15g、薏仁15g、秦艽15g、鸡血藤15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0g、丹皮10g、牛膝15g、甘草6g,每日一剂,煎服3次。 2.2 局部外贴自制的散结膏(生半夏、生川甲、马钱子、血竭、黄丹……等为原料熬制的药膏)。 2.3 病情发作时,疼痛难忍者,暂时性服用吲哚美辛片,每次25 mg,一日二至三次,疼痛缓解即停用。 2.4 形成痛风结石者,局部热痛缓解后,手术清除结石病灶,术后常规换药。 2.5 严格要求患者执行禁忌,即禁饮酒、禁食动物内脏、海鲜及豆制品等与痛风因素相关的食物。 3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经三个月至一年随访,治疗时间最长为50天,最短为10天,平均25天。疗效:优临床症状消失,血尿酸盐低于360 nmoi/L,一年未复发48例;良:局部临床症状消失,血尿酸盐徘徊在360 nmoi/L 至420 nmoi/L之间,一年内未复发6例;可: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清除痛风结石的伤口收敛,血尿酸盐明显下降,但因未重视防护,一年内复发5例;差:病情特别严重,手足等多处累及骨骼的痛风结石,严重畸形,并合并全身感染,如法及对症治疗数日,病情无好转转院。有效率98%,优良率90%。 4 讨论 4.1 本病,中西医共识属风湿病范畴,但超越风湿病因素的是,有嘌呤的代谢障碍,血尿酸盐增高,按中医观念,类如湿—热—痰、痰瘀相关的病证。 对本病的治疗曾推行应用为秋水仙碱之类的特异性消炎止痛药,但疗效不长久,又有较强的副作用。如是按中医观念,针对其特征,探索拙拟和营宣痹汤为主治疗,方中生地、玄参、柴胡、黄芩清热凉血、软坚散结,配合桃仁、丹皮、当归、川芎并活血化瘀、行消瘀滞,羌活、白术、防已、薏仁、秦艽、鸡血藤祛湿宣痹,桂枝、白芍、甘草、牛膝调和营卫并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宣痹和营之功,相应病机。据临床观察,应用本方药治疗,在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血中尿酸盐的数据亦显同时下降,并有长效。外用的散结膏有行瘀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局部外贴有助肿痛消散。 4.2 对病情发作时疼痛难忍者,可暂时性应用吲哚美辛协助缓解,以安定情绪,配合治疗。形成痛风结石者,须行手术清除,以消除障碍挽救功能。 4.3 鉴本病与寒湿、饮酒及高嘌呤食物有关,须得长期预防感受寒湿、禁饮酒、禁食动物内脏、海鲜及豆制品等食物,以避免致病因素的干扰,维护机能正常运行。 4.4 关于疗效差的一例,病史逾10年,病情特别严重,手足多处累及骨关节的痛风结石,严重畸形,并合并感染,全身情况差,如法兼对症治疗未见好转予转院。具悉,患者在上级医院住院期间忽然又继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对此医生会诊认为,缘为痛风因素的影响,救治无效而死亡。据此看来,本病到了严重程度,即有生命危险;须指导患者一次性治疗彻底,并注意防护。参考资料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社.2004.11.48.2364 [2]上海中医学院主编.内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131 [3]朱曾柏.中医疾病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87.188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

附件一: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 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投资补助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五、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六、投资估算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八、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一)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省级分行以上)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二)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三)自有资金证明及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包括营业执照、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四)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五)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节能、土地、规划等必要文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

中药的发展史

中药的发展史 1. 1. 中药的发展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由于中药,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据考证,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为《神衣本草经》。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抄录、增补而成。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著有《名医别录》。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中药还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几个时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药发展的措施,中医药的教育、科研事业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中医药学的中、外交流逐渐增加,近三十年来这种交流尤为频繁。凡此种种,无不标志着中药科学在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中药事业光辉而广阔的前景。 2.影响中药发展的因素

2.1中药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n 中药原料来自自然,又多为人工分散采收、加工,受天气、地域差别及人为影响因素很大;过度开发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对人工种植的中草药,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超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质量。并且中药现代化程度不高。虽然传统的中医药煎煮法疗效相对显著,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大为改变。并且其有浓重点中药味的汤剂和体积过大的中药丸,而且中药汤剂的煎熬过程和火候也是西方人难以掌握的。凡此种种都影响中药的发展。 2.2中药行业所存在问题极其措施 问题主要有: 1.研究能力有限。我国药用资源丰富,以药用植物为例,有一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第四节宋元时期 两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思想上倡导融道、儒、佛三教于一炉的所谓“理学”,又显现“新学”哲学流派,他们既有争辩,又互有渗透,互有吸取和发扬,这对医疗保健有一定阻碍。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改进医事治理,进展医药教育,促进医药保健的进展。此外,科学技术的蓬勃进展,为医疗保健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进展,对医学的著述和传播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代的养生学讲,得到了较好的结承,同时有了进一步进展。金元时期,许多闻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体会,提出新见解,不管在理论上,依旧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一、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 宋元时期,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日益丰富进展。 北宋末年,官方出版的《圣济总录》,共二百卷,二百多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及养生、杂治等分66门,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前数卷大量论述了当时流行的“运气”学讲,而且对养生保健的一些方法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可见,当时十分确信这些方法的成效,并倡导这些保健方法的适用。宋代宫廷编著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不仅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而且载有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专门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这些方法符合医疗保健的需要,对后世有一定阻碍。 宋元时期,全面整理了前代本草文献,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同时期世界药物学领域占据先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阻碍,金元医家和养生家按照阴阳五行等理论关于药物的性味功用等多有发明,使其既适用于疾病辨治,又有利于防病保健。例如寇宗(大+皕=爽字形)编撰的《本草衍义》中,按照体质和疾病,选择相应性味的药物。指出只有明了药性,有的放矢,方可收到治病保健的目的。此外,张元素的《珍宝囊》,李杲的《用药法象》、朱震亨的《本草衍义补遗》等,对此多有发挥,更切适用。

概述项目背景.doc

一、概述 1、项目背景 随着四川省德阳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机动车违法乱鸣喇叭问题越来越突出,鸣笛噪声是市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除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乱鸣号也会引发车主的烦躁情绪,无形之中给交通添堵。医学证明,当汽车鸣笛声在80分贝上下,或超过80分贝的声音时,会对人耳造成直接伤害,继而引发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等疾病。而且,喧闹环境会使儿童智力的发育降低20%。 虽然德阳市早在几年已经出台规定禁止乱鸣喇叭,划定了一些重点区域为禁止鸣笛区域。然而,乱鸣喇叭问题仍然突出,各区大队也曾多次组织民警现场蹲守和巡查,对鸣笛车辆进行现场处罚,但收效甚微。现场处罚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且威慑力不够。因此,计划引进电子警察抓拍设备,对违法鸣笛行为进行长期有效的打击。 目前德阳的一些学校、医院、政府办公区域等区域均存在车流量大,有着比较突出鸣笛问题,因此该项目选择此类区域计划作为试点,安装机动车违法鸣笛抓拍设备。 鸣笛抓拍系统,主要包括鸣笛声定位探头(声呐)、高清摄像机、处理主机、LED 号牌显示、补光灯、鸣笛定位与车牌抓拍软件等。作为近期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新技术,鸣笛抓拍系统需经过公安部相关检测中心出具检测报告,证明其取证手段的有效性,准确率和抓拍率需达到95%以上。鸣笛抓拍系统需在单根横杆上完成安装,以便于利用现成的电子警察横杆或红绿灯横杆安装。 2.建设目的与内容 虽然德阳市早在几年已经出台规定禁止乱鸣喇叭,划定了一些重点区域为禁止鸣笛区域。然而,乱鸣喇叭问题仍然突出,各区大队也曾多次组织民警现场蹲守和巡查,对鸣笛车辆进行现场处罚,但收效甚微。现场处罚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且威慑力不够。因此,计划引进电子警察抓拍设备,对违法鸣笛行为进行长期有效的打击。当发生机动车的违法鸣笛行为时,能够获取完整的违法证据,实现对驾驶人的处罚和教育,从而有效遏制此类违法行为,达到提高道路安全的目的。 鸣笛抓拍系统需采用先进的声音定位算法,能精准定位车辆鸣笛声,忽略汽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 中医药传入美国的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中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夫施塔特(R. Hofstadter)等所著之“The 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一书(1976年Prentice Hall Inc出版)中就指出:公元1603年苏格兰商人在美建立弗吉尼亚(Virginia)公司的三项主要目的中,第一项便是从美国西部寻找道路与中国贸易。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通过英国间接输入美国,但当时只是作为保健饮料用。公元1784年,中国药材肉桂、桂皮、茶叶等已经通过中美贸易开始直接运抵美国。 19世纪初叶,欧洲医学家应用针灸术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出版了一些有关著作。随后中国的针灸术也通过欧洲的医学文献传入美国。公元1820年后,美国医学杂志开始选载欧洲应用针刺术的经验和学术报告记录,引起了美国医学界的兴趣。公元1825年著名化学家、医生Franklin B Bache从法文翻译出版了Morand 的《针刺术研究报告》一书,并在临床上试用于治疗。然而针刺术在19世纪对美国医学界并无多少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传入美国,是从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批华人的移居而出现的。公无1848年1月美国西部发现黄金后,赴美华人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在早期抵美的中医药人员中,有姓氏可查的名医如广东顺德县籍的黎普泰,以其医术精湛而名噪一时,每日门诊量数以百计,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费度尔镇有亲自经营“陈记生草药店”的余风庄。此外还有公元1866年在美国爱达荷州波义西市行医并取得“合格药师”证书的卓亚方。公元1887年随父到俄勒冈州的约翰德市购买下金华春草药店经营中药,并有“神医”之誉的伍于念等。在旧金山等华人集居地区,未出现较现代化的西医西药以前,用中草药治病也非常普遍。 由于中医在美一直未取得合法地位,加上近代西方现代医学发展,各国传统医学出现低谷趋势,美国出现对中医的排斥态度,中医被美国人视为“巫医”不科学而遭到否定。故中医药虽然传入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并没有真正被美国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使用者,几乎只限于旅美的华人。 真正改变中医药在美国的处境,并使之得到发展,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Walter R. Thach),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一名美国记者还亲身体验了针刺感受。塔卡回国后介绍他的见闻,他说:“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已足够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在临床上应用它。”此后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经常登有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1972年6月闷热的一天,法院执行官的车停在美国曼哈顿东郊的一座褐色沙石建筑的前面,他们是来给纽约市针灸中心的非法行医者下传标的。当天在中心执业的6名针灸师之一的大卫.洪说:“一名护士引我从后门溜了出去。我到一楼时,发现那里有很多人,前门已经被封销了。”那时美国很多官员和医生视针灸为巫术,只有为数不多的针灸师蛰伏于唐人街。如今全美的针灸师已经超过一万人,每年

公司背景及项目简介

公司背景及项目简介 力宝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文正博士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创立力宝集团。历经60余年发展,力宝集团已经由金融银行财团发展成印尼最大的新市镇开发公司、印尼最大的地产开发公司、印尼最大的百货集团、印尼最大的连锁超市、印尼最大的多媒体通讯企业、印尼最大的私人医疗机构,并涉足资源、制造业、保险、商业银行、金融租赁、酒店、矿产等领域。力宝集团以亚洲为主要发展中心,目前已拓展至美国。澳洲、加拿大等国。力宝集团旗下拥有26家上市公司,超过250亿美元资产,雇员4万余人,为7000万以上公众提供服务。 香港大声旅业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据香港法律合法组建和有效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为香港力宝北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全资设立。大理大声旅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中港合资企业,公司倡行集旅游、度假、养生、地产于一身的跨界兼容的新型商业模式,子公司分布于北京、香港、深圳、昆明、大理等地。目前主要养生度假酒店项目落地大理,占地273.1亩,预计总投资10.4亿。 力宝集团为实践国务院养生旅游新政策,配合大理市建设养生之都规划,由集团主席李文正博士倡导和发起,以力宝Karawaci (Dali) Luxury Wellness Resort国际养生度假酒店为平台,将再生医疗、细胞治疗、抗衰老等前段医疗技术嫁接旅游产业及健康居食,创立国际高端的养生度假品牌。项目择地背靠苍山而向阳;东观百里洱海湖,西邻皇家无为寺,南接沧海高尔夫,北连松林农耕地。亲近自然、养护生命,是力宝集团对项目的期许;居所的品质,是在地域原生文化的

基础上,营造现代舒适的周边环境和室内空间。力宝集团主张建筑谦卑,在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环境中,最大程度去建筑化、拆分建筑体量,让生态环境渗入期间;“道法自然,藏风得水”,建造养护生命的居所。

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

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20例 作者:代喜平,李达,吴顺杰,康颖,刘琨,梁冰 【关键词】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中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以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补肾活血中药和青黛四黄散外敷脾区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疗程至少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脾脏、血象、骨髓象等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好转6例,进步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结论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殖性疾病;中药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为难治性血液疾病。近年来,我们依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骨髓纤维化诊断标准[1]。 1.2 研究对象20例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病例为200209~200509在我院血液科住院和门诊治疗患者,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穿刺和活检、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确诊,排除了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和急性骨髓纤维化。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56.9岁),病程1~47个月(平均病程20.6个月)。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治疗①中药汤剂(边条参15 g,炙黄芪20 g,仙灵脾15 g,补骨脂15 g,鸡血藤30 g,柴胡15 g,紫丹参30 g,莪术30 g,三棱30 g,红花15 g,桃仁15 g等)为主,1剂/d,早晚各服1次,疗程为6个月。偏肾阳虚者加熟附子10 g,鹿角胶15 g(烊化);偏肾阴虚者加熟地黄15 g,山茱萸15 g,黄精15 g;巨脾者加枳实10 g,鳖甲30 g(先煎),地鳖虫30 g;血小板增多者加用水蛭15 g,地龙15 g;②青黛四黄散治疗:按青黛粉60 g与四黄粉(本院制剂:大黄、黄柏等)20 g充分混匀,以清水调成糊状,敷于脾区,覆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敷贴6~8 h/次,1次/d。巨脾者适当增加青黛用量。 1.3.2 西医治疗①贫血者口服泼尼松、安雄或康力龙,严重者可输注浓缩红细胞支持,血小板低下有出血倾向者适当输血小板控制出血;②骨髓增生期,外周血细胞增高者口服小剂量羟基脲或白消安; ③部分患者口服罗钙全、反应停,肌注干扰素。 1.4 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脾脏、血象和骨髓象变化,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象变化治疗前有贫血者14例,经治疗后贫血明显改善(血红蛋白上升超过30 g/L)者9例;治疗前白细胞升高者12例,治疗后降为正常者9例;治疗前血小板高于正常者7例,经治疗后降为正常者4例;治疗前血小板低于正常者4例,经治疗后明显改善(血小板上升超过30×109/L)者1例;病程中合并上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

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增长到2004年的%。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正处于上升阶段。中药出口从1950年到2007年的近60年间,出口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50-1979年处于发展初期,1979-1999处于平稳增长期,1999-2007处于高速增长期。1950-1969年出口额仅在5000万美元以下,从1974年开始出口过1亿美元,1994年开始中药出口突破5亿美元,2006年开始中药出口突破10亿美元大关,从1999年到2008年这8年中,中药出口翻了一翻。可以说中药出口的历史是从无到有,从平凡到辉煌。?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三)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三) 第四节宋元时期 两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思想上倡导融道、儒、佛三教于一炉的所谓“理学”,又出现“新学”哲学流派,他们既有争论,又互有渗透,互有吸收和发扬,这对医疗保健有一定影响。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改进医事管理,发展医药教育,促进医药保健的发展。此外,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医疗保健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发展,对医学的著述和传播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代的养生学说,得到了较好的结承,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一、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 宋元时期,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日益丰富发展。 北宋末年,官方出版的《圣济总录》,共二百卷,二百多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及养生、杂治等分66门,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前数卷大量论述了当时流行的“运气”学说,而且对养生保健的一些方法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可见,当时十分肯定这些方法的效果,并倡导这些保健方法的适用。宋代宫廷编著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不仅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而且载有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这些方法符合医疗保健的需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宋元时期,全面整理了前代本草文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同时期世界药物学领域占领先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元医家和养生家根据阴阳五行等理论对于药物的性味功用等多有发明,使其既适用于疾病辨治,又有利于防病保健。例如寇宗(大+皕=爽字形)编撰的《本草衍义》中,根据体质和疾病,选择相应性味的药物。指出只有明了药性,有的放矢,方可收到治病保健的目的。此外,张元素的《珍珠囊》,李杲的《用药法象》、朱震亨的《本草衍义补遗》等,对此多有发挥,更切适用。 针灸学在宋元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以及新的针灸专著,如《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等,同时,又出现了子午流注针法,主张依据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穴位,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宋代整理的《正统道藏》及其辑要本《云笈七签》,虽属道家书籍,但书中记述很多导引、气功、按摩等有关方法,对于防病保健具有重大的价值。 二、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 在唐代孙思邈重视老年保健的基础上,宋元医家、养生家寻求新的老年保健方法,全面认识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丰富老年人的治疗保健原则和方法,促进了老年医学的发展。宋代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元代邹铉在此书的基础上继增三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内容颇为详尽,是老年医学专书。金元时期学术争鸣,对老年保健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更趋完善。 (一)强调精神摄养

项目背景概述

项目背景概述 车流、人流的快速增长 连霍高速公路是连接我国中东部地区及西北部地区的公路咽喉要道,其间要经过豫陕界服务区、灵宝服务区和三门峡服务区这三个主要的服务区。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该高速公路的车流量逐年上涨,且涨幅可观,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中国总体车辆保有量迅速上涨,但从乘用车每千人保有量的增长来看,车辆及车流的增长趋势就正处在加速上涨的趋势上。再加上现代化物流及运输的需求,高速路的通行能力也正在迅速的扩建之中。 二是现代化环境引起的出行及运输需求增加。现代化的商业、电子商务等的迅速发展,导致跨地域的运输、出行需求迅速上涨,这一上涨也必然带来道路人流、车流量的上涨。 现代广告业抓住每一个可能产生广告价值的环节和空隙,将广告

以各种方式传达给消费者,而路标牌广告在中国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对于广告的渗透和笼罩来说,路标牌是一个很好的延伸和扩展。项目地道路广告市场的空缺 路标广告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广告传播方式,其可以利用车流、人流,打破地域的限制,是持久而且覆盖大,具有一定品牌传播效应以及转化率的广告方式。在醒目的道路位置设置广告牌,也是一种有效的广告投放和收益模式。 经过我们的调查,豫陕界服务区、灵宝服务区、三门峡服务区这三个服务区地段地理位置醒目,其功能和设施有利于增加广告对过往行人的广告曝光时间,是十分有利的路标广告设置位置,能够相比其他位置增加广告的曝光效果,从而取得较好的收益。 但是,在这三个服务区域,目前并没有设置广告牌的规划,也就是说,这一块的广告规划是空白状态,这也就为建立广告牌项目提供了市场潜力和可能。 项目规划简述 项目名称 豫陕界、灵宝、三门峡服务区设置路标广告牌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 根据对连霍高速公路沿线的调查和研究,最终确定广告牌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